山西省襄汾中学学年高三第七次月考理综.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747234 上传时间:2023-07-07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488.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省襄汾中学学年高三第七次月考理综.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山西省襄汾中学学年高三第七次月考理综.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山西省襄汾中学学年高三第七次月考理综.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山西省襄汾中学学年高三第七次月考理综.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山西省襄汾中学学年高三第七次月考理综.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山西省襄汾中学学年高三第七次月考理综.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1页
山西省襄汾中学学年高三第七次月考理综.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1页
山西省襄汾中学学年高三第七次月考理综.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1页
山西省襄汾中学学年高三第七次月考理综.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1页
山西省襄汾中学学年高三第七次月考理综.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1页
山西省襄汾中学学年高三第七次月考理综.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1页
山西省襄汾中学学年高三第七次月考理综.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1页
山西省襄汾中学学年高三第七次月考理综.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1页
山西省襄汾中学学年高三第七次月考理综.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1页
山西省襄汾中学学年高三第七次月考理综.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1页
山西省襄汾中学学年高三第七次月考理综.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1页
山西省襄汾中学学年高三第七次月考理综.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1页
山西省襄汾中学学年高三第七次月考理综.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1页
山西省襄汾中学学年高三第七次月考理综.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1页
山西省襄汾中学学年高三第七次月考理综.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西省襄汾中学学年高三第七次月考理综.docx

《山西省襄汾中学学年高三第七次月考理综.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省襄汾中学学年高三第七次月考理综.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山西省襄汾中学学年高三第七次月考理综.docx

山西省襄汾中学学年高三第七次月考理综

山西省襄汾中学2010-2011学年高三第七次月考

理综试题

满分150分时间120分钟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30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

1C:

12O:

16Na:

23Ca:

40

第Ⅰ卷(选择题,共126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共78分。

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关于细胞共性的描述正确的是

A.都能合成酶和激素B.都含有糖原

C.都能进行有氧呼吸D.都有细胞膜和细胞质

2.右图曲线表示一种酶在某种不同处理条件下催化某反应时反应物的剩余量和反应时间的关系,造成a、b、c曲线不同的原因不可能是

A.温度不同B.pH不同

C.酶浓度不同D.反应物浓度不同

3.下图示人体细胞的生命历程,图中①~⑥为细胞,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②比①的相对表面积大,物质运输效率高

B.细胞⑤和⑥的遗传信息相同,蛋白质的种类也相同

C.形成③和④的过程中,细胞内染色体数目最多时为92条

D.细胞的衰老与凋亡就会引起人体衰老与死亡

4.灰兔和白兔杂交,F1全是灰兔,F1雌雄个体相互交配,F2中有灰兔、黑兔和白兔,比例为9:

3:

4。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家兔的毛色受两对等位基因控制

B.F2灰兔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1/9

C.F2灰兔能产生4种配子,其比例为AB:

Ab:

aB:

ab=1:

1:

1:

1

D.F2中黑兔与白兔交配,后代出现白兔的几率是1/3

5.肠道病毒EV71常引起儿童手足口病、病毒性咽喉炎。

下列关于人体对该病毒免疫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A.EV71侵入机体后经T细胞摄取处理,暴露出EV71所特有的抗原

B.效应T细胞能通过释放淋巴因子攻击被EV71入侵的细胞

C.患儿痊愈后若再次感染该病毒,相应的记忆细胞会迅速产生抗体消灭病毒

D.患儿感染EV71后,需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共同作用才能彻底清除

6.在一定量的酵母菌培养液中放入活酵母菌若干,抽样镜检,视野下如图甲所示(图中小点代表酵母菌)。

将容器放在适宜温度下恒温培养5小时后,稀释100倍,再抽样镜检,视野下如乙图所示。

根据实验结果判断,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培养5小时后,酵母菌种群密度增加200倍左右

B.探究酵母菌的种群数量变化也可以用标记重捕法

C.用血球计数板测到的仅是活的酵母菌数

D.培养5小时后,酵母菌种群数量已经达到K值

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电化学反应不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B.pH=5的CH3COOH溶液和pH=5的NH4Cl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相同

C.2NO+2CO2

CO2+N2的ΔH<0,则该反应一定能自发进行

D.用饱和Na2CO3溶液处理BaSO4沉淀,可将BaSO4转化为BaCO3

8.设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中一定正确的是

A.常温常压下乙烯和丁烯混合气ag,其中C—H键的数目约为

×NA

B.1molFeCl3制成胶体,所得胶体的分散质粒子数为NA

C.0.5mol/LBa(NO3)2溶液中,NO

的数目为NA

D.电解精炼铜时,若阴极得到电子数为2NA个,则阳极质量减少64g

9.香花石由前20号元素中的6种组成,其化学式为X3Y2(ZWR4)3T2,X、Y、Z为金属元素,Z的最外层电子数与次外层相等,X、Z位于同主族,Y、Z、R、T位于同周期,R最外层电子数为次外层的3倍,T无正价。

X与R原子序数之和是W的2倍。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

Y>Z>R>TB.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W

C.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碱性:

X>Y>Z

D.XR2、WR2两化合物中R的化合价相同

10.有机物A与B的分子式为C5H10O2,在酸性条件下均可水解,转化关系如右图。

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X、Y互为同系物

B.C分子中的碳原子数最多为3个

C.X、Y的化学性质不可能相似

D.X、Y互为同分异构体

11.下列装置或操作合理的是

A.装置①可用于比较碳酸、苯酚酸性的强弱

B.装置②可用来制取NH3C.装置③可用于从食盐水中提取氯化钠

D.装置④可用于证明溴乙烷与NaOH乙醇溶液共热生成乙烯

12.将标准状况下2.24LCO2缓慢通入100mL-1mol·L-1NaOH溶液中(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充分反应后,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c(Na+)>c(CO

)>c(HCO

)B.c(Na+)+c(H+)=c(HCO

)+2c(CO

)+c(OH-)

C.c(Na+)>c(HCO

)>c(H+)>c(OH-)

D.c(HCO

)+2c(CO

)+c(H2CO3)=1mol·L-1

13.CO和H2是有机合成的重要原料。

某化学小组拟用下列装置制取合成气CO、H2。

将xmolO2和一定量CH4在燃烧室中不完全燃烧,产生的物质完全进入催化室与CH4恰好完全反应,生成CO和H2。

则从催化室中出来的H2为

A.xmolB.3xmolC.4xmolD.5xmol

二、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4.如图所示,小车上固定着三角硬杆,杆的端点固定着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当小车有水平向右的加速度且逐渐增大时,杆对小球的作用力的变化(用F1至F4变化表示)可能是下图中的(OO′沿杆方向)

15.2007年法国科学家阿尔贝·费尔和德国科学家彼得·格林贝格尔由于发现巨磁电阻(GMR)效应而荣获了诺贝尔物理学奖.如图是利用GMR设计的磁铁矿探测仪原理示意图,图中GMR在外磁场作用下,电阻会大幅度减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存在磁铁矿,则指示灯亮B.若存在磁铁矿,则指示灯不亮

C.若电阻R调大,该探测仪的灵敏度提高

D.若电阻R调小,该探测仪的灵敏度提高

16.如图所示,竖直放置在水平面上的轻弹簧上放着质量为2kg的物体A,处于静止状态.若将一个质量为3kg的物体B竖直向下轻放在A上,则放在A上的一瞬间B对A的压力大小为(g取10m/s2)

A.30NB.0C.15ND.12N

17.假设空间某一静电场的电势

随x变化情况如图所示

,根据图中信息可以确定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空间各点场强的方向均与x轴垂直

B.电荷沿x轴从0移到x1的过程中,一定不受电场力的作用

C.正电荷沿x轴从x2移动x3的过程中,电场力做正功,电势能减小

D.负电荷沿x轴从x4移到x5的过程中,电场力做负功,电势能增加

18.如图所示,直线Ⅰ、Ⅱ分别是电源1与电源2的路端电压随输出电流变化的特性图线,曲线Ⅲ是一个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如果把该小灯泡先后分别与电源1和电源2单独连接时,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电源1和电源2的内阻之比是11:

7

B.电源1和电源2的电动势之比是1:

1

C.在这两种连接状态下,小灯泡消耗的功率之比是1:

2

D.在这两种连接状态下,小灯泡的电阻之比是1:

2

19.一质量为m的物体,从高为h处的A点由静止开始

沿圆弧轨道AB滑下,进入水平轨道到C点停止.已知轨道AB、BC均粗糙,要使物体沿原轨道恰好回到A点,下列几种方式可行的是

A.用平行于轨道的推力将物体缓慢地从C点推到A点,推力做功W=2mgh

B.用平行于轨道的推力将物体缓慢地从C点推到A点.推力做功W<2mgh

C.在C点给物体一向左的初速度v,v=2

D.在C点给物体一向左的初速度v,v>2

20.如图甲所示,正三角形导线框abc放在匀强磁场中静止不动.磁场方向与线框平面垂直,磁感应强度B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t=0时刻,磁感应强度的方向垂直纸面向里.下图中能表示线框的ab边受到的磁场力F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的是(规定水平向左为力的正方向)

21.如图甲所示,劲度系数为k的轻弹簧竖直放置,下端固定在水平地面上,一质量为m的小球,从离弹簧上端高h处自由释放,压上弹簧后继续向下运动的过程中.若以小球开始下落的位置为原点,沿竖直向下建立坐标轴Ox,则小球的速度平方v2随坐标x的变化图像如图乙所示,其中OA段为直线,AB段是与OA相切于A点的曲线,BC是平滑的曲线,关于A、B、C各点对应的位置坐标xA、xB、xC及加速度aA、aB、aC重力势能EpA、EpB、EpC,弹性势能

E′pA、E′pB、E′pC的判断正确的是

A.

最大

B.

最小C.

最小

D.

最大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74分)

三、非选择题:

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

第22题至第3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

第33题至第40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11题,共129分)

22.(4分)为了完成研究性学习课题:

测量篮球从教学楼三楼自由落下时地面对篮球的最大弹力,同学们提出了以下四个方案,你认为可行的是。

A.甲同学认为把一张白纸平放到地面,让篮球从三楼落到白纸上,留下印迹,然后将白纸放到台秤上,把球慢慢的向下压,当球的形变和印迹重合时,根据体重计的读数可知最大弹力的大小

B.乙同学认为可以通过测量篮球的质量和落地后弹起的高度,然后根据动能定理可求最大作用力

C.丙同学认为如果知道篮球与地面的作用时间、球触地前以及跳离地面瞬间的速度可以应用动量定理求最大作用力

D.丁同学认为可以把球直接放到普通指针式体重计上,直接读数即可,因为球对地面的最大弹力不会超过它自身的重力

23.(11分)为了确定一卷金属漆包线的长度,可通过测定其电阻值和去掉漆层后金属导线的直径来实现。

现仅有下列器材:

①待测漆包线:

电阻值RL在40~50

之间,其材料的电阻率

=1.7×10-8

m;

②毫安表

量程1mA,内阻RA=50

③电压表

量程6V,内阻RV=4k

④电源E:

电动势约9V,内阻不计;

⑤滑动变阻器R:

阻值范围0~10

⑥螺旋测微器,开关S,导线若干.

(1)若这卷漆包线的电阻值为RL,金属导线的直径为d.金属电阻率为

,则这卷漆包线的长度L=(用RL、d、

表示)

(2)为了尽可能准确地测定RL,要求两电表指针偏转至少达到满刻度的一半.同学们设计了以下四种不同的电路,其中合理的是。

(3)实验中测得d=0.200mm.按合理的电路测量时,毫安表和电压表的示数如图所示,则毫安表的读数为mA,电压表的读数为

V,可求得该卷漆包线的长度L=m.

24.(14分)在2010年温哥华冬季奥运会中滑雪比赛惊险刺激,倾角

=37°的雪道长L=50m,高h=30m,下端经过一小段圆弧过渡后与很长的雪道相接,如图所示。

一滑雪运动员在倾斜雪道顶端以水平速度v0=10m/s飞出,在落到倾斜雪道上时,运动员靠改变姿态进行缓冲使自己只保留沿斜面的速度而不弹起。

除缓冲外,运动员还可视为质点。

过渡轨道光滑,其长度可忽略不计。

设运动员在水平雪道上滑行的距离为196.3m,已知g=10m/s2,sin37°=0.6,cos37°=0.8。

求:

(1)运动员落在倾斜雪道上时与飞出点间的距离;

(2)运动员落到倾斜雪道瞬间沿斜面的速度大小;

(3)滑雪板与雪道间的动摩擦因数为多少?

25.(18分)如图所示,在真空中,边长为2b的虚线所围的正方形区域ABCD内存在匀强磁场,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外。

在磁场右侧有一对平行金属板M和N,两板间距离为b,板长为2b,O1O2为两板的中心线。

且O1为磁场右边界BC边的中点。

有一电荷量为q、质量为m的带正电的粒子,以速度v0从DC边某点P点沿垂直于DC的方向进入磁场,当粒子从O1点沿O1O2方向飞出磁场的同时,给M、N板间加上如图所示交变电压u(图中U0与T未知)。

最后粒子刚好以平行于N板的速度,从N板的边缘飞出。

不计平行金属板两端的边缘效应及粒子所受的重力。

求:

(1)磁场的磁感应强度B的大小;

(2)交变电压的周期T和电压U0的值;

(3)若t=

时,将相同粒子从MN板右侧O2点沿板的中心线O2O1方向,仍以速率v0射入M、N之间,求粒子进入磁场后在磁场中运动的时间。

26.(14分)现有某铁炭合金,某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测定铁炭合金中铁的质量分数,并探究浓硫酸的某些性质,设计了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和实验方案(夹持仪器已省略),请你参与此项活动并回答相应问题。

(由实验装置引起的实验误差忽略不计)。

Ⅰ.探究浓硫酸的某些性质:

(1)称量E的质量;按照图示连接装置,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将mg铁炭合金样品放入A中,再加入足量的浓硫酸。

未点燃酒精灯前,A、B中均无明显现象,其原因是。

点燃酒精灯一段时间后,B中(所装试剂为品红溶液)可观察到的明显现象是

C中(所装试剂为足量酸性KMnO4溶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D中盛放的试剂是。

(3)反应一段时间后,从A中逸出气体的速率仍然较快,除因反应温度较高外,还有一种可能的原因是。

Ⅱ.测定铁的质量分数:

(4)待A中不再逸出气体时(此时A中无固体剩余),停止加热,拆下E(所装试剂为足量碱石灰)并称重,E增重bg,则铁碳合金中铁的质量分数为

(写表达式,装置中残留的气体忽略不计)。

某同学认为:

依据此实验测得的数据,计算出的合金中铁的质量分数可能会偏低,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

(5)经过大家的讨论,决定采用下图装置(干燥管中试剂为无水氯化钙,锥形瓶中为mg铁炭合金和足量稀硫酸。

)和其他常用实验仪器测定某些数据即可。

为了快速测算出铁的质量分数,最简便的实验操作是

(填写代号)。

①用排水法测定H2的体积

②反应结束后,过滤、洗涤、干燥、称量残渣的质量

③测定反应前后装置和药品的总质量

27.(15分)X、Y、Z、W是周期表中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前20号元素。

X、Y同周期,Y、Z同主族。

Zn-与Wn+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

由这四种元素形成的单质、化合物有如右图转化关系。

已知:

常温下A为液体,B、C、E、G为气态化合物,且A、C、G均为直线型分子;D是由元素W、Y形成的常见化合物。

(1)元素W的名称,Z的原子结构示意图,A的电子式。

(2)写出D、E的化学式:

D:

、E:

(3)①已知38gA与Y完全反应生成B、C时放出akJ的热量,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②F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8.(14分)运用化学反应原理研究氮、硫、氯、碘等单质及其化合物的反应有重要意义。

(1)硫酸生产中,SO2催化氧化生成SO3:

2SO2(g)+O2(g)

2SO3(g),混合体系中SO3的质量分数和温度的关系如右图所示(曲线上任何一点都表示平衡状态)。

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①2SO2(g)+O2(g)

2SO3(g)的ΔH0(选填“>”或“<”);若在恒温、恒压条件下向上述平衡体系中通入氦气,平衡移动(选填“向左”、“向右”或“不”);

②若温度为T1、T2,反应的平衡常数分别为K1、K2,则K1K2;若反应进行到状态D时,v正v逆(选填“>”、“<”或“=”)。

(2)氮是地球上含量丰富的一种元素,氮及其化合物在工农业生产、生活中有着重要作用。

①右图是一定的温度和压强下N2和H2反应生成1molNH3过程中能量变化示意图,请写出合成氨的热化学反应方程式:

(ΔH的数值用含字母a、b的代数式表示,不必注明反应条件)

②氨气溶于水得到氨水。

在25℃下,将xmol·L-1的氨水与ymol·L-1的盐酸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呈中性。

则xy,所得溶液中c(NH

)C(Cl-)(选填“>”、“<”或“=”);用含x和y的代数式表示出一水合氨的电离平衡常数。

(3)海水中含有大量的元素,常量元素如氯、微量元素如碘在海水中均以化合态存在。

在25℃下,向0.1mol·L-1的NaCl溶液中逐滴加入适量的0.1mol·L-1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向反应后的浊液中,继续加入0.1mol·L-1的NaI溶液,看到的现象是,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已知25℃时Ksp[AgCl]=1.0×10-1mol2·L-2,Ksp[AgI]=1.5×10-16mol2·L-2)

29.(10分)现代考古证实,玉米来源于5000多年前墨西哥的一种野生黍米,这种野生黍米经过人们数千年的培育,发展成为今天数百个品种的玉米。

请回答下列问题:

(1)野生黍类和玉米属于两个物种。

玉米物种的形成一般要经过突变和基因重组、

和隔离三个基本环节。

(2)培育过程中,发现了一株“大果穗”的变异植株,其自交后代既有“大果穗”的植株,也有“小果穗”的植株,说明这种变异是突变。

(3)育种工作者通过研究发现玉米植株的性别受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基因控制,其性别和基因型的对应关系如下表:

类型

正常株(雌雄同株)

雄株

雌株

基因型

AB

aaB

Abb或aabb

①玉米的雄株和雌株在育种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在杂交育种时可免除雌雄同株必须人工去雄的麻烦。

现有一株基因型为AaBb的正常株,要尽快获得纯合的雄株和雌株,请简要写出育种方案:

②如果杂合雄株和杂合雌株杂交产生后代,用柱形图表示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

(4)种植玉米的农田若长时间无人管理,则会长满杂草,继而长出小灌木,最终可能形成一片小树林,这种演替现象称为。

30.(11分)研究证实ATP既是“能量通货”,也可作为神经细胞间信息传递中的一种信号分子,其作为信号分子的作用机理如图所示。

请分析回答:

(1)神经细胞中的ATP主要来自

(生理过程),其结构简式是

研究发现正常成年人安静状态下24小时有40kgATP发生转化,而细胞内ADP、ATP的浓度仅为2~10mmol/L为满足能量需要,人体解决这一矛盾的合理途径是。

(2)由图可知,细胞间隙中的ATP在有关酶的作用下,磷酸基团逐个脱离下来,最后剩下的是。

(3)一些神经细胞不仅能释放典型神经递质,还能释放ATP,两者均能引起受体细胞的膜电位变化。

据图分析,科学家当初推测ATP可作为神经细胞间传递信息的信号分子的实验思路是

(4)为了研究X物质对动物细胞的影响,某研究小组用不同浓度的X物质将细胞处理24小时。

然后测量各组细胞内ATP的浓度和细胞死亡的百分率,经过多次实验后,所得数据如下表:

编号

X物质的浓度(ng/mL)

细胞内ATP的浓度(ng/mL)

细胞死亡的百分率

A

0

80

1

B

2

70

3

C

4

50

10

D

8

20

25

E

16

5

70

F

32

1

95

①该实验的因变量是。

②实验数据表明,该实验的因变量之间有何联系?

③若用混有浓度为20ng/mL的X物质的饲料饲喂大鼠,其小肠的消化和吸收功能受到抑制的主要原因是。

31.(9分)视网膜母细胞瘤是婴幼儿最常见的眼内恶性肿瘤。

视网膜母细胞瘤基因(Rb)是第一个被克隆的抑癌基因,它被定位于人类第13号染色体上。

医生Kundson在观察研究中发现,某些家庭中儿童恶性的“视网膜母细胞瘤”发病率比正常人群高1000倍。

下表是他记录的甲患者和乙患者的部分信息,基因A表示正常的Rb基因,基因a表示失活的Rb基因。

请回答相关问题:

患者

患者的T淋巴细胞

患者眼部的癌细胞

患者父亲的T淋巴细胞

患者母亲的T淋巴细胞

患者家族其它成员发病情况

有患者

无患者

(1)细胞癌变的原因是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

人类13号染色体上的基因A通过过程控制合成了视网膜母细胞瘤蛋白(pRb),从而抑制了细胞癌变。

(2)癌细胞的特征之一是,导致容易转移和扩散。

请根据表中信息分析甲患者家族中视网膜母细胞瘤发病率明显高于正常人群的主要原因是。

(3)甲的父母计划再生育一个孩子,他们向医生进行遗传咨询,医生认为子代的肿瘤再发风险率很高。

为达到优生目的,医生建议他们用同位素标记的探针进行基因诊断。

检测基因A的探针称为A探针,检测基因a的探针称为a探针。

先采用PCR方法扩增该对等位基因,然后将PCR产物吸附在一种膜上形成斑点,每次做相同的两份膜,分别用A探针和a探针杂交。

若甲的母亲及其怀的胎儿基因诊断结果如下图,则胎儿的基因型是。

(4)Pans等研究发现Rb基因功能丧失引起的视网膜母细胞瘤,可通过p53基因的介导入癌细胞来进行治疗。

p53基因在转录水平激活了癌细胞的WAF1(一种与p53相关的细胞周期循环基因)表达。

从而抑制了癌细胞周期的循环。

这种治病方法叫做。

32.(9分)某湖泊由于大量排入污水,连续多次发生蓝藻爆发,引起下层水草大量死亡,周边居民也出现某种有毒物质的中毒现象。

人工打捞和投放大量化学杀藻剂紧急处理是常用的治理方法。

近年来,研究者采用投放食浮游植物的鱼类和种植大型挺水植物构建生物修复系统的方法。

收到较好的效果。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问题:

(1)湖泊中导致蓝藻爆发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过量的。

如果居民中毒是由于蓝藻中的某种有毒物质经食物链的传递引起的,则这类食物链中含有四个营养级的食物链是。

(2)某小组分别于早晨和下午在该湖泊的同一地点、同一水层取得两组水样,测得甲组pH为7.3,乙组pH为6.0,那么取自早晨的水样是组,其原因是。

(3)杀藻剂处理水华与生物修复的方法相比,主要缺点是污染环境,杀伤天敌和。

(4)种植大型挺水植物在构建生物修复系统中的作用是。

(5)该修复系统经过一段时间运行后,群落结构趋于稳定,群落的这个变化过程属于。

(6)如果不及时进行有效治理,则该湖泊的生态系统将发生如图所示的反馈调节活动。

这种反馈调节的特点是。

(二)选考题:

(共45分。

请考生从给出的3道物理题、3道化学题、2道生物题中每科任选一题做答。

如果多做,则每学科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33.[物理—选修3—3)(15分)

(1)(5分)下列关于热学现象和热学规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利用浅层海水和深层海水间的温度差造出一种热机,将海水的一部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这在原理上是可行的

B.大量分子参与的宏观物理学过程都具有方向性

C.空调的制冷系统将室内的热量传给外界较高温度的空气,而不引起其他变化

D.热力学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能量耗散现象,能量耗散不符合热力学第二定律

(2)如图:

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由状态A经状态B变为状态C,其中A→B过程为等容变化,B→C过程为等压变化。

已知TA=TC=400K。

①求气体在状态B时的温度。

②说明A→B过程压强变化的微观原因。

③设A→B过程气体放出热量为Q1,B→C过程→气体吸收热量为Q2,比较Q1、Q2的大小并说明原因。

34.[物理一选修3-4](15分)

(1)(5分)两列简谐横波在同一介质中相向传播,t=0时刻,这两列波的波动图像如右图所示。

其中简谐横波a(图中虚线所示)沿x轴的正方向传播;简谐横波b(图中实线所示)沿x轴的负方向传播,已知位于x=45m处的质点P第一次到达平衡位置所需的时间为0.5s,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波的传播速度为30m/sB.波的频率为0.25Hz

C.质点P的振幅为0.4cmD.此时刻质点P向y轴正方向运动

(2)(10分)有一玻璃球冠,右侧面镀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