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生产质量管理.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748309 上传时间:2023-07-07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7.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docx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药品生产质量管理.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docx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

药品生产企业的质量管理是药品生产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是药品生产企业以确定和达到药品质量所必需的全部职能和活动作为对象进行管理,也是国家对药品生产企业生产药品的最基本的要求.为达到保证药品质量的目的,就必须有一整套的科学、合理的管理手段和措施,这种手段和措施在药品生产企业的质量管理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

虽然药品生产企业生产和质量管理的实际有千差万别,但通过近一个世纪的实践,人们终于就控制药品生产质量管理形成了一整套科学、合理的管理手段和措施,并为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认可,这就是《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英文为GoodManufacturingPracticeforDrugs"或“GoodPracticeintheManufactureandQualityControlofDrugs",以下简称为GMP).目前,GMP已成为世界各国对药品生产全过程质量的监督管理而普遍采用的法定技术标准。

我国《药品管理法》(修订案)第九条第一款明确规定:

“药品生产企业必须按照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依据本法制定的《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组织生产。

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按照规定对药品生产企业是否符合《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要求进行认证;对认证合格的,发给认证证书。

”这就从法律的角度明确了药品生产企业实施GMP对于保证药品质量的重要意义。

第一节GMP管理渊源同一切事物一样,GMP的理论和实践也经历了一个形成、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药品生产是一门十分复杂的科学,在从原料到成品的生产过程中,要涉及到许多的技术细节和管理规范,其中任何一个环节的疏忽,都可能导致药品质量不符合要求,就可能生产出劣质药品。

因此,必须在药品生产全过程中,进行全面质量管理与控制,来保证药品质量。

人类进入二十世纪后,各国制药行业和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都开始不断探索质量管理科学在药品生产中的应用,对药品生产全过程进行质量控制,以保证药品质量.各国在实践中也逐渐摸索总结出一些规范化的药品生产管理制度,这些就是GMP的雏形。

美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将药品生产质量管理制度形成法定性规范的国家。

在美国首版的GMP批准以前,美国FDA(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以下简称美国FDA)对药品生产和管理的监督尚处在“治标”的阶段,他们把注意力集中在药品的抽样检验上。

当时,样品检验的结果是判别药品质量的唯一法定依据.样品按USP(美国药典)和美国国家处方集的要求检验合格,即判合格;反之,则判为不合格。

但美国FDA的官员在他们的监督管理实践中发现,被抽校样品的结果并不都能真实地反映市场上药品实际的质量状况,被抽校样品的结果合格,其同批药品的质量在事实上可能不符合标准。

美国FDA为此对一系列严重的药品投诉事件进行了详细的调查。

调查结果表明,多数事故是由于药品生产中的交叉污染所致。

1961年,又发生了震惊世界的“反应停”事件。

这是一次源于前西德,波及世界的二十世纪最大药物灾难:

一种曾用于妊娠反应的药物——Thalidomide(又称反应停、沙利度胺、肽咪哌啶酮)导致了成千上万例畸胎的药物灾难事件。

这种畸胎诞生时,产下的畸形婴儿由于臂和腿的长骨发育短小,看上去手和脚直接连接在躯体上,尤如鱼鳍,形似海豹肢体,被称为“海豹胎”,同时并有心脏和胃肠道的畸形,这种畸形婴儿死亡率达50%以上。

造成畸形婴儿的原因经查是由于孕妇服用反应停所致。

当时,反应停已在市场流通了六年,它未经过严格的临床试验,而生产反应停的前西德格仑蓝苏药厂隐瞒了已收到的有关该药毒性反应的一百多例报告。

这次灾难波及世界各地,受害者超过15000人,日本迟至1963年才停止使用反应停,也导致了一干例畸形婴儿的产生.美国是少数几个幸免于难的发达国家之一。

当时美国FDA官员在审查此药时,发现该药缺乏美国药品监督管理法律法规所要求的足够的临床试验资料,如长期毒性试验报告,所以不批

第二节GMP管理的内容

GMP的总体内容包括机构与人员、厂房和设施、设备、卫生管理、文件管理、物料控制、生产控制、质量控制、贮存和销售管理等方面内容,涉及药品生产的方方面面,强调通过对生产全过程的管理来保证生产出优质药品。

从专业化管理的角度,GMP可以分为质量控制系统和质量保证系统两大方面。

一是对原材料、中间品、产品的系统质量控制,这就被称为质量控制系统。

另一方面是对影响药品质量的,生产过程中易产生的人为差错和污染等问题进行系统的严格管理,以保证药品质量,这方面被称为质量保证系统。

从硬件和软件系统的角度,GMP可分为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硬件系统主要包括对人员、厂房、设施、设备等的目标要求,可以概括为以资本为主的投入产出。

软件系统主要包括组织机构、组织工作、生产技术、卫生、制度、文件、教育等方面内容,可以概括为以智力为主的投入产出。

一、机构、人员与管理制度

(一)机构与人员1.机构机构是药品生产和质量管理的组织保证,人员则是药品生产和质量管理的执行主体。

GMP要求,药品生产企业在机构设置的过程中要遵循因事设岗、因岗配人的原则,使全部质量活动能落实到岗位、人员.各部门既要有明确的分工,又要相互协作、相互制约.

(1)机构设置药品生产企业的内部机构设置应包括:

质量管理部门、生产管理部门、工程部门、供应部门、研究开发部门、销售部门、人事部门。

(2)主要职能药品生产企业应明确各内部机构的职能.2。

人员人员是药品生产和推行GMP的首要条件,是GMP中最关键、最根本的因素。

GMP不仅要求各级机构和人员职责明确,并配备一定数量的与药品生产相适应的具有专业知识、生产经验及组织能力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包括一定数量的注册执业药师),也对人员的培训作了全面的要求,强调培训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持续性。

(1)人员资质要求企业主管药品生产管理和质量管理的负责人、药品生产管理部门和质量管理部门的负责人及从事药品生产操作及质量检验人员应有一定的资质,要求分别如下:

①企业主管药品生产管理和质量管理的负责人应具有医药或相关专业大专以上学历,有药品生产和质量管理经验,对GMP的实施和产品质量负责;生物制品生产企业生产和质量管理负责人应具有相应的专业知识(细菌学、病毒学、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免疫学、医学、药学等);放射性药品生产和质量管理的企业负责人应具有核医学、核药学专业知识及放射性药品生产和质量管理经验;中药制剂药品生产和质量管理的负责人必须具有中药专业知识;②药品生产管理部门和质量管理部门的负责人应具有医药或相关专业大专以上学历,有药品生产和质量管理的实践经验,有能力对药品生产和质量管理中的实际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处理;与此同时,根据产品的不同,生产管理部门和质量管理部门的负责人应该具有相应的专业知识.GMP还明确要求,这两个部门的负责人不得互相兼任;③从事药品生产操作及质量检验人员应满足以下条件:

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具备专业基础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从事中药材、中药饮片验收人员需具有相关的专业知识和识别药材真伪、质量优劣的技能;从事生产操作的技术工种人员、质量检验人员、计量检修、实验动物管理和饲养人员应持证上岗;从事放射性药品质量检验的人员应具有放射性药品检验技术知识,并取得岗位操作证书;从事放射性药品生产操作的人员应具有专业技术及辐射防护知

识,并取得岗位操作证书;洁净区内生产操作及管理人员(包括维修和辅助人员)应具有卫生学和微生物学的基础知识。

(2)人员的培训要求①全员培训的要求:

药品生产企业应对所有员工进行培训。

与此同时,还要建立完善的培训体系。

②培训内容的要求:

确定培训对象,并根据培训的对象确定培训内容、制定教育方案,培训的基本内容应包括:

《药品管理法》、GMP实施指南、质量及质量体系的概念、质量职能及各部门职责、工艺规程、岗位操作法、SOP、药品流通管理办法、GSP、标准化法和计量法、药品包装、标签、说明书的管理规定、职业道德、环境卫生的要求等内容;③考核与培训档案:

受培训教育的员工,经培训后应进行考核,同时建立员工的培训档案.

(二)验证验证的过程是保证生产状态符合药品质量要求的重要保障,是用以证实在药品生产和质量控制中所用的厂房、设施、设备、原辅材料、生产工艺、质量控制方法以及其它有关的活动或系统,确实能达到预期目的的一系列活动,是一个涉及药品生产全过程及GMP各要素的系统工程。

1.验证方式及其应用范围验证作为控制系统活动达到预期目的的有效方法,是一系列的活动,包括前验证、回顾性验证、同步验证和再验证。

(1)前验证(prospectivevalidation)在新产品、新处方、新工艺、新设备正式投入生产使用前,必须针对其是否达到设定的要求而进行的验证。

(2)回顾性验证(retrospectivevalidation)以积累的生产、检验和其他有关历史资料为依据,回顾、分析工艺的全过程,证实其控制条件的有效性,通常用于非无菌产品生产工艺的验证。

(3)同步验证(concurrentvalidation)生产过程中,在某项工艺运行的同时进行的验证,以证明该工艺达到预期要求。

该验证适用于对所验证的产品工艺有一定的经验,其检验方法、取样、监控措施等较成熟。

可用于非无菌产品生产工艺的验证。

(4)再验证(revalidation)系指对产品已经验证过的生产工艺、关键设施及设备、系统或物料在生产一定周期后进行的重复验证。

再验证应在下列情况下进行:

①关键工艺、设备、程控设备在预定生产一定周期后;②影响产品质量的主要因素,如工艺、质量控制方法、主要原辅材料、主要生产设备或生产介质发生改变时;③批次量有数量级的变更;④趋势分析中发现有系统偏差;⑤政府法规要求。

2.验证的基本内容药品生产的主要验证包括:

厂房与设施的验证、设备验证、检验与计量验证、生产过程验证(工艺验证)、产品验证以及计算机系统的验证等各个方面。

3。

验证的基本程序验证前根据验证对象提出验证项目、制定验证方案,并组织实施。

验证工作完成后应写出验证报告,由验证工作负责人审核、批准.验证过程中的数据和分析内容应以文件形式归档保存.4.验证文件验证文件应包括验证方案、验证报告、评价和建议、批准人等。

其中验证报告应包括验证目的、工艺过程和操作规程、使用的设备、质量标准,取样方法和检查操作规程等内容。

(三)文件文件管理是企业质量保证体系的重要部分,企业应对管理体系中采用的全部要素、要求和规定编制成各项制度、标准程序等,从而形成文件体系,并保证企业有关员工对文件有正确一致的理解。

与此同时,在实施中要及时、正确地记录执行情况且保存完整的执行记录,从而保证药品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规范化运作。

GMP的文件系统包括管理标准、技术标准、管理文件和文件管理四部分。

1。

管理标准管理标准是指药品生产企业的规章制度及其实施中的记录.主要包括:

(1)厂房、设施和设备的使用、维护、保养、检修等制度和记录。

(2)物料验收、生产操作、检验、发放、成品销售和用户投诉等制度和记录.(3)不合格品管理、物料退库和报废、紧急情况处理等制度和记录。

(4)环境、厂房、设备、人员等卫生管理制度和记录.(5)GMP和专业技术培训等制度和记录。

2。

技术标准技术标准是指药品生产技术活动中,由国家、地方、行政及企业颁布和制定的技术性规范、准则、规定、办法、规格标准、规程和程序等书面要求,如产品质量标准等.3.管理文件管理文件分为产品生产管理文件和产品质量管理文件,管理文件是GMP管理的核心文件。

(1)产品生产管理文件包括:

①生产工艺规程、岗位操作法或标准化操作规程:

生产工艺规程内容包括:

品名,剂型,处方,生产工艺的操作要求,物料、中间产品、成品的质量标准和技术参数及储存注意事项,物料平衡的计算方法,成品容器、包装材料的要求等。

岗位操作法的内容包括:

生产操作方法和要点,重点操作的复核、复查,中间产品质量标准及控制,安全和劳动保护,设备维修、清洗,异常情况处理和报告,工艺卫生和环境卫生等.SOP是组成岗位操作法的基本单元,包括生产操作、辅助操作及管理操作规程.SOP主要内容应包括:

题目、编号、制定人及制定日期、审核人及审核日期、批准人及批准日期颁发部门、生效日期、分发部门、标题及正文。

岗位操作法与岗位SOP构成了岗位操作规则。

这些文件一经制定、审批后不得任意更改。

如需更改时,应按制定的程序办理修订、审批手续。

②批生产记录:

内容包括:

产品名称、生产批号、生产日期、操作者、复核者的签名,有关操作与设备、相关生产阶段的产品数量、物料平衡的计算、生产过程的控制记录及特殊问题记录。

批生产记录要求字迹清晰、内容真实、数据完整,并由操作人员及复核人签名。

记录应保持整洁,不得撕毁和任意涂改;更改时,在更改处签名,并使原数据仍可辨认.批生产记录应按批号归档,保存至药品有效期后1年。

未规定有效期的药品,其批生产记录至少保存3年.用以追溯和审查该批药品的生产历史。

③批包装记录:

内容包括:

包装产品的名称、批号、规格;印有批号的标签和使用说明书以及产品合格证;待包装产品和包装材料的领取数量及发放人、领用人、核对人签名;已包装产品的数量;前次包装操作的清场记录(副本)及本次包装清场记录(正本);本次包装操作完成后的检验核对结果、核对人签名;生产操作负责人签名.其中,印有与标签内容相同的药品包装物,应按标签管理。

如遇药品出现零头包装时,只限两个批号为一个合箱,合箱外应标明全部批号,并建立合箱记录.④岗位操作记录:

主要是对执行岗位操作法或SOP的记录。

⑤批档案:

分为原物料批档案和产品批档案。

产品批档案由批生产相关记录、质量检验记录及成品销售记录组成.

(2)产品质量管理文件包括:

①药品的申请和审批文件;②物料、中间产品和成品质量标准及其检验操作规程;③产品质量稳定性考察文件;④批检验记录.4。

文件管理药品生产企业应建立文件的起草、修订、审查、批准、撤销、印制及保管的管理制度.在文件的编制过程中,保证文件的系统性、动态性、适用性、严密性、可追溯性。

分发、使用的文件应为批准的现行文本。

已撤销和过时的文件除留档备查外,不得在工作现场出现。

在文件管理中,对于制定生产管理文件和质量管理文件的要求:

(1)文件的标题应能清楚地说明文件的性质;

(2)各类文件应有便于识别其文本、类别的系统编码和日期;(3)文件使用的语言应确切、易懂;(4)填写数据时应有足够的空格;(5)文件制定、审查和批准的责任应明确,并有责任人签名。

(四)生产管理GMP对生产管理主要是通过制定和实施与生产有关的各种管理制度来实现的,生产全过程以及影响生产质量的各种因素进行严格控制,从而确保产品质量。

生产管理的要点是:

①有清晰、准确、有效的生产管理文件;②对工艺过程、批号、包装、生产记录、不合格品、物料平衡检查和清场检查等实施全面管理;③杜绝一切可能产生药品污染和交叉污染的因素.生产管理主要包括生产管理文件、生产过程管理、灭菌管理及工艺用水管理。

1。

生产管理文件(如前所述)2。

生产过程管理

(1)生产前的准备①各工序应向仓库、中间库或上道工序领取原辅料、半成品、包材,进行验收并办理交接手续;②操作人员应在生产操作开始前,对管理文件、工艺卫生、设备状况等进行检查。

(2)生产过程中的管理包括工艺管理、批号管理、包装管理、生产记录的管理、不合格品的管理、物料平衡检查等内容:

①工艺管理:

生产全过程必须严格执行工艺规程、岗位操作法或SOP,不得随意更改;生产过程中应按工艺、质量监控要点进行工艺查证,及时预防、发现和消除事故差错并做好记录;如生产中发生事故,应按相关规定及时处理、报告和记录;②批号管理:

所有生产药品必须按规定划分批号,批号可由易于识别和追溯的一组数字或字母加数字组成,生产企业可以自行编制。

③包装管理:

对于生产过程中符合工艺规程、岗位操作法或SOP要求,并检验合格的产品可下达包装指令;包装用的标签,必须由车间填写相应单据,派专人限额领取,废标签应按规定销毁;药品中包装只限两个批号为一合箱,合箱外标明批号;要填写批包装记录;④生产记录的管理:

岗位操作记录、批生产记录、批包装记录应分别由岗位操作员与岗位工艺员填写,并逐级落实记录的汇总与审核工作。

记录应保持整洁,不得随意涂改,如发现错误,应按照规定程序更改。

批生产记录和批包装记录应按批号归档,保存至药品有效期后1年,不得少于3年;⑤不合格品的管理:

凡不合格原辅料不准投入生产,不合格半成品不得流入下一工序,不合格成品不准出厂;当发现不合格原辅料、半成品和成品时应按照相应文件的要求进行处理;⑥物料平衡检查:

制剂生产必须按照处方量的100%投料,如已知某一成分在生产或贮存期间含量会降低,工艺规程中可规定适当增加投料量;产品的理论产量与实际产量之间的比值应有可允许的正常偏差;每批产品应在生产作业完成后,必须做物料平衡检查,并对出现的偏差及时有效地进行处理。

(3)清场管理的要求GMP对清场的要求是,各生产工序在生产结束、更换品种及规格或换批号前必须由生产操作人员清场,并填写清场记录。

清场记录内容应包括:

工序、品名、生产批号、清场日期、检查项目及结果、清场负责人及复查人签名。

清场应做到彻底清理和检查作业场所。

清场完成后,申请生产部门质量员的复查,合格后领取清场合格证,以便进行下一步的生产。

3.灭菌管理在GMP实施过程中,灭菌管理对防止药品的微生物污染起到了重要作用,与此同时,由于灭菌效果与灭菌设备的性能、受污染程度等因素密切相关,因此在采用任何一种灭菌方法前都必须进行灭菌效果的验证。

验证内容包括:

灭菌物的性能、灭菌物包装材料的热穿透性、灭菌器的安装确认、运行确认、性能确认等。

灭菌管理的要点主要有:

(1)使用生物指示剂验证时,应采取严格的措施,防止生物指示剂污染产品;

(2)待灭菌物的微生物污染程度直接影响灭菌效果,因此,灭菌前产品的微生物污染应予以控制。

应根据产品工艺特点,制定灭菌前的微生物限定度并进行监测、记录;(3)对于灭菌前后的产品应有可靠的区分方法,应有明确的状态标记(明确产品名称、规格、批号及灭菌状态);(4)应制定灭菌设备仪表的容许误差限度,并定期校验和记录;(5)在除菌滤过前后,应检查装置及滤膜的完整性,为防止污染,同一滤过装置的使用不得超过一个工作日为宜,否则应进行验证;(6)湿热灭菌通常采用121℃,15~20min。

使用115℃以下灭菌时应作耐热菌检查,证明产品确未受耐热菌污染。

其他灭菌温度和时间的组合,只要证实有效也可采用;(7)湿热灭菌必须先用流通蒸汽或真空排出柜内空气,预热至全部装载的灭菌物达到灭菌温度时,才能计时灭菌;灭菌柜应能正确表示灭菌物内部最低点温度,以确保灭菌完全.灭菌周期内的温度、压力、时间应详细记录,自动记录图纸应与原始记录一并保存;(8)当灭菌柜中空气与蒸汽混合用于灭菌时,必须确认混合均匀一致并验证灭菌方法确实有效;(9)为使灭菌物质量不降低、结构不被破坏,灭菌的预热及冷却时间要尽量缩短,灭菌结束的冷却应采取措施,防止冷却过程中已灭菌物的再污染。

除非能证明灭菌物不会受污染,否则,要控制冷却用水的微生物污染水平;灭菌后的贮存期间,应有防止再污染的措施;(10)冻干设备应有在线清洗(CleaninginPlace,CIP)和在线灭菌(SterilizinginPlace,SIP)设施,并定期清洗、灭菌。

4.工艺用水管理工艺用水主要用于制剂生产中容器清洗、配料等工序以及原料药生产中的精制、洗涤等,各工序应根据工艺要求制定各自的用水标准,按规定使用,定期对水质情况进行检查和监护.对制药工艺用水的水质要求和用途见表8—2,工艺用水的检查项目见表2-1。

表2—1工艺用水要求和用途类别用途水质要求饮用水①非无菌药品的设备、器具和包装材料的初洗;②制备纯化水的水源。

应符合卫生部生活饮用水标准GB5750-85纯化水①非无菌药品的配料、洗瓶;②注射剂、无菌冲洗剂瓶子的初洗;③非无菌原料药的精制;④制备注射用水的水源。

应符合《中国药典》标准注射用水①注射剂、无菌冲洗剂配料;②注射剂、无菌冲洗剂最后洗瓶水;③无菌原料药的精制、直接接触无菌原料药包装材料的最后洗涤。

应符合《中国药典》标准

表2-2工艺用水检查项目类别部分检查项目饮用水电导率纯化水PH值、氯化物、铵盐、电导率注射用水PH值、氯化物、易氧化物、细菌内毒素、电导率(五)质量管理与自检GMP强调了药品生产企业质量管理部门应负责药品生产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和检验,并受企业负责人领导.1.质量管理药品生产企业质量管理部门具体工作内容包括:

质量标准的管理、质量检验、质量控制及供应商质量体系评估工作.

(1)质量标准按GMP的规定,质量标准可以由质量管理部门制定,也可由质量管理部门与技术部门共同制定,经总工程师审查,厂长批准、签章后下达,按规定日期执行,包括药品标准(企业内控标准)、原辅料质量标准、包装材料质量标准等。

(2)质量检验包括原辅料、包装材料、半成品以及成品的检验。

检验应该按照取样规程和检验操作规程的要求进行,并填写取样记录、检验操作记录,检验完成后形成检验报告单。

检验操作记录、检验报告单需按成品批号整理成批检验记录,保存至超过药品有效期1年,不得少于3年。

(3)质量控制质量控制的过程包括物料质量控制、生产过程质量控制、产品出厂后的质量监控,以及质量事故管理、产品质量档案、用户访问、稳定性试验等内容.(4)供应商质量体系评估质量管理部门应定期组织供应、生产等部门对供应商的质量体系进行评估,从而确认合格供应商目录,供应部门不得从不合格的供应商采购药品的原辅料及包装材料.2.自检GMP要求药品生产企业应定期组织自检,即对企业实施GMP及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方面进行自我检查,并将自检结果如实记录,形成自检报告,进行整改和跟踪检查,以达到GMP的要求并持续改进。

(六)产品售后管理GMP要求必须对药品销售进行管理,包括药品退货、收回及处理均应制定管理制度和SOP,同时建立药品投诉和不良反应监察报告制度,负责管理用户对药品质量的投诉和药品不良反应的监察.1。

销售记录GMP要求每批成品均应有销售记录。

根据销售记录能追查每批药品的售出情况,必要时应能及时全部追回。

销售记录应保存至药品有效期后一年。

GMP还要求,药品生产企业应建立药品退货和收回的书面程序,并有记录.药品退货和收回记录内容应包括:

品名、批号、规格、数量、退货和收回单位及地址、退货和收回原因及日期、处理意见。

其中,因质量原因退货和收回的药品制剂,应在质量管理部门监督下销毁,涉及其他批号时,应同时处理。

2。

不良反应报告制度根据《药品管理法》的规定,药品生产企业应建立药品不良反应监察报告制度,指定专门机构或人员负责管理.对用户的药品质量投诉和药品不良反应应详细记录和调查处理。

对药品不良反应应按有关规定及时向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或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报告。

尤其是药品生产过程中出现重大质量问题时,应及时向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二、厂房与设施GMP对药品生产企业的厂房、设施的总体要求是:

整洁的生产环境;厂区地面、路面及运输等不应对药品生产造成污染;生产、行政、生活、辅助区的总体布局合理,不得互相妨碍等。

(一)对厂区工艺布局的要求

(1)厂房应按生产工艺流程及所要求的空气洁净级别进行合理布局,防止人流、物流之间的混杂和交叉污染.

(2)以下药品的生产必须设置独立厂房,并符合相应的布置要求:

①生产青霉素类等高致敏性药品的生产厂房必须设置独立厂房,分装室应保持相对负压,排至室外的废气应经净化处理并符合要求,排风口应远离其他空气净化系统的进风口;②避孕药品、卡介苗、结核菌素的生产厂房,要与其他药品的生产厂房严格分开.(3)以下生产区域必须符合规定的要求:

①β-内酰胺结构类药品(包括青霉素系列、头孢菌素系列等,由于该类药品存在发生致命性不良反应—过敏性休克的可能,因此需要严格控制其高分子杂质的含量,保证产品质量、降低过敏反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