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干部选拔任用监督机制修改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751772 上传时间:2023-07-07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8.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完善干部选拔任用监督机制修改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完善干部选拔任用监督机制修改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完善干部选拔任用监督机制修改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完善干部选拔任用监督机制修改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完善干部选拔任用监督机制修改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完善干部选拔任用监督机制修改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完善干部选拔任用监督机制修改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完善干部选拔任用监督机制修改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完善干部选拔任用监督机制修改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完善干部选拔任用监督机制修改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完善干部选拔任用监督机制修改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完善干部选拔任用监督机制修改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完善干部选拔任用监督机制修改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完善干部选拔任用监督机制修改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完善干部选拔任用监督机制修改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完善干部选拔任用监督机制修改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完善干部选拔任用监督机制修改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完善干部选拔任用监督机制修改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完善干部选拔任用监督机制修改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完善干部选拔任用监督机制修改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完善干部选拔任用监督机制修改版.docx

《完善干部选拔任用监督机制修改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完善干部选拔任用监督机制修改版.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完善干部选拔任用监督机制修改版.docx

完善干部选拔任用监督机制修改版

第一篇:

完善干部选拔任用监督机制

完善干部选拔任用监督机制

健全完善干部选拔任用监督机制,是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的必然要求,也是强化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全过程监督,匡正选人用人风气的重要保障。

山东省认真贯彻落实中组部的部署要求,注意从体制机制入手来规范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

一、完善事前预防机制,突出监督的防范功能

加强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监督,最重要的是坚持预防为主,前移监督关口,最大限度地做到少出事、不出事。

这是干部监督工作的本质所在,也是关心爱护干部的具体体现。

一是坚持教育在先,筑牢思想防线。

教育是最好的预防、最管用的监督。

一些干部之所以在选人用人上出问题,最主要的还是政治上不过硬,党性观念不强,没有严格执行党的干部路线。

近年来,我们在干部方针政策的学习掌握上,努力做到“三个纳入”:

即纳入同领导干部谈心谈话的必谈内容,使每位同志都清楚干部工作的极端重要性;纳入各级党委(党组)理论中心组的学习内容,使每个班子都自觉遵守干部工作的政策规定;纳入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主体班次的教学内容,使广大干部都了解干部工作的新要求、新举措。

四项监督制度出台后,我们立即部署开展了为期半年的集中学习宣传活动,努力做到使各级领导干部熟知,组工干部精通,党员干部知晓,为贯彻执行打好基础。

二是坚持把关在前,及时堵塞漏洞。

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出问题,往往集中在一些关键部位和薄弱环节,带有一定的规律性。

如果针对这些易发、多发部位,及时进行严格把关,就会把许多问题解决在初始阶段,把不正之风抵制在未成之前,把错误决定挡在决策大门之外。

近几年,我们坚持通气在前、审核在前、把关在前,探索出台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制度规定,较好地避免了一些多发问题的出现。

比如,制定完善省管干部任职前征求省纪委、省检察院意见的办法,把征求意见的过程提前到考察对象确定后或考察工作进行中,使个别群众反映强烈、确实存在问题的干部被及时撤了下来,避免了“带病考察”和“带病提拔”。

再如,全面实行干部任前档案审核制度,特别是针对过去出现问题较多的“三龄一历”进行严格审核,去年有2名拟任用干部因有关材料不全、不实,或不符合任职条件等原因,被暂缓任用或取消任用资格。

四项监督制度出台后,我们进一步强调,各级对需要报告的事项,必须如实报告;对需要审核的事项,必须严格把关;对不按规定报告的,必须坚决予以纠正,真正从源头上堵住产生不正之风的漏洞。

三是坚持提醒在早,切实防微杜渐。

主动出击,抓早抓小,对倾向性、苗头性问题早发现,早提醒,早纠正,可以防止把小毛病拖成大问题,增强监督工作的实效。

要抓住重点时期进行提醒,特别是领导干部刚刚上任、即将离任的时候,及时派人进行谈话,提醒他们严格执行党的干部政策,不在干部工作上“烧三把火”,送人情。

要抓住重点对象进行提醒,特别是针对近些年在选人用人出现问题较多的县一级,我们及时开展了“百名县委书记谈心活动”,与140个县市区委书记普遍进行了谈心,尤其是就严格执行《干部任用条例》等政策法规、整治用人不正之风等提出明确要求。

今年,我们又把范围扩大到市委书记、省直部门和国有企事业单位主要负责人,以“整治用人上不正之风、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为主题进行专题谈心,使他们切实增强责任感,自觉履行职责,主动接受监督。

要抓住重点单位进行提醒,特别是针对选人用人群众举报件比较多、民意调查满意度比较低的单位进行重点管理,要求他们高度重视,认真分析,加大整改,力争尽快有一个明显的变化。

二、完善问题发现机制,突出监督的纠错功能

经过这些年坚持不懈地整治,用人上不正之风得到了遏制,但各种违规违纪行为并没有绝迹,而是具有了更强的隐蔽性、复杂性和多样性。

只有坚持全方位、立体式、多层次的监督检查,才能真正形成反应灵敏、渠道畅通、覆盖全面、配合密切的问题发现机制。

一是开展监督检查找问题。

我们要求各地各单位每年都要对干部选任工作进行一次自查,并根据自查情况有选择地进行集中检查。

在检查中,把各级党委(党组)主要负责人作为重点对象,着重了解有没有个人直接指定考察对象,或者授意、暗示有关部门和人员按照自己意图推荐人选;有没有在党委(党组)讨论决定干部时搞个人说了算,或者抢先表态、堵塞他人言路;有没有要求提拔本人的配偶、子女及其他亲属,或者指令提拔秘书等身边工作人员等。

每次检查后,及时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梳理分析,对带有普遍性的问题,不仅要分析原因,而且从制度层面进行规范,避免再次出现类似问题;对于个别单位、个别同志出现的问题,安排专人进行谈话、提醒,严肃指出问题,责令认真整改。

二是组织民主评议和民意调查找问题。

干部选任工作做得怎么样,干部群众心里都有一杆秤。

让干部群众评价选人用人工作,对于客观准确地判断一个地方、一个单位的选人用人风气,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从去年开始,我们在全省17个地级市普遍推行了干部选任工作“一报告两评议”制度和组织工作满意度民意调查。

这两项制度体现了扩大民主的基本方向,强化了对权力的有效监督,反映了对各地工作的客观评价,是依靠干部群众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我们将按照有关规定,进一步完善制度办法,切实把这项工作做好。

三是拓宽举报渠道挖问题。

拓宽举报渠道,是干部监督工作走群众路线的具体体现,也是切实发挥群众监督作用、完善干部监督机制的有效措施。

近年来,我们把畅通举报渠道作为一项基础工作,认真抓好信访、电话、互联网“三位一体”的举报网络建设。

2009年10月,省委组织部率先开通了“12380”举报网站;今年上半年,各地级市全部开通“12380”举报网络,各县(市、区)将全部设立公开举报电话,在全省尽快形成电话、网络、信访“三位一体”,省、市、县三级覆盖的举报网络。

省委组织部还专门设立了举报中心,配备了专职人员,进一步规范了举报受理特别是网上举报受理运作程序,确保群众举报件件有着落。

仅去年一年,省委组织部就受理选人用人问题举报799件,查核747件,使一些违反规定的案件得到了及时处理。

为更好地接受干部群众的监督,还要不断加大信息公开力度,以公开促公平,以公平促公正。

今年4月份,我们首次召开全省组织部门宣传工作会议,在省、市、县三级设立178名组织部门新闻发言人,围绕让“想让群众知道的”和“群众想要知道的”这两个重点,使组织工作的信息公开经常化、制度化、常态化,把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置于群众的监督之下,真正落实好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

三、完善权力运行制约机制,突出监督的约束功能对干部选拔任用的监督,关键是对选人用人权的监督。

只有明确责任主体,严格区分责任,落实惩处措施,真正使权力行使到哪里,监督就跟进到哪里,制度就规范到哪里,才能切实做到隐性权力显性化,显性权力规范化。

一方面,着力抓好四项监督制度的贯彻实施。

中央最近出台的四项监督制度,针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形成了事前报告、事后评议、离任检查、违规失职追究的监督链条,为规范选人用人权提供了制度依据。

关键要在学习领会的基础上不折不扣地抓好贯彻实施,做到凡是追究的情形,都要责任到人、追究到位;凡是需要报告的事项,都要认真审核,严格入口监督;凡是民主评议的结果,都要充分运用,奖优惩劣;凡是离任的市县委书记,都要及时检查,不搞下不为例。

真正用党性原则、刚性制度和铁的纪律,确保选人用人权的正确行使。

另一方面,继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围绕中央《规划纲要》确定的11个重点突破项目,省里确定了12个重点突破项目,特别是在规范干部选拔任用提名、加大竞争性选拔干部力度、“科学规范和有效监督县(市)委书记用人行为”等方面不断强化措施,力求取得新的进展。

比如,在规范干部选拔任用提名方面,我们将研究出台省委全委会推荐省委管理的重要干部意向性人选试行办法,进一步扩大提名环节的民主;在加大竞争性选拔干部方面,坚持扩大数量、改进方法、提高质量的同时,在差额选任干部上进行积极探索。

去年,我们采取了“两公开四差额”方式(公开空缺职位及职位要求,公开选任方法及选任程序,实行差额推荐、差额考察、差额酝酿、差额表决)选任了部分县乡党政正职;今年,我们又探索采用“民主提名、差额遴选、全程监督“方法在省直部门选拔了8名副厅级干部,实现了从多数人中选人,由多数人选人,扩大了干部工作的民主。

在“科学规范和有效监督县(市)委书记用人行为”方面,目前我们已将试点扩大到6个地级市和76个县(市、区),试点单位形成各项制度规范713项,在规范和监督选人用人权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力度,以项目化来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通过改革来完善对权力的监督约束,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纪可守、有章可循。

四、完善案件查处机制,突出监督的惩戒功能

急病先治标,顽症下猛药。

整治用人上不正之风,必须用好查处和问责这个有威慑力的武器。

李源潮同志强调:

“要抓住典型案件处理,推动中央文件的切实执行。

”近年来,我省坚持有案必查、查必深入、查必有果,敢于动真碰硬,用铁的纪律保证选人用人风清气正。

一是突出查核重点。

一方面,突出关键问题。

着眼于解决用人上的违规违纪行为,对拉票贿选、买官卖官、带病提拔和带病上岗、突击提拔调整干部以及群众反映强烈的其他违规用人典型案件等5类问题,坚持有举必查、查实必处、纠必到位、失职追责。

另一方面,突出关键人。

对反映党委及组织部门主要负责人的举报,采取直查或者立项督查等方式认真调查核实,以最坚决的态度同用人上不正之风作斗争。

二是坚持从严查处。

通过实行举报情况通报制、查核工作责任制和转办件查处情况复核制,特别是对举报较多的单位进行重点管理,加强督促指导,进一步提高了案件查处的质量。

调查中坚持做到:

对单位在干部选任过程中被举报违反程序、不符合资格条件等问题的,未查清前停止干部选任工作;对考察对象在考察过程中被举报有关问题的,未查清前不提交会议研究;对公示对象在任前公示过程中被举报有关问题的,未查清前暂缓任命。

三是强化专项整治。

根据中组部的安排部署,结合后备干部集中调整,我们开展了拉票行为专项治理。

通过加强专题教育,明确纪律要求,制定工作预案,促进了后备干部集中调整工作顺利进行。

从92个市厅级后备干部考察单位测评结果看,治理拉票工作满意度较高。

四是加大通报力度。

我们注重运用好查处结果,将查处的案件作为最生动的教材及时予以通报,做到纠正一个问题,规范一项工作;处理一名人员,教育一批干部。

从今年起,省委组织部将会同省纪委通过召开新闻发布会等形式,适时通报查处的违规用人典型案例;同时,按照谁查处谁通报的要求,督促各地各部门查实一起,通报一起,发挥好警示教育作用。

第二篇:

关于完善干部选拔任用监督机制研究

关于完善干部选拔任用监督机制研究

完善干部选拔任用监督机制,是进一步匡正选人用人风气、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的重要举措,能够使我们的干部队伍更加纯洁、更加富有战斗力,从而做到让党放心,人民满意。

对于如何完善干部选拔任用监督机制的探讨要着眼于基层实际、着眼于问题的根本性质、着眼于解决问题的现实条件和时代背景。

一、当前干部选拔任用监督机制的运行现状

(一)法规约束与机构保障。

主要有《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等党内法规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以及2010年3月颁布的四项监督制度,分别是中共中央办公厅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责任追究办法(试行)》,中共中央组织部同步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有关事项报告办法(试行)》、《地方党委常委会向全委会报告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并接受民主评议办法(试行)》、《市县党委书记履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职责离任检查办法(试行)》。

各项法规初步构成事前要报告、事后要评议、离任要检查、违规失责要追究的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监督体系,使选人用人的重要方面、关键环节都纳入监督范围,都臵于严格的监督之下。

有机构保障方面,我国实行干部选拔任用监督的行政机关有各级组织部门,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

(二)干部选拔任用违规的主要曝光通路。

一是各种举报,包括信访举报,通过组织部门、纪检部门发布的电活、邮箱进行举报等;二是审计检查,比如对资金流向不明,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的审查过程中楸出的违规行为;三是纪检部门本身业务工作中查出的违规行为;四是媒体曝光,随着网络越来越深入的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人们通过社区发贴,发微博等1具体形式发表个人信息,很多直接影响了干部监督管理。

(三)群众对组织工作的参与情况。

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是实行人民民主专政的重要体现。

群众对组织工作的参与途径主要有联名推荐候选人,组织工作满意度民意调查,监督举报等。

二、当前干部选拔任用监督机制存在的问题

(一)“事前监督”有待加强。

事后处理是在危害造成之后所进行的,有些甚至已经造成了对社会的巨大危害,成本也是巨大的;当前很多违规行为都是事后展开调查追究,很多没有消除在民推荐、考察等阶段;加强干部选拔任用政策法规的教育,强调过程监督对完善干部选拔任用监督机制至关重要。

(二)监督意识不强。

一是部分领导干部受传统特权思想和等级观念的影响,存在“不让监督”、“权力受损”的心态;有的担心影响团结,不愿监督;有的害怕打击报复,不敢监督;有的受制于人,不便监督;有的方法简单,不会监督;有的信奉“用人不疑,无须监督”以及“难以监督,监督不了”等等。

二是大部分群众监督意识还没真正提升上来,干部选拔任用监督的思想与方法被真正意义上的采纳认可还需要过程。

(三)对干部监督管理的责任不清。

一是监督的责任主体不明确。

二是监督主体的责任不清楚。

由于监督职责不清,因而一旦出了问题往往很难分清楚责任出在哪个环节和哪个监督责任主体身上,到最后往往“谁都有责任又谁都没有责任”,板子很难打到某个具体责任人头上。

(四)民主推荐缺乏有效的监督。

按主要领导的意志办事的问题时有发生。

有的党委主要领导想要提拔某个干部,往往不是通过民主推荐和集体酝酿提出人选,而是根据自己掌握的情况,建议组织人事部门安排考察;有的把领导意图以特殊的程序强加给群众,看似程序完备,事实并不代表2民意。

(五)选人用人渠道不够宽广。

目前,作为选人用人最主要渠道的民主推荐方式,基本上只限于在本地和单位内部进行,推荐局限性大,导致视野不广,且选拔任用干部只限于各级党政机关的公务员队伍,其它优秀的经济型人才、科技型人才很难得到提拔重用。

(六)监督主体合力不够。

在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干部的社会联系和活动空间日益增大,干部监督工作的领域也随之拓宽,也就是领导干部工作开展到哪里,权力行使到哪里,活动延伸到哪里,组织的监督就行使到哪里。

但是,目前基层组织部门干部监督人手不够、力量不足。

干部监督工作的开展往往是“单打独斗”,或者是临阵组合,整体合力尚未形成,监督效果不尽如人意。

(七)干部监督的层次不够,存在“盲点”。

多年来,组织部门开展干部监督管理的基本方法和手段主要是诫勉谈话、函询回复、收入申报、重大事项报告、经济责任审计、专项督查等。

与纪检部门、检察机关相比,监督手段比较软化。

其次是对某些干部选拔任用中的“盲点”监督工作介入得不够,比如基层部门后备干部的产生,乡镇党政机构提拔机率最大的团委书记,妇联主席人选的产生等。

(八)干部监督手段单一。

目前,对领导干部八小时以外的监督还仍然是干部监督工作的薄弱环节,特别是对干部的生活圈、社交圈、家庭圈的掌握考察还不够。

三、完善干部先拔任用监督机制的措施方法

(一)完善事前预防机制,突出监督的防范功能。

这项工作最重要的是坚持预防为主,前移监督关口,最大限度地做到少出事、不出事。

要做到坚持教育在先,筑牢思想防线。

教育是最好的预防、最管用的监督。

一些干部之所以在选人用人上出问题,最主要的还是政治上不过硬,党性观3念不强,没有严格执行党的干部路线。

教育工作要努力做到使各级领导干部熟知四项监督制度等相关法规,使组工干部精通,党员干部知晓,为贯彻执行打好基础。

要通过有效的宣传教育,强化全民监督意识,着力克服监督工作中“不能监督,怕权力受损”、“不敢监督,不必监督”、“难以监督,监督不了”的心态,增强广大党员群众参与监督的自信心。

要广泛宣传党的干部路线、方针、政策,通过树立典型、表彰先进等形式营造民主健康、扶正祛邪、勇于监督、监督光荣的良好社会氛围。

(二)完善问题发现机制,突出监督的纠错功能。

坚持全方位、立体式、多层次的监督检查,才能真正形成反应灵敏、渠道畅通、覆盖全面、配合密切的问题发现机制。

一是开展监督检查找问题。

各单位每年都要对干部选任工作进行一次自查,并根据自查情况有选择地进行集中检查。

在检查中,把各级党委(党组)主要负责人作为重点对象。

每次检查后,及时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梳理分析,对带有普遍性的问题,不仅要分析原因,而且从制度层面进行规范,避免再次出现类似问题。

二是组织民主评议和民意调查找问题。

干部选任工作做得怎么样,干部群众心里都有一杆秤。

三是拓宽举报渠道挖问题。

拓宽举报渠道,是干部监督工作走群众路线的具体体现,也是切实发挥群众监督作用、完善干部监督机制的有效措施。

要把畅通举报渠道作为一项基础工作,认真抓好信访、电话、互联网“三位一体”的举报网络建设。

(三)健全制度,突出重点。

组织部门干部监督工作,包括对干部的培养教育、选拔任用以及干部管理工作监督,涉及的环节多、范围大。

因此,既要抓好面上的工作,又要突出点上的工作,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首先,要加强干部监督工作的制度建设,强化干部监督的责任,使各级干部处于有效监督之下。

建立健全民主集中制、班子民主生活会、领导干部个人重大事项报告制、收人申报制、干部谈话制、诫勉制、函询回复制、4廉政监督制、干部离任和继任交接制等,约束和教育干部。

其次,要突出重点,抓好重要岗位、掌握人财物等经济大权的部门领导干部的监督,防患于未然。

特别是抓好对党政一把手的监督。

对他们的监督既是难点,又是关键。

要在对干部全面监督的基础上,确定重点监督对象、重要教育对象、重点培养对象,研究制定强化监督的措施和办法,规范和约束领导干部行使权力的行为,防止和纠正领导干部滥用职权的现象,将监督,教育与培养融为一体,使党政一。

把手,重要岗位上的干部,能够在一个处处受到纪律的约束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四)发扬民主、全程监督。

坚持走群众路线。

干部来源于群众,服务于群众,所以群众最有发言权。

聘请群众监督员,发挥群众的监督作用,让他们参与培养、教育、考察考核、日常管理全过程,让领导干部的“八小时”内外都处于监督之中。

要求监督员定期反馈意见,时时督促提醒领导干部保持良好的工作作风,对长期受到批评而不思改正的干部要及时采取措施,防止他们进一步腐化变质。

(五)对拟任乡科级领导干部开展任前廉政考试。

县纪委会同县委组织部对拟任的乡科级领导开展任前廉政考试,考试的主要内容包括党纪、政纪和行政法规三大类。

通过开展廉政考试,进一步增强新任领导干部对新形势下反腐倡廉建设和提升履职能力的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巩固教育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中的基础性作用,增强反腐倡廉工作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坚定性。

(六)加大对领导干部任期审计工作力度。

在对领导干部进行经济责任审计的同时,不仅要做到离任必审,而且要前移监督关口,加大任中审计力度。

重点审计领导干部任期内经济指标完成情况、经济管理绩效情况和个人廉洁自律情况,从财务收支入手看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和施政绩效。

在审计过程中做到内查外调相结合,账面审计与延伸调查相结合,资金的5分配和使用相结合,重点检查有无隐瞒收入、虚列支出、转移资金、设立小金库、账外账等严重违纪问题。

同时,注重审计结果的运用。

纪检监察、组织部门要将审计结果记入领导干部考核和廉政档案,作为考核、任免、奖惩干部的重要依据。

对审计中发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要及时向相关领导干部实施警示,限期予以纠正;对审计不过关的“带病”干部坚决不予任用;对任期内实施的重大项目、重点工程未竣工验收和审计的领导干部不予提拔任用和调整岗位。

(七)注重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结果的应用。

按照党政“一把手”负总责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认真落实“一岗双责”制,加大对领导干部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工作的考核力度,注重考核结果的应用。

通过县政务网、电视台等媒体对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结果及时进行通报,对综合考核结果在前的乡镇和县直部门进行通报表扬,对综合考核结果靠后的乡镇和县直单位进行通报批评,对考核结果在末位的单位领导实行诫勉谈话。

同时,将考核结果与干部的提拔任用挂钩,对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成效明显、群众反映较好的领导干部予以提拔重用;对没有认真履行工作职责、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较差、群众意见较大的领导干部不予任用或进行岗位调整。

(八)在渠道上拓展监督视野和路径。

要利用互联网自主性、开放性、交互性优势,构建网络监督新平台,实现干部选拔任用监督的信息公开化。

通过完善党员干部信息库、开设专题网站、公开干部选拔任用全过程和监督人员、监督流程、群众满意率、QQ热线等监督事项,建立完善网络监督系统,构建多渠道、多角度、全方位的社会监督体系。

使党内外监督主体、法律监督主体、群众监督主体和舆论监督主体通过互联网有机地链接在一起,加强相互间的沟通和联系,分工合作,使监督更为严密有序,形成一体化的监督体系。

组织部门和纪检部门应根据工作需要,适时召开新6闻发布会,向新闻媒体通报干部选任工作的有关情况,必要时可通过媒体曝光典型案例,建立健全反应灵敏、渠道畅通、互为补充、高效协调的监督网络,形成干部监督工作的合力,促进选人用人公信度和满意度的提高,努力打造“阳光组工、公道组工、服务组工”。

(九)完善案件查处机制,突出监督的惩戒功能

急病先治标,顽症下猛药。

整治用人上不正之风,必须用好查处和问责这个有威慑力的武器。

李源潮同志强调:

“要抓住典型案件处理,推动中央文件的切实执行。

”一是突出查核重点。

一方面,突出关键问题。

对拉票贿选、买官卖官、带病提拔和带病上岗、突击提拔调整干部以及群众反映强烈的其他违规用人典型案件等5类问题,坚持有举必查、查实必处、纠必到位、失职追责。

另一方面,突出关键人。

对反映党委及组织部门主要负责人的举报,采取直查或者立项督查等方式认真调查核实。

二是坚持从严查处。

通过实行举报情况通报制、查核工作责任制和转办件查处情况复核制,特别是对举报较多的单位进行重点管理,加强督促指导。

三是加大通报力度。

我们注重运用好查处结果,将查处的案件作为最生动的教材及时予以通报。

注重运用好查处结果,将查处的案件作为最生动的教材及时予以通报,做到纠正一个问题,规范一项工作;处理一名人员,教育一批干部。

在新的形势下,坚持完善干部选拔任用监督机制,是依法从严治军、防止和克服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提高选人用人质量,保证党的干部路线、方针、政策全面正确地贯彻执行的重要体现,将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第三篇:

完善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监督机制的思考及建议

加强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监督,是《干部任用条例》的法定要求,也是建立科学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的迫切需要。

当前,随着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推进,如何进一步加强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监督,建立和完善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监督机制,成为干部监督工作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重点难点问题。

一、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监督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监督主体的积极性有待提高

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监督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群众监督、同级监督和上级监督,但目前这三方面的监督存在一些不理想的地方。

有的群众监督意识不强,认为选人用人是组织(人事)部门的事,“上级选干部,组织派干部,党管干部,与己无关”;一些基层群众平时很少主动去了解党的干部路线、方针、政策以及对干部的真实情况,真正监督起来也很困难;有的同志认为反正监督没有多大的权威与实效,不如不监督,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做做形式;有的觉得人轻言微,说了白说,“白说不如不说”;有的碍于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