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全册.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752988 上传时间:2023-07-07 格式:DOCX 页数:56 大小:56.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全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全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全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全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全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全册.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6页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全册.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6页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全册.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6页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全册.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6页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全册.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6页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全册.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6页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全册.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6页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全册.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6页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全册.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6页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全册.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6页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全册.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6页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全册.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6页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全册.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6页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全册.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6页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全册.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6页
亲,该文档总共5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全册.docx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全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全册.docx(5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全册.docx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全册

第一章动物的主要类群

第一节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

教学目的:

  1.知识方面

  〔1〕知道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是一类结构简单的低等多细胞动物。

  〔2〕知道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3〕识记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重点难点:

 1.水螅的形态结构和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

2.涡虫和华枝睾吸虫形态结构和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3.准备活体水螅是上好本课的关键和难点。

教具准备:

  活体水螅、水螅纵切切片、显微镜、放大镜、教学软件。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

图片导入

二、探究新知

〔一〕腔肠动物

水螅的根本特征

水螅多生活在水流缓慢、水草繁茂的清洁淡水中,长约1厘米,身体几乎透明,一端常附着在水草等物体上,口周围有5~12条柔软细长的触手,用于探寻和捕获猎物

〔辐射对称定义

通过身体纵轴的任何平面都能把身体平分为相等的两局部〕

水螅身体呈辐射对称,辐射对称便于感知周围环境中来自各个方向的刺激,从各个方向捕获猎物、进行防御。

水螅身体由两层细胞组成-----内胚层和外胚层。

内胚层围成的空腔叫做消化腔,消化腔与口相通。

口周围有触手,适应固着生活;触手上有许多刺细胞,刺细胞里大多藏有毒液和刺丝。

当遇到猎物或捕食者时,水螅能迅速弹出长而中空的刺丝,并将毒液通过刺丝注射到猎物或捕食者题内,从而将其麻醉或杀死

了解水螅的繁殖方式

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两种方式

无性生殖有芽体,芽体长成小水螅后就会脱离母体,独立生活

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

大多数生活在海水中,少数生活在淡水中,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肛门

常见的腔肠动物

海葵,水母,海蜇,

腔肠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海蜇可加工成营养较高的海产品;

珊瑚虫分泌的石灰质物质构成珊瑚礁,珊瑚礁可以形成岛屿,加固堤岸,还是海洋生物的主要栖息场所和庇护地。

然而由于过度采挖、环境污染等因素,珊瑚礁破坏严重。

〔二〕扁形动物

1、涡虫

生活习性

涡虫生活在淡水清澈溪流的石块下面;以水中小动物为食物

外部形态

〔1〕身体柔软、柳叶形、背腹扁平、两侧对称;体长一般1~1.5厘米;

两侧对称:

又称左右对称,是指经过身体纵轴,只有一个切面将身体分为对称的两局部

〔2〕前端:

前端呈三角形,背部两侧有两个可以感光的黑色眼点

〔3〕腹面:

颜色浅,有口,口内有一个管状咽,吃进去的食物在肠内消化,消化后的残渣仍从口排出,有口无肛门。

〔4〕涡虫能在物体外表作游泳状的爬行

2、猪带绦虫

成虫寄生于人体小肠内,

体长2-8m,700-1000个节片,头节有4个吸盘,顶突有小钩〔2排,25-50个〕。

人吃了未熟的含囊尾蚴的猪肉〔米猪肉〕后患病

3、华枝睾吸虫

由卵巢、精巢和子宫构成,生殖器官兴旺,营寄生生活

4、日本血吸虫

危害:

血吸虫病,肝脾肿大、腹水、丧失劳动力,死亡

寄生部位:

哺乳动物的门静脉和肠系膜静脉;

中间宿主:

钉螺

感染状态:

幼虫

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身体两侧对称,背腹扁平,有口无肛门

本课小结

教师口述导语:

大家请看大屏幕上的动物,大家知道这种动物的名字吗?

学生答复

今天我们就一同走进,这种生物的生活世界来了解一下它。

下面我们首先来认识一下水螅的形态结构特点。

教师:

在大屏中出示图片让学生观察

学生总结:

水螅的形态点

师:

提出问题

1、水螅的身体能分出反面和腹面,左侧和右侧吗?

2、这样的形体结构与捕食有什么关系?

3、水螅怎样捕食水蚤?

4、推测它如何将水蚤消化

学生:

通过观察总结水螅的形太结构特点。

过渡,刚刚我们认识了水螅的形态结构特点。

现在我们来了解一下水螅的繁殖。

师:

出示图片,让学生通过了解水螅的生殖方式,思考并得出。

学生答复教师给预提导。

过渡:

刚刚我们走进了水螅的生活世界。

了解了水螅的形态以及生活。

大家知道水螅属于哪种生物类群吗?

对腔肠动物。

那你能从水螅身上总结一下腔肠动物的特征吗?

让学生分组讨论,学生总结:

线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教师:

在大屏中出示图片让学生观察

学生总结:

涡虫的形态点

师:

提出问题

1、涡虫的身体能分出反面和腹面,左侧和右侧吗?

2、这样的形体结构与运动有什么关系?

3、涡虫怎样消化食物的?

学生:

通过观察总结水螅的形太结构特点。

学生讨论,自学其他扁形动物

过渡:

刚刚我们走进了扁形动物的生活世界。

了解几种扁形动物的形态以及生活。

那你能从他们身上总结一下扁形动物的特征吗?

让学生分组讨论,学生总结:

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师设疑: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了解到了哪些知识?

学生答复。

教师补充

通过色彩鲜艳刺激的视频图片将学生带入学习的世界。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迸发学习的热情。

出示图片让学生观察培养学生观察能力,通过总结让学生提高总结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让学生总结水螅身体呈辐射对称。

渗透生物的形太结构与生理功能是样适应的。

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是重点内容。

以分小组讨论合作的方式来完成。

通过色彩鲜艳刺激的视频图片将学生带入学习的世界。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迸发学习的热情。

出示图片让学生观察培养学生观察能力,通过总结让学生提高总结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让学生总结涡虫身体呈两侧对称。

渗透生物的形太结构与生理功能是样适应的。

学生自主学习其他扁形动物,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同时培养同学积极主动思考能力

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是重点内容。

以分小组讨论合作的方式来完成。

对学过的知识加以总结,让学生养成总结的好习惯。

课堂上已经总结的内容加以整理,是每个学生必须做到的,养成良好的复习习惯。

第一节 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

一、腔肠动物------水螅 1.生活环境:

淡水中

2.形态体色:

乳黄色或浅褐色 

3.结构:

4.生殖:

出芽生殖或产生生殖细胞

二、腔肠动物与人类的关系及其主要特征

1.腔肠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食用、药用、欣赏、石油

2.主要特征:

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肛门

三、扁形动物

〔一〕涡虫1、生活环境2、形态结构3、生活方式

〔二〕猪带绦虫〔三〕华枝睾吸虫〔四〕日本血吸虫

四、扁形动物与人类的关系及其主要特征

1、扁形动物与人类的关系2、主要特征:

身体两侧对称,背腹扁平,有口无肛门

第二节  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2.通过蛔虫对寄生生活适应的特点,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综合的能力。

3.通过理解蛔虫适于寄生生活的形态、结构、生理特点,继续进行“生物体的形态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教育。

以蛔虫的生为主线,让学生通过对蛔虫的观察了解线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通过对如何预防蛔虫病的讨论,渗透本课的德育目标。

让学生树立要养成卫生好习惯的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理解蛔虫的生活史和蛔虫对人类造成的危害,使学生理解养成良好卫生习惯的重要意义。

重点、难点

1.蛔虫适于寄生生活的结构和生理特点是本节教学的重点。

2.线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也是本节教学的一个重点内容。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三、导入新课

图片导入

 

四、探究新知

认识蛔虫的形态结构

雌雄异体,身体细长圆柱形,两端逐渐变细。

活虫身体为乳白色,有时微带线色。

雄虫较小,体长15-25cm雌虫较大体长15-35cm

身体外表有半透明的角质层,

消化管十分简单,是一条纵向管道前端是口,接着是食和肠生端肛门。

我兴旺的生殖器官

 

生活史:

蛔虫适于寄生生活的特点:

 

了解蛔虫的感染途径

 

了解蛔虫对人类的危害

 

线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身体细长;消化管前端有口,后端有肛门。

体表有角角质层。

常见的线形动物

钩虫和蛲虫

练习:

1判断以下说法是否正确

(1)蛔虫体表有角质层,通抵抗人体消化液的侵蚀。

(2)蛔虫的消化系统兴旺,有利于吸收人体的营养。

(3)线形动物都是营寄生生活的。

(4)蛔虫的生殖系统兴旺,这与寄生生活相适应。

2、家庭生活中,要求把切生肉、生菜的发和案板与切熟食的分开使用。

你认为这样做有必要吗?

说说你的理由?

〔机动〕小结:

作业:

1判断以下说法是否正确

(5)蛔虫体表有角质层,通抵抗人体消化液的侵蚀。

(6)蛔虫的消化系统兴旺,有利于吸收人体的营养。

(7)线形动物都是营寄生生活的。

(8)蛔虫的生殖系统兴旺,这与寄生生活相适应。

2、家庭生活中,要求把切生肉、生菜的发和案板与切熟食的分开使用。

你认为这样做有必要吗?

说说你的理由?

教师口述导语:

大家请看大屏幕上的动物,大家知道这种动物的名字吗?

学生答复

今天我们就一同走进,这种生物的生活世界来了解一下它。

过渡:

“大家刚刚在短片中看到,医生把蛔虫,从人的肠中取出。

为什么它没有被人体消化液消化掉?

下面我们就来认识一下蛔虫的形态结构特点。

教师:

在大屏中出示图片让学生观察

学生总结:

蛔虫的形态点

师:

提出问题

雌回虫雄蛔虫的大小一样吗形态如何?

学生:

通过观察总结蛔虫的形太结构特点。

 

过渡,刚刚我们认识了蛔虫的形态结构特点。

现在我们来了解一下蛔虫生活。

师:

出示图片,让学生通过了解蛔虫的生活史,思考并得出。

蛔虫的生活方式。

适于寄生生活的特点。

学生答复教师给预提导。

让学生通过预习和对蛔虫生活史的了解来总结,蛔虫的感染途径

学生通过阅读,及预习谈谈蛔虫对人类的危害

 

过渡:

刚刚我们走进了蛔虫的生活世界。

了解了蛔虫的形态以及生活。

大家知道蛔虫属于哪种生物类群吗?

对线形动物。

那你能从蛔虫身上总结一下线形动物的特征吗?

让学生分组讨论,学生总结:

线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师设疑: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了解到了哪些知识?

学生答复。

教师补充

通过色彩鲜艳刺激的视频图片将学生带入学习的世界。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迸发学习的热情。

 

出示图片让学生观察培养学生观察能力,通过总结让学生提高总结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让学生总结蛔虫适应寄生生活的特点。

渗透生物的形太结构与生理功能是样适应的。

 

通过对蛔虫生活史的了解,让学生认识蛔虫的感染途径。

 

了解蛔虫对人类的危害,为如何预防奠定根底。

 

线形动物的主要特征是重点内容。

以分小组讨论合作的方式来完成。

 

对学过的知识加以总结,让学生养成总结的好习惯。

 

课堂上已经总结的内容加以整理,是每个学生必须做到的,养成良好的复习习惯。

一、蛔虫的形态结构

雄虫:

15-25cm尾部卷曲雌虫:

15-35cm尾总尖直

身体呈长圆柱形,两端逐渐变细,活虫身体为乳白色,有时微带红色。

体表有角质层消化管简单前端有口后端有肛门生殖器官兴旺

二、感染途径消化道感染三、危害

五、预防措施

六、线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七、常见的线形动物

第三节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

教学目的:

  1.知识方面

  〔1〕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知道软体动物的根本结构特点。

  〔2〕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知道软体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2.能力方面

  3.思想情感方面

  〔1〕通过本课教学,培养学生满怀激情爱科学,勇于探索学科学,求真务实做科学的精神。

重点难点

  2.确定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是本课难点。

因为本章没有软体动物的特征,但是上完本节课又必须让学生知道哪些动物属于软体动物,它们属于软体动物的依据是什么。

教具准备

  河蚌的外形和结构挂图,蜗牛和乌贼的挂图;河蚌的浸制标本,饲养在水族箱中的河蚌。

教学过程

  1.教学过程设计思路:

创立情境→提出问题→导出课题→观察实物,识别某种软体动物的结构→讨论,归纳软体动物与人类的关系→比拟几种软体动物,分析。

归纳共同特征

  2.教学过程说明: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识别常见的软体动物

 

软体动物-----缢蛏

〔1〕缢蛏外面有两片大小相近的石灰质贝壳,因而称为双壳类。

壳内柔软身体外表包裹着外套膜,贝壳是外套膜的分泌物形成的。

〔2〕靠足缓慢运动。

〔3〕用鳃呼吸。

〔4〕在吸水和排水过程中摄取食物。

二、常见的其他软体动物

石鳖

蜗牛

乌贼

 

三、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是:

柔软的身体外表有外套膜,大多具有贝壳;运动器官是足。

四、软体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1、水产养殖:

贝类富含蛋白质和多种维生素,低脂肪

2、药用:

鲍的壳(石决明)、乌贼的壳〔海螵鞘〕、珍珠粉

3、螺壳和珍珠是很好的装饰品。

4、有些软体动物也

5、人类有一定危害:

钉螺

导入新课

“没有手,没有脚,背着房子到处走,有谁把它碰一碰,赶紧缩到房里头〞请同学猜一下这是什么动物?

利用多媒体展示几种常见软体动物的图片,并让学生进行识别,让学生想一想,这几种动物的形态,结构是否一样?

教师进一步指出:

这些动物尽管在形态,结构上存在着很大差异,但是它们却都属于软体动物。

为什么它们都属于软体动物?

它们之间有哪些相同之处?

它们的存在与人类有什么关系?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问题。

 

1、贝壳的作用是什么?

2、靠什么结构运动?

3、靠什么结构呼吸?

4、缢蛏如何获取食物?

 

教师:

在观察河蚌的根底上,指导学生进一步观察蜗牛和乌贼,并将观察结果填在表格中。

〔见下〕

重点知识

教师指导学生比拟表格中三种动物的相同点。

通过比拟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

它们的身体都很柔软,都有外套膜,都有外壳或被外套膜包被的内壳。

这就是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

正因为它们具备了这样的特征,它们才都属于软体动物。

教师:

学生讨论软体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作归纳性总结,软体动物有的对人类有益,应加以保护和开展。

有的对人体有害,应加以控制,以免造成危害。

 

学生答复是“蜗牛〞

 

 

学生观察思考答复

 

学生填表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有条不素地进行观察,并详细准确地作好观察记录

 

学生讨论填表格

 

学生认真总结

学生讨论,畅所欲言

趣味情景引入,设疑诱思,激发学生兴趣。

 

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石鳖

蜗牛

乌贼

贝壳数量,作用

8个覆瓦状排列的贝壳/保护

一片/保护

有退化的贝壳海螵蛸/支持

有无外套膜,作用

保护

身体是否柔软

身体柔软

身体柔软

身体柔软

足的种类

斧足

腹足

腕足

 

第三节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

一、常见的软体动物

  河蚌:

身体柔软,有外套膜,两片贝壳

  蜗牛:

身体柔软,有外套膜,一片外壳

  乌贼:

身体柔软,有外套膜,一片内壳

二、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是:

柔软的身体外表有外套膜,大多具有贝壳;运动器官是足。

三、与人类的关系

有益:

食用、药用、工艺品

第四节鱼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掌握动物的分类。

2.了解多种多样的鱼,知道“四大家鱼〞。

3.掌握鱼的形态结构与水中生活相适应的特点。

4.理解鱼的呼吸过程。

5.理解与鱼的运动有关的结构特点。

6.了解鱼与人类的关系。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对鱼的形态特征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2.通过鱼呼吸和游泳的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鲫鱼形态结构等知识的学习,进一步确立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生物体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

2.通过观察鲫鱼的实验,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和同学间的合作意识。

3.增强学生保护环境、保护生物资源的思想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鱼的呼吸与运动。

2.教学难点:

鱼的呼吸与运动。

三、教具准备

挂图、鲫鱼、鱼解剖标本、水槽、剪刀、筷子、细线。

四、课时安排

本节共安排2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

同学们喜欢吃鱼吗?

鱼的生活环境是怎样的?

人为什么不能生活在这种环境中呢?

让我们带着疑问来学习我们今天的新课。

三、合作探究

人如果要在水中生活需要解决那些问题?

鱼等水生动物有时怎样解决这些问题的?

〔一〕游泳

1、鱼在游泳时,靠什么局部产生前进的动力?

靠哪种鳍来保持平衡?

靠哪中鳍保持前进的方向?

2、各种鳍的作用能够仅靠观察得出结论吗?

〔二〕呼吸:

取一条活鱼,放在一个装有清水的玻璃缸中,根据“观察与思考〞〔课本P7〕观察答复以下问题:

1、观察鱼的口和鳃盖是怎样交替动作的?

2、用纱布包住鱼身抓住鱼,然后将墨水滴在鱼的口前方,观察墨水会不会顺着鳃盖后缘流出来,这说明了什么?

3、观察鳃的颜色和结构特点,分析鳃为什么是鲜红色的?

鳃丝为什么既多又细?

4、进入鳃和流出鳃的水中,溶解的气体成分会有什么变化?

5、鱼鳃的哪些特点对水中呼吸是至关重要的?

鱼离开水后,很快就会死亡,原因是什么?

〔二〕总结鱼类主要特征

〔一〕鱼儿离不开水,那它的形态特征与水中生活究竟是怎样适应的呢?

引出以下内容。

〔二〕鱼的形态特征

1.身体分部:

请学生观察水槽中的鲫鱼,找出身体各局部的界限。

然后告诉学生正确的身体分部。

2.鱼的体形:

鱼的体形象什么?

学生仔细观察,并提问这样的体形对水生生活有何意义呢?

引导学生联系船只、舰艇的造型特点进行思考并得出鱼的体形呈梭形,有利于减小游泳时的阻力。

3.鱼的体色:

请两位同学配合观察鱼的反面和腹面,发现了什么?

背深腹浅。

这样的体色与水生生活有何关系?

通过分析得出背深腹浅的体色有利于保护自己,不易被敌害发现。

表达了生物适应环境的特性。

4.鱼的体表:

引导学生用手触摸鱼的体表,较粘滑。

因为鱼体表覆盖鳞片,上有粘液。

鳞片和粘液对鱼的身体有保护作用,粘液可减小游泳时的阻力。

5.鱼的侧线:

鱼如何感觉外界的各种变化呢?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鱼的两侧,发现了什么?

原来有两条线〔学生会显得非常惊奇,因为平时不会去注意〕。

如果用放大镜仔细看,还会发现它们由鳞片上的小孔组成。

这两条线是鱼的侧线,它们与神经相连,有测定方向和感知水流的作用。

6.鱼的鳃:

请两位同学配合,剪开鳃盖,对发现的结构进行描述。

教师重点分析鳃呈鲜红色的原因和鳃的作用。

通过实验观察使学生掌握鱼的呼吸器官是鳃。

7.鱼的鳍:

问:

鱼靠什么运动?

请同学找一找鱼的反面、腹面及尾部的一些结构,观察它们在水中的摆动。

如果没有这些结构,鱼会怎样?

激起学生的好奇心,面对各种答复〔即假设〕,请学生自己动手验证〔保存尾鳍〕。

教师巡回指导,由于人人动手,获得的知识非常直观和深刻。

使学生分清偶鳍和奇鳍,掌握鳍的稳定和游动作用。

(一)鱼的呼吸

教师问:

如果把水槽中的鱼取出,时间长它会怎样?

学生答:

鱼会慢慢地死去,因为鱼无法呼吸了。

请学生设法验证鱼在水中的呼吸。

四人一组仔细观察:

口和鳃盖的运动特点。

通过观察和讨论得出:

鱼在水中生活,其口和鳃盖做交替运动。

教师问:

这种运动的结果是什么?

学生答:

水从口入,从鳃孔流出。

请学生验证这一设想。

为了使实验现象更明显,可把鱼的躯干部和尾部用筷子、线绑住,指导学生向鱼的口前滴一滴红墨水,观察有什么现象?

经仔细观察,墨水随水流入口腔,当口闭合时,又从鳃孔流出。

教师及时问:

水从口流入,从鳃孔流出有什么意义?

学生答:

在水中完成气体交换,即吸入水中的氧气,向水中排出二氧化碳。

教师继续问:

鲫鱼通过什么器官完成水中的气体交换?

它有哪些特点与气体交换功能相适应?

经观察,共同得出鳃的特点及作用。

教师简单介绍水流过鳃丝时气体交换的过程。

这时,教师可渗透情感教育:

水是鱼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我们应该怎样保护水环境?

让学生各抒己见。

体形:

流线型,减小水的阻力

体色:

背深腹浅,有保护作用

体表:

鳞片和粘液,有保护、减小阻力作用

侧线:

测定方向、感知水流

鳃;呼吸器官

鳍:

运动器官

(二)鱼的呼吸

水口鳃(气体交换)鳃孔水

(三)鱼的运动

尾鳍:

稳定身体、推动前进、控制方向

骨胳:

保护和支持身体

鳔:

帮助鱼在不同的水层间游动

(四)鱼与人类的关系

1.鱼的种类〔2.4万种〕及作用〔食物、滋补品等〕。

2.海洋渔业资源的现状及保护措施。

4.四大家鱼:

鳙鱼、鲢鱼、草鱼、青鱼。

第五节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

知识与技能:

1.描述青蛙的形态结构特点。

2.概述蜥蜴与陆地生活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及生理特征。

 

3.说出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

4.举例说出两栖动物、爬行动物与人的关系。

5.说出两栖动物的概念。

1.通过对几种动物的了解,学会总结一类动物的主要特征,培养学生的分析与总结归纳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初步形成动物体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及生活习性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根本生物学观点。

 2.养成保护环境的良好品质。

教材分析教学重点 1.两栖动物的概念。

 2.归纳出两栖动物、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

 3.青蛙的形态结构特点。

4.蜥蜴的形态结构特点。

教学难点1.两栖动物的概念。

2.青蛙的形态结构特点。

 3.蜥蜴的形态结构特点。

 

 教学程序及教学内容

一、阅读课本,答复以下问题:

 

一、两栖动物  

1.通过观察发现,青蛙的眼睛后面有〔〕,可感知声波;头部前端有一对〔〕,是呼吸是气体的通道;青蛙的前肢〔〕,可支撑身体;后肢兴旺,趾间有〔〕,即能跳跃也能划水。

青蛙肺的结构简单,不〔〕,需要裸露的〔 〕辅助呼吸。

 

学生按顺序答复 教师重点强调 

2.常见的两栖动物有什么?

二、爬行动物 

1、描述爬行动物的形态结构特点。

 2、常见的爬行动物有什么?

         

   一、小组交流、生生互动 

【学习任务一】青蛙的形态特征1、想一想,议一议  青蛙和龟既可以在水中游泳,也可以在陆地上生活,然而,青蛙属于两栖动物,而龟属于爬行动物,    1.可能与二者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有关。

    

    投影出示图片   这是为什么呢?

 

 2、观察与思考〔1〕观察青蛙成体的身体分为哪几个局部?

    〔2〕不同环境中的青蛙身体的颜色相同吗?

为什么?

      〔3〕当你手握青蛙时有什么感觉?

  〔4〕比拟青蛙前后肢的差异,想一想,这与前后肢的功能有什么关系?

 〔5〕仔细观察青蛙的头部有哪些器官?

分别有什么作用?

      

〔二〕爬行动物  1、爬行动物的形态结构。

2、常见的爬行动物。

   

〔1〕青蛙的身体分为头、躯干、四肢三局部,没有颈和尾部。

 〔2〕不同。

青蛙会根据环境颜色改变自己的皮肤颜色而适应不同的环境。

 〔3〕体表光滑有黏液

〔4〕前肢短小,可以身体;后肢兴旺,趾间有蹼,既能跳跃也能划水。

 〔5〕头部前端有一对鼻孔,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

口中有舌,没有牙齿。

有一对眼睛,眼睛前方有一对鼓膜,可以感知声波。

              个别强调   教师根据学生答复,作简要讲解。

         

 1、青蛙的呼吸是什么样?

如何生殖的?

    2、常见两栖动物的形态特征。

    3、总结两栖动物主要特征。

    

 二、师生互动、归纳点拨 

【学习任务三】爬行动物。

1、蜥蜴的生活环境和形态结构。

2、呼吸和生殖。

   

 【学习任务四】通过以上认识,感知动物体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及生活习性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根本生物学观点;养成保护环境的良好品质。

  

〔三〕系统梳理,互动评价: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1、肺和皮肤;水中产卵,体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