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语言文学学科0501.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753045 上传时间:2023-07-07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26.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语言文学学科050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中国语言文学学科050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中国语言文学学科050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中国语言文学学科050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中国语言文学学科050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中国语言文学学科050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中国语言文学学科050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中国语言文学学科050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中国语言文学学科050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中国语言文学学科050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中国语言文学学科050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中国语言文学学科050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中国语言文学学科0501.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中国语言文学学科0501.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中国语言文学学科0501.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中国语言文学学科0501.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中国语言文学学科0501.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中国语言文学学科0501.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中国语言文学学科0501.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中国语言文学学科0501.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语言文学学科0501.docx

《中国语言文学学科050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语言文学学科0501.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国语言文学学科0501.docx

中国语言文学学科0501

中国语言文学学科(0501)

攻读学术型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中国语言文学学科是重庆三峡学院历史最优久的学科之一,经过长期的建设与发展,本学科已有较为深厚的研究积淀,形成了良好的发展态势。

本学科是重庆市“十二五”市级重点学科,也是重庆三峡学院重点建设的学科。

下设“中国古典文献学”为重庆市立项建设重点学科,汉语言文学专业为重庆市特色专业建设点,汉语言文学师范方向为重庆市高校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

近年来,本学科共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9项;主持教育部及其它部级项目17项,市级及其它项目80余项,科研总经费500多万元;出版著作(含教材)40余部;发表论文400多篇,获重庆市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2项,三等奖6项,全国优秀古籍图书二等奖1项。

本学科队伍实力雄厚,现有教授19人、副教授24人,博士22人;有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1人,重庆市名师1人,重庆市教育工作终身贡献奖1人,重庆市高校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2人,重庆市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资助计划人员4人,硕导(含兼职)12人,外聘兼职教授19人。

学科目前有市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2个,市级研究学会1个,市级教学团队1个,校级科研平台1个,校级科研机构4个,校级科研创新团队2个;建设有学科专业图书资料中心、研究工作室等,能满足中国语言文学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需要。

一、培养目标

1.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品行端正,遵纪守法,具有实事求是、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和高尚的科学道德,能积极为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掌握本学科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门知识,了解本学科现状和研究动向,掌握本学科研究相应的技能与方法,具备必要的社会实践经验,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

3.熟悉计算机基本操作技术;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较好的外语听说能力,能熟练地运用阅读专业外文书刊和运用外语撰写专业论文摘要的能力。

4.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二、研究方向

1.方向一:

汉语言文字学本方向注重在普通语言学理论的指导下,力求融合中西,贯穿古今,研究探讨汉语言文字发展的一般规律。

本学科的主要研究方向是:

古代汉语文字研究;古代汉语词汇研究;古代汉语语音研究;语言与文化研究。

2.方向二:

中国古典文献学本方向注重文献学的基本理论与知识的讲授与研究,秉承乾嘉学派开创的实事求是的优良传统,在现代认识的基础上对此发扬光大,开拓创新。

主要研究方向有:

典籍与文化;古籍整理;语言、文化与文献。

3.方向三:

中国古代文学本方向主要围绕古代文学与古典文献开展研究工作,在《毛诗》经义对诗歌的影响、传统文化与文学艺术、胡应麟的小说理论和古典文献整理等方面,进行了长期研究,成果丰硕,研究的内容和方法具有比较鲜明的特色。

该方向的研究成果对于继承弘扬优秀民族传统文化和建设当代文化,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4.方向四:

中国现当代文学本方向主要从历史的、文化的、审美的、比较的等多种视角对中国现当代文学开展研究,20世纪中国文学整体性研究,台港文学与海外华文文学研究,三峡文学、巴蜀文学与西部文学研究,戏剧影视文学研究、西南民间文学与民俗文化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料研究与何其芳研究等是长期坚持的研究重点并取得了丰硕成果。

其中何其芳研究、台湾文学研究进入了研究领域前列并在国内外学界有较大影响。

本学科的主要研究方向是:

现当代文学、戏剧影视文学、区域文学与文化。

三、学习年限

基本学制为3年,可提前毕业或延期毕业,在校学习年限最短不得少于2年,最长不得超过5年。

四、培养方式与方法

1.本学科研究生的培养采取课程学习和科学研究相结合、两者并重的方式。

通过课程学习和论文研究工作,要求学生系统掌握中国语言文学学科领域各专业方向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初步掌握从事中国语言文学学科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2.课程教学以研究生为主体,采取启发式、研讨式、参与式的教学方式,积极开展学术讨论和实践研究活动;充分调动研究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以拓宽研究生的知识结构,提高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既注意知识的传授,更注重对研究生能力的培养。

3.研究生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或采取导师负责与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

注重对研究生自学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支持并鼓励研究生从事探索性研究,提高研究生的动手、表达、写作等综合能力。

4.将思想政治工作和学术道德教育贯穿到研究生培养的全过程,引导研究生积极参加政治理论和时事政策的学习,积极参与各种公益活动。

丰富研究生的课余文化生活,培养研究生的综合素质和良好的道德情操。

五、学分要求

本专业硕士研究生达到毕业标准的总学分最低不少于28学分,最高不超过32学分,其中课程学习总学分不得低于26学分,学位课程不少于17学分,非学位课程不少于9学分,必修环节应完成2学分。

跨一级学科或以同等学力考入的研究生应补修2-3门本学科本科生主干课程,按旁听课对待,不记入学分,也不能冲抵必修环节的学分。

六、课程设置

详见附表《中国语言文学学科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表》

七、必修环节

必修环节包括实践环节、文献阅读及开题报告。

实践环节包括教学实践、专业实习以及学术活动等多种形式,由学院、研究生导师负责安排、检查和指导。

完成必修环节并考核合格者,计2学分。

1.教学实践和专业实习二选一,1学分。

教学实践不少于30学时,专业实习应不少于15日。

教学实践可采取辅导答疑、批改作业,指导本科生实验、实习、课程设计及协助辅导本科生毕业设计等形式,由教学管理部门、相关教师或“助教”设岗单位考核;专业实习由导师根据研究生的实际情况而定,必须紧密结合所学专业进行,参加本专业领域的第一线实践工作,研究生需完成专业实习报告并经导师评阅后,成绩记入学籍档案。

2.学术活动,1学分。

研究生在校期间须参加与本学科相关的专题讲座、学术报告、学术会议、讨论班等不少于8次。

3.文献阅读及综述、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在中期考核中进行检查,不计学分。

研究生在学位论文工作前需完成本学科相关领域的中、外文情报资料的检索及收集整理工作,阅读与本人研究方向相关的学术论文和专著30篇(部)以上,完成5000字以上的读书报告或文献综述。

研究生完成文献阅读及综述、开题报告,经指导教师评阅合格后,方可开题。

八、中期考核

1.研究生培养实行中期考核筛选制度。

中期考核是在研究生学习结束、科研训练起步后,以本专业培养方案为依据,以个体是否适合继续培养为着眼点,对研究生的思想政治表现、专业知识学习、科研能力、身心素质等方面进行的一次综合考核。

2.中期考核在课程学习结束、开题报告完成后进行,一般安排在第四学期完成,由学院统一组织实施。

考核通过的研究生方可进入学位论文工作阶段。

九、科学研究与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工作是培养研究生掌握科学研究方法,综合运用已有知识,训练独立进行科学研究能力的重要环节。

在正式开题报告通过后,研究生应至少用1年的时间从事科学研究与学位论文工作。

学位论文需在导师的指导下,由研究生独立完成。

1.学位论文选题及开题报告:

毕业论文的选题在第三学期就进行。

研究生硕士学位论文题目可以由导师指定,也可以由研究生通过查阅文献、收集资料和调查研究确定研究课题,在导师的指导下自主确定。

所确定的研究题目必须具备科学性、学术性、创新性,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开题报告一般在第四学期期中、中期考核前完成。

2.科学研究:

本学科硕士研究生在申请学位论文答辩前,要求必须公开发表与本学科专业相关的学术论文1篇,视为达到科研的基本要求和具备相应科研能力。

具体要求见《重庆三峡学院硕士研究生学术论文发表规定》。

3.学位论文的评阅、答辩、授位:

研究生通过学位课程考试,取得各项培养环节必需的学分,通过中期考核,且完成学位论文的撰写工作后,方能申请进行硕士学位论文答辩。

硕士学位论文的具体要求、评阅、答辩以及硕士学位授予等按《重庆三峡学院硕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执行。

十、主要参考书目及相关重要学术期刊

(一)主要参考书目

1.汉语言字学专业(方向)(050103)

■索绪尔(Saussure)《普通语言学教程》,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

■布龙菲尔德(Bloomfield)《语言论》,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

■霍凯特(Hockett)《现代语言学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罗宾斯(Robins)《简明语言学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

■马建忠《马氏文通》,商务印书馆1998年版。

■王力《汉语史稿》(重排本),中华书局2004年版。

■向熹《简明汉语史》(修订本)上、下,商务印书馆2010年版。

■徐通锵《历史语言学》,商务印书馆1991年版。

■蒋绍愚《近代汉语研究概要》,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刘丹青《语言学前沿与汉语研究》,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商务印书馆编辑部《21世纪的中国语言学》,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

■黎锦熙《新著国语文法》,商务印书馆1992年版。

■吕叔湘《中国文法要略》,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

■吕叔湘、朱德熙《语法修辞讲话》,辽宁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朱德熙《语法讲义》,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

■赵元任《汉语口语语法》,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

■龚千炎《中国语法学史稿》,语文出版社1987年版。

■陆俭明《汉语和汉语研究十五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马庆株主编《语法研究入门》,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

■杨伯峻、何乐士《古汉语语法及其发展》,商务印书馆1992年版。

■冯胜利《汉语的韵律、词法与句法》,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沈家煊《认知与汉语语法研究》,商务印书馆2006年版。

■石毓智,李讷《汉语语法化的历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中国语文杂志社《语法研究与探索》丛书,商务印书馆

■吴福祥等《语法化与语法研究》(1-5),商务印书馆2003-

■唐作藩《音韵学教程》(第三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林焘、王理嘉《语音学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王理嘉《音系学基础》,语文出版社1991年版。

■陆宗达《训诂方法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

■郭在贻《训诂学》(修订本),中华书局2005年版。

■蒋绍愚《古汉语词汇纲要》,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

■符淮青《词义的分析与描写》,语文出版社1996年版。

■刘叔新《汉语描写词汇学》,商务印书馆1990年版。

■张永言《词汇学简论》,华中工学院1982年版。

■张志毅、张庆云《词汇语义学》,商务印书馆1991年版。

■葛本仪《汉语词汇研究》,山东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

■裘锡圭《文字学概要》,商务印书馆1998年版。

■唐兰《古文字学导论》,齐鲁书社1981年版。

■何九盈《汉字文化学》,辽宁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高小方《中国语言文字学史料学》,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2.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方向)(050104)

■班固《汉书艺文志》,中华书局,1962年6月第1版。

■魏征《隋书经籍志》,中华书局,1973年8月第1版。

■晁公武《郡斋读书志》(孙猛校证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10月第1版。

■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12月第1版。

■马端临《文献通考经籍考》,中华书局,1986年9月第1版。

■纪昀《钦定四库全书总目》,中华书局,1997年1月第1版。

■永瑢《四库全书简明目录》,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1月新1版。

■张之洞《书目答问》(含范希曾《书目答问补正》),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1月第1版。

■赵国璋、潘树广主编《文献学大辞典》,广陵书社,2005年7月第1版。

■孙钦善《中国古文献学史》(上下册),中华书局,1994年2月第1版。

■孙钦善《中国古文献学史简编》(研究生教学用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9月第1版。

■吴枫《中国古典文献学》,齐鲁书社,2005年3月第1版。

■郑鹤声、郑鹤春《中国文献学概要》,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1月第1版。

■张舜徽《中国文献学》,中州书画社,1982年12月第1版。

■王欣夫《文献学讲义》,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4月第1版。

■罗孟祯《古典文献学》,重庆出版社,1989年6月第1版。

■董洪利主编《古典文献学基础》,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7月第1版。

■杜泽逊《文献学概要》,中华书局,2001年9月第1版。

■洪湛侯《中国文献学新编》,杭州大学出版社,1994年5月第1版。

■王余光《中国历史文献学》,武汉大学出版社,1988年11月第1版。

■杨燕起、高国抗主编《中国历史文献学》(修订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3年9月第1版。

■张家璠、黄宝权主编《中国历史文献学》,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年6月第1版。

■张传玺《中国历史文献简明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7月第1版。

■曾贻芬、崔文印《中国历史文献学史述要》,商务印书馆,2000年4月第1版。

■徐有富主编《中国古典文学史料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7月第1版。

■潘树广《古典文学文献及其检索》,陕西人民出版社,1984年1月第1版。

■袁学良《中国古典文学文献检索与利用》,四川大学出版社1988年11月第1版。

■潘树广、涂小马、黄镇伟主编《中国文学史料学》(上下卷),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2月第1版。

■刘跃进《中古文学文献学》,江苏古籍出版社,1997年12月第1版。

■查洪德、李军《元代文学文献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12月第1版。

■李若晖《语言文献论衡》,巴蜀书社,2005年12月第1版。

■高小方、蒋来娣《汉语史语料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12月第1版。

■高小方《中国语言文字学史料学》(研究生教学用书),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8月第2版。

■黄永年《古籍版本学》,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年12月第1版。

■严佐之《古籍版本学概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年10月第1版。

■李致忠《古书版本学概论》,书目文献出版社,1990年8月第1版。

■曹之《中国古籍版本学》,武汉大学出版社,1992年5月第1版。

■余嘉锡《目录学发微》(含《古书通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9月第1版。

■汪辟疆《目录学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11月第1版。

■来新夏《古典目录学浅说》,中华书局,1981年10月第1版。

■姚名达《中国目录学史》,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6月第1版。

■倪其心《校勘学大纲》,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7月第1版。

■戴海南《校勘学概论》,陕西人民出版社,1986年5月第1版。

■陈垣《校勘学释例》,中华书局,1959年12月第1版。

■赵仲邑《校勘学史略》,岳麓书社,1983年7月第1版。

■程千帆、徐有富《校雠广义(版本编)》,齐鲁书社,1998年4月第2版。

■张舜徽《中国古代史籍校读法》,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3月第1版。

■黄永年《古籍整理概论》,上海书店,2001年1月第1版。

■冯浩菲《中国古籍整理体式研究》(研究生教学用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7月第1版。

■梁启超《古书真伪及其年代》,中华书局,1955年9月第1版。

■曹书杰《中国古代辑佚学论稿》,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9月第1版。

3.中国古代文学专业(方向)(050105)

■罗根泽《中国文学批评史》,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

■郭绍虞《中国文学批评史》,新文艺出版社1956年版。

■黄霖、韩同文选注《中国历代小说论著选》上、下册,江西人民出版社1982、1985年版。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

■鲁迅《古小说钩沉》,齐鲁书社1997年版。

■黄霖等《中国小说研究史》,浙江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

■吴瑞霞《中国古代戏曲理论与批评》,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年版。

■张恩普、任彦智、马晓红《中国散文理论批评史论》,东北师大出版社2009年版。

■薛砺若《宋词通论》,上海书店,1985年版。

■吴熊和《唐宋词通论》,浙江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

■刘扬忠《唐宋词流派史》,福建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邓乔彬《唐宋词艺术发展史》,河北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罗宗强《隋唐五代文学思想史》,中华书局1999年版。

■王梦鸥《初唐诗学著述考》,台北商务印书馆1977年版。

■杜松柏《禅学与唐宋诗学》,台北黎明文化事业公司1976年版。

■周裕锴《宋代诗学通论》,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版。

■刘衍《中国古代散文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6月第1版。

■张晶《辽金元诗歌史论》,吉林教育出版社,1995年12月第1版。

■严迪昌《清诗史》(上下册),浙江古籍出版社,2002年12月第1版。

■王国维《宋元戏曲史》,商务印书馆1930年版。

■郭英德《明清传奇史》,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年8月第1版。

■齐裕焜《明代小说史》,浙江古籍出版社,1997年6月第1版。

■张俊《清代小说史》,浙江古籍出版社,1997年6月第1版。

■欧阳健《晚清小说史》,浙江古籍出版社,1997年6月第1版。

■丁锡根《中国历代小说序跋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年版。

■谭帆《中国小说评点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潘建国《中国古代小说书目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

■《四库全书总目》,中华书局1965年版。

■范文澜《文心雕龙注》,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年版。

■张舜徽《中国文献学》,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版。

■项楚《古典文献学》,重庆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程千帆《校雠广义》,齐鲁书社1998年版。

■方正耀《中国小说批评史略》,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年版。

■刘良明《中国小说理论批评史》,武汉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陈洪《中国小说理论史》(修订本),天津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4.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方向)(050106)

■李泽厚《中国近代思想史论》,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

■李泽厚《中国现代思想史论》,东方出版社1987年版。

■严家炎《20世纪中国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朱栋霖《中国现代文学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钱理群《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陈思和《中国当代文学教程》,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洪子诚《中国当代文学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王晓明《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论》,东方出版中心1997年版。

■陈思和《中国新文学整体观》,上海文艺出版社2001年版。

■谢冕《百年中国文学总系》,山东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朱寨张炯《当代文学新潮》,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年版。

■王晓明《批评空间的开创-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研究》,东方出版中心1997年版。

■温儒敏《中国现代文学学科概要》,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杨义《中国现代小说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年版。

■龙泉明《中国新诗流变论》,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年版。

■洪子诚、刘登翰《中国当代新诗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曾小逸《走向世界文学》,潮南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古远清《海峡两岸文学关系史》,福建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刘登翰《台湾方学史》,海峡文艺出版社1991-1993年版。

■刘登翰《香港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年版。

■陶德宗《百年中华文学中的台港文学》,巴蜀书社2004年版。

■杨匡汉《中国文化中的台湾文学》,长江文艺出版社2002年版。

■朱双一《台湾文学与中华地域文化》,鹭江出版社2008年版。

■饶芃子《世界华文文学的新视野》,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

■朱双一《海峡两岸新文学思潮的渊源和比较》,厦门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胡友鸣、马欣荣《台湾文化》,辽宁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袁庭栋《巴蜀文化志》,巴蜀书社2009年版。

■朱浩民《蜀文化与巴文化》,四川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杨世明《巴蜀文学史》,巴蜀书社2003年版。

■邓经武《二十世纪巴蜀文学》,电子科大出版社1999年版。

■周晓风《二十世纪重庆文学史》,重庆出版社2009年版。

■吕进《20世纪重庆新诗发展史》,重庆出版社2004年版。

■余斌《中国西部文学纵观》,青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肖云儒《中国西部文学论》,青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马丽华《雪域文化与西藏文学》,湖南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钟敬文《民俗学概论》,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年版。

■周尚意《文化地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王思涌《人文地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王星《人类文化的空间组合》,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林锡焕《中国地域文化研究》,岳麓书社2007年版。

■李勤德《中国区域文化》,山西高校联合出版社1995年版。

■董小玉《中国经济新型与文艺发展研究》,重庆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韦勒克《文学理论》,三联书店1982年版。

■曹顺庆《比较文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

■陈厚诚《当代西方文学在中国》,百花文艺出版社2000年版。

■朱光潜《西方美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版。

■朱立元等《二十世纪西方文论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范文澜《文心雕龙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

■王国维《人间词话新注》,齐鲁书社1982年版。

■严羽《沧浪诗话校注》,(郭绍虞校释)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版。

■董健等《戏剧艺术十五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余秋雨《戏剧理论史稿》,上海文艺出版社1983年版。

■尼柯尔(英)《西欧戏剧理论》,中国戏剧出版社1985年版。

■斯泰思(英)《现代戏剧理论与实践》,中国戏剧出版社2002年版。

■河竹凳志夫(日)《戏剧概论》,中国戏剧出版社1983年版。

■乔治•布鲁斯东《从小说到电影》,北京电影出版社1982年版。

■爱德华•茂莱《电影化的想象——作家和电影》,中国电影出版社1989年版。

■乔治•萨杜尔《世界电影史》,中国电影出版社1995年版。

■彭吉象《影视美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申载春《影视与小说》,大众文艺出版社1997年版。

(二)重要学术期刊

1.汉语言文字学专业(方向)(050103)

■《中国语文》(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主办)

■《古汉语研究》(湖南师范大学主办)

■《方言》(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主办)

■《当代语言学》(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主办)

■《语言研究》(华中科技大学主办)

■《世界汉语教学》(世界汉语教学学会主办)

■《语言教学与研究》(北京语言大学主办)

■《语言文字应用》(语用所主办)

■《语言科学》(徐州师范大学主办)

■《汉语学习》(延边大学主办)

■《语文研究》(山西省社科院主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