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6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575392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43.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16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216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216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216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216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216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216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216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216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216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216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216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216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216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216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216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216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216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216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216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216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docx

《216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16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216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docx

216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有限公司

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编制:

审核:

批准:

 

颁布日期:

2017年1月20日实施日期:

2017年1月30日

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1.总则

1.1目的

为了积极应对可能发生的职业危害事故,及时组织和协调各方面救援力量,有效防范和减少可能发生的职业危害事故,根按照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原则,制定本预案。

1.2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

《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

《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 GB/T29639-2013

1.3使用范围

本预案使用于本公司所属区域内的所有可能发生职业危害的应急救援工作。

1.4应急预案体系

本单位应急预案体系由职业危害事故综合应急救援预案和各种场所应急处置方案构成。

(见下图)

职业危害事故综合应急预案

机械伤害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一氧化碳中毒现场处置方案

灼烫伤害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1.5应急预案工作原则

统一指挥、分级负责;先救人员、后保设备;单位自救与社会救援相结合。

2.职业危害风险描述

2.1公司概况

四川×××××××有限公司成立于2000年,是由中航工业集团控股的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公司以工模具设计、研制和制造为主业,代表性产品是中高档轿车的侧围、顶盖、车门、翼子板等大型、高档次的外覆盖件模具。

2.2职业危害危险源与风险分析

(1)噪声:

主要来自于机加设备运行时产生的噪声及生产辅助设备运行时产生的噪声;造成职业性噪声聋;

(2)其他粉尘(金属粉尘、纸粉尘)、砂轮磨尘:

产生的粉尘主要来自于机械加工、修型打磨等生产过程。

造成职业性尘肺;

(3)铝合金粉尘:

对铝合金工件机械加工、打磨时,会产生铝合金粉尘。

造成职业性铝尘肺;

(4)电焊烟尘、锰及其化合物:

焊接作业时会产生电焊烟尘、锰及其化合物,考虑到焊接时产生的电焊烟尘、锰及其化合物对人体健康影响较大,因此将电焊烟尘、锰及其化合物作为该企业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

造成电焊工尘肺病;

(5)一氧化碳、二氧化氮:

焊接作业时,焊接点与周围空气反应会产生一氧化碳、二氧化氮等职业病危害因素。

造成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职业性氮氧化合物中毒

(6)由意外事故引起的伤害,造成的重大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3.组织机构及职责

3.1应急救援指挥机构

为了便于指挥、协调各部门和人员的应急处置行动,公司成立急性职业危害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

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设在安全环保室,发生事故时,若总指挥不在公司,由副总指挥任总指挥;若副总指挥不在公司时,则按排名顺序授权工段长、班组长为临时总指挥,全权负责应急救援工作。

总指挥:

总经理

副总指挥:

副总经理

成员:

工段长、班组长

指挥部职责:

(1)分析判断事故的影响区域、危害程度,确定相应的警报级别、应急救援级别;

(2)决定启动应急救援预案,组织、指挥、协调各应急组织进行救援行动;

(3)批准现场抢救方案;

(4)报告集团,通报事故、灾害情况;

(5)评估事态发展程度,决定警报级别,应急救援级别;

(6)根据事态发展,决定请求救援;

(7)监督应急救援组织的行动,保证现场抢救和现场外人员的安全;

(8)协调物资设备、医疗、通讯、后勤等方面以支持应急抢救;

(9)宣布应急恢复、应急结束。

3.2.现场救援组

组长:

设备部部长

成员:

设备部维修人员

职责:

根据指挥部的指令,及时、有效的对事故现场的人员、设备进行应急救援处置,严防事态扩大;将危险区域的人员安全、有序疏散。

3.3生产调度组

组长:

各制造部部长

成员:

各制造部工段长、班组长

职责:

负责事故处置时设备的开停车调度工作;同时负责事故现场联络和对外联系工作。

3.4安全保卫组

组长:

安全环保室主任

成员:

安全员、物业保安人员

职责:

协助对事故现场实施救援;对事故现场进行取证、调查处理;负责事故现场及有害物质扩散区域内的无害化处理及检测工作。

3.5医疗救护组

组长:

行政部部长

成员:

行政部人员

职责:

组织紧急医疗救护队伍,根据不同类别的伤害,对受伤人员及时采取必要的、有效的现场紧急救护和处置,迅速护送伤员转院治疗。

3.6善后处理组

组长:

副总经理

成员:

安全环保室、行政部成员

职责:

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做好员工善后安抚、协调工作。

4.预防与预警

4.1危险源监控

4.1.1监控方式:

职业病危险有害因素的监控,由各部门负责进行,监控方式要坚持技术监控为主,人工监控为辅的原则。

凡能够采用仪器、仪表等技术监控措施的危险源,要建立完善技术监控手段,全天候掌握和控制危险源运行参数,保证危险源的安全稳定运行;对不具备技术监控手段和措施的危险源,要制定可靠的人工监控方式,定期检查确认,及时发现和解决出现的问题和隐患。

4.1.2监控方法:

要根据职业病危险有害因素的种类、特征确定主要监控的方法、参数、指标,危险源须登记建档,定期监测、检查和评估,并如实做好记录。

4.1.3预防措施

4.1.3.1采用密闭设备和密闭式的储库、降低物料转运的落差,工艺过程中设置除尘器对各点产生的含尘气体进行净化处理,定期进行地面以及平台的清扫,以免产生“二次扬尘”。

4.1.3.2根据岗位特点,配备防尘口罩、防噪声耳塞、防护眼镜、绝缘靴等个人防护用品,并根据使用情况定期更换。

4.1.3.3建立建全各项职业卫生管管理制度和高危作业许可工作票。

4.1.3.4对从业人员进行职业病防治知识的教育和培训。

4.1.3.5进行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时的职业性健康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如实告知之劳动者;建立、健全职业卫生档案和劳动者健康监护档案。

4.1.3.6落实职业危害预评价和控制效果评价,每年至少一次检测和三年一次现状评价。

4.2预警行动

4.2.1现场急性职业病危害事故时,在事故地点及附近的人员首先排除事故隐患,利用电话或派出人员等方法,迅速将情况和危害程度向值班长汇报。

4.2.2值班长要根据事故的性质和蔓延趋势,迅速做出应急处理措施;如事故难以效控制,迅速向部门各级负责人汇报,并对可能受事故波及区域的人员发出警报通知。

4.2.3救援指挥部总指挥应随时向公司应急总指挥部汇报救援工作进展情况(如现有抢救力量、人员的身体状况、救灾的现有条件、事故发展趋势及后果、所采取的措施及所取得的效果等),也可对下一步施救工作的开展提出建议和措施。

5.信息报告程序

5.1信息报告与通知

本公司24小时值班电话:

87455333转6271

发生急性职业病危害事故,岗位工作人员应立即向值班长汇报,值班长在快速开展救援的同时向部门负责人汇报,由部门负责人立即启动本部门专项应急预案进行处置,并直接报告应急救援副总指挥和总指挥。

应急救援总指挥、副总指挥事故报告后,符合本预案启动条件时,立即发出启动本预案的指令;应急值班人员接到启动应急预案命令后,立即向各救援小组下达赶赴现场指令。

5.2信息上报

信息上报采取分级上报原则,根据事故紧急情况和发展趋势,由公司总经理在1小时内向当地政府安全生产管理部门报告。

信息上报内容包括:

事故发生单位情况;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部位以及事故现场情况;初步掌握的人员伤亡(包括下落不明的人数)、直接经济损失等情况;可能造成的危害以及已采取的措施;事故报告单位、报告人、批准人、报告时间及联系方式等。

事故伤亡人数及直接经济损失情况发生变化的,应当及时补报。

5.3信息传递

发生事故的单位要及时向公司应急救援指挥部提供与事故应急救援有关资料,安全监管部门提供事故前监督检查的有关资料,为公司应急救援指挥部研究制定救援方案提供参考。

6.应急响应

6.1响应分级

6.1.1一级紧急情况:

需要本公司多个部门协同处理,甚至需借助地方应急资源的介入的紧急情况。

6.1.2二级紧急情况:

需要本公司两个或更多部门响应的紧急情况。

6.1.3三级紧急情况:

能被事故发生部门正常可利用资源处理的紧急情况。

6.2响应程序

急性职业病危害事故发生后,现场人员立即报告值班长,值班长在快速组织开展救援的同时向工段长汇报,工段长向调度室及应急救援指挥部汇报。

应急救援指挥部要立即启动处置预案实施救援,同时将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人员伤亡、事故现状、实施救援情况及事故发展预测向公司应急救援总指挥部汇报。

如采取相应救援措施后无法控制事态,应立即请求应急救援总指挥部扩大应急,直至地方应急资源介入。

6.3处置措施

6.3.1当突发职业病危害事件时,现场人员根据事故发生性质,积极组织自救控制事故,以防止事态扩大。

采取一切措施控制、隔离危险源,防止连锁事故的发生。

6.3.2当工作现场发生不可处理的意外事故,可能危及人身安全时,现场工作人员应立即撤离工作地点。

6.3.3应急处理指挥部接到报警后,尽快向有关部门报告,快速查明发生职业病危害事故的地点、范围,下达启动应急救援预案的指令,同时发出警报,通知指挥部成员及医疗救护队伍和各专业队伍,穿戴安全防护服装迅速赶往职业病危害事故现场,进行医疗救护、卫生防疫、交通管制、现场监控、人员疏散等工作。

6.3.4应急救援指挥部成员到达现场后,首先现场抢救组和事故单位技术专业人员一起查明险情,对事故现场救援工作提出具体的技术处置方案,进行职业危害源的排除工作,切断一切可能扩大污染范围的环节,迅速开展检测,防止扩大污染。

6.3.5事故现场周围要立即划定警戒区域,设置警戒带明显标志,部署警戒人员。

,禁止无关人员进入现场,并对事故现场原始状态作出记录和标志。

6.3.6现场救援组在排除继发性危险的情况下,与医务人员配合及时抢救伤员,搜索被困和人员,并护送伤员及时到医院进行救治;

6.3.7环保和专业技术人员对事故现场周边环境进行检测,结合气象条件,确定危害因素污染区范围,现场尚未达到安全水平以前,不得解除封锁。

6.3.8迅速采取封闭、隔离、清洗等措施,做好事故现场清理和设备恢复工作,积极消除危害后果。

6.4应急结束

6.4.1当职业危害事故现场得到有效控制,没有导致次生、衍生的事故隐患;受伤人员已全部从事故现场救出,并送到医院进行救治,没有失踪人员(包括参加应急处置的人员);设备、设施处于受控状态;环境受到污染经处理后,符合国家或行业有关标准。

达到上述条件后一般事故以下由公司总指挥或副总指挥下达指令,一般事故以上由政府部门宣布应急救援终止,应急结束。

6.4.2应急结束后由安全环保室将事故情况上报至地方主管部门,上报事项包括:

发生事故部门基本情况;事故发生经过和事故救援情况;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直接经济损失;事故发生的原因和事故性质;事故责任的认定以及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建议;事故防范和整改措施。

6.4.3公司应积极配合有关部门组成的事故调查组,对事故的调查分析、处理工作,向事故调查组提交有关事故现场受伤人员及其他应移交的资料,包括:

事故报告人情况;事故发生前和救援过程中有关的影响资料;事故初步上报情况及报告内容。

6.4.4由公司应急救援指挥部做出事故应急救援工作总结报告。

6.4.5总结事故教训、补充完善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补充完善应急预案的有关内容;加强安全生产管理,避免重复事故发生。

6.5信息公开

6.5.1信息发布的部门

由公司安全主管副总负责发布事故信息和有关事故抢险救援的信息发布。

6.5.2应急信息发布原则

在信息发布过程中,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及时准确的报道事故发生、发展、应急处置的过程。

6.5.3应急信息发布程序

所有对外发布的报道,需经应急救援指挥部审核同意后方可在媒体上发布。

6.6后期处置

6.6.1现场监测和恢复

应急结束后,由应急救援指挥部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的相关监测机构对事故现场的安全、环境污染有毒有害因子进行检测、评估,彻底消除事故及其救援过程留下的安全隐患,满足安全生产条件后,方可进行恢复或生产。

6.6.2善后及赔偿

善后处理由公司安全环保室负责,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做好员工善后安抚、协调工作;赔偿由办公室负责联系保险公司。

包括:

工伤保险、意外伤害险、医疗保险等。

6.6.3应急能力评估和应急预案修订

由公司总经理主持召开公司内部事故分析会,查清事故原因,分清事故责任,提出对责任者处理意见,制定相应安全防范整改措施,指定主管部门配合上级部门开展事故调查。

由安全环保室组织相关专业人员负责对应急救援执行情况进行评审,对应急预案的符合、有效、适用性进行评估和总结,认真总结应急处置经验,修改完善公司应急预案有关内容。

6.7保障措施

6.7.1通信与信息保障

由信息联络组负责保证正常通讯联系,确保指挥部成员、公司各部门通讯方式的有效性,如发生变化,及时更新、发布。

6.7.2应急队伍保障

各生产部门必须建立各自的现场自救队,成员由部门负责人、部门安全管理人员及岗位操作人员组成,并定期进行培训和演练。

6.7.3应急物资装备保障

为保证应急救援工作及时有效,配备各种装备器材,各部门平时要安排专人维护、保管、检验,确保器材始终处于完好状态,保证有效使用。

6.7.4经费保障

公司应急救援专项经费在上一年年末提取,独立帐号,专款专用。

6.7.5其他保障

根据本单位应急工作需求而确定的其他相关保障措施,如:

设立安全管理机构及配备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健全岗位操作规程等。

同时要做好:

交通运输保障、治安保障、技术保障、医疗保障、后勤保障等。

6.8应急预案管理

6.8.1应急预案培训与演练

为保证公司应急救援体系的有效运作,安全环保室负责对全体从业人员每年进行一次应急知识培训,并组织考试。

公司应急指挥部每年组织不少于一次的应急演练,对演练过程、效果、经验和存在问题等做好记录、总结和评估,并对各级应急救援预案做出相应的修订和完善。

附件:

演练流程。

(见下页图)

救灾演练工作领导小组

1.确定演练日期

2.确定演练目标和演练范围

3.编写演练计划

4.确定现场演练规则

5.指定评价人员

6.安排后勤工作

7.准备和分发演练文件

8.培训演练人员

9.讲解演练方案

10.记录参演部门的演练情况

11.评价参演人员和部门

12.编写书面评价报告

13.参演人员自我评价

14.通报演练中的问题和不足

15.制定整改措施

16.编制演练总结报告

17.追踪整改措施的落实

演练准备阶段

演练实施阶段

演练总结阶段

 

6.8.2应急预案修订

应根据国家、行业、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当生产场所、生产设备、生产工艺、技术规范、安全规程出现与发生的安全生产事故有联系时;当引进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装置时;当出现不可预见的安全生产事故,通过事故的调查、分析,属于新衍生出的不可预见的安全生产事故时,均应修订应急救援预案。

6.8.3应急预案备案

本预案发布后报当地安监局备案。

6.8.4应急预案制定与解释

本应急救援预案在总经理的领导下,组织工艺、设备、安全管理等部门分析公司各部门危险源后制定,解释权由安全环保室负责。

6.8.5预案实施时间

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一氧化碳中毒现场处置方案

1.事故特征

1.1危险源与风险分析:

一氧化碳是无色无臭的气体,对空气的比重是0.967,毒性很大。

它是固体燃料燃烧不完全时的产物。

一氧化碳进入血液后,与血色素的结合力较氧大200~300倍,因而很快形成碳氧血色素,使血色素丧失运输氧的能力,以致全身组织尤其是中枢神经系统严重缺氧,发生中毒。

一氧化碳中毒的程度,要根据空气中一氧化碳的浓度,呼吸时间的长短,人的体质强弱而定。

轻度中毒时,表现头痛,眩晕、耳鸣、有时有恶心呕吐,全身疲乏无力等。

中度中毒时,除上述症状外,迅速发生意识障碍、嗜睡,全身显著较弱无力。

重度中毒时,迅速陷入昏迷状态,呼吸微弱而浅表,有时呈潮式呼吸,很快因呼吸停止而死亡。

一氧化碳中毒时,全身皮肤常呈鲜红色。

中毒时间长者,也可有发绀,心机功能发生障碍,甚至有出现各种皮疹现象。

1.2事故可能发生的地点和装置

焊接区,焊接作业时,焊接点与周围空气反应会产生一氧化碳职业病危害因素。

环境通风不良,造成一氧化碳聚集,引起操作人员中毒。

1.3事故危害程度

一氧化碳中毒,严重者造成人员死亡。

1.4事前征兆

1.5.1焊接作业未执行相关安全操作规程。

1.5.2移动式电焊烟尘净化器故障,或未开启。

1.5.3从业人员在进行操作时不按要求穿戴个人防护用品。

2.组织机构及职责:

2.1成立应急救援指挥部

指挥:

事发部门主任

成员:

事发部门段长班长现场工作人员安全员

2.2指挥部人员职责

2.2.1总指挥的职责:

全面指挥机械伤害突发事件的应急救援工作。

2.2.2事发部门段长职责:

组织、协调本部门人员参加应急处置和救援工作。

2.2.3班长职责:

汇报有关领导,组织现场人员进行先期处置。

2.2.4现场工作人员职责:

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汇报,做好中毒人员的先期急救处置工作。

2.2.5安全员职责:

接到通知后迅速赶赴事故现场进行急救处理,并监督安全措施落实和人员到位情况。

3.应急处置

1、发现有人一氧化碳中毒的时候,迅速向工段值班领导汇报,工段值班领导迅速向应急处理小组及调度室汇报,报告时尽可能说明位置、毒源及人员中毒情况。

2、汇报完毕后值班段长立即组织人员佩戴合适的防毒面具,开展救援和排查中毒原因,如有泄露情况发生迅速关闭泄漏点控制开关。

3、一氧化碳中毒事故应急处理领导小组在接到员工一氧化碳中毒的报告后,应立即联系与公司距离最近的医院做好救治工作的准备。

同时通知现场管理人员做好现场应急处置人员的安全防护,并防止可能发生的爆炸事故;现场处置采取边抢救、边调查、边核实、边开展宣传教育的方式,以有效的控制措施控制事态发展。

4.急救方法

一氧化碳中毒的基本病变就是缺氧,主要表现是大脑因缺氧昏迷。

急救方法有以下5点:

1、迅速将中毒者搬到空气新鲜、流通而温暖的地方,按以下方法施救:

2、检查中毒者呼吸道是否畅通,发现鼻、口中有呕吐物、分泌物应立即清除,使其自主呼吸。

对呼吸浅表者或呼吸停止者,要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人工呼吸方法:

让中毒者仰卧,解开衣领和紧身衣服,施救者一手紧捏病人的鼻孔,另一手托起病人下颌使其头部充分后仰,并用这只手翻开病人嘴唇,吸足一口气,对准病人嘴部大口吹气,吹气停止后,立即放松捏鼻的手,让气体从病人的肺部排出。

如此反复进行,频率每分钟14至16次。

直到病人出现自主呼吸或明显的死亡征象为止。

3、做好中毒者的身体保暖,防止受寒发生感冒、肺炎。

可用手掌按摩病人躯体,在脚和下肢放置热水袋,促进吸入毒物的消除。

4、对昏迷不醒者,可以手指尖用力掐人保(鼻唇沟上1/3与下2/3交界处)、十宣(两手十指尖端,距指甲约0.1寸处)等穴位;如果心脏已经停止跳动,就应立即进行心脏复苏;对意识清楚的病人,可饮服浓茶水或热咖啡。

5、对于中毒程度重的病人,在经过上述处理后,应尽快送往医院,并应注意在运送病人途中不可中断抢救措施。

 

中暑现场处置方案

1.事故特征

1.1危险性分析

1.1.1在高温、高湿、通风差的车间内作业。

1.1.3在高温辐射环境(干热环境)境)中作业。

1.1.4工作强度过大、时间过长、睡眠不足、过度疲劳等。

1.1.5作业人员穿着紧身透气性差的工作服,导致散热障碍。

1.2中暑类型

类型包括先兆中暑、轻症中暑、重症中暑(热痉挛、热衰竭、日射病、热射病)。

1.3事故可能发生的地点和装置

公司生产现场窑头、窑尾、窑中、篦冷机、预热器等各作业现场在夏季高温作业时均可发生中暑。

1.4事故危害程度

中暑如发现或处理不及时,会出现昏迷及抽搐,严重者可产生脑水肿、肺水肿、心力衰竭导致死亡。

1.5事前征兆

高温环境下,出现头痛、头晕、口渴、多汗、四肢无力发酸、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症状,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

2.组织机构及职责

2.1成立应急救援指挥部

指挥:

事发部门主任

成员:

事发部门段长班长现场工作人员安全员

2.2指挥部人员职责

2.2.1总指挥的职责:

全面指挥中暑事件的应急救援工作。

2.2.2事发部门副工段长职责:

组织、协调本部门人员参加应急处置和救援工作。

2.2.3班长职责:

汇报有关领导,组织现场人员进行先期处置。

2.2.4现场工作人员职责:

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汇报,做好灼烫伤亡人员的先期急救处置工作。

2.2.5安全员职责:

接到通知后迅速赶赴事故现场进行急救处理,并监督安全措施落实和人员到位情况。

3应急处置

3.1现场应急处置程序

人员中暑发生后,现场人员迅速做急救处置并向班长报告,班长立即向应急救援指挥部汇报,救援指挥部宣布启动处置方案,应急处置组成员接到通知后,立即赶赴现场进行应急处理。

3.2现场应急处置措施

3.2.1搬移:

迅速将患者抬到通风、阴凉、甘爽的地方,使其平卧并解开衣扣,松开或脱去衣服,如衣服被汗水湿透应更换衣服。

3.2.2降温:

患者头部可捂上冷毛巾,可用50%酒精、白酒、冰水或冷水进行全身擦浴,然后用扇或电扇吹风,加速散热,有条件的也可用降温毯给予降温。

3.2.3补水:

患者仍有意识时,可给一些清凉饮料,在补充水分时,可加入少量盐或小苏打水。

3.2.4促醒:

病人若已失去知觉,可指掐人中、合谷等穴,使其苏醒。

若呼吸停止,应立即实施人工呼吸。

3.2.5转送:

对于重症中暑病人,必须立即送医院诊治。

搬运病人时,应用担架运送,不可使患者步行,同时运送途中要注意,尽可能的用冰袋敷于病人额头、枕后、胸口、肘窝及大腿根部,积极进行物理降温,以保护大脑、心肺等重要脏器。

3.3事故报告

事发部门负责人立即向总经理汇报人员伤亡情况以及现场采取的急救措施情况,当事故进一步扩大出现人员重伤、死亡时,由总经理在2小时内向地方政府、安监局等上级主管部门汇报事故信息;事件报告内容主要包括:

事件发生时间、事件发生地点、事故性质、先期处理情况、重伤死亡人数等。

4.注意事项

4.1在降温过程中不要快速降低患者体温,当体温降至38摄氏度以下时,要停止一切冷敷等强降温措施。

4.2再给伤着补水时,千万不可急于补充大量水分,否则,会引起呕吐、腹痛、恶心等症状。

4.3如事故发生在夜间,应设置临时照明灯,以便于抢救,避免意外事故,不能因此延误进行急救的时间。

4.4进行心肺复苏救治时,必须注意受害者姿势的正确性,操作时不能用力过大或频率过快。

 

受限空间中毒窒息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1.事故特征

1.1危险性分析

1.1.1未制定受限空间作业职业病危害防护控制计划、受限空间作业准入程序和安全作业规程。

1.1.2未确定并明确受限空间作业负责人、准入者和监护者及其职责。

1.1.3未在受限空间外设置警示标识,告知受限空间的位置和所存在的危害。

1.1.4未在当实施受限空间作业前,对空间可能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识别、评估,以确定该密闭空间是否可以准入并作业。

1.1.5未提供合格的受限空间作业安全防护设施与个体防护用品及报警仪器。

1.2事故类型

受限空间事故类型:

急性中毒、缺氧窒息。

1.3事故可能发生的地点和装置

公司生产区域容器、槽箱、锅炉烟道、收尘器、回转窑、预热器、磨煤机、排污井、地下沟道及化学药品储存间等受限空间。

1.4事故危害程度

当工作人员进入受限空间作业,但没有采取有效、可靠的防范、试验措施或违章操作等进行工作时,会造成人员中毒窒息导致昏迷、休克,甚至死亡。

1.5事前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