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七年级生物下册 331 物质运输的载体教案2 新版济南版doc.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754317 上传时间:2023-07-07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72.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春季七年级生物下册 331 物质运输的载体教案2 新版济南版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春季七年级生物下册 331 物质运输的载体教案2 新版济南版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春季七年级生物下册 331 物质运输的载体教案2 新版济南版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春季七年级生物下册 331 物质运输的载体教案2 新版济南版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春季七年级生物下册 331 物质运输的载体教案2 新版济南版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春季七年级生物下册 331 物质运输的载体教案2 新版济南版doc.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春季七年级生物下册 331 物质运输的载体教案2 新版济南版doc.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春季七年级生物下册 331 物质运输的载体教案2 新版济南版doc.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春季七年级生物下册 331 物质运输的载体教案2 新版济南版doc.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春季七年级生物下册 331 物质运输的载体教案2 新版济南版doc.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春季七年级生物下册 331 物质运输的载体教案2 新版济南版doc.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春季七年级生物下册 331 物质运输的载体教案2 新版济南版doc.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春季七年级生物下册 331 物质运输的载体教案2 新版济南版doc.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春季七年级生物下册 331 物质运输的载体教案2 新版济南版doc.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春季七年级生物下册 331 物质运输的载体教案2 新版济南版doc.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春季七年级生物下册 331 物质运输的载体教案2 新版济南版doc.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春季七年级生物下册 331 物质运输的载体教案2 新版济南版doc.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春季七年级生物下册 331 物质运输的载体教案2 新版济南版doc.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春季七年级生物下册 331 物质运输的载体教案2 新版济南版doc.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春季七年级生物下册 331 物质运输的载体教案2 新版济南版doc.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春季七年级生物下册 331 物质运输的载体教案2 新版济南版doc.docx

《春季七年级生物下册 331 物质运输的载体教案2 新版济南版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春季七年级生物下册 331 物质运输的载体教案2 新版济南版doc.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春季七年级生物下册 331 物质运输的载体教案2 新版济南版doc.docx

春季七年级生物下册331物质运输的载体教案2新版济南版doc

2019年(春)季七年级生物下册3.3.1物质运输的载体教案2(新版)济南版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描述三种血细胞的功能。

(重点、难点)

(2)解读和识别血常规化验单,体验生物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2.能力目标:

通过解读和识别血常规化验单,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青少年要注意全面饮食,并多吃富含蛋白质和铁的物质,预防贫血。

(2)通过血细胞异常症的介绍,使学生了解物极必反的哲学道理。

教学方法及学法指导:

在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血液的组成成分方面的相关知识。

本节内容主要是对学生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的与三种血细胞功能相关的疾病,如贫血、发炎、流血和止血等的学习。

为了便于学生理解,本堂课利用图片、实验、谜语、视频、多角度的问题设计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分析与归纳,培养他们收集信息、整合信息的能力。

其教学思路是先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使学生在获得整体认识后,再组织学生交流讨论,教师点拨拓展,以便使学生认识得到深化,视野得到开拓。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新鲜鸡血凝固块、培养皿、解剖刀、3份验血单等。

学生准备:

课前预习,收集血常规化验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时间安排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谜语导入

激发兴趣

2分钟

 

课件呈现一组谜语。

1.肚有蛋白呈红色;运氧一刻不得闲,

少我就会得贫血;三血球,数我多,RBC,就是我,我才是血液的真本领。

2.数量虽少个却大,面对病菌俺不怕;

肚里有核只有俺,俺才是血液中大哥大。

3.身材矮小又无核,模样长得不规则。

听它们争抢发高论,我真无奈没话说。

只好等到血管破,它们都得来找我,

若我不去止住血,它们都得离老窝。

过渡:

同学们猜得非常准确,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是我们血液中必不可少的三种细胞类型,那么它们各自有什么“独门绝技”呢?

让我们再次走入它们神奇而又美妙的“小天地”吧。

板书课题:

第一节物质运输的载体

 

生踊跃猜谜语

生根据旧知和预习情况,应该可以猜得出他们分别是:

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

 

 

由于七年级学生感性认识丰富,利用谜语导入,寓教于乐,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

 

自学探究

整体感知

10分钟

阅读课本45页,填写下列表格

(课件呈现表格)

师巡视各组,了解填写情况,并对有疑惑的问题及时辅导。

学生填写完后,师生核对答案,并鼓励各组之间相互提问背诵。

对掌握较好的组及时加以褒扬。

生填写结果为:

 

生认真阅读,

然后填写表格,然后在小组内相互讨论,协商解决,组内解决不了的,请教老师。

 

本环节的设计目的就是首先让学生架起本节知识的“骨架”,使他们初步整体地感知相关内容,为下一步“点拨建构”环节作了铺垫,犹如烹饪,先用“猛火煮”,再用“慢火温”。

 

组织交流

点拨建构

24分钟

 

组织交流

点拨建构

24分钟

 

组织交流

点拨建构

24分钟

 

组织交流

点拨建构

24分钟

 

组织交流

点拨建构

24分钟

 

组织交流

点拨建构

24分钟

 

组织交流

点拨建构

24分钟

 

探究一:

红细胞

1.演示小实验

(1)取培养皿中新鲜鸡血凝固块,迅速将血块切开观察其切面和外表面的颜色有不同?

(2)用镊子把甲血块剖面向上接触空气,乙血块剖面向下,不让它接触空气后,过一段时间,翻转甲块和乙块对比。

过一会你会发现切面颜色有什么变化?

(本步骤需要的时间较长,可课前准备一个用以展示)

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那么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呢?

让我们欣赏一段动画视频。

2.播放动画视频。

讨论:

(1)通过动画视频,大家想一想为什么接触空气的剖面颜色鲜艳,而不接触空气的颜色暗红呢?

(2)血红蛋白的组成成分、功能是什么?

(3)缺乏血红蛋白会有什么症状?

如何预防?

(4)为什么血液是红色的?

点拨:

血液之所以为红色就是因为其内有大量的红细胞。

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是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它与氧气结合会变成鲜红色,不与氧气结合则是暗红。

红细胞数量少或者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含量低都会造成贫血。

预防贫血的有效方法是多吃一点含蛋白质、铁丰富的食物,如芹菜、菠菜、猪肝等。

3.链接生活

我们枣庄市多次派多名老师到西藏去支教。

在火车即将进入西藏的高原地区的时候,他们出现了头部剧烈疼痛、心慌、气短、胸闷、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症状。

在列车上乘务员说这是高原反应。

经过吸氧处理,他们的症状得到缓解。

他们在西藏地区生活一段时间后就逐渐适应了。

他在西藏地区进行了1次体检,血常规检测结果显示他体内的红细胞数量高于正常水平,这是怎么回事呢?

如果以后他从高原地区回到我们当地,那么他体内的红细胞数量还能不能恢复正常呢?

点拨:

(1)高原反应是由于高原地区空气稀薄,氧气含量低,血红蛋白运输的氧气量也减少,所以会出现头晕乏力面色苍白等类似缺氧的症状。

(2)短期内可通过吸氧减轻症状。

(3)在高原地区生活一段时间后人体为了适应氧气稀薄的环境,体内的造血干细胞会分裂分化出更过的红细胞来运输氧。

因此高原地区的人们红细胞含量通常要高于平原的人。

(4)从高原地区回到平原地区,由于氧气浓度增高了,因此红细胞的数量也会略微降低至正常水平。

(这个问题学生通常很难回答完整,因此需要教师进行适当的提示,如提示学生青藏高原氧气如何,血红蛋白运载的氧气量如何)

探究二:

白细胞

过渡:

通过前面地自学,大家掌握了白细胞的形态、结构以及它们的功能,下面我们再播放两个视频,观察它们是如何吞噬细菌的。

1.播放视频:

白细胞的种类和白细胞吞噬细菌。

多种多样的白细胞:

Flash演示白细胞吞噬细菌的过程:

讨论:

(1)白细胞是如何吞噬细菌的?

(2)当体内有炎症时,白细胞的数量发生什么变化?

(3)身体某处出现外伤,伤口周围为何出现“红肿”现象?

(4)发炎后常常有流脓的现象,这是为什么?

2.拓展:

白细胞多就是白血病吗?

点拨:

白血病不是白细胞多导致的。

白血病是一种造血组织的恶性疾病,俗称“血癌”,部分白血病患者的白细胞是增多的,不过多数都是死的或者没有成熟,没有白细胞的功能。

探究三:

血小板

过渡: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有时不小心划伤了皮肤,流出血来,但过不久会出现什么现象?

猜猜看这是谁的功劳?

那么血细胞是如何止血的?

我们再观看一段视频。

1.播放视频:

血小板促进止血加速凝血的微观过程的电脑模拟动画。

讨论:

(1)血细胞是如何止血和加速凝血的?

(2)血小板含量过低会造成什么结果?

2.拓展

(1)“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同学们看课本“相关链接”找出血细胞的“源头”在哪里?

(2)治疗白血病的有效方法是什么?

探究四:

病例分析

1.我是小医生

师找三位同学扮演医生,找三位同学扮演病人,“病人”分别是刘平安、李华、朱颖,并分发一份相应的验血单。

课件呈现三份验血单

检查人刘平安

检查项目

结果

参考值

单位

红细胞

2.5

4.2~5.0

×1012/L

血红蛋白

120

110~150

g/L

白细胞

10

4.0~10

×109个/L

血小板

2.4

1.0~3.0

×1011/L

检查人李华

检查项目

结果

参考值

单位

红细胞

4.8

4.2~5.0

×1012/L

血红蛋白

81

110~150

g/L

白细胞

13

4.0~10

×109个/L

血小板

2.4

1.0~3.0

×1011/L

检查人朱颖

检查项目

结果

参考值

单位

红细胞

4.7

4.2~5.0

×1012/L

血红蛋白

95

110~150

g/L

白细胞

9.8

4.0~10

×109个/L

血小板

0.99

1.0~3.0

×1011/L

过渡:

同学们的演技棒极了,很有演员天赋,咱们一鼓作气,再思考2个问题。

2.设疑

(1)三种血细胞较少固然有害,但他们是不是越多越好哪?

点拨:

血细胞处于异常值即过多或过少,都会造成危害。

红细胞过少造成缺氧贫血,而过多可能则是某些器官如心脏、肺病变的征兆。

白细胞过少容易发炎、感染,过多可能是各种炎症甚至是白血病的征兆。

血小板过少会造成组织器官出血现象,而过多会造成血栓。

这说明任何事物都必须有一定的度,物极必反。

(2)临床上根据病人病情的需用,有针对性地选用不同的血细胞成分或血浆成分进行输血,假如你是医生对于贫血、创伤性失血、血小板功能低下者,应分别输入的血液成分是什么?

3.小结

生回答:

(1)外表面为鲜红色,切面为暗红。

(2)甲剖面颜色鲜红,乙剖面颜色不变,仍为暗红色。

 

生认真观看视频。

生积极讨论,然后回答(教师随机点拨):

(1)因为血红蛋白与氧气结合会变成鲜红色,不能与氧气结合则是暗红。

(2)主要由蛋白质、铁构成。

运输氧气。

(3)贫血症。

不挑食,多吃一些含铁、蛋白质多的食物。

(4)因为血液中有大量的红细胞。

各小组进行组内讨论,然后选一位代表站起来回答。

 

生积极回答,

(1)当细菌侵入人体后,白细胞能穿入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将细菌吞噬。

(2)白细胞数量增多。

(3)“红肿”现象是由于血液中的白细胞从血管中释放出来吞噬细菌,是身体的一种自我防御现象。

(4)大量死亡的白细胞和细菌病毒混合着组织液便是脓。

生回答:

血止住了,血小板的功劳

生回答:

(1)当血液流经伤口时,血液中的血小板就会在伤口处聚集成团,同时血小板破裂时还会释放一些物质,促进血液凝固成块,堵住伤口而止血。

(2)骨髓移植。

“医生”1:

(接过验血单,装作认真看状)你患有贫血症,因为你的红细胞数量小于参考值,建议多吃一些含铁和蛋白质的东西,如肝脏、瘦肉以及芹菜、菠菜等。

“刘平安”:

谢谢大夫。

“李华”(手持化验单):

我这几天浑身乏力,咽喉疼痛,这是怎么了?

“医生”2:

(接过验血单,装作认真看状)你患有贫血症和炎症。

因为你的血红蛋白低于参考值,白细胞高于参考值。

建议你多吃一些含铁、蛋白质的食物,同时打点抗生素吧。

李华:

谢谢。

朱颖:

我这几天牙龈出血,伤口不易愈合,我这是怎么了?

“医生“3:

你的血小板含量稍低,容易造成皮下组织出血。

建议多吃些红枣、骨髓、瘦肉、荠菜等。

生积极讨论:

(1)有的学生说血细胞过多也不行,有的同学说越多越好。

(2)红细胞、全血、血浆、血小板。

 

本环节在课本内容的基础上增添了一个小实验和三个动画视频,其目的就是用直观具体、形象生动的演示来代替枯燥抽象的语言解释,增加了生物课堂的趣味性,体现了教法的灵活性,学生印象深刻,兴趣盎然。

 

这种与生活密切结合的探究,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又能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与科技的密切联系。

 

视频后一串问题,能锻炼学生通过视频捕捉、归纳信息的能力,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使学生始终处于动脑、动手的状态。

 

视频后一串问题,能锻炼学生通过视频捕捉、归纳信息的能力,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使学生始终处于动脑、动手的状态。

 

本环节让学生扮演医生和病号,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自编自导。

这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增加了生物学的趣味性,使生物学“别有一番滋味”,又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趣味性大增。

 

通过对血细胞异常的点拨,让学生理解一个基本哲学问题,即任何事物都必须有一定的度,物极必反,过犹不及。

 

 

知识整合

盘点梳理

3分钟

本节课你有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对本节所学知识整合,使知识系统化,起着提纲挈领的作用。

 

当堂检测

巩固提高

6分钟

A类

1.(考点1:

红细胞的功能)血红蛋白的特性决定了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 )

A.运输二氧化碳   B.运输养料料

 C.运输氧气     D.运输废物

2.(考点:

2:

血小板的功能)当身体某处受伤流血时,能促进止血和加速凝()

A.白细胞B.红细胞C.血小板D.血糖

3.(考点3:

白细胞功能)某同学面部长了一个疖子,其顶端出现了一个脓头,该脓头主要是什么形成的()

A.红细胞 B.血浆

C.死亡的白细胞D.死亡的细菌

4.(考点3:

白细胞功能)下列关于血红蛋白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血红蛋白是含铁的蛋白质

B.在氧气浓度高的地方易与氧结合

C.在氧浓度低的地方易与氧分离

D.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和血浆中

5.(考点4:

血液中各成分的作用)血液的成分中具有运输功能是()

①血浆 ②白细胞③血小板 ④红细胞

A.①② B.②③C.①③D.①④

B类:

6.(考查血红蛋白的特征)取少量新鲜的家畜的血液,倒入培养皿,凝固以后观察到的现象是()

A.正面颜色鲜红,背面颜色暗红

B.正面颜色暗红,背面颜色鲜红

C.两面都是鲜红色

D.两面都是暗红色

7.(综合考查)下面右边是一滴血在显微镜视野中的示意图。

已知正常人红细胞的含量为(4.2-5.0)×1012个/L,白细胞为(4-10)×109个/L。

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中[ ]是红细胞。

某人经常精神不振容易疲劳,经血液化验,此人红细胞数目为3×1012个/L。

据此判断此人患有______症。

这种病人应多吃一些含______和______丰富的食物。

(2)人体某处受伤感染时,[]白细胞会穿过毛细血管壁,聚集在感染处,吞噬病菌。

男女之间的数量上差异最大的是[]______;具有运输养料和废物功能的是[]_______;能够携带氧的是[ ]________。

C类:

生活在线(考查迁移应用的能力)

中国足球队在备战世界杯亚洲区预选赛时,在众多条件优越的地点中,最终选择地处高原地区的昆明海埂基地为集训地,你知道是什么原因吗?

课下作业:

《新课程助学丛书·生物助学》达标练习及自我感知。

 

生认真做题,并积极回答问题,不懂的地方及时举手询问。

考察学生对本节课的掌握程度,同时注意培养学生做题的规范性与答题速度。

做到当堂完成,当堂面批,遇到问题及时解决。

 

多层次的题型的设计是为了满足不同梯次的学生,A类是面向全体学生,B类则是面向探究和接受能力较好的学生,而生活在线的设计则是为了体现生物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体现“解释生活、服务生活”的理念。

这样既能使大多数学生学到和掌握知识;又能让基础好的同学的知识视野得到拓展,潜力充分开发。

 

板书设计:

第一节物质运输的载体

(2)

教学反思:

此前三位老师的教案设计合理到位,逻辑层层递进,有条不紊,可以说已臻很高的境地。

这使本人从中受益匪浅,收获颇多,同时又有心余力绌之虞,唯恐撰写时画蛇添足,贻笑大方。

但是“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所以本人仍然鼓起勇气对原教案进行大胆审慎的取舍和调整,以响应“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号召。

基于以上分析,本人在撰写这篇教案时坚持既借鉴又创新的原则。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只有不断汲取别人教案的精华,才能不断进步,得心应手。

在这篇教案中本人借鉴了马老师的“三种血细胞动画视频”部分,借鉴了陆老师的“鸡血块解剖”部分,借鉴了许老师的“高原反应案例”。

但是仅仅借鉴不进行创新也无法实现推陈出新的目的,为此本人在这篇教案中进行了如下的创新:

首先,谜语导入。

前三位老师都是复习导入新课,本人认为前一节知识点比较少,易于掌握,故摒弃了复习环节,直接谜语导入,其好处就是寓教于乐,能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迅速进入状态。

其次,思路调整。

由于本节内容的知识点相对简单,故本人在教学设计上作了调整。

首先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找出知识点,并相互提问背诵,然后教师点拨拓展,查缺补漏。

这不仅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了他们的主动性,同时也让学生对本节课内容有初步感性的整体认识,犹如建造房屋,“毛胚房”学生自建,而“精装修”则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

再次,角色表演。

在“病例分析”环节中,本人让学生扮演医生和病号,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自编自导。

这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增加了生物学的趣味性,使生物学“别有一番滋味”,又锻炼了学生的勇气及语言表达能力。

最后,补充完善。

本人在原教案的基础上进一步补充完善了一些内容,如增添了“血液病总结”一项;在讲解血细胞异常症时,让学生了解物极必反的哲学道理;在板书上增加了“血细胞来源”一项等。

但课堂效果才是检验教案理论的“试金石”,这需用在以后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对教案调整、适应。

所以某种意义上说,教案设计永远在路上,只有“进行时态”没有“完成时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管理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