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构造及地质图.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575566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54.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质构造及地质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地质构造及地质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地质构造及地质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地质构造及地质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地质构造及地质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地质构造及地质图.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地质构造及地质图.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地质构造及地质图.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地质构造及地质图.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地质构造及地质图.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地质构造及地质图.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地质构造及地质图.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地质构造及地质图.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地质构造及地质图.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地质构造及地质图.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地质构造及地质图.docx

《地质构造及地质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质构造及地质图.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地质构造及地质图.docx

地质构造及地质图

二、地质构造及地质图

Ⅰ.名词解释

1.地质构造P23

构造运动引起地壳岩石变形和变位,这种变形、变位被保留下来的形态被称为地质构造。

2.地质作用P24

是指由自然动力引起地球(最主要是地幔和岩石圈)的物质组成、内部结构和地表形态发生变化的作用。

3.绝对年代法P25

是指通过确定地层形成时的准确时间,依此排列出各地层新、老关系的方法。

4.相对年代法P25

是通过比较各地层的沉积顺序、古生物特征和地层接触关系来确定其形成先后顺序的一种方法。

5.褶皱构造P32

在构造运动作用下,岩层产生的连续弯曲变形形态。

6.背斜P32

岩层弯曲向上凸出,核部地层时代老,两翼地层时代新。

正常情况下,两翼地层相背倾斜。

7.向斜P32

岩层弯曲向下凹陷,核部地层时代新,两翼地层时代老。

正常情况下,两翼地层相向倾斜。

8.节理P35

是指岩层受力断开后,裂面两侧岩层沿断裂面没有明显的相对位移时的断裂构造。

9.断层P37

是指岩层受力断开后,断裂面两侧岩层沿断裂面有明显相对位移时的断裂构造。

10.地质图P43

是把一个地区的各种地质现象,如地层、地质构造等,按一定比例缩小,用规定的符号、颜色和各种花纹、线条表示在地形图上的一种图件。

Ⅱ.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各题中选最佳答案,将其代码填在括号中)

1.岩层产状是指()。

P31

A.岩层在空间的位置和分布B.岩层在空间的延伸方向

C.岩层在空间的倾斜方向D.岩层在空间的倾斜程度

2.岩层的倾角表示()。

P31

A.岩层面与水平面相交的夹角B.岩层面与水平面相交的交线方位角

C.岩层面最大倾斜线与水平面交线的夹角D.岩层面的倾斜方向

3.当岩层界线与地形等高线平行时,岩层是()。

P30

A.缓倾岩层B.陡倾岩层C.水平岩层D.直立岩层

4.岩层产状记录为145∠5时,表示岩层的走向为()。

P32

A.5°B.145°C.35°D.175°

5.岩层产状记录为S45°E∠15°S时,表示岩层倾向为()。

P31

A.N45°EB.S45°EC.S45°WD.N45°W

6.褶曲存在的地层标志是()。

P34

A.地层对称重复B.地层不对称重复

C.地层不对称缺失D.地层对称缺失

7.褶曲按横剖面形态分类,主要依据褶曲()的相互关系分类。

P33

A.枢纽和轴面产状B.轴面产状和两翼岩层产状

C.轴面产状和轴线产状D.枢纽和两翼岩层产状

8.轴面倾斜,两翼岩层倾向相反,倾角不等的褶曲是()。

P34

A.直立褶曲B.平卧褶曲C.倾斜褶曲D.倒转褶曲

9.轴面倾斜,两翼岩层产状倾向相同,其中一翼为倒转岩层的褶曲是()。

P34

A.直立褶曲B.平卧褶曲C.倾斜褶曲D.倒转褶曲

10.地层对称重复,中间老,两边新,地层界线平行延伸,表示该地区存在()。

P32

A.水平背斜B.水平向斜C.倾伏背斜D.倾伏向斜

11.节理延伸方向与岩层延伸方向一致时,叫做()。

P36

A.倾向节理B.斜交节理C.走向节理D.横向节理

12.节理按成因分为原生节理,构造节理和()。

P35

A.冷缩节理B.张节理C.成岩节理D.次生节理

13.正断层是指断层的()的现象。

P37

A.上盘相对向上运动B.上盘相对向下运动

C.下盘相对向下运动D.两盘水平错动

14.逆断层是指断层的()的现象。

P38

A.下盘相对向上运动B.下盘相对向下运动

C.上盘相对向下运动D.两盘水平错动

15.构造角砾岩是断层存在的()。

A.唯一标志B.重要标志C.必要条件D.充分条件

16.地层出现不对称重复,缺失时,则有()存在。

A.向斜B.背斜C.断层D.角度不整合接触

17.当岩层走向与断层倾向一致时,叫做()。

P39

A.走向断层B.倾向断层C.斜交断层D.横断层

18.泥裂开口所指的方向一定是()。

P26

A.岩层的底面B.岩层的顶面C.地表的表面D.河床的底面

19.有一剖面的地层由新到老为P2P1C3C2O2O1Є3,其中缺失了()。

A.C1SB.C1SO3C.C1DO3D.C1DSO3

20.有一剖面的地层由新到老为K2K1J3C2C1D3,其中缺失了()。

A.J2J1TB.J2J1PC.J2J1TPC3D.J2PC3

21.早期沉积岩受后期岩浆挤压、烘烤和进行化学反应,接触处的原沉积岩出现变质现象,两者的接触关系是()。

P28

A.沉积接触B.侵入接触C.不整合接触D.整合接触

22.沉积接触是指()的接触关系。

P28

A.沉积岩之间B.岩浆岩之间

C.先有沉积岩,后有岩浆岩D.先有岩浆岩,后有沉积岩

23.角度不整合接触是两套地层()的一种接触关系。

P27

A.产状平行,时代不连续B.产状不平行,时代不连续

C.产状平行,时代连续D.产状不平行,时代连续

24.上下地层产状一致,中间缺失某一时代的地层,这种接触关系称为()。

P27

A.整合接触B.平行不整合接触C.角度不整合接触D.沉积接触

25.有一套地层由新到老为K2K1J2J1T2T1P2P1,产状平行,该套地层为()。

A.整合与假整合接触B.整合与角度不整合接触

C.假整合与角度不整合接触D.都是假整合接触

26.地质时代从老到新划分为()。

P29

A.宙、代、世、纪B.宙、世、代、纪

C.宙、代、纪、世D.宙、世、纪、代

Ⅲ.多项选择题(蓝色为不选项)

1.属于内能的为()。

P24

A.重力能B.生物能C.旋转能D.热能

2.属于外能的为()。

P24

A.太阳辐射能B.日月引力能C.热能D.生物能

3.以下属于内动力地质作用的为()。

P24

A.构造运动B.风化作用C.变质作用D.重力的地质作用

4.以下可用于判断岩层新老关系的层面构造为()。

P26

A.泥裂B.虫迹C.雨痕D.波痕

5.沉积岩间的接触关系分为()。

P27

A.整合接触B.不整合接触C.沉积接触D.侵入接触

6.按横剖面上轴面和两翼岩层产状分类,褶曲可分为()。

P33

A.直立褶曲B.倾斜褶曲C.倒转褶曲D.平卧褶曲

7.节理按成因分类,可分为()。

P35

A.原生节理B.构造节理C.次生节理D.变质节理

8.节理按与岩层产状的关系,可分为()。

P36

A.平行节理B.走向节理C.斜交节理D.倾向节理

9.根据断层面产状与岩层产状的关系,可分为()。

P39

A.走向断层B.倾向断层C.平行断层D.斜向断层

10.岩层产状记录为45°∠45°时,表示岩层的()。

A.倾向为45°B.走向为45°C.走向为135°D.走向为315°

11.向斜的表现为()。

A.地层中间新,两边老B.地层中间老,两边新

C.两翼岩层倾向相同D.两翼岩层倾向相反

12.()的褶曲叫做水平褶曲。

A.两翼岩层平行延伸B.轴线水平C.枢纽水平D.脊线水平

13.断层构造()。

A.只是岩石受力作用产生的破裂面

B.沿断裂面两侧岩体有明显位移

C.使地层出现不对称重复,缺失

D.必须具有擦痕,摩擦镜面,构造岩等伴生现象

14.根据地层中的化石的种属,可以确定()。

P26

A.地层生成时间B.地层生成的层序

C.地壳运动的时间D.古地理环境和古气候条件

Ⅳ.改错题

1.岩层的褶皱和断裂是由地壳的垂直运动引起的。

P23

岩层的褶皱和断裂是由地壳的水平运动引起的

2.海侵和海退是由地壳的水平运动引起的。

P23

海侵和海退是由地壳的垂直运动引起的。

3.相对地质年代是根据各个地质时期的地层的准确生成时间,按先后顺序排列的。

P24

绝对地质年代是根据各个地质时期的地层的准确生成时间,按先后顺序排列的。

4.绝对年代法是通过比较各地层的沉积顺序、古生物特征和地层接触关系来确定其形成先后顺序的一种方法。

相对年代法是通过比较各地层的沉积顺序、古生物特征和地层接触关系来确定其形成先后顺序的一种方法。

5.沉积接触是指沉积岩间的接触关系。

P28

沉积接触是指后期沉积岩覆盖在早期岩浆岩上的一种接触关系。

6.假整合接触是指地层间看起来不整合,实际上是整合的。

P27

平行不整合接触:

又称假整合接触。

指上、下两套地层间有沉积间断,但岩层产状仍彼此平行的接触关系。

7.褶曲是指岩层受力变形后产生的连续弯曲现象。

P32

褶皱构造在构造运动作用下,岩层产生的连续弯曲变形形态,称为褶皱构造。

褶皱构造中任何一个单独的弯曲都称为褶曲,褶曲是组成褶皱的基本单元。

8.背斜中岩层弯曲向下凹陷,核部地层时代新,两翼地层时代老。

P32

岩层弯曲向上凸出,核部地层时代老,两翼地层时代新。

9.向斜中岩层弯曲向上凸出,核部地层时代老,两翼地层时代新。

P32

岩层弯曲向下凹陷,核部地层时代新,两翼地层时代老。

10.正断层是指上盘相对向上滑动,下盘向下滑动的断层。

正断层是指上盘相对向下滑动,下盘向上滑动的断层。

11.逆断层是指上盘相对向下滑动,下盘向上滑动的断层。

逆断层是指上盘相对向上滑动,下盘向下滑动的断层。

Ⅴ.判图题

1.读图,分辨下图中地层接触关系,并说明各接触关系的特征。

答:

(a)为整合接触。

其特点是:

沉积时间连续,上、下岩层产状基本一致。

(b)为平行不整合接触,其特点是上、下两套地层间有沉积间断,但岩层产状仍彼此平行。

(c)为角度不整合接触,其特点是上、下两套地层间,既有沉积间断,岩层产状又彼此角度相交。

2.判断下图中岩层的新老关系,并说明理由。

答:

图(a)中,岩浆岩

(2)老,岩浆岩

(1)新。

后期生成的岩浆岩

(1)插入早期生成的岩浆岩

(2)中,将早期岩脉或岩体切隔开。

图(b)中,岩浆岩

(2)老,岩浆岩

(1)新。

后期生成的岩浆岩

(1)插入早期生成的岩浆岩

(2)中,将早期岩脉或岩体切隔开。

3.读图,分辨下图中地层接触关系,写出其定义,并给出分析依据。

答:

(a)侵入接触:

指后期岩浆岩侵入早期沉积岩的一种接触关系;(b)沉积接触:

指后期沉积岩覆盖在早期岩浆岩上的一种接触关系。

4.指出下图褶皱和断层的基本类型,并说明理由。

其中a、b为地质平面图,c、d为地质剖面图。

答:

图a是背斜,因为核部地层年代老,两翼地层年代新。

 图b是向斜,因为核部地层年代新,两翼地层年代老。

 图c是正断层,因为其上盘下降,下盘上升。

 图d是逆断层,因为其上盘上升,下盘下降。

5.将下列地质平面图(或剖面图)中所有的地质构造全称在相应位置标注出来,给出分析依据。

向斜、逆断层

6.将下列地质平面图(或剖面图)中所有的地质构造全称在相应位置标注出来,给出分析依据。

向斜、正断层

7.将下列地质平面图(或剖面图)中所有的地质构造全称在相应位置标注出来。

背斜、逆断层

8.将下列地质平面图(或剖面图)中所有的地质构造全称在相应位置标注出来。

倒转褶皱(连S)

9.将下列地质平面图(或剖面图)中所有的地质构造全称在相应位置标注出来。

倾伏向斜、正断啊层

10.将下列地质平面图(或剖面图)中所有的地质构造和接触关系的全称在相应位置标注出来。

倾斜背斜、逆断层、侵入接触、O-C平行不整合

11.将下列地质平面图(或剖面图)中所有的地质构造全称在相应位置标注出来。

倾伏背斜、正断层、侵入接触

12.将下列地质平面图(或剖面图)中所有的地质构造全称在相应位置标注出来。

背斜-向斜、正断层

13.将下列地质平面图(或剖面图)中所有的地质构造全称在相应位置标注出来。

O2背斜、侵入接触、K1角度不整合、E2向斜

14.将下列地质平面图(或剖面图)中所有的地质构造全称在相应位置标注出来。

Є2背斜、C3向斜、O-C平行不整合、逆断层

15.将下列地质平面图(或剖面图)中所有的地质构造全称在相应位置标注出来。

沉积接触、平行不整合、(整合接触、)背斜、向斜(褶皱)、逆断层

16.用虚线恢复下列剖面图中褶皱的形态,并用点划线标出轴面位置,在剖面图中标注地质构造并给出分析依据。

答:

从左往右轴面分别在“O”、“T”地层内,轴面近似为两翼交角平分线的位置,褶皱从左向右依次为倾斜背斜、直立向斜;左边断层上盘下移、下盘上移,为正断层,右边断层上盘上移、下盘下移,为逆断层。

17.下图为节理与岩层产状关系,写出各编号所代表的节理类型(编号4代表岩层走向)。

1—走向节理;2—倾向节理;3—斜交节理

Ⅵ.简答题

1.简述沉积岩间的接触关系。

P27

答:

(1)整合接触:

一个地区在持续稳定的沉积环境下,地层依次沉积,各地层之间彼此平行,地层间的这种连续、平行的接触关系称为整合接触。

(2)不整合接触:

当沉积岩地层之间有明显的沉积间断时,即沉积时间明显不连续,有一段时期没有沉积,称为不整合接触。

2.简述褶曲的分类。

P33

答:

(1)按褶曲横剖面形态分类:

即按横剖面上轴面和两翼岩层产状分类:

直立褶曲、倾斜褶曲、倒转褶曲、平卧褶曲。

(2)按褶曲纵剖面形态分类,即按枢纽产状分类:

水平褶曲、倾伏褶曲。

3.如何判别褶曲?

P34

答:

应主要根据地表面出露岩层的分布特征进行判别。

一般来讲,当地表岩层出现对称重复时,则有褶曲存在。

如核部岩层老,两翼岩层新,则为背斜;如核部岩层新,两翼岩层老,则为向斜。

4.节理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P36

答:

节理的产状、成因类型、力学性质;节理的组数和节理的充填物质及厚度、含水情况等。

5.节理按力学性质如何分类?

每种类型有什么特点?

P36

节理按力学性质分类可分为剪节理和张节理。

剪节理:

为构造节理,由构造应力形成的剪切破裂面组成。

与最大主应力成(45-/2)角度相交,其中为岩石内摩擦角。

剪节理面多平直,常呈密闭状态,或张开度很小,在砾岩中可以切穿砾石。

张节理:

可以是构造节理,也可以是次生节理、原生节理等,由张应力作用形成。

张节理张开度较大,节理面粗糙不平,在砾岩中常绕开砾石。

6.褶曲有哪两种基本形式?

各有什么特点?

P32-33

褶曲有背斜和向斜两种基本形式。

背斜岩层弯曲向上凸出,核部地层时代老,两翼地层时代新。

正常情况下,两翼地层相背倾斜。

向斜岩层弯曲向下凹陷,核部地层时代新,两翼地层时代老。

正常情况下,两翼地层相向倾斜。

Ⅶ.论述题(详细论述下各题)

1.如何确定岩层的新老关系?

P25~28

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阐述:

(1)绝对年代法;

(2)相对年代法:

①地层层序法;②古生物法;③地层接触关系法。

2.论述断层常见分类P37~P39

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阐述:

(1)按断层上下两盘相对运动方向分类;

(2)按断层面产状与岩层产状的关系分类;(3)按断层面走向与褶曲轴走向的关系分类;(4)按断层力学性质分类。

3.如何判别断层是否存在?

P39~P41

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阐述:

(1)构造线标志;

(2)岩层分布标志;(3)断层的伴生现象;(4)地貌标志。

(提出地层的重复、缺失和构造不连续)

4.岩层产状与岩石边坡坡向间的关系对边坡稳定性有何影响?

从岩层倾向与边坡倾向的关系,岩层倾角与边坡坡角关系等方面进行阐述。

5.详细论述隧道位置与地质构造的关系。

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阐述:

隧道穿越水平岩层时;;软硬相间的水平岩层中;隧道穿越岩层时;隧道轴线顺岩层走向通过时;隧道与褶曲的关系;隧道与断层的关系等。

6.分析褶皱区如何布置工程建筑。

从在褶皱核部、翼部修建建筑时应注意哪些方面加以阐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