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是教育的灵魂3.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756597 上传时间:2023-07-07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3.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爱是教育的灵魂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爱是教育的灵魂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爱是教育的灵魂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爱是教育的灵魂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爱是教育的灵魂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爱是教育的灵魂3.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爱是教育的灵魂3.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爱是教育的灵魂3.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爱是教育的灵魂3.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爱是教育的灵魂3.docx

《爱是教育的灵魂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爱是教育的灵魂3.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爱是教育的灵魂3.docx

爱是教育的灵魂3

爱是教育的灵魂(3)

----于永正教育教学思想论坛

一、提出论题:

爱是教育的灵魂

徐赞: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

(鞠躬)

为响应市局号召,振兴阅读工程,本学期,我校全体语文教师认真研读的是于永正老师的专著,我们深刻地感受到“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贯穿于老师几十年教育生涯的也正是这个“爱”字,即对教育事业的爱、对儿童的爱。

所以,我们本次论坛的主题就是:

爱是教育的灵魂【出示课件】。

和千千万万的老师一样,我们崇敬于老师、学习于老师,下面就请各位老师把学习所得做一简要交流。

我们先从于老师对学生的教育说起吧!

谁先来谈谈?

二、教育篇

(一)表扬是爱

张萌:

我先来说说吧!

通过学习于老师的教育思想,我懂得了:

表扬是一种爱。

因为爱,于老师会毫不吝啬的表扬学生。

经常对学生竖起大拇指:

“这个问题很难,你居然思考出来了,了不起!

”“这段课文读好不容易,你只读了两三遍就这样出色,不简单!

”【课件出示】(要像于老师那样去说)

张洁:

说到表扬,我也想到了于老师常常竖起的大拇指!

渐渐地也转变了我对学困生的态度。

我班的王风昊同学,在学校里是出了名的调皮生,可他却非常机灵。

有一次,当我走进教室发现黑板没有擦,他一个箭步走上来,把黑板擦得干干净净,我对他竖起了“大拇指”。

(慢,强调出来。

)这节课,他无论读,还是说,都特别出色。

从那以后,我经常带上放大镜去发现他的优点(慢!

),慢慢地,他变了,上课不再东张西望了,作业基本能完成了。

期末考试前,我对他说,只要你语文成绩考80分,我就发你一张奖状,结果他竟考了85分,当他拿到奖状时,竟激动得不知如何是好,竟深深地给我鞠了一躬!

要知道,这可是他六年来的第一张奖状呀!

亚茹:

是呀!

只要心中充满爱,每个孩子都可爱。

英华:

大拇指确实很有魔力。

于老师还为学生准备了一顶顶高帽子,如:

你是“未来的歌唱家”/你是“未来的作家”/你是“未来的哲学家”/“你是诸葛亮啊”……【课件出示】等等。

我们老师可别小瞧这“高帽子”,它的威力可不小。

我班总有一些学生不爱读书,所以我也准备了一些高帽子。

新学期开始,我宣布:

谁读完一本书就可以去老师那儿领取一朵小红花,把你得到的小红花贴在教室的展板上。

根据花的多少,每月评选出“读书小硕士”,“读书小博士”,并且书末有老师的亲笔签名。

孩子们一听有这么多优惠政策,都陆续捧起了书籍,前面被束之高阁的书也被抢光了。

班中有几个特别不爱读书的孩子,看到别人的红花越来越多,而自己还是光杆司令,也坐不住了,赶快行动起来。

对于这些孩子,只要能读完一本,不管是薄的还是厚的都可以被评上“读书小硕士”,“读书小博士”,都可以得到红花。

正是这一顶顶高帽激发了学生高涨的读书热情(慢!

)。

莉娟:

是的,戴高帽非常有魔力。

刘老师,你班的申由甲是我的邻居。

他妈妈对我说,他现在天天抱着书,连吃饭、去厕所也拿着书看。

英华:

噢,看来她真喜欢上读书了!

付青:

于老师说的教育从“心”开始,当我们用饱含爱心(要突出出来)的笔去书写“教育”两个字的时候,教育的确很简单。

(二)宽容是爱

徐赞:

对!

表扬是一种爱,宽容也是一种爱,孩子需要表扬更需要宽容。

于老师说过宽容是一种美德!

【课件出示】(放慢速度,强调出来)我们再来谈谈怎样宽容学生。

东芳:

是啊,宽容能创造出一种和谐、轻松、愉快的氛围。

于老师在一次上课时,有位不礼貌的同学喊他‘四眼’,于老师没有生气,而是夸奖了一句。

“观察力很强嘛,一下子便抓住了我的特点。

”【分两段,课件出示】在调侃而形成的和谐气氛中学生们更尊敬他了。

茂珠:

学生犯错误是正常的,但是我们要像于老师那样懂得宽容。

(说得慢些、重些,突出出来!

)有一次我发完奖品正准备离开教室,付伟伟同学跑过来对我说:

“付老师张伟康不要你发的本子(模仿孩子语气)。

”我当时一听就生气了,心想:

老师给你的奖品都不要,这让我也太没面子了吧!

不要算了。

就在我要发脾气的时候我想起了于老师说的话“发脾气很容易,忍耐却很难,虽然只有几秒钟。

”【课件出示】(说得慢些、重些,突出出来!

)于是我就心平气和的把他带到办公室和他谈心。

原来是因为没拿到奖状再闹情绪呢。

知道这个原因后我就拿过本子来画了一座高山对他说:

“孩子看到了吗?

学习正如登山,只要努力向上就会离山顶越来越近,老师相信你下次一定能拿到奖状。

他双手接过本子想拿着宝贝似的回教室了。

海云:

说起宽容,这使我想起了法拉第,他在利波的铺子里做徒弟时订书订的最慢,因为他经常一边订书一边看书,但利波并没有因此而责备他,而是鼓励他认真读书,最后法拉第在电学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建英:

你看,宽容的作用真不小!

如果没有宽容,就不会有法拉第。

如果没有宽容,也就不能创造奇迹!

亚茹:

在小学,心智尚未成熟的小学生,他们好奇、好动,所以常说错话、办错事,我们应该像于老师那样“蹲下来看学生”【课件出示】(说得慢些、重些,突出出来!

),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他们,宽容他们,给他们改正错误的机会,保护他们的自尊心。

(三)严格是爱

徐赞:

是啊,表扬和宽容都是对学生的爱。

于老师还说过,严格要求更是一种爱,是一种负责任的爱。

【课件出示】

付青:

是啊。

不是说“教不严,师之惰”吗?

我班郭天泽同学,脑瓜很聪明,就是不爱读书,写字更是难事,成绩不理想。

一次写《30年后的我》那篇作文,他愣是一字没写,我想改变这孩子懒惰的性格,故意使出一招:

不许上课,回家反省。

他害怕了,请求我给他机会。

我拿出一篇约有200字的写景的文章,规定他在15分钟内背诵下来才有机会留下,也许是激将的原因,他竟很顺利的背下来了。

我趁热打铁,每天给他单独留作业,送给他一本《中国成语故事》,要求他每天给我说出5个成语,并讲有关成语的故事。

在我不断地鼓励下,他爱上了读书、爱上了习作。

在一次全市小学生“水城杯”征文大赛中,他写的《我家买轿车了》荣获特等奖呢。

海云:

这样,严中有爱,严而有方,教育才更科学。

三、教学篇

徐赞:

于老师教育学生有表扬、有宽容、更有严格要求,但都包含着于老师对学生的爱,这一点给了我们很多启示,让我们受益匪浅。

于老师耕耘最多、收获最大的是在小学语文教学这块土壤上,那我们又从于老师的课堂教学中学到了什么呢?

谁先来说。

(一)课堂教学

东芳:

我先来说吧,于老师说过:

作为老师,我们要走进儿童的内心世界,学会用儿童的思维方式与价值观去看待他们的学习。

【课件出示】《乌鸦喝水》这一课文中的一句话:

“乌鸦把一个个石子衔起来,放进瓶子里,瓶子里的水慢慢地升高了。

”在教学过程中大家有没有要求把“慢慢”换一个词。

张萌:

有过。

当时我班学生有的把它换成“渐渐”,有的换成“逐渐”。

东芳:

于老师在一次听课时,有一位学生说可以换成“慢腾腾”,授课老师当即否定了了这位学生的说法。

于老师在评课时说:

这位老师的说的也对。

因为在大人看来,这样说是断然不行的。

但是如果我们蹲下来,用孩子的眼光看呢?

在孩子眼里,什么都是有生命的,有感情的,不要说他们对着玩具喃喃自语司空见惯,对着茶杯、茶壶之类的东西说个没完没了的又少吗?

孩子说“瓶子里的水慢腾腾地升高了”完全在情理之中。

茂珠:

于老师特别懂得孩子的心理,就连《水上飞机》这类科普文章都能上的妙趣横生,于老师让学生读水上飞机和小海鸥的对话。

开始学生这样读“喂,船大哥,你好啊!

你好!

我不是船,我是水上飞机”于是,于老师让学生首先看插图,经过观察学生发现,水上飞机和小海鸥有一定的距离,海上风浪又大,说话声音应该高一些。

再看提示语,体会到小海鸥为水上飞机担心,想一想怎样读才能让小海鸥放心呢?

于是有了下面的朗读。

于老师让学生一位在前一位在后。

学生读到:

喂,船大哥,你好啊!

你好!

我不是船,我是水上飞机!

飞机?

你怎么掉到海里去啦(读出担心)?

我是降落在这里的,我是海上救护机,可以迅速救援海上遇难的船只(说得让小海鸥放心)……这样哪个孩子不爱读,在读中,知识有了,能力有了,兴趣也来了。

建英:

于老师对课堂中对读书的引导真是到位!

说到这里,我想到了,于老师教《梅兰芳学艺》时,对“紧盯”和“注视”这两个词的精彩处理:

这个细节当时看视频时,我印象特别深刻!

于老师讲这两个词的意思时,没有直接解释,而是从几个举手的小朋友中,请一位到讲台前,站在凳子上,老师举起手中的话筒,演示鸽子在天空中飞翔,小朋友的眼睛迅速地跟着转动。

最后盯着前上方的“鸽子”,眼睛一眨不眨,老师说,这就叫“紧盯”。

老师又将手中的话筒放低,演示鱼儿在池中快速游动,学生的视线又跟着“鱼儿”快速地转来转去。

老师当即说,这就叫“注视”。

这样,学生在观看精彩表演的浓浓兴趣中,自然而然地理解了词语。

我想:

如果没有课前对教材透彻地研读、思考,课堂上对学生巧妙地引导、感悟,是达不到这种教学效果的!

徐赞:

什么叫爱学生?

爱,就是于老师课堂中一个个的细节!

张萌:

于老师具有一双发现的慧眼,善于捕捉不按预设跳跃出来的一个个鲜活的课堂细节【课件出示】,我也跟于老师学了几招。

上学期,教《九色鹿》一课,刚上课,学生对文中人物调达的“调”字读音发生了争执,有的说读“diào”,有的说读“tiáo”。

刚想告诉他们,话到嘴边,突然想到现在的家长给孩子起名字都是有寓意的,何不就此做点文章呢?

于是发问:

“同学们,爸爸妈妈为什么给你起现在这个名字?

”学生七嘴八舌说开了,我顺势启发:

“看来,人的名字都有特别的寓意,文中的这个人的名字说不准也有寓意呢?

用心读读课文、好好想一想?

”经过读书、思考,一个同学说:

“我明白了,这篇课文是说落水者调集军队捉拿九色鹿,想达到发财的目的。

所以应该读‘diào’。

”一个同学反驳:

“课文中的这个人虽然调军了,可是他调而未达呀,那怎么能说是“diào”达呢?

”还是应该读(tiáo)……一个不起眼的问题引发了孩子们新一轮地读书、思考、讨论。

并且有了各自的发现:

其实,这个词源于佛语应读“tiáo”。

可是,我觉得这个问题的价值已远远超过了问题的本身,这才是最重要的!

海云:

是的,于老师不仅引导有方,而且他还经常将艺术教育运用于课堂之上,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课件出示】在教学《长江之歌》这首诗歌时,我就变朗诵为演唱。

虽然我的歌声不那么动听,但同学们却听得傻呆了。

“老师这首诗歌还能唱啊?

真好听,快教教我们吧。

”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子就高涨上来了。

就这样这节课我让学生用歌声唱出了对长江的赞美,唱出了对祖国的热爱。

徐赞:

古诗词的教学中我也经常配乐演唱,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教学《渔歌子》一课时,我就这样唱到: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张萌:

徐老师,以前只知道你课讲得好,不知你的歌声也这么美,真不愧是于老师的弟子呀!

徐赞:

谢谢,都说文、艺不分家,于老师还经常把“表演”引入到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说写训练呢?

英华:

清楚的记得于老师在《劝戒烟》中,真的是把生活搬上了课堂,于老师吸烟、咳嗽,那出神入化的表演绝不亚于赵本山。

学生在老师创设的教学情境中,了解了吸烟的危害。

所以在劝戒烟的过程中说的有理有据,这实实在在训练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莉娟:

于老师的教学还注重由读到写的迁移。

【课件出示】黄性红同学应该说是男生中最聪明的一个。

他特别爱看书,只要是他喜欢的书,上课都偷偷看,我告诉他课外书应该课下看,我们要珍惜课堂的时间。

他看着我,很不情愿的、慢慢地把书放进书洞,同时也把他的精力放进了书洞。

下课铃一响马上把书拿出来津津有味地看起来。

他入迷地看书,应该很容易的谈谈看过的故事,应该会表达,可偏偏不是这样。

我送他“小书迷”称号,鼓励他如果再学会记笔记,习作水平就会提高,可是,这些都无济于事,我也特别苦恼。

请大家帮帮我,你们有什么高见?

张萌:

王老师,看来你班的这个学生是茶壶里煮饺子----有口倒不出啊。

我也遇到过这样的学生。

你就让他每天写100字的读书笔记,然后天天检查。

亚茹:

张老师,你的这个方法的确有可取之处,但强迫孩子写读书笔记,让孩子带着任务去读书,会严重扼杀孩子的读书兴趣。

东芳:

对‘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换位思考,假如我们是学生,每天带着任务去读书,谁还愿意读书呢?

付青:

虽然我们倡导“不动笔墨不读书”但是你规定孩子写读书笔记的字数对孩子来说的确是一种负担。

张萌:

那你们说,面对这样的学生,怎么办呢?

建英:

于老师不是常说:

学语文要读写结合吗?

课标中强调:

“要重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口语交际教学之间的联系,善于将读与写,说与写有机结合,相互促进,阅读是写作的基础,阅读积累的越多,写作的根基才越雄厚。

读写结合是一种具体的写作教学方法,是语文教学的基本规律之一,学生通过读积累语言材料,积淀语感经验,才能做到日积月累后的厚积薄发。

张洁:

常言说得好: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我觉得要让这类孩子融入生活、留心观察,并把观察到的随时记录下来,可能会对他有帮助。

于老师曾说过:

“处处留心皆学问,处处留心皆文章。

茂珠:

王老师,你可以用于老师的办法,不论是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一有想说的话,就鼓励他写下来。

你批改后让他在班里当众读,这样也可以激发他写作的兴趣。

日积月累,他就养成了书面表达的习惯。

英华:

在于老师的教育专著中也这样写到:

就是要一个劲地鼓励。

哪怕孩子只写了一个好句子,只是恰当的用了一个词,只是比上次减少了一个错别字,都要鼓励。

从而培养孩子习作的自信。

亚茹:

“教育的另一个名字叫影响”。

要让孩子爱写,老师首先得做到,比如:

经常写写下水文,经常把自己的读书心得与学生交流交流……

张萌:

听了你们的交流,我觉得我的方法确实有些强硬。

东芳:

像黄性红这样的学生就像一朵迟开的花,他的绽放需要一个过程,可能比别的花绽放得晚一点,我觉得在等待的同时鼓励她坚持读下去!

总有一天这朵花会开得更美丽、更娇艳的!

海云:

俗话说:

“厚积而薄发”,他还不到“薄发”的时候,但这“厚积”的习惯一定要坚持下去。

莉娟:

听了各位老师的建议,我想到了在于老师的课堂上,一个苹果,一把雨伞,一只电动玩具狗,都是学生写作的素材,他表演哑剧,他把自己装扮成打鸟的猎人……将学生的思维一次次激活,使学生一吐为快,畅所欲言。

他那充满童真童趣的动作、语言、表演真是指导无痕。

在今后的教学中让孩子们不但要广泛阅读,还要大量积累,让孩子们能表演的地方放手让学生表演,能‘观察的尽量让学生观察,让学生在活动中搜集素材,记录体验,畅写感想。

从而水到渠成地实现教学目标。

谢谢各位老师。

徐赞:

一石激起千层浪。

王老师一个小小的困惑,引发了我们的思考、讨论。

像于老师那样,根据儿童的心理特征,按照教育的规律做事,精心、巧妙地设计,教育无痕、指导无痕,才是对学生最大的爱!

瞧瞧,当我们遇到问题时,总会想起于老师的做法,于老师是教学的天才。

可这天才的背后却是巨大的付出啊!

(二)课后付出

亚茹:

说到付出,我感触最深的是于老师的备课。

【课件出示】于老师每次备课都是先埋头读课文,读呀,想呀,想呀,读呀,什么时候读出味道来了,什么时候读出兴奋来了,什么时候才肯罢休。

这样一位全国特级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却像初出茅庐的年轻教师那样虚心好学,勤于钻研,毫无半点“随意”的态度。

我作为一名年轻教师,不知如何备课,读了于老师的书后,受益匪浅。

我真应该向于老师好好学习!

莉娟:

是的,同赵老师一样,我也刚踏入教育行业。

有很多东西需要学习。

于老师不但在备教材上下真功夫,在备学生方面也颇有研究。

【课件出示】认为在教学中,教案应烂熟于心,应将百分之八十的注意力集中到学生身上。

要目中有人。

于老师上课时,或注目,或微笑,或抚摸学生的头,或给学生讲悄悄话。

这些信息都好像给学生注入兴奋剂,让课堂变得生动活泼,兴趣盎然。

 

亚茹:

像我们这样年轻的教师,课下真得下苦功夫!

徐赞:

所以,我们还要更深入地向于老师学习……

海云:

学习于老师,树宗旨,学生为本记在胸;

亚茹:

学习于老师,教学生,莫忘读书和“五重”;

建英:

学习于老师,备好课,隐显两备练真功;

东芳:

学习于老师,上好课,扎扎实实好教风;

付青:

学习于老师,课堂上,要有师生朗读声;

张洁:

学习于老师,作文课,社会搬进课堂中;

张萌:

学习于老师,写好字,打下扎实基本功;

英华:

学习于老师,设表演,走进文本,趣味浓;

莉娟:

学习于老师,设作业,学生发展为准绳;

茂珠:

学习于老师,会音乐,吹拉弹唱乐无穷。

四、总结

徐赞:

于老师科学的育人方法、精湛的教学艺术源于他的综合素养,源于他对学生、对语文的热爱,更源于他高尚的人格。

于老师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更是我们做人的典范。

我们将一如既往地向于老师学习,用于老师的教育思想来指导我们的教育行为,用我们的爱心、用我们的智慧为祖国的教育事业做出积极的贡献!

本次论坛,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鞠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