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1化学期末归纳与整理.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757997 上传时间:2023-07-07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101.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必修1化学期末归纳与整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必修1化学期末归纳与整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必修1化学期末归纳与整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必修1化学期末归纳与整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必修1化学期末归纳与整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必修1化学期末归纳与整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必修1化学期末归纳与整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必修1化学期末归纳与整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必修1化学期末归纳与整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必修1化学期末归纳与整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必修1化学期末归纳与整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必修1化学期末归纳与整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必修1化学期末归纳与整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必修1化学期末归纳与整理.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必修1化学期末归纳与整理.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必修1化学期末归纳与整理.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必修1化学期末归纳与整理.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必修1化学期末归纳与整理.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必修1化学期末归纳与整理.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必修1化学期末归纳与整理.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必修1化学期末归纳与整理.docx

《必修1化学期末归纳与整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修1化学期末归纳与整理.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必修1化学期末归纳与整理.docx

必修1化学期末归纳与整理

必修1化学期末归纳与整理

第一章总结第一节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

遵守实验室守则

化学实验安全认识危险化学品

掌握基本实验安全知识

化学实验的分离和提纯的区别

基本方过滤适用范围:

用于分离

操作要点:

物理方法适用范围:

蒸发操作要点:

①②

蒸馏适用范围:

常见混合物的注意事项:

①加防暴沸;②温度计水银球位于③冷却水下进上出。

分离和提纯

萃取适用范围:

利用某种物质在两种溶剂中不同而进行分离。

注意事项:

①萃取剂与原溶剂,并与被提取物不反应②下层液体从口放出,

上层液体从放出。

化学方法:

粗盐经过过滤以后还含有,应该按顺序依次加入

除去。

例1请选择填空:

A.过滤B.分液C.用酒精萃取D.蒸馏E.洗气F.升华G.蒸发H.用四氯化碳

①除去H2中的HCl气体;②除去NaCl溶液中的AgCl悬浮物;③除去水中溶解的氧气;

④除去氯化钠溶液中的水;⑤提取溴水中的溴;⑥提高酒精的纯度;

⑦分离油和水;⑧海水淡化;⑨分离碘和沙;

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基本公式

(1)物质的量(n)与微粒个数(N)的关系:

(2)物质的量(n)与质量(m)的关系:

(3)气体物质的量(n)与体积(V)的关系:

(4)物质的量浓度:

(5)溶质的质量分数a%=,若为饱和溶液a%=。

溶液的密度ρ=

(6)溶液稀释:

例2⑴标准状况下,6.72L的NH3的物质的量为,分子数为,H原子的物质的量为,氨气的质量为;若将该气体溶解于1L的水中,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为,若该氨水的密度为ρg/mL,该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⑵98%的浓硫酸的密度为1.84g/mL①浓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②若将该浓硫酸与水等质量混合,则溶液的质量分数为;③若该浓浓硫酸与水等体积混合,则溶液的质量分数为。

④若用该浓硫酸配置1L1mol/L的稀硫酸,需要浓硫酸mL。

第二章

第一节物质的分类

1、掌握两种常见的分类方法:

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

2、分散系及其分类:

(1)分散系组成:

分散剂和分散质,按照分散质和分散剂所处的状态,分散系可以有种组合方式。

(2)当分散剂为液体时,根据分散质粒子大小可以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浊液。

分散系

溶液

胶体

浊液

分散粒子直径

外观

能否透过滤纸

能否透过半透膜

3、胶体:

(1)常见胶体:

下列物质的胶体的是

①硫酸铜溶液;②氨水;③淀粉溶液;④蛋白质溶液;⑤纳米材料;⑥雾;⑦烟;

⑧Fe(OH)3胶体;⑨血液;⑩土壤胶体;⑾硅酸溶胶

⑵胶体区别于溶液是有

⑶胶体的粒子(简称为胶粒)选择性地吸附某种离子而带电。

带电的胶粒在电场中定向移动,叫做。

⑷胶体具有介稳性,是因为

⑸在胶体中加入或,或对胶体,可以使胶体聚集成大颗粒而沉淀下来(简称胶体的聚沉)

4.Fe(OH)3胶体的制备:

将滴入煮沸几分钟至溶液为色。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离子方程式为

例3从下列选项中选择适当的字母填入下列空中

A.渗析B.聚沉C.凝胶D.布朗运动E.电泳F.丁达尔效应

⑴Fe(OH)3胶体呈红褐色,插入两个惰性电极,通直流电一段时间,阴极附近的颜色逐渐变深,这种现象叫_____。

⑵强光通过Fe2(OH)3胶体,可看到光带,这种现象叫_______。

⑶淀粉和食盐的混合液放在肠衣中,并把它悬挂在盛有蒸馏水的烧杯里,从而使淀粉与NaCl分离,这种方法叫____。

⑷Fe(OH)3胶体加入硅胶体,胶体变得浑浊,这是发生了_________________。

⑸用FeCl3溶液止血,是利用了胶体的

⑹两种不同墨水混用会堵塞钢笔是因为胶体的

⑺江河入海口形成沙洲是因为胶体发生了

⑻工厂废气、大气中的飘尘可以在外加电场中被收集而除去是利用了胶体的

⑼卤水点豆腐是利用了胶体的,最终形成的物质称为

 

第二节离子反应

1.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常见的、、、和属于电解质,其余的化合物属于非电解质。

判断某物质是不是电解质,先看它是不是,再看它是否是、、、和。

例4现有下列几种物质:

①水;②空气;③盐酸;④熟石灰;⑤水煤气;⑥氢氧化铁;⑦纯碱;⑧干冰;⑨铁;⑩氧化钠;11.漂白粉;12.氯水;13.氨水;14.氨气;15.熔融的火碱;16.乙醇;17.BaSO4晶体。

请将以上物质的序号填在相应的横线上:

⑴属于混合物的是⑵属于氧化物的是;

⑶属于碱的是⑷属于盐的是;

⑸属于电解质的是;⑹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⑺能导电的是;但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的是。

2.请写出下列物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

NaHSO4;NaHCO3

例5请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⑴酸碱盐的水溶液都能导电。

熔融状态的盐和金属氧化物也可以导电。

()

⑵能导电的物质一定是电解质。

();⑶SO2的水溶液能导电,故SO2为电解质。

()

⑷在电解质的溶液中,阳离子和阴离子数目相等。

()

⑸NaCl溶液在通电作用下电离成Na+和Cl-。

()

⑹溶于水后能电离出H+的化合物都是酸。

();⑺HCl在熔融状态不能导电。

()

3.离子大量共存:

请尽量多地写出不能与下列离子大量共存的离子

⑴与H+不能大量共存

⑵与OH-不能大量共存

⑶与H+和OH-均不能大量共存的离子有

⑷有色溶液中不能大量存在的是

⑸Al3+与等生成沉淀而不能大量共存

⑹AlO2-与等生成沉淀而不能大量共存

⑺Fe3+与发生络合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

⑻Fe3+与等因发生还原氧化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

⑼Fe2+与等因发生还原氧化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

例6下列离子组在指定的条件下能够大量共存的是

A.在含大量Fe3+的溶液中:

NH4+、Na+、Cl-、I-

B.能使pH试纸变红的溶液中:

NH4+、Na+、NO3-、CH3COO-

C.碱性溶液:

Ba2+、Na+、CO32-、Cl-、NH4+

D.含有大量NO3-的溶液:

H+、Fe2+、SO42-、Cl-

E.某无色溶液:

Mg2+、K+、SO42-、Cl-

F.某酸性溶液:

K+、Cl-、ClO-、SO42-

G.能使酚酞变红的溶液:

Na+、K+、HCO3-、Cl-

H.某存在较多的H+、SO42-、NO3-的溶液中:

F-、Mg2+、Cl-、Na+

例7请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⑴最高价态的物质氧化性一定强();

⑵氧化还原反应中的反应物不是氧化剂就是还原剂()

⑶有单质参加的化学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⑷金属单质只具有还原性()

⑸在一个氧化还原反应中,一种元素被氧化一定有另一种元素被还原()

⑹阳离子在反应中只能得电子被还原做氧化剂()

⑺置换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⑻化合反应肯定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⑼氧化性不强的物质还原性一定强()⑽得电子多的物质氧化性就强()

⑾有单质参加的化合反应和有单质生成的分解反应一定属于氧化还原

⑿还原性强的金属可以把还原性弱的金属置换出来()

⒀一个氧化剂和一个还原剂就可以发生氧化反应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发生的条件是)

例8请用双线桥法标出下列反应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并填空

⑴2Na2O2+2H2O=4NaOH+O2↑氧化剂是,还原剂是。

生成标况下22.4L的气体转移电子。

消耗78gNa2O2转移电子数为。

⑵2Cl2+Ca(OH)2=CaCl2+Ca(ClO)2+2H2O氧化剂是,还原剂是,氧化产物是,还原产物是,1mol氯气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

 

第三、四章

一、以分类的观点学习和归纳物质的性质

(一)金属的性质

物理性质:

常温下,金属一般为银白色晶体(汞常温下为液体),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金属的熔沸点和硬度相差很大。

化学性质:

多数金属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具有较强的还原性,在自然界多数以化合态形式存在。

Na

Al

Fe

金属活动性

金属活动性逐渐

与O2反应

常温:

加热:

Na保存在中

常温下氧化生成致密氧化膜,使得铝耐腐蚀,纯氧中可燃

方程式:

潮湿空气中腐蚀,纯氧中点燃

方程式

与S反应

与Cl2反应

与H2O反应

受氧化膜阻碍

与酸反应

与碱反应

实质是与反应

不反应

与盐反应

钠先与反应

Na+CuSO4

Na+NaHCO3

Al+CuSO4=

Fe+CuSO4=

 

(二)非金属单质——Si、Cl2、S和N2

1.Si的主要性质

⑴常温下与、、反应。

请写出方程式:

⑵高温或点燃条件下与、和反应,写出反应的方程式:

⑶制备粗硅的反应:

2.Cl2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⑴与金属反应:

Na+Cl2=;Fe+Cl2=;Cu+Cl2=;Cl2与变价金属反应生成价金属氯化物。

⑵与非金属反应:

H2+Cl2========;P+Cl2(少)=;P+Cl2(过)=;

⑶与水反应:

Cl2+H2O=。

离子方程式为

⑷与碱反应:

Cl2+NaOH=。

离子方程式为

Cl2+Ca(OH)2=。

若用的是石灰乳,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3.S的主要性质:

S是一种色的体。

溶于水,溶于酒精,溶于CS2。

⑴弱氧化性:

H2+S==;Na+S==;Fe+S==;Cu+S==;S与变价金属反应生成价金属硫化物。

⑵还原性:

S+O2===

4.N2的主要性质:

N2+O2====;N2+H2========;

(三)氧化物

1.分类(请将I和II,II和III连线)

I(非金属氧化物)II(从性质分类)III(金属氧化物)

⑴H2O2⑴酸性氧化物⑴Na2O2、KO2等

⑵CO、NO、NO2、H2O⑵碱性氧化物⑵Na2O、CaO、MgO、FeO、Fe2O3、CuO等

⑶SiO2、CO2、SO2、SO3等⑶两性氧化物⑶Mn2O7、CrO3

⑷特殊氧化物⑷Al2O3和ZnO等

⑸不成盐氧化物

特殊氧化物:

过氧化物(Na2O2)、超氧化物(KO2)等。

与水反应生成对应的可溶性酸

酸性氧化物(如Mn2O7、CrO3)→酸性氧化物通性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CO2、SO2等与碱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盐

氧Na2O、K2O、CaO与水反应生成碱

化成盐氧化物碱性氧化物(大多数金属氧化物)→碱性氧化物的通性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

物与酸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盐

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

两性氧化物(Al2O3和ZnO等)→两性氧化物的通性与强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2.几种常见的金属氧化物(下列表格中,是离子反应的请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Na2O2

Na2O

Al2O3

Fe2O3

FeO

Fe3O4

颜色状态

粉末

色粉末

色粉末

色粉末

色粉末

色的晶体

属性

特殊化合物,可看成FeO·Fe2O3

与水反应

不反应

不反应

不反应

不反应

与酸反应

与碱反应

实质是与水反应

实质是与水反应

不反应

不反应

不反应

与CO

FexOy+CO===

3.几种常见的酸性氧化物

CO2

SiO2

SO2

SO3

颜色状态

类别

酸性氧化物的通性

与水

与CaO

与Ca(OH)2

少量:

少量:

过量:

过量:

氧化性

还原性

可以被

等氧化。

特性

可以与有机色素发生

反应而漂白,是性的。

H2SO4(浓)+nSO3=

H2SO4·nSO3

实验室制法

自然界大量存在,不需要制备

4.不成盐氧化物——NO和NO2

⑴NO:

色的气体。

容易被氧气氧化而变成红棕色,方程式为。

利用该反应可以检验NO。

⑵NO2:

色的气体。

可以溶解于水,方程式为

 

(四)金属氢氧化物(下列表格中,是离子反应的请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NaOH

Al(OH)3

Fe(OH)2

Fe(OH)3

属性

碱性氢氧化物

两性氢氧化物

碱性氢氧化物

碱性氢氧化物

与强酸反应

与强碱反应

不反应

不反应

不反应

热稳定性

稳定

还原性

无还原性

无还原性

Fe(OH)2+O2+H2O=

现象:

无还原性

制备

用途

化工原料

脱色净水、中和胃酸

净水

净水

 

(五)酸

1.非氧化性酸的通性:

⑴酸溶液能与酸碱指示剂作用(石蕊遇酸变红,酚酞遇酸不变色)

⑵酸+活泼金属→盐+氢气:

反应条件:

金属活动顺序表H以前的金属置换酸中的H

⑶酸+碱性氧化物→盐+水⑷酸+碱→盐+水⑸酸+盐→新盐+新酸

2.两种常见的氧化性酸——硝酸和浓硫酸

浓硫酸

硝酸

酸的通性

与无还原性的金属氧化物、盐和碱反应体现酸的通性

CuO+H2SO4=

Ba(OH)2+H2SO4=

与无还原性的金属氧化物、盐和碱反应体现酸的通性

CuO+HNO3=

Ba(OH)2+HNO3=

强氧化性

与金属反应

⑴常温下,浓硫酸可以使钝化

⑵在加热条件下可以与除Pt、Au外的金属反应,生成硫酸盐+SO2+H2O

Cu+H2SO4(浓)===

硫酸起作用

⑴常温下,浓硝酸可以使钝化(稀硝酸不可以)

⑵在常温下,浓硝酸和稀硝酸可以与除Pt、Au外的金属反应,生成高价金属的硝酸盐+NO2(或NO)+H2O

Cu+HNO3(浓)===

Cu+HNO3(稀)===

硝酸起作用

与非金属反应

在加热时,浓硫酸与C、S、P等非金属反应,生成最高价稳定性酸或最高价氧化物,浓硫酸被还原为SO2

C+H2SO4(浓)===

S+H2SO4(浓)===

浓硫酸起作用

在加热时,浓硝酸与C、S、P等非金属反应,生成最高价稳定性酸或最高价氧化物,浓硝酸被还原为NO2

C+HNO3(浓)===

S+HNO3(浓)===

硝酸起作用

与还原性化合物反应

能氧化-2的S、-1的I+2的Fe

能氧化-2的S、-1的I、+4的S、+2的Fe

吸水性

可以做干燥剂,不能干燥

脱水性

稳定性

很稳定

不稳定。

方程式为

保存方法

色的试剂瓶

色的试剂瓶

(六)几种盐

1、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名称

Na2CO3

NaHCO3

俗名

水溶性

水溶液的酸碱性

热稳定性

与CO2反应

与酸反应

与碱反应

NaOH

Ca(OH)2

 

Ca(OH)2(少)

Ca(OH)2(过)

与盐

CaCl2

主要用途

相互转化

 

2.亚硫酸盐和亚硫酸氢盐

Na2SO3类似于Na2CO3,NaHSO3类似于NaHCO3,只是亚硫酸盐和亚硫酸氢钠具有还原性,能被O2、O3、H2O2、Na2O2、Fe3+、X2、KMnO4、硝酸等氧化剂氧化,均生成Na2SO4。

 

3.铁盐和亚铁盐

亚铁盐——FeCl2

铁盐——FeCl3

溶液颜色

化学性质

与碱溶液

与NaOH

与氨水

与KSCN

氧化性

与Fe之前的金属单质反应

Zn+Fe2+=

与Ag之前的金属、S2-、I-、SO32-等反应

Fe3++Fe=

Fe3++Cu=

Fe3++Zn(过)=

还原性

与O2、Cl2、H2O2、硝酸等氧化剂反应

Fe2++Cl2=

(“有”或“无”)还原性

相互转化

检验方法

⑴观察法:

溶液为色的是Fe3+,色的是Fe2+。

⑵加碱:

生成色沉淀的是Fe3+,生成色沉淀,迅速变成色,最后转化为色沉淀的是的是Fe2+。

⑶KSCN法(特效试剂):

溶液是Fe3+;溶液不变色,再加,溶液变的是Fe2+。

二、同种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关系

(一)Na及其化合物的转化

(请在下图中填写物质转化的条件和其他的反应物,并按要求填空)

⑴Na与酸混合时,首先与反应,再与反应,一般可以认为Na反应完全,且Na与H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⑵Na与除酸以外的其他溶液混合,一般先于反应,再考虑生成的NaOH是否与反应。

Na加入到饱和的Ca(OH)2溶液中会观察到现象。

⑶当有H2O、CO2同时存在时,我们认为Na2O2首先与反应。

Na2O2与H2O、CO2和酸反应时,氧化剂是,还原剂是,它们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molNa2O2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生成1molO2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⑷CO2与Na2O2反应时,1molCO2充分,反应固体的增加量相等于1molCO,即g。

H2O与Na2O2反应时,1molH2O充分,反应固体的增加量相等于1molH2,即g。

若某物质可以看成(CO)m(H2)n(m和n均≥0,但不同时为0时),ag该物质充分燃烧后的产物与Na2O2充分反应,固体的增加量为g。

⑸碳酸钠、碳酸氢钠分别与盐酸反应,速率较快的是。

若Na2CO3和NaHCO3的质量相同,消耗盐酸多的是,生成CO2多的是。

若Na2CO3和NaHCO3的物质的量相同,消耗盐酸多的是,生成CO2。

(二)Al及其化合物的转化

请在下图中填写物质转化的条件和其他的反应物,并按要求填空

1.请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制备Al(OH)3的三种方法:

①②

2.若相同量的铝与物质的量相同的HCl和NaOH反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分别为,。

若铝完全消耗,生成的H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若酸和碱均消耗完,生成的H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若生成的H2物质的量之比为1:

2,则盐酸烧杯中,反应完,装NaOH烧杯中,反应完。

(三)Fe及其化合物的转化

请在下图中填写物质转化的条件和其他的反应物,并按要求填空

⑴Fe→Fe2+:

可以加入等弱氧化剂。

⑵Fe→Fe3+:

可以加入等强氧化剂。

⑶Fe2+→Fe3+:

可加入等氧化剂。

⑷Fe2+→Fe:

可加入等还原剂。

⑸Fe3+→Fe2+:

可加入等还原剂。

⑹Fe3+→Fe:

可加入等还原剂。

(四)硅及其化合物的转化

请在下图中填写物质转化的条件和其他的反应物,并按要求填空

1.请写出生产玻璃的两个反应方程式

2.写出在硅酸钠溶液中通入少量CO2的离子方程式

写出在硅酸钠溶液中通入过量CO2的离子方程式

3.硅酸分解的方程式

4.Si可以做,SiO2是制的主要原料。

(五)氯及其化合物的转化

请在下图中填写物质转化的条件和其他的反应物,并按要求填空

1.漂白液的有效成分是,漂白粉的主要成分是,漂白精的有效成分是。

它们漂白时真正起作用的是。

2.漂白粉的漂白原理(方程式)

3.漂白粉失效的反应(方程式)

,故漂白粉应该保存。

4.液氯是物,只有分子。

氯水是物,有分子,有离子。

故氯水有性。

若氯水长期放置会变质,其反应为。

变质时,会有现象。

氯水应该现配现用,装在瓶中。

久置的氯水主要成分是。

氯水在放置过程中,颜色,氧化性逐渐,漂白性,酸性。

5.请写出实验室制取氯气的离子方程式。

该反应中,HCl的作用是,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制得的氯气中有杂质,应该先通过除去,再通过

除去。

氯气应该用方法收集,用进行尾气吸收。

6.写出由Br2反应生成I2的离子方程式

(六)硫及其化合物的转化

请在下图中填写物质转化的条件和其他的反应物,并按要求填空

1.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

由Na2S生成H2S的离子方程式

由FeS生成H2S的离子方程式

H2S分解生成S的化学方程式

由Na2SO3转化为Na2SO4的化学方程式

SO2与潮湿的氯气混合使用,漂白性减弱的原因,请离子方程式表示

酸雨形成的两种途径(化学方程式)

在Ca(HSO3)2溶液中滴加过量NaOH的离子方程式

在NaHSO3溶液中滴加少量Ca(OH)2的离子方程式

2.pH的降雨叫酸雨。

酸雨分为型和型。

3.在煤里加入CaCO3可以减少SO2的排放,涉及到的化学方程式为

(七)氮及其化合物的转化

1.请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

⑴;⑶;

⑷;离子方程式为;

⑸;

⑹;离子方程式为;

⑻;⑼;

⑽;;(写2个)

⑾;;(写2个)

⑿;;(写2个)

⒀;

三、物质的检验

1.NaHCO3和Na2CO3检验

方法①

方法②

2.Na+和K+的检验

3.Al3+的检验

4.SO42-的检验

5.Cl-的检验

6.Cl2的检验

7.SO2的检验

8.SO2与CO2同时存在时,应该先用检验,再用

等,再用以,再用检验,最后用吸收。

9.NH3的检验

10.NH4+的检验

11.NO的检验

四、分离和提纯(括号内为杂质)请写出除杂质的方法和涉及到的反应方程式

1.Fe(Al)

2.Si(Al)

3.Fe2O3(Al2O3)

4.SiO2(Al2O3)

5.Na2CO3固体(NaHCO3)

Na2CO3溶液(NaHCO3)

6.NaHCO3溶液(Na2CO3)

7.CO2(HCl)

8.CO2(SO2)

9.SO2(HCl)

10.SO2(SO3)

12.Cl2(HCl)

13.NO(NO2)

14.Fe3+(Fe2+)

15.FeCl3(FeCl2)

五、滴加顺序不同,现象不同实验总结

1、酸和碳酸盐

⑴将HCl滴加到Na2CO3溶液中:

现象:

⑵将Na2CO3溶液滴加到HCl中:

现象:

2、强碱和铝盐

⑴将NaOH滴加到AlCl3溶液中:

现象:

⑵将AlCl3溶液滴加到NaOH中:

现象:

3、强酸和偏铝酸盐

⑴将HCl滴加到NaAlO2溶液中:

现象:

⑵将NaAl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