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能力培养与测试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759092 上传时间:2023-07-07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8.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理能力培养与测试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物理能力培养与测试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物理能力培养与测试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物理能力培养与测试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物理能力培养与测试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物理能力培养与测试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物理能力培养与测试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物理能力培养与测试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物理能力培养与测试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物理能力培养与测试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物理能力培养与测试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物理能力培养与测试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物理能力培养与测试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物理能力培养与测试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物理能力培养与测试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物理能力培养与测试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物理能力培养与测试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物理能力培养与测试答案.docx

《物理能力培养与测试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理能力培养与测试答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物理能力培养与测试答案.docx

物理能力培养与测试答案

物理能力培养与测试答案

【篇一:

物理知识与能力训练九年级全一册参考答案】

s=txt>参考答案

第十三章内能

第1节分子热运动

自主导学1.分子;原子2.无规则运动3.引;斥

基础练习1.扩散;引2.温度越高;剧烈

3.d4.b5.d6.b7.d8.b9.a10.d11.c

提高练习12.d

13.

(1)b

(2)a瓶中气体颜色逐渐变红;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第2节内能

(1)

自主导学

3)④(

1.动;分子势2.焦耳(j)3.减少;增加基础练习

1.a2.a3.b4.d5.a6.c7.d8.c提高练习11.d

第2节内能

(2)

自主导学

1.做功;热传递;等效2.传递能量;焦耳(j)3.转移;转化基础练习

1.c2.b3.d4.c5.c6.a7.b8.d10.

(1)温度

(2)内能(3)热量提高练习

11.燃烧;活塞对空气做功;空气;着火点;不能

9.c10.b9.c

12.c

13.降低;液化;做功;减小

第3节比热容

(1)

自主导学

1.吸收的热量;它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乘积;焦每千克摄氏度;j/(kg〃℃)2.性质;不同基础练习

2.d3.d4.d5.d6.a7.d8.a提高练习9.b10.d

11.

(1)不同

(2)在达到室温前,相同质量的水,降低的温度越多时,放出的热量越多(3)水(同种物质)降低的温度相同时,质量大的放出的热量多(4)水(同种物质)放出的热量与质量和降低的温度乘积的比值是一个定值(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第3节比热容

(2)

自主导学

cm(t-t0);cm(t0-t)

基础练习

2.c3.d4.b5.a6.b

10.解:

铝吸收的热量:

水吸收的热量:

=

答:

略。

第十三章测试题

【篇二:

初中物理基本能力测试试题】

pclass=txt>一、教学常规(共20分)

1.《烟台市初中教学工作常规(2012年版)》共有大项、个条目,

其中“教学常规”包括备课、上课、作业、辅导、评价、反思六部分。

(8分)

2.初中学生每天的作业时间(指家庭作业)不得超过小时。

(2分)

3.教学常规的制定与实施要坚持德育为先,通过科学严谨规范的教学活动,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把德育贯穿到育人的各个环节,不断增强德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感染力。

试举一例谈谈学科教学如何落实或渗透“德育为先”这一原则的。

(10分)

在物理课堂教学中介绍物理学家的事迹,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

在教学中,让学生明白,物理学中的许多定律、定理都是在长期艰苦的实验后总结出来的,包含着科学家多年的心血、汗水、失败和挫折,教育学生在科学面前来不得半点虚假,培养学生不仅要有严谨的科学态度,还要有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

1.比如上《欧姆定律》这节课,在得出欧姆定律后,老师可以抓住时机讲欧姆花费了十年的心血发现了“欧姆定律”的过程:

当时的实验条件极差,没有现成测量电流的仪器,欧姆想了种种办法,经历了无数次失败,才制成了相当精密的测量电流的电流扭秤。

当时电源电压也不稳定,经过了五年他才找到电压稳定的电源。

欧姆的这种求新、求实、勇于自我批判的探索精神,以及不屈不挠的惊人毅力,会使学生受到激励,使他们更深刻地认识物理学的任何一次大的突破都要有献身科学的精神。

2.在讲光学时,可以介绍我国优秀光学家蒋筑英、蔡祖泉,为发展我国光学事业,填补电光源空白而艰苦创业的事迹。

新中国成立后,有杰出成就的科学家如钱学森等历尽艰难险阻返回祖国的事迹就更多了,他们为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这些是教育学生的最好教材。

二、课程标准(共20分)

(一)填空

1.在《标准2011版》中提到,物理课程应注意让学生实验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知识和科学探究方法,提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应注重与生产、生活实际及时代发展的联系。

(4分)

2.义务教育物理课程的基本理念有五个:

一是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二是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三是注意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四是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注重科学探究;五是注重评价改革导向,促进学生发展。

(6分)

(二)简答

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列出了20个学生物理实验,并将它们分为三类,即基本操作类实验、测定性实验和探究性实验,你能否说出各类有哪些?

(10分)

1.基本操作类实验(7个)

●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用表测量时间

●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

●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用常见温度计测量温度

●用电流表测量电流

●用电压表测量电压

●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2.测定性实验(4)

●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

●测量水平运动物体所受的滑动摩擦力

●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3.探究性实验(9)

●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探究光的反射规律

●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方向

●探究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三、教学设计(共60分)

请你依据“和谐高效思维对话”课堂教学理念,对《摩擦力》这节课的教学进行设计。

(要有学情及教情分析,教学目标、重难点、教学资源、教学过程、反思等环节)。

(60分)

6-4《摩擦力》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可包括以下三部分的内容:

(1)摩擦、摩擦力;

(2)决定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3)增大、减小摩擦的方法。

在讲述摩擦力时,为了不使问题复杂化,教材中没有提出静摩擦的问题,而是统称为摩擦。

教材对滚动摩擦也没有单独讲述,而是作为减小摩擦的方法来介绍的。

教材中没有具体讲述摩擦力产生的原因,教学中使学生有所了解即可,不必引伸。

教材首先通过分析一些事例使学生认识摩擦力的存在,并在此基础上说明摩擦力是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随后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摩擦在生活和生产中都有重要的意义,教材最后用较大篇幅讲述了增大摩擦和减小摩擦的方法。

虽然教学的重点在于应用摩擦知识解释实际现象,学会根据不同条件选择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但这些应用都基于对影响摩擦力大小因素的理解,因此,应充分重视研究影响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实验。

【学情分析】

对于摩擦现象,学生们有丰富的感性认识,因此,教材先通过分析一些实例使学生认识摩擦力的存在,再通过探究实验了解摩擦力的大小和什么因素有关,进而理解增大摩擦和减小摩擦的方法,然后应用在实际生活中,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

滑动摩擦力的定义是本节课的难点,教学中应使学生能直观看到由于物体运动,在物体的表面上产生了一种阻碍物体运动的力,学生通过探究实验了解摩擦力大小与压力及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的关系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在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作出猜想,设计实验并独立完成实验.充分发扬教学民主,注意学习方法的引领,培养学生的能力。

学生已经学习了力的初步知识,对力的三要素已经有所了解,同时还懂得了二力平衡的相关知识,弹簧测力计的使用等。

加上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与摩擦力的接触,所以对于接受摩擦力的相关知识应该不会难。

【设计理念】

摩擦力一节的课堂设计宗旨是: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原理的兴趣,体现物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道理。

摩擦力定义的引出是本节的一个难点,为突破这一难点,采用了透镜式教学。

通过教师的演示,学生列举日常生活、生产中物体受摩擦力的事例,学生讨论、分析摩擦力的共同特点,然后让学生根据这些特点,给摩擦力下定义。

这样安排的目的是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归纳分析能力。

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是本节的重点,主要采用探究式教学。

通过实验让学生提出问题,进行猜想,学生讨论设计实验,学生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最后进行评估交流。

整个过程全部放手给学生,由学生自己完成,让学生亲自体验探究的乐趣,成功的喜悦。

教师只起引导组织作用。

增大、减小摩擦力的方法是本节设计的一个亮点。

将辩论引入课堂。

教师通过巧妙的设计,将学生分为正、反两方进行辩沦。

通过辩论学生自己总结得出增、减摩擦力的方法。

这样安排的目的,一是锻炼了

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二是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三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结不仅让学生总结本节学到知识,而且提炼出了所用到的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和思维程序。

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滑动摩擦力和接触面粗糙程度、接触面之间压力大小的关系;

(2)知道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并能在日常生活中应用这些知识;

(3)进一步熟悉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2、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关系的过程,体会怎样进行科学的猜想,理解在研究多因素问题中怎样运用“变量控制”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实事求地是进行实验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教学重、难点】

本节教材的重难点是引导学生进行探究。

对于教材中的知识点,学生大都能理解和掌握,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探究能力培养和探究过程体验方面,通过对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各种因素的实验探究,突出“猜想与假设”这个环节,同时认识在探究过程中“控制变量法”的意义和方法。

【教学方法】

1、观察、分析法:

通过直观地了解厚海绵在桌面上的运动,感觉摩擦力的存在,分析摩擦力的方向及作用点.

2、探究法:

通过探究活动研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理解增加摩擦和减小摩擦的方法.

【篇三: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单元测试卷(全套附答案)】

t>b.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c.声音的音调不同一、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24分)

1、在电视机的遥控器上,有以下几个按钮(图标),如下图,其中控制音量(响度)大小的是:

d.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物理试卷(第一章声现象)

()

a.b.c.d.2、晚上当你在家复习功课,准备期中考试时,邻居正在引吭高歌,对你的学习产生干扰,则下列措施中无效的是:

()a.与邻居协商使其减小音量b.打开窗户让空气加速流动c.紧闭室内的门窗d.用棉花塞住自己的耳朵3、在一只玻璃杯中先后装入不同量的水,用细棒轻轻敲击,会听到不同频率的声音。

与此类似,当医生在给病人检查腹部是否有积水时,常会用手轻轻敲击患者腹部,细细倾听其发出的声音,此为“叩诊”。

这主要是根据什么来判断腹部是否有积水的?

()a.声音的响度b.声音的音调c.声音的音色d.声音是否悦耳动听4、在城市高架道路的某些路段可以看到两侧设有3m~4m高的透明板墙,如图1所示,安装这些板墙是为了()a.保护车辆安全行驶b.阻止车辆排放的废气外泄c.体现高架道路设计的美观d.阻挡车辆产生的噪声,减小噪声的污染图15、剧院及音乐厅,四周墙壁常挂呢绒帘幕,同时墙壁会做成凹凸不平的像蜂窝似的,这是为了()a.装饰、美观b.易于声波,增大声音c.吸收声波,减小嘈杂的回声d、提高声音的音调6、请你用物理学的准确用语来“翻译”生活用语,有利于我们把握事物的本质,“引吭高歌”和“低声细语”,这里的高与低指的是()a.音色好坏b.音调高低c.响度大小d.乐音三要素7、我国已进行“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船的试验,杨利伟乘坐宇宙飞船遨游太空,不久,“神舟”六号将会将更多的宇航员带上太空,宇航员在太空舱中可以直接对话,但在飞船外作业时,他们之间不能直接对话,必须借助电子通信设备进行交流,其原因()a.用通信设备对话是为了方便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c.太空中噪声太大d.声音只能在地面上传播

8、如图2天坛公园的回音壁是我国建筑史上的一大奇迹,回音壁应用的声学原理是()

图2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4分)9、如图3所示,用硬纸片把一个喇叭糊起来,做成一个“舞台”.台上小人在音乐声

中翩翩起舞,这个现象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10、图4、图5是两种声音的波形,从图可知:

图4是的波形,理由是;

图5是

图3图4图6图7

11

、如图6所示的招牌,它表示的意思是。

12、如图7所示,在城市的繁华路段旁常竖有噪声显示装置.图中数字的含义是__________.这样的噪声________(填“会”、“不会”)影响人们的正常的学习和工作.13、如图8所示,四支相同的试管内装有不同深度的水.

(1)用嘴贴着管口吹气,则发出的声音的音调由低到高的顺序是:

__________________.(只填对应序号).

(2)用棒敲击试管,则发出的声音音调由低到高的顺序是:

_______.(只填对应序

号)图8

14、如图9所示的是摩托车引擎后安装的消声器的结构图.摩托车安装消声器是采用______的方法来减弱噪声的,起消声作用的主要部件是__________.15、弦乐器的音调高低决定于弦的长短、松紧、粗细.在弦的粗细,松紧相同时,弦越______,音调越高;在弦的粗细,长短相同时,弦越_____,

音调越高;在弦的长短,松紧相同时,弦越______,音调越高.16、当别人嚼脆饼时,你听到的声音很小;而你自己嚼同样的脆饼时,图9你会听到较大的咀嚼声.这是因为前者的声音是靠________传播,后者的声音是靠_______传播,_____

的传声能力较强.17、童话故事中的狼为了想吃掉小兔子,学着兔妈妈的声音说:

“小兔子乖乖,把门儿开开.”小兔子却回答说:

“不开,不开!

”小兔子知道这不是它妈妈的声音,这主要是因为狼和兔妈的______和_____不

同.18、超低空飞行的战斗机有时会把居民家的窗玻璃振破,说明战斗机飞行时会产生很大的_______,同

时声波可以传递_______.

1

19、蝙蝠可以靠超声波发现昆虫,这说明声音可以传递;用超声波振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这说明声音可以传递。

三、实验题:

(共26分)

20、如图10所示,用力敲响音叉,并用悬挂着的塑料球接触发声的叉股,我们看到的现象是,此现象说四、计算题:

(7分)明,塑料球的作用

24、电影《泰坦尼克号》描述的是一艘名叫“泰坦尼克”号的大海轮,因为跟冰山相撞而沉没的悲剧.为是。

(6分)

了避免悲剧重演,科学家发明了一种利用声音的传播规律制成的探测装置,安装在船上,能及时发现冰21、如图11用牙轻轻咬住铅笔上端,用手指轻敲铅笔下端,注意听这个敲击声.然

山或暗礁的存在。

超声波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500m/s,某船向海底发出超声波,经1s后接收到发出后张开嘴使牙不接触铅笔,而保持铅笔位置不变,手指用与前同样的力轻敲铅笔下

端.这时他也听到了声音.(6分)的超声波,求海水深度。

图10

(1)两次听到的声音有什么不同?

(2)为什么两次听到的声音不同?

图11

(3)举一例日常生活中应用上述情况的例子?

22、图12初二

(2)班物理活动小组成员在探究声音能否在固体、液体、气体、真中传播时的一些场境。

(6分)

五、综合能力题:

(19分)

25、现在的居民一般都装有防盗网,网的上方有一个薄铁做挡雨板。

这样在网内的东西才不会被雨

淋湿,可是每当在下雨时,雨点打在挡雨板上,发出了很响的嗒嗒声,如果在夜里,这个噪声更是影响

人的睡眠,你想个办法减小或消除这个噪声!

(3分)

甲(图12)乙丙

(一)甲图说明声音在中能传播;

(二)乙图中的声音通过哪些介质传到耳朵里去的;

(三)丙图中当向外不断地抽气时,闹钟的“嘀嘀声”在逐渐地减弱,说明声音在

中不能传播。

已做23、下面是初二(3)班学生在课外做“比较材料的隔声性能”活动时记录的一些内容:

a.器材:

一个能发声的电子铃,一个鞋盒,待比较的材料(衣服、报纸、塑料袋、泡沫塑料及其它材料)、一把长卷尺。

(8分)

b.步骤:

小明先将衣服包好电子铃,放入盒内,让其发声。

再安排一位同学远离盒子直到听不到铃声时为止,用卷尺测出同学到盒子的距离。

分别用其它材料完成上述步骤。

提问:

①小明是通过的方法来比较材料隔声性能的。

八年级(人教版)单元同步达标测试

②小芳认为:

比较的时候,远离的方向要相同,因为风向不同会影响声音的传播(这种方法叫

控制变量法)。

请你想一想,还要保持哪些因素相同呢?

写出三个:

;。

2

物理试卷(第一章声现象)参考答案

二、9、声音是由振动产生。

10、乐音,波形有规律,噪声,波形无规律。

11、禁鸣喇叭。

12、58.6分贝,不会。

13、

(1)abcd,

(2)dcba。

14、阻断传播,隔音盘。

15、短,紧,细。

16、空气,骨头,固体。

17、音色,音调。

18、噪声,,能量。

19、信息,能量。

三、20、塑料球被弹开,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

21、

(1)响度不同,

(2)传播声音的介质不同,(3)站在火车路旁听不到远处火车的声音,但趴在铁轨上就听得到。

22、固体;水、玻璃、空气;真空。

23、①比较听音距离。

②一、电铃的方向,二、电铃的响度,三、听音的人。

四、24、750m。

(公式不要求,可以用算术运算)五、25、可以加厚挡雨板(合理就行)26、

(1)人的最高听觉频率比其他的动物低;

图1人和动物的发声频率都比听觉频率范围小。

(2)地震前会发出次声波,人听不到,但一些动物能够听到。

27、

(1)无规则;

(2)声源处,传播,人耳;(3)把门窗关上,停止制造噪声,在人耳处塞棉花。

八年级(人教版)单元同步达标测试

物理试卷(第二章光现象)

六、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24分)

1、我国唐朝的张志和在《玄贞子》中记载着著名的“人工虹”,这一现象的形成是由于(c)

a.光的直线传播b.光的反射c.光的色散d.水的蒸发

2、现在大多数家用电器都可用遥控的方式进行操作,遥控(发射)器发出的“光”是(a)a.红外线b.红色光c.白色光d.紫外线

3、下面四个例子中,哪个不能说明光是直线传播的:

(c)a.看不见不透明物体后面的东西b.射击时的瞄准

c.我们能从不同方向看到不发光的东西d.阳光下你身体的影子

4、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a)

a.斜插有水中的筷子“变弯”b.光穿过茂密的树叶间隙,在地面形成圆形光斑c.在太阳光照射下树木出现了影子d.平静的水面映出岸上的景物

5、承承的小猫在平面镜前欣赏自己的全身像,此时它所看到的像是图1中的(c)

6、当一个人逐渐走近一盏路灯并离开时,他在路灯下的影子的长度变化是(b)

a.先变长后变短b.先变短后变长c.逐渐变短d.逐渐变长

7、下面是关于光的传播快慢的几种说法,其中不正确的是(a)

a.光在真空中传播和在空气中传播一样快,速度都是3x108

m/s

b.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最快,约为3x108

m/sc.光在真空中传播比在空气中传播要快些

d.光在透明介质内传播比在空气中传播还要慢些

8、有关右图中的描述正确的是

(b)a.a是入射光、b是反射光、c是折射光、qp是法线

b.a

是入射光、b是反射光、

d是折射光、qp是法线c.a是入射光、e是反射光、c是折射光、mn是法线d.a是入射光、b是反射光、e是折射光、qp是法线

七、填空题(每空1分,共24分)

9、1997年3月9日,在我国漠河地区出现了“日全食”现象,如图2表示日全食时太阳、地球、月球的位置,则图中的a是月球,b是地球。

10、老师写在黑板中间的字,坐在教室每个位置的同学都可以看得见,这是由于__漫反射___的缘故;但是对于黑板右边的字,坐在教室前排左边的同学总感觉黑板“反光”而看不清,这又是由于__镜面反

3

射__的缘故。

11、太阳、点燃的火把、霓虹灯、电视荧屏、萤火虫、水母,把它们分成两类:

图5

45度。

八、作图题(共11分)

放置的位置和角度.(3分)

括6所示,mn是平面镜,为发光点,(3)如图ab为反射光线上的一点,试画

出经过b点的反射光线和这条反射光线的入射光线。

(4分)

图6

图3

其特征为;另一类包括,其特征为。

12、小明站在家中的穿衣镜前1m处欣赏镜子里的“自己”,他俩的距离是m,平面镜所成的像是此时小明向后退了30cm,镜子里的小明到平面镜的距离是1.3m。

13、汽车司机为了能及时了解车后的情况,可以通过驾驶室边上的后视镜

上叫做凸面镜的镜子;而汽车的大灯里却安装了才使得灯光很亮并且光照射的很远。

14、如图3所示,眼睛看到平面镜所成的像不是实际光_______而得到的像,而是由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_______而得到的.所以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15、小汽车的挡风玻璃做成倾斜的,目的是使车内物体通过挡风玻璃所成的像在车窗的___上方_(填“上方”、“下方”),不致影响司机观察路况;而大型货车的挡风玻璃不太倾斜,这时车内物体所成的像尽管在司机的_上方__,但由于__货车离地面较高,人观察路面是俯视的,并不影响司机观察路况。

16、清澈见底,看起来不过齐腰深的池水,不会游泳的小明,一跳下

图7

九、实验题:

(共19分)

20、(11分)勇勇同学在家里的一间黑暗房子里做了有关光反射的探究实验,他首先在黄色的桌子上放了一张试卷大小白纸,然后再在纸上面放了一块小平面镜,最后他打开手电筒正对平面镜,请你和勇勇同学一起在旁边观察所发生的现象。

结果发现了以下现象:

(1)镜子是(亮、暗)的,理由是。

(2)白纸是(亮、暗)的,理由是(3)桌面是(亮、暗)的,理由是。

(4)按亮到暗依次排列是白纸、、。

去就淹过了脖子,下水后他惊慌失措,幸好有同学相救,才脱离危险,小明在岸上看池水会比实际的浅是因为光从池底射进空气中时发生折射的缘故。

17、用步枪瞄准练习时,当眼睛看到步枪前端的准星和瞄准点三者重合时,就认为三者在同一直线上,

这就利用了光的直线传播道理,能证明这一道理的还有

(5)此时桌子的颜色是黄色的,理由是。

等现象。

21、(8分)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小雨他们小组用蜡烛、玻璃板、刻度尺等器材进行实验,

如图7。

请回答下列问题:

4

图4

(1)实验中为什么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

(2)实验中对蜡烛1和蜡烛2有什么要求?

(3)实验前,小雨他们猜测物体在平面镜中成的像是虚像,你能帮他们检验这个猜测是否正确吗?

请写出你的方法.正确!

(4)用刻度尺量出像和物体各自到玻璃板的距离,有什么关系?

为了证明你的结论的正确性,你还应该怎样对实验进行改进?

十、计算题:

(7分)

22、用激光发射器向月球发射激光信号,经过2.56s在地面接收到返回信号,根据此数据,计算出月球到地球之间的距离?

s=1/2vt

十一、综合能力题:

(15分)

23、(5分)请说出下列各句中“镜”所表达的含义,并回答提出的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