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 第二单元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单元训练.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762178 上传时间:2023-07-07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43.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 第二单元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单元训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 第二单元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单元训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 第二单元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单元训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 第二单元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单元训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 第二单元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单元训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 第二单元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单元训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 第二单元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单元训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 第二单元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单元训练.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 第二单元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单元训练.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 第二单元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单元训练.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 第二单元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单元训练.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 第二单元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单元训练.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 第二单元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单元训练.docx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 第二单元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单元训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 第二单元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单元训练.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 第二单元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单元训练.docx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二单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单元训练

第二单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一、选择题(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

1、下列关于新航路开辟的经济根源的解释,最完整的是(  )

A.自然经济瓦解—商品经济发展—追求黄金美梦

B.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货币要求的增加

C.商业危机—东西商道断绝—商品价格猛涨

D.黄金梦—航海技术进步—资本主义萌芽

2、开辟新航路的探险家都是在西班牙或葡萄牙的资助下完成探险活动的,这主要是因为,与西欧其他国家相比,西、葡两国()

A.王室大力支持B.地理位置优越

C.商业资本发达D.金银需求量大

3、下面是某位学生在学习“新航路开辟”时制作的表格,其内容填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方向

支持国家

航海家

主要贡献

a

向东

葡萄牙

迪亚士

航行到美洲最南端--好望角

b

向西

葡萄牙

达•伽马

从葡萄牙出发,绕非洲海岸到达印度

c

向西

西班牙

哥伦布

渡过大西洋,到达美洲

d

向东

西班牙

麦哲伦

船队完成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球航行

A.a          B.b          C.c          D.d

4、航海家麦哲伦与西班牙国王签订的远洋探险协定上明确提到:

“从你们发现的岛屿和大陆获得的一切利润和收入,以及捐税和替朕征收的其他进款中,除去你们负担的开支后,给你们留下1/20。

”这主要说明(  )

A.产权契约推动了新航路开辟B.新航路开辟得到了王室支持

C.航海家远航受命于国王指令D.航海家与王室地位的不平等

5、引起下表所示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15世纪末16世纪初威尼斯、葡萄牙香料进口总值

时间

威尼斯

葡萄牙

1498~1501年

年均350万英镑

年均100万英镑

1502~1505年

年均22.4万英镑

年均230万英镑

A.新航路开辟B.文艺复兴C.工业革命D.光荣革命

6、一位美国历史学家这样总结道:

“在欧洲的海外扩张中最重要的人物不是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而是那些拥有资本的企业家们。

”对这一观点最恰当的解释是(  )

A.否认了航海家们的贡献B.突显了企业家的作用

C.企业家为航海活动提供了物质支持D.资本的发展是海外扩张的根本原因

7、西班牙在美洲的主要黄金来源地是新格拉纳达。

到1600年,从这里出口了400多万盎司的黄金。

新格拉纳达的黄金产量逐步上升,到18世纪,其产量约为16世纪产量的三倍。

这些黄金的流入直接导致西班牙(  )

A.国力增强,确立世界霸主地位B.资本积累,引发本国工业革命

C.贸易发达,成为世界市场中心D.物价上涨,冲击封建生产关系

8、“英国和荷兰商人组织了两个非常强大的股份公司:

英国东印度公司成立于1600年,荷兰的联合东印度公司,成立于1602年。

政府特许状赋予公司买卖和建立商埠的权利,为了公司的利益甚至有权发动战争。

”这表明当时的股份公司(  )

A.政府建立但由商人经营B.是西欧殖民扩张的工具

C.阻碍了世界贸易的发展D.仍不具备资本主义性质

9、1602年经议会批准,在爪哇岛的万丹,荷兰各种私营贸易公司合并为一家大的垄断公司——荷兰东印度公司,这使各个资本家(公司的各单个股东)减少了由于经营殖民地事业可能发生的危险。

荷兰东印度公司的建立(  )

A.标志着荷兰出现了垄断组织B.使西欧兴起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

C.适应了早期殖民扩张的需要D.说明荷兰垄断了世界航海运输业

10、马克思说:

“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土著居民的被剿灭、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矿井,东印度公司进行的征服和掠夺,非洲变成商业性地猎获黑人的场所,这一切都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

”对上述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描述了西方殖民者对外殖民掠夺的主要方式

B.客观上说明了西方殖民掠夺对资本主义发展的作用

C.这一时期西方对外掠夺主要是为了满足对原料与市场的需求

D.反映了资本主义发展是建立在对亚洲、非洲、美洲人民血腥掠夺的基础之上

11、美洲白银生产在16世纪约为17000吨,到17世纪约为42000吨,其中有31000吨运抵欧洲。

欧洲又将约40%运往亚洲。

材料主要反映了(  )

A.欧洲列强加紧对外输出资本

B.欧洲殖民者对亚非拉地区的残酷剥削

C.世界贸易中心转移到了亚洲

D.欧洲同世界各地的商业联系日益密切

12、有学者断言:

“没有美洲这片海外给养地,没有在其上辛勤耕耘的非洲奴隶,或许根本就不会有‘欧洲奇迹’和工业化革命。

”其主要观点是(  )

A.“工业化革命”开始于美洲B.殖民扩张推动了“工业化革命”

C.“欧洲奇迹”成就了“工业化革命”D.“工业化革命”在全球扩展

13、凡是不以工业发展为基础的商业繁荣,是不能持久的;在资本主义世界地位的上升,必须凭借自己雄厚的工业基础。

“不能持久”的例证不包括(  )

A.意大利B.葡萄牙C.荷兰D.英国

14、“欧风美雨包含着凶暴的腥风血雨,也包含着润物无声的和风细雨。

与前者相比,后者没有留下那么多的伤痛和敌意,但风吹雨打之下,却浸泡了千家万户。

”材料强调的是(  )

A.中国走向近代化得益于西方扩张

B.客观评价西方资本主义侵略的建设性影响

C.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D.西方扩张是近代中国各种变化的主导因素

15、霍布斯鲍姆认为,西方的征服活动在当时(19世纪70年代中期以前)殖民地产生的最明显结果是“失去整个……旧世界而未产生一个新世界”。

这说明西方的征服活动(  )

A.无法为殖民地创造新生的契机B.给当地人民再度套上了枷锁

C.瓦解了殖民地封建剥削关系D.造成殖民地社会人才断层

16、《全球通史》写道:

“工业革命不能仅仅归因于一小群发明者的天才……更重要的是18世纪后期起作用的种种有利的力量的结合。

”这里的“种种有利的力量”不包括(  )

A.海外殖民扩张和掠夺B.英国圈地运动的进行

C.资产阶级代议制确立D.资本主义大工厂诞生

17、1776年,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完成《国富论》一书。

书中主张政治中立,不随便干预经济活动,使每个人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自由地进行经济活动,如此才能有效率。

这种主张(  )

①突出了市场的经济地位 ②加速了资本的原始积累 ③有利于世界市场的形成 ④促成了垄断组织的出现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

18、“每一个人,在他不违反正义的法律时,都应听其完全自由,让他采用自己的方法,追求自己的利益,以其劳动及资本和任何其他人或其他阶级相竞争。

”该思潮盛行于(  )

A.新航路开辟时期B.早期殖民扩张时期

C.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D.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19、19世纪中期的一位英国记者报道:

“没有一个曼彻斯特的工人没有钟表,这是他们须臾不可离开的东西……(他们)最通常的物品是那小小的荷兰机械,有一个忙碌的摆,在整个世界面前公开而公正地摆动着。

”这一材料表明,当时的曼彻斯特(  )

A.钟表工业非常发达B.工厂纪律严格

C.工人消费水平较高D.贫富差距缩小

20、下图是某国两个城市的人口总数变化示意图。

这两个城市最可能是(  )

A.北京、上海B.东京、大阪C.利物浦、曼彻斯特D.莫斯科、圣彼得堡

21、19世纪后半期股份公司大规模发展,广泛流行于资本主义世界各国。

股份公司的分布范围从金融、交通和公共事业等基础设施向钢铁、机器制造和商业扩散,遍及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

这一“发展”客观上反映了(  )

A.科研与生产的直接结合B.世界市场的进一步发展

C.帝国主义对外扩张的要求D.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22、英国农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从1770年的45%降至1841年的22%,1901年再降至6%,工业相应地从4%升至34%和69%。

导致英国经济结构发生变化的最重要因素是(  )

A.自由主义政策B.政府制定的政策

C.两次工业革命D.对外扩张的推动

23、“内燃机的发明,其意义远远超过瓦特对蒸汽机的发明,它造就了20世纪的石油世纪,使石油变成了战略资源,打开了石油的‘潘多拉盒子’”。

下列结论与材料信息相符合的是(  )

①新能源及新兴工业迅速发展 ②动力革命推动交通工具革命 ③国际关系更趋复杂,对能源产地争夺更激烈 ④以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24、美国电话之父贝尔于1877年创办贝尔电话公司;爱迪生发明电灯后立即创立自己的电器公司;德国卡尔·本茨1885年发明汽油动力车,次年便成立奔驰汽车厂;美国莱特兄弟1903年制造出第一架飞机,1909年创办莱特飞机公司;瑞典化学家诺贝尔拥有100家工厂……从此类现象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经济发展极大地促进了科学技术的进步

B.经济利益的驱动是科技进步的力量源泉

C.大力投资重化工业成为当时的社会潮流

D.科学技术成为推进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

25、历史经验表明经济危机往往孕育着新的科技革命,1857年世界经济危机引发了电气革命,推动人类社会从蒸汽时代进入电气时代。

1929年的世界经济危机引发了电子革命,推动人类社会从电气时代进入电子时代。

由此表明(   )

A.科技革命是摆脱社会危机的根本出路

B.经济危机的爆发是科技发展的强大动力

C.科学技术是社会形态更替的根本标志

D.科技创新能够推动社会经济跨越式发展

26、纪录片《公司的力量》讲道:

“从1872年2月17日到3月28日,短短39天,洛克菲勒一口气吞并了22个竞争对手,他还曾在48小时内,连续买下了6家炼油厂……1898年时,它(洛克菲勒美孚石油公司)……控制了近90%的石油运输。

”以上材料反映了19世纪后期出现了新的经济现象,该现象的实质是(  )

A.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B.世界市场的形成

C.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D.财富资源的猎取

27、19世纪后半期股份公司大规模发展,广泛流行于资本主义世界各国。

股份公司的分布范围从金融、交通和公共事业等基础设施向钢铁、机器制造和商业扩散,遍及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

这一“发展”客观上反映了(  )

A.科研与生产的直接结合B.世界市场的进一步发展

C.帝国主义对外扩张的要求D.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28、随着垄断资本主义的到来,欧美国家在亚非拉国家建立商站、租借地、移民区、殖民地,通过控制和掠夺他们的资源,构成了新兴工业世界全球经济体的中心区。

材料反映出垄断资本主义(  )

A.不能推动农业文明地区的近代化

B.改变了世界经济近代化的方向

C.阻碍了工农业文明地区的交流

D.助推了资本主义殖民体系的形成

29、西方有经济学家专门研究过裙子与经济的关系,叫做“裙子经济”,结论是:

裙子的长度与经济的发展成反比。

也就是说,裙子越长,经济就越落后;裙子越短,经济就越先进,越发展。

以19世纪中期英国为例,此时英国女性一改中世纪曳地长裙、行不露脚的式样,裤装和短裙逐渐流行起来。

这一转变充分说明了(  )

A.科学技术发展,妇女思想解放B.民主政治进步,女权意识增强

C.工业时代到来,妇女角色改变D.对外殖民扩张,妇女远离故乡

30、第二次工业革命在给各国民众社会生活带来新变化的同时,也影响到全球人类共同体的面貌。

其中“影响到全球人类共同体的面貌”的主要表现是(  )

A.极大地促进了世界经济的整体化趋势

B.资本主义经济完全取代自然经济

C.亚非拉国家全部沦为欧美国家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

D.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确立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工业革命,又称产业革命或技术革命,与政治革命大多是短期内疾风暴雨式的社会制度变革不同,工业革命是经过较长时间内由分散和个别的发现、发明和变革开始,逐渐和缓慢地积累形成的。

政治革命只是推翻了封建制度的专制统治,而工业革命则彻底改造了英国社会。

在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相辅相成下,引发了经济、社会以及政治等方面的全方位变革,使英国的国际地位和国家实力产生了巨大变革。

大部分经济学家如克拉克、钱纳里等人认为工业化引起了经济增长和结构变化,从而导致经济发展,发展中国家只有走工业化的道路,才能使国民经济进入更为有效率的运行轨道。

也有经济学家认为工业化会带来严重的社会动荡、贫富分化等社会弊病,工业发展产生的一些新工艺不顾人的需求,使人变得冷漠甚至麻木不仁,有着贬抑人性的后果。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工业革命首先开始于哪一生产领域。

与之相关的发明成就有哪些?

(3分)

(2)工业革命对英国社会的变革是多方面的。

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工业革命给英国社会所造成的变革性影响。

(8分)

(3)综合上述材料,回答当今发展中国家从英国等发达国家的工业化实践中得出哪些启示。

(3分)

(1)领域:

棉纺织业。

发明:

哈格里夫斯的珍妮纺织机、瓦特的改良蒸汽机(或万能蒸汽机)等。

(2)经济方面:

机器大生产取代手工操作;蒸汽动力普遍应用于工业领域;工业结构发生了变化;城市化进程加快。

社会方面:

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成为社会的两大阶级;工人运动兴起。

政治方面:

工业资产阶级获得更多的政治权利;英国代议制度进一步发展。

国际地位:

英国成为世界第一工业国。

(3)工业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增长强劲有力的发动机;重视生产技术的创新或他国优秀技术成果的引进与运用;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适时协调工业化中出现的各种矛盾。

32、16世纪以来,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贸易往来不断扩大并日益频繁。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随着美洲和通往东印度的航线的发现,交往扩大了,工场手工业和整个生产运动有了巨大的发展。

从那里输入的新产品,特别是进入流通的大量金银完全改变了阶级之间的相互关系,并且沉重地打击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劳动者;冒险的远征,殖民地的开拓,首先是当时市场已经可能扩大为而且日益扩大为世界市场——所有这一切产生了历史发展的一个新阶段。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材料二 19世纪中叶,世界各个地区都已卷入到资本主义的商品关系之中……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及它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垄断地位,意味着已经形成了以英国为中心的世界市场。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下卷)

材料三 在19世纪五六十年代,卷入世界市场的大多是农业占主导地位的国家。

它们围绕着一个巨大的工业中心——英国。

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于一批新工业国家的兴起,英国的贸易垄断地位被打破,世界贸易形成了多中心的新格局。

英国消费它们的原料,同时供给工业必需品。

1913年,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为:

英国15%,美国11%,德国13%,法国8%,俄国4%。

从1870年至1913年,原料和工业制成品的贸易额都增加了两倍多,这说明工业发达国家和初级产品生产国家之间的国际分工以及世界各国之间的相互依赖程度都加强了。

(1)根据材料一,概括“随着美洲和通往东印度的航线的发现”的重大影响。

(3分)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回答“19世纪中叶……形成了以英国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主要影响。

(4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贸易发展的基本特点。

(6分)

(1)世界各地间的交往扩大,欧洲市场扩大为世界市场;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的解体和资本主义的发展;殖民扩张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历史的进步。

(2)亚非拉地区沦为殖民地和半殖民地;英国成为世界工厂,世界各地经济联系进一步加强。

(3)英国的垄断地位被打破,多中心的贸易新格局形成;国际分工加强;世界各国之间的相互依赖程度加强,以欧美国家为主导的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33、在英国现代化过程中,以圈地运动为发端的农业变革与工业革命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开阔的和公有的土地和公有草地分布得如此零散和混杂,以致不能方便地和有效地加以利用;再者,这些土地……采取圈围就能获得很大的改良。

同时,如将上述(土地)……加以分开、圈围,并在有关人员中按其各自的产业,对公有地的权利和其他利益进行分配,那就会对上述有关人员均有好处。

但是这一点如无议会的帮助和授权就不可能做到。

——辜燮高等选译《1689~1815年的英国》

材料二 地主们土地上的矿产和农产品需要运到城市和工业区去,他们所需要的农业设备和工业品也需要运进来,因此对修建公路、运河和铁路表现出了很大的兴趣。

……18世纪,英国的圈地运动促进了乡村银行的发展,地主和农民手中的游资通过银行的渠道集中起来,为蓬勃发展的棉纺织业和金属加工业提供了资本。

——王章辉《世界历史·工业化历程》

材料三 正是由于一系列纺织机器的发明,使用旧式纺车和织机的手工业者遭到了排挤,他们破产之后,便成为雇佣工人。

……产生了一批租用五十英亩、一百英亩、二百英亩或者更多的土地的大佃农,他们建立起大农场……(那些小自耕农)或者流入城市出卖劳动力,或者成为农场主的雇工……随着冶铁工业和机器制造业的发展,农业机械日益增多。

——许永璋《世界近代工业革命》

(1)根据材料一,归纳“圈地者”圈地的理由,并指出影响圈地运动扩大的关键因素。

(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圈地运动对工业革命的作用。

(2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工业革命推动英国农业变革的具体表现。

(3分)

(4)综观英国现代化的基本过程,工业革命与农业变革之间的关系纵横交错。

综合上述材料,从纵横两方面说明它们的关系。

(4分)

(1)理由:

圈地有利于有效利用土地;进行土地改良;土地权益的再分配。

因素:

议会立法。

(2)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原料、资本、市场、劳动力等条件。

(3)促进英国农村封建生产关系的进一步瓦解;有利于资本主义大农场的发展;推动农业机械化。

(4)横向关系:

工业革命与农业变革彼此促进。

纵向关系:

在不同时期,彼此关系的体现方式不同,但贯穿了现代化基本进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