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S部编版四年级上册《七单元语文百花园七语海畅游积少成多》精品课教案0.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768874 上传时间:2023-07-07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0.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S部编版四年级上册《七单元语文百花园七语海畅游积少成多》精品课教案0.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语文S部编版四年级上册《七单元语文百花园七语海畅游积少成多》精品课教案0.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语文S部编版四年级上册《七单元语文百花园七语海畅游积少成多》精品课教案0.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语文S部编版四年级上册《七单元语文百花园七语海畅游积少成多》精品课教案0.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语文S部编版四年级上册《七单元语文百花园七语海畅游积少成多》精品课教案0.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语文S部编版四年级上册《七单元语文百花园七语海畅游积少成多》精品课教案0.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语文S部编版四年级上册《七单元语文百花园七语海畅游积少成多》精品课教案0.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语文S部编版四年级上册《七单元语文百花园七语海畅游积少成多》精品课教案0.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语文S部编版四年级上册《七单元语文百花园七语海畅游积少成多》精品课教案0.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语文S部编版四年级上册《七单元语文百花园七语海畅游积少成多》精品课教案0.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文S部编版四年级上册《七单元语文百花园七语海畅游积少成多》精品课教案0.docx

《语文S部编版四年级上册《七单元语文百花园七语海畅游积少成多》精品课教案0.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S部编版四年级上册《七单元语文百花园七语海畅游积少成多》精品课教案0.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语文S部编版四年级上册《七单元语文百花园七语海畅游积少成多》精品课教案0.docx

语文S部编版四年级上册《七单元语文百花园七语海畅游积少成多》精品课教案0

《反问句与陈述句》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

反问句与陈述句专题训练

姓名:

工作单位:

学科年级:

四年级

教材版本:

语文S版

一、教学内容分析

小学语文要求句型转换共有三种题型,“把”字句与“被”字句互改;反问句与陈述句互改;直接引语转换成间接引语。

四年级课标要求,“把”“被”互改是三年级的课标要求,而四年级必须掌握反问句与陈述句的互改。

只有掌握了方法,考试才会灵应用。

二、教学目标

1、通过讲授,让学生更进一步学习和运用反问句与陈述句的互改,从练习中找到常用的互改方法。

2、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学会在实践过程中总结出学习方法。

3、学习者特征分析

本级学生学习积极性较高,学习能力较强。

大部分学生能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获取知识。

抽象思维水平有了一定的发展,基础知识掌握较牢固,具备了一定的学习数学的能力。

个别学生理解能力弱,学习上被动,上课不认真听讲,作业不能按时完成,学习有困难,尤其是在方法的总结和运用上能力欠缺,需要教师耐心指导。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1、以学生为主体,提倡启发式教学,注重尝试教学,激发学生求知欲。

2、采用多种方法调动学生积极性,要求作业在课堂上完成,并及时反馈。

3、优化课堂结构,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习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多加强实际操作,发挥学生的空间观念。

4、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和综合能力。

5、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6、 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迁移类推能力。

7、做好后进生的辅导工作,实施“课内补课”的方法,组织互帮互学。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

会用两种方法将陈述句改为反问句;

难点:

能熟练掌握陈述句与反问句互换的方法。

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引入课题,提出学习要求。

1、回顾句型转换类型,引出课题。

2、出示幻灯片,板书课题:

句型复习——反问句与陈述句。

3、幻灯片出示教学目标,学生齐读。

学生回忆句型转换类型,将自己熟悉的两种类型在脑海中迅速回顾。

学生齐读教学目标,明确本节课学习任务。

复习回顾旧知,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积极参与课堂,调动课堂气氛。

(二)区别陈述句与反问句

1、陈述句改反问句

陈述句:

陈述句是陈述一个事实或者说话人的看法。

它包括肯定句和否定句两种。

反问句:

反问句就是用疑问的句式,表达肯定的观点。

反问句表面看来是疑问的形式,但实际上表达的是肯定的意思,答案就在问句之中。

反问的形式比一般的陈述句语气更强,更能引起人们的思考。

2、出示幻灯片,学生观察分析,自由发言。

(1)承诺了别人的事我们要完成。

(陈述句)

(2)难道承诺了别人的事我们不完成吗?

(反问句)

(3)承诺了别人的事我们怎么能不完成呢?

(反问句)

师:

比较这三个句子的句式和意思有什么异同?

生:

相同点是三个句子的意思表达都相同,不同点是句式构成不同,反问句是由“难道……吗?

”和“怎么……呢?

”构成的。

师:

同学们,你能通过这几个句子总结一下陈述句改反问句的方法吗?

生:

陈述句改为反问句,我是这样做的:

先加反问词“难道”、“怎么”和“呢”“吗”,然后把肯定改成否定,否定改为肯定,最后句号改为问号。

3.练习陈述句改反问句

师:

看来大家都掌握了改的方法,那接下来我们做几组习题来检测一下大家的掌握情况,记住用两种方法。

学生观察分析,自由发言。

学生归纳总结方法。

 

观察三个句子,从句子中找出异同,通过观察总结方法。

 

认真观察句子的异同点,说说自己是怎么改的,为什么这么改。

 

学生总结方法,

相互交流互改方法。

 

 

通过比较总结方法,提高学生分析、概括、总结的能力。

 

培养学生概括、总结的能力。

 

在训练时注重对学生语言表达、总结能力的培养,及时指出学生存在的不足,教授方法。

 

学生总结,教师评价并提出改进意见。

练习题:

1、这么点小事,你不要记在心上。

2、他是你的同学。

3、读了《倔强的小红军》,我非常感动。

4、我会永远记住妈妈的好。

用上掌握的方法在练习本上做练习题

通过练习题,加强巩固互改的方法。

(三)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1、出示三组句子,学生观察分析,自由发言。

①难道我有这么笨吗?

我没有这么笨。

②我们怎么能被困难吓倒呢?

我们不能被困难吓倒。

③海上日出不是伟大的奇观吗?

海上日出是伟大的奇观。

2、引导学生归纳反问句改陈述句的方法:

反问句改为陈述句,去掉反问词和语气词,还要把肯定词变成否定词或否定词变成肯定词,问号改为句号。

①出示例句:

我们怎能忘记老师的谆谆教导?

②说明:

肯定形式的反问句表达的意思是否定的。

③请同学把它换为陈述句:

我们不能忘记老师的谆谆教导。

3、说一说,让生口头作答,教师及时讲评。

①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②不对呀,大晴天怎么会下雨呢?

③我刚搬到大田来,正需要营养,怎么可以交给你们呢?

④你看,烈日当空,连树上的叶子都晒蔫了,这不就是对骄阳似火最好的解释吗?

4、出示幻灯片“做一做”,让四个同学上黑板做,其余在下面用练习本做。

①那浪花所奏的不正是一首欢乐的歌吗?

②这里的景色这么美,怎能不使我们流连忘返呢?

③这点小事,难道还要妈妈担心吗?

④这高耸云天的坚固城墙上的一块块砖石,哪一处没洒落过我们英雄祖先的殷红热血?

5、师生小结:

反问句改成陈述句的方法。

(四)陈述句改为反问句

1、出示两组句子,学生观察分析,自由发言。

①我没有这么笨。

难道我有这么笨吗?

②我们不能被困难吓倒。

我们怎么能被困难吓倒呢?

2、引导学生归纳陈述句改为反问句的方法:

增加反问词和语气词,还要把肯定词变成否定词或否定词变成肯定词,句末标点符号改为问号。

3、说一说,口头作答。

①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②不对呀,大晴天怎么会下雨呢?

③我刚搬到大田来,正需要营养,怎么可以交给你们呢?

④你看,烈日当空,连树上的叶子都晒蔫了,这不就是对骄阳似火最好的解释吗?

4、幻灯片出示“练一练”,学生独立完成后,先同桌或小组内成员互评,。

 

学生观察分析,总结发言

 

学生归纳学习方法,总结技巧。

 

 

判断句子表达的性质,是肯定还是否定。

 

做练习题,

交流方法。

 

练习做一做,总结做题方法,交流心得,教师总结。

 

学生认真做题,反思。

 

归纳陈述句改为反问句的方法,交流心得。

 

学生“练一练”,

 

观察句子

你有什么发现

 

一步一步引导学生观察、认识句子,总结方法,做题巩固。

 

学生做练习题巩固方法。

 

总结做题方法,帮助学生整理做题思路。

 

引导学生归纳陈述句改为反问句的方法。

 

小组评价,教师指导,总结。

对掌握不太牢固的知识点教师再有针对性的进行指导和提供练习题加以强化和巩固。

 

七、教学评价设计

学生自我评价标准参考

评价内容

评价等级

评价目的

优(5)

良(4)

中(3)

我能认真听老师讲课,听同学发言

能否认真专注

遇到我会回答的问题都主动举手了

能否主动参与

发言时声音响亮

能否大胆表达

我能积极参与小组讨论活动,能与他人合作

能否善于合作

善于思考,并能有条理地表达自己不同的看法

能否独立思考

我会指出同学错误的解答

是否敢于否定

我常能得到老师的表扬、同学的赞赏

是否欣赏自我

我能流利、有条理地回答问题

能否自由表达

我已养成良好的记笔记的好习惯

是否有良好习惯

我能承前启后理解新的知识点

是否迁移知识

我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到快乐

是否兴趣浓厚

最欣赏哪个同学的表现?

为什么?

是否肯定别人

我还有与这节课的内容相关的问题问老师

是否主动探究

最终得分

八、板书设计

 (六)板书设计:

反问句与陈述句互改

(不能改变句子原意)

1、反问句改为陈述句的方法

①去掉反问词(“难道”、“怎么”、“怎”、“岂”、“怎能”等)

语气词(“呢”、“吗”)。

②把肯定改成否定,否定改为肯定。

③句末标点符号改为句号。

2、陈述句改为反问句的方法

①增加反问词(“难道”、“怎么”、“怎”、“岂”、“怎能”等)

语气词(“呢”、“吗”)

②把肯定改成否定,否定改为肯定。

③句号改为问号。

九、实践反思

我在上反问句和陈述句互改时,孩子们说了陈述句与反问句的异同后,我引导孩子们进行总结,最后得出结论是:

“陈述句改成反问句,一般先添上反问词,比如‘难道’‘怎么’,再把否定改肯定,肯定改否定,再添上疑问词,比如‘呢’‘吗’,最后把句号改成问号。

反问句改成陈述句,就相反,先去掉反问词,再把肯定改否定,否定改肯定,再去掉疑问词‘呢’或者‘吗’,最后再把问号改成句号!

”然后,我又让孩子把我写出的这一段话读了一次,问:

“明白了吗?

”他们皱着眉头回答:

“明白了!

”我觉得很不高兴,说:

“怎么?

有气无力的?

”孩子不吭声。

我就叫了一个差一点儿的孩子,问:

“你明白了吗?

来,你说一次!

”他小声的背着说了一点儿就混淆了,逗得大家哈哈直笑。

我明白,这么绕口的一段话让孩子记了这里,忘了那里,差生肯定会更困难,得想个容易的办法才行!

于是我说:

“孩子们,让你们这样记,也是容易绕晕,那你们来总结一下,看怎么简单一点!

”于是,孩子们,纷纷议论起来!

最后,机灵鬼张耀华起来说:

“老师,我觉得每种改法用四个字来概括,差生肯定会记住!

”我一下来了兴趣:

“说说!

“陈述句改反问句,就是‘两添两改”,即添反问词,添疑问词,把肯定改否定,否定改肯定,句号改问号!

反问句改陈述句当然就是‘两去两改’,即去反问词,去疑问词,把肯定改否定,否定改肯定,把问号改句号!

”我一听,高兴的说:

“好办法!

好一个两添两改,两去两改!

”果然,差一点儿的孩子也一下子记住了。

做练习时,我让孩子用两添两改和两去两改的方法来检查自己的结果,果然提高了改句的正确率!

把反问句改为陈述句,这是小学中高年级语文必考的知识点,也是难点。

在实际的教学中,我尝试告诉学生一些方法或技巧,比如要反复读懂句子;去掉表示反问语气的词语如“难道”“怎么”“吗”“呢”;“?

”改为“。

”;把句子中的肯定(否定)词改为否定(肯定)词;适当调整一些词序等。

但在具体练习过程中,我发现一些简单的句子就适用这个方法,而遇上一些复杂点的句子,学生就不会变通而束手无策,勉强按这些方法做,反而闹出一些笑话。

让学生在做题的同时自己复习已有的知识储备。

让学生回忆所学反问句的修改方法。

借此,通过提问抽查的方式,查漏补缺式地温故常规反问句的修改方法或技巧,比如要反复读懂句子;去掉表示反问语气的词语如“难道”“怎么”“吗”“呢”;“?

”改为“。

”;把句子中的肯定(否定)词改为否定(肯定)词;适当调整一些词序等。

并且通过一些常规的句子进行练习巩固。

二、在学生巩固常规反问句改法的同时,出示复杂一点的句子,教授学生一些非常规的方法。

避免再学生遇上一些复杂点的句子,就不会变通而束手无策,勉强按常规方法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