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年级历史单元评价检测三.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769708 上传时间:2023-07-07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56.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7年级历史单元评价检测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7年级历史单元评价检测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7年级历史单元评价检测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7年级历史单元评价检测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7年级历史单元评价检测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7年级历史单元评价检测三.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7年级历史单元评价检测三.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7年级历史单元评价检测三.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7年级历史单元评价检测三.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7年级历史单元评价检测三.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7年级历史单元评价检测三.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7年级历史单元评价检测三.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7年级历史单元评价检测三.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7年级历史单元评价检测三.docx

《7年级历史单元评价检测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7年级历史单元评价检测三.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7年级历史单元评价检测三.docx

7年级历史单元评价检测三

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单元评价检测(三)

第三单元

(45分钟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1.(2012·福州模拟)历史上少数民族建立过许多政权,为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作出了贡献。

下列不属于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的是()

A.北魏B.元朝C.明朝D.清朝

2.下列甲、乙、丙三幅图反映的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中央机构设置的主要情况,其中丙图反映的朝代是()

A.秦朝B.西汉C.唐朝D.明朝

3.“读书人,最不齐,烂时文,烂如泥。

国家本为求才计,谁知道,变做了欺人技。

三句承题,两句破题,摆尾摇头,便道是圣门高第。

……就教他骗得高官,也是百姓朝廷的晦气。

”这段材料反映了()

A.魏晋以来权贵子弟把持高官

B.隋朝时开始用分科考试选拔官员

C.唐朝时将诗赋作为科举考试内容

D.明朝时采取八股取士的弊端

4.“自永乐三年(1405年)奉使西洋,迄今七次,所历三十余国,涉沧溟十万余里……”这则材料反映的历史人物是()

A.郑和B.渥巴锡

C.郑成功D.戚继光

5.我国古代许多的英雄人物都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篇,其中抒发民族英雄戚继光爱国情怀的诗句是()

A.“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B.“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C.“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D.“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6.如果你到故宫参观,你可以在“军机处”景点的文字说明上发现这样的文字“军机处一日日程……接折(阅读奏折)——见面(请皇帝旨)——述旨(拟皇帝旨意)——过朱(皇帝过目确定)——交发(下发旨意)……”这说明了军机处的主要职能是()

A.纵论军务,谋划战事B.辅佐皇帝,参与决策

C.陪读陪写,赋诗作画D.跪受笔录,上传下达

7.(2012·深圳学业考)17、18世纪,当欧洲上空的“理性之光”将人们引向光明时,东方的中国人正逐步被禁锢于“思想的牢笼”。

“思想的牢笼”指的是()

A.焚书坑儒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八股取士、文字狱

D.闭关锁国

8.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明朝“八股取士”和清朝大兴“文字狱”的根本目的是()

A.防止人民反抗B.压制知识分子

C.巩固封建统治D.统一思想

9.(2012·连云港中考)“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盘踞),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对殖民者提出这一正义要求的民族英雄是()

A.戚继光B.郑成功

C.林则徐D.邓世昌

10.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在台湾回归祖国清军进入台湾后,清朝设置台湾府加强对台湾的管理。

当时台湾府隶属于()

A.浙江省B.江苏省

C.福建省D.广东省

11.“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

”这个说法的法律依据是()

A.中俄《瑷珲条约》B.雅克萨之战

C.中俄《尼布楚条约》D.《清朝的疆域图》

12.清朝中央政府与西藏关系和睦,如同为一家。

清朝加强对西藏管理的措施有()

①在西藏设置都督府

②规定达赖、班禅都必须经过中央政府册封

③在西藏设置行省

④设置驻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与达赖、班禅共管西藏事务

A.①②③④B.②③④

C.①②④D.②④

13.民间有“明修长城清修庙”的说法,这反映了清朝一些统治者实行了颇具远见卓识的民族政策,对边疆少数民族进行安抚。

以下内容与此不符的是()

A.顺治帝册封五世达赖

B.康熙帝册封班禅

C.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D.清政府妥善安置土尔扈特部

14.(2012·汕头模拟)“从最早的历史记录来看,没有一桩伟大的事业能像18世纪后半期一个主要的民族跨越亚洲无垠的草原,粉碎沙俄追击东返祖国那样轰动于世界和激动人心的了。

”这指的是()

A.畏兀尔族回归祖国

B.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C.土尔扈特回归祖国

D.伊犁将军管辖新疆

15.明朝中后期以后,苏州等地方的丝织业中出现的机房与以往时代的手工作坊相比,根本区别是()

A.生产规模扩大

B.技术分工更细

C.出现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

D.产品质量很高

16.(2012·肇庆模拟)右图是1785年的广州十三行,是清政府唯一特许经营管理对外贸易的机构。

此种情况反映了这个时期清朝()

A.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B.被迫开放五口通商

C.坚持重商轻农政策

D.出现了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

17.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古代劳动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

自秦朝以来,历代不断整修。

明长城(如下图)蜿蜒6000余千米,它的东西起止点是()

A.东起嘉峪关,西至鸭绿江

B.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

C.东起嘉峪关,西至山海关

D.东起山海关,西至嘉峪关

18.明清鼎盛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空前巩固和发展,科技领域成就斐然。

下面哪幅图不能反映这一时期的历史()

19.(2012·泸州中考)下列作品中深刻地描写封建社会末期的社会生活,揭示封建社会必然崩溃的历史命运的是()

A.《三国演义》B.《红楼梦》

C.《西游记》D.《水浒传》

20.明清时期文学艺术异彩纷呈。

下列有关这一时期的文学艺术说法错误的

是()

①关汉卿的代表作是《牡丹亭》

②郑板桥的代表作是《兰竹图》

③徐渭是清末著名画家

④董其昌的书法兼有“颜骨赵姿”之美

A.①②B.②③

C.②④D.①③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1题8分,第22题16分,第23题12分,第24题14分,共50分)

21.阅读下面一段话,其中有四处错误,试着找出来并说明理由。

(8分)

明朝末年,张三一直梦想着有朝一日能考取功名,出人头地,但却屡考不中。

一气之下,张三把《史记》等科考用书锁到了柜子里。

为打发时日,他搜集了几部当时社会上流传甚广的小说,其中最欣赏的是曹雪芹的《红楼梦》。

张三还经常练习绘画,临摹当时著名画家“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的作品。

闲暇之余,张三还喜欢看戏剧表演,特别是京剧,还能哼上几句,日子过得倒也快活。

(1)错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2)错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3)错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4)错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22.(2012·济南模拟)中外交流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道奇观。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长安是整个丝绸商贸之路的起点。

正是有了丝绸之路的沟通,长安拥有了海纳百川般雍容丰厚的文化,留下了众多丝路通商的痕迹。

经过几百年的西域通商,到唐朝时,长安成为世人瞩目的国际名城,全世界的人们都向往着这座神奇的城市,唐朝也从容地汲取着来自世界各地的营养滋润。

(1)依据材料一,概括唐朝都城长安成为“世人瞩目的国际名城”的主要原因。

(2分)举例说明这一时期为中外友好交往作出突出贡献的历史人物及其事迹。

(4分)

材料二《明史》记载:

“(郑和下西洋)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

(2)依据材料二回答,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什么。

(2分)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郑和成功实现远航的技术条件有哪些?

(3分)

材料三清乾隆帝致英国国王乔治三世信函中的几句话:

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3)与材料一、二相比,材料三反映了中国古代的对外政策发生了什么变化?

(2分)这一政策对中国历史产生了什么深远影响?

(3分)

23.(2012·东营学业考)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要特点。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皇帝之下,有由三公九卿组成的中央政府(自此形成的三公九卿制度,对以后的历代封建王朝中央机构的设置,有着重要的影响)。

三公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互不相属,互相牵制。

材料二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政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而殿阁大学士只备顾问。

帝方自操权柄,学士鲜所参决。

材料三故宫导游说:

“这个不起眼的‘偏房’(右图),在雍正时代及以后的清朝政治生活中,成为了这个王朝的权力中心。

(1)材料一中的“皇帝”是谁?

(2分)“三公”除丞相外还有哪两“公”?

(2分)

(2)材料二反映了我国哪一朝代官制的变化?

(2分)“帝方自操权柄”是什么意思?

(2分)

(3)导游所说的“偏房”指的是哪一机构?

(2分)请你对该机构的设立作简要评价。

(2分)

24.统一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

那些有利于国家统一的人和事在历史长河中被后人传颂和铭记;而那些破坏统一的人和事会遭到人们的唾弃。

元、明、清三朝为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作出了有益的探索和巨大的贡献。

(1)元朝疆域辽阔,为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实行了什么制度?

(2分)举一例元朝加强对边疆地区管辖的史实。

(2分)

(2)明清时期,西方殖民势力开始入侵我国边疆,统一的疆土开始遭受威胁和破坏。

请说出两位成功反击了外来侵略的民族英雄。

(4分)清朝前期为防止西方势力的入侵而采取的对外政策是什么?

(2分)

(3)清朝乾隆年间,在国家统一的问题上既有“被后人传颂和铭记”的事,也有“遭到人们的唾弃”的事,这两件事分别是什么?

(4分)

 

答案解析

1.【解析】选C。

本题考查学生的比较辨析能力。

北魏、元朝、清朝分别是鲜卑族、蒙古族、满(洲)族建立的政权。

明朝是朱元璋建立的,属于汉族建立的政权。

2.【解析】选D。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辨析能力。

从题干中图片的信息可以看出甲、乙、丙三幅图分别反映了秦朝、隋唐时期和明朝的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

明太祖时期,废丞相,权分六部,与丙图相吻合,故选D。

3.【解析】选D。

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

由题中的“三句承题,两句破题”可以联想到明朝的八股取士,故选D。

本题也可以从分析备选项入手,题干反映的是科举制度,首先排除A。

隋朝时创立科举制,唐朝时完善。

隋唐时期的科举制为中央政府选拔有才能的人创造了途径,与题干的描述不相符,故排除B、C,D正确。

4.【解析】选A。

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取信息的能力。

“永乐”是明成祖的年号,“奉使西洋,迄今七次”指奉命七下西洋,“所历三十余国”指到达过30多个国家和地区。

由此不难判断A正确。

5.【解析】选C。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辨析能力。

A出自文天祥;B出自辛弃疾;C出自戚继光;D出自岳飞。

6.【解析】选D。

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从军机处的一日日程上可以看出,军机处(军机大臣)只是跪在地上,拿笔记录,然后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员去执行。

故选D。

7.【解析】选C。

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

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17、18世纪”“思想的牢笼”,由“17、18世纪”可以排除A、B,由“思想的牢笼”可以排除D。

八股取士、文字狱是明清时期加强思想控制的措施。

8.【解析】选C。

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

题干中的四项皆属于加强思想统治的措施,其根本目的是为了巩固其封建统治。

9.【解析】选B。

本题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史实的能力。

提取题干中的关键信息“台湾”“今余既来索”,所指历史事件是收复台湾,链接有关知识,可知收复台湾的民族英雄是郑成功,故选B,其他选项均与此事无关。

10.【解析】选C。

本题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

1683年清军进入台湾,1684年,清朝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11.【解析】选C。

本题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

中俄《尼布楚条约》的签订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

12.【解析】选D。

本题考查学生的辨析和归纳能力。

清朝加强对西藏管理的措施有:

规定达赖、班禅都必须经过中央政府册封;1727年,清朝开始设置驻藏大臣。

后来,明确规定驻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与达赖、班禅共管西藏事务;达赖和班禅的继承,必须报请中央政府批准。

13.【解析】选C。

本题考查学生的辨析能力。

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对边疆少数民族进行安抚。

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是通过军事打击手段镇压叛乱,不属于对边疆少数民族进行安抚。

14.【解析】选C。

本题考查学生的辨析能力。

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18世纪后半期”“粉碎沙俄追击东返祖国”,由此可以联想到,1771年,土尔扈特部历尽艰辛回归祖国,为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谱写了光辉的篇章。

15.【解析】选C。

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

机房是资本主义性质的手工工场,是由机户开设的,雇佣机工进行生产,机户和机工之间是一种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这是一种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

16.【解析】选A。

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

广州十三行是清政府特许的、唯一经营管理对外贸易的机构,说明了清政府严格限制对外贸易,这是“闭关锁国”政策的体现。

17.【解析】选B。

本题考查基础知识记忆。

题干关键信息是明长城,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是世界上的一个奇迹。

故选B。

18.【解析】选D。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

明清时期的科技成就主要在建筑和科技著作两方面。

具体是北京城、明长城、《本草纲目》《天工开物》。

A是紫禁城中最高大的建筑太和殿,紫禁城是北京城的中心。

D《清明上河图》反映的是北宋东京城的繁华景象。

故选D。

19.【解析】选B。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能力。

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描写封建社会末期的社会生活、揭示封建社会必然崩溃的历史命运。

《红楼梦》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揭示清王朝走向衰亡的历史命运,故选B。

《三国演义》展示的是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各统治集团间的军事、政治、外交斗争。

《西游记》取材于唐玄奘西天取经的故事。

《水浒传》是根据北宋末年宋江起义的题材创作而成的。

故A、C、D不正确。

20.【解析】选D。

本题考查学生的比较辨析能力。

《牡丹亭》的作者是汤显祖,徐渭是明末著名画家。

故D符合题意。

21.【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比较辨析能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把握好“明朝末年”这一时间限制,然后分析所创设的情境,找出错误之处。

答案:

(1)错误:

把《史记》等科考用书锁到了柜子里。

理由:

当时实行八股取士,考试内容为四书五经。

(2)错误:

曹雪芹的《红楼梦》。

理由:

《红楼梦》成书于清朝。

(3)错误:

临摹郑板桥的作品。

理由:

郑板桥是清朝的画家。

(4)错误:

喜欢看京剧表演。

理由:

京剧形成于19世纪中期(同治、光绪年间)。

22.【解析】本题以中外交流为主题,考查唐朝、明朝、清朝的中外交流有关的知识点。

(1)

(2)题都考查学生依据史料提出信息的能力。

其中这两题的第一问都是依据材料概况回答,要求简明扼要,不能完全照搬材料。

(2)题的第二问注意限制条件“远航的技术条件”,要从造船术和指南针角度切入回答。

第(3)题考查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及影响,比较容易,链接相关知识回答即可。

答案:

(1)长安拥有了海纳百川般雍容丰厚的文化。

鉴真东渡日本,弘扬唐朝文化;玄奘西游天竺,求取佛经。

(2)宣扬明朝的国威,扩大明朝在海外的政治影响(或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

唐宋以来,我国的造船技术不断提高;指南针的广泛应用。

(3)由对外开放到闭关锁国。

使中国与世隔绝,既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也不能适时地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使中国逐渐在世界上落伍了。

23.【解析】本题以君主专制中央集权为主题,考查秦朝、明朝、清朝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建立、加强有关的知识点。

我国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是由秦始皇(嬴政)开创的。

最高统治者称皇帝,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

在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称为“三公”,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最后由皇帝决断,据此分析回答第

(1)题。

(2)题,由材料二中“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政归六部”可知与明朝加强君权有关。

“帝方自操权柄”指的是明太祖废除丞相、撤销中书省,由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这样全国的军政大权,都集中到皇帝手里。

解答第(3)题的关键是正确判断出“偏房”指哪一机构。

结合材料三中的关键信息:

故宫、雍正时代以及图片,可知“偏房”指军机处。

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集权进一步强化。

答案:

(1)秦始皇(嬴政)。

太尉、御史大夫。

(2)明朝。

全国的军政大权,都集中到皇帝手里。

(3)军机处。

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集权进一步强化。

(答加强了君主专制;提高了办事效率;官员没有政治责任感和创新精神等,可适当给分)

24.【解析】本题以国家的统一为切入点,考查学生综合归纳问题的能力。

元朝时期为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实行了行省制度,还加强了对西藏和琉球(今台湾)的管辖。

据此回答第

(1)题。

明清时期日本、葡萄牙、荷兰、沙俄相继骚扰或入侵我国,为维护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戚继光领导了抗倭斗争、郑成功收复台湾、康熙帝组织雅克萨之战,戚继光、郑成功、康熙帝都是反击外来侵略的民族英雄。

清朝前期为防止西方势力的入侵采取了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逐渐在世界上落伍了,据此回答第

(2)题。

第(3)题,“被后人传颂和铭记”的事指维护国家统一的事件,“遭到人们的唾弃”的事指分裂国家的事件,发生于乾隆时期“被后人传颂和铭记”的事是土尔扈特回归祖国,“遭到人们的唾弃”的事是大小和卓的叛乱。

答案:

(1)行省制度。

加强对西藏的管辖,西藏成为元朝正式的行政区(或加强对琉球的管辖)。

(2)戚继光、郑成功(或康熙帝也可)。

闭关锁国。

(3)传颂的事:

土尔扈特回归祖国;遭到唾弃的事:

大小和卓的叛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