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度级上册实验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773430 上传时间:2023-07-07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7.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度级上册实验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度级上册实验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度级上册实验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度级上册实验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度级上册实验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度级上册实验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度级上册实验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度级上册实验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度级上册实验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度级上册实验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度级上册实验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度级上册实验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度级上册实验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度级上册实验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度级上册实验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度级上册实验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度级上册实验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度级上册实验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度级上册实验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度级上册实验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度级上册实验教案.docx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度级上册实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度级上册实验教案.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度级上册实验教案.docx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度级上册实验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

 

实验教案

 

华灵小学

2018.9.3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实验教学计划表

序号

章节

实验内容

所需仪器

备注

1

1-1

种子的发芽实验

绿豆种子、塑料杯、吸水纸

分组

2

1-3

绿豆芽生长需要阳光吗

绿豆种子、塑料杯、土壤、软尺

分组

3

1-3

绿豆芽生长对水的需求

放大镜、镊子、培养皿、吸水纸

分组

4

1-4

蚯蚓与环境

蚯蚓、塑料薄膜、土壤、纸盒

分组

5

1-6

制作生态瓶

大可乐瓶、土壤、植物、小动物

分组或演示

6

1-7

改变生态瓶

大可乐瓶、土壤、植物、小动物

分组或演示

7

2-1

观察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

手电筒、白卡纸、铅笔、尺子

分组或演示

8

2-2

阳光下的影子

日影观测仪、指南针、卷尺

分组

9

2-3

验证光的传播路线光是怎样传播的

手电筒、白卡纸、空心弯管和直管

演示

10

2-4

光的反射

手电筒、书本、小球、平面镜

演示

11

制作潜望镜

纸盒、平面镜

分组

12

2-5

光的强弱与温度

温度计、平面镜

分组

13

2-6

物体的颜色与吸热

各种颜色彩纸、温度计

分组

14

阳光直射、斜射与吸热

黑纸盒、温度计

分组

15

2-7

设计、制作简易的太阳能热水器

纸盒、泡沫或棉花、塑料瓶、玻璃片、镜子或锡箔纸、黑色纸、

分组

16

3-1

观察地形图

地形图

演示

17

3-3

冷与热对岩石变化的影响

蜡烛、镊子、水

分组

18

流水对岩石变化的影响

塑料瓶、石头、水

分组或演示

19

植物作用对岩石变化的影响

植物、石膏、豌豆

演示

20

3-4

寻找土壤的成分

土壤、牙签、塑料盒、放大镜、烧杯、玻璃棒

分组

21

3-5

模拟雨如何影响土地

洒水器、塑料盆、塑料盒、土壤

分组或演示

22

3-6

探索侵蚀的实验

洒水器、塑料盆、塑料盒、土壤.、植物

分组或演示

23

3-7

模拟河流对土地的影响

大塑料瓶、塑料盒、土壤.

演示

24

3-8

暴雨对我们的家园有什么影响

土壤、植物、房屋模型、塑料盒、洒水器

演示

25

4-1

研究拉力大小与小动的关系

小车、细绳、垫圈

分组

26

4-2

橡皮筋的圈数与小车行驶距离的关系

小车、橡皮筋

分组

27

橡皮筋的怎样产生的

橡皮筋、钩码

演示

28

4-3

用气球驱动小车

气球、小车

分组

29

4-4

认识弹簧测力计

弹簧测力计

演示

30

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弹簧测力计、物体

分组

31

4-5

摩擦力与接触面光滑程度的关系

测力计、细线、钩码、纸盒、粗糙面板、光滑面板

分组

32

摩擦力与物体重量的关系

测力计、细线、钩码、纸盒、面板

分组

33

4-6

测量物体滑动和滚动的摩擦力

测力计、细线、小车、胶布

分组

34

制作滚珠轴承

玻璃球、圆盖、铅笔

演示

35

4-8

制作小赛车

轮子、木棒、线、气球、橡皮筋等

分组

1、实验名称:

设计种子发芽实验

实验目的:

1.增强对科学小实验的兴趣。

2.在实验过程中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知道种子发芽需要一定条件。

实验类型:

分组

实验器材:

一个放大镜,绿豆种子4粒,塑料盒2个,标签4张,纸巾1块,水1杯,滴管1个。

实验步骤:

一、学生猜测种子的发芽和什么有关

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

1、准备好两个培养皿,在里面平铺上纸巾;

2、在每个纸巾上按三个洞,各放3粒绿豆;

3、往一个纸巾上滴水,另一个培养皿里的纸巾不滴水

4、将每天的变化记录下来,填在记录表内:

日期

实验组

对照组

实验结论:

绿豆种子在有水、常温、有空气、没有阳光的室内发芽了,所以种子的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

2、实验名称:

绿豆芽生长需要阳光吗

实验目的:

分析绿豆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阳光)

实验类型:

分组

实验器材:

绿豆芽、实验盒、

实验步骤:

将种有相同绿豆芽的两个花盆中的一盆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一盆放在黑暗的地方,保持其他条件不变,过一段时间观察。

实验现象:

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的绿豆芽生长较好,放在黑暗的地方的绿豆芽生长的不好甚至死亡。

实验结论:

绿豆芽生长需要阳

3、实验名称:

绿豆芽生长对水的需求

实验目的:

植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

实验类型:

分组

实验器材:

绿豆芽、水、纸巾

实验步骤:

1、在一个盘子里铺上几层吸水纸,把5粒刚发芽的绿豆并排放在吸水终上,保持吸水纸一端湿润。

2、3----5天后观察观察。

实验现象:

豆芽的根会向有水的方向生长

实验结论:

植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当环境改变后它们会努力的适应环境的变化。

4、实验名称:

蚯蚓与环境

实验目的:

蚯蚓适宜的生活环境是什么样的?

实验类型:

分组

实验器材:

蚯蚓、泥土、水、盒子

实验步骤:

1、

(1)把长方形盒子一端剪去一部分,盖上玻璃片,再在另一端用黑布包住。

(2)在盒底放入塑料薄膜,以保护蚯蚓,方便它爬行。

(3)把5条蚯蚓放在盒子的中间,盖好盖子。

(4)5分钟以后打开盒盖,做好观察和记录。

(5)再做2次。

2、

(1)在另外的盒子两端分别铺上同样土质的泥土,不同的是一边干燥,一边湿润。

(2)把10条蚯蚓放在盒子的中间,盖好盖子。

(3)5分钟以后打开盒盖观察,记录。

(4)再做2次

实验现象:

1、蚯蚓向黑暗的一方爬行。

2、蚯蚓向湿润的一方爬行

实验结论:

1、蚯蚓喜欢黑暗的环境。

2、蚯蚓喜欢湿润的环境。

 

5、实验内容名称:

制作生态瓶

实验目的:

能设计一个生态瓶建造方案。

实验类型:

分组或演示

实验器材:

大饮料瓶、泥土、水草、水生小动物

实验步骤:

1、先在瓶底装入一层淘洗干净的沙(如要加几块小石子也就在这时候放)。

2、装入半瓶自然水域的水。

3、往瓶里种上自己准备的水草。

4、再放入小动物。

5、进行观察记录。

实验现象:

生物和非生物是互相作用、互相依存的,形成了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

实验结论:

生物和非生物是互相作用、互相依存的,形成了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

实验内容6改变生态瓶

实验目的:

在设计对比实验中严格控制变量,并注意收集实验数据用事实说话。

实验类型:

分组或演示

实验器材:

生态瓶、小鱼、水草

实验步骤1、减少生态瓶里的水。

2、增加生态瓶里的生物。

实验现象1.由于水量减少,动植物的生存空间减少,氧气量减少,水少的小鱼浮出水面的次数比较多。

2.水草增加,产生的氧气量就增加,鱼浮出水面的次数会减少;小鱼增加,耗氧量增大,小鱼浮到水面的次数会增多。

实验结论:

减少水和添加动物、植物会引发生态群落的变化。

实验内容7观察阳光下物体的影子的变化

实验目的:

观察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

实验类型:

分组或演示

实验器材:

木板、白纸、橡皮泥、木棒

实验步骤:

1、做一个简易的日影观测仪。

2、每隔十分钟,量铅笔影子的长度,在白纸上做下记录。

实验现象:

1、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随着太阳方向的改变而改变,影子总是和太阳的方向相反。

2、阳光下物体影子长短的变化是随着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而变化的,太阳位置最高时影子最短,太阳位置最低时,影子最长。

实验结论:

1、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随着太阳方向的改变而改变,影子总是和太阳的方向相反。

2、阳光下物体影子长短的变化是随着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而变化的,太阳位置最高时影子最短,太阳位置最低时,影子最长。

实验内容8观察阳光下物体的影子的变化

实验目的:

观察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

实验类型:

分组

实验器材:

 简易日影观测仪、指南针、铅笔、记录本 

实验过程:

 

1.根据已学的方位知识,再利用指南针确定太阳的方向,用简易的日影观察仪放在事先观察好的地方。

 

2.每隔10分钟观察、记录一次。

(测试时间是上午8点到8点50分) 填好观察记录表一 

3.每隔1小时观察一次,记录一天中上午9点到下午5点之间的影长,整理记录。

 

4、根据一天中铅笔影长变化的数据设置的柱状图。

实验结论:

一天中阳光下物体的方向是随着太阳方向的改变而改变,影子总是和太阳的方向相反。

影子长短的变化是随着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而变化的,太阳位置最高时(正午)影子最短,太阳位置最低时(清晨和傍晚)影子最长。

 同时在实验中也可以发现,影子逐渐变短的是上午,影子最短的是正午(正当头顶时),下午影子逐渐变长。

实验内容9验证光的传播路线光是怎样传播的

实验目的:

验证光的传播路线

实验类型:

演示

实验器材:

卡纸4张,其中3张在同一位置打一个洞(一枚硬币大小,夹子,手电筒、水管3段,弯头2个

实验步骤:

1、用夹子夹住卡纸,横立在桌面上排成整齐的一行,间隔距离为15cm(没有孔的放在最末端)

2、用手电筒照射有孔卡指和管口

实验现象:

光在物质中是直线传播。

实验结论:

光在同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

实验内容10光的反射

实验目的:

认识光的反射及应用

实验类型:

演示

实验器材:

卡纸(红、黄、绿、黑、白)各一张,手电筒一支,夹子

实验步骤:

1、夹子夹住卡纸

2、将夹横立在桌上,并在桌面上放一页有字的纸。

3、打开手电筒开关,对着卡纸,观察文字

实验现象:

黑色反光弱,红色反红光,黄色反黄光,绿色反绿光,白色反光能力强。

实验结论:

深色反光弱,浅色反光能力强。

实验内容11制作潜望镜

实验目的:

 理解光的反射。

实验类型:

分组

实验器材:

长方形纸盒一个、镜子两块、剪刀、胶布。

实验过程:

 1、用剪刀将长方形盒子相对的两面各剪一个方孔(一面左端,一面右端)

2、将两而镜子分从方孔放入盒内,沿45角斜放,镜血平行朝上,用胶布固定。

实验结论:

可以看到不在眼睛正前方位置的情况。

实验名称 12光的强弱与温度

实验目的:

让学生知道光越强温度越高。

实验类型:

分组

实验器材:

小镜子、温度计、不锈钢勺、放大镜 

实验步骤:

 

1、 实验前准备。

 

2、 首先拿一面镜子照射温度计,观察记录。

 

3、 再分别用两面和三面镜子风别照射温度计,观察温

观察现象:

用三面镜子照射是温度高。

 

实验结论:

我认为光越强,温度越高

实验目的13物体的颜色和吸热

实验目的:

知道物体颜色与吸热的关系。

实验类型:

分组

实验器材:

白色纸、粉色纸、黑色纸、黑色蜡光纸、铝箔纸对折做成的纸带,温度计

实验步骤:

1、把不同颜色的直对着做成袋状。

2、分别插上温度计放在阳光下。

实验现象:

1、深色纸比浅色纸升温快

2、黑色蜡光纸比黑色无光纸升温慢

实验结论:

物体的颜色与吸热的本领有关,深色物体比浅色物体吸热快

实验名称:

14阳光直射、斜射与吸热

实验目的:

光照角度与吸热的关系。

实验类型:

分组

实验器材:

黑色纸袋、温度计。

实验步骤 

1、把纸袋在“阳光”(灯泡)下水平放置、直立以及和“太阳”光垂直。

  

2、插上电源,统计2分钟的温度,统计4分钟的温度,统计6分钟的温度,统计8分钟的温度,统计10分钟的温度。

   

 实验现象:

太阳光直射物体升温快。

   

实验结论:

 物体受阳光照射角度与吸热有关,物体与阳光垂直比倾斜吸热快。

实验名称:

15 设计、制作简易的太阳能热水器

实验目的:

让学生了解太阳能执水器的构造及原理,学会设计制作简易的太阳能热水器。

实验类型:

分组

实验器材:

 纸盒、泡沫塑料、棉花、方形或圆形饮料瓶、玻璃片、透明塑料膜、   黑色纸、平面镜、锡箔纸, 剪刀或美工刀、透明胶带         

实验过程:

 

       1、在盒子的底部垫上一层棉花,侧面用泡沫塑料板垫上,然后将锡箔纸衬在里面,作为反光材料;      

       2、用黑色纸把塑料饮料瓶的瓶身包起来,放在盒子里,盒盖的上面挖空,覆上一层塑料膜,      

       3、瓶子里装上清水,盖上盒盖,调整热水器的角度,使受热面与阳光垂直            

实验结论:

我们在设计制作热水器时,综合应用了反光原理、热的不良导体保温原理、颜色与吸热原理、照射角度与吸热原理,做成的热水器可以很好的集热。

实验内容:

16观察地形图

实验目的:

观察地形图

实验类型:

演示

实验器材:

地形图

实验步骤:

观察地形图

实验现象:

地形图是用符号和颜色来表示地球表面地形地貌的,一般在图上都有比例尺和图例。

地形图上常常用不同的颜色来表示不同高度地形,深浅不同的棕色和褐色分别表示海拔2000米~5000米以上的高原和山地。

白色表示终年积雪的山峰,往往都在6000米以上。

深浅不同的蓝色表示各种深度的海洋。

蓝色的、封闭的图形是湖泊,蓝色的曲线表示河流。

实验结论:

地形图是用符号和颜色来表示地球表面地形地貌的,一般在图上都有比例尺和图例。

地形图上常常用不同的颜色来表示不同高度地形,深浅不同的棕色和褐色分别表示海拔2000米~5000米以上的高原和山地。

白色表示终年积雪的山峰,往往都在6000米以上。

深浅不同的蓝色表示各种深度的海洋。

蓝色的、封闭的图形是湖泊,蓝色的曲线表示河流。

实验名称:

17冷与热对岩石变化的影响

试验目的:

通过实验了解冷与热对岩石变化的影响

实验类型:

实验材料:

酒精灯、容器、水、小石块、镊子、火柴。

实验方法:

用镊子夹住一小片石头,在酒精灯火焰上烧一会儿,然后迅速放入冷水中;接着再烧,再浸入冷水中。

反复几次,观察石头的变化。

实验现象:

反复几次后,小石块碎裂。

实验结论:

岩石风化程度随温度升高而加剧。

实验名称:

18流水对岩石变化的影响

试验目的:

通过实验了解流水对岩石变化的影响

实验类型:

分组或演示

实验步骤:

1.用本条将沙子和泥土的混合物推至沙盘的一侧。

2.将混合物抹平,保证混合物各处的厚度相同。

3.将木尺横放在沙盘上,固定住,把底部有孔的水杯架在沙盘和木尺之间。

4.沙盘伸出桌外的一端底部有孔,地上放一水盆接水。

5.往水杯中加水,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

沙子和泥土不断被水流带走。

实验结论:

流水有搬运作用。

实验名称:

19植物作用对岩石变化的影响

试验目的:

通过实验了解植物对岩石变化的影响

实验类型:

演示

实验材料:

植物、石膏、豌豆

实验步骤:

向小碗(盘子)里倒入石膏糊,撒上几粒豌豆,再倒入一些

膏糊,将结成块的石膏糊放入盛水的盘子,观察豌豆发芽后的石膏。

实验现象:

实验前岩石特点:

石膏糊完整;实验后岩石特点:

完整的石膏糊有裂缝。

实验结论:

植物能使岩石发生变化。

实验名称:

20 寻找土壤的成分

 试验目的:

了解土壤的成分

实验类型:

分组或演示

实验器材:

湿润的土壤及干燥的土壤、小铲子、塑料盒、报纸、放大镜、去掉上部的透明饮料瓶、镊子、小棍、水、牙签等 

我的猜想:

土壤包含小石子、沙、黏土、动物、植物的残留物,以及腐殖质、水和空气等。

 

实验步骤:

1、在校园内找一些土壤,用塑料袋装好,带回教室。

     

 2、把土倒在一张纸上,先用肉眼观察,记录。

       

3、把土壤晾干、捻碎,用牙签把土壤颗粒分开,再用放大将观察,记录。

 

4、把一些土倒入水中,观察,记录。

    5、搅拌水中的土壤,静置,观察,记录。

      

5、分析实验结果,总结。

 

观察现象:

放大镜下的土壤有小石子、沙、黏土,水中的土壤分成了好几层。

 

实验结论:

我认为土壤包含小石子、沙、黏土、动物、植物的残留物,以及腐殖质、水和空气等。

 

实验名称:

21模拟雨如何影响土地

 试验目的:

了解雨是如何影响土地

 实验类型:

分组或演示

实验器材:

湿润并混有少量沙石的土、一侧有孔的长方形塑料水槽2两个小铲子1把降雨器1个、水、接水容器(烧杯)2个我的猜测:

雨水量对小对土地不够成侵蚀

 实验步骤:

l.在一个长方形塑料盒中用掺有少量沙、石的土堆一个斜坡地形,并用小铲子稍稍拍紧,再在土的边沿造一个垂直的“悬崖”。

另准备一个饮料瓶,在瓶盖上扎一些小孔,做成喷水器。

2.在饮料瓶中装满水,盖上瓶盖。

把装有“悬崖”的盒子放在废报纸上,在报纸上铺塑料模,并把盒子的一端垫高。

3.用手挤压喷水器,让水喷洒出来。

让“雨水”降落到斜坡的土上,观察“雨水”降落到“地形”上时会发生的现象。

 观察现象:

泥土随着雨水的冲刷而流失

实验结论:

雨水对土壤的冲刷侵蚀明显。

实验名称 :

 22探索侵蚀的实验

 试验目的:

了解侵蚀作用

实验类型:

分组或演示

实验器材:

 水槽2只、铁架台1座、铁环夹2个、降雨器2个(底部钻大小、数量不同孔)、蒸发皿6个、长有草皮的土壤层2块、纯土壤4块(分别放置在蒸发皿内) 

猜测:

 有植物覆盖的土地受侵蚀的程度小,无植物覆盖的土地受侵蚀的程度大; 坡度大的土地受侵蚀的程度大,坡度小的土地受侵蚀的程度小;降雨量大对土地的侵蚀程度严重,降雨量小对土地的侵蚀程度就轻。

 

实验过程:

 

1、组装好铁架台,将铁环夹水平旋紧在立柱上,                     

2、将装好土壤层的蒸发皿水平放在铁环夹中间,一种是有草皮的,一种是纯土壤      

      3、用同一个降雨器灌相同多的水,在相同高度淋洒这两个不同的土壤层,用接水的水槽分别接住流下来的“径流水”,观察水质的不同点;      

      4、换上两个相同的土壤层,用大孔、小孔不同的两个降雨器,分别灌一整瓶水、半瓶水,也是在相同的高度对这两个土壤层进行各自喷淋,接住径流水后观察;      

      5、同样的方法,换上另外两个相同的土壤层,进行坡度不同的侵蚀实验, 观察径流水的水质有什么不同点。

      

实验结果:

  无植物覆盖的土地被“雨水”冲下来的泥土比有植物覆盖的要多;斜坡的土地被“雨水”冲下来的泥土比平地上要多几倍;降雨量大比降雨量小的冲蚀得厉害。

 

实验结论:

 无植物覆盖的土地比有植物覆盖的土地受侵蚀的程度严重; 降雨量大比降雨量小对土地的侵蚀程度严重;土地的坡度大比坡度小受侵蚀的程度严重  

实验内容:

23模拟河流对土地的影响

实验目的:

让学生知道河流会浸蚀土地,并改变地形地貌。

实验类型:

演示

实验器材:

有小孔的长方形塑料水瓶1个、湿润混有少量沙石的士壤若干,报纸]张、塑料薄膜1张、小铲子1个、脸盆1个、大饮料瓶2个、木块1块。

实验过程:

在水槽中装上混有少量沙石的土壤(汁意空出盒了的三分之一不要装二的,做成一个斜面,稍微拍紧,然后在斜坡上挖一个宽、深都约一厘米的“河道”。

并用笔记录好河道的形状、深度宽度。

在河道上方用木块固定一个水的瓶于(剪去底部〕,让水流进河道,一上面不断加水。

观察水流速度及河道的变化。

实验结论:

河浈会浸蚀土地,并改变地形地貌。

实验名称:

24暴雨对我们的家园有什么影响

实验目的:

知道雨量的大小对土地侵蚀有影响。

实验类型:

演示

试验仪器:

长方形盒子、大饮料瓶、塑料杯

实验步骤:

1、在盒子的一端用士堆一个一边高一边低的斜坡,并稍微拍紧。

(注意空出盒子的旧不要装土)

2、在斜坡上用小棍挖一条宽、深都约为1厘米的“河道”。

3、在记录紙上画出河道的形状,并把它的宽度,深度标记在图上。

4、在塑料杯底部1则血扎一个小孤使出水孔对准河用大饮料瓶装满水缓缓地向杯内倒水,保持杯内的水始终都是满的。

5、在实验盒的出水口,准备用桶接住往下流的水。

实验现象:

雨量大的水土流失情况更严重。

实验结论:

雨量的大小对土地侵蚀有影响,雨量越大,侵蚀越大。

实验内容:

25研究拉力大小与小动的关系

实验目的:

拉力大小与小车的运动

实验类型:

分组

实验器材:

小车、垫圈、绳子、挡板

实验步骤:

1、将小车安放在桌子上,用线的一端栓住小车,另一端拴上一个小塑料袋,小塑料袋悬空.

2、将玻璃珠逐颗放入袋中

3、记下每次起止距离的时间

实验现象:

拉力越大,小车运动越快

实验结论:

拉力越大,小车运动越快

实验内容:

26橡皮筋的圈数与小车行驶距离的关系

实验目的:

橡皮筋缠绕的圈数与小车行驶的距离

实验类型:

分组

实验器材:

小车、橡皮筋、尺子

实验步骤:

1、将橡皮筋拴在小车的前后两端。

2、将橡皮筋绕在小车的前轴上。

实验现象:

绕的圈数越多,小车行驶距离越远。

实验结论:

绕的圈数越多,小车行驶距离越远。

实验内容:

27橡皮筋的力怎样产生的

实验目的:

橡皮筋、弹簧等这样的物体的力怎样产生的

实验类型:

演示

实验器材:

橡皮筋、钩码

实验步骤:

1、用绳子把橡皮筋与小车连起来。

2、在橡皮筋的另一头挂上钩码。

3、比较哪一辆小车走得远

4、讨论为什么会这样?

实验现象:

钩码挂的越多,小车走得越远。

实验结论:

橡皮筋被拉长后能产生力。

实验目的:

28用气球驱动小车

实验目的:

气球里的气体喷出时,会产生一个和喷出方向相反的推力,叫反冲反;要使静止的物体运动起来,必须对物体用力,要使物体运动得快必须对物体用更大的力。

实验类型:

分组

实验材料:

小车、气球、铁丝。

实验步骤:

1、把小管子插入气球中,用线绑好,固定在小车上。

2、给气球吹足气,放开气球的气嘴,用尺子测量一下我们的气球小车行驶了多远?

3、试一试,看哪种办法使气球小车行驶得更远?

实验结论:

要使静止的物体运动起来,必须对物体用力,要使物体运动得快。

必须对物体用更大的力。

气球力的气体喷出时,会产生一个和喷出方向相反的推力,这个力叫反冲力,反冲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