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高考语文总复习考点集训七文言文阅读一.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773919 上传时间:2023-07-07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63.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高考语文总复习考点集训七文言文阅读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山东省高考语文总复习考点集训七文言文阅读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山东省高考语文总复习考点集训七文言文阅读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山东省高考语文总复习考点集训七文言文阅读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山东省高考语文总复习考点集训七文言文阅读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山东省高考语文总复习考点集训七文言文阅读一.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山东省高考语文总复习考点集训七文言文阅读一.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山东省高考语文总复习考点集训七文言文阅读一.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山东省高考语文总复习考点集训七文言文阅读一.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山东省高考语文总复习考点集训七文言文阅读一.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山东省高考语文总复习考点集训七文言文阅读一.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山东省高考语文总复习考点集训七文言文阅读一.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山东省高考语文总复习考点集训七文言文阅读一.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山东省高考语文总复习考点集训七文言文阅读一.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山东省高考语文总复习考点集训七文言文阅读一.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山东省高考语文总复习考点集训七文言文阅读一.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山东省高考语文总复习考点集训七文言文阅读一.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山东省高考语文总复习考点集训七文言文阅读一.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山东省高考语文总复习考点集训七文言文阅读一.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山东省高考语文总复习考点集训七文言文阅读一.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省高考语文总复习考点集训七文言文阅读一.docx

《山东省高考语文总复习考点集训七文言文阅读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高考语文总复习考点集训七文言文阅读一.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山东省高考语文总复习考点集训七文言文阅读一.docx

山东省高考语文总复习考点集训七文言文阅读一

文言文阅读

(一)

(时间:

120分钟 满分:

122分)

(78分)

古今异义词——确认,拆分

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商君者,名鞅,姓公孙氏。

公孙鞅闻秦孝公下令国中求贤者,乃遂西入秦,因孝公宠臣景监以求见孝公。

公与语,不自知膝之前于席也。

语数日不厌。

以卫鞅为左庶子,卒定变法之令。

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己,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

民怪之,莫敢徙。

复曰:

“能徙者予五十金。

”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

卒下令。

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不便者以千数。

(有删改)

(1)公与语,不自知膝之前于席也。

(2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

(3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不便者以千数。

(3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南越王尉陀)问:

“我孰与皇帝贤?

”陆(指陆贾)曰:

“皇帝起丰、沛,讨暴秦,诛强楚,为天下兴利除害,继五帝、三王之业,统理中国……今王众不过数十万,皆蛮夷,踦山海之间,譬若汉一郡,何可乃比于汉王!

”尉佗大笑曰:

“吾不起中国,故王此;使我居中国,何遽不若汉!

”乃大悦陆生,留与饮数月。

吾不起中国,故王此;使我居中国,何遽不若汉!

(3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多义词——语境推断

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画线的句子。

3.翻(指传主虞翻)出为富春长。

后翻州举茂才,汉召为侍御史,曹公为司空,辟皆不就。

孙权以为骑都尉。

翻数犯颜谏争,权不能悦,又性不协俗,多见谤毁,坐徙丹杨泾县。

(选自《三国志·虞翻传》)

(1)后翻州举茂才,汉召为侍御史,曹公为司空,辟皆不就。

(2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翻数犯颜谏争,权不能悦,又性不协俗,多见谤毁,坐徙丹杨泾县。

(3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公(指传主王旦)于用人,不以名誉,必求其实。

苟贤且材矣,必久其官,而众以为宜某职然后迁。

公务以俭约率励子弟,使在富贵不知为骄侈。

兄子睦欲举进士,公曰:

“吾常以太盛为惧,其可与寒士争进?

”至其薨也,子素犹未官,遗表不求恩泽。

(欧阳修《王公神道碑铭》)

(1)苟贤且材矣,必久其官,而众以为宜某职然后迁。

(3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吾常以太盛为惧,其可与寒士争进?

(2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至元十八年,世祖召见,应对详雅,悦之。

从征东北边还,因言大军所过,民不胜烦扰,寒饿且死,宜加赈给。

帝从之,乃赐边民谷帛牛马有差,赖以存活者众。

二十三年,奉使江南。

时行省理财方急,卖所在学田以价输官。

彻里曰:

“学田所以供祭礼、育人才也,安可鬻?

”遽止之。

还朝以闻,帝嘉纳焉。

二十四年,桑哥为相,引用党与,钩考天下钱粮,民不胜其苦,自裁及死狱者以百数,中外骚动。

廷臣顾忌,皆莫敢言。

彻里乃于帝前,具陈桑哥奸贪误国害民状,辞语激烈。

帝怒,谓其毁诋大臣,失礼体,命左右批其颊。

彻里辩愈力。

(《元史·彻里》)

(1)学田所以供祭礼、育人才也,安可鬻?

(2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谓其毁诋大臣,失礼体,命左右批其颊。

(3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用词——语法推断

翻译下面文段中画线的句子,特别注意译句中活用词的翻译。

6.曼卿,讳延年,姓石氏,其上世为幽州人。

幽州入于契丹,其祖自成始以其族闲走南归。

天子嘉其来,将禄之,不可,乃家于宋州之宋城。

庄献明肃太后临朝,曼卿上书,请还政天子。

其后太后崩,范讽以言见幸,引尝言太后事者,遽得显官,欲引曼卿,曼卿固止之,乃已。

自契丹通中国,德明尽有河南而臣属,遂务休兵养息,天下晏然,内外弛武三十余年。

曼卿上书言十事,不报。

(节选自欧阳修《石曼卿墓表》)

(1)天子嘉其来,将禄之,不可,乃家于宋州之宋城。

(3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范讽以言见幸,引尝言太后事者,遽得显官,欲引曼卿,曼卿固止之,乃已。

(3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遂务休兵养息,天下晏然,内外弛武三十余年。

(3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疑难词——联想迁移

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画线的句子,注意运用联想迁移法结合语境落实疑难词。

7.某封翁富而好德,某岁除夕,出厅事莅家燕,二婢执烛前导,过中庭,翁仰见树杪有人,即止不进,告二婢曰:

“汝等留烛于亭,吾愿留此独酌,速移樽至。

”既,翁屏退家人,仰树呼曰:

“树上君子,此间已无外人,盍下,且畅饮耶!

”树上人闻之,战栗几坠。

翁曰:

“毋恐,老夫岂忍执人者。

”其人乃下,叩首称死罪。

翁视之,邻人也,相将入亭,先酌之三杯,曰:

“汝所需若干?

”邻人泣告曰:

“小人有母,遇年荒,无以卒岁,素谂翁家富有,故行此不肖事。

今既不罪,尚敢他望耶?

”言已,声酸嘶。

翁曰:

“不能周济邻居,以至为非,老夫之过也。

今酒殽尚温,汝其饱餐,当以三十金畀汝。

卒岁之余,小作贸易,可度日矣。

勿再为此。

他人不汝恕也,且陷老母于不义。

一成为盗,没齿不能掩盖,其奈何!

”食已,乃予银,并布裹食物,送之墙下。

(1)相将入亭,先酌之三杯。

(2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汝其饱餐,当以三十金畀汝。

(2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成为盗,没齿不能掩盖,其奈何!

(2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查频率最高的虚词(以、其、因、乃、之、于、而)

阅读下面的文段,着重思考高频虚词的用法,在翻译时准确落实其含义。

8.咸平二年,夏,咏(指传主张咏)以工部侍郎出知杭州。

属岁歉,民多私鬻盐以自给。

捕获犯者数百人,咏悉宽其罚而遣之。

官属请曰:

“不痛绳之,恐无以禁。

”咏曰:

“钱塘十万家,饥者八九,苟不以盐自活,一旦蜂聚为盗,则为患深矣。

(《宋史·张咏传》)

(1)咏以工部侍郎出知杭州。

(2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属岁歉,民多私鬻盐以自给。

(2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苟不以盐自活,一旦蜂聚为盗,则为患深矣。

(3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公讳涣,始字公群,晚字文父。

少颖悟,所与交游,皆一时长老。

天圣元年,始就乡试,明年登科,为凤翔宝鸡主簿。

未几,移凤州司法。

王蒙正为凤州,以章献太后姻家,怙势骄横。

知公之贤,屈意礼之,以郡委公。

(苏辙《伯父墓表》)

知公之贤,屈意礼之,以郡委公。

(2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周文尝怒安定国臣王茂,将杀之,而非其罪。

朝臣咸知,而莫敢谏。

庆乃进争之。

周文逾怒曰:

“卿若明其无罪,亦须坐之。

”乃执庆于前。

庆辞气不挠,抗声曰:

“窃闻君有不达者为不明,臣有不争者为不忠。

庆谨竭愚诚,实不敢爱死,但惧公为不明之君耳。

”周文乃悟而赦茂,已不及矣。

周文黯然,明日,谓庆曰:

“吾不用卿言,遂令王茂冤死。

可赐茂家钱帛,以旌吾过。

”庆威仪端肃,枢机明辩。

周文每发号令,常使庆宣之。

天性抗直,无所回避。

周文亦以此深委仗焉。

(《北史·柳庆传》,有删节)

(1)周文乃悟而赦茂,已不及矣。

(2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周文亦以此深委仗焉。

(2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和数量最多的虚词——副词

11.阅读下列文段,翻译画线的句子,注意落实副词的含义。

崔亮,字敬儒。

时陇西李冲当朝任事,亮族兄光往依之,冲召亮与语,因谓曰:

“比见卿先人《相命论》,使人胸中无复怵迫之念。

今遂亡本,卿能记之不?

”亮即为诵之,涕泪交零,声韵不异。

冲甚奇之,荐之为中书博士,转议郎。

侍中、广平王怀以母弟之亲,左右不遵宪法,敕亮推究。

宣武禁怀不通宾客者久之。

后因宴集,怀恃亲使忿,欲陵突亮。

亮乃正色责之,即起于宣武前脱冠请罪,遂拜辞欲出。

宣武曰:

“广平粗疏,向来又醉,卿之所悉,何乃如此也!

”遂诏亮复坐,令怀谢焉。

(《北史·崔亮传》)

(1)比见卿先人《相命论》,使人胸中无复怵迫之念。

(3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后因宴集,怀恃亲使忿,欲陵突亮。

(2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广平粗疏,向来又醉,卿之所悉,何乃如此也!

(3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又十载归,卜居于鄱阳,己巳,有南昌老画师游鄱阳,能图人状貌。

铨延之为母写小像,因请于母,且问:

“母何以行乐,当图之以为娱。

”母愀然曰:

‘呜呼!

自为蒋氏妇,常以不及奉舅姑盘匝为恨;而处忧患哀恸间数十年,凡哭父,哭母,哭儿,哭女夭折,今且哭夫矣。

未亡人欠一死耳,何乐为?

”铨跪曰:

“虽然,母志有乐得未致者,请寄斯图也可乎?

”母曰:

“苟吾儿及新妇能习于勤,不亦可乎?

鸣机夜课,老妇之愿足矣,乐何有焉?

(蒋士铨《鸣机夜课图记》)

(1)铨延之为母写小像,因请于母,且问:

“母何以行乐,当图之以为娱。

”(4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虽然,母志有乐得未致者,请寄斯图也可乎?

(3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特殊虚词——固定结构和兼词

13.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画线的句子,注意译好特殊虚词。

古之人非无宝也,其所宝者异也。

孙叔敖疾,将死,戒其子曰:

“王数封我矣,吾不受也。

为我死,王则封汝,必无受利地。

楚、越之间有寝之丘者,此其地不利,而名甚恶。

荆人畏鬼,而越人信机。

可长有者,其唯此也。

”孙叔敖死,王果以美地封其子,而子辞,请寝之丘,故至今不失。

孙叔敖之知,知以不利为利矣,知以人之所恶为己之所喜,此有道者之所以异乎俗也。

知以人之所恶为己之所喜,此有道者之所以异乎俗也。

(3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杨继宗性刚廉孤峭,人莫敢犯。

御史孔儒清军,里老多挞死。

继宗榜曰:

“御史杖人至死者,诣府报名。

”儒怒。

继宗入见曰:

“为治有体。

公但剔奸弊,劝惩官吏。

若比户稽核,则有司事,非宪体也。

”儒不能难,而心甚衔之。

九载秩满,超迁浙江按察使。

数与中官张庆忤。

庆兄敏在司礼,每于帝前毁继宗。

帝曰:

“得非不私一钱之杨继宗乎?

”敏惶恐,遗书庆曰:

“善遇之,上已知其人矣。

(《明史·杨继宗传》)

(1)若比户稽核,则有司事,非宪体也。

(2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儒不能难,而心甚衔之。

(2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得非不私一钱之杨继宗乎?

(2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4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19题。

(22分)

游龙山记

麻 革

今年夏,因赴试武川,归,道浑水,修谒于玉峰先生魏公。

语未周浃,骤及是邦诸山:

“若南山,若柏山,业已游矣。

惟龙山为绝胜,姑缺。

子幸来,殊可喜。

”乃选日为具,拉诸宾友,骑自治城西南行十余里,抵山下。

山无麓,乍入谷,未有奇。

沿溪曲折行数里,草木渐秀润,山竦出,崭然露芒角。

水声铿然鸣两峰间,心始异之。

又盘山行十许里,四山忽合,若拱而揖,环而卫者,嘉木奇卉被之葱茜秾郁风自木杪起纷披震荡山与木若相顾而坠者使人神骇目眩。

又行数里,得泉之泓澄①渟滀②者焉。

洑③出石罅,激而为迅流者。

阴木荫其颠,幽草缭其趾。

宾欲休,咸曰:

“莫此地为宜。

”即下马,披草踞石列坐。

瀹④觞,酒数行,客有指其西大石曰:

“此可识。

”因命余,余乃援笔,书凡游者名氏及游之岁月而去。

又行十许里,大抵一峰一盘,一溪一曲,山势益奇峭,树林益多,杉桧栝柏,而无他凡木也。

溪花种种,金间玉错,芳香入鼻,幽远可爱;木萝松鬣,胃人衣袖。

又萦纡行数里,得冈之高,遽陟而上,马力殆不能胜。

行茂林下。

又五里,两岭若歧,中得浮屠氏之居曰大云寺。

有僧数辈来迎,延入,馆于寺之东轩。

林峦树石,栉比楯立,皆在几席之下。

憩过午,谒主僧英公,相与步西岭,过文殊岩。

岩前长杉数本挺立,有磴悬焉。

下瞰无底之壑,危峰怪石,

岏⑤巧斗,试一临之,毛骨森竖。

南望五台诸峰,若相联络无间断;西北而望,峰豁而川明,村墟井邑,隐若微茫,如弈局然。

徜徉者久之。

夤缘入西方丈,观诗石及留题。

回,乃经北岭,登萱草坡,盖龙山绝顶也。

岭势峻绝,无路可跻。

步草而往,深弱且滑甚。

攀条扪萝,疲极,乃得登。

四望群木皆翠杉苍桧,凌云千尺,与山无穷,此龙山胜概之大全也。

(有删改)

【注】 ①泓澄:

水深而清澈的样子。

②渟滀:

汇集。

③洑:

水流回旋的样子。

④瀹:

煮。

岏(cuánwán):

山高耸的样子。

1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归,道浑水        道:

途经。

B.莫此地为宜宜:

适合。

C.得冈之高,遽陟而上陟:

登高。

D.此龙山胜概之大全也概:

总括。

1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

B.

C.

D.

17.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嘉木奇卉被之/葱茜秾郁/风自木杪起/纷披震荡/山与木若相顾而坠者/使人神骇目眩

B.嘉木奇卉/被之葱茜/秾郁风自木杪/起纷披震荡/山与木若相顾/而坠者使人神骇目眩

C.嘉木奇卉被之葱/茜秾郁/风自木杪起/纷披震荡山与木/若相顾而坠者使/人神骇目眩

D.嘉木奇卉/被之葱茜秾郁/风自木杪起/纷披震荡山与木/若相顾而坠者/使人神骇目眩

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按游历的顺序描写龙山景色。

文章开篇写路经浑水的原因,然后写大家一起骑马登山的过程和见到的景色。

B.作者游龙山所走路程较多。

如从城里到龙山有十多里,绕山走了十多里,后又走几里看到泉水,再走十多里看到许多树木等。

C.文章注重描写龙山壮美的景色。

在作者笔下龙山除了有幽深美好的景色外,还有令人毛骨悚然的无底之壑等。

D.文章描写的龙山绝顶即萱草坡部分,将龙山的奇险推向高潮。

作者登顶四望,看到龙山与远方诸峰雄浑一体,成片的树木郁郁葱葱,高达千尺。

1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沿溪曲折行数里,草木渐秀润,山竦出,崭然露芒角。

(5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步草而往,深弱且滑甚。

攀条扪萝,疲极,乃得登。

(5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