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776115 上传时间:2023-07-07 格式:DOCX 页数:182 大小:263.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2页
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2页
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2页
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2页
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2页
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2页
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2页
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2页
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2页
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2页
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2页
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2页
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2页
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2页
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2页
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2页
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2页
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2页
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82页
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82页
亲,该文档总共18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docx

《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docx(18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docx

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

 

2017中考议论文汇编

(湖南益阳)(四)阅读下文,完成

18~20

题。

(9分)

唐僧,为啥不飞过去

姜仲华

①小时候看《西游记》,心里总有个问题:

唐僧取经那么难,其实有好办法呀,孙悟空

会驾云,只要背起他,十万八千里,一飞不就到了吗?

近日偶读《孟子》,看到有句话:

泉混混,不舍昼夜,盈科而后进,放乎四海。

②“科”是俗语的“窠”,就是坑、洼。

孟子的意思是,流水遇到坑、洼,要充满之后

才继续向前流;不把坑、洼填满,就不向前流。

联想起《西游记》中唐僧师徒的经历,忽然

若有所悟:

唐僧师徒不飞,原来如此啊!

③我豁然明白,唐僧师徒的取经路,像流水一样,遇到的每一个坑洼都填满了,再向前

走一步。

这是极其注重细节的人生。

这每一个坑坑洼洼,都有上天的美意;这些坑坑洼洼,

是熬人的苦杯,其实,也正是盛满祝福和营养的福杯啊!

如果用巧法省下走哪个坑洼,坑洼

里含着的福分和养分,就得不到了。

师徒四人一个一个地战胜八十一难,一步一步地走过十

万八千里,他们的心如钢铁,在反复灼烧、锤打,抵达西天时,已经不是取经最初的凡铁了,

他们脱俗成圣了。

④盈科而后进,是一种厚实、沉着的坚守和忍耐;成就的,是不寻常的质地和品格。

说,如今的白酒调酒师,能用酒精、香精、味素,快速调出美味的酒。

但是真正的好酒,必

须在地下默默无闻地埋藏、发酵多年。

⑤韩国围棋大师曹薰铉写了一篇围棋讲座稿,开头有段话,提醒学棋的人:

“我以为,与其

一心想着要赢棋,倒不如专心下好每一盘棋的每一步,以留内容充实的棋谱。

人生的每一瞬

间都有正道,围棋的每一手也都有其正确的方向。

每一步都尽善尽美的人生是美丽的,围棋

也是如此。

”曹薰铉“专心下好一盘棋中的每一步”,不正是唐僧师徒扎实无比的取经之路

吗?

⑥童年读《西游记》,读到的是巧;人近中年,读出的是拙。

我为童年的小聪明而惭愧,

也明白了,真正称得上美好的事业、真正品质恒久的果子,都来自流水一样的“盈科而后进”

的精神啊。

(选自

2015

年第

1辑《时文选粹》)

18.第⑤段论证的观点是什么?

2分)

19.第③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试举一例分析其作用。

(4分)

20.下面链接的材料能不能作为本文的论据?

请说明理由。

(3分)

有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轫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

(选自《孔孟论学习》)

答案:

(四)18.(2分)“下好每一盘棋的每一步”“每一步都尽善尽美的人生

是美丽的”“人生的每一瞬间都有正道”均可。

(答对一个即给分)

19.(4分)示例一:

比喻论证(1分)。

将“取经路”比为“流水填满空洼前行”,

(1分)形象生动地阐明了“唐僧为啥不飞过去”的原因。

(2分)示例二:

比喻论证

(1分)。

将“师徒四人战胜八十一难”比为“钢铁在反复的灼烧、锤打”,(1分)

形象生动地阐明了“唐僧为啥不飞过去”的原因。

(2分)

20.(3分)不能。

(1分)因为“掘井”句阐述的观点侧重“坚持才能成功”,

而本文论述的观点侧重“只有历经磨炼,品味过程,才是成功”,所以不能成为本文的

论据。

(2分)

(2017黑龙江绥化)

(二)阅读议论文《敬业与乐业》节选,回答15-18题。

(8分)

①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②我先要说说有业之必要。

孔子说:

“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

”又说:

“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

”孔子是一位教育大家,他心目中没有什么人不可教诲,独独对于这两种人便摇头叹气说道:

“难!

难!

”可见人生一切毛病都有药可医,惟有无业游民,虽大圣人碰着他,也没有办法。

③唐朝有一位名僧百丈禅师,他常常用两句格言教训弟子,说道:

“一日不做事,一日不吃饭。

”我征引儒门、佛门这两段话,不外证明人人都要有正当职业,人人都要不断的劳作。

专为在职业及正在做职业上预备的人——学生——说法,告诉他们对于自己现有的职业应采何种态度。

④第一要敬业。

敬字为古圣贤教人做人最简易、直捷的法门。

惟有朱子解得最好,他说:

“主一无适便是敬。

”用现在的话讲,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骛,便是敬。

怎样才能把一种劳作做到圆满呢?

惟一的秘诀就是忠实,忠实从心理上发出来的便是敬。

《庄子》记佝偻丈人承蜩的故事,说道:

“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惟吾蜩翼之知。

”凡做一件事,便把这件事看作我的生命,无论别的什么好处,到底不肯牺牲我现做的事来和他交换。

⑤第二要乐业。

“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

”为什么呢?

第一,因为凡一件职业,总有许多层累、曲折,倘能身入其中,看它变化、进展的状态,最为亲切有味。

第二,因为每一职业之成就,离不了奋斗;一步一步的奋斗前去,从刻苦中将快乐的分量加增。

第三,职业性质,常常要和同业的人比较骈进,好像赛球一般,因竞胜而得快感。

第四,专心做一职业时,把许多游思、妄想杜绝了,省却无限闲烦闷。

孔子说: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人生能从自己职业中领略出趣味,生活才有价值。

⑥我生平最受用的有两句话:

一是“责任心”,二是“趣味”。

我深信人类合理的生活应该如此。

15.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分)

16.选文画线句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

并分析其作用。

2分)

17.简述本文的论证思路。

2分)

18.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打造“工匠精神”。

艺术创作需要精雕细琢,产

品质量更要精益求精。

结合“敬业、乐业”,谈谈你对“工匠精神”的理解。

2分)

答案:

(二)阅读议论文《敬业与乐业》节选,回答

15-18题。

(8分)

15.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评分说明:

(2分)

16.运用了举例论述的方法,有力地论证了“有也之必要”,进而论证了文章的中心论点,

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评分说明:

(2分)答出论证方法得1分,答出论证方法的作用得1分。

17.本文开篇提出中心论点;接着从有也之b必要、敬业、乐业三个方面进行论证;运用举例论、道理论证等方法分别进行论证;最后用“责任心”和“趣味”总结全文,强

调“人类合理的生活总该如此”。

评分说明:

(2分)能精要概括本文的结构思路并结合内容简要分析得2分;如果结

构思路分析不完整或没有结合内容简要分析只得1分。

18.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要发扬“工匠精神”,即凡做一件事,都要全力以赴,心无旁骛。

凡职业都要达到孔子说的知之,好之,乐之的境界,并不懈努力追求,力争获得成功。

作为学生对待学业更入脑、走心。

评分说明:

(2分)也可用原文作答;表意完整准确即可得2分。

(2017湖南湘西)14.阅读邓拓的《不要空喊读书》一文,完成下列各题

 

①要读书,就应该拿起书来,一字一句地认真读下去,为什么会有空喊的呢?

②空喊读书的,可能有几种人:

第一种人因为自己没有养成读书的习惯,

坐不住,安不下心,

读不下去,但是又觉得读书很有必要,于是就成了空喊。

第二种人因为有一些误解,以为拿

起书来从头到尾读下去,就会变成读死书,所以还不敢也不肯这么做,于是也变成了空喊。

第三种人因为太懒了,不愿意自己花时间去读书,只希望能找到什么秘诀,

不必费很多力气,

一下子就能吸收很多知识,所以成天叫喊要读书,实际上却没有读。

③这三种人即使是极少数的,我们也应该耐心地给以帮助,

使他们不再空喊,而认真地坐下

来读书。

并且对这三种人还要有所区别,采取不同的办法给以帮助。

④三种人之中最难办的是懒病太深的人。

这怎么办呢?

唯一的办法是要促使他痛下决心,

学苦读。

虽然不必采取什么“以锥刺股”那样的办法,但是,也要有相当的发愤之心,否则

是一事无成的。

而只要真的勤学苦读了,那么,有时候才有可能达到“豁然贯通”的境界。

唐代大诗人李白“梦笔生花”的故事,不是全属无稽之谈。

古人类似这样的故事还多得很。

例如,唐代鲍坚的《武陵记》一书,还写了这样的一个故事:

“后汉马融勤学。

梦见一林,花如锦绣。

梦中摘此花食之;及寤,见天下文词,无所不知。

时人号为绣囊。

⑤很明显,马融所以能够变成“绣囊”,并非真的因为他做梦吃了花儿的缘故,而是因为他

勤学苦读的缘故。

⑥听了这个故事,如果不从勤学苦读方面去向马融学习,

而光想做梦吃花儿,那又会有什么

结果呢!

⑦可是,按照懒人的想法,却很可能不从勤学苦读上着眼。

他也许会想到:

这真妙啊!

古时

马融做梦吃了花儿,醒来就能通晓天下的文词;那么,现在能不能请一位科学家,

发明一种

神奇的办法,比如用注射针之类,对人脑进行注射,来代替读书呢?

如果能发明这样的方法

就太好了。

到那时候,打一针或者吃一服药,就能吸收多少部书;这么一来,只消一个早上

就培养成千上万的知识分子和专门人才,岂不妙哉!

⑧当然这只不过是痴人说梦而已,决不会真有人做这样的想法。

但我们能从中体会到老老实

实的读书态度的重要性,便有极大的受用。

⑨然而,是不是一字一句从头到尾地读书,

又会被批评为读死书呢?

决不会的。

我们反对读

死书主要是指那种目的不正确的而言,并非说:

认真读书都是读死书。

要是这样理解,就大

错特错了。

其实,有许多人根本还没有读什么书,完全说不上什么读死书或者读活书的问题。

⑩有的人老爱高谈阔论。

什么事也没有做,先要谈论个不休。

大家都曾见到,有的成天

在订计划,开书目,请人讲读书方法,在许多场合都很热心地泛论读书的重要性,

如此这般

耗费了许多时间和精力,结果误了别人也误了自己,倒不如把耗费的这些宝贵时间,

放在老

老实实的认真读书上面,也许可以得益不浅。

?

至于那种坐不住的人,只要下决心坐下来,很快就能养成习惯。

这种人的毛病最轻,最好治。

?

一句话,读书不要空喊,到处叫嚷毫无用处。

你觉得自己最需要什么知识,就赶快

到图书馆去找有关的书籍,如有可能再想法买到这些书籍,抓住一天半天的时间,老老实实地从头到尾地一字一句地耐心读下去,遇到自己有用的重要材料就用本子记下来。

这样做,

从自己最需要的地方下手,兴趣很快也会培养起来,日积月累,就能读好多书,掌握好多知识。

舍此以外,别无路子可走。

(原文有删改)

(1)请用简洁的语言提炼文章的中心论点。

(2)第五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有什么样的作用?

(3)第九段划线句子中“这样”指代什么?

为什么说这样的理解大错特错?

 

(4)文章中“梦笔生花”“后汉马融勤学”的故事,对你的学习有哪些启发?

【考点】BC:

议论文阅读综合.

【分析】这篇文章以“读书”为中心展开论述.文章第①段摆出论点,并对错误观点给予否

定;第②段,分析“空喊读书”者的三种不同表现;第③~?

段,具体分析改变三种“空

喊读书”者的方法;第?

段,总结全文,再次强调读书不要空喊,我们要从自己最感兴趣的地方下手,多读书,读好书.

【解答】

(1)本题主要考查论点的提炼和概括.论点是作者的完整看法、见解或主张,能够统摄全文,一般是文章的标题,或出现在文章的首尾段,也有的需要自己来概括.

本文的标题给出了议论的话题,文章围绕着“空喊读书”这一错误的读书现象展开,作者在

开篇第一段摆出了自己的观点,“要读书,就应该拿起书来,一字一句地认真读下去”.

(2)本题主要考查论证方法的判断与作用分析.解答此类题需要正确辨别论证方法,然后根据各种论证方法的答题格式,具体分析,进行解答.

本段中将马融比作“绣囊”,运用的是比喻论证,来证明上段提出的问题,即:

只有勤学苦

读,才能达到豁然贯通的境界.

(3)本题考查代词指代对象及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第一问,代词指代对象基本上分为两种情况:

一是需要联系上下文加以概括的;二是原文中找出指代的内容,这种情况,指代的内容一般出现在代词之前,找到后可用其替换代词,通读句子视句意变化与否来检验其正

误.“这”代指的一般是上文,“那”是代指下文内容.结合前文内容的理解,可以看出,“这

样”指的就是本段开头提出的“一字一句从头到尾地读书,会被批评为读死书”.

第二问在读懂本段内容的情况下,可以发现原因在文中作者也分析了,是因为“我们反对读死书主要是指那种目的不正确的而言”,用自己的话表述出来即可.

(4)本题考查阅读启示的表达.这是一道开放题,解答要读懂故事,结合自己的学习实际来表述感悟启发,注意表述流畅,语言简洁明了,最好能做到有创意的表达.

答案:

(1)要读书,就应该拿起书来认真读下去.

(2)比喻论证;将读书有所成的马融比作“绣囊”,论证了只有勤学苦读才能达到豁然贯通的境界的观点,形象生动,通俗易懂.

(3)①一字一句从头到尾地读书,会被批评为读死书.②因为反对读死书指的是读书目的不正确,并不是说认真读书就是读死书.

(4)①读书要认真仔细,善于思考;②广泛的读书积累是学习成绩提高的关键;③有付出

才会有收获.

(二)说“正”(12分)

李建永

①每一个汉字的组成结构部分,往往都包含着丰厚的意蕴。

“正”字由“一”与“止”构成,故其本义乃“守一以止”。

东汉许慎《说文》讲:

“正,是也。

从止,一以止。

徐锴曰:

‘守一以止也。

’”

②那么,“一”是什么?

何以守‘一’?

③《说文》讲:

“一,惟初太始,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

”其大意与老子《道德经》之“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相近。

我倒觉得,由于《易·乾卦》的六

个阳爻(yáo),是由六个“一”组成的,因而“一”体现的正是《易·乾卦·文言》中阐释的“刚健中正”。

故我认为,“一”的本义乃“刚健中正”。

④“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

”对于生长与天地之间的人来说,刚健中正的“正”来自于“中”,正气来自于中气,中气源自养气,正如孟子所谓“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儒家讲正心诚意,修齐治平,就是从自身的“养中持正”做起,蕴藉涵养胸中之正气,氤氲淳化为道德、智慧和力量,不仅道润自身,裨益家庭,而且成就事业,造福人民。

⑤然而,理论不能只停留于理论阶段,理想也不能仅止于理想化,迄今为止,在塞北的

 

许多村庄,每逢村干部换届选举以及其他事宜的投票活动,仍然沿用老辈人传法,画下一个

个“正”字来计票,这种计票方式,倒不完全因为“正”字恰好五画方便计数,其注重并寻

求的正是“正”字所蕴含传统政治文化意义。

⑥孔子曰:

“政者,正也。

”正直的全部要义,就在于一个“正”字。

而“正”者,“守一以止”,当“止”于“刚健中正”。

“刚健”乃精诚坚守,一以贯之;“中正”乃公平正

义,一身正气。

至于“守一以止”的“守”,对为政者来说,既要求人秉持公道正义,不越

雷池半步的操守与坚守;亦包含我疆我理守土有责,对岗位事业的担当与使命。

特别是各级

 

机关单位的一把手——尤其是主政一方或一个方面的主官,“一”与“正”一身双荷,担子艰巨,责任重大,位高权重,影响深远,在其能否“守”“止”之间,不仅关乎一己之荣辱,同时还关系到一项事业的成败,关系到一方土地乃至一个系统的安危,“政”与“正”相较,

多了一个反文旁,意为敲打、敲击、打击。

所以,监督、约束、制约乃至惩治、法治、制裁等等,也是为政者必须接受的要求。

⑦俗话说:

“出家如初,成佛有余”可见“止一”不易,“守一”更难;更何况有人明知故犯。

倘若有的人——特别是官员,不甘“守”,不愿“止”,不肯“养中持正”以厚德载物,不能“刚健中正”以自强不息,必然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现实中有太多反面教材给人以警示:

迷失航向、偏离正道、贪赃枉法、行险侥幸者,就会像俗语所言“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头已百年身”!

⑧其实,做人做官,一个道理。

(选自

2016年

12月9日《人民日报》,有改动)

11.请用自己的话归纳本文的中心论点。

3分)

12.文章对“为政者”提出了哪些要求?

3分)

13.文章对第⑦段划线句作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请简析其作用。

3分)

14.请你联系生活实际,谈谈怎样“养中持正”。

3分)

答案:

11.人应刚健中正(3分)(人应具有正义、正气。

答对1点给2分,共3分)

12.秉持公道正义,不越雷池半步的操守与坚守(要秉持公道正义,有不越雷池半步的操守

与坚守)(1分);我疆我理守土有责,对岗位事业的担当与使命(对自己的岗位事业的担当

和使命)(1分);接受监督、约束、制约乃至惩治、法治、制裁(1分)(共3分)

13.道理论证(引证法)(1分)。

引用俗语通俗地阐述了不坚守正义,就会产生严重后果的

道理(1分),进而论证了本文要坚守正义的论点,增强了文章的文学性(1分)。

(共3分)

14.实例:

要有正气,有责任与担当;要守正气,守住底线,不忘初心,不随波逐流;要

接受别人的批评与监督,听取别人好的意见。

(每点1分,意近即可,共3分)

(云南曲靖2017)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6-19题。

母语是教育的起点

周国平

①尼采曾经指出:

母语是“真正的教育由之开始的最重要、最直接的对象”,良好的训

练是“一切后续教育工作”的“自然的、丰产的土壤”;教师应当使学生从少年时代起就严

肃地对待母语,“对语言感到敬畏”,最好还“对语言产生高贵的热情”。

我完全赞同他的见

解。

②教育是心智成长的过程,而母语是心智成长最重要的环境之一。

母语就好比文化母乳,

我们在母语的滋养下学会了思考、表达和交流。

虽然后续教育有不同领域和学科之分,但一

切教育的基本要求是正确地读、想和写,而这种正确性正是通过良好的母语训练打下基础的。

认真对待语言,力求准确地使用每一个词,这不仅是为了避免他人的误解,更是对待心智生

活的严肃态度。

不能想象,一个对写给别人看的文字极其马虎的人,自己思考时会非常认真。

相反,凡是呕心沥血于精神劳动的人,因为珍惜劳动成果,在传达时对文字往往都近乎怀有

一种洁癖。

 

③如果说文化是一种教养,那么,母语就是教养的基本功,

教养上的缺陷必定会在语言

上体现出来。

一个语言粗鄙的人,我们会立刻断定他没文化。

一个语言华而不实的人,

我们

也可以立刻断定他伪文化。

举止上的高贵风度来自平时最一丝不苟的训练和自我训练,

语言

上的良好作风也是如此。

不用说写公开发表的文章,哪怕是写只给某一个人看的信,

只给自

己看的日记,都讲究用词和语法的正确,

文风的端正,不肯留下一个不修边幅的句子,

如此

持之以恒,良好的文字习惯就化作本能了,

而这便是文字上的教养,因为教养无非是化作本

能的良好习惯罢了。

④一百多年前,尼采埋怨德国青少年不是向德语经典作家、而是从媒体那里学习母语,

使得他们“尚未成型的心灵被印上了新闻审美趣味的野蛮标记”

如果尼采生活在今天这个

网络时代,真不知他会作何感想。

我本人认为,网络语文的繁荣极大地拓宽了写作普及的范

围和发表自由的空间,诚然是好事,

但也因此更应该警惕尼采所说的“新闻审美趣味”

的蔓

延。

网络语文往往是急就章,因此可能导致两个后果,一是内容上的浅薄,缺乏酝酿和积累,

成为即兴发泄和时尚狂欢的娱乐场;二是语言上的粗率,容易滋生马虎对待母语的习气,成

为错别字和语病的重灾区。

⑤所以,我提倡,各民族都拥有优秀母语写作的传统,这个传统存在于本民族的经典作

品之中,它们理应成为母语学习的范本,而不该是网络语文。

(摘自《中国教育报》)

16.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3分)

答:

答案:

母语是教育的起点(或母语是“真正的教育由之开始的最重要、

17.第②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有何作用?

(3分)

答:

 

最直接的对象”)

 

答题示例:

画线句子运用了比喻论证,(1分)把“母语”比全“文化母乳”,形象生动地论述了母语在心智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及在思考、表达和交流方面的重要作用,使

深奥抽象的道理变得通俗易懂。

(2分)

18.下列对文本信息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文章第②③段从母语环境的重要性及母语是教养的基本功两个方面,正面论述了中

心论点。

B.作者坚决否定了网络语文学习母语的做法,并指出了网络语文的缺点及危害。

C.作者善于引用,巧妙分析,使文章富有文化底蕴。

D.作者号召我们要拥有优秀母语写作的传统,母语学习的范本应该是民族的经典作品。

答案B(作者对网络语文既有肯定,同时也指出其不足,并非全盘否定)

19.书写,是母语教育的基础;键盘打字,是时代进步的必然。

结合文本,联系自身实际,谈谈你对汉字书写及键盘打字的看法。

(3分)

答:

 

答题示例:

汉字是我们民族文化的载体,写一手好字,不但便于与人交流,还体现我们个人的修养和情趣。

同时,我们在书写过程中学会了思考、表达和交流,还能感受到传统文化的血脉。

用键盘打字,字体规范、速度快,准确性高,所以,我们既要重

视汉字书写,也要重视键盘打字,把键盘打字作为学习汉语的辅助手段。

(言之有理即可)

 

(黑龙江龙东)(三)阅读《培养自己的“静能量”》一文,回答第18——21题。

(共8分)

 

培养自己的“静能量”

①云南省勐海县的贺开茶山上,有几个做茶的年轻人。

茶山听起来很美好,待起来可不

好受:

远离了都市的繁华,朋友圈就那么几个人,洗个澡、看个电影、吃顿料理都不太方便。

虽说是为了创业,怎么能待得住?

有个做茶的年轻人杨景润这样回答:

人生就像一杯茶,不会苦一辈子,但总会苦一阵子;26岁的崔亚蕾说得更简单:

静下来就好了。

②静,就是潜下心来,保持安静。

有些年轻人缺乏安静的耐心,一味追求高频率、快节

奏的生活,一静下来就不习惯,觉得无聊。

譬如酒和茶,他们更爱酒的热烈刺激,较少去品茶中滋味。

遇事急躁,做事浮躁,还没想好要干什么、怎么干好,就急吼吼做方案拿计划,

 

一旦遭遇挫折,又不知如何是好。

又或者“这山看着那山高”,职业规划变了又变,跳槽成了家常便饭。

有些年轻人想当然以为动比静好,外向者一定比内向者更容易成功。

于是整日忙于交朋友,参加酒场聚会,钻研“成功学”,寻找成功的“终南捷径”,希望一蹴而就。

③静的好处很多。

《大学》里说:

“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诸葛亮告

诫过我们: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显然,安静也是一种“能量”,甚至是一种很强大的“能量”。

为了让自己安静下来,曾国藩给自己

定了“静坐”的“日课”:

每天不管在家还是外出,总要独坐两小时。

④安静是一种能量,安静的人更自省,做事更专注,收获也会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