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会考训练题.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778280 上传时间:2023-07-07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600.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下册会考训练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七年级下册会考训练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七年级下册会考训练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七年级下册会考训练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七年级下册会考训练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七年级下册会考训练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七年级下册会考训练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七年级下册会考训练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七年级下册会考训练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七年级下册会考训练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七年级下册会考训练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七年级下册会考训练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七年级下册会考训练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七年级下册会考训练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七年级下册会考训练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七年级下册会考训练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七年级下册会考训练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七年级下册会考训练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七年级下册会考训练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七年级下册会考训练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年级下册会考训练题.docx

《七年级下册会考训练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下册会考训练题.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七年级下册会考训练题.docx

七年级下册会考训练题

七年级下册会考训练题

第一部分亚洲

1、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以亚洲为例探究“地形、气候和河流之间的关系”,请你与该小组一起完成探究过程。

探究主题:

地形、气候和河流之间的关系

探究资料:

亚洲地形图(图13);亚洲气候类型图(图14);黄河、长江流量年变化曲线图(图15)

探究过程:

(1)亚洲的大河多呈放射状注入周边的海洋,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图15,从气候的角度分析黄河、长江流量差异大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黄河、长江下游都形成了面积较大的平原和三角洲,这种现象表明___________(自然因素)对地形有塑造作用。

(4)青藏高原夏季气温比同纬度地区低,主要受__________因素的影响。

(5)受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亚洲气候具有哪些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结论:

地形、气候和河流之间是相互影响的。

2.读“亚洲地区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完成下列关于亚洲地理位置的部分描述:

从南北半球看,亚洲大部分位于_______,亚洲的东面是_______洋。

(2)亚洲与A大洲以_______运河为界。

(3)亚洲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图中导致①和⑤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_______。

(4)图中②、⑤两地,人口较稠密的是_______。

(5)③地最丰富的矿产资源是_______。

(6)④地旱涝灾害频繁,主要原因是_______(风向)季风不稳定导致。

(7)从图中可看出,亚洲地势特点是                     。

(8)受地形地势的影响,亚洲河流呈      状流向四周海洋。

(9)亚洲东部、东南部地区主要分布着_______人种,南部、西部主要分布着_____人种。

(10)我国东南沿海地区与阿拉伯半岛同一纬度,都有北回归线穿过,可是阿拉伯半岛是炎热干燥的热带沙漠气候,而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却是夏季炎热多雨、冬季低温少雨的         气候类型。

(11)关于亚洲气候复杂多样原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南北跨纬度大,东西离海远近差异大

B.河湖众多,增加了气候的复杂性

C.植被类型多,增加了气候的复杂性

D.地型复杂并且起伏大,增加了气候的复杂性

 

第二部分东南亚

3、读马六甲海峡示意图7-5,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地理事物的名称:

   A为         洲,B为         洲,C为          洋,D为           洋。

 

(2)图中E海峡的名称是         海峡,它位于           半岛与苏门答腊岛之间,是连接          洋与          洋之间的海上通道。

 (3)东南亚的位置特征为(   )

A.“五海三地之地”        B.“十字路口”的位置

C.连接东西方的铁路枢纽   D.无法说清楚

 (4)东南亚的热带经济作物在世界上占有突出地位,原因是这里的气候          土壤          ,对热带经济作物的生长十分有利。

   

4、读图7-4,完成下列各题:

(1)写出下列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

A          半岛 B         河   C         河 D         江  

G         海峡 H          海

(2)A所在国是世界上最大的           (物产)生产国;F所在国是世界上最大的        (物产)生产国和         (物产)出口国。

 (3)E所在的           群岛,以          气候类型为主。

5、东南亚、南亚与我国山水相连,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是__________洋,B是_____________海峡,C是_____________山脉。

(2)东南亚多火山地震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两地区都广泛种植的粮食作物是___________,种植该作物有利的气候条件是________。

(4)右图为东南亚的两种主要气候类型,比较两种气候特征的异同点______________。

 

6、东南亚位于亚洲的东南部,是我国的近邻,也是海外华人最集中的地区。

读东南亚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l东南亚简图

   

材料2据资料统计,2004—2013年以来,印度尼西亚每年都有强烈地震发生。

2004年12月26日,地震震级曾达到9.3级,并引发海啸,波及多个国家,共造成20多万人死亡或失踪。

北京时间2012年月11日16时38分,印度尼西亚北苏门答腊西海岸发生里氏8.7级地震。

印尼政府估计在这场地震中流离失所的灾民人数超过了34万,受到严重损毁或是完全被毁的房屋数量达到了217000座。

(1)A所在的区域属______半岛。

从该半岛山脉、河流的分布状况概括其地表形态

特征:

____________。

(2)印度尼西亚地震活动频繁发生,且危害严重。

试运用板块构造学说简要解释该地区地震多发的原因。

   

(3)M处是世界著名的__________海峡,该海峡地理位置的重要性表现在_________。

(4)B岛属于__________气候。

下面两幅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中,能够反映该气候类型特点的是____________。

  

 

第三部分印度

7、读印度略图7-8,回答下列问题:

(1)把图中代号所表示的地理事物名称填在下面相应的空格上:

邻国名称:

①             ②           ③            ④         

河流名称:

⑤         地形区名称:

⑥             首都名称:

⑦           

   海、湾、洋名称:

⑧             ⑨           ⑩          

(2)印度地形分三部分,北部是          ,中部是           ,南部是              

8、读图19—4,分析回答

(1)横穿印度的重要纬线是______,因此印度大部分位于__________带。

(2)水稻集中分布在__________和__________地区,因为那里地势________水源__________。

(3)黄麻集中分布在___________附近。

(4)棉花分布在___________部。

9、读印度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代号所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

首都①:

      河流⑤:

      地形区⑥:

     邻国⑦:

       

(2)印度软件外包产业的发源地是         。

(填数字和名称)

(3)写出图中字母A、B代表的粮食作物名称:

A:

          B:

    

(4)印度东北部的      是世界降水最多的地方,主要是受     因素的影响。

(5)由于西南季风的不稳定导致了印度    灾害频繁。

10、读南亚略图,完成以下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

  

河流:

b_______;海洋:

B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

国家:

②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

(2)图中地形分为三部分,北部为高大的喜马拉雅山,中部是________河冲积而成的平原,南部是_____________高原。

该地区大多属______________气候。

请在图中标出7月份盛行风的风向。

11、读“南亚轮廓图”和“南亚某地气温与降水图”,按要求回答:

  

 

(1)国家:

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

(2)海域:

E___________海F_________湾

(3)河流:

D___________(4)地形区:

A为____________山;B为___________平原;C为______________高原,它主要在______________半岛上

(5)右图反映的是______________气候类型,当在5月份时,南亚大部分地区农业生产正遭受着______________(灾害)的影响。

(6)农作物分布:

C地形区西北部主要为_________作物;D处主要种植农作物是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7)南亚地区夏季盛行西南季风,甲、乙两地相比较,降水量较丰富的是_________地。

如果该季风来得晚,退得早,雨季_________(长/短),容易造成_________灾害,对农业生产不利。

12.读世界部分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6分)

(1)观察中南半岛上山脉、河流及城市的分布状况,可以看出中南半岛的地形特点是,城市分布特点是。

(1分)

(2)东南亚地区盛产热带经济作物,泰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生产国,印度尼西亚是世界上最大的生产国。

(1分)

(3)图中流经万象的河流是 ,该河流在中国部分的名称是。

(1分)

(4)波斯湾的石油运往日本要经过D海峡和P海峡(1分)

(5)下图为孟买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据此分析孟买的气候类型为,该城市附近盛产主要的经济作物是。

(1分)

孟买各月气温和降水量

(6)印度人口增长较快,带来的人口问题有(至少两条)。

(1分)

第四部分欧洲西部

13、读“欧洲西部地形示意图”及其“两地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回答问题。

(1)A、B两地的地形以  _______为主。

(2)观察图分析,欧洲西部地形分布对来自海洋的湿润西风具有_______(阻挡或利于深入)的作用。

(3)分析A、B两地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归纳两地共同的气候特点是_______。

A.全年高温多雨     B.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

C.全年温和湿润     D.冬冷夏热,全年降水均匀

(4)欧洲人喜爱牛羊肉和乳制品,这种饮食结构与这里发达的_______业有关。

(5)从经济发展水平看,欧洲西部国家多属于_______国家。

(6)寒假结束后,李华给同学们展示了埃菲尔铁塔、罗浮宫、凯旋门等照片,说明他到了欧洲西部的_______ (国家)。

第五部分美国

14、读美国本土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数字或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

 ①             城市,A             山脉,B             山脉,C             河流,

D              湖泊。

(2)五大湖地区是美国人口稠密的地区,在农业生产上属于           (农业带)。

专门化和现代化是美国农业生产的两大特点,请你说出农业专门化的好处有哪些?

              

(3)美国传统工业主要集中在东北部工业区,近几年不断衰落,高新技术产业迅猛发展,位于⑦            市东南部的“硅谷”是世界上最大的电子工业中心。

15、美国是世界上经济、科技最发达的国家,读材料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美国资料图

材料二:

棉花的生长需要充足的光照(属于长日照植物),比较耐干旱,适宜生长在沙土等排水条件好的土壤上;水分是棉花体内的重要组成成

分,棉花生长需要从土壤中吸收水分;棉花对热量要求较高。

美国东南部(35°N以南)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因纬度位置较低,加之受墨西哥湾暖流的影响,1月份平均温度在5℃以上,7月份为24℃-27℃,光照时数2500小时/年以上。

       

(1)美国西部是由多条平行山脉组成的科迪勒拉山系的北段,请用板块构造理论解释该山系的成因。

(2)美国分三大地形区,据图归纳美国本土的地形特征。

(3)说出美国高新技术主要分布区,并列举两点高新技术对美国经济的促进作用。

(4)根据材料,分析美国棉花带发展棉花生产有利的自然条件。

16、关注经济发达区,探究区域经济,读两区域地形图(图1和图2),完成下列问题.

(1)图1所标注的三条纬线中,最能体现美国地形分布特征的是 ________;欧洲西部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广泛,西北美洲温带海洋性气候只分布在A地南北狭长地带,造成A地气候这种分布的主导影响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

(2)家住美国芝加哥的John先生去英国伦敦旅游,发现当地人饮食习惯与家乡一样,这说明两地区农业都以 ________业为主,分析其形成的共同的社会经济因素是      请结合图上信息分析美国发展农业的有利自然条件(至少两方面)________ .

(3)两区域均是世界工业发达地区,根据所学知识归纳两区域工业发达的共同表现.________.

17、读“美国图”,回答:

(1)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

海洋A_______     C________海湾B_______山脉D_______     E________

河流F_______      农业带G_______

(2)数字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

国家①_______      ②_______城市③_______  

    ⑤_______⑥_______      ⑧_______

(3)G农业带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六部分极地地区

18、读“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点的经度是              ,中山站在南极点的        方向。

(2)当科考队员到达南极洲时,迎接他们的“南极小主人”(代表性动物)是         。

(3)当我们黄冈市中考(6月20日)时,南极地区会出现        现象(极昼或极夜),

此时        (是 不是)南极科考的最佳时机。

(4)我国在南极地区共建立了     个考察站,第一个科学考察站是            ,B是世界上最大的岛屿             。

(5)近年来,北极地区的“白色”面积在逐渐减少,“蓝色”面积却不断扩大,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A.海啸              B.气候变暖           C.板块的运动      D.注入的海水增多

19、南极地区因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原始的自然环境而成为科学考察的宝地.2014年2月8日,我国在南极建设的第四个科考站﹣﹣泰山站(73.51°S,76.58°E)正式建成并开站运行,标志着我国在南极的科考工作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读图1,回答问题.

(1)图1中a、b两箭头代表地球自转方向的是_______.

(2)图1中字母A、B、C代表南极地区周围的大洋,其中B是 _______洋;四个考察站中,没有极昼极夜现象的是_______站;泰山站大致位于昆仑站的 _______方向.

(3)为什么我国建站时间都选择在1﹣2月?

_______ .

(4)科考队员在昆仑站测得多年平均气温降水数据,并绘制成气温与降水量柱状图,下列与之相符的是_______.

(5)建筑物的特点大都是为了更好的适应所处地区的地理环境.结合图2推测泰山站架空设置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单项选择).

A.利于防寒保暖   B.通风防暴雪堆堵   C.便于天文观测   D.防紫外线辐射.

20、读南极地区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请描述南极地区的纬度位置。

    ______________。

(2)南极和平站位于昆仑站的_______方。

(3)到南极地区进行科学考察的最佳季节是我国的_______季。

(4)读图可知,南极地区分布着丰富的煤炭资源。

煤的形成需要暖湿的环境与茂盛的植物,而南极地区冰天雪地,号称“白色荒漠”。

请简要解释“南极地区煤炭丰富”这一地理现象。

______________。

(5)现在,每年到南极地区的观光游客多达约3.5万人。

请列举一例南极地区独特的旅游资源。

______________ 

21、读欧洲西部三地各月气温与降水量分配图,回答问题。

(1)三地所属气候类型是         气候,这种气候分布在温带

大陆      (西部、中部、东部)。

(2)这种气候类型的特点是                      。

(3)三地年降水量由多到少排列依次是              ,气温年较

差由大到小的排列次序依次是               。

这些气候差异产生的原因是                 。

(4)这种气候类型对畜牧业的影响是           。

22.读南极地区图回答(12分)

(1)在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的方向是(选填逆时针或顺时针)(1分)

(2)写出图中地理事物的名称:

A____洋B________洋C________洋(3分)

(3)D位于南极点的________方向(1分) 

(4)图中D、E分别代表我国在南极地区建立的两个科学考察站,其中能够观察到极昼极夜现象的是(填字母),它的名称是。

(5)图中右下角的动物是南极的主人)

(6)南极地区大部分覆盖着很厚的冰层,素有“”之称,南极地区年平均降水量极少,被称为“”。

(2分)

(7)为什么说南极地区是“科学考察的宝地”?

(至少写出两项)(2分)

 

北京市我国历史文化名城和古都之一,是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也是国际交往中心。

据此,完成1-2题。

 

1.不能体现北京市文化中心的描述是( )

 

A.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120多所高等院校让人向往

B.经常进行国际、国内重大体育赛事,成功承办2008年奥运会

C.国家大剧院经常举办各类艺术团体的演出

D.众多高楼大厦拔地而起,地铁网络四通八达

 

2.在北京成为现代化大都市的建设和发展中,不可取的做法是(    )

 

A.拆除旧城和古建筑,兴建现代化的高级旅游饭店和住宅小区

B.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完善城市道路系统

C.兴建新区,建设卫星城

D.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高城市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

 

香港和澳门地处中国大陆的东南端,分别位于珠江口东、西两侧。

 

3.有关香港、澳门和台湾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香港与祖国内地的经济联系密切,祖国内地是香港最大的转口贸易伙伴

B.香港商业和服务业发达,有“购物天堂”之称

C.近20年澳门的面积扩大了9.3平方千米,是填海造陆的结果

D.台湾省内交通运输发达,但旅游业落后

 

“我们新疆好地方呀,天山南北好牧场。

戈壁沙滩变良田,积雪融化灌农庄…”这首歌抒发了新疆人民对家乡的赞美和热爱。

据此,回答4-5题。

 

4.我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发展农业生产最主要的限制条件是( )

 

A.土地资源不足     B.水资源不足     C.劳动力不足     D.化肥农药不足

 

5.关于新疆的绿洲,说法错误的是( )

 

A.大小数千个绿洲是新疆最主要的农业生产基地

B.坎儿井是一种古老的引水工程,长期为绿洲居民所利用

C.基于特有的光热条件,水稻、甘蔗和多种瓜果成为特色农业

D.绿洲边缘地区的环境非常脆弱,最容易发生荒漠化

6.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类型是( )

 

 A.出口导向型经济        B.外向型经济 

 C.资源型经济            D.市场型经济

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是一个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回答10-11题。

 

10.黄土高原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 )

 

A.水土流失         B.草场退化         C.土地沙化        D.湿地萎缩

 

11.黄土高原地区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措施是( )

 

A.大力发展经济,解决贫困    B.大面积开发坡地,发展畜牧业

C.开垦荒地,扩大种植面积    D.加强生态建设,改善环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