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届高级导与练高中生物一轮复习全套资料第20讲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783344 上传时间:2023-07-07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35.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届高级导与练高中生物一轮复习全套资料第20讲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届高级导与练高中生物一轮复习全套资料第20讲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届高级导与练高中生物一轮复习全套资料第20讲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高届高级导与练高中生物一轮复习全套资料第20讲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高届高级导与练高中生物一轮复习全套资料第20讲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高届高级导与练高中生物一轮复习全套资料第20讲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高届高级导与练高中生物一轮复习全套资料第20讲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高届高级导与练高中生物一轮复习全套资料第20讲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高届高级导与练高中生物一轮复习全套资料第20讲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届高级导与练高中生物一轮复习全套资料第20讲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docx

《高届高级导与练高中生物一轮复习全套资料第20讲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届高级导与练高中生物一轮复习全套资料第20讲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届高级导与练高中生物一轮复习全套资料第20讲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docx

高届高级导与练高中生物一轮复习全套资料第20讲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第20讲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测控导航表

知识点

题号

1.基因突变的实质、特征、类型等

1,2,3,11,14

2.基因重组的类型、意义等

4,5

3.综合考查

6,7,8,9,10,12,13,15

一、选择题

1.(2019·广东茂名月考)下列有关基因突变的叙述,正确的是( B )

A.基因突变通常发生在DNA→RNA的过程中

B.基因突变可能导致终止密码子推后出现而使肽链延长

C.生殖细胞发生的基因突变一定会传递给子代

D.基因突变的方向是由环境条件决定的

【解析】:

基因突变通常发生在DNA复制过程中;生殖细胞发生的基因突变可能会传递给子代;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的特点。

2.(2018·安徽高三联考)某二倍体生物的基因组成为AaBb,该生物的基因A经突变成为A1,不考虑染色体变异,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D )

A.基因A和a是等位基因,基因A1分别与A和a也是等位基因

B.基因A和A1的碱基序列不同,但含有的碱基种类相同

C.该突变可能是由碱基对的替换或碱基对的增添造成的

D.基因A和A1可同时存在于该生物的同一细胞或同一配子中

【解析】:

基因A和A1可同时存在于同一个体细胞中,二倍体经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分离,配子中基因A和A1不能同时存在。

3.(2018·安徽芜湖高三期末)如图为某哺乳动物某个DNA分子中控制毛色的a、b、c三个基因的分布状况,其中Ⅰ、Ⅱ为非基因序列。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C )

A.基因重组可导致a、b位置互换

B.若b、c基因位置互换,发生染色体易位

C.b中发生碱基对改变,可能不会影响该生物性状

D.该DNA分子中发生的碱基对替换都属于基因突变

【解析】:

读图可知:

当a、b基因位置互换,会导致染色体结构变异;当b、c基因位置互换,则导致染色体结构变异中位置颠倒,不属于易位;若该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替换的位置位于非基因序列如Ⅰ、Ⅱ,则不属于基因突变。

4.(2018·安徽芜湖模拟)某二倍体动物的一个细胞内含10条染色体,20条DNA,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该细胞开始缢裂,则该细胞可能正在进行( B )

A.同源染色体配对

B.基因的自由组合

C.染色体着丝点分裂

D.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

【解析】:

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细胞膜开始缢缩,着丝点不分裂,同源染色体分开,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B正确。

5.(2019·湖南益阳月考)下列有关基因重组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C )

A.基因型为Aa的个体自交,因基因重组而导致子代性状分离

B.基因A因替换、增添或缺失部分碱基而形成它的等位基因a属于基因重组

C.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互换可能导致基因重组

D.造成同卵双生姐妹性状上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基因重组

【解析】:

基因型为Aa的个体之间因等位基因的分离而导致性状分离;基因A因替换、增添或缺失部分碱基而形成它的等位基因a属于基因突变;造成同卵双生姐妹性状上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环境因素。

6.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C )

A.基因重组可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会产生多种基因型的配子

B.豌豆植株进行有性生殖时,一对等位基因之间不会发生基因重组

C.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基因能发生基因突变,但不能发生基因重组

D.通常基因重组只发生在真核生物中,而基因突变在生物界中普遍

存在

【解析】:

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基因可能有多对,它们属于非等位基因,而非等位基因之间可发生基因重组,由此判断C错误。

7.(2018·河北衡水中学月考)下列有关生物的变异和育种的叙述,正确的是( D )

A.基因突变会导致染色体上基因的数目发生改变

B.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不能发生基因重组

C.单倍体育种中,可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D.基因工程育种能使不同物种的优良性状集中在同一个体中

【解析】:

基因突变会导致基因结构的改变,但基因的数目不变;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可因为交叉互换而重组;单倍体育种中,秋水仙素处理的是单倍体幼苗;基因工程育种可将不同物种的基因重组,从而使不同物种的优良性状集中在同一个体中。

8.(2018·福建泉州模拟)园艺工作者在栽培开黄花的兰花品种时,偶然发现了一株开白花的兰花。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C )

A.控制白花性状的基因是通过基因重组产生的

B.白花植株和黄花植株存在着生殖隔离

C.白花植株的自交子代开出黄花,则白花植株为杂合子

D.快速繁育白花品种,应取白花植株的种子进行繁殖

【解析】:

控制白花性状的基因是通过基因突变产生的。

白花植株和黄花植株是否存在生殖隔离,需要看它们能否产生后代及后代是否可育,而题干中没有任何相关信息,无法进行判断。

如果白花植株的自交子代开出黄花,则白花植株为杂合子。

快速繁育白花品种,应取白花植株的茎尖进行植物组织培养,而种子会发生性状分离。

9.(2018·广东汕头一模)某种白色蚜虫的部分个体,由于与真菌进行基因交流而获得合成色素的基因,因此有了绿色、橙色等类型。

有研究表明,在光下绿色个体较白色个体产生更多的ATP,橙色个体在光下较在黑暗处产生更多的ATP。

下列有关分析中错误的是( A )

A.绿色蚜虫和橙色蚜虫的出现是基因突变的结果

B.绿色蚜虫和橙色蚜虫可能具有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的能力

C.绿色和橙色性状的出现为蚜虫进化提供了原材料

D.绿色蚜虫和橙色蚜虫的出现提高了生物多样性

【解析】:

绿色、橙色基因来自真菌,绿色蚜虫和橙色蚜虫的出现是基因重组的结果。

10.(2018·甘肃天水一中模拟)下列有关生物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B )

A.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根本原因是血红蛋白中有一个氨基酸发生了改变

B.植物组织培养形成幼苗过程中,不会同时发生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C.染色体倒位和易位不改变基因数量,对个体性状不会产生影响

D.红绿色盲、并指病、血友病和猫叫综合征都是由相关致病基因引

起的

【解析】:

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根本原因是控制血红蛋白的一个基因中的碱基对发生了替换;组织培养过程中进行的是有丝分裂,会发生基因突变,但不会发生基因重组;倒位和易位改变基因的排列顺序,会导致生物性状改变;猫叫综合征是由第5号染色体部分缺失导致的染色体结构异常遗传病。

11.甲硫酸乙酯(EMS)能使鸟嘌呤变成7

乙基鸟嘌呤,后者不与胞嘧啶配对而与胸腺嘧啶配对。

为获得更多的水稻变异类型,育种专家用适宜浓度的EMS溶液浸泡种子后再进行大田种植。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B )

A.使用EMS溶液浸泡种子可以提高染色体变异的频率

B.EMS的处理可使DNA序列中的G—C转换成A—T

C.获得的变异植株细胞核DNA中嘌呤含量高于嘧啶

D.EMS处理决定了水稻的进化方向

【解析】:

EMS溶液浸泡种子可以使鸟嘌呤变成7

乙基鸟嘌呤,属于基因突变;由于7

乙基鸟嘌呤与胸腺嘧啶配对,在DNA复制后可以实现碱基的替换,在第二代DNA中将G—C转换成A—T;双链DNA中,碱基之间的配对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即嘌呤总是与嘧啶配对,嘌呤含量等于嘧啶;水稻的进化方向取决于自然选择的方向而变异不会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12.(2018·福建三明月考)自然界果蝇的某种性状全为野生型,现用一对野生型果蝇交配,后代中出现了一只突变型雄果蝇。

研究发现,突变型雄果蝇的出现是由于其中一个亲本的一个基因发生了基因突变。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D )

A.该突变基因可能发生了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

B.若该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能判断显隐性

C.若该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不能判断显隐性

D.突变型雄果蝇的突变基因一定来源于母本

【解析】:

基因突变是指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自然界果蝇的性状全为野生型,说明野生型是纯合子,突变型雄果蝇的出现是由于其中一个亲本的一个基因发生了基因突变,若该突变基因在常染色体上,则说明该突变是显性突变;若该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不管突变基因是显性还是隐性,后代雄果蝇中都会出现突变性状,所以不能判断显隐性;若该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则突变型雄果蝇的突变基因可能来源于母本或父本,若该基因在X染色体上,则可判定突变基因一定来源于母本。

二、非选择题

13.(2019·贵州贵阳月考)豚鼠(2n=64)是研究遗传的常用实验材料。

图1表示正常豚鼠的两对染色体上基因Aa和Bb的分布,图2为变异类型。

已知缺少整条染色体的雌配子致死但个体不致死。

请回答:

(1)研究发现豚鼠二倍体X染色体上一个基因发生了突变,且突变性状一出现即可稳定遗传,该突变为        (填“显性”或“隐性”)突变。

自然条件下,DNA分子复制过程中基因的突变率比较低,原因是  

 

 。

 

(2)图1豚鼠与图2豚鼠杂交,预计子代中与图1个体基因型相同的比例是    ,若图1表示精原细胞,它产生了一个基因型为AaYY的次级精母细胞,则该次级精母细胞处于           期,导致该变异的原因可能是 。

 

【解析】:

(1)突变性状在子代中一出现即可稳定遗传,由此判定该突变为隐性突变,即突变个体为隐性纯合子。

自然条件下,在DNA分子复制过程中基因的突变率比较低,因为DNA分子具有独特的双螺旋结构为复制提供了精确的模板,而严格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保证复制准确的

进行。

(2)根据题意可知图2豚鼠产生的卵细胞有两种类型:

AXB、AXb,图1豚鼠与图2豚鼠杂交,预计子代中与图1个体基因型(AaXBY)相同的比例=1/4×1/2=1/8。

若图1表示精原细胞,它产生了一个基因型为AaYY的次级精母细胞,即Y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则该次级精母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或末)期,该细胞出现Aa一对等位基因,导致该变异的原因可能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发生了基因突变或交叉互换。

答案:

(1)隐性 DNA分子独特的双螺旋结构为复制提供了精确的模板,严格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保证复制准确的进行 

(2)1/8 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或末) 减数第一次分裂发生了基因突变或交叉互换

14.如图所示为同义突变和错义突变,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基因突变指的是 

 。

 

(2)基因发生突变,出现同义突变的原因是     ,图示信息也说明基因发生突变,生物的性状    (填“一定”或“不一定”)改变。

 

(3)基因的首端应该有    酶识别和结合位点。

 

(4)终止密码子位于    上。

如终止密码子处碱基序列出现问题,有可能导致    不能终止。

 

【解析】:

根据教材概念可知,基因突变是指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

分析图示,同义突变指的是基因突变前后,控制的氨基酸并没有发生改变,原因是密码子具有简并性,几种密码子可能决定的是同一种氨基酸。

基因首端有RNA聚合酶能识别的特定序列,RNA聚合酶与该序列结合后催化转录的进行。

终止密码子位于mRNA上,决定翻译的终止,若终止密码子出现问题可能导致翻译不能终止。

答案:

(1)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

(2)密码子具有简并性 不一定

(3)RNA聚合

(4)mRNA 翻译

15.(2018·湖北黄冈模拟)核酸分子杂交技术可以用来比较不同核酸的分子差异,当两核酸分子单链具有互补的碱基序列时,能配对形成杂合双链,没有互补碱基序列的部位会形成游离单链区。

某基因A中因插入了一段外来的DNA序列,而突变为基因a,导致表达的蛋白质异常。

现有两条链均被标记的基因A、两条链均未被标记的基因a、基因A转录成的mRNA,请利用核酸分子杂交技术,设计实验验证基因A突变为基因a是由于碱基序列增添所致,且增添部位只有一个。

(要求写出实验思路、预期结果)

 

 

 

 

 。

 

【解析】:

核酸分子杂交技术是利用两核酸分子单链,能配对形成杂合双链,没有互补碱基序列的部位会形成游离单链区。

而基因A和a均为双链,因此需通过加热使其解旋为单链,再将基因A和a的单链进行分子杂交;检

测游离单链区的分布时,未标记的单链上会出现一个游离单链区,且只有一个由此验证基因A突变为基因a是由于碱基序列增添所致,且增添部位只有一个。

基因A转录成的mRNA为单链,但已经过剪接,与原来的基因A的单链所含碱基差别较大,因此不能用转录出的mRNA与a基因的单链进行杂交。

答案:

实验思路:

(加热)获取基因A和基因a的单链,再将基因A和a的单链进行分子杂交,检测游离单链区的分布。

预期结果:

未标记的单链上出现游离单链区,且只有一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