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第三稿研发中心校企共建3.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788516 上传时间:2023-07-07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61.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完整版第三稿研发中心校企共建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完整版第三稿研发中心校企共建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完整版第三稿研发中心校企共建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完整版第三稿研发中心校企共建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完整版第三稿研发中心校企共建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完整版第三稿研发中心校企共建3.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完整版第三稿研发中心校企共建3.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完整版第三稿研发中心校企共建3.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完整版第三稿研发中心校企共建3.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完整版第三稿研发中心校企共建3.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完整版第三稿研发中心校企共建3.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完整版第三稿研发中心校企共建3.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完整版第三稿研发中心校企共建3.docx

《完整版第三稿研发中心校企共建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完整版第三稿研发中心校企共建3.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完整版第三稿研发中心校企共建3.docx

完整版第三稿研发中心校企共建3

研发中心校企共建模式研究和实践

(费玉洁、周坚)

江苏省溧阳中等专业学校始终把加强校企合作、推动产学研合作作为学校实现高水平示范院校的战略目标,长期以来,学校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在校企合作的道路上摸索出一套促进职教发展,与企业共同进步的合作模式,其中校企共建研发中心就是其中的一颗明珠。

一、研发中心的建设背景

职业技术教育“校企合作”是职教发展的大趋势,它是职教院校与企业双方以共同发展的愿望为基础,以人才、效益、技术为合作点,共同培养职业技术人才的模式。

我校在校企合作方面探索了很多方法:

校企合作,为企业订单式培训人才;引企入校,学生进行生产性实训;教师进企,了解企业需求。

在实施过程中,遇到很多问题,其中部分是校企合作中的瓶颈问题,一直难以突破。

问题1校企合作共赢机制缺失

当前校企合作仍未上升到政策层面,更多的是校、企之间依托各自诉求结成的利益共同体。

随着合作的深入,双方对利益追求的差异也日渐显现。

企业希望学校能根据市场需求随时为其提供人力资源,降低其用人成本。

学校希望企业能够对学生进行有计划、长期的培训;企业希望学校提供理论水平高,技能强、综合素质高的毕业生。

学校希望通过研究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来了解社会对职业学校培养人才的要求,对技能的需求来及时调整课程安排,对员工素质要求来加强学校德育文化建设;企业希望学校为其提供技术支持,进行产品研发、生产设备维护、改造等工作。

学校希望通过校企合作来接触生产前沿技术和产品,提高专业教师的技能水平,拓宽教师的专业视野,培养教师和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学校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助力。

由此学校与企业的理念在很多细节出现不一致的地方,双方为追求各自的效益,往往只关注自身需要而忽视合作者的需求。

这样的校企合作,学校话语权有限,双方停留在为利益而相互妥协的阶段,离真正意义上的校企合作目标相去甚远。

问题2教师进企业的实效性不足

为了专业教师的自我发展要求,同时也为达成教育行政部门要求,学校每年都要安排专业教师下企业实践,实践企业可由教师自荐也可由学校推荐。

但由于传统中的教学与企业是两条线,隔行如隔山,教师没有机会与企业接触,因此大部分教师由学校指派到相关企业。

学校与企业没有深入合作的机制,往往只能根据企业的类型、生产的产品等大概信息来推荐教师。

同样,企业对教师也不了解,加之对合作方和老师职业的尊重,通常安排一些轻松的、通用的管理类工作。

教师在下企业过程中难以在专业上有所收获,教师下企业实践流于表面。

这并非教师下企业的本意,但却是现状。

问题3课程开发与生产实际脱节

专业课程的课改方向是面向社会需求整合专业内容,专业教学内容的选择直接影响到课改的成败。

哪些课程内容已经在生产中淘汰了,哪些课程内容是生产中大力推广的,哪些技术最受企业欢迎,这些问题企业是最有话语权的;专业教师只有与企业建立密切而又广泛的联系,才能纵览本行业的运作情况和发展情况,只有深入企业内部,才能率先掌握本专业的最新技术和设备使用情况,只有这样课改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在企业获得信息和资料,由专业教师根据内容和学生认知情况进行有机整合,并将其改编成为项目课程,将有些有用的知识传播给学生。

要做到这一点,需要专业教师直接参与企业产品研发,获取企业产品的第一手资料,没有学校与企业的深度合作,这很难做到。

问题4教师专业水平提升受限

目前职业学校的教学改革已逐步进入平台期,在这个阶段,教改遇到的各类问题逐步显现,新旧观念不断碰撞,教学改革推进的难度逐渐加大,这其中很多是专业教师的专业能力问题,打造一支能够适应教改要求的专业教师队伍是当务之急。

教育行政部门提供的高水平专业培训数量有限,难以满足广大教师成长的需求。

专业教师的成长,更多地要依托校本培训,由学校给教师提供一个自我提升的平台。

专业教师下企业实践,如果仅仅只是在生产线上从事单纯的生产活动,那只能熟悉制造工艺,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但专业水平并不能获得提升。

只有参与企业产品研发,才能接触到具有先进理念和先进技术的项目,在研发项目的过程中深入学习,为专业理念注入新的血液。

二、研发中心的目标定位

以上校企合作中的问题,并不是个别学校的个别问题,而是整个职业教育面临的问题。

为解决这一问题,不能依靠修修补补式的改进,必须寻找一种制度上的突破口。

经过长期探索与细致的调查研究,我校决定与企业共同建设研发中心,在学校和企业之间搭建深入合作平台。

研发中心通过研发活动为教学科研服务,通过与企业合作开发项目、技术服务、成果转化为企业取得经济效益,为学校取得社会效益。

通过校企双方合作研发项目,加深双方的了解,包括各自的技术能力、研发能力,对方的需求等。

学校通过这样的工作,可以了解自身实力,掌握专业教师各自特点,从而能够将教师下企业这一工作精细化,精致化。

教师通过这一工作,可以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掌握本专业的行业前沿信息,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虽然使用了“研发中心”这一名词,但是中等职业学校建设研发中心有自身的特点,它不同于大学或者企业的研发中心。

职业学校的研发中心是属于学校的基层学术组织,是跨学科的资源共享平台,是学校专业教师接触前沿科技的窗口,当然,也是为企业服务的平台。

学校和企业对其功能定为在以下几个方面:

1.构建成为企业与学校的合作桥梁。

2.为校企合作实现共赢发挥作用。

3.为企业的产品研发、技术革新提供支持。

4.为学校的课程开发和改革提供项目。

5.指引专业教师专业素质提升的道路。

三、研发中心的组织架构

研发中心是在校企共建的基础上由学校主导建立的。

成立研发中心时基于研发中心目标的定位,选择了与学校交流密切,合作良好的企业为合作研发单位。

在校企双方的共同努力下,学校和企业牵头成立了研发中心领导小组来指导研发中心开展工作,领导小组下设立工作小组负责具体研发项目工作的开展。

领导小组组成

主任:

陈志平

组员:

狄东涛、王云清、王恬忠、潘敏、戴志浩、夏爱联、杨志新、史志平、童如山、任科、合作企业技术厂长

领导小组的功能职责:

1.确定研发中心的建设目标,对研发中心的工作任务,工作内容进行整体规划;

2.制定和落实研发中心的制度和政策;

3.为研发中心筹措资金,调配经费;

4.引进和审核研发项目;

5.对项目建设中的重大问题进行行政把关;

6.管理和维护校企合作的平台建设。

工作小组组成

组长:

狄东涛

组员:

王云清、周坚、姜玉康、袁功宙、郦苏铭、卢忠涛、史建福、周浩、合作企业工程师

工作小组的功能职责:

1.根据研发项目选择参与研发的专业教师;

2.领导并负责具体研发产品的任务;

3.根据研发项目需要申请资金和设备;

4.安排和制定专业教师的研发任务;

5.对专业教师的工作进行实效考核评估;

7.协调研发人员解决研发项目中出现的问题;

7.开发设计课程改革的教学项目;

8.对研发项目进行总结评估和验收。

9.协调研发项目的人员、经费;

四、研发中心的运行机制

研发中心健康、有序的运行离不开四方面:

资金设备、人力资源、项目资源和管理执行。

资金设备:

研发中心的生产、实验设备由学校和企业双方提供。

其中,学校提供场地,在校内建立研发室,提供基本的设施设备,为教师在学校内的实践研究制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合作企业负责提供研发产品必须的专用设备,提供教师下企业研修的实践场地。

接到具体的项目以后,在工作小组的协调下,由学校研发人员与企业共同调研、协商,确定项目预算,并确定校、企双方的投入资金的比例及方式,经领导小组的批准后,确定拨款后实施。

人力资源:

研发人员主要由企业工程师及学校专业教师组成。

研发中心有一批专业能力强,肯钻研,善思考的师资队伍和一批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企业工程技术人员。

其中名师工作室领街人周坚、卢忠涛、王云清、史建福等老师,三创导师姜玉康、袁功宙、周浩等老师,是研发中心的中坚力量。

学校经过多年努力,培养了一大批具有技师等资格证书的“双师型”教师,这是研发中心的重要人才储备。

项目来源:

目前,研发中心的项目主要由以下渠道获得:

依托三创导师、名师工作室的知名度,许多企业慕名而来,希望中心能为企业进行产品革新,设备改进;领导小组联系合作企业,在合作过程中产生合作项目;专业教师与企业工程师定期举办技术研讨会、学术沙龙,对所获得的信息进行筛选,获得有价值的信息成立项目;专业教师在课程改革过程中,设计项目教学,研制新的教学设备从而确定研发项目。

管理执行:

领导小组对研发中心的工作高度重视,在建立伊始就制定管理制度,并对研发全过程督导。

工作小组负责具体研发事务,根据项目来源不同,研发项目立项以后,由工作小组组建研发小组,或者由项目承接人组建研发小组并报工作小组批准。

工作小组确定项目负责人,挑选小组成员,小组成员一般挑选专业能力水平高、责任心强的教师,但每次项目也都会有意识地选择部分缺少经验的青年教师参与其中。

研发采用组长负责制,由组长将项目划分成更小的子项目分配给各个成员研究。

研发过程中遇到问题及时协商,碰到难题及时汇报,确保项目研发的实效。

项目小组按照项目要求、计划严格执行,整个项目的实施过程组员分工明确,上下步调一致,确保整个研发项目按照计划顺利进行。

研发中心进行一个项目的流程如下:

五、研发中心的实施成效

在学校的强力推动下,研发中心的建设取得了一些成效,研发成绩得到了校企双方的肯定。

专业教师与企业工程师攻克了许多生产技术方面的问题,为企业的研发项目提供了技术和理论支持,参与研发工作的专业教师专业水平得到了较大幅度的提高,尤其是教师的技能水平、创新意识、创新能力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研发中心研究的项目可分为:

1.服务课改的项目

学校联合行业、企业,及时调整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积极开发与企业要求结合紧密衔接、对学生就业和创业有实际帮助的专业课程,加强实践教学,在此基础上进行的校本课程开发调整了课程教学内容。

项目课程开发的关键在于研制来源于实际又适合于教学的项目,尤其是综合性的教学项目,仅凭教师的个人力量难以实现。

为此,研发中心组织了项目小组,完成了多项教改项目的设计,并在此基础上编写了多门校本课程,部分课程已正式出版。

为辐射全国,服务大众,让所研发的课程获得最大化的社会效益,最近,研发中心提出了“开源培训”的思想,精心组织了“可锁定输出电压的数控稳压电源”、“现场可编程彩灯控制器”等部分综合教学项目,将其所有资源(原理图、PCB图、源程序、制作过程、教学内容等)放置于网络,为兄弟学校教师、广大电子爱好者提供服务。

案例:

音乐蜡烛

在实施电子技术类项目教学中,专业老师希望有一个完整的教学项目,能够综合应用各种电子知识,实现一个完整的电子产品,并且最好还有一定的趣味性。

经研发小组组织协调,由夏爱联老师作为项目负责人,张庆明、周勇、周坚等老师作为组员成立了研发小组。

经过调研、分析,确定将音乐蜡烛作为开发对象。

市场上未见有相同的产品,而类似的产品高度集成化,不利于教学工作的开展。

为此,研发小组完全从底层开始自主设计了电路,制作了样品,开发了完整的项目教学课程。

这一项目使用了声、光传感器,放大、比较等模拟运算电路,触发器等数字电路,音乐集成电路等各类集成电路,是较为综合的电子知识应用,又具有相当的趣味性,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后,受到了学生的普遍欢迎。

近年来,研发中心组织完成了“圣诞彩灯制作”、“DSB单片机实验板”、“用梯形图编程的工业控制板”等综合课改项目。

新项目为课程改革注入了活力,丰富了课程内容,优化了专业教学过程,提高了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在此基础上,组织教师编写了《数控车项目式课程》、《液压与气动》、《PLC项目教程》、《数控铣、加工中心项目式课程》、《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和《单片机轻松入门》等课改教材。

2.校内设备改造的项目

学校有多个实训基地,实训设备新旧更替,部分设备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主要因素有设备陈旧,磨损严重;使用过程中故障频出;关键零件面临淘汰等;部分设备的设计已不符合时代发展需要。

为解决这些问题,研发中心成立项目组对学校的部分设施设备进行了改进。

主要进行的项目有:

数控实训基地的车床改造项目;电子电工实训基地的PLC实训设备改进项目;

案例1:

数控车床改造项目

我校的数控实训基地有多套数控车床、数控铣床,部分设备在操控时,时常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部分设备已经比较陈旧,不适应目前的教学需求。

为此卢忠涛老师申请了项目课题,对运行状况不良、技术陈旧的数控设备进行技术改造,使之适应学生操作训练的需要。

浙江大学辰光科技有限公司的数控车床存在软件缺陷:

例如加工工件时X轴在正反向转换时,让其走0.01mm,千分表显示无变化;在执行一些程序时,时常有死机现象。

针对这些问题,卢忠涛老师带领小组成员卢忠涛、许春辉、潘勇、葛志波等老师逐一修正软件,使系统工作更稳定。

重庆巴山的S1-325数控车床刀架设计不合理,驱动系统也时常出现故障,为此研发小组针对该数控车床的症结进行了改造,使机床良好运行。

该项目的成功为学校节省了8万元的设备添置费用,使得实训基地的设备更好的服务学生。

学校内部所使用的设备也是研发中心关注,研发中心先后做过“消防应急指示灯改造”、“学生公寓安全用电智能化管理系统”、“自动切换式路灯”等项目。

案例2:

免维护家用应急照明指示灯

本项目来源于学校后勤维护工作。

根据消防法要求,公共建筑内必须设置消防应急指示灯,学校建设早期所设置的消防应急指示灯都已到了维护和更新的阶段。

学校后勤提出要求研发中心协助维修。

经研发中心指定专业教师检查发现这些指示灯所用技术已经过时,维修效果不好。

因此决定成立研发小组自行设计与研发新一代产品来替代原产品。

由周坚老师、其名教师工作室成员及部分学生组成的研发小组经过不断研究,共开发了3代产品,即用LED替代原来所用节能灯的产品;改造原有高成本专用集成电路控制电路为低成本通用集成电路的产品;用超级电容(又称法拉电容)替代蓄电池的产品。

到第三次改进后,研发小组又将其开发成为可以在家庭使用的产品,经过检索发现市场上还没有类似的产品,这完全是一种创新,为此,研发小组申请了国家专利,并成功获得批准。

3.服务企业的项目

对于企业而言,雄厚的技术实力才是产品质量的可靠保障。

本地部分企业存在内部研发能力相对不足的情况。

企业在与校方合作的过程中,希望学校能供提供专业技术人才,参与企业的技术革新和新产品开发、企业的技术攻关。

针对这一需求,研发中心安排了部分科研项目,将研究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提高了企业的经济利益,提升了教师的研发能力。

如我校在与溧阳新元窗帘有限公司的合作中,研发了“新元窗帘布自动送料机”;与鑫鼎机械有限公司合作研发的LXD-SDI型双轴绕丝机。

案例:

LXD-SDI型双轴绕丝机

鑫鼎机械有限公司是我校的校外实训基地,与我校有良好的长期合作关系。

该企业生产的绕丝机市场占有率较高,但该产品也存在着机械强度不稳定、绕丝粗细不均匀等缺点。

为此,企业找到我校请求技术支持。

学校研发中心的领导小组考察该项目后,决定由常州市中等职业学校机电技术应用王云清名教师工作室领街人王云清主持,芮进方、许春辉等两位老师及企业技术员共同组成了研发小组。

针对原有绕丝机的缺点,对关键部件重新设计。

研发小组经过研讨、论证,最终确定了设计方案。

由王云清负责部件设计和零件测绘,许春辉负责CAD绘图和尺寸圆整核算,芮进方负责设计的器部件的加工,经过多次的整改、修正,YC—SC1型双轴绕丝机研发成功。

目前,该产品已经投入生产,产品的使用单位对其良好、稳定的性能给予了积极的肯定。

此次的项目合作为企业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给参与研发的教师提供了提高自身专业素养的机会,在研发设计过程中,专业能力、创新能力都得到了提高,同时为学校及研发中心赢得了声誉。

4.服务三农的项目

我校所处的溧阳市是生态旅游城市,市政府很重视生态农业、特色农业的发展。

全市有60万亩优质粮油、15万亩特种水产、7万亩设施农业、7万亩茶叶、10万亩竹、8万亩板栗、5万亩特色水果。

作为溧阳最大的职业学校,有责任更有能力服务三农。

研发中心为农业增产设计了多种产品。

例如为渔业养殖研发的“新能源鱼塘自动增氧装置”已经在多个鱼塘投入使用,为生态茶园研发的“优质高产茶叶最佳生态环境预警控制装置”目前已进入专家论证阶段。

案例:

新能源鱼塘自动增氧装置

该项目来源于研发中心老师在与企业技术人员的交流。

在与技术人员的交流中获知,夏季鱼塘容易缺氧,现有的增氧设备需人工启动,无法及时判断鱼塘缺氧情况,给养鱼户带来沉重的心理负担和劳动强度,严重危害渔业生产。

经开发小组确定并报领导小组批准,由姜玉康老师作为项目负责人,费玉洁、姚坤福、阮丰等作为组员成立研发小组。

通过实地考察、资询、与渔民交流等渠道,对增氧设备的改良有了非常清楚的思路,完成项目计划书,并对组员进行了分工:

姜玉康本人承担总体设计工作,并将该项目分成了溶解氧测定电路,氧容量分析与信号输出,增氧泵自动控制三部分,由费玉洁负责溶解氧测定部分,姚坤福负责氧容量分析与输出部分,姜玉康负责自动控制部分,阮丰负责模具制作。

在该项目研发过程中,组员们积极探索、认真学习,更新了电子技术方面的知识;大胆尝试,把新知识应用到项目中来;拓宽了视野,培养了创新和应用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项目组的老师将氧气传感器的信号处理电路和增氧泵自动控制电路分别制作成了电子实训和电工实训的课改项目,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5.提升师生综合创新能力的项目

教师提升专业能力,靠的是多学习、多钻研、多动手。

为全面提升教师的科研创新能力,研发中心多渠道,多方面引进项目,为专业教师的成长铺路。

例如学校从溧阳市政府承接的研发项目“新能源应用暨太阳能船”,根据企业用电安全研发的“用电设备安全预警报警装置”等。

案例:

新能源应用暨太阳能船

2010年我校研发中心承接的溧阳政府下达的研发项目:

太阳能船。

太阳能船的制造划分为机械和电气两个部分,立项后研发中心立即成立了两个项目小组:

电气控制研发小组和机械设计研发小组。

电气控制组由周坚副教授主持,张庆明、夏爱联、杨志新、阮丰、周勇等骨干教师为成员。

机械设计组由郦苏铭主持,袁功宙、唐春伟等骨干教师为核心。

两个小组既相对独立,又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项目明确后,通过搜索、资询、与国外专家的交流等渠道,明确了太阳能船设计目标,项目负责人完成项目计划书,并对组员进行了分工,将电气、机械部分划分为更小的子项目分配给小组成员。

电气部分包括储能电池系统,太阳能电池板,太阳能转换控制器系统,电机及驱动器系统等;机械部分包括船体平衡、船体形状对船速影响等。

这些工作被分配给各位成员,每人都有具体负责的模块。

太阳能船的研发历时近一年,在此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难,但在指导委员会领导的关怀下,经过小组成员的齐心协力,共同探讨,集思广益,步步攻坚,解决了一个有一个横亘在众人面前的难题,太阳能船顺利试水、试航,并利用此船对学生进行的长时间的训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参与项目的老师在研发过程中相互学习,积极实践,专业水平获得了较大的提升,为学校新能源课程开设做好了师资准备。

六、研发中心存在的问题及思考

我校的研发中心虽然已初步形成有自己特色的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但和高等职业院校相比还有差距。

企业合作的深度不够,参与研发中心工作的教师广度不够。

1.与企业合作深度不够

目前我校在研发方面的知名度还比较有限,许多企业遇到问题首先想到的是到大学、研究所寻求帮助。

其实企业也知道,有些问题并不是大牌的专家就能解决,某些时候,本地学校更有其地理优势。

但由于企业对于学校尤其是学校的研发能力所知有限,因此,迫不得已,舍近求远。

2.教师参与广度不够

参与研发的教师比例不高,专业教师整体科研水平不高,创新能力不强,研发中心的积极效果还没有辐射到大部分教师,影响整体教师研发水平的提高。

3.组织架构有待改进

研发中心有严格的层级制度保障,然而,研发工作毕竟只是整个学校工作的一小部分,领导者精力有限。

因此在此体制的限制下,研发中心的工作效率难免受到影响。

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发达、项目个性化特色鲜明、学校领导同事关系融洽、协调方便等特点,很多时候,研发中心可以采用扁平化管理,更具效率并符合现代管理要求。

我们在探索和实践研发中心校企共建模式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初步尝试到了成功的喜悦和欣慰。

但是我们也深知,我们仅仅是有了个好的开端,要解决的问题很多,要走的路还很长。

没有创新、没有特色的学校是没有生命力的。

要创新有特色,就要扎扎实实地去探索、实践,通过不懈的努力才能达到所要追求的境界。

今后我们将进一步解放思想、努力开拓,提升研发创新能力,学习和实践同步进行,为我校的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