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音乐上册教学计划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788995 上传时间:2023-07-07 格式:DOCX 页数:54 大小:39.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年级音乐上册教学计划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二年级音乐上册教学计划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二年级音乐上册教学计划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二年级音乐上册教学计划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二年级音乐上册教学计划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二年级音乐上册教学计划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4页
二年级音乐上册教学计划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4页
二年级音乐上册教学计划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4页
二年级音乐上册教学计划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4页
二年级音乐上册教学计划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4页
二年级音乐上册教学计划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4页
二年级音乐上册教学计划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4页
二年级音乐上册教学计划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4页
二年级音乐上册教学计划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4页
二年级音乐上册教学计划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4页
二年级音乐上册教学计划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4页
二年级音乐上册教学计划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4页
二年级音乐上册教学计划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4页
二年级音乐上册教学计划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4页
二年级音乐上册教学计划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4页
亲,该文档总共5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二年级音乐上册教学计划教案.docx

《二年级音乐上册教学计划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级音乐上册教学计划教案.docx(5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二年级音乐上册教学计划教案.docx

二年级音乐上册教学计划教案

二年级音乐上册教学计划

中卫一小陆颖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担任的是二年级(1-6)班音乐课的教学任务。

据了解,各班课堂常规较好、孩子们学习兴趣很高。

本学期除继续作好音乐常规的训练外,学生的欣赏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所以在这个学期里要补充一些优秀的音乐作品给予欣赏来扩大他们的音乐视野。

二、教材分析

二年级上册总共六个单元,歌曲和乐曲三十二首,主要让学生了解中国优秀的儿童歌曲和几首优秀的外国歌曲,并配以群体的音乐活动,如:

齐唱、独唱等,这是一种以音乐为纽进行的人际交流,它有助与学生养成共同参与的群体意识和相互尊重的合作精神。

欣赏曲以审美为核心,以音乐的美感来感染学生,以音乐中丰富的情感来陶冶学生,使学生逐步形成健康的音乐审美观念、高尚的道德情操以及音乐必要的审美能力。

三、教学目标

(一)感受与鉴赏

1、音乐表现要素

(1)感受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各种声音。

能够用自己的声音或打击乐器进行模仿。

(2)感受乐器的声音。

能听辨打击乐器的音色,能用打击乐器奏出强弱、长短不同的音。

(木鱼、碰钟)

(3)能够感受并描述音乐中力度、速度的变化。

2、音乐情绪与情感

(1)体验不同情绪的音乐,能够自然流露出相应表情或作出体态反应。

(2)体验音乐情绪的相同与不同。

3、音乐体裁与形式

(1)聆听儿歌、童谣、进行曲和舞曲,能够通过模唱、打击乐对所听音乐作出反应,能够随着进行曲、舞曲音乐走步、跳舞。

4、音乐风格与流派

(1)聆听不同国家、地区、民族的儿歌、童谣及小型器乐曲或乐曲片段,初步感受其不同的风格。

(二)表现

1、演唱

(1)参与各种演唱活动。

(2)知道演唱的正确姿势。

能够对指挥动作及前奏作出反应。

(3)能够用自然的声音,按节奏和曲调有表情地独唱或参与齐唱。

(4)能用不同的力度、速度表现歌曲的情绪。

(5)每学年能够背唱歌曲五首。

2、演奏

(1)学习木鱼、碰钟、镲、大锣、鼓的演奏。

(2)能够用打击乐器或或其他音源合奏或为歌曲伴奏。

3、综合性艺术表演

(1)能够参与综合性艺术表演活动。

(2)能够配合歌曲、乐曲用身体做动作。

(3)能够在律动、集体舞、音乐游戏、歌表演等活动中与他人合作。

4、识读乐谱

(1)认识简单的节奏符号。

(2)能够用声音、语言、身体动作表现简单的节奏。

(3)能够用唱名模唱简单乐谱。

(三)创造

1、探索音响与音乐

(1)能够运用人声、乐器声模仿自然界或生活中的声音。

(2)能够用打击乐器或自寻音源探索声音的强弱、音色、长短和高低。

2、即兴创造

(1)能够将词语、短句、诗歌或歌词用不同的节奏、速度、力度等加以表现。

(2)能够在唱歌或聆听音乐时即兴地做动作。

(3)能够用课堂乐器或其他音源即兴配合音乐故事和音乐游戏。

3、创作实践

(1)能够用线条、色块、图形,记录声音与音乐。

(2)能够用人声、乐器或其他音源,创作1——2小节节奏或旋律。

四、教学重点、难点

1、音乐与社会生活

(1)感受生活中的音乐,乐于与他人共同参与音乐活动。

(2)能够通过广播、电视、磁带、CD等传媒听赏音乐。

2、音乐与姊妹艺术

(1)能够用简单的形体动作配合音乐节奏。

(2)能够用简明表演动作表现音乐情绪。

(3)能够用色彩或线条表现音乐的相同与不同。

3、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

(1)能够了解声音与日常生活现象及自然现象的联系。

(2)能够用简单的韵律操动作配合不同节奏、接派情绪的音乐。

五、教学措施

1、抓好并巩固课堂常规,有明确的目标给他们。

2、充分运用音乐课自身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3、充分落实每课的重点,教师要注意引导,尽量让学生更好的掌握,准确把握教学目标,并按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节。

六、教学进度安排表

 

二年级音乐上册教学进度安排表

周次

时间

教学内容

课时

备注

1

8、31—9、4

报名、做开学前的准备工作

预备课

1

2

9、7—9、11

一、我愿住在童话里

1、歌表演:

大鹿

2、欣赏:

永远住在童话里

2

3

9、14—9、18

3、知识:

音的高低、柯尔文手势

4、唱歌:

小红帽

5、欣赏:

糖果仙子舞曲

2

4

9、21—9、25

二、快乐的游戏

1、唱歌:

数蛤蟆

2、读童谣:

花蛤蟆

2

中秋节

5

9、28—10、2

3、欣赏:

布老虎

4、活动:

音乐故事—森林小卫士

5、唱歌:

猜谜谣

2

6

10、5—10、9

国庆长假

国家公休

假日

7

10、12—10、16

6、欣赏:

舞龙、士兵进行曲

7、唱歌:

大头娃娃

2

8

10、19—10、23

三、劳动最光荣

1、唱歌:

理发师

2、欣赏:

劳动最光荣、森林中的铁匠

3、唱歌:

种玉米

2

9

10、26—10、30

4、歌表演:

猴子蒸糕

四、音乐中的动物

1、唱歌:

动物说话

2

10

11、2—11、6

2、欣赏:

鸭子拌嘴、小狗圆舞曲

3、唱歌:

小动物回家

2

11

11、9—11、13

4、读童谣:

小鸭子

5、欣赏:

龟兔赛跑

2

12

11、16—11、20

五、动画城

1、唱歌:

我们的家园

2、欣赏:

三个和尚

2

13

11、23—11、27

3、唱歌:

大风车

4、活动:

跟着队长走

2

14

11、30—12、4

5、欣赏:

猫和老鼠

6、读童谣:

猫和老鼠

2

15

12、7—12、11

六、下雪啦

1、唱歌:

冬天的故事

2、欣赏:

江雪

2

16

12、14—12、18

3、唱歌:

雪花

4、欣赏:

雪橇

2

17

12、21—12、25

5、歌表演小动物告别会

18

12、28—1、1

期末复习、测试

19

1、4—1、8

期末总结

元旦

20

1、11—1、14

第一单元《我愿住在童话里》

一、教学要求

(一)单元总要求

1.能够有感情地背唱《小红帽》和《大鹿》这两首歌曲。

2.感受不同音乐情绪所带来的音乐形象的变化,根据不同的音乐故事进行表演。

(二)具体要求

1.学唱并背唱歌曲《小红帽》和《大鹿》,能用简单的动作进行表演。

2.听赏《永远住在童话里》,感受欢快、活泼的情趣,并模仿动画中的主人公进行表演。

3.欣赏《糖果仙子舞曲》,了解它的故事情节并能分角色扮演音乐中的小动物。

4.学习音乐知识:

音的高低和柯尔文手势。

二、教学准备

电子琴、录音机、相应的录音带等.

三、重点与难点

本单元重点:

1.学会并有感情地背唱歌曲《小红帽》、《大鹿》。

2.对不同音乐情绪的感受和听辨能力以及音乐表现力的培养。

本单元难点:

体会《小红帽》和《大鹿》所描述的不同音乐故事,指导学生以歌声表现歌曲中的不同音乐形象和故事的发展。

四、教学课时安排

5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大鹿》

教学目标

1.背唱歌曲《大鹿》。

2.引导学生根据歌词即兴创编动作进行歌表演。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音乐声中师生问好上课。

二、导入课题

1.继续童话世界游

今天我们继续到童话世界旅游,今天的小主人公又是谁

呢?

2.听录音范唱歌曲《大鹿》

三、学唱歌曲

1.学唱歌曲

①领读歌词

②学唱歌词

A.听范唱→全体跟琴唱→教师指导再唱。

B.师生一起分析歌曲:

悠闲→稍快→快速急切的→坚定的。

C.有表情的演唱:

个别唱→分组唱→师生共同评价→全体唱。

D.用打击乐进行伴奏。

E.全体背唱歌曲。

4.创编动作进行歌表演

四、结束新课

1、简单小结。

2、音乐声中师生问好下课。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欣赏歌曲《永远住在童话里》。

复习本单元的内容。

教学目标

1.欣赏歌曲《永远住在童话里》,感受歌曲欢快、诙谐的情趣,并模仿动画中的主人公进行表演。

2.用歌声和表演,复习本单元所讲的童话故事。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音乐声中师生问好上课。

二、欣赏歌曲《永远住在童话里》

1.听歌曲录音。

问题:

你喜欢这首歌吗?

你听到了什么?

你有什么感受?

2.听歌曲:

你可以试着唱一唱。

问题:

A、你能唱唱你记住的一句歌词吗?

B、你能模仿歌中唱到的动画人物吗?

3.听歌曲。

你可以任意表演你喜欢的动画人物。

如果能跟着唱一唱就更好了。

4.创编新歌词。

问题:

你还喜欢哪些或知道哪些童话故事?

可以把歌曲中的童话故事换一换。

三、“童话故事”表演

1.选择自己喜欢的童话自愿结合成组。

你喜欢我们学习的哪一个故事?

或我们没学的你会表演的童话故事?

喜欢同一个故事的小朋友为一组。

2.分组讨论:

各组如何表演你所喜欢的童话故事,可以演唱、配乐表演、讲故事等等形式。

3.教师到各组与学生共同讨论并做指导。

4.各组分别表演。

四、结束新课

1、简单小结。

2、音乐声中师生问好下课。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欣赏《糖果仙子舞曲》

教学目标:

1、让同学们体会到音乐作品的童趣,同时了解乐器钢片琴的美妙音色。

2、通过《漫步动物园》的音乐创作活动,进一步掌握音乐中的各种节奏型,并能表现出纯真的童趣。

教学重点、难点:

在音乐的创作活动中,让学生熟悉和掌握各种音乐节奏,体验童年的快乐。

教学准备:

打击乐器、音乐。

教学过程:

(一)欣赏:

《糖果仙子》——选自《胡桃夹子组曲》

1、介绍乐曲的背景。

2、介绍作曲家

3、介绍乐器——钢片琴音色特点:

清脆、明亮

学生欣赏:

1、欣赏乐曲,感受乐曲的情绪。

2、做一回糖果仙子,表现糖果仙子的舞姿。

通过音乐的欣赏和体验活动,让学生更多地了解外国音乐家写的儿童题材的音乐作品。

(二)复习常用的节拍与节奏组合:

1、组织学生一起复习节拍的知识。

2、学生了解各种节拍的强弱规律。

3、学生拍击常用的节奏型(可以安排个别节奏好的学生领奏)为后面的节奏创作做铺垫工作,让学生巩固一些基本的节奏型。

(三)创作与拓展:

1、节奏的创作。

2、漫步动物园。

3、指导学生完成书上的节奏创作活动。

(在练习的过程中,老师要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引导学生探索节奏组合的多样性。

课后反思: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音乐知识《音的高低》、柯尔文手势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大胆尝试、探究,通过多种方式初步了解音的高低变化。

2、学习柯尔文手势,进一步感受音乐高低的活动。

教具准备:

课件、钢琴、录音机、打击乐器、玻璃杯、筷子、唱名卡片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听一听,学一学

  1.师:

小朋友们,我们来猜个谜语吧!

  两个好兄弟,

  一对双胞胎,

  隔着一座山,

  总是不相见。

(打一人体器官)

2.师:

让我来考考你的小耳朵,听一听下面的声音都是什么声音呢?

播放生活中的各种声音。

如:

汽车、轮船、敲大鼓、敲三角铁、鸟叫、牛叫等,请学生说一说是什么声音。

  出示相关图片,请学生模仿它们的声音,讨论一下谁的音高,谁的音低,相互交流。

  3.提问: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那么多奇妙的声音,你能说说还有哪些高低不同的声音?

请你模仿给大家听。

  (生:

高音低音

  拍手——跺脚雨声————雷声

  猫叫——--虎叫马蹄声———象的脚步声

  高跟鞋声——平底鞋声老爷爷说话——小朋说…………)

  4.师:

小朋友们很细心,找到了这么多生活中的高低音,以后也要继续努力,和你的家人一起来寻找生活中各种各样高低不同的声音。

  三、唱一唱

  1.师:

小朋友们,来客人了,瞧瞧,谁来了?

  2.出示课件两只猫的图片,一只小猫,一只老猫。

说说他们的叫声有什么不同的,学一学他们的叫声。

  3.学读儿歌《喵呜歌》,按节奏边拍手边读歌词。

  4.学唱歌曲《喵呜歌》。

  附:

歌词有只老花猫,喵呜喵呜叫。

有只小花猫,喵呜喵呜叫。

喵呜喵呜叫,喵呜喵呜叫。

喵呜喵呜老鼠吓跑了,喵呜喵呜老鼠吓跑了。

  5.分组扮演两只猫表演动作、形象。

  四、敲一敲

  1.教师在桌子上放上七只透明的玻璃杯,杯子里分别倒入不同容量的水(敲击时可以发出不同音高的音),准备一根筷子,告诉学生音乐可以在这七个杯子里找,今天我们来找音乐。

  2.请个别学生用筷子敲击杯子,听一听音高不同的七个音。

小组讨论:

给这些音起名字。

  3.师:

这七个音很高兴你们给他们取了这么多美妙的名字,下面他们要告诉我们他们的真实名字了。

  出示唱名卡片贴在相应的杯子上面,在琴上弹一遍音阶,从低到高唱一唱。

  4.鼓励学生自己来创造音乐,用筷子按不同的顺序敲击杯子,变换不同的旋律。

  评奖激励:

比一比谁的创作最优美,评出小小作曲家。

教师作记录,全体学生来唱一唱。

  五、跳一跳

  1.出示课件图片,秋天的景色金黄的树叶从树上飘落下来。

  2.师:

小朋友们,秋天的景色美吗?

我们一起来学树叶跳舞好不好?

  教师在琴的高、中、低三个音区弹奏儿歌《秋天来到了》,要求学生用不同位置的体态动作模仿树叶飘动,表示自己听到的是哪个音区的音乐,比一比谁听得准,谁的舞姿最美。

  3.模仿小树叶随音乐飘出教室。

六、复习音乐知识misollaFASOLLAXI

1.认知音的高低。

2.复习柯尔文手势misollaFASOLLAXI七个音。

七、课后小结:

1、简单小结。

2、音乐声中师生问好下课。

八、课后反思:

 

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小红帽》

教学目标

1.用轻快的声音、有感情地背唱歌曲《小红帽》。

2.学唱歌曲《小红帽》的唱名。

3.引导学生根据歌词即兴创编动作进行歌表演。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音乐声中师生问好上课。

二、导入新课

1.以童话故事《小红帽》导入课题:

三、学唱歌曲

(1).出示课题听范唱(教师范唱)。

(2).学唱歌曲。

①读歌词。

教师有感情的朗读歌词;学生可采用全体读、小组读、个别读等形式。

②学唱歌词。

步骤A.唱准确:

听范唱→跟唱 →全体跟琴唱。

B.以轻巧的声音唱出感情:

先听、看范唱。

师生一起分析歌词:

轻快→害怕→轻快(渐弱)。

C.有表情的演唱:

个别唱、分组唱师生共同评价,全体唱。

D.全体背唱歌曲。

③完整地演唱歌曲。

3.跟着老师唱唱名。

全体跟老师学唱唱名,老师唱一句学生唱一句(学生手指唱名);

4.创编动作进行歌表演。

四、结束新课

1、简单小结。

2、音乐声中师生问好下课。

 

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快乐的游戏

第一课时读童谣《花蛤蟆》唱歌《数蛤蟆》

教学内容:

读童谣《花蛤蟆》]

唱歌《数蛤蟆》

教学目标:

能用自然,欢快的声音演唱歌曲《数蛤蟆》。

能听辨歌曲中相同的乐句并设计不同的力度来演唱。

]

能随音乐用动作表演。

教学过程

导入

朗读童谣《花蛤蟆》。

认识并学习“XXX”“XXXX”两种节奏型的读法。

首先用手敲击童谣的节奏。

然后边敲击节奏边读童谣。

这既是对童谣节奏的学习,也是为后面学习《舞龙》编创节奏做准备。

学唱歌曲

教师示范演唱《数蛤蟆》,请学生听一听歌曲中唱了什么。

学生模唱曲谱前10小节,教师指导学生分辨旋律的相同于不同:

第3、第4小节是第1、第2小节的重复;第7、第8小节与第9第10小节相同;第11、第12小节与第13、第14小节相同。

教师指导学生演唱第7--10小节。

先练好:

XXXXXXXXX节奏,然后再模唱旋律。

教师指导学生演唱第7--14小节。

A先引导学生看曲谱。

找出第9第10小节与第7、第8小节是完全重复;第13、13小节是11、12小节的完全重复。

B练习第7--14小节节奏,然后模唱旋律。

演唱歌词。

注意第7—14小节的歌词比较密集,吐字要求清晰,不要“赶”“水”“年”“梭”“漂”字要唱够一拍。

教师可让学生边唱边击拍,或教师用双响筒伴奏,使学生保持稳定的速度。

“太平年”“荷儿梅子梭”“花儿梅子梭”是歌曲中的衬词,没有实际意思。

完整演唱歌曲。

表现歌曲

用不同的演唱形式表现歌曲,可分领唱与齐唱。

编创歌词演唱。

A如“两只蛤蟆两张嘴,四只眼睛八条腿。

B把歌曲中的“蛤蟆”换成其他动物唱一唱。

C一边演唱歌曲一边用手轻轻敲击歌曲节奏。

拓展欣赏

民歌中有许多唱动物的歌曲,童谣《花蛤蟆》就是根据山东民歌《花蛤蟆》改编而成。

教师可童山东方言演唱《花蛤蟆》

欣赏二胡独奏曲《小青蛙》

 

第二课时欣赏《布老虎》《舞龙》

教学内容

欣赏《布老虎》(管弦乐合奏)

欣赏《舞龙》(民族打击乐合奏)

教学目标

能分辨并用自己的方式表示《布老虎》三个乐段。

感受并说出乐曲两个主题的情绪,随音乐用动作模仿表演布老虎的形象。

感受《舞龙》欢快,热烈的情绪。

学生编创简单的《舞龙》节奏并随音乐表演(打击乐器演奏、动作)

教学过程

导入欣赏《布老虎》

教师出示布老虎实物或图片,请须生说一说布老虎的形状等特点,然后提示学生聆听音乐时,应重点感受音乐所塑造的布老虎的不同形象。

初听音乐

完整聆听乐曲。

学生说一说初步的感受。

分段欣赏

欣赏第一乐段。

A聆听第一乐段,学生感受音乐情绪。

B第二次聆听,学生联想布老虎的神态,为主题命名为“威武”主题。

C学生用“梆”岁音乐模唱主题,用较为“浑厚”的声音,表现布老虎威严的样子。

D第三次聆听,学生用动作随音乐模仿。

欣赏第二乐段

A聆听第二乐段,学生感受音乐情绪。

B第二次聆听,学生联想布老虎的神态,为主题命名为“温顺”主题。

C用“噜”随音乐模唱主题,用较为柔美的声音表现布老虎温顺的样子。

D第三次聆听,学生用动作随音乐模仿。

欣赏第三乐段

A聆听第三乐段,请学生说说听出了哪段旋律。

B教师总结:

在这个乐段里,出现了“威武”和:

温顺两个主题,而且这两个主题交织在一起,表现了布老虎不同的音乐形象。

C复听第三乐段,用图示表示老虎两个主题的进行。

完整欣赏

学生听赏乐曲,学生分辨三个不同的乐段。

学生感受乐曲的音乐形象。

导入欣赏《舞龙》

我国民间有许多传统的艺术形式,有一种我们在节日里经常看到的“舞龙”,也是我们民间的一种习俗,在节日里人们常用舞龙的方式来欢庆节日。

教师播放视频,介绍舞龙

聆听全曲

聆听乐曲,教师提示学生注意乐曲中出现了哪几种打击乐器。

教师总结:

这是一首以锣,鼓,镲等打击乐器为主演奏的乐曲,同时加进了吹奏乐器,为乐曲增加了热烈的气氛。

复听乐曲

编创《舞龙》

教师小结

第三课时唱歌《猜谜谣》

教学内容

唱歌《猜谜语》

教学目标

能用自然,活泼的声音演唱歌曲《猜谜谣》

能勇敢地担任领唱,与同学合作演唱歌曲。

教学过程

导入用猜谜语导入新课

小飞机,纱翅膀,飞来飞去灭蚊忙,低飞雨,高飞晴,气象预报它在行。

(打一动物:

蜻蜓)

八只脚,抬面故,两把剪刀鼓前舞。

生来横行又霸道,嘴里常常吐泡泡。

(打一动物:

螃蟹)

初听歌曲

教师范唱或播放录音,请学生聆听歌曲唱到了哪些动物?

复听歌曲,熟悉歌词。

学唱歌谱

模唱歌曲的第一,第二乐句曲谱。

两个乐句基本相同,但是又有个别音不同,学生容易混淆。

可以两小节伟单位,引导学生发现旋律的不同然后模唱,其中“2--5”四度音程不容易混淆。

可通过模唱“5--2--5”四度连接演唱的方法解决。

视唱歌曲第三,第四乐句。

教师指导学生观察曲谱,找出相同的旋律。

第9、第10小节和第13、第14小节只有一个音不同,先听教师的弹奏,再观察曲谱,找出是哪个音不同,然后模唱。

其中还要注意“1-3”六度音程的音准。

第四乐句的第2小节第一拍,学生易将“1“唱成“3”,教师可用柯尔文手势提示学生。

完整演唱曲谱.

填词演唱

这首歌曲的歌词比较密集,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按节奏读歌词,注意声音的位置要高,不要喊。

分句填词学唱,最后完整演唱歌曲。

演唱时可加入声势伴奏。

表现歌曲

请两位学生领唱,一问一答,其他同学演唱齐唱部分。

在第二乐句和第四乐句唱完后加入声势或锣鼓伴奏,增加歌曲的欢乐气氛。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唱歌《大头娃娃》

教学目标

感受歌曲《大头娃娃》的欢快情绪。

能用不同的方式表示歌曲的四个乐句。

知道顿音要唱得短促,轻快。

为歌曲设计演唱时的力度变化。

教学过程:

导入

教师先请几位同学戴上大头娃娃面具进入教室,随歌曲《大头娃娃》表演,激发学生的兴趣。

教师简介大头娃娃。

学唱曲谱

聆听歌曲,感受欢快的情绪。

引导学生发现第一,第二乐句的相同与不同,两个乐句基本相同,只有结尾两个音不同。

跟教师模唱歌曲前两个乐句,注意附点八分音符节奏的演唱。

可通过没有附点与有附点的对比,帮助学生唱准附点八分音符;还可用稍强的力度演唱”5“也对学生唱准附点八分音符有所帮助。

用视唱法学唱第三乐句。

教师可引导学生观察曲谱,首先确定节奏的读法,提示附点四分音符的节奏,然后再唱旋律,最后再指导顿音的唱法。

其中”6-4-6“大三度音程不容易唱准,教师要注意及时纠正。

引导学生观察第四乐句与哪一个乐句相同,然后请学生自己演唱第四乐句。

完整演唱曲谱。

学唱歌词

演唱歌词前,教师先引导学生分辨歌曲的四个乐句,指导在每个乐句结束处换气。

第三乐句要能唱出“连”与“顿”的对比。

有表情地完整演唱歌曲。

请几名同学演唱歌曲,其他同学认真聆听,评价。

边唱歌曲边用动作表示四个乐句,可提示因为第二第四乐句完全相同,所以表现的动作也应该一样。

表现歌曲

教师请几位学生戴上大头娃娃面具到台上随歌曲表演,其他同学演唱歌曲,学生相互对演唱,表现做出评价。

最后教师统一动作边唱歌曲边表演,注意要以演唱为主,不能因为动作忽略了声音的美感。

 

第五课时欣赏《士兵进行曲》

教学内容

欣赏《士兵进行曲》(钢琴独奏)

教学目标

感受并能说出《士兵进行曲》鉴定,雄壮的情绪。

能用行进的方式表现乐曲的六个乐句。

随音乐做声势表演。

教学过程

导入

教师从《玩具兵进行曲》导入,复听乐曲引起学生的回忆,在有趣的音乐中进入《士兵进行曲》的学习。

聆听第一乐段

教师播放乐曲,学生感受并能说出乐曲鉴定,雄壮的情绪。

随音乐模唱第一乐段旋律。

在模唱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分辨第一乐段有几个乐句,有什么相同与不同。

完整模唱第一乐段。

聆听第二、第三乐段

聆听第二乐段,学生分辨音乐有什么变化?

引导学生注意音区的变化。

聆听第三乐段,引导学生听辨第三乐段是第一乐段的变化再现。

完整欣赏

完整欣赏全曲,教师引导学生感受乐曲音乐形象。

教师总结:

乐曲由三个乐段组成,既有对比也有重复,音乐形象坚定,有力。

表现乐曲

乐曲具有进行曲风格,节奏规整,表现了木偶兵整齐而有些规律的动作。

学生聆听乐曲,随音乐走步,每个乐句以不同的方向表示乐曲的几个乐句,同时要表现出木偶兵的威武姿态。

教师指导学生用“嗒”读乐曲低声部的节奏并拍手,四分休止符读“嘶”同时两手向外打开,八分休止符要读得短而轻巧。

教师指导学生随音乐按教科书提示的节奏读“嘁”“嚓”“砰”“咔”参与表现。

教师指导学生按教科书呈现的声势做动作。

编创动作

在学生能随音乐熟练做声势动作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编创动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