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江西上栗中学届高三第一次文科综合能力测试.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790002 上传时间:2023-07-07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22.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江西上栗中学届高三第一次文科综合能力测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历史江西上栗中学届高三第一次文科综合能力测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历史江西上栗中学届高三第一次文科综合能力测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历史江西上栗中学届高三第一次文科综合能力测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历史江西上栗中学届高三第一次文科综合能力测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历史江西上栗中学届高三第一次文科综合能力测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历史江西上栗中学届高三第一次文科综合能力测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历史江西上栗中学届高三第一次文科综合能力测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历史江西上栗中学届高三第一次文科综合能力测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历史江西上栗中学届高三第一次文科综合能力测试.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历史江西上栗中学届高三第一次文科综合能力测试.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历史江西上栗中学届高三第一次文科综合能力测试.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历史江西上栗中学届高三第一次文科综合能力测试.docx

《历史江西上栗中学届高三第一次文科综合能力测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江西上栗中学届高三第一次文科综合能力测试.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历史江西上栗中学届高三第一次文科综合能力测试.docx

历史江西上栗中学届高三第一次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部分]

第Ⅰ卷

(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近年来,以历史为题材的影视剧持续热播。

下列剧情基本符合历史的是()

A.《隋唐英雄传》中隋灭陈之战炮声雷动

B.《大宋提刑官》中内阁大学士位高权重

C.《开创盛世》中突厥兵犯唐朝边境

D.《孔子》中孔子将《诗经》整理到纸上

2.将“贪官酷吏,肆虐为奸;民为困穷,恣肆交作”等现实问题归因为“良知之学不明”的中国古代思想家是

A.孔子B.朱熹

C.王阳明D.顾炎武

3.乾隆四十年(1775年),两江总督高晋两次到松江府一带巡视后禀奏说:

“以现在各厅州县农计之,每村庄知务本种稻者,不过十分之二三;图利种棉者,则有十分之七八。

”上述材料反映了

A.资本主义萌芽在松江府一带出现B.松江府土地兼并现象严重

C.松江地区农业商品化的发展D.重本抑末政策有所松弛

4.法国歌谣《两只老虎》传人中国后衍生出多个版本的歌词,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近代中国的革命话语。

下列歌词版本产生于国民革命时期的是

A.“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

除军阀!

B.“打倒土豪,打倒土豪,分田地!

分田地!

C.“打倒老蒋,打倒老蒋,除军阀!

除军阀!

D.“打倒日本,打倒日本,除汉奸!

除汉奸!

5.下列哪一成就为进化论的创立奠定了基础()

A.血液循环说B.细胞和细胞学说C.量子论D.动植物分类

6.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自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是

A.三元里人民抗英B.黄海海战

C.抗日战争D.义和团反帝运动

7.1953年,中国政府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A.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B.在万隆会议上首次提出

C.是中国外交的重大突破和转机D.为了缓和同苏联的关系

8.20世纪50年代、60年代是极不寻常的时期,当时面对严峻的国际形势,为抵制帝国主义的武力威胁和核讹诈,50年代中期,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党中央领导集体,根据当时的国际形势,为了保卫国家安全、维护世界和平,高瞻远瞩,果断地指定的决策是

A.科教兴国B.985工程C.星火计划D.两弹一星

9.20世纪20~30年代,美俄两国分别实行“新政”,进行了重大制度的创新,二者的相似之处不包括

A.均是在较为困难的情况下进行的

B.都强调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

C.都符合了本国当时的实际需要

D.都开创了经济发展的新模式

10.英国人普遍认为沃波尔是一个大恶棍,但是,他却成了内阁大臣,还常常主持内阁会议,这一历史现象最能说明英国政治发展的哪一特点()

A.英国君主立宪制下的政治十分腐败

B.实际上是国王指定他做上了枢密大臣

C.国王不再参加内阁会议成为惯例

D.多数党领袖担任首相并组建内阁

11.在西方文学发展史上,某个流派的作家“行使了社会学家、社会史家以及社会批评家的职能,生动记录了这个时代纷至沓来的所有紧要事件,其中既有公共生活事件,又有个人生活事件:

都市社会、工人状况、贫困、婚姻、妇女角色。

”下列符合该流派风格的作品是()

12.下列关于近代中国交通事业发展的“第一”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中国自办的第一家航运公司是上海轮船招商局

②中国自行修筑的第一条铁路是唐胥铁路

③中国第一条空中航线是北京—天津航线

④中国第一条有线电报线在南京

⑤中国的第一架飞机是冯如制成的

A.①②③④B.①③④⑤C.①②④⑤D.①②③⑤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3小题,共52分)

13.(25分)粮食问题是全球广泛关注的话题,历史上各朝各国都高度重视粮食问题和粮食安全。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周时,耒、耜是主要农具,“一人跖(踏)未而耕,不过十亩”.战国时,李悝说:

“今一夫扶五口,治田百亩,岁收亩一石半,为粟百五十石”。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

(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7分)

 

材料二:

我国粮食产量表:

年份

1959

1961

1978

1984

粮食总产量(亿斤)

3400

2950

6000

8000

人均约(斤)

500

440

580

800

(2)指出材料二中“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我国粮食生产的不同状况,并从体制角度说明其原因(8分)

 

材料三:

……在土地纲领上,应把重点移到雇农代表苏维埃.没收地主的全部土地,把国内一切土地收归国有,由当地雇农和农民代表苏维埃支配,单独组织贫苦农民代表苏雏埃.把各大田庄(其面积约100俄亩至300俄亩,根据当地条件和其他条件由地方机关决定),由雇农代表进行监督,由公家出资经营.

——《土地法令》

(3)材料三是俄国在某一时期颁布的一份土地法令,它对这一时期有俄国革命有何意义?

(4分)

 

材料四:

1933年5月12日,(罗斯福)发布农业调整法,强制农民减少耕地面积和牲畜繁殖,以提高农产品价格,解决农副产品过剩问题.国家对缩减耕地和降低牲畜繁殖的人进行补贴.后来政府还对各州、各区甚至很多大农场规定农产品的生产定额,对超过国家规定生产定额的产品课以重税。

(4)依据材料四和所学,指出罗斯福颁布上述新政措施的目的是什么?

(6分)

 

14.(12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881年,中国人在唐山和胥各庄之间自主修筑了第一条铁路——唐胥铁路,以便将河北开平矿务局出产的烟煤运出。

但清末的中国官府却视这种先进的蒸汽机车为怪物,尤其害怕它隆隆的震颤声惊动了距离唐山不远的东陵。

为了保护陵寝的风水不被破坏,他们弃用冒白汽、拉长笛的蒸汽火车头,而让骡马充当火车头。

材料二自民国成立以来,报馆林立,报纸风行,言论界之发达,几有一日千里之势。

然究其内容,或由政府收买,或由政党收买,或由一机关收买,故一言一论,必须随买主之旨意,而不能自由,其有卓然独立,而不为金钱利用者,又不免为两方所忌,此报界所以日趋黑暗也。

——1913年6月16日天津《大公报》评论

材料三从1993年中国的第一条互联网专线开通至今,互联网在中国已经走过了十多年高速发展的历程。

据信息产业部估计,2003年上半年国内互联网用户数达到6800万,居世界第二位。

……政府职能部门的网络化,为普通民众提供了更为便捷的服务,也形成丰富多彩的网络政治生活。

人们可以从互联网上获取政府免费提供的公共政治信息,还可以对政府的各项政策发表自己的建议,而民意调查机构的调查结果,成为政府制定政策的重要依据。

请回答:

⑴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胥铁路”修筑的背景是什么?

铁路上的“马拉火车”说明什么问题?

 

⑵报纸作为大众传媒之一,有怎样的功能?

试举三例加以说明。

 

⑶对比材料一、二,你认为材料三中互联网在中国的发展情况说明什么问题?

除了材料三中所说的功能外,互联网还有什么功能?

结合你对互联网的了解或使用,说明互联网的特点和功能(两例即可)。

 

15.(15分)【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改革是历史发展的鲜明主题,改革就是推陈出新、除旧布新,从而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历史的发展。

但改革的道路总是坎坷曲折的。

阅读下列材料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史书记载,自北魏建元至魏孝文帝执政前近一百年间,北魏境内各族人民起义多达八十余次,这些起义沉重地打击了北魏统治。

据记载,北魏统治者对外战争,把掳掠来的无数人口和财物分赏给参战的人员,把大量的“生口”变成了奴隶.进一步扩大了奴隶制。

——人教网

北魏贵族集团在歧视与迫害其他民族的同时,对各族人民的经

济剥削也异常残酷……从北魏统一到孝文帝改革前,仅五十多年里.农民起义就达七八十次之多。

——《历史学习》

(1)材料一反映了北魏孝文帝改革前面临着什么突出的社会问题?

(5分)

 

材料二“冬,十月,丁未,诏遣使者循行州郡,与牧守均给天下之田:

诸男夫十五(岁)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对实行两年轮耕的)所授之田率倍之,三易之田再倍之……(人多地少的地方)乐还者听避空荒……卖者坐如律。

——《魏书》

(2)试概括指出北魏孝文帝鼓励农耕的措施。

(5分)

 

材料三宋仁宗(1049-1053)年间。

各级官员达到两万多人,比三十多年前的真宗景德年间增加了一倍;仁宗后期,“募天下骁雄横滑以为兵,几至百万。

”比北宋建国之初增加了五倍。

在仁宗1050年前后,当时的两税收入为:

钱四百九十三万贯,绢帛三百七十六万匹.粮一千八百零七万石,国家总支出为:

钱三千三百一十七万贯,绢帛七百二十五万匹,粮三千零四十七万石。

当时“养兵之费,在天下十居七八。

——历史风云网

(3)材料三反映了当时北宋面临的突出社会问题是什么?

(2分)

材料四关于王安石变法的漫画

(4)结合材料二、四,简要指出这两次改革一成一败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3分)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部分]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1.【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

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唐朝末年才开始使用火药,隋灭陈之战不可能出现“炮”声雷动的。

宋朝是不可能出现内阁大学士的,孔子时期纸还没有发明,《开创盛世》中突厥兵犯唐朝边境是符合史实的,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C。

考点:

史学研究•以历史题材的电视剧•基本符合历史的电视剧

2.【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

从材料“良知”可知,中国古代思想家是王阳明,他主张致良知。

孔子的主张是“仁”;朱熹的是主张是格物致知,是理学的集大成者;顾炎武主张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所以答案选C。

考点: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儒家思想发展的过程

3.【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

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务本种稻者,不过十分之二三,图利种棉者,则有十分之七八”需要注意的是棉花属于经济作物,种植棉花的有十分之七八,足以证明人们的商品意识在增强,当然同时也说明松江地区农业商品化的发展。

考点:

古代中国的经济·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农业商品化的发展

4.【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国民革命的概念理解和史料解读能力。

根据所学及选项材料可判断A项为国民革命时期的主题“打倒列强除军阀”。

B项为土地革命时期中共的口号,排除之。

C项是国共对峙时期中原大战时阎锡山军队的口号。

由于国民革命时期

的蒋介石并未完全掌权且与该时期主题不符,排除C项。

D项明显是抗日战争时期的口号,排除之。

故选A。

考点: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国民大革命

5.【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对基础知识的记忆。

细胞和细胞学说为进化论奠定了基础。

血液循环是英国哈维根据大量的实验、观察和逻辑推理于1628年提出的科学概念,与生物进化论没有关系,量子理论是20世纪初物理学领域的重大发现,与生物进化论无关,动植物分类与进化论也无必然联系,故本题选B项

考点:

近代科学技术·进化论·进化论的基础

6.【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A是在1840-1842年鸦片战争时期,B是在1894-1895年甲午战争时期,C是1937-1945年,D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因此选A。

考点:

列强的侵略和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7.【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在1953年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A正确,B万隆会议提出的是求同存异C是1971年中国重返联合国D当

时中苏关系没有破裂。

8.【答案】D

【解析】从提示“50年代中期”、“抵制帝国主义的武力威胁和核讹诈”可以判断选D。

9.【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依据所学可知,A项正确,美国是在1929年到1933年经济危机的情况下,进行的新政,目的是解决危机,发展经济;苏俄的新经济政策是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失败的情况下,为了恢复和发展经济而实行的。

B项错误,新经济政策是利用商品货币的关系发展经济,罗斯福新政是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C项正确,二者的措施都符合了本国的国情,促进了经济的恢复;D项正确,都开创了经济发展的新模式,国家政权与经济发展相结合的方式。

所以应选B。

考点:

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斯福新政•特征;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斯大林模式•新经济政策

10.【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根据所学,1721年,下院多数党领袖沃波尔任财政大臣,经常主持内阁会议,居内阁大臣之首,成了实际上的首相,开创了多数党领袖任首相并组建内阁的先例,因此D项正确。

AB项说法与题文不符,可以排除;C项发生在题文所述内容之前,用时间可以排除。

本题答案为D。

考点:

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英国代议制的确立和完善•责任内阁制

11.【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分析材料“行使了社会学家、社会史家以及社会批评家的职能”可知,该流派指批判现实主义。

巴尔扎克是19世纪法国批判现实主义的文学大师,将自己的

作品合成了《人间喜剧》,其中包含90多部小说,作品痛斥了人与人之间的冷漠与无情,淋漓尽致地揭露了金钱至上的罪恶,被称为“社会百科全书”,本题选A项。

B项是英国浪漫主义作家雪莱的代表作;C项屈原楚辞的创作手D法是浪漫主义;项吴承恩的《西游记》取材于一个传统的取经故事,表现出要求个性解放、冲破传统思想束缚而积极进取的精神,不属于批判现实主义。

考点:

近代西方的文学与中国古代的文学

12.【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

本题涉及到的是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涉及到物质生活和交通通讯的发展。

中国第一条有线电报是在台湾架设的,并不是在南京。

其余选项说法都没有问题,因此本题选择D选项。

考点: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有线电报

13.【答案】

(1)现象:

战国农业生产发展(粮食产量提高)。

(2分)原因:

铁农具、牛耕的推广;水利工程的兴修(郑国渠、都江堰);各国的变法,生产关系的调整(私田取代公田)。

(6分)

(2)状况:

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粮食产量降低;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

(2分)

原因:

人民公社化运动削弱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6分)

(3)调动了农民的革命积极性,对粉碎国内外反动势力和巩固政权起了重要作用。

(4分)

(4)目的:

控制农产品数量和规模,提高农产品价格;解决农副产品过剩问题,从而缓解经济危机。

(6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分析材料可知反映的历史现象是战国农业生产的发展,依据课本所学知其原因是铁农具、牛耕的推广;水利工程的兴修(郑国渠、都江堰);各国的变法,生产关系的调整(私田取代公田)。

(2)考查学生数据分析能力。

分析表格数据可知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粮食产量降低;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

结合所学知50—60年代的人民公社体制严重影响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而80年代以来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则极大的调动了积极性。

(3)《土地法令》颁布于十月革命成功后,依据所学知其意义是调动了农民的革命积极性,对粉碎国内外反动势力和巩固政权起了重要作用。

(4)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本史实的再认和再现能力。

在回答时要结合罗斯福新政的背景及目的来回答,据所学知罗斯福在农业方面的改革措施主要是为了控制农产品数量和规模,提高农产品价格;解决农副产品过剩问题,从而缓解经济危机。

考点:

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春秋战国时农业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人民公社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俄国十月革命·土地法令;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罗斯福新政·农业方面的措施

14.【答案】

(1)背景:

洋务运动后期,以“求富”为旗号,举办一批民用工业,河北开平矿务局是其中之一,为了将它所产的煤炭运出而修建了唐胥铁路。

铁路上的“马拉火车”说明:

受中国封建制度和思想观念的束缚,西方先进科技并不能充分发挥其发展生产力的作用。

(2)报纸的功能:

宣传思想、方针和政策,发布国际国内的新闻事件,发布经济信息、娱乐信息等。

(3)互联网作为高科技条件下的最新大众媒介,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它的推广和使用,并利用它来促进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和工作效率,互联网在中国的迅速普及说明了当今中国政府的科学发展观和民主政治观。

(言之成理即可)

特点:

集文字、图像、声音于一身,还具有动态性、即时性、互动性。

(举例:

查资料、看新闻、看电影电视、听音乐、发邮件、网上聊天等)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的材料概括、处理与分析能力,要求学生必须读懂材料,从材料中提取要点,坚持紧扣材料,论从史出的原则,并结合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背景进行归纳。

15.【答案】

(1)民族矛盾、阶级矛盾十分尖锐。

(2分)

(2)实行均田令.使农民得到了一定的土地;鼓励农民实行土地的休耕轮作;允许农民迁往荒地多的地方。

(3分)

(3)北宋:

出现了三冗局面,国家财政困难。

(2分)

(4)北魏:

措施得力,顺应历史潮流。

北宋:

保守势力强大.新法的某些措施

加重了人民的负担。

(3分)

【解析】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