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考化学试题.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797593 上传时间:2023-07-07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111.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考化学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九年级考化学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九年级考化学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九年级考化学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九年级考化学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九年级考化学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九年级考化学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九年级考化学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九年级考化学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九年级考化学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九年级考化学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九年级考化学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九年级考化学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九年级考化学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九年级考化学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九年级考化学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九年级考化学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九年级考化学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九年级考化学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九年级考化学试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九年级考化学试题.docx

《九年级考化学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考化学试题.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九年级考化学试题.docx

九年级考化学试题

2019-2020年九年级10月考化学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3分)用定量的方法研究空气的成分并得出空气组成的化学家是(  )

 

A.

英国的道尔顿

B.

法国的拉瓦锡

 

C.

俄国的门捷列夫

D.

意大利的阿伏加德罗

考点:

空气组成的测定..

专题:

空气与水.

分析:

结合化学史的知识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

解:

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空气的组成;道尔顿在化学上的主要贡献是提出了原子学说;门捷列夫在化学上的主要贡献是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意大利的阿伏加德罗在化学上的主要贡献是提出了分子的概念.

故选B.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化学发展的历史,通过本题的解答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社会责任感.

 

2.(3分)下列自然灾害发生时,其主要变化为化学变化的是(  )

 

A.

台风

B.

雪灾

C.

山体滑坡

D.

森林火灾

考点: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专题: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分析: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

解:

A、发生台风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发生雪灾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山体滑坡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森林燃烧能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D.

点评:

解答本题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化学变化.

 

3.(3分)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与其化学性质相关的是(  )

 

A.

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B.

氮气充入食品包装中

 

C.

氢气填充于气球中用于升空

D.

稀有气体可作霓虹灯的电光源

考点:

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专题: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分析:

物理性质是指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性质是指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而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变化中有新物质生成,因此,判断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的关键就是看表现物质的性质时是否有新物质产生.

解答:

解:

A、干冰用于人工降雨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干冰的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B、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所以常用于食品包装袋内防腐,故选项正确;

C、氢气用于充探空气球利用了氢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小的性质,该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氢气的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D、稀有气体用于电光源,是利用了通电时它们会发出不同颜色的有色光,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区分物质的用途是利用了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关键就是看利用的性质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变化体现出来.

 

4.(3分)下列做法中,没有安全隐患的是(  )

 

A.

尝药品的味道

 

B.

把鼻孔凑到瓶口闻气体的气味

 

C.

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酒精灯具

 

D.

加热试管中的液体时,试管口不朝着人

考点:

加热器皿-酒精灯;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

专题:

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

A、根据取用药品的注意事项;B、根据气体的闻味方法考虑;C、根据酒精灯的点燃方法考虑;D、根据给试管内液体加热的注意事项考虑.

解答:

解:

A、取用药品的注意事项:

不能品尝药品、用手拿药品、不能接触药品,故A有安全隐患;

B、气体的闻味方法:

用手扇着闻,故B有安全隐患;

C、酒精灯的点燃方法:

用火柴点燃,不能用酒精灯引燃容易引起火灾,故C有安全隐患;

D、给试管内液体加热,试管口不朝着人,是正确操作不会引起安全隐患,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熟悉实验基本操作,防止错误操作造成实验失败和危险.

 

5.下列仪器中,不能进行加热的是(  )

 

A.

烧杯

B.

量筒

C.

试管

D.

燃烧匙

考点:

用于加热的仪器..

专题:

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

实验室常用仪器使用规则:

有的能加热,有的不能加热;有的能直接加热,有的需垫上石棉网才能加热.

解答:

解:

A、烧杯:

烧杯可垫石棉网加热,能进行加热,故不可选;

B、量筒:

不可用作反应容器,更不能加热,故可选;

C、试管:

它用作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在常温或加热时使用.它是能被直接加热的.故不可选;

D、燃烧匙可直接在酒精灯上加热,故不可选.

故选B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实验室常用于加热的仪器.能直接加热的仪器有:

试管、蒸发皿、坩埚和燃烧匙;有的仪器需垫上石棉网才能用于加热,有烧杯、烧瓶、锥形瓶;有的仪器也可用于直接加热、也可用于隔着石棉网加热(如蒸发皿).

 

6.(3分)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A.

苹果汁

B.

加碘精盐

C.

食醋

D.

蒸馏水

考点:

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

专题:

物质的分类.

分析:

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

解答:

解:

A、苹果汁中有维生素C、水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B、加碘精盐中有氯化钠、碘酸钾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C、食醋中有醋酸、水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D、蒸馏水中只有水分子,属于纯净物,故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考点考查了物质的分类,与生活实际联系比较密切,要加强记忆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等基本概念,并能够区分应用.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7.(3分)保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

 

A.

氧分子

B.

碳原子

C.

碳原子和氧原子

D.

二氧化碳分子

考点:

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专题:

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

根据分子的定义及二氧化碳的构成分析.

解答:

解:

能直接构成物质的粒子有三种:

分子、原子、离子,物质是由什么粒子直接构成的,它的化学性质就是由谁来保持的,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所以保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粒子是二氧化碳分子.

故选:

D.

点评:

要明确构成物质的粒子有三种:

分子、原子、离子,物质由哪种粒子直接构成的,它的化学性质就是由谁保持的.

 

8.(3分)下列关于实验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红光

 

B.

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C.

澄清石灰水中通往二氧化碳气体会变浑浊

 

D.

硫酸铜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会产生蓝色沉淀

考点:

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

专题:

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记录.

分析:

A、根据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硫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碱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解:

A、木炭在空气中燃烧,不能烧至红热,不会发出红光,故选项说法错误.

B、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故选项说法错误.

C、澄清石灰水中通往二氧化碳气体,会变浑浊,故选项说法正确.

D、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硫酸铜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会观察到产生蓝色沉淀,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

AB.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二氧化碳与碱的化学性质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实验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的区别.

 

9.(3分)为了建设文明卫生城市,下列措施中你认为不可行的是(  )

 

A.

使用清洁能源代替煤和石油

B.

实施绿化工程,防治扬尘污染

 

C.

分类回收垃圾,并露天焚烧

D.

加强大气质量监测

考点:

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

专题:

空气与水.

分析:

A、根据化石燃料的污染性分析;

B、根据实施绿化工程,可以减少空气污染分析;

C、根据固体废弃物处理方法分析;

D、根据加强大气质量监测可监督空气污染分析.

解答:

解:

A、煤和汽油属于化石燃料,燃烧后产生大量的空气污染物,使用压缩天然气代替汽油作燃料能减少空气污染,故A可行;

B、实施绿化工程,防止扬尘,可以减少空气污染,故B可行;

C、露天焚烧垃圾,会造成空气污染,故C不可行;

D、加强大气质量监测监督空气污染,会减少空气污染,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

通过回答本题知道了减少污染的方法有:

使用清洁能源代替化石燃料,实施绿化工程,分类回收垃圾

 

10.(3分)生活中的下列现象,用分子的相关知识解释不正确的是(  )

 

A.

湿衣服晾在太阳底下干得快,说明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

 

B.

桂树开花时会散发出浓浓的香味,说明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C.

水沸腾时,掀起壶盖,说明水分子的大小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D.

6000L氧气加压后可装入40L的钢瓶中,说明气体分子之间有较大的间隙

考点:

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

专题:

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

解答本题必须熟练掌握分子的性质即分子的特点:

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我们可以个根据上述特点来解决本题的四个选项.

解答:

解:

A、湿衣服在充足的阳光下容易晾干是因为分子的运动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加快,故A解释正确;

B、桂树开花时会散发出浓浓的香味,说明分子在不断地运动,使人们闻到了花香.故B解释正确;

C、由于分子之间有间隔,在受热时,间隔变大,所以水沸腾时,掀起壶盖,分子的大小没有发生变化,故C解释不正确;

D、由于分子之间有间隔,在受压时,间隔变小,所以6000L氧气加压后可装入40L的钢瓶中.故D解释正确.

故选C.

点评:

本题主要运用了分子的基本性质来解释日常生活中现象,关键是如何从分子的性质中选取适当的性质来解释相应的现象.

 

11.下列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

 

A.

熄灭酒精灯

B.

取用固体粉末

C.

读液体体积

D.

滴加液体

考点:

加热器皿-酒精灯;测量容器-量筒;固体药品的取用;液体药品的取用..

专题:

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

A、根据酒精灯的熄灭方法考虑;B、根据固体粉末的取用方法考虑;C、根据量筒量取液体时,读数读取方法考虑;D、根据胶头滴管的用法考虑.

解答:

解:

A、酒精灯的熄灭方法是用灯帽盖灭,不能用嘴吹灭,故A操作错误;

B、取用固体粉末:

将试管横放,用纸槽将药品送到试管底部,再将试管竖起,故B操作正确;

C、量筒量取液体时,读数读取方法:

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故C操作正确;

D、胶头滴管的用法:

竖直向下悬空滴加,不能伸入试管内,故D操作正确.

故选A.

点评:

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酒精灯、量筒、胶头滴管的用法,粉末状固体取用方法.

 

12.(3分)下列变化过程中,不属于缓慢氧化的是(  )

 

A.

动植物的呼吸

B.

食物的腐烂

C.

铁生锈

D.

液氧炸药爆炸

考点:

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

专题:

氧气、氢气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

根据缓慢氧化的概念进行分析解答,缓慢氧化是指反应进行的很缓慢,甚至不容易被察觉的氧化反应.

解答:

解:

A、动植物的呼吸,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的不容易察觉的缓慢氧化,故选项错误.

B、食物的腐烂,是食物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的不容易察觉的缓慢氧化,故选项错误.

C、铁生锈,实际是铁与空气中的氧气和水等共同作用,发生缓慢氧化所致,故选项错误.

D、液氧炸药爆炸,属于剧烈的氧化反应,故选项正确.

故选:

D.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缓慢氧化的概念、特征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3.(3分)空气是一种宝贵资源,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是氮气

 

B.

空气中氧气的质量约占空气质量的

 

C.

空气中分离出的稀有气体化学性质很不活泼,可作保护气

 

D.

空气污染物主要包括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以及可吸入颗粒物

考点:

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

专题:

空气与水.

分析:

根据空气的组成成分及空气中各物质的用途分析解答.氮气和稀有气体化学性质不活泼,都可用作保护气.

解答:

解:

A、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氮气,A正确;

B、空气主要由氧气和氮气组成,其中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B正确;

C、空气中分离出的稀有气体化学性质不活泼,一般不与其它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可作保护气,C正确;

D、二氧化碳未列入空气污染物,D不正确;

故选D.

点评:

明确空气的组成及空气中各物质的用途是解答本题关键.

 

14.(3分)下列有关催化剂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二氧化锰只能作过氢化氢分解制氧气的催化剂

 

B.

用过氧化氢制氧气时,加入催化剂可使生成氧气的质量增加

 

C.

催化剂必定加快其他物质的反应速率

 

D.

催化剂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不变

考点:

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

专题:

空气与水.

分析:

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叫做催化剂(又叫触媒).催化剂的特点是:

能够改变(加快或减慢)化学反应速率,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没有改变.催化剂只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对生成物的质量无影响.

解答:

解:

A、二氧化锰在氯酸钾分解中也可作催化剂,并不是只能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故错误;

B、催化剂只能改变反应速率,不能改变生成物的量,故错误;

C、催化剂只能改变反应速率,既可以加快反应速率,又可以减慢反应速率,故错误;

D、催化剂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故正确.

故选:

ABC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对催化剂概念的理解,掌握催化剂的特征(“一变二不变”)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5.(3分)如图表示氢气和氧气发生的化学反应.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每个氢分子由2个氢原子构成

 

B.

每个水分子是由1个氢分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

 

C.

分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D.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数和分子数均不会发生变化

考点:

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化学反应的实质..

专题:

化学反应模拟图型.

分析:

根据已有的知识结合微观模拟示意图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

解:

A、每个氢分子由2个氢原子构成,正确;

B、每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错误;

C、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的微粒,错误;

D、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数目可能发生改变,错误;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饿了物质微观构成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二、填空题(文字表达式每个3分,其他每空2分,共20分)

16.(4分)学化学要经常做实验.请根据下列实验要求填空:

(1)量取7.2mL溶液,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是 10mL量筒 (填“10mL量筒”或“100mL量筒”)和胶头滴管.

(2)连接仪器时,若玻璃导管不易插入胶皮管内,应先 把玻璃导管口用水润湿 ,然后稍稍用力即可把玻璃管插入胶皮管.

考点:

测量容器-量筒;仪器的装配或连接..

专题:

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

(1)根据量取一定量液体所需的仪器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连接玻璃导管与胶皮管的方法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

解:

(1)要量取7.2mL溶液,应选择10mL规格的量筒;向量筒内加液时,先用倾倒法加液到近刻度线,再改用胶头滴管加液到刻度线,故用到的玻璃仪器是10mL量筒和胶头滴管.

(2)在连接玻璃导管和胶皮管时,先把玻璃导管口用水润湿,然后稍稍用力即可把玻璃管插入胶皮管内.

故答案为:

(1)10mL量筒;

(2)把玻璃导管口用水润湿.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掌握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7.(6分)小田同学做完“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实验后,发现试管底部已破裂,请你帮他分析导致试管破裂的可能原因(答出三点原因即可,试管本身质量问题不考虑):

(1) 没有给试管均匀预热 ;

(2) 试管外壁有水滴 ;

(3) 试管口没有略向下倾斜 .

考点:

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

专题:

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

分析:

根据实验室里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氧气的实验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进行分析,造成试管炸裂的原因可能是:

试管口朝上倾斜、试管底部接触到灯芯、加热时试管外壁有水,未给试管预热等.

解答:

解:

根据实验室里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氧气的实验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进行分析:

试管破裂可能是由于试管受热不均匀,也可能是在高温时突然冷却等引起的.如试管没有预热,就直接加热会造成试管受热不均匀;试管口没有向下倾斜,实验完毕先停止加热再拿出水槽中的导管,这些都会导致水回流,试管破裂.

故答案为:

(1)没有给试管均匀预热;

(2)试管外壁有水滴;(3)试管口没有略向下倾斜.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实验室里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氧气的实验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18.(10分)请写出下列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1)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

 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该反应属于 分解 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下同).

(2)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铁+氧气四氧化三铁 ,该反应属于 化合 反应.

考点:

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反应类型的判定..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首先根据反应原理找出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根据文字表达式的书写方法、步骤进行书写;再根据反应特征确定反应类型.

解答:

解:

(1)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

(2)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铁+氧气四氧化三铁;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

故答案为:

(1)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分解反应;

(2)铁+氧气四氧化三铁;化合.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根据反应原理书写文字表达式、判定反应类型的能力,掌握文字表达式的书写方法即可正确解答本题.

 

三、简答推断题(文字表达式每个3分,其他每空2分,共11分)

19.(4分)请按图给出的条件进行实验,你能观察到什么现象?

(1)A中 产生大量白烟,进入A中的液体体积约为A容器体积的大约 ;

(2)B中 开始时,B中导管口处有气泡产生,冷却后B中的液体通过导管流入A中 .

考点:

空气组成的测定..

专题:

空气与水.

分析:

从红磷燃烧的现象和红磷熄灭后进入集气瓶内的水的多少等方面考虑.

解答:

解:

根据图中的装置,可知现象为:

①A中产生大量白烟,红磷与容器A中的氧气反应生成P2O5的小颗粒;

②开始时,B中导管口处有气泡产生,因为红磷燃烧放热,气体体积膨胀;

③火焰熄灭后B中的液体通过导管流入A中,因为反应过程O2被消耗,压强不断减小;

④进入A中的液体体积约为A容器体积的大约,因为空气中的O2的体积约占空气体积的,又由于部分空气受热膨胀逸出.

故答案为:

(1)产生大量白烟,进入A中的液体体积约为A容器体积的大约;

(2)开始时,B中导管口处有气泡产生,冷却后B中的液体通过导管流入A中.

点评:

本题中装置没有用弹簧夹,同学们应注意到这一点会造成的现象.

 

20.(7分)A~F都是初中常见的化学物质,反应①和②为初中常见的化学反应.其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反应条件略去).其中A为紫黑色固体,B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请根据上述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A物质是 高锰酸钾 .

(2)反应②的文字表达式为:

 过氧化氢水+氧气或氯酸钾氯化钾+氧气 ,其中C在反应中起 催化 作用.

考点:

物质的鉴别、推断;氧气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

框图型推断题.

分析:

根据题目中的信息“A为紫黑色固体”,“B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则可推测A为高锰酸钾,B为氧气,结合图框,由反应②可知C的质量不变,为催化剂,则知:

C为二氧化锰,D为锰酸钾.而E可能为氯酸钾或过氧化氢.代入符合题意.

解答:

解:

根据题目中的信息“A为紫黑色固体”,“B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则可推测A为高锰酸钾,B为氧气,结合图框,由反应②可知C的质量不变,为催化剂,则知:

C为二氧化锰,D为锰酸钾.而E可能为氯酸钾或过氧化氢.代入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1)高锰酸钾.

(2)过氧化氢水+氧气或氯酸钾氯化钾+氧气,催化.

点评:

本题为框图式推断题,解题关键是从信息中找准突破口,直接得出答案,然后再顺推或逆推或向中间推的方法推测出其它答案,做出正确解答即可.

 

四、实验探究题(文字表达式每个3分,其他每空2分,共24分)

21.(6分)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常用的化学仪器.

请回答以下问题:

(1)写出仪器H的名称:

 酒精灯 ;

(2)实验室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较多氧气时,最好选用上述哪些仪器组合:

 ACDEG (填字母);

(3)做硫在氧气中的燃烧实验时,在集气瓶底部加少量水的主要目的是 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 .

考点:

氧气的制取装置;氧气的化学性质;氧气的收集方法..

专题:

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

分析:

(1)根据实验室常用仪器的名称和题中所指仪器的作用进行分析;

(2)根据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选择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

(3)根据硫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属于空气污染物进行分析.

解答:

解:

(1)通过分析题中所指仪器的作用可知,H是酒精灯;

(2)实验室用二氧化锰催化过氧化氢分解制取氧气的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反应条件是常温,氧气不易溶于水,所以最好选用的仪器组合是:

ACDEG;

(3)硫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属于空气污染物,所以在集气瓶底部加少量水的主要目的是:

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

故答案为:

(1)酒精灯;

(2)ACDEG;

(3)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