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架空管道直埋光缆线路工程施工规范.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797966 上传时间:2023-07-07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132.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信架空管道直埋光缆线路工程施工规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通信架空管道直埋光缆线路工程施工规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通信架空管道直埋光缆线路工程施工规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通信架空管道直埋光缆线路工程施工规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通信架空管道直埋光缆线路工程施工规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通信架空管道直埋光缆线路工程施工规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6页
通信架空管道直埋光缆线路工程施工规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6页
通信架空管道直埋光缆线路工程施工规范.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6页
通信架空管道直埋光缆线路工程施工规范.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6页
通信架空管道直埋光缆线路工程施工规范.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6页
通信架空管道直埋光缆线路工程施工规范.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6页
通信架空管道直埋光缆线路工程施工规范.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6页
通信架空管道直埋光缆线路工程施工规范.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6页
通信架空管道直埋光缆线路工程施工规范.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6页
通信架空管道直埋光缆线路工程施工规范.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6页
通信架空管道直埋光缆线路工程施工规范.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6页
通信架空管道直埋光缆线路工程施工规范.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6页
通信架空管道直埋光缆线路工程施工规范.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6页
通信架空管道直埋光缆线路工程施工规范.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6页
通信架空管道直埋光缆线路工程施工规范.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6页
亲,该文档总共3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通信架空管道直埋光缆线路工程施工规范.docx

《通信架空管道直埋光缆线路工程施工规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信架空管道直埋光缆线路工程施工规范.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通信架空管道直埋光缆线路工程施工规范.docx

通信架空管道直埋光缆线路工程施工规范

架空、管道、直埋光缆线路工程施工规范

第一部分架空光缆线路工程施工规范

根据工程的特点,结合不同的施工工序,拟定不同的质量控制点.应按照这些控制点实施逐点控制,依据设计和相关规范要求的指标和标准对质量进行逐点检查和验收,以达到工程质量符合工程总体验收标准之目的.

1、杆路

1)路由复测

施工单位应对所施工的工程进行复测丈量,以设计单位提供的施工图设计为依据,确定杆路路由的具体位置、准确长度以及每根电杆的杆位,确定线路穿越障碍物的具体位置和相应保护措施,复测中继段距离时,应根据地形起伏,核算包括接头重叠长度、各种必要的预留长度在内的敷设总长度,并确定接头的具体位置。

监理工程师采用见证或巡视的方法,检查复测所取得的数据是否与施工图纸相一致,以及复测单位所采取的纠偏技术措施,出现设计文件和施工图纸与实际要求不一致或其他必须变更设计才可以满足施工要求时,施工单位需现场通知监理单位并通过设计变更后才能进行下一工序的施工.

(2)  杆距

电杆间的距离按设计规定,允许±5m偏差,但不得随意加大设计杆距。

(3) 电杆的垂直度

利用简易量具检查电杆的垂直度。

直线段的电杆轴心线应上下垂直,其位置应在路由的中心线上,左右偏差应不大于50mm。

水泥电杆杆路的角杆向线路转角点内移100~150mm。

因地形限制而不能内移或装撑木的角杆可不内移。

终端杆竖立后应向拉线侧倾斜100~200mm.

(4)  杆根装置

施工时,监理必须及时检查杆根装置的装设.水泥电杆的杆根装置有卡盘和底盘两种,卡盘用“U”形抱箍固定在距地面400mm处。

杆跟装置的安装应符合如下规定:

①直线路由上电杆杆根用的卡盘一般装在线路的一侧,相邻电杆均用卡盘时应交错装设;杆距长度不等时,装在长杆档的一侧。

②角杆、终端杆根仅用一块卡盘时,装在拉线的反侧,与拉线方向呈“T”形垂直。

用二块卡盘时,下装置装在电杆拉线侧,上装置装在拉线方向反侧。

上下装置与拉线方向呈“T”形垂直.

③在水稻田和松软的地段用水泥卡盘和水泥底盘固根,在水洼地、鱼塘、水流易冲刷的低洼地带的电杆,要做石护墩。

④在泥土容易坍塌沉陷的地方和堤岸下、坡地、水塘边、溪沟附近等有被水冲掉杆根泥土等地方立杆时,采用围桩法或砌石护墩进行加固,在杆根泥土有可能被水冲刷不能存留的地方,采用水泥护墩进行加固.

3)拉线

(1)拉线采用镀锌钢绞线制做,拉线扎固方式以设计的材料为准进行实施。

(2) 靠近高压电力设施的拉线加装绝缘子,绝缘子距地面的垂直距离应在2m以上。

人行道上的拉线宜用竹筒或塑料管保护.

(3)角拉的距高比为1,否则起不到拉力的作用。

轻、中负荷区每8根杆做一处抗风拉线,每32根杆做一处防凌拉线,具体以设计为准。

(4) 拉线与水泥电杆应用抱箍法结合。

拉线上把在杆上只有一条光缆吊线且仅装设一条拉线时,拉线抱箍装在杆顶下50cm处。

杆上有两层光缆吊线且需要装设两层拉线时,两条拉线抱箍间距为40cm,如图所示。

 

(5)  拉线把的缠扎应符合信息产业部颁发YD/T5138—2005《本地通信线路工程验收规范》相关规定。

按设计规定本工程拉线上把的扎固采用另缠法,其规格见

(一)表2和图所示,允许偏差±4mm,累计偏差不应大于10mm。

(一)表2拉线上把另缠规格

拉线程式

缠扎线径

(mm)

首节长度

(mm)

间隙

(mm)

末节长度

(mm)

留头长度

(mm)

留头处理

(mm)

备注

1×7/2.2

3。

0

用1。

6mm钢线另缠5圈扎固

本表数据亦适用于木电杆拉线

1×7/2。

6

3.

1×7/3.0

3.

2×7/2.2

4.

2×7/2.6

4.

2×7/3.0

4。

200

30

150

—100

拉线上把缠扎示意

 

 

本工程拉线中把的扎固采用另缠法,其规格见

(一)表3和图所示.

(一)表3 拉线中把另缠法规格

拉线程式

夹、缠物类别

首节

间隔

末节

全节

钢线留长

备注

7/2。

3.0钢线

100

(330)

100

600

(100)

单位:

mm

7/2.6

3.0钢线

150

(280)

100

600

(100)

7/3.0

3。

0钢线

150

(230)

150

600

(100)

2×7/2.2

4.0钢线

150

(260)

100

600

(100)

2×7/2.6

4。

0钢线

150

(210)

150

600

(100)

2×7/3.0

4.0钢线

200

(310)

150

600

(100)

V型2×7/3.0

4。

0钢线

250

(310)

150

600

(100)

拉线中把缠扎示意

 

(6)拉线地锚及其安装要求

① 拉线地锚埋深按

(一)表4数据实施,施工时一定按要求,不得随意增减深度,防止造成安全和质量事故。

(一)表4拉线地锚坑深度

拉线程式

土质

备注

普通土

硬土

水田、湿地

石质

7/2.2

1.3

1.2

1.4

1.0

7/2。

6

1.4

1.3

1。

5

1.1

7/3。

1。

5

1.4

1.6

1.2

7/2。

2

1。

6

1.5

1。

7

1.3

7/2。

6

1.8

1。

7

1.9

1.4

7/3。

0

1.9

1。

8

2.-0

1.5

上2

V型×7/3。

下1

2.1

2.0

2.3

1.7

②地锚出土长度30cm,实际出土点与正确出士点之间的偏差不大于50cm,如图所示;

 

③拉线地锚应埋设端正,不得偏斜,地锚的拉线盘应与拉线垂直;

④埋设拉线地锚的出土斜槽应与拉线上把成直线,不得有扛、顶现象;

⑤拉线中把与地锚连接处,根据拉线程式不同加装不同规格的拉线衬环,衬环应装在拉线弯回处;

⑥高桩拉线的副拉线、拉桩中心线、正拉线、电杆中心线应在同一垂直平面上,其中任一点的最大偏差不得大于5cm;

⑦吊板拉线的规格按设计要求;

⑧墙拉线的拉攀距墙角应不小于25cm,距屋沿不小于40cm;

⑨水泥拉线盘规格按

(一)表5要求.

(一)表5水泥拉线盘与铁柄规格

拉线程式

水泥拉线盘

长×宽×厚(mm)

铁柄直径

(mm)

7/2.2

500×300×150

16

7/2.6

500×300×150

20

7/3。

0

600×400×150

20

2×7/2.2

700×400×150

20

2×7/2.6

700×400×150

20

2×7/3.0

800×400×150

22

V型  2×7/3。

1000×500×300

22

4)避雷线和地线的技术要求

(1) 避雷线和地线应按设计要求装设.

(2)避雷线和地线可利用预留孔、绑扎、拉线做避雷线等方法装设,安装规格应符合设计或相关规范要求。

(3)避雷线的地下延伸部分应埋在离地面70cm以下,延伸线(4.0钢线)的延伸长度及接地电阻应符合

(一)表6的要求。

(一)表6避雷线接地电阻及延长线(地下部分)参考长度

土质

一般电杆避雷线要求

与10kV电力线交越杆避雷线要求

电阻(Ω)

延伸(m)

电阻(Ω)

延伸(m)

沼泽地

80

1.0

25

2

黑土地

80

1.0

25

3

粘土地

100

1.5

25

4

砂粘土

150

2

25

5

砂土

200

5

25

9

(4)光缆吊线直接入地或接地线安装规格按设计,吊线及其线路设备接地电阻应符合

(一)表7要求。

   

(一)表7光缆吊线及其他线路设备接地电阻

设备名称

接地电阻(Ω)

交接箱地线

≯10

用户保安器

≯50

其他线路设备

土壤电阻率(Ω·m)

100以下

101~300

301~500

500以上

架空电缆吊线

≯20

≯30

≯35

≯45

全塑电缆屏蔽层

≯20

≯30

≯35

≯45

电杆避雷线

≯80

≯100

≯150

≯200

分线箱

10对以下

≯30

≯40

≯50

≯67

11~20对

≯16

≯20

≯30

≯37

21对以上

≯13

≯17

≯24

≯30

5)  号杆

号杆应按设计要求进行,可将号码直接书写的电杆上或制做成字牌固定在电杆上。

号杆的最末一个字或字牌的下边缘应距地面2。

5m。

6)架空吊线

(1)吊线规格按设计规定,一般采用7/2。

2或7/2。

6钢绞线。

(2) 架设位置,一般距杆顶应不小于50cm,特殊情况不小于25cm。

吊线宜与地面等距,坡度变化一般不宜超过杆距的2.5%,由于地形等限制也不得超过杆距的5%。

在特殊情况下,当吊线坡度变更为杆距的5%~10%时,吊线应加装仰俯角辅助装置,如图所示。

光缆吊线仰角辅助装置

光缆吊线俯角辅助装置

(3)吊线终结、接续的安装、垂度、接地等均按设计或相应规范要求。

2、 光缆敷设安装

1)单盘测试

在工地,监理工程师采取旁站或巡视检查的方式,检查光缆外皮有无破损,端头包封是否良好;光缆规格、程式是否符合要求,端别盘长标示是否清晰,监督施工单位对到场的光缆进行逐盘逐纤的光衰减特性测试,其指标要符合供货合同和设计规定;测定各盘光纤长度,检验光缆盘外包装和光缆的完整性以及光缆皮长,做好记录,当发现光特性指标不合格或光缆盘外包装损坏严重时,立即书面报告建设单位.

2) 光缆配盘

施工单位对所施工的工程进行复测丈量,取得各杆档间的准确长度后,结合各盘光缆的实际长度进行准确的配盘,光缆应尽量做到整盘敷设,以减少中间接头,靠基站侧的光缆应尽量整盘敷设,确保施工中不截断光缆,不人为增加光缆的接头数量,不任意浪费光缆,同时光缆接头应安排在地势平坦和地质稳固地点,应避开水塘、河流沟渠、交通要道口等,出厂盘号和单盘光缆实际长度应标注在竣工技术资料上。

3) 布放光缆

光缆布放的端别应符合设计规定。

结合本工程的实际,对不同场所的光缆布放提出要求如下.

(1) 吊挂式架空光缆

①吊挂式架空光缆的布放应通过滑轮牵引,布放过程中不允许出现过度弯曲。

② 根据光缆外径选用合适挂钩程式,挂钩的卡挂间距为50±3cm,电杆两侧的第一只挂钩各距电杆25±2cm.卡挂在吊线上的搭扣方向应一致,挂钩托板齐全;

③光缆的弯曲半径应水小于光缆外径的15倍,施工过程中不应小于20位,布放光缆的牵引力应不超过光缆允许张力的80%。

瞬间最大牵引力不得超过光缆允许张力的100%。

主要牵引力应加在光缆的加强件(芯)上。

④每隔5杆档做一处杆弯预留,预留在电杆两侧的挂钩间,下垂25-30cm,并用塑料管保护;

⑤接头处光缆重叠15m,接续后的预留光缆盘固在接头两侧相邻电杆的预留架上。

⑥在核定光缆垂度时要考虑架设过程中和架设后受到最大负荷产生的光缆伸长率不超过规定值(0。

2%)。

⑦架空光缆敷设后应平直、无扭转、无机械损伤。

(2) 局内光缆

①局内光缆由终端杆引入传输机房的ODF架,宜采用人工布放方式,布放时上下楼道及每个拐弯处应设专人,按统一指挥牵引,牵引中保持光缆呈松弛状态,严禁出现打小圈和死弯,局内光缆应挂按相关规定制做的标识牌,以便识别。

② 局内光缆布放应整齐美观。

光缆经由走线架、转弯点(前、后)应予绑扎牢固,捆扎间距一般不超过50cm。

光缆爬墙的绑扎部位应垫胶管,避免光缆因受侧压过大而损伤。

(3)光缆标识牌

①架空光缆和局内光缆采用不同规格不同式样的标识牌,式样规格由建设单位确定。

② 标识牌挂设位置和数量

架空地段光缆标识牌挂设按设计规定,同路由敷设的多条光缆除挂相应数量的标识牌外,还应标明所属中继段,以示区别.

机房槽道内光缆的起点和终点各挂一块,槽道较长的可在中间适当增加几块。

(4)光缆的重叠、预留

局站内光缆预留15~20m,预留光缆盘成圈固定在机房内的合适位置上。

架空部分光缆的预留按设计规定。

一般情况下,光缆除每隔5杆档做一处杆弯预留外,还应将光缆接续后多余的光缆盘固在接头两侧电杆的预留架上。

4) 光缆接续、光缆终端、中继段测试

对于光缆接续、光缆终端、中继段测试控制点,除接头盒安装位置须按如下要求进行监理控制外,其他的控制内容及要求参见光缆接续、光缆终端、中继段测试部分,此处不再重述。

3、光缆接头盒的安装位置

本工程采用两头出缆的接头盒,按设计规定接头盒安装固定在吊线上。

安装固定方法应严格按设计或相关规范规定操作.

4、架空光缆线路的防护和保护要求

1) 架空光缆线路防护

(1) 避雷线和地线装设要求按设计

(2)避雷线的地下延伸线(4。

0钢线)的延伸长度及接地电阻要求见

(一)表6。

(3)光缆吊线直接入地或接地线安装规格要求

吊线直接入地或接地线安装规格见设计,接地电阻按表7的数据进行监理。

(4) 架空通信线路与其他设施最小水平净距、与其他建筑物的最小垂直净距、架空交越其他电气设施的最小垂直净距要求见

(一)表8、

(一)表9、

(一)表10、

(一)表11,监理工程师必须按表中数据要求进行检查。

(一)表8 架空通信杆路与其他设施水平最小净距

名称

最小水平净距(m)

备  注

消火栓

1.0

指消火栓与电杆的距离

地下管线

0。

5-1.0

包括通信管、线与电杆间的距离

火车铁轨

地面杆高的1-2倍

人行道边石

0.5

市区树木

1.25

房屋建筑

2.0

裸线条到房屋建筑的水平距离

郊区树木

2.0

(一)表9架空通信线路与其他建筑的最小垂直净距

名称

与本地网线路平行时

与本地网线路交越时

垂直净距

备  注

垂直净距

备  注

市区街道

4。

5m

最低缆线到地面

5。

5m

最低缆线到地面

胡同(里弄)

4。

0m

最低缆线到地面

5。

0m

最低缆线到地面

铁 路

3.0m

最低缆线到轨面

7.0m

最低缆线到轨面

公  路

3.0m

最低缆线到路面

5。

5m

最低缆线到路面

土 路

3.0m

最低缆线到路面

4。

5m

最低缆线到路面

房屋建筑

距脊0.6m

最低缆线距屋脊

距顶1。

5m

最低缆线距平顶

河 流

1.0m

最低缆线距最高水位时最高桅杆顶

市区树木

1.0m

最低缆到树枝顶

郊区树木

1。

0m

最低缆到树枝顶

通信线路

0.6m

一方最低缆线与另一方最高缆线

(一)表10 架空通信线路交越其他电气设施的最小垂直净距

其他电气设施名称

最小垂直净距(m)

备注

架空电力线路

有防雷设备

架空电力线路

无防雷设备

1kV以下电力线

1.25

1。

25

最高线条到供电线条

1—10kV以下电力线

2。

0

4.0

最高线条到供电线条

35-110以下电力线

3。

0

5.0

最高线条到供电线条

154-220以下电力线

4。

0

6.0

最高线条到供电线条

供电线接户线

0.6

带绝缘层

霓虹灯及其铁架、电气变压器

1。

6

有轨电车及无轨电车滑接线

通信线路不允许架空交越

(一)表11 直埋通信线路与其建筑物间最小净距

设施名称

种 类

最小间隔距离(m)

平行时

交越时

给水管

直径300mm及以下

0.5

0.5

直径300-500mm

1。

0.5

直径500mm以上

1.5

0.5

排水管

1.0

0。

5

热力管

1.0

0.5

煤气管

压力小于或等于300kpa

1。

0。

压力大于300kpa

2。

0

0.5

通信管道

0.75

0.25

建筑红线

1.0

-

排水沟

0.3

0.5

市外大树

2.0

市内大树

0。

75

电力电缆

35kV以下

0.5

0.5

35kV及以上

2。

0

0.5

2) 架空光缆线路保护

(1)从高压电力线路下方通过的架空通信线路应按设计要求采用保护措施。

保护材料用电力保护板,保护长度为交越点两侧各2m。

(2) 人行道上拉线宜用拉线保护管、彩色竹筒保护。

第二部分通信管道工程施工规范

 根据本工程的特点,结合不同的施工工序,规定不同的质量控制点。

按照这些控制点实施逐点控制,依据设计和相关规范要求的指标和标准对质量进行逐点检查和验收,以达到工程质量符合工程总体验收标准之目的。

1、通信管道建筑

1)施工复测

复测时,分公司应采取现场见证方法,监督复测过程完成情况,检查核定所测管道路由必须与设计文件及城市规划部门批准的位置、坐标和高程要求相一致.

(1)技术要求

检查施工单位在复测中设定的标记要满足下述要求:

① 直线管道,自人(手)孔中心3~5m处开始,沿管线每20~25m设一桩(板),弯管道段的桩(板)要适当加密。

②  平面复测允许偏差:

管道中心线不得大于±10mm;直通型人(手)孔中心位置不得大于100mm;管道转角处的人(手)孔中心位置不得大于20mm。

③施工现场必须设置临时水准点,其设置要符合《通信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374—2006有关规定.

(2)校测

遇到下列情况时,监理人员要督促施工单位进行校测:

① 在完成沟(坑)及地基处理后,校测管道沟、人(手)孔坑底地基的高程是否仍符合设计要求.

②施工过程中如发现水平桩错位或丢失,必须进行校测并补设桩点。

2) 挖掘管道沟(坑)

(1)沟(坑)挖掘

按照设计图纸检查全部管道沟(坑)的尺寸,包括沟(坑)深、沟(坑)底标高.检查积水和地下水处理、护土板支撑等情况,并做好现场记录。

(2)  放坡系数要求

对于地层坚实及地下水位低于沟(坑)底,挖深不超过3m,在施工现场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可采用放坡法施工.放坡挖沟(坑)的坡宽与深度关系可按照

(二)表-1的要求数据进行检查。

(二)表1 放坡挖沟(坑)参考数据表

土壤类别

H(深度):

D(一侧放坡宽度)

H<2m

2m<H〈3m

粘土

1:

0.10

1:

0.15

夹砂粘土

1:

0.15

1:

0。

25

砂质土

1:

0。

25

1:

0.50

瓦砾、卵石

1:

0。

50

1:

0.75

炉渣、回填土

1:

0。

75

1:

1.00

挖沟(坑)深度超过3m的地点,应适当增设倒土平台(宽400mm)或加大放坡系数。

3)管道地基

检查原土情况、夯实超平情况、换土情况、垫层情况等。

对于必须浇注的管道基础,检查其尺寸规格、混凝土配比、养护时间、预埋钢筋的规格型号及数量。

4)铺设塑料管通信管道

(1)铺管前的检查

① 在管道铺设之前,用简易量具检查管材的材质、规格、型号、段长等,是否与设计文件要求相符。

管材的管身光滑无伤痕,管孔无变形,孔径、壁厚的负偏差小于1mm。

接续配件齐全有效,承插管的承口内径与插口外径吻合。

本工程采用的不同外径的聚氯乙烯管材的规格要求见

(二)表2.

(二)表2聚氯乙烯(pvc-u)管的系列管材规格

外径及公差

轻型

重型

壁厚及公差(mm)

近似重量(kg/m)

壁厚及公差(mm)

近似重量(kg/m)

25±0.3

1.5+0。

4

0。

17

2.5+0.5

0。

27

32±0.3

1.5+0。

4

0.22

2.5+0.5

0.35

40±0.4

2.0+0.4

0.36

3.0+0.6

0.52

50±0.4

2.0+0.4

0.45

3。

5+0.6

0.77

63±0。

2.5+0。

5

0。

71

4。

0+0。

8

1.11

75±0.5

2。

5+0.5

0。

85

4。

0+0.8

1.34

90±0.7

3.0+0.6

1。

23

4。

5+0.9

1.81

110±0.8

3.5+0.7

1。

75

5.5+1.1

2。

71

125±1.0

4.0+0.8

2.29

6.0+1。

1

3.35

140±1。

0

4.5+0.9

2.88

7.0+1。

2

4.38

160±1.2

5.0+1.0

3.65

8.0+1。

4

5.72

180±1.4

5。

5+1.1

4。

52

9。

0+1.6

7。

26

② 检查沟深、沟底处理情况,保证管道埋深和沟底平整。

不同土质的沟底要求施工单位做不同的处理。

a 对于土质较好(粘土、砂质粘土),无地下水时,在夯实的素土上铺一层50mm的细土;

b土质较好,但有地下水时,可先铺一层100mm厚的砂土垫层,整平;

c沟底为岩石时,先铺一层100mm厚的砂土;

d沟底的土质比较差,又有水,特别是流砂或淤泥地段,先抛石夯实,铺设80mm厚的混凝土基础,再在基础上加50mm厚的砂垫层.

e 塑料管通信管道管顶距地表面的最小埋深按照

(二)表3要求进行检查:

(二)表-3 塑料管通信管道管顶距地表面最小深度

塑料管通信管道管顶距地表面最小深度(m)

人行道

车行道

电车轨道

铁路(注)

0。

5

0。

1.0

1.5

(注)具体应与铁道部门协商。

(2)铺管时的检查

在管道铺设时,监理人员采取巡视检查,确保铺管质量达到设计要求。

在同一管道段内铺设不同直径的多根塑料管时,核实不同直径塑料管的根数与设计要求一致.

监督铺管质量,避免泥土、沙石进入管道内。

核实管道段的段长。

一般地区直线段路由上塑料管道的段长最大不超过150m,(在高速公路上塑料管道的段长最大不宜超过200m)。

因受到地形限制或躲避障碍物时,可铺设弯曲管道,其段长不得超过150m。

弯曲管道的管材只能在外力作用下形成自然弧度,严禁加热弯曲,弯曲半径应大于15m。

同一管道段内严禁出现反复弯曲(即S形弯).弯曲段的塑料管道段的接口处做环绕接头的混凝土包封,包封长度为2m,包封厚度为100mm.

对于多根塑料管组群管道,塑料管道组合排列方式应符合设计规定。

多根塑料管道的组群管间缝隙宜为10~15mm,每间隔2~3m设塑料管架(或绑扎固定一次)支撑.塑料管群小于两层时,进行整体固定。

管群多于两层时,相邻两层为一组绑扎固定,最后对分组进行整体固定,保证管群在同一人孔段内的整体形状统一。

(3)塑料管道接续时的检查

检查塑料管的接续方法是否按设计规定,严禁将不同规格、型号的管材进行对接。

一般最常用的接续方法是套管插接法。

套管插接法接续是在接头处套一短套管,短套管的尺寸可参照

(二)表4:

(二)表4 套管的尺寸

公差直径mm)

25

32

4

25

150

200

套管直径mm)

56

72

94

124

146

172

220

272

330

436

套管厚度mm)

3

3

4

4

5

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