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版精选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考试题库300题含答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801709 上传时间:2023-07-07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36.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版精选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考试题库300题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最新版精选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考试题库300题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最新版精选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考试题库300题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最新版精选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考试题库300题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最新版精选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考试题库300题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最新版精选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考试题库300题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9页
最新版精选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考试题库300题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9页
最新版精选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考试题库300题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9页
最新版精选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考试题库300题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9页
最新版精选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考试题库300题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9页
最新版精选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考试题库300题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9页
最新版精选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考试题库300题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9页
最新版精选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考试题库300题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9页
最新版精选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考试题库300题含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9页
最新版精选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考试题库300题含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9页
最新版精选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考试题库300题含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9页
最新版精选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考试题库300题含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9页
最新版精选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考试题库300题含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9页
最新版精选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考试题库300题含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9页
最新版精选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考试题库300题含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版精选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考试题库300题含答案.docx

《最新版精选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考试题库300题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版精选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考试题库300题含答案.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最新版精选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考试题库300题含答案.docx

最新版精选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考试题库300题含答案

2019年最新教师招聘《教育学》考试题库300题[含答案]

一、单选题

1.美国学者乔伊斯和韦尔提出了四类教学模式,其中个人类的教学模式不包括(B)

A.非指导性教学模式B.认知发展模式C.群辩法模式D.意识训练模式

2.教育史上最早出现的教学组织形式(A)

A.个别教学B.班级授课制C.复式教学D.小组教学

3.从旧经验引导新学习,系统讲解教材内容即时练习与反馈校正属于(A)

A.教师主导取向B.学生自学取向C.形式性策略D.方法性策略

4.教师在教学中补充教学内容以反映最新科学成果,体现了教学的(B)

A.思想性B.科学性C.拓展性D.趣味性

5.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能力等属于哪一个范畴(B)

A.体力B.智力C.创造力D.个性

6.作为特殊认识过程的教学过程,其间接性主要是指(B)

A.间接地获得知识B.获得间接经验

C.有教师帮助去获得知识D.有同学帮助去获得知识

7.教学中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要防止和克服(A)。

A.单纯书本.排斥实践,强调个人经验,否定理论知识的作用

B.儿童中心论

C.空洞说教.单纯知识传授

D.片面单一知识的学习

8.主张“一切知识都从感官的知觉开始的”教育家是(D)

A.赫尔巴特B.杜威C.凯洛夫D.夸美纽斯

9.是谁将心里咨询的临床疗法引入教学领域,创立了非指导教学模式(D)

A.罗杰斯B.杜威C.布鲁纳D.赞科夫

10.以下哪一条不是教师在教学中贯彻量力性原则应注意的问题(D)

A.重视学生的年龄特征B.了解学生发展的具体特点

C.恰当地把握教学难度D.实事求是

11.循序渐进原则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贯彻这一原则时,要(A)。

A.教学必须由近及远.由浅入深.由简到繁B.在理解的基础上巩固

C.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D.了解学生发展的具体特点

12.下面哪一条原则是为了将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统一起来而提出的(A)

A.启发性原则B.直观性原则C.高速度原则D.高难度原则

13.课程改革就其实质来讲,就是课程(A)的问题。

A.现代化B.综合化C.系统化D.理论化

14.陶行知先生所说的“接知如接枝”,说明的是哪一条教学原则(C)

A.系统性原则B.量力性原则C.直观性原则D.因材施教原则

15.下列属于供答型试题的是(B)

A.选择题B.论述题C.填空题D.判断题

16.大班教学最普遍的教学方法是(C)

A.演示法B.练习法C.讲授法D.谈话法

17.教学要受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制约,与之相对应的教学原则是(C)

A.启发性原则B.直观性原则C.循序渐进原则D.因材施教原则

18.孔子提出“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的教学原则是(D)

A.启发性原则B.直观性原则C.循序渐进原则D.巩固性原则

19.教学与智育的关系是(D)

A.教学是智育的唯一途径B.智育是教学的唯一任务

C.教学就是智育D.智育主要通过教学来进行

20.在教学过程中,教学的中心环节是(C)

A.引起学习动机B.巩固知识C.领会知识D.运用知识

21.“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这句话反映的是(B)

A.启发性原则B.直观性原则C.巩固性原则D.系统性原则

22.孔子提出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提出了(B)教学原则。

A.直观性B.启发性C.巩固性D.因材施教

23.在教学方法改革过程中,布鲁纳提出了(A)

A.发现学习教学法B.探究—研讨法C.纲要信号图教学法D.暗示教学法

24.发生在18世纪前后的形式教育和实质教育的争论其实质是关于(A)的论争。

A.知识与能力B.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C.分科与综合D.知识与思想

25.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进行演示实验,使学生获得知识的方法称之为(D)

A.实验法B.讲解法C.讨论法D.演示法

26.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态度与能力的课程是(C)

A.基础型课程B.拓展型课程C.研究型课程D.发展型课程

27.班主任工作的根本任务是(D)

A.做好管理工作B.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C.提高学生成绩

D.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8.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所提出的教育学原则体系不包括(B)

A.直观性原则B.理论联系实际原则C.启发性原则D.系统性原则

29.(D),是指人们为了达到某种道德目的而产生的自觉能动性。

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行为D.道德意志

30.班会的特点主要有集体性.针对性和(A)

A.自主性B.开放性C.时效性D.教育性

31.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最好载体是(B)

A.学习小组B.班集体C.成为班长D.成为学校组织成员

32.班集体形成的主要标志之一是(C)

A.成立了班委会B.开展了班级工作

C.形成了正确地集体舆论D.确定了班级工作计划

33.我国当前班级管理的实践中,采用的最多的领导方式是(A)

A.“教学中心”的领导方式B.“集体中心”的领导方式

C.权威型的领导方式D.民主型的领导方式

34.班级管理的基本功能是(B)

A.运用教学技术手段精心设计各种不同教学活动

B.共同建立良好的班级秩序和健康的班级风气

C.帮助学生成为学习自主.生活自理.工作自治的人

D.进行社会角色的学习

35.(A)是共青团工作和活动的基本的单位,是团的最基层一级组织。

A.团支部B.团总支C.支部委员会D.团员大会

36.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提出的班级管理理论是(C)

A.民主管理B.目标管理C.平行管理D.常规管理

37.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领导影响力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职权影响力,二是(C)

A.年龄影响力B.性别影响力C.个性影响力D.学术影响力

38.班级工作的管理首先要做到(C)

A.常规管理B.平行管理C.民主管理D.目标管理

39.率先正式使用“班级”一词的是(B)

A.夸美纽斯B.埃拉斯莫斯C.杜威D.凯洛夫

40.学校行政体系中最基层的行政组织是(C)

A.教务处B.政教处C.班级D.团委

41.对学生实施中小学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主要属于(D)的内容。

A.自觉纪律教育B.集体主义教育C.劳动教育D.道德教育

42.一节课中最基本的组成部分是(B)

A.组织教学B.讲授新教材C.巩固新教材D.检查复习

43.学生围绕一个社会问题,通过相互交流看法,共同分析测试或通过不同观点的争辩.论证,提高思想认识,提高分辨问题能力的方法是(A)

A.说理教育法B.榜样示范法C.陶冶教育法D.实际锻炼法

44.结构化策略属于(A)

A.内容型策略B.形式型策略C.方法型策略D.综合型策略

45.有关人生观.世界观方面的教育属于德育内容的(B)

A.政治教育B.思想教育C.道德教育D.心理健康教育

46.德育个体性功能的最高境界是(D)

A.德育的政治功能B.德育的生存功能C.德育的发展功能

D.德育的享用功能

47.当受教育者达到了教育者所提出的德育要求,意味着(A)

A.德育目标的最终实现

B.德育过程中一个阶段的结束和新的阶段的开始

C.德育过程中主要矛盾消失

D.德育过程中主要矛盾转化为次要矛盾,次要矛盾转化为主要矛盾

48.“社会模仿”的德育模式是一种(D)

A.行为主义学说B.认知主义学说C.人本主义学说D.认识—行为主义学说

49.德育过程中最一般.最普遍的矛盾是()

A.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矛盾B.教育者与德育内容.德育方法的矛盾

C.受教育者自身思想品德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矛盾D.受教育者与德育内容.方法的矛盾

50.德育工作的出发点是(B)

A.德育内容B.德育目标C.德育过程D.德育原则

51.从评价的功能上区分,中小学教育评价的类型可分为()

A.正式评价和非正式评价B.相对评价和绝对评价

C.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D.正确评价和错误评价

52.选拔性考试一般是典型的(D)

A.标准参照性测验B.成就测验C.学能测验D.常模参照性测验

53.现代我国学校的教学以()为基本组织形式。

(C)

A.个别授课B.个别辅导C.班级授课D.讲座

54.一个测验经过多次测量所得的结果的一致性程度,称为测验的(A)

A.信度B.效度C.区分度D.难度

55.古代中国.埃及和希腊的学校大多采用(A)

A.个别教学B.分组教学C.班级授课D.道尔顿制

56.在1988年改革之前,(B)既没有统一的国家课程标准,也没有统一的国家课程计划,实行导向式管理。

A.美国B.英国C.日本D.俄罗斯

57.德育目标是教育目标在人的(C)方面的总体规格要求。

A.思想德育B.政治思想C.思想品德D.政治品德

58.在教育学史上,被认为是“现代教育学之父”的学者是(C)

A.夸美纽斯B.杜威C.赫尔巴特D.福禄倍尔

59.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服务,主要是通过(A)表现出来的。

A.培养人B.参与政治活动C.传播文化与科学知识D.参与经济活动

60.教育能推进科学的(C)

A.制度化B.系统化C.体制化D.全面化

61.13.14~16.17岁属于人生的(B)

A.儿童期B.少年期C.青年期D.成年期

62.“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反映了下列哪种因素对人发展的影响(A)

A.环境B.遗传C.教育D.社会活动考试用书

63.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认为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D)

A.环境因素B.社会条件C.主观努力D.成熟机制

64.发生认识论的创始人是(A)

A.皮亚杰B.科尔伯格C.格塞尔D.华生

65.个体主观能动性对于个体的身心发展具有的作用是(C)

A.可能性B.影响作用C.决定作用D.外在作用

66.美国当代生物社会学家(A)把“基因复制”看作是决定人的一切行为的本质力量。

A.威尔逊B.格塞尔C.华生D.洛克

67.从群体的角度看男女性别的差异;从个体角度看发展水平的差异,心理特征表现方式上的差异,表明个体身心发展具有(A)。

A.个别差异性B.顺序性C.不平衡性D.互补性

68.小学阶段的教学多运用直观形象方式,中学以后可进行抽象讲解,这体现了儿童身心发展的(D)的特点。

A.顺序性B.个别差异性C.不平衡性D.阶段性

69.“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反应了封建社会的教育具有(D)的特点。

A.崇尚书本,呆读死记B.学校教育脱离生产劳动C.等级性D.阶级性

70.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对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建设提出的要求是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C)

A.活动课程B.社会课程C.学校课程D.特色课程

71.规章制度属于学校文化中的(B)

A.学校物质文化B.学校组织和制度文化C.教师亚文化D.学生亚文化

A、72.物质文化B.制度文化C.教师文化D.学生文化

A.73.柏拉图B.赫尔巴特C.康德D.梅依曼

74.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在大学里讲授,最早始自德国哲学家(C)

75.被周恩来称为“一个无保留追随党的布尔什维克”的人民教育家是(D)

A.徐特立B.蔡元培C.杨贤江D.陶行知

76.教育史上最早提出教学的教育性原则的教育家是(B)

A.裴斯泰洛奇B.赫尔巴特C.夸美纽斯D.柏拉图

77.我国近代教育史上,被毛泽东称颂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的教育家是(D)

A.陶行知B.杨贤江C.徐特立D.蔡元培

78.洛克主张绅士教育应在什么中实施(C)

A.学校B.社会C.家庭D.自然

79.提出“教育事业应该是公共的,而不是私人的”这一观点的是古希腊学者(B)

A.苏格拉底B.亚里士多德C.柏拉图D.维多利亚

80.制度化教育的核心标志是(A)

A.学校的出现B.脑力和体力劳动分工C.阶级社会产生D.文字的产生

81.推动教育学发展的内在动力主要是什么的发展(A)

A.教育问题B.教育规律C.教育目的D.教育价值

82.《学记》中“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揭示了(A)

A.教育与政治的关系B.教育与经济的关系

C.教育与文化的关系D.教育与人口的关系

83.古希腊提出“助产术”的著名思想家是(C)

A.柏拉图B.亚里士多德C.苏格拉底D.昆体良

84.在西方,最早的教育工作者被称为(A)

A.智者派B.历史学派C.犬儒派D.毕达哥拉斯学派

85.“今天的教育是明天的经济,教育的消费是明显的消费潜在的生产,是有限的消费扩大的生产,是今日的消费明日的生产”。

这一认识表明现代教育具有(C)的特征。

A.科学性B.价值性C.生产性D.未来性

86.陶行知先生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教育信条体现了教师的(B)素养。

A.教育理论知识B.崇高的职业道德C.文化学科知识D.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

87.69学生的学习特点受(A)因素和内外部因素的影响。

A.基础因素B.智能C.思维D.能力因素

88.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决定其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是(A)

A.教师B.学生C.课程表D.学校环境

89.在课程改革中,改革的指导思想和预期目标的体现,需要调整(A)

A.课程目标B.课程标准C.课程结构D.课程设计

90.一般说,可以将课程计划称为课程的(A)

A.宏观结构B.微观结构C.抽象结构D.具体结构

91.反映试题的基本质量的是(B)

A.信度B.效度C.实用性D.区分度

92.(D)是最自觉.清醒地论证了直接经验在个人成长的意义,并将儿童个体的直接经验加以规范和具体化课程并且付诸实践的教育家。

A.泰勒B.桑代克C.斯金纳D.杜威

93.把课程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依据是(C)

A.课程任务B.课程制定者C.课程设置的要求D.课程管理层次

94.教师对学生指导.引导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B)

A.自由发展B.自主发展C.自愿发展D.自动发展

95.《教师资格条件》规定,依照教师法第14条规定丧失教师资格的,他将(D)

A.3年后可以重新申请认定教师资格B.5年后可以重新申请认定教师资格

C.10年后可以重新申请认定教师资格D.不能再重新取得教师资格

96.人们常说:

“教育法,而无定法”,这句话反映了教师应具备的素质是(C)

A.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B.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C.创造能力D.观察能力

97.许多国家都对教师资格的取得规定了相应的学历要求。

比如,日本政府规定小学或初中教师必须具备什么水平(B)

A.高中毕业B.学士学位C.硕士学位D.博士学位

98.下面哪一种做法不利于教育发挥促进儿童发展的主导作用(D)

A.教育过程中始终要尊重和发挥儿童的主体性

B.教育在成熟的基础上引导发展

C.教育始终要在整体发展的基础上促进个性发展

D.教育始终要顺应儿童的成熟,反映儿童已有的发展

99.我国正式颁布《义务教育法》的时间是(C)

A.1957年B.1982年C.1986年D.1990年

100.学生区别于社会上其他人的一个重要特点是(B)

A.学生的思想是不成熟B.学生是以学习为主

C.学生的发育不健全D.学生缺乏自觉性

101.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新兴领域不断涌现,生物工程.光电纤维和(C)等陆续进入课程领域。

A.新能源的开发B.新材料的运用C.电子计算机D.天文

102.培养劳动者是(A)

A.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总要求B.对人才培养规格的具体要求

C.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特点D.学校的教育质量标准

103.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在20世纪末中国教育界的具体实践典型是(C)

A.教育实验的热潮B.教育改革的实践C.素质教育运动D.教育的国际化走势

104.我国教育目的制定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是(C)

A.社会本位价值取向B.个人本位价值取向C.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D.政治本位价值取向

105.为完满生活做准备的教育目的是(B)提出的。

A.卢梭B.斯宾塞C.杜威D.赫尔巴特

106.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C)

A.高等教育.中等教育.初等教育.学前教育B.正规教育.业余教育

C.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D.普通教育.职业教育

107.我国全面发展教育中起保证方向和保持动力作用的是(A)。

A.德育B.劳动技术教育C.体育D.智育

108.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C)。

A.我国的政治政策B.我国的教育方针

C.马克思主义全面发展学说D.恩格斯个人发展学说

109.认为我国现代教育的目的是“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的教育学家是(A)。

A.陈鹤琴B.梁启超C.蔡元培D.陶行知

110.确定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A)

A.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B.毛泽东思想中关于教育的学说

C.马克思主义与毛泽东思想相结合产生的理论D.中国传统文化

111.教育者创设一定的情境以提升教育对象的智慧水平为目标的教育的(B)。

A.德育B.智育C.美育D.体育

112.美育之“超美育”功能,即指(B)。

A.直接育美功能B.间接育德.促智.健体功能C.超越性美育功能D.美育的附加功能

113.主张“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的教育家是(B)

A.老子B.孔子C.孟子D.荀子

114.师范生在上岗之前需要进行的教育是(C)

A.在职培训B.继续教育C.任职辅导D.远程教育

二、多选题

115.教学工作的基本程序包括(A.B.C.D.E)

A.上课B.课外辅导C.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D.备课E.批改作业

116.完整的教育目标应当包括(C.D.E)

A.思维领域B.身心发长领域C.认知领域

D.情感领域E.动作技能领域

117.关于教学的内涵,理解正确的有(B.D.E)

A.教学是以教师的“教”为主体活动B.教学实质是一种认识活动

C.教学的本质就是智育D.教学不等于课堂教学

E.教学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相统一的活动

118.教学中学生的智力活动,主要指为认知事物.掌握知识而进行的(A.B.C.D)等心理因素的活动。

A.观察B.思维C.记忆D.想象E.兴趣

119.教学过程的基本特点包括(A.B.C.D.E)

A.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统一B.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

C.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D.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能动性结合

E.教学过程中知.情.意的统一

120.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主要包括(A.B.C.D)

A.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结合B.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

C.掌握知识与提高思想相结合D.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相结合

E.学生的个性差异与教材相适应

121.教学活动就其本质而言,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是因为(B.C.D)

A.教学认识过程是一种学生的认识过程

B.教学认识过程是一种间接性的认识

C.教学认识过程是一种在教师领导下的认识过程

D.教学认识过程是一种有教育性的认识过程

122.在教学活动中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对于教师有哪些基本要求(A.B.C.D)

A.重视理论知识的B.注重在联系实际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能力

C.联系实际应当从多方面入手D.帮助学生总结收获

123.教师运用谈话法,应当注意以下哪几点(A.B.C)

A.做好充分的准备B.谈话要面向全体学生

C.在谈话结束时进行总结D.注意与其他教学方法配合使用

124.讨论法的基本形式使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借助独立思考和交流进行学习。

教师在运用讨论法,应当注意(B.C.D)

A.调动所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B.选好讨论题目

C.肯定学生各种意见的价值D.善于引导

125.能否选择好学习经验,决定着教育目标能否实验。

泰勤为学习经验的提出和选择指定了几条一般原则,这些原则包括(A.B.C.D.E)

A.学生必须具有使他有机会实践这个目标所隐含的那种行为经验

B.学习经验必须使学生由于实践目标所隐含的那种行为而获得满足感

C.学习经验所期望的放应,是在有关学生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的

D.有许多特定的经验可以用来达到同样的教育目标

E.同样的学习经验往往会产生几种结果

126.根据教学的任务可以把课的类型分为(A.B.C.E)

A.传授新知识课B.巩固新知识课C.培养技能技巧课

D.培养思想品德课E.检查知识课

127.根据使用的主要教学方法可以把课的类型分为(A.B.C.D.E)

A.讲授课B.演示课C.练习课D.实验课E.复习课

128.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要素包括哪几个方面(A.B.C.D)

A.组间同质,组内异质B.设立小组目标

C.实施小组评价与奖励的机制D.个人责任的明确和均等的成功机会

129.班级组织的社会特征(B.C.A)

A.自动功能B.靠正式和非正式两方面的手段来维持C.半自治性

D.基层性

130.下面对德育工作者的论述正确的是(A.B.C.D)

A.主要活动是组织.控制德育过程B.启发.引导.促进受教者思想品德的形成

C.引导学生向着目标方向发展D.是社会规范和社会道德的代言人

E.应该在道德方面成为其他人的榜样

131.班集体的发展目标一般可分为(B.C.D)

A.长期B.近期C.中期D.远期

132.规章制度是学生在学习.生活.工作中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它的作用有(C.B.D)

A.规范B.管理C.控制D.教育

133.学生集体在教育工作中的作用主要表现为(A.B.C.D)

A.集体通过有机的组织对其成员施加教育影响,可以起到教师个人起不到的作用

B.集体组织活动比教师个人对学生教育的范围大.内容丰富.方法多样灵活,学生易于接受

C.集体的教育影响是通过舆论实现的,集体舆论起着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D.在集体中,个体之间的相互影响使得人人都成为教育者

134.班级目标管理的实施要做好哪几个方面的工作(A.B.D.E)

A.组织工作B.指导工作C.管理工作D.协调工作E.激励工作

135.由班集体根据学生要求和班级实际情况讨论制定的班级规范是(A.E)

A.班规B.体育锻炼标准C.作业要求D.课堂常规E.值日生制度

136.分层教学又称为分组教学,它的优点是(C.D.B)

A.便于管理B.增加了智力测验和成绩作为依据

C.同一层次内学生的基础和水平较一般班级授课制条件下更为整齐

D.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更加便利

137.榜样法是以他人的(A.C.D)来影响学生品德的方法。

A.高尚思想B.模范事迹C.模范行为D.卓越成就

138.学生作业分为课内和课外两种,大致可以分为如下几种(A.B.C.D)

A.阅读教科书和参考书B.口头作业C.书面作业D.实践作业

139.下面对道德结构中“知.情.意.行”论述正确的有(A.B.D.E)

A.知是基础B.行是关键

C.德育工作必须遵照“知.情.意.行”的顺序,不能变更

D.“情”对“知”和“行”起着激励和调节作用

E.“意”是“行”的自觉努力,“行”是“知”和“情”的外部表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职业技术培训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