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上学期历史复习题大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803858 上传时间:2023-07-08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43.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上学期历史复习题大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高一上学期历史复习题大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高一上学期历史复习题大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高一上学期历史复习题大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高一上学期历史复习题大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高一上学期历史复习题大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高一上学期历史复习题大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高一上学期历史复习题大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高一上学期历史复习题大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高一上学期历史复习题大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高一上学期历史复习题大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高一上学期历史复习题大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高一上学期历史复习题大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高一上学期历史复习题大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高一上学期历史复习题大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高一上学期历史复习题大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高一上学期历史复习题大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高一上学期历史复习题大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高一上学期历史复习题大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高一上学期历史复习题大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一上学期历史复习题大题.docx

《高一上学期历史复习题大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上学期历史复习题大题.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一上学期历史复习题大题.docx

高一上学期历史复习题大题

1.在漫长的人类文明发展中,政治活动是人类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阅读回答下列问题:

(1)古代东西方都创造了自己的先进文明。

结合你对古代人类历史政治文明的学习,从中外选取两个不同类型的政治文明模式,并从政治文明发展进程的角度谈谈你对二者利与弊的看法。

美国历史学家布卢姆说:

“独立战争后人们最初反对君主制和贵族政治的思想,引导着美国人建立了一些行政首脑软弱无力、上院不起什么作用的州政府;新的宪法则建议有一个权力很大的行政首脑和同众议院权力相当的参议院。

……一个国家的平等公民联合起来的联邦。

(2)依据材料回答,美国是怎样突破古代民主局限的?

(3)在中国近代民主政治的进程中,先后出现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两部宪法性文件对中国民主政治所起的最主要的积极作用分别是什么?

从两部宪法的性质和结果中可以得

出怎样的结论?

答:

(1)①古代中国中央集权政治制度,有利于国家统一,政治秩序的稳定、民族间的融合,但易导致暴政、腐败、阻碍民主化进程。

②古代雅典民主政治,有利于维护公民政治权力,减少决策失误。

但仅是部分人的民主,很可能导致国家权力的滥用和误用,也不能适应希腊的进一步发展。

(2)制定宪法,建立联邦制共和国,实行代议制民主和分权制衡原则。

(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奠定了基础。

结论:

资产阶级共和国的道路在中国行不通,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历史的必然选择。

2.请你结合所学古代中国、古代雅典、近代英国三个不同类型的政治文明模式实例,分别说明其主要特征并从文明发展进程的角度谈谈你对三者利与弊的基本看法。

答:

古代中国政治制度: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有利于维护君权,维持大国政治秩序的稳定、文化的凝聚、民族间的融合和自然经济的发展。

不利于社会近代化,日益阻碍民族创新与进步。

古代雅典民主政治:

公民可直接参与国家管理,权力机构相互制衡。

有利于维护公民的集体意志和利益、文化的创造和小国城邦经济的繁荣。

不利于在国与国竞争中保持强盛。

近代英国代议制度:

君主立宪制,议会民主与党派政治相结合,以内阁制为核心。

有利于资产阶级民主利益、维护政治角逐的有序和资本主义经济持续发展。

但终究不能体现全民各种权利的社会公正。

3.自古以来,我国民间十分重视修订“家谱”。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家谱是一种以表谱形式,记载一个以血缘关系为主体的家族世系繁衍和重要人物事迹的特殊图书体裁,是中国特有的文化遗产。

流传至今的家谱至少仍有三万多种,其内容之丰,价值之高,很值得我们今天去了解与认识。

“隐恶扬善”是修纂家谱的一条基本原则。

材料二:

在现代的侨乡家谱中,都普遍记录了不同时代出洋人的姓名……出洋时间与原因……同故乡故国的联系与贡献等内容。

有些还辟有专章、专传介绍,这就为他们的后裔寻根问祖提供了可靠的根据,也就更增加了他们对故国故乡的依恋之情。

有人对福建省的家谱资料进行研究,了解到福建移居台湾的最早记载是两宋之交的苏姓。

……从有关家谱中我们可以了解到移民的人数、成分、原因,他们的婚姻状况、分布特点及与大陆的关系等。

料三:

梁启超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说:

“欲考族制组织法,欲考各时代各地方婚姻平均年龄,平均寿数,欲考父母两系遗传,.欲考男女产生两性比例,欲考出生率与死亡率比较……等等无数问题,恐除了族谱家谱外,更无他途可以得资料。

”为此他提出广收家谱并对家谱进行研究。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我国民间重视修订“家谱”的主要原因;筒述家谱在中国传统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现实,分析家谱在当今的作用。

(3)依据上述材料,说说如何辩证地看待家谱的学术价值。

答:

(1)主要原因:

受宗法制传统思想的影响,中国人重视血缘和家族观念;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的影响;彰显家族声誉,弘扬传统美德。

作用:

增强家族成员的凝聚力;弘扬正统观念;规范人际社会关系;维护巩固封建统治。

(2)作用:

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有利于团结广大海外侨胞;有利于实现和巩固国家完全统一。

(3)家谱是中国特有的文化遗产;可以拓展史料来源;家谱隐恶扬善的笔法和孤证会影响其史料价值。

4.“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

”中国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多民族国家,在政治制度创新方面多有建树,而且其体系之完备,经验之丰富,影响之深远都是世界上其他民族不可比拟的。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行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

┅┅靖康之役,虏骑所过,莫不溃散。

──朱熹《朱子语类》卷128

材料三 元朝大政委于中书省,今晋、冀、鲁、内蒙及河南的黄河以北地区称“腹里”,由中书省直辖。

中书省也称都省,为全国行政中枢。

总领各行省,又兼辖腹里。

 材料四 雍正年间,用兵西北┅┅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

后名军机处。

地近宫廷,便于宣召。

为军机大臣者,皆近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

──赵翼《檐曝杂记》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中的示意图,指出图示一、图示三反映的政治制度是我国历史上哪两个朝代开创的?

图示二所示的政治制度的名称是什么?

有何作用?

 

(2)材料二中北宋“尽夺藩镇之权”中“兵也收了,财也收了”的具体措施指哪些?

材料二中作者对此看法如何?

(3)材料三中元朝设置的中书省与唐朝的中书省有何不同?

 (4)材料四中军机处的主要职能和作用是什么?

军机处的设置反映了什么时代特征?

(5)上述内容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怎样的演变趋势?

答:

(1)朝代:

秦朝、元朝;制度:

三省六部制。

作用:

三省六部制使三省之间相互牵制,又互为补充,分工明确,提高了办事效率;使完整的相权被分割,避免了权臣独揽大权,有利于加强皇权。

这进一步完善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2)措施:

派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从地方军队中挑选强壮士兵,编入禁军,由皇帝直接控制。

作者看法:

防止地方割据取得成功,但导致地方军事力量削弱,造成在外族进攻时的失败。

 (3)唐朝的中书省是中央机构之一,掌管国家政令的草拟;元朝的中书省是全国最高行政机构。

 (4)职能是迅速将笔录的皇帝旨意传达给中央各部门和地方大臣去执行。

作用是使皇权得到空前强化。

反映了明清时期封建制度的渐趋衰落。

 (5)君权与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唐太宗认为:

“……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

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画,于事稳便,方可奏行。

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

且日断十事,五条不中,中者信善,其如不中者何?

以日继月,乃至累年,乖谬既多,不亡何待?

”------引自《贞观政要·政体》

【材料二】朱元璋认为:

“自秦始皇置垂相,不旋踵而亡。

汉唐宋因之,虽有小人,专权乱政。

今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抗衡)不敢相压。

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引自《皇明祖训》

【材料三】孟德斯鸿认为:

“当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了。

因为人们将要害怕这个国王或议会制定暴虐的法律,并暴虐地执行这些法律。

如果司法权不同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立,自由也就不存在了。

如果司法权同立法权合而为一,则将对公民的生命和自由施行专断的权力,因为法官就是立法者。

如果司法权同行政权合而为一,法官便将握有压迫者的力量。

如果同一个人或是由重要人物、贵族或平民组成的同一个机关行使这三种权力,即制定法律权、执行公共决议权和裁判私人犯罪或争讼权,则一切便都完了。

”-----引自《论法的精神》

请回答:

(1)分别概括说明三段材料关于权力结构的主张和各自的目的。

(2)材料3和材料1、2相比,其本质有何不同?

(3)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这两类主张的不同影响。

答:

(1)主张和目的

唐太宗:

主张百官商议,宰相筹划,皇帝决策。

目的:

减少决策失误,巩固统治。

朱元璋:

主张废丞相,权分各部。

目的:

解决相权威胁。

孟德斯鸿:

主张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

目的:

防止独裁,保障自由、民土和人权。

(2)本质:

一民主,一专制。

(3)影响:

前:

加强君主专制,权力高度集中,逐渐阻碍中国社会进步与发展。

后:

反封建专制,进步意义,成为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基本原则。

6.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们的制度是别人的模范,而不是我们模仿任何其他的人的。

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的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

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是平等的;让一个人负担公职优先于他人的时候,所考虑的不是某一个特殊阶级的成员,而是他们所具有的真正才能。

任何人,只要他能够对国家有所贡献,绝不会因为贫穷而在政治上湮没无闻。

——(古希腊)伯里克利《在阵亡将士国葬典礼上的演说》

材料二现代工业文明在政治上以“民主”作为自己的旗帜。

但这时的民主已不再是古希腊时代的那种幼稚的“古典民主”了。

……现代民主无疑较古典民主要优越得多。

但现代民主来之不易,它的创建花费了人类大约2400多年的光阴。

……许多民族的无数仁人志士为之作出过自己的贡献——或以其卓越的智慧、或以毕生的精力,甚或以宝贵的生命。

但说到最初的突破之功,那还得归于古希腊的贤哲们。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请回答:

①据材料一概括:

在伯里克利看来,雅典民主政治具有哪些突出特点?

为保证民主的实施,伯里克利时期采取了哪些主要措施?

②据材料三指出古希腊民主对现代民主的影响。

③根据所学知识比较雅典民主和近代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相似点。

答:

①公民政治;法律平等;量才录用;财产多寡不影响政治参与。

措施:

除十将军外,所有官职开放,抽签产生;完善民主机构;向公职人员发放工资和津贴。

②开西方民主政治之先河。

③司法独立;选举;一定阶级范围内的民主;少数服从多数。

7.阅读下列材料:

(1)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

……(4)凡未经议会批准,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税,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越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

……(6)除经议会同意外,平时在本王国内征募或维持常备军,皆属违法。

……(8)议会之选举是自由的。

”——《权利法案》

请回答:

(1)以上文献都是政治斗争的结果。

部文献出自哪个国家?

并指出其斗争矛头指向什么?

(2)以上文献对权利问题作出了种种规定,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体制的建立和完善。

试指出上述材料对权利问题的阐述是如何深入发展的。

(3)试评价这部文献在其本国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发展进程中的进步性和局限性?

答:

(1)英国:

专制王权

(2)《权利法案》:

限制王权;

(3)《权利法案》:

标志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确立了资本主义的统治秩序,但它只是为议会活动提供了方便,没有具体规定人民的权利。

8、请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英国“光荣革命”(实际是一次政变)大概是我心目中最完美的一次政治设计。

它在一个有长期专制传统的国家找到了一个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

……这大概是改造专制制度以进行制度创新、摆脱专制的革命循环、走向长治久安的最完美的例子。

这个例子对中国有意义,而美国在英国民主制度的基础上发展民主制度的历史对中国意义不大,因为中国不是像美国这类“没有历史的国家”。

——杨小凯《中国政治随想录》

(1)“光荣革命”创造了什么完美的政治设计?

该设计如何有效控制“控制者”的?

(2)该“最完美的政治设计”是否适合17、18世纪的中国?

运用史实说明你的看法。

(3)如何理解美国是个“没有历史的国家”?

(4)英国式或者美国式的政治设计都是“最完美的政治设计”吗?

请举例说明。

答:

(1)政治设计:

君主立宪政体。

如何控制:

颁布《权利法案》,确立法律至上、议会主权的原则;议会和内阁掌握实权,君主变为虚君。

(2)不适合。

理由:

中国处于封建专制时代,封建思想顽固,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

不具有实行这种设计的社会基础。

(3)指没有君主专制的历史传统,是英国的殖民地、建国时间相对较短。

(4)不是。

如美国1787年宪法没有承认印地安人的应有权利,对黑人等有色人种的种族歧视普遍存在,美国等西方国家以金钱主导的政党政治,各种暴力等社会丑恶现象不时发生。

9.材料一美国创建之初,华盛顿们并没有照抄当时英国的民主模式,而是经过费城制宪奠定了美国的新体制。

材料二西方的民主就是三权分立,多党竞选,等等。

我们并不反对西方国家这样搞,但是我们中国大陆不搞多党竞选,不搞两院制。

——邓小平

请回答:

(1)请以行政权和立法权的关系说明上述材料一的观点

(2)综合上述材料,指出在选择和设计民主模式的思路方面.美国和中国有何相似之处?

与西方的三权分立,多党竞争相比,中国的民主政治有何特色?

(3)今天的美国领导者非常热衷于“输出(美国模式的)民主”,要求其他国家全盘接受美国模式。

你对此如何评论?

答:

(1)美国行政权由总统掌握,总统对选民间接选举产生对选民负责,不对国会负责;而英国首相和内阁都由下议院产生,对议会负责;美国总统不能解散议会,英国首相可以解散议会;美国两者关系体现了三权分立,权力制衡的原则;而英国制度确立时体现出了议会至上的原则。

(2)体现本国特色,避免照抄他国。

中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共产党是执政党.民主党是参政党,相互合作的关系。

(3)美国无视世界政治模式多元化的趋势,对他国独特的政治文明缺乏尊重,干涉别国内政。

10.英国和美国一直被视为典型的资本主义民主国家,但两国的政治制度却截然不同。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两国的政治制度及确立这些制度的法律文件。

(2)任选两个角度,比较英、美两国政治制度在内容上的不同。

答:

(1)英国:

君主立宪制,《权利法案》;

美国:

共和制,《1787年宪法》。

(2)国家元首的产生方式不同:

英国为世袭,美国为选举。

政府首脑的产生方式不同:

英国的首相由议会多数党党魁出任,美国总统由选举产生。

政府首脑与议会的关系不同:

英国首相对议会负责,美国总统只对选民负责而不对国会负责。

1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五四运动前,陈独秀说:

“君主也是一种偶像,他本身并没有什么神圣出奇的作用:

全靠众人迷信他,尊崇他,才能够号令全国,称做元首;一旦亡了国,象此时清朝皇帝溥仪,俄罗斯皇帝尼古拉斯二世,比寻常人还要可怜。

这等亡国的君主,好象一座泥塑木雕的偶像抛在粪缸里,看他到底有什么神奇出众的地方呢?

”——陈独秀《偶像破坏论》

材料二:

“皇帝,该算是至高无上、神圣不可侵犯的了。

如今都可以被打倒,那么,还有什么陈腐的东西不可以怀疑、不可以打破?

……思想的闸门一经打开,这股思想解放的洪流就奔腾向前,不可阻挡了。

尽管辛亥革命后,一时看来政治形势还十分险恶,但人们又大胆地寻求新的救中国的出路了,再加上十月革命炮声一响和中国工人阶级力量的发展,不久便迎来了五四运动,开始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

没有辛亥革命,就没有五四运动。

——胡绳武金冲及《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丰碑——辛亥革命》

请回答:

(1)据以上材料指出,辛亥革命前后,中国人对皇帝的看法发生了什么变化?

(2)依据材料二说明,为什么说“没有辛亥革命,就没有五四运动”?

(3)概括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答:

(1)革命前认为皇帝至高无上、神圣不可侵犯,革命后破除了对皇帝的迷信。

(2)辛亥革命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激励着人们探究救国的新道路,这正是五四运动的产生的思想基础。

(3)推翻了中国的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为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12.(共15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大清皇帝统治大清帝国万世一系,承永尊戴。

君上神圣尊严不可侵犯。

法律虽经议院议决而未奉诏令批准不能见诸实行。

用人之权操之君上,而大臣辅弼之,议院不得干涉。

——《钦定宪法大纲》

材料二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

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定行使其统治权。

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

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

本约法施行后,限十个月内由临时大总统召集国会。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请回答:

(1)材料一所述统治权力依据什么思想?

(2)材料二中“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体现了什么原则?

统治权力的分工体现了什么思想?

(3)材料一与材料二相比,二者的本质和目的有何不同?

(4)材料二中哪些内容旨在限制袁世凯的权力?

(5)材料二中“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的规定有何进步意义?

(6)结合所学知识,评价《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答:

(1)君权神授

(2)资产阶级“主权在民”的原则。

三权分立的思想。

(3)材料一本质上维护封建的君主专制体制,目的是维护清王朝的统治;而材料二要确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政体,目的是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4)临时大总统公布法律,国务员“须副署之”;限十个月内召集国会。

(5)确认了资产阶级的人权平等的法则,否定封建等级制度。

(6)①性质:

具有国家根本大法的性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

②借鉴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宪法的基本精神和基本原则制定,体现了中国资产阶级革命党人的施政原则,成为否定封建专制的重要法律成果。

③为了约束袁世凯,保障民主共和制度,具有现实针对性。

④虽不久被毁弃,但引起较大反响。

促使民主共和思想更加深入人心,为后来的制宪提供了有参考价值的蓝本,是中国宪政史上的重要一页。

⑤在中国近代社会民主化的进程中起到一定作用。

13.下表为1923年12月17日北京大学25周年纪念日民意测验的部分结果:

调查问题

调查结果

1.下列各种方法,你以为哪种可以救国?

国民革命725票,外国共管l9票,军阀宰制l0票

2.俄国与美国,谁是中国之友?

俄国497票,美国l07票

3.在你心目中中,国内或世界的大人物,是

哪几位?

 

世界大人物:

列宁227票,成尔逊51票

国内大人物:

孙中山473票,陈独秀173

票,蔡元培153票

一一据张静如等《中国现代社会史》

回答:

(1)概述表格中每项调查结果所体现的主流民意。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以上主流民意的原因。

(3)后来进行的国民革命与辛亥革命相比,在哪些方面有了明显的进步?

国民革命“救国”的失败给中共哪些继续革命的启示?

答:

(1)主流民意:

认识到国民革命是最重要的救国方案;苏联对于中国的积极影响已经超过美国;列宁和孙中山在人们心目中占有重要地位。

(2)原因:

孙中山南方革命的影响;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影响;军阀的反动统治。

(3)领导阶级:

是在国共合作基础上共同领导下的;阶级基础:

有四大阶级参加(工人、农民、民族资产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具备广泛的群众基础;斗争目标:

以反帝反封建军阀为目标。

无产阶级要掌握对革命的领导权,要掌握革命的武装,要进行武装斗争的方式。

14.材料一我们认为,挽救目前抗战危机,准备反攻的急救办法,必须对政府的机构人事政策迅速来一个改弦更张……因此我坦白的提出,希望国民党立即结束一党统治的局面,由国民政府召集各党各派、各抗日部队、各地方政府、各人民团体的代表,开国是会议,组织各抗日党派联合政府,一新天下耳目:

振奋全国人心,鼓励前方士气……

一一中共代表林伯渠:

《在国民参政会上关于国共谈判的报告》(1944年9月)

材料二政协代表人数如此之多,质量又相当整齐,而革命发展,人民需要它担负的任务更大,所以“新政协”这一名词已不能包括其全部意义,筹备会的常委会已决定改称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这意思就是说他代表中国人民作政治协商的工作,实际是一个全国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同时也是一个全国革命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

——董必武:

《关于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及团结民主人士问题》(1949年8月)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提出组织联合政府的目的,说明抗战胜利前后中国共产党为此而进行的努力。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政协”改名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目的和背景。

答:

(1)目的:

结束国民党一党专政,实行民主政治,争取抗战胜利。

努力:

中国共产党七大提出建立民主联合政府的目标;毛泽东赴重庆谈判,签订了《双十协定》;推动召开政治协商会议,通过有利于人民的决议。

(2)目的:

为区别于1946年的“政治协商会议”,更名后具有更广泛的代表性:

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筹建新中国。

背景:

人民解放战争取得基本胜利,新中国成立在即。

15.结合20世纪我国政治民主化的历史进程回答下列问题

(1)简要指出20世纪初推动中国政治民主化的重要事件(任写三件)。

(2)概括20世纪40年代中国共产党为争取民主政治所作的努力。

(3)“文革”结束后,中国共产党如何加快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

答:

(1)辛亥革命;《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新文化运动等。

(2)在根据地建立“三三制”政权;重庆谈判和政冶协商会议的召开;1949年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3)平反冤假错案;改革政治体制;加快法制建设步伐,建成较完备的法律体系;依法行政,规范政府行为:

“依法治国”被写入宪法,实行基层民主选举等。

16.(13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要是我们给予中国共产党政权以政治上的承认,那对于远东各非共产党国家的政权的生存将是一个几乎是致命的打击。

如果给予中国共产党政权这样的承认,和中国共产党在联合国中取得席位,那就会使他们在远东威信和影响大大增加……——1950年美国人的演说

材料二中国人是一个伟大的生气勃勃的民族,不应该继续孤立在国际大家庭之外,从长远来说,如果没有这个拥有七亿多人民的国家出力量,要建立稳定和持久的国际秩序是不可想象的……——尼克松l970年对外政策报告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中美国对华政策是什么?

在当时中国采取了什么政策来应对?

中国进行了哪些外交活动?

(2)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美国对华政策有了什么变化?

其原因是什么?

同时期中国外交取得了什么成就?

答:

(1)美国采取了政治上不承认、孤立及封锁中国的敌视对策。

中国采取了“一边倒”的方针,即倒向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

活动:

与苏联等国家建交;与苏联结盟;抗美援朝;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亚非会议;打破帝国主义封锁。

(2)政策:

美国从敌视中国的政策转变为承认中国,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

原因:

美苏争霸中美处于劣势;中国实力增强。

成就:

中国外交取得重大突破。

l971年中国恢复了联合国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邦交正常化;国际上掀起了一股与中国建交的高潮。

1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国民党败退台湾以后,以台湾为依托,把海南岛和金门、马祖作为两翼,依恃其海、空军的所谓优势,不仅要保住流亡的政权,更要准备“反攻大陆”。

蒋介石提出国民党的政治目标是“反共抗战,复国建国”,他的如意算盘是“一年准备,二年反攻,三年扫荡,五年成功”。

——刘建武《国共关系七十年》

材料二我们愿意同台湾当局协商和平解放台湾的具体步骤和条件,并希望台湾当局在他们认为适当的时机,派遣代表到北京或其他适当的地点,同我们开始这种商谈。

——周恩来在一届人大三次会议上报告

材料三1976年11月,蒋经国说:

“吾人处于今日的恶劣环境之中,不得不以忍辱负重之苦心,来处理许多难以忍受的事”。

“吾人如不积极建设台湾,不但无法自卫,而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