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中医中内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805395 上传时间:2023-07-08 格式:DOCX 页数:67 大小:66.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中医中内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7页
广中医中内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7页
广中医中内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7页
广中医中内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7页
广中医中内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7页
广中医中内复习资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7页
广中医中内复习资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7页
广中医中内复习资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7页
广中医中内复习资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7页
广中医中内复习资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7页
广中医中内复习资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7页
广中医中内复习资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7页
广中医中内复习资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7页
广中医中内复习资料.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7页
广中医中内复习资料.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7页
广中医中内复习资料.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7页
广中医中内复习资料.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7页
广中医中内复习资料.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7页
广中医中内复习资料.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7页
广中医中内复习资料.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7页
亲,该文档总共6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中医中内复习资料.docx

《广中医中内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中医中内复习资料.docx(6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广中医中内复习资料.docx

广中医中内复习资料

(一)肺系病证

感冒

1.感冒有何临床表现?

其治疗原则是什么?

感冒的临床表现,初期一般多见鼻塞、流涕、喷嚏、声重、恶风,继则发热、咳嗽、咽痒或痛、头痛、身楚不适等。

感冒属表实证,治疗取解表达邪为原则,表虚证应扶正与解表并施

2.感冒的病因以何邪为主?

并述其病机变化。

感冒是由于六淫、时行病毒侵袭人体而致病。

以风邪为主因,夹时令之气,或非时之气而伤人。

其主要病机变化,因风性轻扬,多犯上焦,风邪侵袭,从口鼻、皮毛而入,肺卫首当其冲,以致肺卫不和而见恶寒、发热、头痛、身痛:

肺失宣肃而见鼻塞、流涕、咳嗽、咽痒或痛。

宋某,男,40岁,2000年7月22日初诊,症见:

发热,微恶风,汗少,周身疼痛,头重如裹,鼻塞流浊涕,咳嗽痰粘,心烦,口渴不多饮,胸闷,小便短赤,舌苔薄黄而腻,脉濡数。

诊断:

感冒

辨证分型:

暑湿证

证候分析:

患者感受当令之暑邪,署多夹湿,每多署湿并重。

暑湿伤表,表卫不和,故身热、微恶风、汗少,肢体酸痛;风暑夹湿上犯清空,则头晕重胀痛;署热犯肺、肺气不清,故咳嗽痰粘,鼻流浊涕;署热内扰,热灼伤津,则心烦、口渴,小便短赤;湿热中阻,故心烦,口渴不欲饮,舌苔薄黄腻,脉濡数,为暑热夹湿之证。

治法:

清暑祛湿解表

方药:

新加香薷饮香薷厚朴扁豆银花连翘藿香佩兰鲜荷叶30

李某,女,45岁,患者素体虚弱,常易感冒,甚至不能间断,前两天又发,曾服辛温解表的中药未愈,现头痛、鼻塞流涕,咳嗽频,动则气促,不发热,恶风寒较甚,周身酸痛,便溏,舌淡苔白脉浮大无力。

诊断:

感冒

证型:

气虚证

证候分析:

患者素体不足,气虚托送无力,邪不易解,故反复感冒,卫气不固,外感风寒,卫阳被郁,故见恶寒重,无汗,风寒上受,肺气不宣而见鼻塞流涕,咳嗽,神疲乏力,便溏,舌质淡边齿印,脉无力,均为气虚之象。

治法:

益气解表

方药:

参苏饮加减人参茯苓甘草苏叶葛根前胡枳壳桔梗陈皮木香10

咳嗽

1.简述咳嗽与哮病、喘证的鉴别点。

答:

咳嗽是以咳嗽、咳痰为主症;

哮病以喉中哮鸣有声,呼吸困难气促,甚则喘息不能平卧为主症。

发作与缓解均迅速。

喘证以呼吸困难,甚则张口抬肩,不能平卧为主要临床表现。

是多种急慢性疾病的一个症状。

2.临床上如何区别外感咳嗽与内伤咳嗽?

答:

外感咳嗽与内伤咳嗽的区别点如下:

类别外感咳嗽内伤咳嗽

起病急慢

病程短长

症状新咳,多兼有寒热身痛等表症久咳,反复咳嗽,多兼有脏腑内伤证

病性多实虚实夹杂

治法疏邪宣肺调理脏腑

禁忌忌收敛忌辛散

3.咳嗽的治疗原则是什么?

答:

外感咳嗽治宜疏散外邪,宣通肺气为主。

内伤咳嗽治宜调理脏腑为主,健脾、清肝、养肺补肾,对虚实夹杂者应标本兼治。

患者男性,48岁,近3年来反复咳嗽,咳声重浊,胸闷气短,尢以晨起咳甚,痰粘腻色白,伴体倦、食少、脘痞、便溏,舌苔白腻,脉濡滑,X线胸片提示双肺野纹理增粗、紊乱。

根据上述描述,请给出:

本病诊断、辨证分型、辨证依据、治法及方药。

诊断为:

内伤咳嗽

证型为:

痰湿蕴肺

辨证依据:

1.中年男性,反复咳嗽三年不愈,此为正气不足、抗病无力的内伤咳嗽之特点。

2.胸闷所气短,痰粘难咯,体倦、食少、便溏脘痞,这些均是由于肺气不足,日久损伤及脾,脾失健运,痰湿内停的表现。

是为肺脾气虚、痰湿壅阴的虚实夹杂证。

治法:

健脾燥湿,化痰止咳。

方药:

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加白术、党参健脾益气。

患者女性,3岁。

三天前外出归来,即感身热,微咳,恶风。

自认为是受寒,取热发汗,汗出微舒。

今日咳嗽加。

痰粘而少,不易咳出,咳甚则胸痛,有时痰中带血丝,鼻燥咽干,舌尖红,脉细数。

根据上述描述,请给出:

本病诊断、辨证分型、辨证依据、治法及方药。

诊断为:

外感咳嗽

证型为:

风燥伤肺

辨证依据:

风燥之邪外侵,卫气不和,肺失清宣,故身热,恶风,微咳。

但经发汗,津液外泄,则肺津耗伤,气机不利,故见咳嗽加重,甚则朐痛,痰粘而少,不宜咳出;咳伤肺络,血液外溢故可见痰中带有血丝,鼻燥咽干,舌尖红,脉细数,均为风温燥邪伤津之象。

治法:

疏风清热,滋燥止咳

方药:

桑杏汤加减

哮病

1.哮证与喘证如何鉴别?

答:

哮病与喘证都有呼吸急促的表现,但哮必兼喘,而喘不兼哮;哮指声响言,喉中有哮鸣音,是一种反复发作的独立性疾病;喘指气息言,为呼吸气促困难,是多种急慢性疾病的一个症状。

2.热哮与寒哮临床特征有何不同

答:

寒哮临床以胸膈满闷如塞,咯痰色白不爽,面色晦暗,口不渴,天气变冷或受寒后易发病,舌苔白滑,脉弦紧为特征;热哮临床以气粗息涌,咳呛阵作,咯痰黄稠难出,面赤,口干欲饮,舌红苔黄腻,脉滑数为特征。

病者以往有反复发作性呼吸困难病史,昨天晚上不慎受凉后,鼻塞头痛,周身酸痛,咳嗽气促,呼吸困难,喉中有哮鸣音,口淡不渴,形寒怕冷,咯痰不多,色白,面色晦暗,舌淡苔白滑。

诊断:

哮病

证型:

寒哮

症候分析:

病者以往有发作性呼吸困难病史,由于晚上不慎受风寒而致呼吸困难,喉中有哮鸣音,故可诊断为哮病发作期。

病者表现为口淡不渴,形寒怕冷,咯痰不多,色白,舌淡苔白滑,脉弦紧,中医辨证属寒哮;另患者感受风寒,表证仍存,故见鼻塞头痛,周身酸痛,恶寒等症候。

治法:

温肺散寒,辛温解表

代表方药:

小青龙汤加减麻黄、细辛、法夏、五味子、桂枝、干姜、白芍、甘草

某男,42岁,经常发作性呼吸困难,喉中有哮鸣音,经治疗可缓解,但反复发作,平素痰多清稀,腹胀,胃纳差,大便溏,稍吃虾、蟹肉或生冷瓜果,则呼吸困难发作,面色痿黄,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

写出该病诊断、证型、症候分析、治法、代表方药

诊断:

哮病(缓解期)

证型:

脾虚型

症候分析:

病者有发作性呼吸困难,喉中有哮鸣音,反复发作,经治已缓解,故可诊断为哮病(缓解期)。

病者每因饮食不当而诱发哮病,面色萎黄,平素痰多,腹胀,食少,便溏,舌淡苔白脉细弱,为脾虚之象,故为脾虚型。

治法:

健脾化痰

代表方药:

六君子汤加减法夏、陈皮、党参、白术、茯苓、甘草

 

喘证

.喘证与气短、哮病如何鉴别?

相同点是呼吸异常,不同点是喘证临床特征是呼吸困难,张口抬肩,甚至不能平卧。

气短临床特征是呼吸微弱而浅促,或短气不足以息,似喘而无声,亦不抬肩,尚可平卧。

相同点是都有喘、咳、痰症状,不同点是喘指气息言,为呼吸气促困难,是多种急慢性疾病的一个症状。

一般来说,哮必兼喘;喘未必兼哮。

而哮指声响言,为喉中有哮鸣音,是一种有宿根,反复发作的疾病;

.如何鉴别实喘和虚喘?

虚喘可分那两种证候?

证治有何不同?

实喘呼吸深长有余,以呼出为快,气粗声高,伴有痰鸣咳嗽,脉数有力。

虚喘呼吸短促难续,深吸为快,气怯声低,少有痰鸣咳嗽,脉象微弱或浮大中空,病势徐缓,时轻时重,遇劳则甚。

虚喘分为肺虚和肾虚两种证候。

肺虚喘证,症见喘促短气,气怯声低,喉中有鼾声,咳声低弱,痰吐稀薄,自汗畏风或咳呛痰少质粘,烦热口干,咽喉不利,面潮红,舌质淡红或舌红苔剥,脉软弱或细数。

治以补肺益气养阴,用生脉散合补肺汤加减。

肾虚喘证,症见:

喘促日久,动则喘甚,呼多息少,气不得续,形瘦神惫,跗种,汗出肢冷,面青唇紫,舌苔淡白或黑润,脉微细或沉弱。

或喘咳,面红烦躁,口咽干燥,足冷如油,舌红少津,脉细数。

治以补肾纳气,用金匮肾气丸、参蛤散加减。

.什么是喘脱?

如何治疗?

喘脱是指喘证严重时,不但肺肾俱虚,也可导致心气、心阳衰惫,造成心阳欲脱之重症。

临床症见气喘痰鸣,气不得续,张口抬肩,不得卧,四肢厥冷,面色晃白,汗出如珠如油,脉微弱。

治疗可采用扶阳固脱,镇摄肾气之法,选用参附汤合黑锡丹。

病例1:

文某,女,56岁。

初诊日期:

2001年2月1日。

患者咳喘反复发作十余年,三天前不慎受凉而诱发。

症见:

喘促息粗,胸闷憋胀,咳痰色白,粘稠不爽,伴有发热,恶寒,周身酸痛,汗少,烦闷口渴,舌苔薄黄,舌质红,脉浮数。

要求:

写出本病例的辨证分型、诊断、治法、处方。

诊断:

喘证(表寒里热)

治法:

宣肺泄热

方药:

麻杏石甘汤加味炙麻黄杏仁生石膏(先煎)甘草桑白皮黄芩全瓜蒌知母葶苈子防风6g

病例2:

刘某,男,72岁。

初诊日期:

2001年8月16日。

患者咳喘反复发作6余年,一周前不慎受凉而诱发。

症见:

喘咳气逆,呼吸困难,难以平卧,咯痰清稀色白,胸闷心悸,肢体浮肿,小便量少,畏寒肢冷,面唇青紫,舌胖黯,苔白滑,脉沉细。

写出本病例的辨证分型、诊断、治法、处方。

诊断:

喘证(水凌心肺)

治法:

温阳利水,泻肺平喘。

方药:

真武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

附子茯苓白术芍药生姜葶苈子大枣益母草桂枝10g

肺痈

1.肺痈的主要临床表现是什么?

答:

咳嗽、胸痛、发热和吐痰腥臭,甚则咳吐脓血为主要表现。

2.肺痈如何分期?

答:

肺痈按其病程发展共分为四个期,初期、成痈期、溃脓期、恢复期。

3.如何从溃脓期的病情变化来判断肺痈的预后?

答:

溃脓期是肺痈顺证与逆证的转折点。

如溃脓后声音清朗,脓血稀释而渐少,臭味亦减饮食知味,胸肋稍痛,身体不热,坐卧如常,脉缓而滑,则属顺证,预后好;如溃后音嘎无力,脓血如败卤,腥臭异常,气喘鼻煸,胸痛,坐卧不安,食少身热,脉短涩或弦急,为肺叶腐败之候,属逆证,预后不好。

⑴患者陈某,男,26岁,因发热,咳吐腥臭脓痰3天而入院,症见咳吐腥臭脓痰,壮热汗出,寒战,口干咽燥,烦燥不安,舌红,苔黄厚腻,脉滑数。

查血象见,胸片提示右下肺可见大片状阴影。

试述该病的诊断、治法和方药。

诊断:

肺痈(成痈期)治法:

清热解毒,化瘀散结

方药:

苇茎汤

苇茎、桃仁、苡仁、冬瓜仁加减:

加黄芩、黄连、栀子、石膏、葶苈子、桑白皮

⑵患者黄某,男,28岁,因咳嗽2周,咯腥臭脓血痰痰5天入院,该患者约2周前因受凉引起咳嗽,咯腥臭浊痰,未及时治疗,病情惭重,来诊时,症见咳吐脓血,其味腥臭异常,伴胸中烦满而痛,喘不能卧,身热面赤,烦渴喜饮,舌红绛,苔黄腻,脉滑数。

胸片提示右上叶空洞性改变,血象显示WBC22.5*109/L,试述该病的诊断、治法和方药。

诊断:

肺痈(溃脓期)

治法:

排脓、清热、解毒

方药:

桔梗汤合千金苇茎汤桔梗、甘草、苇茎、桃仁、薏苡仁、冬瓜仁、鱼腥草

肺痨

1.简述肺痨的概念。

答:

肺痨是一种具有传染性的慢性虚弱性疾患,临床上以咳嗽、咯血、盗汗、潮热及身体逐渐消瘦为主要临床表现。

由于其劳损在肺,故称为“肺痨”。

2.肺痨的治疗原则是什么?

答:

⑴补虚培元:

调补脏器的重点在肺,但应注意脏腑整体关系。

具体来说,应根据“肺痨主乎阴虚”的特点,以滋阴为主,火旺者兼以降火,如合并气虚、阳虚者则要同时兼顾。

⑵治痨杀虫:

可选用百部、白芨、黄连、大蒜等以杀灭痨虫。

3.对可疑肺痨病人常用的理化检查手段及其意义?

答:

⑴胸部X光片可明确病变的部位及分型;

⑵实验室检查:

痰涂片抗酸染色或痰培养可找到结核菌即可确诊。

⑶其它:

血沉增快,验阳性等有助于诊断并判断其活动性

1.患者刘某,男,53岁,因咳嗽3个月入院,症见干咳少痰,或痰中带血,胸痛,潮热颧红,咽干口燥,舌红,苔薄黄少津,脉细数。

胸片提示:

右上肺浸润性病灶。

查体右上肺有少许湿罗音。

试述该病的诊断、治法、方药。

诊断:

肺痨(肺阴亏虚)

治法:

养阴润肺杀虫

方药:

百合固金汤加减百合、麦冬、玄参、生地、熟地、当归、芍药、桔梗、甘草、川贝母、十大功劳、百部15

2.患者陈某,女,24岁,症见咳嗽,咯痰,痰中带血,伴有午后潮热,自汗,面白神疲,短气乏力,食欲不振,纳少便溏,脉虚而数。

胸片提示:

左上肺可见空洞性改变。

试述该病的诊断、治法和方药。

诊断:

肺痨(气阴两虚)

治法:

益气养阴杀虫

方药:

月华丸沙参、麦冬、天冬、生地、熟地、百部、川贝、三七、茯苓、山药、扁豆、苡仁、砂仁

肺胀

1、简述肺胀与哮证之区别?

肺胀是多种慢性疾病反复发作,迁延不愈,肺脾肾虚损,而导致肺气胀满,不能敛降的一种病涨。

临床表现为胸部膨满,咳喘上气,动后尤甚,胸闷胀满如塞,或伴痰多,心悸,烦躁,甚则面色晦暗,唇舌青紫,脘痞腹胀,颜面四肢浮肿,或发生喘脱等危候。

本病病程缠绵,时轻时重,经久难愈。

肺胀与哮证,均以咳而上气,胸满为主症,有其类似之处。

但二者确有区别:

肺胀是多种慢性肺系疾病日久渐积而成,是一个常见的老年病。

哮证是反复发作的一个独立病种,在发作之时,喉中有哮鸣声,呼吸气促困难,甚则喘息不能平卧。

2、简述肺胀与喘证之区别?

肺胀是多种慢性疾病反复发作,迁延不愈,肺脾肾虚损,而导致肺气胀满,不能敛降的一种病涨。

临床表现为胸部膨满,咳喘上气,动后尤甚,胸闷胀满如塞,或伴痰多,心悸,烦躁,甚则面色晦暗,唇舌青紫,脘痞腹胀,颜面四肢浮肿,或发生喘脱等危候。

本病病程缠绵,时轻时重,经久难愈。

肺胀与哮证,均以咳而上气,胸满为主症,有其类似之处。

但二者确有区别:

肺胀是多种慢性肺系疾病日久渐积而成,是一个常见的老年病。

喘证是多种急慢性疾病的一个症状,以呼吸困难,甚则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不能平卧为特征,可见于多种急慢性疾病的过程中。

3

、简述肺胀的发病机理?

患者久患肺病,肺气虚弱,卫外不固,外邪乘虚侵入,邪气内犯于肺,使得肺失宣降,肺气上逆,出现咳喘。

肺病日久,子病及母,致肺脾两虚,脾虚则失运,津液不布,聚而生痰,痰浊上犯于肺,肺气壅滞不畅,肺气胀满不能敛降,而发肺胀。

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肺病日久,母病及子,肺肾两虚,肾气衰惫,摄纳无权,气逆于上,则气短不续,动则加重。

且肾主水,肾阳衰微,则气不化水,水邪泛滥肌肤则肿,上凌心肺则喘咳心悸。

后期病变累及于心,肺与心脏相通,同属上焦,肺朝百脉,肺气辅助心脏运行血脉,肺虚则治节失职,心脉不畅,而致喘悸不宁。

心气阳虚,无力推动血脉,则心脉瘀阻,血瘀肺脉,肺气更加壅塞,临床可见心悸,脉结代,唇黯舌紫,甲床紫绀,颈脉动甚等症。

心阳根于命门真火,如肾阳不振,进一步导致心肾阳衰,可以出现喘脱等危侯。

此外、病变还可涉及到肝,如在感受外邪急性发病阶断,可因痰热内郁,热极生风,或因阴液耗损,肝风内动,出现抽搐,肢颤等症。

若肝火迫血妄行,则动血而致出血。

若痰浊壅盛,蒙蔽心窍,心神失主可出现意识蒙胧,嗜睡甚至昏迷。

肺胀的病因是久病肺虚,痰瘀潴留,每因复感外邪诱使病情发作或加剧。

病机是肺气壅滞,气道不畅,胸膺胀满不能敛降。

病变部位首先在肺,继则影响脾肾,后期病及于心。

1、时ΧΧ,55岁,女性,干部,2001年1月20日就诊。

患者患咳喘病二十余年,近三年病情加重,每年需住院治疗二三次。

患者于一周前刚出院,昨日又一夜未眠,咳嗽加剧,痰稀薄量多,易咳出,胸部膨满,喘息不能平卧,喉中偶有痰鸣,心悸,下肢浮肿,恶寒无汗。

舌淡胖,苔白腻浮黄,脉浮滑。

要求:

请写出辨证、诊断、立法、方药。

诊断:

肺胀(外寒内饮,有化热之势)

治法:

解表化饮

方药:

小青龙汤加减

炙麻黄、桂枝、干姜、白芍、细辛、半夏、五味子、紫菀、冬花、射干、炙甘草、黄芩g日一付水煎服

2、患者许某,64岁,男性,工人,2001年6月20日就诊。

患者反复咳喘10多年,每年冬季多发作,近三天来出现咳喘加重,胸闷气短,声低气怯,喘息不得平卧,咳嗽,痰白稀如沫,咯吐不利,心悸,形寒,汗多,面包晦暗,舌淡黯,苔白润,脉结代。

要求:

请写出辨证、诊断、立法、方药

诊断:

肺胀(肺肾两虚)

治法:

补肺纳肾,降气平喘。

方药:

补肺汤合参蛤散

人参、黄芪、茯苓、甘草、蛤蚧一对、五味子、熟地、桑白皮、桃仁10g日一付,水煎服

肺癌

1.肺癌的常见的临床表现是什么?

答:

肺癌的主要表现为咳嗽,咯血,发热,胸痛;

其它表现:

进行性消瘦,关节痛,关节肥大,等

2.肺癌的治则和治法是什么?

答案:

本病的治疗原则是扶正祛邪。

扶正之法应视五脏六腑之阴阳气血的虚损情况,或益气养阴,或益气温阳,或健脾补肺,或滋养肺肾;祛邪之法,重在化痰祛瘀,清热解毒等。

3.肺癌与肺痨如何鉴别诊断?

答:

肺癌与肺痨都是临床常见病,临床表现有相似之处,均可见咳嗽,咯痰咯血,消瘦等,但二者发病又有各自特点如下:

临床表现发病年龄传染性

肺癌咳嗽、咯血、发热、胸痛中老年人无

肺痨咳嗽、咯血、盗汗、潮热任何年龄,青年人多见有

1.患者陈某,男,71岁,因咳嗽咯血3个月入院,症见咳嗽痰少粘稠难以咯出,痰中带血,声音嘶哑,胸闷或刺痛,心烦口干,失眠多梦,潮热,盗汗,舌干红少苔,脉细数。

胸片提示:

右肺门区团块状阴影。

试述该病的诊断、辨证分型、治法和方药。

诊断及分型:

肺癌(肺肾阴虚型)

治法:

补益肺肾

方药百合固金汤生地黄、熟地黄、麦冬、贝母、百合、当归、芍药、甘草、玄参、桔梗

.患者王某,女,41岁,症见咳嗽,咯稀白痰,神疲,气短乏力,汗多,腹胀,纳呆,大便稀烂,舌淡胖,边有齿印,苔白或腻,脉弱。

查体:

左侧胸廓塌陷,呼吸音减弱,左锁骨上淋巴结肿大,试述该病的中医诊断、治法、方药。

诊断:

肺癌(肺脾两虚型)

治法:

益肺健脾,化痰降浊

方药:

六君子汤合旋复代赭汤半夏、陈皮、人参、甘草、茯苓、白术、旋复花、代赭石、半夏、生姜、大枣

 

(二)心系病证

心悸

1.什么是心悸?

临床上分为哪两个亚型?

答案:

心悸是指由各种原因导致心神不宁、心脉不畅而临床以自觉心中悸动不安和或心脉参伍不调为主要表现的病证。

临床上分惊悸和怔忡两个亚型。

心悸的发病,由惊恐恼怒,动摇心神,致心神不宁而为惊悸;因久病体虚,劳累过度,耗伤气血,心神失养,若虚极邪盛,无惊自悸,悸动不已,则谓之怔仲。

2.简述心悸证病机的虚实变化。

答案:

心悸的病性主要有虚实两方面。

虚者为气血阴阳亏损,心神失养而致。

实者多由痰火扰心,水饮凌心及瘀血阻脉,心脉气血运行不畅而引起。

虚实之间可以相互夹杂或转化。

如实证日久,正气亏耗,可分别兼见气、血、阴、阳之亏损,而虚证也可因虚致实,往往兼见实证表现。

临床上阴虚者常兼火亢或夹痰热,阳虚易夹水饮、痰湿,气血不足者,易见气血瘀滞,瘀血可兼见痰浊。

总之,本病为本虚标实证,其本为气血不足,阴阳亏损,其标是气滞、血瘀、痰浊、水饮,临床表现多为虚实夹杂。

3.如何理解“虚微动也微,虚甚动也甚”的含义,对治疗有何意义。

答案:

心之阳气虚弱,血脉推动无力,心动悸或脉象微弱固然容易理解;但心之阳气虚弱重证,虚阳外浮,也可以表现心动悸明显或脉象跳动加快,这时不能误以为阳气充足,正气未虚,治疗应当温阳益气,滋培根本。

1.患者男性,62岁,反复心动悸伴胸闷1年,加重2天,症见:

自觉心慌、心跳,胸闷不适,夜间时有胸鹰部发作性疼痛,疲乏,舌淡黯有瘀斑,苔薄白,脉细解索。

心电图提示:

心房纤颤,心肌缺血。

试写出诊断(含证型)、治法、方药(煎服法)。

桃仁12红花8赤芍12当归10

川芎12生地12丹参20延胡索15

香附10青皮10瓜蒌皮15降香12

水煎服,日一剂。

2.患者女,60岁,反复心动悸,神疲1年,尚症见:

短气、头晕目眩,面色无华,纳呆食少,腹胀便溏,少眠多梦,健忘,舌淡红,脉细弱。

试写出诊断(含证型)、治法、方药(煎服法)。

答案:

诊断:

心悸(心脾两虚)

治法:

补血养心,益气安神。

方药:

归脾汤加减。

当归10龙眼肉15黄芪20党参18白术10炙甘草6茯苓15远志6

酸枣仁15丹参20麦冬15广木香6(后下)

胸痹心痛

(1.胸痹心痛证候特征是什么?

答:

年龄:

多见于中老年;部位:

左侧胸膺、膻中;性质:

憋闷、疼痛(隐、胀、刺、绞、灼痛);放射:

左肩、背、前臂;时间:

突发、短暂,一般小于15分钟,很少超过30分钟;伴证:

心悸、气短、喘促、惊恐、面色苍白、冷汗出、脉结代;诱因:

情志波动、气候变化、暴食、过劳或无。

(2.胸痹心痛证的定义是什么?

答:

胸痹心痛是由于正气亏虚、痰浊、瘀血、气滞、寒凝而引起心脉痹阻不畅,临床以膻中或左胸部发作性憋闷、疼痛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病证。

(3)试述真心痛证候特征:

答:

证候:

心痛甚,时间长,大于30分钟,服药无效,伴汗出,面白,肢冷,甚至旦发夕死,夕发旦死。

实验室检查:

心肌酶谱、心电图序列性变化。

(1)李某,男,60岁,就诊时间:

99.3.12。

主诉:

左胸发作性闷痛3年,加剧2天。

患者有冠心病史3年,每逢春季多发。

近2天来,气候潮湿多雨,患者自觉左胸部发作性闷痛,放射至左前臂、小指,一天发作2—3次,每次持续3—5分钟,休息2-3分钟后能缓解,伴头晕、心悸、恶心欲呕、气短乏力、纳呆便溏、舌淡黯,苔白厚腻,脉滑。

患者形体肥胖,平素喜吃肥甘厚味。

心电图示“心肌缺血”。

试述诊断、证型、治法、方药。

诊断:

胸痹心痛证型:

痰瘀闭阻心脉

治法:

豁痰开结,理气活血

方药:

瓜蒌薤白半夏汤合丹参饮加减。

瓜蒌15薤白12半夏10丹参20

降香12郁金12枳壳12砂仁6(后下)

葛根30毛冬青30茯苓15细辛6

(2)张某,男,43岁,因心前区闷痛3小时而入院,患者两月前妻子病故,一直心情闷闷不乐,3小时前突起心前区闷痛,持续不缓解,善太息,苔薄白,脉弦细。

试述诊断、证型、治法、方药。

诊断:

胸痹心痛证型:

气滞心胸

治法:

疏调气机,和血舒脉

方药:

柴胡疏肝散合丹参饮。

柴胡10枳壳12白芍15甘草5

川芎12陈皮6香附10丹参20

降香12砂仁6(后下)

失眠

(1)失眠的临床表现形式有哪些?

有何兼证?

答:

临床上失眠主要表现为睡眠时间不足和睡眠深度不够,前者可表现为入睡困难,夜寐易醒,醒后难以再寐,重则彻夜不寐;后者可表现为夜间时醒时寐,寐而不酣,或夜寐梦多。

如失眠长期不愈或病情较严重者,常兼有头痛、眩晕、神疲乏力、心悸、健忘、耳鸣、烦躁,甚则食欲不振,精神萎靡等症状。

(2)试述失眠的病因病理要点。

答:

失眠病位在心,其发病与肝、脾、胃、肾功能失调密切相关,病性有虚实之分。

发病原因在内因方面,有情志所伤、饮食不节、病后、年迈、秉赋不足、心虚胆怯等。

其病因虽多,但主要病机不外心、肝、脾、肾的阴阳失调,气血失和,以致心神失养或心神不安。

失眠实证多由心火炽盛,肝郁化火,痰热内扰引起心神不安所致;虚证多由心脾两虚,心虚胆怯,阴虚火旺,引起心神失养所致。

但失眠久病可表现为虚实夹杂,或瘀血所致。

(3)试述失眠的辨证要点及治疗原则。

答:

失眠的辨证,当分清脏腑、虚实:

①辨脏腑:

与心、肝、脾、胃、肾功能失调关系密切。

如急躁易怒而失眠,多为肝火内扰;脘闷苔腻而失眠,多为胃腑宿食,痰浊内盛;心烦心悸,头晕健忘而失眠,多为阴虚火旺;面色少华,肢倦神疲而失眠,多为脾虚不运。

②辨虚实:

心火亢盛或肝郁化火所致者为实;脾失运化,肝失藏血,肾失藏精所致者为虚;而失眠久病,病机复杂,可表现为虚实夹杂,当辨证论治。

失眠治疗原则应补虚泻实,调整阴阳。

虚者宜益气养血,健脾补肝益肾;实者宜疏肝解郁,降火涤痰,消导和中。

在针对病因以治疗的基础上酌加安神定志之品,如养血安神、镇惊安神、清心安神等,并配合精神治疗。

(1)刘某,女性,58岁,近三年来,因家人生病,一直服侍床边,身心皆劳,日渐夜寐不安,甚则彻夜难眠,伴周身乏力,心悸不安,头晕目弦,食欲不振,二便尚调,舌淡苔薄白,脉沉而弱。

要求:

写出本病例的诊断辨证分析、治法、方药及调护。

答:

辨证分析:

思虑劳倦太过,耗伤心脾,心主血,藏神,脾主运化,为气血生化之源,营血不足,心失所养故心悸不安;阴不敛阳,神不守舍,则夜不能寐;气血不足,清窍失养,故而头晕目眩,周身乏力,舌淡,脉沉弱亦为心脾两虚之象

诊断:

不寐(心脾两虚型)

治法:

补益心脾,补气养血

方药:

归脾汤加减

处方:

党参15g黄芪15g当归10g茯神10g远志6g酸枣仁15g龙眼肉10g木香10g合欢皮20g白芍10g炙甘草6g

调护:

①注意精神因素,解除烦恼,消除顾虑,避免情绪激动。

②睡前不吃茶,不吸烟,不喝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