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专题复习 中国古代经济史 人教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807977 上传时间:2023-07-08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3.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古代史专题复习 中国古代经济史 人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中国古代史专题复习 中国古代经济史 人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中国古代史专题复习 中国古代经济史 人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中国古代史专题复习 中国古代经济史 人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中国古代史专题复习 中国古代经济史 人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中国古代史专题复习 中国古代经济史 人教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中国古代史专题复习 中国古代经济史 人教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中国古代史专题复习 中国古代经济史 人教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中国古代史专题复习 中国古代经济史 人教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中国古代史专题复习 中国古代经济史 人教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中国古代史专题复习 中国古代经济史 人教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中国古代史专题复习 中国古代经济史 人教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中国古代史专题复习 中国古代经济史 人教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史专题复习 中国古代经济史 人教版.docx

《中国古代史专题复习 中国古代经济史 人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代史专题复习 中国古代经济史 人教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国古代史专题复习 中国古代经济史 人教版.docx

中国古代史专题复习中国古代经济史人教版

中国古代史专题复习中国古代经济史

一.本周教学内容:

中国古代史专题复习:

中国古代经济史

专题二中国古代经济

本专题主要包括中国古代各个历史时期的经济政策调整,土地制度、赋役制度,古代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的概况,资本主义萌芽以及各民族间的经济交流和对外贸易等基本知识。

经济是一切社会存在及历史发展的基础,社会经济在其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各个经济部门彼此联系,相互影响和推动,促进历史的发展。

经济发展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包括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

农民从奴隶状态中摆脱出来,封建社会中人身依附关系的不断松驰,有利于提高生产的积极性。

物的因素中,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标志;铁农具和牛耕的作用,以及以后各朝代生产工具的不断改进,对经济发展起了重要作用;水利的兴修,优良品种的引进和推广,生产经验的积累,科学技术的应用也都对生产力的提高起了推动作用。

各个时期的经济政策的调整,各民族之间的经济交流、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也促进了经济发展。

在封建社会里,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始终占统治地位,封建经济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农业、手工业、及资本主义萌芽等方面,经济发展是各民族、各地区加强经济文化交流和人民辛勤劳动的结果,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现象。

为了便于复习,我们把本专题分为:

小专题

(一)中国古代经济政策的调整

(一)历代经济政策的调整

1.春秋:

2.战国:

3.秦朝

4.西汉:

5.南北朝:

6.唐朝:

7.宋朝:

9.明朝:

10.清朝:

(二)历代能够推动经济恢复和发展的主要因素

1.战国:

①封建制度的确立和农民生产积极性的提高。

 ②铁制农具和牛耕的推广。

 ③农田水利的兴修。

2.秦朝:

①国家的统一和中央集权制的建立。

 ②度量衡、货币和文字的统一,促进了各民族各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和交流。

 ③灵渠的兴修以及中原铁器向珠江流域的传播,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开发。

3.西汉:

①汉初统治者吸取秦亡教训,实行休养生息政策。

②兴修水利。

③X骞通西域和对外交往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4.东汉:

光武帝调整统治政策;杜诗发明水排与王景治理黄河。

5.三国:

①三国统治者为了发展自己的势力,都积极恢复发展经济。

②北方农民的大量南迁,促进了江南的开发。

6.南朝:

①北方农民的大量南迁,增加了南方的劳动力,也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经验。

②南方较北方社会秩序稳定。

③统治者比较重视发展生产。

7.北魏:

实行均田制,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8.隋朝:

①隋朝的统一和大运河的开凿。

②统治者调整政策。

③两都兴修促进了商业的繁荣。

9.唐朝:

①唐初统治者吸取教训,调整统治政策。

②改革生产工具,兴修水利。

③发展与边疆民族的关系,促进边疆开发。

④对外交往,促进经济繁荣。

10.北宋:

①五代十国分裂局面的结束和中央集权的加强。

②注重推广生产经验。

③王安石变法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11.南宋:

①南宋人民的斗争,打击了南宋王朝,阻止了金军的南下。

②北方人民大量南迁。

③南方较北方较为稳定。

12.元朝:

①统一局面形成。

②民族融合的促进。

③科学技术的发展。

④修治黄河等水利工程。

13.明朝:

①元末农民战争的推动。

②明初统治者吸取元末农民起义的教训,调整统治政策,重视农业生产的发展。

14.清初:

①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②清初统治者逐步调整统治政策,更名田、摊丁入亩。

③加强对边境地区的管辖。

④农业生产经验的总结。

(三)对历代经济政策调整的认识

1.调整的目的

2.调整的特点

3.调整的结果

(四)古代经济恢复和发展的一般原因

小专题

(二)中国古代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

(一)农业的发展

1.生产工具的进步

2.水利工程的兴修

3.农作物的种植和推广

4.生产经验的积累

①北朝:

北魏著名农学家贾思勰的(齐民要术)中总结了我国北方劳动人民长期积累的生产经验,《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的一部最早、最完整的农书,也是世界农学史上的优秀著作之一。

这部书直到今天还受到人们的重视。

②明朝:

徐光启在(农政全书)中,论述了有关农学理论,叙述了各种农作物的种植方法,并介绍了当时欧洲的水利方法。

宋应星在(开工开物)中,除介绍农业生产经验外,着重记述了纺织、制瓷、炼铁、火药等手工业生产技术,此书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5.大量荒田的开垦

(二)手工业的发展

1.矿冶业

2.纺织业

3.陶瓷业

4.造船业

5.造纸业

(三)商业的发展

1.国内贸易

2.对外贸易

汉代:

唐朝:

南宋:

明朝:

清朝:

对中国古代对外贸易发展特点的认识

我国古代对外贸易呈现出四大特点:

第一,先陆路贸易为主,后以海路贸易为主。

自X骞通西域后,我国开辟了陆上“丝绸之路”与西亚、欧洲往来。

这条陆路商业通道在唐朝最为发达。

唐朝时海路贸易也有所发展,宋元时期海外贸易进一步发展,并逐渐以海路为主。

明朝X和下西洋沟通了与西业、东非的贸易往来,使海路贸易更为兴盛。

为什么从两宋时,陆路贸易地位下降,而海路贸易地位却上升了呢?

其一,是西北少数民族政权的阻隔,如西夏。

其二,经济重心南移,南方经济地位提高,尤以海运为主。

其三,宋代航海业和造船业的发展,航海经验的积累。

如南宋时,指南针应用于航海,促进了航海业的发展。

其四,与当时主要外贸商品有关,汉代外贸中丝织品占很大比例,而两宋时期陶瓷制品比重很大,其易碎不适合于陆上长途运输。

第二,官方不以营利为主要目的,而着力加强友好往来,不管是陆路还是海路,带去的都是我国最精美的工艺品、丝绸和瓷器,虽然畅销,但有不少是相赠送的,返航时不仅带回货物,而且常常有外国使臣搭船来中国访问。

第三,对外贸易伴随文化交流。

西亚不少商人带来了西方某某,中国科技也相继西传,外贸和文化交流互相促进。

第四,对外贸易促进了民族融合。

不少波斯人、阿拉伯人在我国定居,长期与中国相处,互通婚姻,逐渐融合,在元朝时形成了新的民族——回族。

3.古代货币的演变

4.城市经济的繁荣

(四)古代城市发展的规律及其时代特征

(1)我国古代城市的发展主要体现了如下特征:

第一,传统的政治性城市逐渐向商业化城市发展,表明商品经济日趋活跃。

第二,农村人口不断走向城市,城市人口增多,城市规模扩大。

第三,明朝中后期,在商品经济繁荣的江南某些城市,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第四,随着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的生活和观念逐渐发生变化。

(2)城市发展的特色及其反映的时代特征:

(五)资本主义萌芽

小专题(三)中国古代的经济制度

(一)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1.中国古代的土地所有制

①奴隶社会

②封建社会:

(二)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

1.中国古代赋役的主要内容

2.古代赋税制度的演变

①初税亩:

春秋后期从鲁国开始实行,规定不论公田和私田,一律按实际亩数征税。

这是我国征收土地税的开始,它承认私田的合法地位,标志着井田制开始瓦解。

②编户制度:

西汉时期,政府把民户的人口、年龄、性别和土地财产等情况都详细登记在户籍上,作为征收租赋、征发徭役和兵役的根据。

编户农民对封建国家的负担有四项:

田租、算赋或口赋、徭役、兵役。

③租调制;北魏孝文帝时开始实行,受田农民纳租调,服徭役、兵役。

④租庸调制:

隋、唐初实行。

租是田租,调是户税;庸是指纳绢纳布代役。

⑤两税法:

唐朝于780年开始实行。

主要是按土地和财产的多少,一年分夏秋两季征税。

⑥募役法和方田均税法:

北宋神宗于1069年任用王安石进行变法,其中有“募役法”和“方田均税法”,实质上是纳钱代役和按亩征税。

⑦一条鞭法:

明朝后期开始实行,把田赋、徭役、杂税合一,按田亩的多少征收,用银两交纳。

⑧摊丁入亩,清朝雍正帝时实行,把丁税平均摊入田赋中,征收统一的赋税——地丁银。

对中国封建社会土地私有制所导致的土地兼并问题的认识

我国古代赋税制度的沿革规律

①征税标准由以人丁为主逐渐向以田亩为主过渡,人头税在赋税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小,可以两税法为标志。

②由实物地租逐渐向货币地租发展,以一条鞭法为标志。

③征税时间由不定时逐渐发展为基本定时,可以两税为标志。

④农民由必须服一定的徭役和兵役发展为可以代役,以“庸”制为标志。

⑤税种由繁多逐渐减少,可以一条鞭法为标志。

⑥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对商品征收重税。

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演变趋势,主要反映了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逐渐松驰;商品经济逐渐发展。

(三)古代中国经济发展的几个重要问题。

1.古代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

促进经济中心转移的原因有

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具有三个明显的特征:

第一,北方人民的大批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经验,体现了当时生产力发展的最高水平。

第二,南移趋势往往在国家分裂或封建割据或封建战乱时期最突出。

第三,政治中心的南移(如南宋)对经济重心的南移有一定的影响。

2.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

评价:

重农抑商政策,要注意它的历史阶段性。

这一政策在封建社会初期,对于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巩固新兴地主政权,起了积极作用,从根本上重视农业的思想也是正确的。

但是,到了明清时期,重农抑商政策的消极作用成了主要方面。

明朝中后期,生产力水平提高,商品经济空前活跃,资本主义萌芽已经出现。

在这种形势下,统治者把商业和农业对立起来,采取各种措施,极力压抑和束缚资本主义发展,严重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使农业也长期停留在自然经济水平之上,违反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同时,抑商的结果迫使商业资本流向土地,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土地兼并,严重影响了商业资本的积累,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发展,从根本上造成了中国社会的落后。

3.古代中国的人口问题

人口数量的增长

古代中国人口变化的因素有:

第一,国家对人身控制的程度。

尤其是清朝以前,丁口是交纳赋税的根据。

为逃避赋役,逃避人口现象严重,自实行地丁银后,隐蔽人口的现象减少,故人口突增。

第二,与疆域的增缩和统治X围的变化有关。

第三,与封建统治的深化有关。

统治较稳固时,人口统计相对真实,隐蔽人口减少。

第四,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观念有关。

4.古代人口迁移

古代人口流向有两类:

一是由人口稀少的北方草原迁向人口稠密的黄河流域;二是由人口稠密的黄河流域迁向人口稀少的长江以南。

(1)第一种流动的主体是少数民族。

①主要原因是少数民族游牧生产的不稳定性和黄河流域汉族先进经济文化的吸引。

特点是人口迁移往往伴随着武装入侵进行。

②概况:

战国到东汉时的匈奴,西晋后的匈奴、鲜卑、氐、羌,唐初的突厥,五代至宋的契丹,宋元时的女真、蒙古、明代蒙古瓦刺与满洲都先后南下中原。

(2)第二种流动:

①主要原因是由于黄河中下游地区长期是政治中心,成为争夺政权和异族入侵的主要目标,造成北方战乱频繁,而南方相对稳定,终于导致北人南迁。

②概况:

东汉末年到南北朝时期,北方人民为逃避战祸纷纷南迁。

唐朝安史之乱与藩镇割据使北方战乱不绝,致使北民南迁,一直持续到五代十国后期。

北宋靖康之乱使黄河流域居民大量迁入东南地区。

(3)人口迁移具有重大意义:

促进了民族融合和多民族国家的形成;有助于文化的交流、传播和人口素质的提高;改变了中原人口过于集中的情况,人口分布渐趋合理;北方人南下江南,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工具,与南方人民共同开发江南,这是经济重心南移的重要原因之一。

一.选择题

1.唐朝先后实行的赋税制度包括()

①均田制②两税法③租庸调制④一条鞭法

A.①②B.②③C.③②D.③④

2.下列关于唐都长安的各项表述,正确的项目是()

①长安是全国商业大都会②长安是亚洲政治中心

③唐后期经济地位不及某某④住宅区商业区分开

A.①②③④都正确B.①②③④都不正确

C.②③④正确,①不正确D.①③④正确,②不正确

3.下列史实,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派使者到天竺学习熬糖法②玉米传入中国

③占城稻传入中国④胡萝卜等传入中原

A.④②①③B.①②④③C.②④①③D.④①③②

4.下令“废五铢钱,行开元通宝钱”的是()

A.唐高祖B.汉武帝C.唐太宗D.唐玄宗

5.宋代很重视对外贸易,在某某设置管理对外贸易的机构是()

A.理藩院B.宣政院C.市舶司D.布政司

6.(宋史)记载:

“高宗南渡,虽失旧物之半,犹席东南地产之饶,足以裕国”,“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这说明()

A.南宋偏安东南,加紧搜刮人民

B.高宗南迁,促进农业发展

C.南方经济发展水平已超过北方

D.江南开发缓解了财政的困难

7.下列各项不能反映上层建筑阻碍清朝前期资本主义发展的是()

A.政府严格限制手工业生产规模

B.政府下令禁止海外贸易

C.政府对商品征收重税

D.地主、商人剥削的钱不去扩大再生产

8.清朝前期的商人“以末致财,用本守之”的做法,对当时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造成的最大影响是()

A.市场狭小B.原料不足C.劳力缺乏D.资金短缺

9.明清时期我国提高农业产量的方式不包括()

A.一年多熟的耕作方式

B.从国外引进高产农作物品种

C.扩大土地开垦面积

D.革新生产工具以提高劳动生产率

10.明朝后期改用银两收税,对社会最深刻的影响是()

A.削弱了封建国家对农民的控制

B.使某某成为市场上普遍流通的货币

C.促进了农产品和手工业产品的商品化

D.增加政府收入,减轻人民的负担

11.清初宣布原明朝藩王的土地归现在耕种人所有的直接动机是()

A.放松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B.改变土地所有制形式

C.缓和矛盾恢复经济

D.防止土地抛荒

12.战国时期出现的手工业工艺专著是()

A.《齐民要术》B.《营造法式》

C.《考工记》D.《汜胜之书》

13.商鞅变法中直接促进封建经济发展的内容是()

①重农抑商,奖励耕织②统一度量衡

③废分封,行县制④以法律形式确立土地私有制度

A.①②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④

14.清朝的“地丁银”就是()

A.取消人头税,只对土地税征收某某  

B.对田赋和丁税分别征收某某

C.地丁合一,按土地统一征收某某  

D.按人丁和土地的统一征收某某

15.促成清代前期经济作物广泛种植的主要原因,不包括 ()

A.玉米等高产农作物推广 

B.手工业生产规模扩大 

C.国家赋税改征银两 

D.政府对商贸实行税收优惠

16.明清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处于“萌芽”状态,是指它()

①始终未能出现劳动力的商品货币化

②力量远不足分解封建生产方式

③总体上没有进入工场手工业阶段

④长期不能改变其自然经济的性质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D.②③④

17.“海船多漳、泉商贾贸易,于某某则载丝线、漳纱、剪绒……某某则载瓷器、纸X……某某则载大小杉料、干笋、香菇,建宁则载茶;回时载米、麦、菽……售于某某诸某某。

”(乾隆刊本《台侮使槎录》卷2)这段材料反映了清朝前期()

①国内市场商品种类的增多

②闭关政策的松弛

③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的发展

④商贸城市的兴起 

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②③

18.下列农作物,在我国得以普遍种植的先后顺序是()

①蚕桑②茶叶③棉花④甘薯

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 C.②①④③D.③①④②

二.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风俗贵茶,茶之名品益众。

剑南有蒙顶石花,或小方、或散芽,号为第一。

某某有顾渚之紫笋,某某有义兴之紫笋,寿州有霍山之黄牙,蕲州有蕲门之团黄,而浮梁之商货不在焉。

                                    ——《唐国史补》

材料二某某祁门“山多而田少,水清而地沃,山且植茗,高下无遗土。

千里之内,业于茶者七、八矣。

祁之茗色黄而香,贾客咸议,愈于诸方。

每岁二、三月,赍银缗缯素求市,将货他郡者,摩肩接迹而至”。

                                   ——《全唐文》

材料三在民间有较大规模的制茶业者,据《太平广记》中记载:

天宝年间,寿州有一个名X清真制茶业者,“与其徒二十人,于寿州作茶,人致一驮为货”。

 

                                    ——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四城市多开店铺,煎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

其茶自江淮而来,舟车相继,所在山积,色类甚多。

                                        ——《封氏见闻录》

材料五唐德宗贞元九年(公元793年),初税茶。

凡州、县产茶及茶山外要路,皆估其直,什税一,从盐铁使X滂之请也。

自是岁收茶税钱四十万缗。

     

——《资治通鉴》

回答:

唐朝茶叶生产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对当时经济的发展有何意义?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2.D3.D4.A5.C6.C7.D8.D

9.D10.C11.C12.C13.B14.C

15.D16.C17.B18.A

二.

①主要在山多田少的山地种植;茶园规模大、产量高、著名品种多;茶叶加工制作专门化和规模化,市场需求广泛、贸易活跃,茶叶商品化程度较高;政府开始对茶叶生产与销售征税,并成为当时国家收入的重要来源。

②有利于农业生产进一步开发利用土地资源,带动了相关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业和商品经济的活跃,也增加了封建国家的收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