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811450 上传时间:2023-07-08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0.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docx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docx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

第一章

1、病害三角:

寄主、病原物与外界环境条件三个基本因素相互作用的产物,它们之间的这种三元关系称为病害三角。

2、根据病原对园林植物病害进行分类有什么优点?

答:

可以指示病害的病因、它们可能的发展和传播模式及控制措施。

3、什么是坏死型症状?

有无病症?

答:

坏死型症状表现为分解性的组织病变,即病原物将植物细胞壁或中胶层、细胞内含物分解和破坏,表现出局部或全部组织坏死。

症状:

枝(叶)枯、斑点和斑块、溃疡、腐烂、腐朽、顶枯或梢枯、水啧、焦灼、穿孔、枯萎、猝倒。

植物病害:

当园林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或其鲜活产品在贮藏、运输过程中,由于遭受其他生物的侵染或不利的非生物因子的影响,使它的生长和发育受到显著的阻碍。

整个植株、器官、组织和局部细胞生理紊乱、解剖结构破坏、形态特征改变,导致生长不良、品质变劣,甚至死亡的现象,称为园林植物病害。

病状:

发病植物在外部形态上发生的病变特征称为病状(寄主植物不正常现象)。

增生型:

植物感病部分细胞数目增多,体积增大,细胞核组织过度生长。

包括:

肿瘤、疮痂、丛枝、叶卷曲、愈伤组织、流胶和流脂。

减生型:

抑制性组织病变,即感病不为数目减少,体积缩小,导致植物生长发育不足。

包括:

黄化、花叶和斑驳、矮缩、簇生。

病症:

病原物在寄主植物发病部位上产生的繁殖体和营养体等结构称为病症。

营养体:

菌丝体、菌膜、根状菌索、菌核、植物体、藻体

繁殖体:

粉状物、霉状物、点状物、孢子堆、子座、伞菌、木腐菌、果实

病害产物:

气味、菌脓

第二章

1.真菌的营养体和繁殖体是什么?

简述作用和类型

真菌是一类有真正细胞核的异养生物,它的营养体常是丝状分支的菌丝体.繁殖的基本单位是孢子。

菌丝体是真菌获得养分的结构。

繁殖体是真菌数量不断扩大,繁殖的基础。

2.简述病毒引起病害的特点、主要类型、传播方式等。

植物病毒是一种严格的细胞内专性寄生物;有特殊的繁殖方式,为复制增殖。

植物收病毒感染后,常常表现出一些减生型症状。

有病状,无病症,症状有:

(1)花叶和碎锦、

(2)畸形、(3)生长停止、(4)坏死、症状以叶片和幼嫩的枝梢表现最明显。

病株常从个别分枝或植株顶端开始,逐渐扩展到植物其他部位。

病毒侵入植物时,必须要求在植物的体表上有一个轻微的伤口。

植物病毒在田间由各种介体传播。

有昆虫、螨类、线虫、和真菌,昆虫是最主要的传播介体。

非介体指机械传播、无性繁殖材料和嫁接传播、花粉和种子传播等

3.简述真菌病害的特点、主要类型、传播方式等。

真菌病害是由真菌引起的,它们主要借助风、雨、昆虫或花卉的种苗传播,通过花卉植物表皮的气孔、皮孔等自然孔口和各种伤口侵入体内,也可直接侵入无伤表皮,在生病部位上表现出白粉、锈粉、煤污、斑点、腐烂、枯萎、畸形等症状。

4.简述植物病原细菌病害的特点、主要类型、传播方式等

细菌属于原核生物界的单细胞生物。

细菌的繁殖为二均裂方式。

植物病原细菌可以引起坏死性的斑点和腐烂、萎蔫和肿瘤等症状。

细菌引起的坏死性斑点症状往往在病害初期表现为水浸状的半透明斑,在坏死斑的周围一般形成黄色晕圈,这是细菌性斑点病的标志。

细菌一般从植物的自然孔口和伤口侵入植物。

多年生的木本植物,其枝干、芽鳞等均能作为细菌越冬的场所,病残体是许多细菌病害的重要侵染来源。

雨水是植物病原细菌最主要的传播途径。

另外可以通过介体传播。

5.简述植原体病害的特点、主要类型、传播方式等。

植原体属于元和生物界的软壁菌门。

为单细胞生物。

病害表现症状多为丛枝、萎缩现象。

在自然界主要是通过叶蝉、飞虱、蝽等刺吸式口器昆虫传播。

第三章

(1)病害循环:

是指侵染性病害从一个生长季节开始发生,到下一个生长季节再度发生的过程。

(2)病原物的初侵染:

病原物经过越冬或越夏,通过一定的传播途径传到新生长的植株体上,所引起的第一次侵染称为初次侵染或初侵染

病原物的再侵染:

受到初次侵染的植株在同一生长季节内完成侵染过程,又产生大量的病原繁殖体,经再次传播、侵染、发病,称为再次侵染或再侵染

(3)病程:

病害的发生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当植物遭受到病原物侵袭和不适宜环境因素影响后,首先表现为正常的生理功能失调,继而出现组织结构和外部形态的各种不正常变化,使生长发育受到阻碍,这种逐渐加深和持续发展的过程,称为病理程序(病程)。

(4)接触期:

从孢子同寄主接触到孢子开始萌发为止的阶段。

(5)侵入期:

指病原物从侵入到建立寄生关系的阶段。

(6)潜育期:

指病原物侵入后和寄主建立寄生关系到出现明显症状的阶段。

(7)发病期:

指表现症状开始到症状停止发展为止的阶段。

(8)专性寄生物:

该类病原物又被称为严格寄生物或绝对寄生物,寄生能力最强,它们只能从活的有机体吸收营养,因而又被称为活体寄生物

(9)兼性寄生物:

该类病原物又被称为弱寄生物,其寄生性较弱。

以腐生生活为主,在特定条件下,也能侵害活的寄主组织。

该类病原物可侵染生活力弱的活体寄主植物或处于休眠状态的植物组织或器官。

(10)专性腐生物:

该类病原物又被称为严格腐生物或绝对腐生物。

它们只能从无生命的有机体上吸取营养,不能侵染活的有机体。

1.兼性腐生:

以营寄生活为主,但具有一定的腐生能力。

在某种条件下,可以营腐生生活。

1、病原物侵入寄主有哪些途径和方式?

影响病原物侵入的环境因素有哪些?

答:

病原物的侵入途径因其种类不同而异,主要有伤口、自然孔口和直接侵入3种。

细菌的侵入途径只包括自然孔口和伤口。

病毒是一类专性寄生物,只能从伤口侵入。

真菌包括三种侵入方式。

环境条件中影响最大是湿度和温度。

大多数真菌孢子都必须在水滴中才能萌发。

适宜的温度可以促进真菌孢子的萌发,并缩短入侵时间。

此外,光照,营养物质对病原物的侵入也有一定影响。

2、简述各类病原物传播的方式和方法。

自然动力传播。

(气流传播:

真菌孢子大多是借气流传播的。

雨水传播:

某些真菌、细菌和线虫可以通过雨水传播。

昆虫和其他动物传播:

多数植物病毒、类病毒、植原体等都可以借助昆虫传播。

某些真菌和细菌也靠昆虫传播)

主动传播。

人为传播。

四章

1.植物有”营养不良”症吗?

如果有,症状是怎样的?

有,缺镁症:

最初表现为老叶顶端及两侧的叶片出现轻微的黄化,主脉附近少许叶片呈绿色,严重时仅叶片主脉基部呈楔形绿色区、其余部分黄化,甚至全叶黄化,提早脱落,新梢不能正常转绿。

缺锰症:

缺锰症黄化程度较轻,主、侧、细叶脉附近叶肉多不黄化,且新梢叶片大小正常。

缺锌症:

新生老熟叶片的叶肉先出现淡绿色或黄色斑点,发病的新梢叶片比正常叶片明显小且窄,新梢节间缩短,小枝顶枯,果实偏小、僵硬,汁少味淡。

缺铁症:

初期新梢顶叶呈淡绿色,进而叶脉间的叶肉黄化,仅叶脉网状绿色,叶片失绿黄化失去光泽,与严重缺氮症相似,但同树老叶仍为正常绿色。

叶片早落,果实变小,幼果果皮绿色变淡。

缺钙症:

新梢幼叶先出现症状,嫩叶的叶缘处先产生黄色或黄白色;主、侧脉间及叶缘黄化,但主、侧脉及附近叶肉绿色,叶面黄化产生枯斑,嫩叶窄小黄化,不久脱落。

严重枝条端部枯死,生理落果严重。

病果小而畸形。

土壤中大量施用酸性化肥或土壤中钾、硼元素含量过多,在干旱时造成元素不均衡,易诱发缺钙症。

缺钾症:

发病初期,在老叶叶尖和上部叶缘开始发黄,逐步向叶片中部发展。

叶片卷曲畸形,新梢长势弱,果小而皮厚,味淡而酸。

缺硼症:

发病嫩叶上产生不规则的黄色水渍状斑点,叶小畸形,老熟叶片叶脉肿大,主侧脉木栓化,叶尖向内卷曲,易脱落,枝条干枯;幼果皮出现白色条斑,果变形、小而坚硬、皮厚汁少,严重时大量落果。

2.什么叫非侵染性病害,非侵染性病原有哪些?

由非生物因素引起的园林植物病害称非侵染性病害优势也称生理性病害。

环境因素;

(1)营养失调:

元素缺乏和过剩

(2)温度与光照失调:

温度过高、过低和光照不适(3)水分失调:

水分过多和不足(4)大气污染(5)其他:

排放各种化学物质、化肥施用不当、农药使用不当、植物不适当的引种和移栽、大量的工程建设等。

植物自身遗传因子或先天性缺陷引起的遗传性病害。

五章

1、怎样在田间区别侵染性病害与非侵染性病害?

(1)观察症状。

不少侵染性病害产生特异性的病害症状,后期还有病症出现,而且侵染性病害在危害植物上的症状一般有一个渐进发展的过程或迹象,如病斑颜色的逐渐加深,病斑面积的不断增大等。

而非侵染性病害的症状则一般不呈现一个渐进扩展的模式,也没有病症出现。

(2)侵染性病害在田间的分布往往有发病中心,并有从中心向周围扩散蔓延之势。

有利于生产合适温度、湿度、地形病害往往发生较严重,常呈零散分布。

非侵染性病害并无明显发病中心和蔓延趋势。

病害发生往往与一些特殊的位置以及土壤条件或气象变化有一定的关系,常成片发生。

(3)侵染性病害在一特定地点,通常发生在个别或少数种类的寄主植物上,而非侵染性病害的一个很明显的特征是在一个地方的一种或多种而且在分类互不相关的植物上发生类似症状。

2、怎样确定一个病害的病原是真菌还是细菌或其它病原物?

用柯赫法则,步骤

(1)病原植物上都发现有这种生物。

(2)这种生物能够从植物组织上分离培养,并纯化得到纯培养。

(3)将纯培养接种到与原来发病植物同种的健康植株上,能够引起同样的病害症状;(4)从接种发病的植物组织上能再分离出这种生物,其形态特征同

(2)一样。

六章

1、防治方针与防治三角有什么区别与联系?

防治方针是“预防为主,综合治理”,防治三角是生物性因素、生态性因素、经济因素。

防止方针是总的原则.防治三角是依据防止方针制定的,在具体实行上依据防止三角进行.

2.植物检疫的目的是什么能完全达到吗?

能完全达到吗?

植物检疫的目的:

禁止或限制危险性病、虫、杂草等人为地传出或传入,或者传入后为限制其他继续扩展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

不能完全达到,人为因素、没有发现的物种、漏检等多种因素可能导致不能完全达到。

3进行病害的化学防治需要注意什么?

(怎样合理用药)

(1)正确选用农药

(2)适时用药(3)交替使用和合理混用农药(4)避免产生药害(5)安全用药

4园林植物害虫防治方法有哪些?

植物检疫、园林技术防治、物理机械防治、化学防治

七章

1、白粉病的主要症状及发生规律和防治对策是什么?

病症:

初为白粉状,在叶上初为褪绿色斑,继而长出白色菌丝层,最明显的特征是由表生的菌丝体和粉孢子形成白色粉末状物

病状:

叶子脱落,叶片失绿变黄

发生规律:

以闭囊壳随病残体留在地面上越冬。

南部地区和温室中病菌以菌丝体在病株活体上越冬。

子囊孢子和分生孢子主要以气流传播,萌发产生出蚜管直接侵入寄主体内。

田间相对湿度大,温度在16—24℃,此病易流行。

密度过大,光照不足,氮肥过多,徒长苗易发病。

防治对策:

(1)栽培抗病品种。

一般抗霜霉病的品种也抗白粉病,栽培上可选择叶片厚实的品种。

(2)种子处理:

播种前先在阳光下晒种2-3天天,以杀灭表皮杂菌,随后用用55℃温水浸种15分钟,温度下降至常温后继续浸种4-6小时,再做消毒处理,播种前用新高脂膜拌种,驱避地下病虫,加强呼吸强度,提高种子发芽率。

(3)加强栽培及肥水管理,增施磷、钾肥,随时保持土壤湿润,在开花前、幼果期、果实膨大期各喷洒壮瓜蒂灵使瓜蒂增粗,强化营养输送量,增强植株抗逆性,促进瓜体快速发育,使瓜型漂亮,汁多味美。

(4)物理防治:

当发现中心病株时,要及时喷洒药剂加新高脂膜形成保护膜,隔离病源菌,防止病菌借风雨再次传播感染。

第八章园林植物茎干部病害

1.杨树腐烂病:

症状:

P128;防治方法:

(1)科学造林和管理,提高树木生活力。

(2)选用优良的造林树种。

(3)化学治疗。

2.杨树溃疡病:

症状:

P130;防治方法:

(1)营林措施

(2)选用抗病树种(3)药剂防治。

3.银杏茎腐病:

症状:

P132;防治方法:

(1)夏秋之间降低苗床土壤表层的温度,防止灼伤苗木茎基部,以免出现伤口而导致病菌侵入。

(2)增施有机肥料,促进幼苗生长,增强抗病能力。

第九章苗枯病老师说不用看了。

第10章昆虫的内部器官

1.昆虫纲的特征主要有哪些?

与其他节肢动物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答:

1.身体左右对称,体躯被有几丁质的外骨骼,体节具有分节的附肢,体腔就是血腔,循环系统位于身体背面,神经系统位于身体腹面;2.体躯分为头、胸、腹3个体段;3.头部有口器和1对触角,通常还有复眼和单眼;4.胸部有3对足,一般还有2对翅;5.腹部大多数由9-11个体节组成,末端具生殖器;6.从卵中孵出到变成成虫,要经历一系列的外部形态和内部构造的变化。

体躯分段和有翅无翅的区别。

2.比较咀嚼式口器与刺吸式口器构造上的特点,分析其危害症状以及施用药剂进行防治的不同之处。

答:

咀嚼式口器具有发达而坚硬的上颚以咀嚼固体食物。

危害症状:

造成各种形式的机械损伤,有的能把植物叶片食成缺刻、穿孔或啃叶肉留叶脉,甚至把叶片全部吃光。

可用各种胃毒剂喷洒植物被害部位,或制成毒饵使用。

刺吸式口器:

上颚与下颚特化成细长的口针,1对上颚口针较粗,末端有倒刺,在下颚口针的外面,1对下颚口针较细,内壁各有2个沟槽,并且互相嵌合形成食物道和唾液道。

下唇延伸成分节的喙,背中部有1条纵沟用于包藏口针;食窦和咽喉的一部分形成强有力有抽吸机构。

危害症状:

常使植株呈现褪色的斑点、卷曲、皱缩、枯萎或畸形;或因局部组织受刺激,使细胞增生,形成局部膨大的虫瘿。

防治:

使用内吸性杀虫剂。

3.简述昆虫足的构造及类型。

答:

成虫的胸足一般由6节组成,节与节之间常有一两个关节相连,各节均可活动。

类型:

1.步行足;2.跳跃足;3.捕捉足;4.开掘足;5.游泳足;6.抱握足;7.携粉足;8.攀握足。

4.简述昆虫翅的构造及类型。

答:

翅一般呈三角形。

P177.

类型:

1.膜翅;2.鳞翅;3.缨翅;4.覆翅;5.鞘翅;6.半鞘翅;7.棒翅。

第11章昆虫的生物学

1.昆虫的生殖方式主要有哪些类型?

它们各自有何特点?

答:

有性生殖,需要经过雌雄交配,雄性个体产生的精子与雌性个体产生的卵结合后,才能发育成新的个体。

孤雌生殖,雌虫产生的卵可以不经过受精作用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无性生殖,某些昆虫可以从母体直接产生出幼体。

2.什么是变态?

昆虫的变态类型有哪些?

答:

变态:

从幼体状态转变为成虫状态要经过外部形态、内部构造以及生活习性上的一系列变化的现象。

(1)不全变态:

渐变态;半变态;过渐变态

(2)全变态

3.昆虫的休眠和滞育有何不同?

其生物学意义何在?

答:

休眠是由不良的环境条件直接引起的,当不良环境消除时,就可恢复生长发育。

滞育是由环境条件引起的,但通常不是由不良环境条件直接引起的。

多样的生活史是昆虫长期适应外界环境变化的产物,是昆虫抵抗不良环境条件的重要生存对策之一。

休眠与滞育对昆虫种群的繁盛与延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4.昆虫的习性主要有哪些?

了解各种昆虫的习性,在害虫防治中有哪些作用?

答:

(1)假死性。

是昆虫对外界刺激的防御性反应,许多昆虫凭借这一简单的反射来逃脱天敌的袭击。

可以利用触动或震落法采集标本或进行害虫的测报与防治。

(2)趋性。

是昆虫对某些化学物质的刺激所表现出的定向反应,利用的昆虫的趋性,可以通过食饵诱杀、性引诱剂诱杀等措施,达到检测害虫的防治害虫的目的。

(3)群集和迁飞。

利用害虫的群集性,可以集中消灭它。

(4)拟态和保护色。

5.名词解释。

2.变态:

从幼体状态转变为成虫状态要经过外部形态、内部构造以及生活习性上的一系列变化的现象。

3.孵化:

大多数昆虫在胚胎发育完成后,幼虫即破卵壳而出。

4.羽化:

不全变态的末龄若虫,全变态类的蛹,脱皮后都变为成虫。

5.世代:

一个新个体从离开母体发育到性成熟并产生后代为止的个体发育史。

6.世代重叠:

因各虫期延续时间长,造成各虫期参差不齐、上下世代间相互重叠、界限不清,甚至出现几代共存的现象。

7.休眠:

昆虫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由于环境条件的直接刺激或诱导而出现的暂时停止发育的生理现象。

8.滞育:

动物受环境条件的诱导所产生的静止状态的一种类型。

9.补充营养:

大多数昆虫在刚羽化时,性器官尚未成熟,需要经过一个时期的继续取食,以满足生殖细胞生长发育的要求。

10.性二型现象:

昆虫的雌雄两性,除第一性征不同以外,在个体大小、体形、颜色等方面常有显著差别。

11.多型现象:

同种昆虫具有两种或更多类型个体的现象。

第十二章

一.物种的定义是什么?

物种是生物分类的基本阶元,也是唯一客观存在的分类阶元,是自然界能够交配、产生可育后代,并与其他种群存在有生殖隔离的群体。

二.园林昆虫主要包括那几个目?

各目的主要鉴别特征是什么?

 

名称

翅的有无和多少

形状

质地

触角的类型

口器的构造

变态类型

例子

等翅目

有(2对)

形状和脉序常相似

膜质翅

念珠状

咀嚼式

渐变态

白蚁

直翅目

单眼有翅者有无翅者无

前翅狭长后翅宽大

膜质翅

多为丝状

咀嚼式

渐变态

 

蝗虫、蝼蛄

同翅目

有(2对)

雄性有一对后退化成平衡棒

膜质或皮革制

丝状或刚状

刺吸式

渐变态

蝉、叶蝉、蚜虫

缨翅目

有(2对)

狭长,边缘有长缨毛

膜质

锉吸式

过渐变态

蓟马

半翅目

前翅为半鞘翅

基半部革质

一般4—5节

刺吸式

渐变态

脉翅目

前后翅大小、形状和脉序均相似

翅膜质透明

细长、丝状、念珠状、棒状

咀嚼式

过渐变态

草蛉、蚁蛉

鞘翅目

前翅骨化、坚硬无翅脉

后翅膜质

1011节

咀嚼式

完全变态

甲虫、天牛

双翅目

有(1对)

膜质前翅

膜质

丝状、念珠状、短角状、具芒状

刺吸式或舔吸式

完全变态

蚁、蠓

鳞翅目

前翅纵脉多至15条后翅多至10条

膜质

虹吸式

完全变态

蛾、蝶

膜翅目

有(2对)

前翅大于后翅

膜质

形状多样

咀嚼式或嚼吸式

完全变态

蜂类、蚂蚁

第十三章

1、试解释同种昆虫在我国南方的世代数比北方多的原因?

答:

南方气候温暖,昆虫几乎可以全年进行生殖而北方冬季寒冷,昆虫只能休眠,无法繁殖,故少了几代。

而且北方除了东北的黑土够肥外,其他的都比较贫瘠,南方的现在是水稻土,比较肥沃温度是影响昆虫生长的主要因子。

其体温基本上决定于温度,环境温度直接影响昆虫体内的新陈代谢,即支配着昆虫的生命活动。

并且在适温区,它们的关系成正相关,及温度越高,发育越快,发育历期与温度成负相关。

然后湿度主要影响昆虫的存活,尤其是昆虫的变态过程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因为环境湿度遍低,昆虫失水过多,造成体内液压不够,就会影响长卵,孵化、脱皮、羽化和展翅的顺利进行,从而产生畸形,甚至死亡。

并且不同温湿度组合,对昆虫的孵化、幼虫的存活、成虫的羽化、产卵即发育历期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南方气候温暖,昆虫几乎可以全年进行生殖而北方冬季寒冷,昆虫只能休眠,无法繁殖,故少了几代。

并且北方除了东北的黑土够肥外,其他的都比较贫瘠,南方的现在是水稻土,比较肥沃

5、如何理解气候因子、食物因子和天敌因子对昆虫种群数量波动的影响作用?

答:

首先温度是影响昆虫生长的主要因子。

其体温基本上决定于温度,环境温度直接影响昆虫体内的新陈代谢,即支配着昆虫的生命活动。

并且在适温区,它们的关系成正相关,及温度越高,发育越快,发育历期与温度成负相关。

其次是食物的数量和质量均影响昆虫种群的数量变动,食物充足,质量好,昆虫取食后对其生长发育有利,则当代死亡率低,下一代繁殖量大,死亡率也低,结果是昆虫种群数量就会增加;反之则减少。

担当昆虫数量不断增长到把食物吃光时,它自身的生存也受到严重威胁,从而生长发育受阻,死亡率增加,繁殖量下降,这就是所谓“负反馈”机制,所以食物影响昆虫,昆虫也影响食物。

天敌因素也是如此,当寄主数量充足时,天敌也因食物充足死亡率降低,繁殖量增加;当天敌数量增长到足使寄主大幅度减少时,天敌因找不到寄主死亡率大量增加。

因此,这三者的作用结果使昆虫数量处在平衡线上下呈一定规律性波动。

种群数量与气温、降雨量和月雨日数等气象因子有密切关系

第十四章

2、害虫防治主要方法有哪些?

各有何优缺点?

(1)、检疫:

分为对外检疫和对内检疫两部分,对外检疫防止国与国之间危险性病、虫、杂草的传播蔓延。

对内检疫:

又称国内检疫,防止国内原有的、局部分布的或新从国外传入的危险性病、虫及杂草的扩大蔓延,将其封锁于一定范围内,并逐步加以彻底消灭。

优点:

是一项根本性的预防措施,是植物保护的主要手段之一,具有法律的强制性,任何集体和个人不得违反植物检疫法。

缺点:

具有宏观战略性,不计局部地区当时的利益得失。

(2)、园林技术防治:

a,选择适宜圃地,保证苗强、苗壮。

b.培育和选用抗虫品种c.适地适树,合理配置各种树木、花卉。

d.合理施肥与灌溉。

e、加强对园林植物的抚育管理。

优点:

降低害虫种群数量或减少其危害可能性,培育健壮植物,增强植物抗害、耐害和自身补偿能力或避免有害生物危害的保护措施。

不需要过多的额外投入,易与其他措施相配套,且具有预防作用。

缺点:

但是也有很大的局限性,a.必须服从景观要求。

b.在控制一些害虫的同时,会引发另外一些害虫的大发生,c.具有较强的地域性和季节性。

(3)、物理机械防治:

a:

捕杀,利用人力或简单器械,捕杀有群集、假死习性的害虫b.诱杀:

利用害虫的趋性,设置灯光、潜所、毒饵、饵木等诱杀害虫。

C.阻杀:

人为设置障碍,防治幼虫或不善飞行的成虫迁移扩散。

d.高温杀虫:

用热水。

烈日暴晒、红外线辐射。

优点:

见效快,常可把害虫控制在盛发期前也可作为害虫大发生时的应急措施。

缺点:

但是太耗费人力,精力。

(4)、生物防治:

以虫治虫利用天敌或有益螨类控制害虫。

以菌治虫利用害虫的病原微生物防治害虫。

以鸟治虫,用是一昆虫为主要食料的鸟。

以激素治虫  利用昆虫的性外激素作为引诱剂,诱杀害虫。

 以菌治病  如利用抗菌素,一些菌能分沁某些特殊物质,可以抑制、消化或伤害其他微生物以防治病害,等等。

优点:

不仅能直接大量消灭害虫,而且可以改变生物群落的组成成分,不杀伤天敌和其它有益生物。

缺点:

但生物防治有局限性,见效缓慢,人工繁殖技术较复杂防治结果受使用技术和自然条件技术较大。

(5)、化学防治 :

依据一些有毒的化学物质能够直接杀死病虫或预防病、虫为害的原理,利用化学药剂来防治病虫害的方法。

缺点是存在着杀伤天敌、产生抗性、污染环境等明显的副作用。

其优点是功效快,便于机械化和大面积应用,使用方法简单、受季节性限制较小,便于机械化和大面积应用。

缺点,使用不当能够引起人畜中毒、污染环境、杀伤天敌、造成植物药害;长期服用农药,可是某些害虫产生不同程度的抗性。

5.为什么要进行综合防治?

怎样合理使用农药?

答检疫:

具有宏观战略性,不计局部地区当时的利益得失。

园林技术防治有很大的局限性如:

a.必须服从景观要求。

b.在控制一些害虫的同时,会引发另外一些害虫的大发生,c.具有较强的地域性和季节性。

物理机械防治:

太耗费人力,精力。

生物防治:

也有局限性,见效缓慢,人工繁殖技术较复杂防治结果受使用技术和自然条件技术较大。

化学防治 :

使用不当能够引起人畜中毒、污染环境、杀伤天敌、造成植物药害;长期服用农药,可是某些害虫产生不同程度的抗性。

因此要进行综合防治。

(1)正确选用农药:

正确选用农药品种、浓度和用药量,做到对症施药,避免盲目乱用。

(2)适时用药:

用药必须选择最有力的防治时机,既可以有效的防治害虫,又不杀伤或少杀伤害虫的天敌。

(3)交替使用和合理混用农药:

几种性质不同的农药交替使用可克服或延缓害虫的抗药性。

另外,在生产上往往需要同时防治多种害虫,可把两种不同性质的农药混合使用。

混合时不能影响原药剂的理化性质,不降低表面活性剂的活性,不降低药效。

农药之间不会产生复分解反应。

(4)避免产生药害:

为了避免产生药害,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