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号处理实验三报告.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581175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20.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号处理实验三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信号处理实验三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信号处理实验三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信号处理实验三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信号处理实验三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信号处理实验三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信号处理实验三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信号处理实验三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信号处理实验三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信号处理实验三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信号处理实验三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信号处理实验三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信号处理实验三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信号处理实验三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信号处理实验三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信号处理实验三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信号处理实验三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信号处理实验三报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信号处理实验三报告.docx

《信号处理实验三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号处理实验三报告.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信号处理实验三报告.docx

信号处理实验三报告

实验三抽样

3.3.1抽样引起的混叠

【实验内容】

f0=500HZ,fs分别取100HZ,1kHZ,10kHZ,绘出x[n]及其DTFT。

【程序】

%---文件exp331.m---

%问题3.3.1实验内容

closeall;clearall;

f0=500;

B=0.25*pi;%初相

n=0:

20;

fs1=100;%采样频率100HZ

t1=n/fs1;

x1=sin(2*pi*f0*t1+B);

[X1,W1]=dtft(x1,1000);%对采样信号做DTFT

fs2=1000;%采样频率1kHZ

t2=n/fs2;

x2=sin(2*pi*f0*t2+B);

[X2,W2]=dtft(x2,1000);%对采样信号做DTFT

fs3=10000;%采样频率10kHZ

t3=n/fs3;

x3=sin(2*pi*f0*t3+B);

[X3,W3]=dtft(x3,1000);%对采样信号做DTFT

hf=figure;%绘制x1时域采样结果

subplot(2,3,1);stem(n,x1);

title('fs=100HZ时域采样结果');

xlabel('n');ylabel('x1[n]');

subplot(2,3,4);%绘制x1频域解图

plot(W1,X1);

gridon;

title('fs=100HZ采样信号的DTFT');

xlabel('W1');ylabel('X1');

%绘制x2时域采样结果

subplot(2,3,2);stem(n,x2);

title('fs=1kHZ时域采样结果');

xlabel('n');ylabel('x2[n]');

subplot(2,3,5);%绘制x2频域解图plot(W2,X2);gridon;

title('fs=1kHZ采样信号的DTFT');

xlabel('W2');ylabel('X2');

%绘制x3时域采样结果

subplot(2,3,3);stem(n,x3);

title('fs=10kHZ时域采样结果');

xlabel('n');ylabel('x3[n]');

%绘制x3频域解图subplot(2,3,6);plot(W3,X3);gridon;

title('fs=10kHZ采样信号的DTFT');

xlabel('W3');ylabel('X3');

saveas(hf,'exp331.fig');

【结果及分析】

如图1.1所示,前三幅图分别为欠采样、临界采样和完全采样的结果,后三幅图为他们分别对应的DTFT。

图1.1正弦信号的不同频率采样及DTFT

3.3.2抽样的频域视图

【实验内容】

a.已知

求出并绘制其傅里叶变换xa(jΩ)

b.以5000HZ和1000Hz分别对其进行采样得到x1(n),x2(n);画出他们的DTFT并与xa(jΩ)。

【程序】

%---文件exp332.m---

%问题a

%傅里叶变换结果X(W)=2000/(1000000+W^2)

clearall;

Dt=0.00005;%模拟信号

t=-0.005:

Dt:

0.005;

xa=exp(-1000*abs(t));

Wmax=2*pi*2000;

K=500;

k=0:

1:

K;

W=k*Wmax/K;

Xa=xa*exp(-j*t'*W)*Dt;

Xa=real(Xa);%连续时间傅里叶变换

W=[-fliplr(W),W(2:

501)];%频率介于-Wmax和Wamx之间

Xa=[fliplr(Xa),Xa(2:

501)];%Xa介于-Wmax和Wamx之间

hf=figure;

subplot(2,2,1);plot(t*1000,xa);

xlabel('t(ms)');ylabel('xa(t)');

gridon;title('模拟信号');

subplot(2,2,2);plot(W/(2*pi*1000),Xa*1000);

xlabel('f(kHZ)');ylabel('Xa(jw)');

gridon;title('连续时间傅里叶变换');

Ts1=0.0002;n=-25:

25;

x1=exp(-1000*abs(n*Ts1));%离散信号

K=500;k=0:

K;w=pi*k/K;

X1=x1*exp(-j*n'*w);X1=real(X1);%离散时间傅里叶变换

w=[-fliplr(w),w(2:

K+1)];

X1=[fliplr(X1),X1(2:

K+1)];

subplot(2,2,3);plot(w/pi,X1);

xlabel('w(rad/s)');ylabel('X1(w)');

gridon;title('Ts=5000HZ');

Ts2=0.001;n=-25:

25;

x2=exp(-1000*abs(n*Ts2));%离散信号

K=500;k=0:

K;w=pi*k/K;

X2=x2*exp(-j*n'*w);X2=real(X2);%离散时间傅里叶变换

w=[-fliplr(w),w(2:

K+1)];

X2=[fliplr(X2),X2(2:

K+1)];

subplot(2,2,4);plot(w/pi,X2);

xlabel('w(rad/s)');ylabel('X2(w)');

gridon;title('Ts=1000HZ');

saveas(hf,'exp332.fig');

【实验结果及分析】

如图1.2所示,第一幅图为模拟信号原型,第二幅图为他的连续时间傅里叶变换,第三四幅分别为采样周期5000HZ和1000Hz的DTFT。

5000HZ采样满足奈奎斯特定理,1000Hz不满足奈奎斯特定理。

图1.2实验3.3.2结果

3.3.3从样本重建信号

1、拟合正弦波

【实验内容】

假设三个样本符合正弦波,能不能确定其各个参数,w需要什么条件。

不能的话,给出理由。

选取几个样本绘制图像。

【程序】

%---文件exp333_1.m---

%问题1

%拟合正弦波

%不能确定。

t=0:

0.01:

2*pi;

x=2*cos(pi*t/3);

closeall;

hf=figure;

plot(t,x);gridon;

title('解出频率w=pi/3的信号');

set(gca,'xtick',0:

0.01:

2*pi);

xlabel('t(s)');ylabel('x(t)');

saveas(hf,'exp333.1.fig');

【结果及分析】

不能根据三点得到正弦信号各个量,由于Ts=1,由采样定理,当w>pi时才能基本确定重建信号。

程序产生正弦信号x(t)=2cos(pi*t/3)。

并绘制其图形进行展示。

图1.3计算正弦信号绘制

2、线性与多项式插值

【实验内容】

a.使用matlab用直线连接样本,解释plot如何绘制图像。

b.将三角形冲击与样本卷积。

证明假设t=-1和t=3的样本是0,上面结果与线性插值相同

c.使用matlab对上面样本拟合为二阶多项式。

绘制结果。

此信号是否能很好的在0~2区间以外拓展。

【程序】

%---exp333_2.m---

%问题2

%%

%a问

x=[21-1];

n=0:

2;

closeall;

hf=figure

(1);

plot(n,x);gridon;

set(gca,'xtick',0:

0.01:

2);

saveas(hf,'exp333.2a.fig');

%%

%b问

%计算卷积

SJ=[0.20.40.60.81.00.80.60.40.2];

x0=[2000010000-1];

t=-4:

14;

Co=conv(SJ,x0);

hf1=figure

(2);

%计算线性插值

vv=[021-10];%插值点

xx=-1:

3;

xq=-1:

0.1:

3;%被插值点

vq=interp1(xx,vv,xq,'linear');%线性插值

subplot(2,2,1);%绘制两图在同一个图中

%t/5因为卷积之前加了四个0

plot(t/5,Co,'.-r',xq,vq,'.g');xlabel('t');ylabel('x(t)');

hl1=legend('冲击卷积结果','线性插值结果');set(hl1,'fontsize',5);

%分别绘制两种结果在不同坐标中

subplot(2,2,3);plot(t/5,Co,'.-r');

title('冲击卷积结果');

xlabel('t');ylabel('x(t)');

subplot(2,2,4);plot(xq,vq,'.-g');

title('线性插值结果');

xlabel('t');ylabel('x(t)');

saveas(hf1,'exp333.2b.fig');%保存结果

%%

%问题c

p=polyfit(n,x,2);

nn=-5:

0.5:

5;

f=polyval(p,nn);

hf2=figure;

plot(n,x,'o',nn,f);

hl2=legend('样本点','二阶多项式拟合结果');

set(hl2,'fontsize',8);

xlabel('t');

gridon;set(gca,'xtick',-5:

0.1:

5);

saveas(hf2,'exp333.2c.fig');

【结果及分析】

a.plot绘制的结果如图1.4所示,plot绘图的原理是在二维坐标系以直线顺序连接两详尽样本点。

图1.4plot绘制样本点

b.如图1.5所示,线性插值与冲击卷积得到得到结果相同,其中冲击卷积的结果在横坐标除以5。

图1.5冲击卷积与interp1线性插值结果

c.如图1.6所示,信号不能在0~2以外出无限拓展,因为二阶多项式不满足绝对可积条件,信号不是稳定信号。

图1.6二阶多项式拟合图

3、理想低通滤波器

【实验内容】

a.假设只有有限数量的样本信号是非0值,且秩序在有限时间区间上进行重建,写出基于3.18的sinc内插表达式。

b.对t=0处的数值为1的单样本进行插值,绘出结果。

c.对3.3.3中的样本进行插值。

【程序】

%文件---exp333_3.m---

%问题3

%理想低通滤波器

%b

clearall;clc;closeall;

t=-5:

0.05:

5;

%由内插公式,Ts=1s,易得内插表示为:

x0=1*sinc((ones(length

(1),1)*t-0*1*ones(1,length(t))));

hf1=figure;

subplot(2,1,1);plot(t,x0);

gridon;

title('内插计算结果');xlabel('t');

subplot(2,1,2);plot(t,sinc(t));

gridon;

title('辛格函数sinc(t)');xlabel('t');

saveas(hf1,'exp333.3b.fig');

%c

t=-0.5:

0.05:

3;

xn=[2,1,-1];%样本点

M=0;N=2;%样本点起始和终止点

n=[M:

N];%n

Ts=1;%采样周期

t1=-1:

0.05:

2;%插值的点横坐标

xa=xn*sinc(1/Ts*(ones(length(n),1)*t1-n'*Ts*ones(1,length(t1))));%sinc插值结果

%-----------exp333_2.m部分内容------------

x=[21-1];

n=0:

2;

%计算卷积

SJ=[0.20.40.60.81.00.80.60.40.2];

x0=[2000010000-1];

tt=-4:

14;

Co=conv(SJ,x0);

%计算线性插值

vv=[021-10];%插值点

xx=-1:

3;

xq=-1:

0.1:

3;%被插值点

vq=interp1(xx,vv,xq,'linear');%线性插值

%plot(xq,vq,'.-g')

xlabel('t');ylabel('x(t)');

%----以上为拟合正弦波文件部分内容------

%绘制三次实验的结果在同一幅图上

hf2=figure;

plot(t1,xa,n,x,'o-g',tt/5,Co,'.-r');holdon;

stem([M:

N],xn,'o');gridon;

hl=legend('sinc内插','直线连接拟合','卷积/线性插值结果');

set(hl,'fontsize',8);

saveas(hf2,'exp333.3c.fig')

【结果及分析】

a.有限时间域插值函数如b和c问的程序所示:

xa=xn*sinc(1/Ts*(ones(length(n),1)*t1-n'*Ts*ones(1,length(t1))));

b.如图1.7所示,t=0处,样本为1的点sinc插值与辛格函数相同

图1.7sinc插值重建t=0样本

c.如图1.8所示,图上对比了sinc内插,直线卷积和线性内插重建信号。

Sinc内插的结果要比卷积或者线性内插得到的结果要圆滑。

图1.8内插重建3.3.3的样本对比

4、设定带宽的我选择

【实验内容】

能否用fb重建信号。

【程序】

%----文件exp333_4.m----

%问题4

%

%问题抽象为用大于信号本身频带宽度的重建滤波器能否恢复信号;

%不能

clearall;closeall;clc;

Ts=0.0002;

n=-25:

25;

nTs=n*Ts;

fs=5000;

x=exp(-1000*abs(nTs));

%模拟信号的重构

Dt=0.00005;

t=-0.005:

Dt:

0.005;

xa=x*sinc(fs*(ones(length(n),1)*t-nTs'*ones(1,length(t))));

hf=figure;

holdon;%gridon;

xa2=x*sinc(1000/2/pi*(ones(length(n),1)*tnTs'*fs/1000*2*pi*ones(1,length(t))));

plot(t*5000,xa,t*5000,xa2,'.-r');

set(hl,'location','best');

legend('以fs重建的信号','以fb重建的信号');

【结果及分析】

预判:

不能用截止频率为fb的理想低通重建滤波器冲击响应对带限于fb信号样本进行插值。

如图1.9所示,使用3.3.2中的带限信号

进行实验,采样频率50000HZ,fb=1000/2/pi;绘制使用截止频率为fs的理想低通重建滤波器冲击响应对带限于fb信号样本进行插值的图(蓝色),与使用截止频率为fb的理想低通重建滤波器冲击响应对带限于fb信号样本进行插值的图(红色)进行比较。

证明判断正确。

图1.9fb和fs滤波器重建结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