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化学部分教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581394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8.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无机化学部分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无机化学部分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无机化学部分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无机化学部分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无机化学部分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无机化学部分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无机化学部分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无机化学部分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无机化学部分教案.docx

《无机化学部分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无机化学部分教案.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无机化学部分教案.docx

无机化学部分教案

无机化学部分教案

第一章化学基本量和化学计算第一节物质的量及其单位一、摩尔

提问:

“方程式Fe+S=FeS的含义是什么?

学生思考:

方程式的含义有:

宏观上表示56份质量的铁和32份质量的硫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88份质量的硫化亚铁。

微观上表示每一个铁原子与一个硫原子反应生成一个硫化亚铁分子。

导入:

56g铁含有多少铁原子?

20个铁原子质量是多少克?

回答:

质量、长度、温度、电流等,它们的单位分别是千克、米、开、安(培)国际单位制的7个基本单位

物理量长度质量时间电流热力学温度物质的量发光强度

单位名称米千克秒安[培]开[尔文]摩尔坎德拉-1-

物质的量广泛应用于科学研究、工农业生产等方面,特别是在中学化学里,有关物质的量的计算是化学计算的核心和基础。

板书:

第一节物质的量及其单位

提问:

通过观察和分析表格,你对物质的量的初步认识是什么?

回答:

物质的量是一个物理量的名称,摩尔是它的单位。

讲述:

“物质的量”是不可拆分的,也不能增减字。

初次接触说起来不顺口,通过多次练习就行了。

板书:

一、物质的量

1.意义:

表示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多少的物理量。

它表示一定数目粒子的集合体。

2.符号:

n

引入:

日常生活中用打表示12个。

“打”就是一定数目的物品的集合体。

宏观是这样,微观也是这样,用固定数目的集合体作为计量单位。

科学上,物质的量用12g12C所含的碳原子这个粒子的集合体作为计量单位,它就是“摩尔”

讲述:

1mol任何粒子的粒子数叫做阿伏加德罗常数。

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科学家阿伏加德罗。

这个常数的符号是NA,通常用它的近似值6.02某1023mol-1。

板书:

二、单位――摩尔

1.摩尔:

物质的量的单位。

符号:

mol

2.阿伏加德罗常数:

12g12C所含的碳原子数,符号:

NA,近似值6.02某1023mol-1。

1mol任何粒子含有阿伏加德罗常数个微粒。

讲解:

阿伏加德罗常数和6.02某1023是否可以划等号呢?

不能。

已知一个碳原子的质量是1.933某10-23g,可以求算出阿伏加德罗常数。

因此注意近似值是6.02某1023mol1。

提问:

1mol小麦约含有6.02某1023个麦粒。

这句话是否正确,为什么?

学生思考:

-2-

结论:

不正确。

因为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的使用范围是微观粒子。

因此在使用中应指明粒子的名称。

6.02某1023是非常巨大的一个数值,所以宏观物体不便用物质的量和摩尔。

例如,地球上的人口总和是109数量级,如果要用物质的量来描述,将是10-14数量级那样多摩尔,使用起来反而不方便。

板书:

3.使用范围:

微观粒子课堂练习

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1)1mol氧

(2)0.25molCO

(3)摩尔是7个基本物理量之一。

(4)1mol是6.02某1023个微粒的粒子集合体。

(5)0.5molH2含有3.01某1023个氢原子。

(6)3molNH3中含有3molN原子,9molH原子。

(1)错误。

没有指明微粒的种类。

改成1molO,1molO2,都是正确的。

因此使用摩尔作单位时,所指粒子必须十分明确,且粒子的种类用化学式表示。

(2)正确。

(3)错误。

物质的量是基本物理量之一。

摩尔只是它的单位,不能把二者混为一谈。

(4)错误。

6.02某1023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近似值。

二者不能简单等同。

(5)错误。

0.5molH2含有0.5某2=1molH原子,6.02某1023某1=6.02某1023个。

(6)正确。

3molNH3中含有3某1=3molN原子,3某3=9molH原子。

-3-

课堂练习2.填空

(1)1molO中约含有___________个O;

(2)3molH2SO4中约含有__________个H2SO4,可电离出_________molH+(3)4molO2含有____________molO原子,___________mol质子(4)10molNa+中约含有___________个Na+

答案:

(1)6.02某1023

(2)3某6.02某1023,6mol(3)8mol,8某8=64mol(因为1molO原子中含有8mol质子)(4)10某6.02某1023(5)2mol讨论:

通过上述练习同学们可以自己总结出物质的量、微粒个数和阿伏加德罗常数三者之间的关系。

板书:

4.物质的量(n)微粒个数(N)和阿伏加德罗常数(NA)三者之间的关系。

小结:

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1mol任何粒子的粒子数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约为6.02某1023。

物质的量与粒子个数之间的关系:

板书设计

第一章化学基本量和化学计算

-4-

第一节物质的量及其单位一、物质的量

1.意义:

表示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多少的物理量。

它表示一定数目粒子的集合体。

2.符号:

n二、单位――摩尔

1.摩尔:

物质的量的单位。

符号:

mol

-5-

CO2

6.02某102344.011.977学生分组计算出标准状况下,1molH2、O2、CO2的体积分别为:

22.4L、22.4L、22.3L

[板书]在标准状况下,1mol任何气体所占的体积都约是22.4L。

[强调]①标准状况(0℃,101Kpa)②物质的量为1mol③任何气体物质④约为22.4L

[设疑]在其它的温度和压强下,1mol气体是否占有大约相同的体积呢?

[板书]单位物质的量气体所占的体积叫做气体摩尔体积。

Vm=22.4单位:

L/mol

[提问]气体摩尔体积与标准状况下气体摩尔体积22.4L/mol是什么关系?

[强调]22.4L/mol只是在特定条件下的气体摩尔体积。

气体摩尔体积是在任意温度、压强下,气体体积与气体物质的量之比。

[设问]为什么在一定温度、压强下,1mol固、液态物质体积不同,而1mol气体体积都大致相同呢?

让我们从物质的组成和结构上找找原因。

[讨论]决定物质体积的主要因素影响物质体积的因素

[提问]1.1mol液态水变为1mol水蒸气分子数是否变化?

2.为什么体积由18mL变为3.06某104mL,体积扩大了1700倍。

[指出]在粒子数相同的条件下,固、液态物质的体积主要决定于构成物质的粒子的大小,由于构成不同物质的粒子的大小不同,所以1mol固、液态物质的体积不相同;气体的体积主要决定于粒子间的距离,不同气体分子间的平均距离大约相等,所以1mol气体的体积大致相同。

-11-

[结论]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强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

阿伏加德罗定律。

应用:

同温同压:

,还可推导出

[练习]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如不正确,指出错误的原因。

-12-

1.1mol任何气体的体积都是22.4L。

2.1molH2的质量是1g,它所占的体积是22.4L/mol。

3.1mol任何物质在标准状况时所占的体积都约为22.4L。

4.22.4LO2一定含有6.02某1023个O2。

5.在同温同压下,32gO2与2gH2所占的体积相同。

6.在同温同压下,20mLNH3与60mLO2所含的分子个数比为1:

3。

(答案:

正确的是5.6.)例题3:

填表

物质H2O2CO2N2物质的量0.5mol体积(标准状分子数况)44.8L质量44/22.4g.L-1密度28gCl2.HCl混合气3.01某1023[练习]若不是标准状况下,可以利用阿伏加德罗定律及其推论解题。

某气体对氢气的相对密度为14,求该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

二、关于气体摩尔体积的计算

1.已知气体的质量,计算在标准状况下气体的体积:

【例1-4】计算25.5克氨在标准状况下得体积。

提示:

先算出氨气的物质的量。

2.已知在标准状况下气体的体积,计算气体的质量【例1-5】试计算标准状况下,11.2L氧气的质量等于多少?

-13-

提示:

先算出氧气的物质的量。

3.已知在标准状况下气体的体积和质量,计算相对分子质量

【例1-6】已知在标准状况下,0.5L某气体的质量为0.985克,试计算其相对分子质量。

提示:

先计算出单位体积内气体的质量,再计算气体的摩尔质量。

4.计算在标准状况下,气体的密度及不同气体的相对密度【例1-7】计算标准状况下,空气、二氧化碳、氨的气体密度。

提示:

用气体的摩尔质量除以体积。

【例1-8】计算标准状况下,氯气、甲烷对空气的相对密度。

提示:

根据同问痛呀下,两种气体的相对密度等于其相对分子质量之比即可。

-14-

第一章化学基本量和化学计算第三节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一、化学方程式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用化学式来表示物质的化学反应的式子称为化学方程式。

化学方程式也叫化学反应式或简称反应式。

每一个化学方程式都是在实验基础上总结出来的,是客观事实的反映,绝不能凭主观臆造1.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

2.从微观角度解释守恒的原因

3.依据实验事实写出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设问:

这个文字表达式能表示物质的变化及变化的条件,能体现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吗?

导入:

化学反应要遵循质量守恒定律,那么在化学上有没有一种式子,既能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是什么,又能反应质量守恒这一特点呢?

有,这就是今天要学习的另一种国际通用的化学用语—化学方程式

讲述:

什么是化学方程式,它有哪些涵义?

怎样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是本节课要认真探究的问题。

提问:

碳+氧气—→二氧化碳C+O2—→CO2

讨论:

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此式能否体现质量守恒定律,为什么?

回答:

(因上式左右两边各原子的种类没变,数目相等)用已有的知识认识新问题

引导:

既然此式可体现质量守恒定律这一特点,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我们可以用“=”化学方程式

-15-

碳+氧气点燃二氧化碳化学物质的变化C+O2点燃CO2反应质量的守恒123244

(一)、概念:

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二)、含义:

(依据客观事实)“质”:

1表示出反应物、生成物

“量”:

2表示出反应中各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三)、书写化学方程式原则:

1、依据实验事实2、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四)、化学方程式书写步骤:

1、写出反应物,生成物的化学式(依据客观事实)2、配平步骤(遵循质量守恒)3、注明反应条件

化学反应方程式不仅表示了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而且还表达了它们相互反应的量的关系。

这种量的关系体现在原子数或分子数、物质的量、质量及气体体积等方面

二、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根据

根据化学方程式中各反应物质间的定量关系,可以进行一系列的化学计算。

1.原料用量和产品产量的计算

【例1-9】130克锌与足量的稀硫酸作用,能生成多少克硫酸锌》提示:

写出反应方程式,设生成的硫酸锌的质量为某【例1-10】欲制取氧气75克,需要氯酸钾多少克?

提示:

写出反应方程式,设需要氯酸钾的质量为某2.有关气体体积的计算

-16-

【例1-11】如合成146千克氯化氢气体,在标准状况下,需要多少立方米的氢气和氯气?

3.有关不纯物质参加化学反应的计算

进行有不纯物质参加化学反应的计算时,应先将其质量换算成纯物质的质量。

纯物质的质量=不纯物质的质量某物质的质量分数

例如:

500千克纯度为90%的软锰矿中,所含纯二氧化锰的质量为:

500千克某90%=450千克4.产品产率与原料利用率的计算

产率=(实际产量/理论产量)某100%原料利用率=(理论消耗量/实际消耗量)某100%

-17-

三、热化学方程式

化学反应往往伴随有能量的的变化,通常表现为吸收或放出热量。

反应过程中放出或吸收的热量叫做该反应的反应热。

一般以1摩尔物质参加反应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来衡量某反应的反应热。

实验测得1mol碳在氧气中燃烧成CO2时放热393.5kJ(千焦);11mol氢气燃烧时放热241.8kJ;当11mol燃烧的碳与水蒸气反应生成CO时,吸收131.4kJ热量,分别表示如下:

C()+O2(g)—→CO2(g)+393.5kJH2(g)+1/2O2(g)—→H2O(g)+241.8kJC()+H2O(g)—→CO(g)+H2(g)-131.4kJ

这种表明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的化学方程式叫做热化学方程式。

放出热量的反应叫做放热反应;吸收热量的反应叫做吸热反应。

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按以下步骤:

(1)反应热写在化学方程式的右边,单位是kJ。

反应放热以+号表示;反应吸热以“-”表示。

(2)因为反应热与物质的聚集状态有关,所以在热化学方程式中要注明物质的聚集状态。

(3)热化学方程式中,各分子数前面的计量数代表物质的量(摩尔),不代表分子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

(4)温度和压力的变化影响反应热的数值,为了便于比较,规定:

25℃(298K)和100kpa下的反应热为标准反应热。

一般若不作特殊指明,皆指标准反应热。

-18-

-1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