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科普阅读题》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word.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582300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25.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学科普阅读题》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word.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化学科普阅读题》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word.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化学科普阅读题》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word.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化学科普阅读题》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word.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化学科普阅读题》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word.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化学科普阅读题》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word.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化学科普阅读题》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word.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化学科普阅读题》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word.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化学科普阅读题》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word.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化学科普阅读题》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word.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化学科普阅读题》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word.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化学科普阅读题》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word.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化学科普阅读题》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word.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化学科普阅读题》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word.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化学科普阅读题》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word.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化学科普阅读题》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word.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化学科普阅读题》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word.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化学科普阅读题》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word.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化学科普阅读题》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word.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化学科普阅读题》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word.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化学科普阅读题》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word.docx

《《化学科普阅读题》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word.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科普阅读题》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word.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化学科普阅读题》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word.docx

《化学科普阅读题》单元测试题含答案word

2020-2021年《化学科普阅读题》单元测试题(含答案)(word)

一、中考化学科普阅读题

1.碳酸钠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

吕布兰、索尔维和侯德榜为碳酸钠的工业化生产做出了巨大贡献。

I、吕布兰法

1789年,法国医生吕布兰(N.Leblanc,1742-1806)以食盐、浓硫酸、木炭和石灰石为原料,开创了规模化工业制取碳酸钠的先河,具体流程如图:

(1)碳酸钠俗称__________。

(2)不断有科学家对吕布兰法进行改进,是因为此法有明显不足,请写出一条不足之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索尔维法

1892年,比利时工程师索尔维发明氨碱法制碳酸钠,又称索尔维法。

原理如下:

NaCl+NH3+CO2+H2O═NaHCO3↓+NH4Cl2NaHCO3

Na2CO3+CO2↑+H2O。

某兴趣小组采用下列装置模拟索尔维法制备碳酸氢钠,进而制得碳酸钠,实验完毕后,将三颈烧瓶内的反应混合物过滤、洗涤、低温干燥,并将所得固体置于敞口容器中加热,记录剩余固体质量,实验记录如下:

加热时间/min

t0

t1

t2

t3

t4

t5

剩余固体质量/g

未记录

15.3

13.7

11.9

10.6

10.6

请回答下列问题:

(3)装置图中,饱和NaHCO3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达)

(4)有同学认为应该在长颈漏斗内放置一团蘸有酸液的棉花,理由是______

(5)根据实验记录,计算t2时NaHCO3固体的分解率是________(已分解的NaHCO3质量与加热前原NaHCO3质量的比值)(精确到0.1%)。

若加热前NaHCO3固体中还存在少量NaCl,上述计算结果将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6)制碱技术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把持在英、法等西方国家手中,我国化学工程专家侯德榜先生独立摸索出索尔维法并公布与众,又于1943年创造性地将制碱与制氨两种工艺联合起来,基本消除废弃物的排放,同时生产出碳酸钠和氯化铵两种产品,这就是著名的侯氏制碱法。

下列认识或理解正确的是(______)

A科学认识是在曲折的、艰辛的积累过程中不断进步的;

B“科技兴邦、实业救国”是侯德榜先生回国研究的巨大动力;

C侯氏制碱法大大提高了原料的利用率,它符合当今“绿色化学”的理念。

【答案】纯碱、苏打污染环境

吸收氨气、防止空气污染50%偏小ABC

【解析】

【分析】

【详解】

(1)碳酸钠俗称纯碱或苏打,故答案:

纯碱、苏打。

(2)吕布兰法制备纯碱过程中有一氧化碳、氯化氢气体产生,污染环境,故答案:

污染环境。

(3)稀盐酸易挥发出氯化氢气体,碳酸氢钠溶液可与氯化氢气体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故答案:

(4)浓氨水易挥发出氨气,为防止氨气逸散,污染空气,可放置一团蘸有酸液的棉花,故答案:

吸收氨气、防止空气污染。

(5)解:

设原

的质量为x,

时刻,分解的

的质量为y。

答:

时刻,

的分解率是50%,

若加热前碳酸氢钠中混有氯化钠,则最终得到固体质量偏大,由此计算得到的原固体总质量偏大,

时刻分解的

的质量不变,则分解率偏小。

故答案:

50%、偏小。

(6)根据题意,A、科学认识是在曲折的、艰辛的积累过程中不断进步的,A符合题意;B、“科技兴邦、实业救国”是侯德榜先生回国研究的巨大动力,B符合题意;C、侯氏制碱法大大提高了原料的利用率,它符合当今“绿色化学”的理念,C符合题意。

故答案:

ABC

2.阅读短文后回答下列问题。

燃料电池(Fuelcell),是一种使用燃料进行化学反应产生电能的装置,最早于1839年由英国的Grove发明。

燃料的选择性非常多,包括纯氢气(H2)、甲醇(CH3OH)、乙醇(CH3CH2OH)、天然气,甚至于现在运用最广泛的汽油,都可以作为燃料电池的燃料。

这是目前其他所有动力来源无法做到的。

而以燃料电池做为汽车的动力,已被公认是二十一世纪必然的趋势。

2017年,我国共有8个品牌的10款车型燃料电池汽车在产,总产量为1272辆,2018年国产燃料电池汽车已经超过3000辆。

燃料电池是以特殊催化剂作电极使燃料与氧气发生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因其不需推动涡轮等发电器具,也不需将水加热至水蒸气再经散热变回水,所以能量转换效率高达70%左右,足足比一般发电方法高出了约40%;优点还不只如此,其二氧化碳排放量比一般方法低许多,且水又是无害的生成物,所以燃料电池是一种高效、低污染装置。

燃料电池主要由正极、负极、电解质溶液和外部电路4部分组成,其正极和负极分别通入燃料气和氧气(空气),负极上燃料气放出电子,外电路传导电子到正极并与氧气结合生成离子,在电场作用下,离子通过电解质转移到负极上再与燃料气进行反应,最后形成回路产生电能。

与此同时,因为燃料自身的反应及电池存在的内阻,燃料电池也要排出一定的热量,以保持电池恒定的工作温度。

右图是甲烷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1)燃料电池是将_________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____。

A化学反应放出的能量可以是光能、热能、电能等

B燃料电池可以广泛用于新能源汽车。

C氢燃料电池汽车所需要的H2可电解水生成。

D燃料电池都要排放CO2气体

(3)写出甲醇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

(4)甲烷燃料电池释放能量的总反应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

【答案】化学D2CH3OH+3O2

2CO2+4H2OCH4+2O2+2KOH

K2CO3+3H2O

【解析】

【分析】

【详解】

(1)根据短文:

燃料电池(Fuelcell),是一种使用燃料进行化学反应产生电能的装置,可知燃料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2)A化学反应放出的能量可以是光能、热能、电能等,正确;

B据短文可知,燃料电池做为汽车的动力,已被公认是二十一世纪必然的趋势,燃料电池可以广泛用于新能源汽车,正确;

C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氢燃料电池汽车所需要的H2可电解水生成,正确;

D、氢燃料电池不会排放二氧化碳气体,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3)甲醇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方程式为:

(4)甲烷燃料电池的总反应为:

通入燃料甲烷的一极为电源的负极,发生氧化反应,由于电解质溶液呈碱性,则负极电极反应式为:

,通入氧气的一极为正极,发生还原反应,正极电极反应式为:

,电解质溶液为氢氧化钾,两式相加得到总反应方程式为:

3.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当前,生物质能源已成为世界第四大能源和首屈一指的可再生能源,利用秸秆生产生物质能已成为一大亮点。

农作物光合作用的产物一半在果实,一半在秸秆。

秸秆的生物质能利用方式有多种,如秸秆肥料、秸秆饲料、秸秆气化、秸秆发电、秸秆乙醇等,大大提高了秸秆的利用值和利用率。

一、秸秆饲料:

目前,将秸秆制成饲料常用的方法是青贮。

青贮的过程一般为:

秸秆粉碎→发酵液制备→发酵→饲料。

而在发酵过程中添加乳酸菌,可以提高青贮质量,提高秸秆的利用率。

二、秸秆沼气:

利用沼气设备,以秸秆为主要原料,在严格的厌氧环境和一定的温度、水分、酸碱度等条件下,经过沼气细菌的厌氧发酵就会产生可燃性气体——沼气。

秸秆沼气的发展不但解决了秸秆利用率低的问题,而且提供了廉价清洁能源。

三、秸秆肥料:

以动植物残体(如富禽粪便、农作物秸秆等)为来源并经无害化处理、发酵腐熟就可以制成生物有机肥。

温度是表征堆肥腐熟程度的一个重要参数。

接种微生物菌剂对玉米秸秆与牛粪混合物发酵温度的影响如图所示。

一般认为,堆体温度在50℃以上保持5~7天可保证堆肥达到卫生学指标和腐熟的必要条件。

四、秸秆乙醇:

燃料酒精作为石油的替代能源,已经成为各国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重要研究发展方向。

目前,玉米等淀粉质原料生产燃料酒精技术已相当成熟,我国已经实现工业化玉米秸秆与牛粪混合物堆肥过程中温度变化生产,但随着陈化粮消耗殆尽,淀粉质原料存在“与民争粮,与粮争地”等问题,大量利用粮食生产燃料酒精受到严重限制。

秸秆中含有木质纤维素,利用秸秆生产酒精,不仅可以缓解日益严重的能源危机,环境污染,食物短缺等问题,也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证。

植物秸秆生产燃料酒精的大致流程是:

其中,在葡萄糖(C6H12O6)转化为酒精过程中,需要在无氧环境中,加入酵母菌进行发酵制得。

当今,绿色发展理念已深入人心,秸秆的综合利用不仅为生态环境的改善发挥了重大贡献,更成为了生产生物质能源的新亮点!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秸秆的利用方式中都需要经过_________后才能得到所需的物质。

(2)沼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请写出甲烷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3)酒精作为燃料的优势在于______________。

(4)从图中可以看出,在秸秆堆肥过程中接种微生物菌剂的优势在于______________(至少2点)。

(5)根据文章信息,下列选项正确的是______。

A.生物质能属于可再生能源

B.秸秆沼气属于清洁能源

C.将秸秆制成饲料常用的方法是青贮

D.秸秆的综合利用有利于改善能源结构

【答案】发酵

可以缓解日益严重的能源危机,环境污染等问题能提高堆体温度、延长堆体高温持续时间、加快堆肥腐熟进程ABCD

【解析】

【详解】

(1)通过阅读材料可知,秸秆所有利用方式中均需要进行的操作是发酵;

故填:

发酵。

(2)甲烷是有机化合物,含碳、氢两种元素,甲烷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故填:

(3)酒精作为燃料的优势是不仅可以缓解日益严重的能源危机,环境污染等问题,也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证;

故填:

可以缓解日益严重的能源危机,环境污染等问题。

(4)由图中可以看出,在秸秆堆肥的过程中加入微生物菌剂后,可以提高堆体温度,延长堆体的高温持续时间,并加快堆肥腐熟进程;

故填:

能提高堆体温度、延长堆体高温持续时间、加快堆肥腐熟进程。

(5)A、生物质能属于可再生能源,故选项A正确;

B、沼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和水对环境没有污染,属于清洁能源,故选项B正确;

C、结合文章原话,将秸秆制成饲料最常用的方法是青贮,故选项C正确;

D、秸秆可以经过化学反应制成沼气或者酒精,可以有效的改善能源结构,故选项D正确。

故选:

ABCD。

4.活性氧化锌(

)粒径介于1~100nm,是一种面向21世纪的新型高功能精细无机产品。

某科研小组利用某废弃的氧化铜锌矿(主要成分为

,其余成分既不与酸反应,也不溶解于水)回收铜,并制备活性氧化锌。

(查阅资料)

常温下氢氧化物沉淀时溶液的pH见下表:

氢氧化物

开始沉淀时的pH

1.9

7.0

6.0

4.7

沉淀完全时的pH

3.2

9.0

8.0

6.7

 

(实验设计)设计的部分实验流程如图所示:

请根据上述资料和实验流程回答下列问题:

(1)操作1的名称是____________。

(2)在氧化铜锌矿中加入过量稀硫酸,主要成分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

(3)加过量铁粉后,发生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得到滤渣1的成分为__________。

(4)加入双氧水的作用是___________;不选用高锰酸钾,而选用双氧水的优点是_______。

(5)完成操作2的实验步骤①___________;②_______;③灼烧。

(交流反思)(6)从绿色化学的角度分析上述实验流程,除了能回收金属单质和活性氧化锌外,还可以获取的有用副产品是(写出化学式,并指明其用途)________。

【答案】过滤

置换反应Cu、Fe将

)氧化成

),以便在后续操作中将溶液中的铁元素除去不引入较难除去的杂质加入适量稀硫酸,调节溶液的pH至8.0过滤、洗涤、干燥

作颜料、

作化肥

【解析】

【分析】

【详解】

实验设计:

(1)操作1是使不溶性物质氢氧化铁和其他可溶性物质分离的过程,为过滤;

(2)在氧化铜锌矿中加入过量稀硫酸,目的是使氧化铜和氧化锌完全反应进入溶液,主要成分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由于加入铁粉前是硫酸铜、硫酸锌以及剩余的硫酸的混合溶液,加入铁粉,反应的反应分别为:

,都是单质和化合物反应生成新的单质和新的化合物,为置换反应。

反应后,由于加入的铁过量,所以滤渣含有剩余的

,同时还有生成的

(4)加入双氧水的作用是

)氧化成

),以便在后续操作中将溶液中的铁元素除去;不选用高锰酸钾,而选用双氧水的优点是:

不引入较难除去的杂质。

(5)

沉淀完全时的pH为8.0,故操作2的实验步骤为:

①加入适量稀硫酸,调节溶液的pH至8.0;②过滤、洗涤、干燥;③灼烧。

交流反思:

(6)从绿色化学的角度分析上述实验流程,除了能回收金属单质和活性氧化锌外,

受热可得到

,可作颜料,以及

可作化肥,故还可以获取的有用副产品是:

作颜料、

作化肥。

5.2016年1月29日《科技日报》报道:

科学家首次将从空气捕获的二氧化碳用氢气将其转化为甲醇,同时有水生成。

该研究即可除去大气中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生成的甲醇还能作为汽油的替代燃料。

二氧化碳转化成甲醇的过程中,一个关键的因素是找到合适的均相催化剂。

此次研究人员开发出在高温下不会分解的金属钌催化剂,稳定性好,可重复使用。

(1)图1是科学家正在研究的二氧化碳循环利用技术:

①二氧化碳与氢气在催化剂、高温条件下,除生成甲醇(CH4O)外,还生成一种常温下为液态的化合物,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甲醇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

②从图中分析得出的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_____。

(填序号)

A该技术符合低碳经济的理念

B水生成氢气的过程中所用的催化剂一定是二氧化碳

C该技术有助于缓解全球面临的能源危机

D液化石油气、汽油、甲醇均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2)在加油站贴有“严禁烟火”的标志的原因是_____,试从微观角度解释:

_____。

(3)二氧化碳转化成甲醇的微观示意图,如图2所示。

①该反应生成物中的化合物有_____种,其中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写出化学式)。

②请写出甲醇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

③下列关于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

(用序号作答)

a.能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自身的质量不变;

b.反应过程中,自身的性质不变;

c.反应过程中,自身的化学性质不变;

d.能加快化学反应的速率,自身的质量不变。

【答案】3H2+CO2

CH3OH+H2O﹣2AC可燃性的气体与空气的混合物在点燃时易发生爆炸分子在不断运动2H2O2CH3OH+3O2

2CO2+4H2Oac

【解析】

【分析】

二氧化碳和氢气在复合催化剂催化作用下生成甲醇和水,组成化合物中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甲醇和氧气在点燃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详解】

(1)①二氧化碳和氢气在复合催化剂催化作用下生成甲醇(CH3OH)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设甲醇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x,则

②A、二氧化碳循环利用,符合低碳经济的理念,故A正确;

B、水生成氢气的过程中所用的催化剂不一定是二氧化碳,故B不正确;

C、二氧化碳循环利用,该技术有助于缓解全球面临的能源危机,故C正确;

D、液化石油气和汽油主要是碳氢类化合物、甲醇中共有碳、氢、氧三种元素,故D不正确。

故选AC。

(2)可燃性的气体与空气的混合物在点燃时易发生爆炸,所以在加油站贴有“严禁烟火”的标志,从微观角度解释是分子在不断运动。

(3)①化合物是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所以该反应生成物中的化合物有2种,其中属于氧化物的是H2O。

②甲醇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

③a、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自身的质量不变,故a正确;

b、反应过程中,催化剂自身的化学性质不变,故b不正确;

c、反应过程中,催化剂自身的化学性质不变,故c正确;

d、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自身的质量不变,故d不正确。

故选ac。

【点睛】

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只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自身的化学性质反应前后不变。

6.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随着环境意识的提高,人们对室内空气质量越来越关心.下表列举了室内空气的主要污染物及来源.

污染源

污染物

建筑材料

NH3、甲醛(CH2O)、苯(C6H6)、甲苯(C7H8)、石棉纤维等

家具

甲醛(CH2O)、甲苯(C7H8)等

办公用品

O3、电磁辐射等

烹饪

CO、NO2、SO3、PM10等

室内微生物

结核杆菌、霉菌等

从上表看出室内污染物种类繁多,其中室内甲醛污染已被列入对公众健康影响最大的环境因素之一.室内空气中的甲醛主要来自于人造板材料制作的家具、地板以及胶黏剂等.这些材料用的越多,甲醛在室内空气中的浓度越高.甲醛的释放期非常长,人们打开人造板家具柜门时,闻到的刺激性气味主要是甲醛的气味.

改善室内空气质量的方法有很多.

通常情况下,开窗通风是改善室内空气质量最有效的方法.

运用功能性装饰材料也可以改善室内空气质量.研究表明硅藻泥也可以净化空气.硅藻泥的主要成分是硅藻土,是由水生浮游类生物沉积而成.电子显微镜显示,硅藻土粒子表面具有无数微小的孔穴,功能与活性炭相似.正是这种多孔的结构,使硅藻泥成为具有净化空气功能的内墙装饰材料.

“光触媒技术”是20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技术.“光触媒”是一种纳米级材料,具有强烈的催化分解功能.图一就是“光触媒”技术应用于分解甲醛、氨气、甲苯等有害物质的原理图.空气净化器是净化室内空气的重要设备.图二是某品牌空气净化器的净化效果图,其中a、b、c是甲醛随开机时间浓度变化的三条曲线.

为满足人们对健康住宅的需求,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使生活由舒适型向健康型方向发展,人们正在不断优化新的技术.

依据短文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一氧化碳的污染源是__.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填序号).

a.甲醛有毒

b.硅藻泥通过吸附污染物净化了空气

c.吸收、转化、降低室内污染物的浓度都可以改善室内空气质量

(3)“光触媒技术”可将污染物转化为水和二氧化碳,依据图一写出该反应的条件:

__.

(4)依据图二提出一条使用空气净化器的建议:

__.

【答案】烹饪abc光、TiO2工作时间在1~2小时,降低甲醛的浓度效果显著

【解析】

(1)含碳元素的燃料不充分燃烧生成一氧化碳。

(2)a.甲醛有毒,正确;b.硅藻土粒子表面具有无数微小的孔穴,功能与活性炭相似.正是这种多孔的结构,使硅藻泥具有吸附性,吸附污染物净化了空气,正确;c.吸收、转化、降低室内污染物的浓度都可以改善室内空气质量,正确。

故选abc。

(3)依据图一可知,“光触媒技术”可将污染物转化为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条件是光、TiO2(4)依据图二提出一条使用空气净化器的建议:

工作时间在1~2小时,降低甲醛的浓度效果显著。

7.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钠是一种活泼金属,其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钠在空气中极易被氧化,用小刀一切,就能观察到它的本来面目:

银白色有金属光泽。

钠还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

目前,世界上多数采用电解熔融氯化钠的方法来制得金属钠。

氯化钠的熔点为801℃,将氯化钠和氯化钙按质量比2:

3混合共熔,可得到熔融温度约为580℃的共熔物,降低了电解所需的温度。

电解时,正极放出氯气,负极产生的金属钠和金属钙同时浮在共熔物,从管道溢出。

把熔融的金属混合物冷却到105~110℃,金属钙结晶析出,通过过滤可以分离出金属钠。

金属钠的应用非常广泛,可以用于制造过氧化钠(Na2O2)等化合物。

还能用于生产更加昂贵的金属钾,以钠和氯化钾为原料,在高温条件下,生成钾和氯化钠,生成的钾能以蒸汽的形式分离出来。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在钠的原子结构中,与钠元素化学性质密切相关的是__________。

(2)钠具有的物理性质有__________。

(3)金属钠通常保存在石蜡油中,目的是隔绝__________。

(4)钠能与水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5)写出用钠制取钾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答案】

(1)最外层电子

(2)银白色固体(有金属光泽、质地软)

(3)隔绝水和氧气

(4)2Na+2H2O2NaOH+H2↑

(5)Na+KCl

NaCl+K↑

【解析】

试题分析:

(1)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化学性质;

(2)钠的物理性质有:

有金属光泽,银白色;

(3)金属钠通常保存在石蜡油中,目的是隔绝水和氧气;

(4)根据题目信息可知,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

(5)钠与氯化钾在高温条件下生成氯化钠和钾。

考点:

元素化学性质,物质性质,灭火原理。

8.自然界有一种“雷雨发庄稼的现象,即在雷雨过后,植物生长得更好,下面一段短文就是叙述雷雨中发生的一系列化学过程”。

①空气中的N2在放电条件下与O2直接化合生成无色不溶于水的一氧化氮气体

②一氧化氮的密度比空气略大,不稳定,常温下就易与空气中的O2反应生成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

③二氧化氮气体有毒,易与水反应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

④生成的硝酸随雨水淋洒到大地上,同土壤中的矿物相互作用生成可溶于水的硝酸盐,请填写下列空白:

(1)上述短文中,对二氧化氮的化学性质进行描述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

(2)实验室制取一氧化氮时,只能采用下列收集方法的是(__________)

A向上排空气法B向下排空气法C排水集气法

(3)写出二氧化氮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

(4)“雷雨发庄稼”植物生长更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答案】③C3NO2+H2O=2HNO3+NO空气中的N2,在雷雨中经过一系列化学反应。

转化为可溶性的硝酸盐,易被植物吸收,从而起到氮肥的作用

【解析】

【分析】

氮气和氧气放电生成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和氧气生成二氧化氮,二氧化氮与水反应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

【详解】

(1)二氧化氮气体有毒,易与水反应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二氧化氮的这些性质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二氧化氮的化学性质,故选③。

(2)一氧化氮不稳定,常温下就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一氧化氮不溶于水,用排水法收集,故选C。

(3)二氧化氮与水反应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NO2+H2O=2HNO3+NO。

(4)空气中的N2在放电条件下与O2直接化合生成无色不溶于水的一氧化氮气体,一氧化氮气体常温下就易与空气中的O2反应生成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二氧化氮气体易与水反应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生成的硝酸随雨水淋洒到大地上,同土壤中的矿物相互作用生成可溶于水的硝酸盐,被植物吸收,故“雷雨发庄稼”植物生长更好的原因是空气中的N2,在雷雨中经过一系列化学反应。

转化为可溶性的硝酸盐,易被植物吸收,从而起到氮肥的作用。

【点睛】

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英语考试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