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游天姥吟留别 》 同步练习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82563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7.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梦游天姥吟留别 》 同步练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梦游天姥吟留别 》 同步练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梦游天姥吟留别 》 同步练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梦游天姥吟留别 》 同步练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梦游天姥吟留别 》 同步练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梦游天姥吟留别 》 同步练习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梦游天姥吟留别 》 同步练习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梦游天姥吟留别 》 同步练习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梦游天姥吟留别 》 同步练习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梦游天姥吟留别 》 同步练习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梦游天姥吟留别 》 同步练习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梦游天姥吟留别 》 同步练习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梦游天姥吟留别 》 同步练习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梦游天姥吟留别 》 同步练习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梦游天姥吟留别 》 同步练习题.docx

《《梦游天姥吟留别 》 同步练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梦游天姥吟留别 》 同步练习题.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梦游天姥吟留别 》 同步练习题.docx

《梦游天姥吟留别》同步练习题

《梦游天姥吟留别》练习

【教学目标】

1.了解七言古诗的一般特点,体会李白作品的艺术风格。

2.正确认识诗中所体现出来的不与权贵妥协的反抗精神和伤感情绪。

3.领会想象奇特和比喻、对比、夸张等修辞手法,体味李白积极浪漫主义风格。

【教学重点】把握诗的内容和形式,整体感悟诗的意境。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强烈的情感,了解诗人独特的艺术气质。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解题

⑴梦游:

⑵天姥:

⑶吟:

⑷留别:

⑸文体知识:

本诗是一首七言古诗。

七言古诗简称“七古”。

“古诗”又称“古体诗”,是相对于格律严格的“近体诗”而言。

“七言”分两种,一种是以七字句为基础,杂用四、五、六、九言而构成了形式自由的长短句,这样长短交错,换韵自由,富于变化,也称为“歌行体”;另一种是每句七字,句式整齐。

今天所学的这首诗属于哪一种呢?

二、整体感知

1、试读全诗(读出声来)。

2、字音识记

①渌水(  )  ②澹澹(  )  ③魂悸(  )

④石扉(  ) ⑤訇然(  ) ⑥天姥(  )

⑦剡溪(  ) ⑧木屐(  )

3、这首诗形式错落,屈伸自如,语言富有自然节奏感,朗读时应有意识地注意语感流动,把握语言的节奏、音调、情态和诗人感情的巧妙配合。

三、分析课文

(一)研习第一节(入梦缘由)

1、解释下列加点词

①越人语天姥。

() 

②烟涛微茫信难求。

()

③云霞明灭或可睹。

()()

④天姥连天向天横。

() 

⑤势拔五岳掩赤城。

()

⑥对此欲倒东南倾。

() 

2、朗读思考:

天姥山具有什么样的特点引发作者去游历呢?

用一、二词语概括。

 

3、用了哪些手法来写天姥山的特点?

 

(二)、研读第二段(梦游历程)

1、解释下列加点词

①我欲因之梦吴越。

()②渌水荡漾清猿啼()

③迷花倚石忽已暝()④栗森林兮惊层巅()()

⑤云青青兮欲雨。

() ⑥水澹澹兮生烟()

⑦列缺霹雳。

()  ⑧訇然中开。

()()

⑨虎鼓瑟兮鸾回车。

()

2、思考:

梦境部分可以细分为几个画面?

提示:

以地点和时间作为划分依据

 

3、思考:

诗人描绘一个什么样的梦境?

诗人的心情如何?

 

4、我们再一次诵读梦游历程,注意诵读过程同时,在脑海再现几副画面。

“能生活在梦境中的人是幸福的。

————鲁迅先生如是说。

然而梦总有醒来的时候。

5、思考:

诗人由梦转醒的心情如何?

提示:

抓关键字眼

 

6、洞天之游的神奇对这一部分起什么作用?

 

第二课时

(三)、研读第三段(惊梦长叹)

1、解释下列加点词

①须行即骑访名山。

()②古来万事东流水。

()()

③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

2、概括内容梦后感慨

(1)面对现实,作

者禁不住长嗟短叹。

“世间”两句,作者是在感叹什么?

 

(2)“且放”两句,诗人表明了自己什么志向?

 

(四)、填写下表,理清课文结构层次。

结构层次

描绘文句

概括

表现手法

梦由

神秘高峻

夸张、陪衬、描写

梦游

月夜

渌水荡漾清猿啼

剡溪清幽

白描

白昼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山中壮美

傍晚

洞外恐怖

绘形绘色,绘声夸张

夜晚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洞中仙乐

梦醒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魂惊

梦后抒情

蔑视权贵,

傲岸不屈

(五)、这首诗歌的诗眼是“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那李白为什么要花如此多的笔墨来描写梦境呢?

对表现主题有什么作用?

 

(六)、请赏析“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一句。

 

(七)、诗句“古来万事东流水”,是不是流露出作者消极的思想?

(八)名句默写

①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善于描写想象的世界,他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云中仙人出场时的穿着与出行工具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令人叹为观止。

②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登天姥仙山的所见所闻,只见东方的海中涌出一轮红日,四周是苍翠的群山,耳际是山顶的天鸡的叫声。

③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了著名诗人谢灵运住过的地方溪水荡漾、猿啼凄清的环境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流露出消极情绪: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也有消极情绪的流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时此刻诗人感到最能抚慰心灵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徜徉山水的乐趣,才是最快意的。

⑤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由现实转入梦境的过渡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最能表现作者鄙弃权臣贵戚的傲骨的性格(或主旨)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小结

李白“梦游”是通过一个离奇变幻、自由壮伟的极乐梦境表达自己对自由乐土的向往和对理想境界的热烈追求。

神仙世界的五彩缤纷,反衬出人间社会的极端丑恶,诗人借此表达对黑暗现实的强烈不满和憎恶。

也正是这种追求自由的内心要求,诗人蔑视权贵,唱出了时代的最强音。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这让我们想到了东晋时候“不为五斗米而折腰”的彭泽小令陶渊明,他终辞小令一职,最后躬耕南亩。

这一切在我们的心目中叠合出了一位傲视权贵却又才华横溢的诗人形象,诗人气质不俗,潇洒浪漫,富于幻想,对自由充满向往。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

1.下列字词中,加点字的注音有错的一项是(  )

A.栗(lì) 澹(dàn) 剡(shàn)溪 暝(mínɡ)B.屐(jī) 渌水(lù)訇(nōnɡ) 天姥(lǎo)

C.霓(ní)扉(fēi)瀛洲(yínɡ)长嗟(jiē)D.鸾(luán)悸(jì)青崖(yá)恍然(huǎnɡ)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瀛洲  剡溪  渌水  荡漾  青云梯B.层颠 列缺 丘栾 石扉 水澹澹

C.倚石 青冥 訇然 魂悸 忽已瞑D.长嗟 浩荡 霹雳 崩崔 谢公屐

3.下列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组是(  )

A.烟涛微茫信难求(确实) 势拔五岳掩赤城(超出)

B.忽魂悸以魄动(惊动) 失向来之烟霞(原来)

C.天姥连天向天横(遮断)虎鼓瑟兮鸾回车(回旋,运转)

D.迷花倚石忽已暝(睡着)熊咆龙吟殷岩泉(震响)

4.下列诗句在修辞上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B.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C.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D.指如削葱根

5.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诗中有“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之句,“五岳”指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下面是分别描写它们的诗句,次序乱了,请选出符合上面排列次序的一组(  )

①西当绝漠雄秦塞,东控深溟壮帝畿。

②回飚吹散五峰雪,往往飞花落洞庭。

③翠岭千重包楚塞,黄河一线下秦川。

④海明日观三更晓,风动天门九夏秋。

⑤黄河万里触山动,盘涡毂转秦地雷。

A.①③④②⑤B.④⑤③①②C.④⑤②①③D.④①③②⑤

二、课内精读(16分,选择题每题3分)阅读《梦游天姥吟留别》,回答6~10题。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虚词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惟觉时之枕席   惟:

独、只B.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安:

怎么

C.恍惊起而长嗟  而:

表顺承D.云霞明灭或可睹   或:

有的人

7.下列诗句中,加点词词类活用情况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句是(  )

A.云青青兮欲雨B.栗深林兮惊层巅

C.越人语天姥D.虎鼓瑟兮鸾回车

8.第一段运用了衬托手法,下列各句运用的手法与此法不相同的一句是(  )

A.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B.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C.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D.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9.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并非实指,只是极言其高;诗人并不直接说天姥山多高,而用比较和衬托的手法,把那高耸入云的样子写得淋漓尽致。

B.诗人完全摆脱了诗律的束缚,随着梦境的变化、情感的运行而遣词造句。

这种句法、韵法适应了李白狂放的性格、奇绝的想象、忽高忽低的情感流程,达到了内容和艺术形式的高度统一。

C.诗中特意提到南朝诗人谢灵运,是因为谢灵运在政治失意后游山玩水,曾在剡溪住过,李白有意仿效之。

D.这是一首记梦诗,也是一首游仙诗。

所写的梦游,也许并非完全是虚托的。

虽然诗末有不卑不亢的气概,但作者逃避现实,消极颓废,不免给人一定的消沉之感。

10.《梦游天姥吟留别》开篇两句“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能不能删掉,改为开门见山的方式,如用“越有名山曰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开头?

(4分)

三、课外拓展(29分)

阅读李白《古风》(其十九首),回答11~14题。

西上莲花山,迢迢见明星。

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

霓裳曳广带,飘拂升天行。

邀我登云台,高揖卫叔卿。

恍恍与之去,驾鸿凌紫冥。

俯视洛阳川,茫茫走胡兵。

流血涂野草,豺狼尽冠缨。

11.对诗中语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首联写诗人在想象中登上西岳华山的最高峰莲花峰,经过千里跋涉,终于见到明星仙女。

B.二、三联描绘了一幅优雅缥缈的神女飞天图。

玉女的纤纤素手拈着粉红的芙蓉,凌空而行,游于高高的太清,雪白的霓裳曳着宽广的长带,迎风飘举,升向天际。

C.第四、五联是诗人想象被邀请来到云台峰,与仙人卫叔卿长揖见礼,并一同遨游于太空。

D.最后两联描写被胡兵占据的洛阳一带,人民惨遭屠戮,血流遍野,而逆臣安禄山及其部属却衣冠簪缨,当了官员。

1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这是一首用游仙体写的古诗,与《梦游天姥吟留别》是相同的。

B.诗中用卫叔卿的故事暗暗关合自己的遭遇,表达自己不事权贵、傲岸不羁的性格。

C.在这首古诗中,诗人出世和用世的思想矛盾是通过美妙洁净的仙境和血腥污秽的人间这样两种世界的对照表现出来的。

D.作者借游仙表现了对现实的反抗和对理想的追求,情调从悠扬到悲壮,风格从飘逸到沉郁。

13.与课文比较,这两首诗写的仙境有什么区别?

(6分)

 

14.体会这首诗的意境,说说末四句写了什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6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15~16题。

秋日鲁郡尧祠亭上宴别杜补阙范侍御

李 白

我觉秋兴逸,谁云秋兴悲?

山苷落日去,水与晴空宜。

鲁酒白玉壶,送行驻金羁。

歇鞍憩古木,解带挂横枝。

歌鼓川上亭,曲度神飙吹。

云归碧海夕,雁没青天时。

相失各万里,茫然空尔思。

15.下列对整首诗内容和手法的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本诗标题交代了时间“秋日”、地点“鲁郡尧祠亭”、人物“杜补阙”“范侍御”及事件“宴别”。

B.诗开头两句“我觉”“谁云”前后对照,以强烈的主观抒情色彩体现李白的艺术个性,一“悲”字为全诗定下伤感的基调。

C.三、四两句交代别宴的具体时间和场景,抓住群山、落日、水流、晴空等景物与后文“云归碧海夕,雁没青天时”共同营造了一种落寞凄清的氛围。

D.送别宴会上大家开怀畅饮,歌唱的歌唱,奏曲的奏曲。

作者以正侧面相结合的手法描写了别宴上的热烈场面。

16.整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8分)

《梦游天姥吟留别》答案

第一课时

一、解题

⑴梦游:

说明内容的虚实

⑵天姥:

所梦内容

⑶吟:

古诗体式,多有悲愁慨叹之意,形式活泼,不拘一格,主要表现在诗句节奏的多变。

也由诗人情绪决定

⑷留别:

说明本诗写作目的

⑸“歌行体”

二、整体感知

2、 ①lù ②dàn ③jì ④fēi ⑤hōnɡ ⑥mǔ ⑦shàn ⑧jī

三、分析课文

(一)研习第一节(入梦缘由)

1、①(谈论)②(的确、实在、确实)③(暗)(有时)④(遮断) ⑤(超过) ⑥(作状语,表示动作的方向,向东南) 

2、神秘、高大(夸张、对比、衬托)

提示:

抓住个别意象,进行整合。

“明灭”、“连天”“拔”

3、夸张、对比、衬托。

(二)、研读第二段(梦游历程)

1、①(依据;梦游) ②(清澈;凄清)③(天黑,夜晚)④(栗,使……颤栗;惊,使……惊)⑤(名作动,下雨) ⑥(波浪起伏)⑦(同“裂”,分裂)  ⑧(名作状,在中间)(打开)⑨(名作动,弹奏)

2、月夜渡湖:

时间:

夜地点:

镜湖。

写诗人在月光照耀下飞渡镜湖的情景。

眼见绿水荡漾,耳闻清猿啼鸣,景色十分幽静。

(夜)

山之日景:

时间:

天亮了。

黎明时分,诗人著履登山,东方的海中涌出一轮红日,四周是苍翠的群山,耳际是山顶的天鸡的叫声。

壮观雄奇(青云梯、红日、天鸡鸣叫。

山之夜景:

时间:

夜,地点:

山。

神奇迷离,甚至恐怖的。

(熊咆龙吟电闪扉开、烟雾笼罩)

仙人登场:

地点人物皆变。

金银台、霓为衣、骑凤作马、老虎奏琴、鸾凤驾车、仙人济济一堂。

富丽

3、诗人为我们描绘了一个离奇变换,五彩缤纷的梦境。

特别是仙人登场的画面。

此时诗人心神完全解放,自由,盛大热烈的场面,像是在迎接诗人的到来。

5、提示:

抓关键字眼

“失”包含着诗人几多失意与深沉的感慨,梦醒之后的留恋和惋惜

6、反衬梦幻破灭后的失望,

作者与读者的情绪随之沉静,在全文形成了起伏的波澜。

第二课时

(三)、研读第三段(惊梦长叹)

1、①(通“需”,需要)②(事情)(作状语,表示动作的方向,向东)③(侍奉;舒展)

2、

(1)世事虚幻无常,流露了人生如梦的感伤情绪。

(2)绝不与恶势力妥协,保持自己的独立人格,同时也显露出诗人逃避现实的消极遁世的思想。

(四)、①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②想象、夸张 ③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④夸张、拟人、想象 ⑤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五)、

梦中仙境象征作者追求的理想境界。

写仙境的美妙是为了反衬现实的丑恶。

写自己对神仙世界的向往正是为了表明对黑暗现实的厌恶。

也就是说,诗歌的前后是一致的,都是在写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只是诗歌的前半部分用梦的形式曲折地表达出来,而后半部分诗人则是直抒胸臆,直接唱出:

“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六)、点亮了全诗的主题:

对于名山仙境的向往,是出于对权贵的抗争,它唱出封建社会中多少怀才不遇的人的心声。

唐朝比之其他朝代是开明的,较为重视人才,但也只是比较而言。

人才在当时仍然摆脱不了“臣妾气态间”的屈辱地位。

“折腰”一词出于东晋的陶渊明,他由于不愿忍辱而赋“归去来”。

李白虽然受帝王优宠,也不过是个御用文人。

封建君主君临天下,把自己升高到至高无上的地位,却抹杀了一切人的尊严。

李白在这里所表示的决绝态度,是向封建统治者投过去的一瞥蔑视。

在封建社会,敢于这样想、敢于这样说的人并不多。

李白说了,也做了,这是他异乎常人的伟大之处。

(七)、这首诗的内容丰富,曲折,奇谲,多变,它的形象辉煌流丽,缤纷多彩,构成了全诗的浪漫主义华赡情调。

它的主观意图本来在于宣扬“古来万事东流水”这样颇有消极意味的思想,可是它的格调却是昂扬振奋的、潇洒出尘的,有一种不卑不屈的气概流贯其间,并无消沉之感。

(八)①霓为衣兮风为马 虎鼓瑟兮鸾回车 ②半壁见海日 空中闻天鸡 ③谢公宿处今尚在 渌水荡漾清猿啼 ④世间行乐亦如此 古来万事东流水 且放白鹿青崖间 须行即骑访名山 ⑤我欲因之梦吴越 一夜飞度镜湖月 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使我不得开心颜

同步练习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

1.B解析 “訇”读hōnɡ,“姥”读mǔ。

2.A解析 B.颠—巅,栾—峦。

C.瞑—暝。

D.崔—摧。

3.D解析 暝:

天黑,夜晚。

4.A解析 B、C、D三句为比喻。

5.C解析 泰山观日;华山南接秦岭,北瞰黄渭;衡山离洞庭湖不远;恒山在山西省浑源县,往西就是塞外;嵩山位于洛阳东南登封县境内,嵩山山势挺拔,层峦叠嶂。

二、课内精读(16分,选择题每题3分)

阅读《梦游天姥吟留别》,回答6~10题。

6.D解析 或:

有时。

7.B解析 B项为使动用法,其余为名词作动词。

8.D解析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不是衬托,其余都运用了与第一段一样的衬托。

9.D解析 “逃避现实”“消极”,也说得上。

但是没有“颓废”,没有“消沉”。

10.不能。

瀛洲是传说中的海上仙岛,已暗含寻仙的意思。

诗人想寻仙,而瀛洲不可寻,这才转而寻天姥。

有此两句,下面再写梦中所见仙府景象,才不会使人感到突然。

三、课外拓展(29分)

11.A解析 迢迢,远远的意思。

句中没有千里跋涉之意。

12B解析 在这首诗中表现的是“独善”“兼济”的思想矛盾和忧国忧民的沉痛感情。

13.①课文中的“仙境”虽然热闹、欢乐,但诗人不在其中;而《古风》中的诗人则应邀与仙同游。

②课文中的“仙境”表现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而《古风》则表现了诗人出世的思想。

14.末四句描写了现实生活景象,此处由幻想到现实,抒发了诗人对苦难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对残暴叛军的切齿痛恨,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15.A解析 B项,“‘悲’字为全诗定下伤感的基调”有误。

C项“落寞凄清”不妥,三、四句之境阔大疏朗。

D项“以正侧面相结合的手法描写”有误,此处主要为正面描写。

16.①乐观、旷达。

诗歌三、四句写别宴的具体时间和场景,诗人的感情同各种富有特征的事物、动作和音响效果等交融在一起,气氛一句比一句浓烈,感情一层比一层推进,表现出诗人和友人们异乎寻常的乐观、旷达,一扫一般送别诗那种常见的哀婉、悲切之情,而显得热烈、奔放。

②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离别的愁绪。

全诗以“相失各万里,茫然空尔思”作结,酒酣席散,各奔一方,留下的是无尽的离情别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