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班优秀音乐教案《我和小蚊子跳舞》及教学反思精选多篇修改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825948 上传时间:2023-07-08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6.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园小班优秀音乐教案《我和小蚊子跳舞》及教学反思精选多篇修改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幼儿园小班优秀音乐教案《我和小蚊子跳舞》及教学反思精选多篇修改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幼儿园小班优秀音乐教案《我和小蚊子跳舞》及教学反思精选多篇修改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幼儿园小班优秀音乐教案《我和小蚊子跳舞》及教学反思精选多篇修改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幼儿园小班优秀音乐教案《我和小蚊子跳舞》及教学反思精选多篇修改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幼儿园小班优秀音乐教案《我和小蚊子跳舞》及教学反思精选多篇修改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幼儿园小班优秀音乐教案《我和小蚊子跳舞》及教学反思精选多篇修改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幼儿园小班优秀音乐教案《我和小蚊子跳舞》及教学反思精选多篇修改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幼儿园小班优秀音乐教案《我和小蚊子跳舞》及教学反思精选多篇修改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幼儿园小班优秀音乐教案《我和小蚊子跳舞》及教学反思精选多篇修改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幼儿园小班优秀音乐教案《我和小蚊子跳舞》及教学反思精选多篇修改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幼儿园小班优秀音乐教案《我和小蚊子跳舞》及教学反思精选多篇修改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幼儿园小班优秀音乐教案《我和小蚊子跳舞》及教学反思精选多篇修改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幼儿园小班优秀音乐教案《我和小蚊子跳舞》及教学反思精选多篇修改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幼儿园小班优秀音乐教案《我和小蚊子跳舞》及教学反思精选多篇修改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幼儿园小班优秀音乐教案《我和小蚊子跳舞》及教学反思精选多篇修改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幼儿园小班优秀音乐教案《我和小蚊子跳舞》及教学反思精选多篇修改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幼儿园小班优秀音乐教案《我和小蚊子跳舞》及教学反思精选多篇修改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幼儿园小班优秀音乐教案《我和小蚊子跳舞》及教学反思精选多篇修改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幼儿园小班优秀音乐教案《我和小蚊子跳舞》及教学反思精选多篇修改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幼儿园小班优秀音乐教案《我和小蚊子跳舞》及教学反思精选多篇修改版.docx

《幼儿园小班优秀音乐教案《我和小蚊子跳舞》及教学反思精选多篇修改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园小班优秀音乐教案《我和小蚊子跳舞》及教学反思精选多篇修改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幼儿园小班优秀音乐教案《我和小蚊子跳舞》及教学反思精选多篇修改版.docx

幼儿园小班优秀音乐教案《我和小蚊子跳舞》及教学反思精选多篇修改版

第一篇:

幼儿园小班优秀音乐教案《我和小蚊子跳舞》及教学反思

小班优秀音乐教案《我和小蚊子跳舞》4篇含反思适用于小班的音乐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乐意用身体表现叮咬、飞舞和拍打动作,使幼儿能愉快地参与活动,体验韵律活动的快乐,通过听、唱、奏、舞等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与合作能力,快来看看幼儿园小班优秀音乐《我和小蚊子跳舞》4篇含反思教案吧。

教案一

学情分析:

体态律动学是瑞士心理学家达尔克罗斯创造的一种教学方法,是小班音乐活动教学的重要方法之一。

小班幼儿最显著的特点是稳定性差、好动,无意注意占优势。

我根据他们的特点,结合乐曲的内容,编排一些简单的律动,使音乐与体态韵律活动融为一体。

然后通过情景游戏的方法,让幼儿感知、理解韵律动作所表现的内容和情感意义,培养小班幼儿的节奏感、韵律感,以及反应能力和手脚协调能力。

同时,选择世界名曲作为活动内容,主要是为了让幼儿从小感受不同的世界名曲的特色,培养幼儿的欣赏能力和表现能力,并激发他们参与音乐活动的兴趣。

活动目标:

1.使幼儿能愉快地参与活动,体验韵律活动的快乐。

2.使幼儿乐意用身体表现叮咬、飞舞和拍打动作。

3.通过听、唱、奏、舞等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与合作能力。

4.感受乐曲欢快富有律动感的情绪。

活动准备:

材料准备:

《幽默曲》的分段音乐、完整的《幽默曲》音乐、小蚊子跳舞音乐。

活动过程:

1.以“我和小蚊子跳舞”游戏作为开始

(师做被蚊子叮咬状,并表现出非常痒的样子)“小朋友,我怎么了?

我被小蚊子咬得好痒呀,你想不想来玩这个游戏呢?

那请你去找你的好朋友一起来玩‘我和小蚊子跳舞’的游戏,好吗?

”(幼儿玩游戏)

“这个游戏好玩吗?

我现在想让小朋友自己扮演小蚊子和自己玩游戏,应该怎样玩呢?

”(幼儿尝试用另一只手来叮咬自己的身体)

分析:

在活动的开始部分加入教师的动作暗示,更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从而激发幼儿继续参与活动的兴趣。

2.引导幼儿理解乐曲第一段,并用身体动作表现

“一只淘气的小蚊子飞在了我的手上,它咬了我一下,好痒呀!

”(教师用一只手分别从手指、手腕、手臂、肩膀、耳朵、头硕等部位用五指轻轻敲过,并表现出特别痒的滑稽的表情)

“小蚊子都咬我哪里了?

“小朋友想不想玩一玩?

让我们跟着音乐一起来玩一玩!

分析:

此环节中教师采用分段教学的方式让幼儿理解乐曲的第一段所表现的音乐内容,并有目的地引导幼儿观察蚊子叮咬的部位培养幼儿的顺序感。

3.引导幼儿理解乐曲的第二段,并用身体动作表现

“一只小蚊子飞来了,它要飞到哪里去呢?

又一只小蚊子也飞来了,它看了看小朋友,心里想;‘我要飞到哪里去呢?

’飞呀飞呀!

小蚊子很高兴,在欢快地向小朋友们表演它们的飞行绝技。

这只小蚊子落了下来,另一只小蚊子也落了下来。

“小朋友,你想不想来学一学小蚊子飞舞的动作?

让我们跟着音乐来玩一玩!

分析:

教师在这一环节用双手不断地交换,做出蚊子不停的飞舞的动作,并用动作提示幼儿:

眼神要关注双手飞舞的状态。

4.引导幼儿理解乐曲的第三段,并用身体动作表现

“小朋友来听一听这段音乐,这段音乐表明小蚊子要干什么了?

我们来表演一下。

(第三段音乐与第一段音乐相同)小蚊子又飞来了,咬得我好痒,小蚊子可真调皮呀!

5.引导幼儿理解乐曲的第四段,并用身体动作表现

“小蚊子咬了我后,我又痒又难受,我一定要抓住它,教训一下这些调皮的小东西。

谁有好的办法来抓住这些调皮的小蚊子呢?

孩子们互相讨论。

“我用手去抓。

“我做一个苍蝇拍来打蚊子。

“那我们怎样来扮演拍子呢?

”(通过讨论,大家同意握紧双手来扮演拍子,不停地拍打蚊子)

“小蚊子可真狡猾,跑掉了,这里面还有一只我们赶紧抓住它,相反的方向还有一只,我们要努力呀,终于抓住了。

“好玩吗?

你想不想玩?

让我们跟着音乐来玩一玩!

分析:

在此环节中,教师引导幼儿讨论如何抓蚊子的方法,从而调动幼儿口头参与的积极性,并拓展幼儿想象力,激发幼儿继续参与活动的兴趣,从而使活动达到高潮。

6.重复之前的动作,将音乐分段进行表现

“孩子们,这个游戏好玩吗?

我们再来玩一次好吗?

7.教师依据音乐讲解故事,并和幼儿共同随音乐进行表演

“夏天来了,小蚊子们跑了出来,跑到了我的身上,它咬了我的手指、手腕、手臂、肩膀、脖子、头。

好痒呀!

“好多调皮的小蚊子又飞了过来,它们在得意地表演自己的飞行绝技,慢慢地落了下来。

“调皮的小蚊子,把小朋友咬得这么痒,我们一定要抓住它,快,拿起拍子,用力地拍.这边有一只,那边还有一只。

好累呀!

休息一下。

分析:

在此环节中,教师采用边讲述故事边表演的方法将整首乐曲的内容完整地表现在幼儿面前,将名曲律动更加游戏化,让幼儿在愉悦的游戏氛围中参与律动活动,并主动地表演整首乐曲。

8.活动结束

将活动延伸到家庭中,以增进幼儿与父母共乐的情感。

“小朋友今天玩得开心吗?

你还可以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玩这个游戏。

教案二

活动目标:

1.听懂AB两段音乐。

2.能跟着不同的节奏做相应的动作。

3.在游戏中体验快乐。

活动准备:

音乐

活动过程:

1.木头人游戏导入活动。

山山山,山上有个木头人。

你们现在是木头人了,可不能随便动哦,我是魔法师,我的魔法小棒碰到木头人的手,木头人的手就可以动了。

游戏两次。

2.感受音乐第1段。

(1)这是什么声音?

是蚊子的声音呀,蚊子什么样子的?

夏天到了,蚊子都出来了,它们出来干什么呢?

怎么叮人的?

用小手跟着音乐来学一学呀。

(叮手臂,换个地方,再换个地方,再换个地方)

刚才小蚊子叮了几次?

(2)我们学一学飞起来的蚊子呀。

找到了才叮上去。

3.感受第2段音乐。

(1)被蚊子咬了会怎么办?

(2)我们怎么擦止痒药膏?

抹一抹,擦一擦。

4.完整感受1、2段音乐。

(1)又飞来了一只蚊子,会叮在哪些地方呢?

被叮了要一下一下地擦止痒药膏哦。

5.分角色游戏。

(1)现在我是蚊子,你们在睡觉哦,我来叮你们,叮到哪儿,你们就哪儿会痒痒,要擦药膏。

(2)找个好朋友,一个人做蚊子,一个人是木头人,蚊子跟着音乐叮人,木头人跟着音乐擦药膏。

教案三

活动目标:

1、感受音乐快慢节奏的变化,对伙伴的动作给予相应的反映。

2、展开想象,创编蚊子飞、叮人、身体不同部位抓痒、打蚊子的动作。

3、感受音乐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大蚊子图片、蚊子叮人图片、宝宝抓痒图片、宝宝打蚊子图片、蚊子贴贴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

有一天,宝宝们正在玩游戏,他们很开心,可是有一群坏家伙飞了过来……

二、分析音乐,创编动作

1、

(1)出示大蚊子图片:

这个坏家伙是谁?

仔细观察蚊子的样子(如:

大大的翅膀、嘴巴上面有一根尖尖长长的刺、细细的腿…..)

(2)创编:

大蚊子飞的动作。

(3)配合音乐A段表演大蚊子飞。

2、

(1)出示蚊子叮人图片,观察蚊子叮人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

(2)看图学一学蚊子叮人的样子,创编动作。

(3)配合音乐B段表演蚊子叮人。

3、

(1)出示宝宝抓痒图片,宝宝被蚊子叮了,身上很痒,他要干什么?

(抓痒)

(2)看图片学宝宝抓痒的样子并创编在身体不同部位抓痒的动作。

(3)配合音乐C段表演宝宝抓痒。

4、

(1)出示宝宝打蚊子图片。

(2)创编打蚊子的动作。

(3)配合音乐D段表演打蚊子

5、连贯的表演《我和小蚊子跳舞》

三、角色扮演游戏

幼儿分两组,一组幼儿贴蚊子贴贴扮演小蚊子,另一组幼儿扮演宝宝

A段:

蚊子围着宝宝飞飞。

B段:

蚊子做叮人动作

宝宝对蚊子叮的地方做抓痒的反映

C段:

蚊子到处飞

宝宝抓痒

D段:

宝宝打蚊子

蚊子做逃跑状

教案四:

活动目标:

1.通过倾听音乐并感受音乐的变化,能跟着老师做出相应的游戏动作。

2.理解游戏规则尝试用不同动作表现音乐。

3.在音乐游戏中体验与同伴共同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

熟悉蚊子叫声,并知道蚊子会飞。

材料准备:

蚊子图片

活动过程:

一、教师播放音效吸引幼儿注意力。

1.播放音效,师:

听,谁飞来啦?

2.师:

原来是小蚊子飞来啦!

二、完整欣赏音乐并能根据音乐做出相应的动作。

1.欣赏音乐感受蚊子飞的节奏,尝试做蚊子飞的动作。

师:

听了刚才的音乐,你觉得蚊子怎么飞的?

你能学学蚊子会飞的动作吗?

仔细听音乐,蚊子飞了几下?

2.听音乐感受蚊子咬人的节奏,尝试做蚊子咬人的动作。

师:

蚊子飞来干什么?

蚊子会咬哪里了?

蚊子怎么咬的,用什么动作表示它长长的针?

谁来做小蚊子学学咬人的动作。

3.听音乐感受宝宝挠痒痒的节奏,鼓励幼儿用不同的动作表现挠痒痒。

师:

刚才蚊子咬了你有什么样的感觉?

你想怎么挠痒痒?

蚊子咬在小脸上你怎么挠痒痒?

咬在小腿上你怎么挠痒痒?

能用舞蹈动作表现吗?

还有谁的动作和他不一样?

4.师扮演蚊子角色,小朋友做宝宝一起表演。

师:

你们的动作都很棒,现在老师是蚊子,小朋友做宝宝一起听音乐表演(音乐)

5.老师和个别幼儿表演蚊子

师:

现在我要带蚊子宝宝出去玩了。

三、幼儿完整进行游戏感受与同伴一起游戏的快乐。

跟随着音乐,完整地游戏。

教学反思:

《我和小蚊子跳舞》是俄国作曲家亚里多夫的管弦乐曲,俄罗斯民歌8首中的第四首,整篇乐曲篇幅虽小,但作家塑造的小蚊子形象却很生动,充满了富有生活气息的诙谐情趣。

《我和小蚊子跳舞》游戏的设计配合音乐所表现的主题,将乐曲表现的内涵与游戏情节有机融合,通过“蚊子飞”、“蚊子叮”的动作体现富有情趣且幽默的情节,并游戏和音乐之间的联系,让幼儿在享受作品的同时,通过蚊子咬宝宝,宝宝挠痒痒逗引身体接触,体验同伴之间的共同游戏快乐。

首先,我让孩子学会倾听音乐。

以蚊子的声音引入今天的主题——蚊子来了。

我就问:

“蚊子怎么飞的了?

它飞来几下?

”让幼儿更认真的去听音乐,熟悉音乐。

老师则在幼儿倾听音乐的过程中小幅度的做动作这样既有视觉的冲击也有听觉的游戏不仅给孩感应两者结合起来,幼儿对游戏更有兴趣。

其次,让幼儿学一学蚊子叮人的动作,它长长的针用什么动作表现。

再让幼儿表演小

蚊子如何叮人?

再请幼儿结合生活经验说一说,自己被蚊子咬过会有什么感觉呢!

怎么挠痒痒呢?

在此环节中,幼儿都能尝试用不同的动作表现“蚊子叮人”、“挠痒痒”的动作。

孩子们都喜欢玩游戏,因为子们提供了情节而且充满了趣味性,并且培养了孩子音乐感受的能力。

《纲要》指出,培养幼儿喜欢的艺术活动,并且大胆表现自己的情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让幼儿在音乐游戏中与同伴交流感情,建立对彼此的信任。

在玩游戏的过程中逐步出现游戏规则,使幼儿自始至终保持活泼愉快的积极情绪真正做到玩中学学中乐。

本文扩展阅读:

蚊子(mosquito),属于昆虫纲双翅目蚊科,全球约有3000种。

是一种具有刺吸式口器的纤小飞虫。

通常雌性以血液作为食物,而雄性则吸食植物的汁液。

第二篇:

幼儿园小班音乐打击乐教案《大象和小蚊子》及教学反思

小班音乐打击乐教案《大象和小蚊子》含反思适用于小班的音乐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认识自制大鼓、手铃、响筒。

能感知对比鲜明的声音强弱与快慢的变化,培养幼儿的集体协作能力,根据故事情节集体来演奏,快来看看幼儿园小班音乐打击乐《大象和小蚊子》含反思教案吧。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的集体协作能力。

2、引导幼儿认识自制大鼓、手铃、响筒。

能感知对比鲜明的声音强弱与快慢的变化。

3、根据故事情节集体来演奏。

4、让幼儿感受歌曲欢快的节奏。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故事挂图。

2、大鼓一个、手铃若干、响筒若干。

【活动过程】

导入:

通过模仿大象和小蚊子来到自己的座位上。

孩子们,我们来学一学大象走路吧,伸着长长的鼻子,轰轰地走着。

现在咱们再变成一只小蚊子,嗡嗡地飞到自己的小椅子上。

好!

小朋友们表现真棒!

(一)开始部分

认识大鼓、手铃、响筒。

(以听辨三种不同乐器的声音,并为后面的活动做铺垫。

1、玩游戏“小鼓会唱歌”,感受声音的轻与重和快与慢。

师:

小朋友们,听谁在给我们唱歌?

你们认识它吗?

——小鼓。

”(直接出示小鼓)

师:

“下面小鼓要唱两首歌,大家要仔细听一听,第一首歌和第二首歌唱得是不是一个样?

幼:

不一样。

第一首快,声音轻;第二首重,声音慢。

2、听声音,感受乐器的音色,认识新乐器——响筒。

师:

接下来又是谁呢?

请小朋友听一听这种声音。

老师告诉小朋友:

这件乐器叫响筒。

(并让幼儿再次欣赏响筒的声音,并仔细地观察其外形)。

3、师:

“小朋友看一看,老师拿的是什么?

手铃要讲故事了,请你们仔细听一听,手铃在故事里变成了什么?

小鼓和响筒在故事里又变成了什么?

(二)基本部分

故事《大象和蚊子》。

1、教师结合乐器响筒、手铃、小鼓讲述故事。

(伴随乐器讲故事,不仅能够吸引幼儿,而且能够让幼儿了解到乐器的使用方法。

提出问题,巩固故事。

师:

“故事里面讲的是谁和谁的事情?

”(是大象和小蚊子)

2、以乐器在故事中发出的声响为线索,引导幼儿回忆故事的主要情节。

师:

“咚——咚——咚——的小鼓声是谁发出的声音?

它在做什么?

”(是大象在走路,它在散步)

师:

“呱——呱——呱——的呱呱筒声在故事里是什么声?

是谁在做什么?

为什么要那样做?

”(是大象在甩尾巴,它要赶走蚊子,不让蚊子叮自己)

师:

“在故事里,小鼓最后为什么发出了‘咚!

咚!

’两下重重的声音?

”(大象生气了,使劲跺脚呢)

师:

“大象跺脚后,发生了什么?

是什么样子?

(幼儿回答并表演蚊子晕倒的样子)

3、老师和幼儿一同表演演奏。

师:

小朋友想自己来演奏吗?

那么老师扮演大象,需要用小鼓和响筒;小朋友扮演小蚊子需要什么呢?

(手铃)。

4、老师讲故事,幼儿集体演奏。

(三)结束部分

今天,小朋友们演奏的都非常好,现在这些乐器要回家休息了,咱们一起把他们送回去吧。

(播放音乐)

活动延伸:

在表演区投放乐器,鼓励幼儿在表演区进行表演。

【教学反思】

《大象和小蚊子》是一个打击乐的教学活动,其形象幼儿比较熟悉,并且可以在幼儿已知经验的基础上提升现实水平。

整个的活动设计是由各种打击乐引出的故事情节,充分让幼儿感知打击乐与故事的融合,然后让幼儿亲身体验演奏的乐趣,大大激发幼儿对打击乐的兴趣。

幼儿反应:

每个孩子都喜欢敲敲打打,在刚开始了解各种打击乐的时候,孩子们就表现的很认真,因为他们对声音有天生的敏感性,然后故事的演示更加激起了孩子的兴趣,想自己能试试。

第一遍老师讲故事个别幼儿配乐演奏时,孩子们能够积极配合,慢慢进入角色。

等第二次表演时有的幼儿已经能够自己边说故事情节边配乐,可以说孩子们都乐在其中,积极参入,体现了幼儿的主体性。

不足和改进:

首先我们的打击乐都是自制的,所以在感官上不是很理想,而且数量较少,这是需要克服的问题。

在让个别幼儿表演之前应该先集体进行空手练习,等孩子们完全了解故事情节再演奏,为后面的集体演奏打下基础。

本文扩展阅读:

大象很早就成了人类的朋友,并能为人类提供帮助。

大象非常聪明,能开辟场地,还能把死去的同伴安埋在落叶枯枝之中。

大象寿命很长,一般能活到70岁左右,它在10岁到15岁性成熟,怀孕期长达22个月。

第三篇:

幼儿园小班音乐优质教案《大象和小蚊子》及教学反思

《小班音乐优质教案《大象和小蚊子》含反思》这是优秀的小班音乐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快来看看小班音乐优质教案《大象和小蚊子》含反思!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对打击乐的兴趣,体验乐器演奏带来的快乐。

2.培养幼儿的倾听能力和根据故事情节与乐器进行匹配。

3.引导幼儿了解乐器发出的声音,并乐意参与游戏。

4.愿意跟随教师和音乐在老师的引导下用自然、连贯的声音唱歌,情绪愉快地参加音乐活动。

5.在学习歌表演的基础上,结合游戏情节,注意随着音乐的变化而变换动作。

活动准备:

大鼓.摇铃.盘

活动重点难点:

1.重点:

能根据股市情节与与乐器进行匹配,体验游戏带来的快乐。

2.难点:

幼儿分角色进行表演,并能控制自己的乐器。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师生问好

1.教师打击乐器发出声音,激发幼儿的兴趣。

师:

小朋友,刚才听到什么声音了?

(鼓声.铃声)还有什么声音呢?

(幼儿讨论)

2.教师出示乐器,进行演奏,幼儿熟悉乐器。

师:

今天老师请这三样乐器宝宝来和小朋友作游戏,游戏的名字叫做《大象和小蚊子》。

师:

1.器宝宝来当大象和小蚊子,一起来听一听什么乐器声音像大象走路的声音?

为什么?

(幼儿讨论)

2.边摇摇铃边提问:

摇铃像谁的声音?

(二)开始部分

1.教师边讲述故事边表演乐器,了解基本情节,初步感知游戏。

提问:

(1).大象是怎么走路的?

(幼儿表演)教师用大鼓配合。

(2).大象打起了瞌睡,谁来了?

蚊子是怎么飞的?

蚊子看见了什么?

它们要干什么了?

(我们去叮叮吧)它们怎么叮的?

(教师用摇铃配合小蚊子飞的声音)

(3).大象醒来了用尾巴赶蚊子,它是怎么赶的?

(教师用盘子刷刷的声音表示赶蚊子的声音)(4).大象生气了,一跺脚,咚!

蚊子怎么了?

(死了)2.教师指导幼儿用动作表演故事--师幼共同表演。

3.幼儿分角色用乐器表演故事,教师讲述幼儿表演。

(三)结束部分

小朋友表现的真棒,小乐器累了,想回去休息了,我们把他们送回家--整理乐器

活动延伸

为幼儿提供更多不同的乐器和材料,让幼儿自己去探究还有哪些事物发出的声音像大象和小蚊子。

教学反思:

教学设计:

《大象和小蚊子》是一个打击乐的教学活动,其形象幼儿比较熟悉,并且可以在幼儿已知经验的基础上提升现实水平。

整个的活动设计是由各种打击乐引出的故事情节,充分让幼儿感知打击乐与故事的融合,然后让幼儿亲身体验演奏的乐趣,大大激发幼儿对打击乐的兴趣。

幼儿反应:

每个孩子都喜欢敲敲打打,在刚开始了解各种打击乐的时候,孩子们就表现的很认真,因为他们对声音有天生的敏感性,然后故事的演示更加激起了孩子的兴趣,想自己能试试。

第一遍老师讲故事个别幼儿配乐演奏时,孩子们能够积极配合,慢慢进入角色。

等第二次表演时有的幼儿已经能够自己边说故事情节边配乐,可以说孩子们都乐在其中,积极参入,体现了幼儿的主体性。

不足和改进:

首先我们的打击乐都是自制的,所以在感官上不是很理想,而且数量较少,这是需要克服的问题。

在让个别幼儿表演之前应该先集体进行空手练习,等孩子们完全了解故事情节再演奏,为后面的集体演奏打下基础。

小班音乐优质教案《大象和小蚊子》含反思这篇文章共3408字。

相关文章

《小班教案《大苹果》》:

小班教案《大苹果》适用于小班的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养成爱卫生的好习惯,鼓励幼儿大胆朗诵,准确发音,如“是”“先”“脏”“手”等,培养幼儿自我服务能力,快来看看幼儿园小班《大苹果》教案吧。

《小班教案《小小厨师》含反思》:

小班教案《小小厨师》含反思适用于小班的音乐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初步学唱歌曲并根据旋律进行模唱,激发幼儿对集体唱歌活动的乐趣,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内容,快来看看幼儿园小班《小小厨师》含反思教案吧。

第四篇:

幼儿园小班音乐教案《大象和蚊子》及教学反思

小班音乐教案《大象和蚊子》含反思适用于小班的音乐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认识几种简单乐器(蛙鸣筒、手铃、小鼓),能感知对比鲜明的声音的强弱与快慢的变化,喜欢参加音乐活动,能注意倾听,理解故事内容,并用动作、表情表现自己的理解,通过整体欣赏音乐、图片和动作,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内容,快来看看幼儿园小班音乐《大象和蚊子》含反思教案吧。

活动设计背景

小班幼儿的倾听能力和理解能力都比较弱,《大象和蚊子》中的角色形象生动、有趣、反差大,便于幼儿理解和表现。

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引导幼儿注意倾听音乐的不同,并用动作表现出来,符合小班认识靠行动、爱模仿的特点。

为此,我进行了一次教学尝试。

活动目标

1.喜欢参加音乐活动,能注意倾听,理解故事内容,并用动作、表情表现自己的理解。

2.认识几种简单乐器(蛙鸣筒、手铃、小鼓),能感知对比鲜明的声音的强弱与快慢的变化。

3.通过整体欣赏音乐、图片和动作,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内容。

4.在感受歌曲的基础上,理解歌曲意境。

教学重点、难点

1、运用乐器表现音乐的内容,理解音乐。

2、幼儿在音乐活动中大胆用肢体、动作、表情来表现音乐的快慢节奏。

活动准备

鼓、蛙鸣筒各一个,手铃、沙发靠垫若干;大象、蚊子的提线纸偶各一个,画有森林的背景图一个。

活动过程

(一)听音乐,感受乐器的音色,认识新乐器——蛙鸣筒

1.教师将乐器藏在身后,发出刮奏乐器的声音,请小朋友听一听、学一学这种声音,并猜一猜这个乐器的名字。

2.玩游戏“小鼓会唱歌”,感受声音的轻与重、快于慢。

教师:

请小朋友听一听现在是谁在唱歌?

(小鼓)

教师:

下面小鼓要唱两首歌,你们要仔细听一听,第一首歌和第二首歌唱得是不是一个样?

(不一样。

第一首快,声音轻;第二首慢,声音重)

教师:

小朋友看一看,老师手腕上戴的是什么?

小铃要讲故事了,请你们仔细听一听,小铃在故事里变成了什么?

小鼓和蛙鸣筒在故事里又变成了什么?

(二)看提线纸偶戏《大象和蚊子》

教师事先做好一群小蚊子的纸偶,用线将小铃铛和纸折的蚊子串在一起。

另外,纸偶大象要注意突出大象胖胖的特点。

出示提线纸偶大象,伴随着三种乐器将故事:

有一头大象,长得可大啦!

脑袋大大的,身体大大的,屁股也好大好大。

走起路来很慢很慢,“咚——咚——咚”。

(敲击轻缓的鼓声)

有一天,大象出门散步,他走累了,就在草地上打起了瞌睡。

一群蚊子飞来了,(伴随着提线纸偶蚊子的出现,小铃发出哗啦啦的响声)他们发现了大象的屁股,说:

“哇!

好可爱的屁股呀!

让我们来叮叮它吧!

”于是,蚊子们就围着大象的屁股叮了起来,大象觉得屁股有点痒,就用尾巴来赶蚊子,“呱——呱——呱”(蛙鸣筒发出三声连续的响声代表大象甩尾巴)蚊子被赶走了。

大象又打起了瞌睡,大象刚睡着,蚊子又飞了回来,(小铃伴随着故事再次进入,发出响声)大象只好又用尾巴赶,“呱——呱——呱”(蛙鸣筒发出三次连续的响声)把蚊子赶跑了。

!

.快思.教案网!

可是,过了一会,蚊子又来了,大象这次终于生气了,它用好大好大的脚使劲一跺,“咚!

咚!

”(小鼓重重的敲击两下)声音大得把蚊子都给震晕啦!

(提线蚊子纸偶纷纷落在地上)

(三)以乐器在故事中发出的声响为线索,引导幼儿回忆故事的主要情节

教师:

故事里面讲的是谁和谁的事情?

(是大象和小蚊子的事情)

教师:

哗啦啦的小手铃声是谁来了?

(是一群小蚊子)

教师:

“咚——咚——咚”的小鼓声是谁发出的声音?

它在做什么?

(是大象在走路,它在散步)

教师:

“呱——呱——呱”的蛙鸣筒声在故事里是什么声音?

是谁在做什么?

为什么要那样做?

(是大象在甩尾巴,它要赶走蚊子,不让蚊子叮自己)

教师:

在故事里,小鼓最后为什么发出了“咚!

咚!

”两下重重的声音?

(大象生气了,使劲跺脚呢)

教师:

大象跺脚后,发生了什么?

是什么样子?

(幼儿边答“小蚊子被震得晕倒在地上了”边表现晕倒的样子:

有的平趴在地上,有点侧身躺在地上,还有的小手小脚都朝天上,吐着小舌头)

(四)幼儿扮演小蚊子,配班老师扮演大象

教师:

现在我们一起来扮演小蚊子,请配班老师扮演大象好吗?

教师:

“大象”要戴好自己的表演道具(带有松紧带的沙发靠垫,套在身上,代表大象的屁股),“小蚊子”也要戴好自己的表演道具(小手铃)。

(五)再次表演

大象、小蚊子的角色都由幼儿扮演。

教学反思

1.选材适宜,活动就成功了一半。

活动中故事情节生动、有趣。

故事中动物形象的大小对比鲜明、特点突出,整个故事短小,语言形象生动。

情节比较单纯,在反复中带有一些变化,贴近幼儿的生活经验,非常符合小班幼儿的接受水平。

特别是一些生动的象声词,使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