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数学追及问题和相遇问题列方程的技巧.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82776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54.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一数学追及问题和相遇问题列方程的技巧.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初一数学追及问题和相遇问题列方程的技巧.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初一数学追及问题和相遇问题列方程的技巧.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初一数学追及问题和相遇问题列方程的技巧.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初一数学追及问题和相遇问题列方程的技巧.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初一数学追及问题和相遇问题列方程的技巧.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初一数学追及问题和相遇问题列方程的技巧.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初一数学追及问题和相遇问题列方程的技巧.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初一数学追及问题和相遇问题列方程的技巧.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初一数学追及问题和相遇问题列方程的技巧.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初一数学追及问题和相遇问题列方程的技巧.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初一数学追及问题和相遇问题列方程的技巧.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一数学追及问题和相遇问题列方程的技巧.docx

《初一数学追及问题和相遇问题列方程的技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一数学追及问题和相遇问题列方程的技巧.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一数学追及问题和相遇问题列方程的技巧.docx

初一数学追及问题和相遇问题列方程的技巧

初一数学追及问题和相遇问题列方程的技巧

行程问题

在行车、走路等类似运动时,已知其中的两种量,按照速度、路程和时间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求第三种量的问题,叫做“行程问题”。

此类问题一般分为四类:

一、相遇问题;二、追及问题;三、相离问题;四、过桥问题等。

行程问题中的相遇问题和追及问题主要的变化是在人(或事物)的数量和运动方向上。

相遇(相离)问题和追及问题当中参与者必须是两个人(或事物)以上;如果它们的运动方向相反,则为相遇(相离)问题,如果他们的运动方向相同,则为追及问题。

相遇问题

两个运动物体作相向运动,或在环形道口作背向运动,随着时间的延续、发展,必然面对面地相遇。

这类问题即为相遇问题。

相遇问题的模型为:

甲从A地到B地,乙从B地到A地,然后甲,乙在途中相遇,实质上是两人共同走了A、B之间这段路程,如果两人同时出发,那么:

A,B两地的路程=(甲的速度+乙的速度)×相遇时间=速度和×相遇时间

基本公式有:

两地距离=速度和×相遇时间

相遇时间=两地距离÷速度和

速度和=两地距离÷相遇时间

二次相遇问题的模型为:

甲从A地出发,乙从B地出发相向而行,两人在C地相遇,相遇后甲继续走到B地后返回,乙继续走到A地后返回,第二次在D地相遇。

则有:

第二次相遇时走的路程是第一次相遇时走的路程的两倍。

相遇问题的核心是“速度和”问题。

利用速度和与速度差可以迅速找到问题的突破口,从而保证了迅速解题。

相离问题

两个运动着的动体,从同一地点相背而行。

若干时间后,间隔一定的距离,求这段距离的问题,叫做相离问题。

它与相遇问题类似,只是运动的方向有所改变。

解答相离问题的关键是求出两个运动物体共同趋势的距离(速度和)。

基本公式有:

两地距离=速度和×相离时间

相离时间=两地距离÷速度和

速度和=两地距离÷相离时间

相遇(相离)问题的基本数量关系:

速度和×相遇(相离)时间=相遇(相离)路程

在相遇(相离)问题和追及问题中,必须很好的理解各数量的含义及其在数学运算中是如何给出的,这样才能够提高解题速度和能力。

追及问题

两个运动着的物体从不同的地点出发,同向运动。

慢的在前,快的在后,经过若干时间,快的追上慢的。

有时,快的与慢的从同一地点同时出发,同向而行,经过一段时间快的领先一段路程,我们也把它看作追及问题。

解答这类问题要找出两个运动物体之间的距离和速度之差,从而求出追及时间。

解题的关键是在互相关联、互相对应的距离差、速度差、追及时间三者之中,找出两者,然后运用公式求出第三者来达到解题目的。

基本公式有:

追及(或领先)的路程÷速度差=追及时间

速度差×追及时间=追及(或领先)的路程

追及(或领先)的路程÷追及时间=速度差

要正确解答有关“行程问题”,必须弄清物体运动的具体情况。

如:

运动的方向(相向、相背、同向),出发的时间(同时、不同时),出发的地点(同地、不同地)、运动的路线(封闭、不封闭),运动的结果(相遇、相距多少、追及)。

常用公式:

行程问题基本恒等关系式:

速度×时间=路程,即S=vt.

行程问题基本比例关系式:

路程一定的情况下,速度和时间成反比;

时间一定的情况下,路程和速度成正比;

速度一定的情况下,路程和时间成正比。

相遇追及问题中符号法则:

相向运动,速度取和;同向运动,速度取差。

流水行船问题中符号法则:

促进运动,速度取和;阻碍运动,速度取差。

行程问题常用比例关系式:

路程比=速度比×时间比,即S1/S2=v1/v2×t1/t2

电梯运行规律:

能看到的电梯级数=(人速+电梯速度)×顺电梯运动所需时间

能看到的电梯级数=(人速—电梯速度)×逆电梯运动所需时间

2v1v2

往返运动问题核心公式:

往返平均速度=-------(其中v1和v2分别表示往返的速度)

v1+v2

3S1+S2

两次相遇问题核心公式:

单岸型S=-------;两岸型S=3S1-S2(S表示两岸的距离)

2

相向而行:

相遇时间=距离÷速度之和

相背而行:

相背距离=速度之和×时间

注意:

同向而行追及时速度慢的在前,快的在后。

在环形跑道上,速度快的在前,慢的在后。

环形运动的追击问题和相遇问题:

若同向同起点运动,第一次相遇时,速度快的比速度慢的多跑一圈;若相向同起点运动,第一次相遇时,两者路程和为一圈的长度。

解决行程问题,常以速度为中心,路程和时间为两个基本点,善于抓住不变量列方程。

对于有三个以上人或车同时参与运动的行程问题,在分析其中某两个的运动情况的同时,还要弄清此时此刻另外的人或车处于什么位置,他(它)与前两者有什么关系。

分析复杂的行程问题时,最好画线段图帮助思考。

理解并熟记下面的结论,对分析、解答复杂的行程问题是有好处的。

(3)甲的速度是a,乙的速度是b,在相同时间内,甲、乙一共行的

At+bt=st=s/a+bS甲=a*t=a*s/a+bS乙=b*t=b*s/a+b

封闭路线中的行程问题

解决封闭路线中的行程问题,仍要抓住“路程=速度×时间”这个基本关系式,搞清路程、速度、时间三者之间的关系。

封闭路线中的行程问题,可以转化为非封闭路线中的行程问题来解决。

在求两个沿封闭路线相向运动的人或物体相遇次数时,还可以借助图示直观地解决。

直线上的来回运动、钟表上的时针分针夹角问题,实质上也是封闭路线中的行程问题。

每个小时内时针与分针重合一次垂直两次。

流水行船问题

顺流而下与逆流而上问题通常称为流水问题,流水问题属于行程问题,仍然利用速度、时间、路程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解答。

解答时要注意各种速度的涵义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已知船的顺水速度和逆水速度,求船的静水速度及水流速度。

解答这类问题,一般要掌握下面几个数量关系:

船速:

在静水中的速度

水速:

河流中水流动的速度

顺水船速:

船在顺水航行时的速度

逆水速度:

船在逆水航行时的速度

船速+水速=顺水船速

船速-水速=逆水船速

(顺水船速+逆水船速)÷2=船速

(顺水船速-逆水船速)÷2=水速

顺水船速=船速+水速=逆水船速+水速×2

过桥问题

一列火车通过一座桥或者是钻过一个隧道,研究其车长、车速、桥长或隧道道长,过桥或钻隧道的时间等关系的一类应用题。

解答这类应用题,除了根据速度、时间、路程三量之间的关系进行计算外,还必须注意到车长,即通过的路程等于桥长或隧道长加车长。

基本公式有:

桥长+车长=路程

平均速度×过桥时间=路程

过桥时间=路程÷平均速度

解行程问题的方法

已知速度、时间、距离三个数量中的任何两个,求第三个数量的应用题,叫做行程问题。

解答行程问题的关键是,首先要确定运动的方向,然后根据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进行计算。

行程问题的基本数量关系是:

速度×时间=路程

路程÷速度=时间

路程÷时间=速度

行程问题常见的类型是:

相遇问题,追及问题(即同向运动问题),相离问题(即相背运动问题)。

(一)相遇问题

两个运动物体作相向运动或在环形跑道上作背向运动,随着时间的发展,必然面对面地相遇,这类问题叫做相遇问题。

它的特点是两个运动物体共同走完整个路程。

小学数学教材中的行程问题,一般是指相遇问题。

相遇问题根据数量关系可分成三种类型:

求路程,求相遇时间,求速度。

它们的基本关系式如下:

总路程=(甲速+乙速)×相遇时间

相遇时间=总路程÷(甲速+乙速)

另一个速度=甲乙速度和-已知的一个速度

(二)追及问题

追及问题的地点可以相同(如环形跑道上的追及问题),也可以不同,但方向一般是相同的。

由于速度不同,就发生快的追及慢的问题。

根据速度差、距离差和追及时间三者之间的关系,常用下面的公式:

距离差=速度差×追及时间

追及时间=距离差÷速度差

速度差=距离差÷追及时间

速度差=快速-慢速

解题的关键是在互相关联、互相对应的距离差、速度差、追及时间三者之中,找出两者,然后运用公式求出第三者来达到解题目的。

*例1甲、乙二人在同一条路上前后相距9千米。

他们同时向同一个方向前进。

甲在前,以每小时5千米的速度步行;乙在后,以每小时10千米的速度骑自行车追赶甲。

几小时后乙能追上甲?

解:

求乙几小时追上甲,先求乙每小时能追上甲的路程,是:

10-5=5(千米)

再看,相差的路程9千米中含有多少个5千米,即得到乙几小时追上甲。

9÷5=1.8(小时)

*例2甲、乙二人在相距6千米的两地,同时同向出发。

乙在前,每小时行5千米;甲在后,每小时的速度是乙的1.2倍。

甲几小时才能追上乙?

解:

甲每小时行:

5×1.2=6(千米)

甲每小时能追上乙:

6-5=1(千米)

相差的路程6千米中,含有多少个1千米,甲就用几小时追上乙。

6÷1=6(小时)

*例3甲、乙二人围绕一条长400米的环形跑道练习长跑。

甲每分钟跑350米,乙每分钟跑250米。

二人从起跑线出发,经过多长时间甲能追上乙?

解:

此题的运动路线是环形的。

求追上的时间是指快者跑一圈后追上慢者,也就是平时所说的“落一圈”,这一圈相当于在直线上的400米,也就是追及的路程。

因此,甲追上乙的时间是:

400÷(350-250)=4(分钟)

*例4在解放战争的一次战役中,我军侦察到敌军在我军南面6千米的某地,正以每小时5.5千米的速度向南逃窜,我军立即以每小时8.5千米的速度追击敌人。

在追上敌人后,只用半小时就全歼敌军。

从开始追击到全歼敌军,共用了多长时间?

解:

敌我两军行进的速度差是:

8.5-5.5=3(千米/小时)

我军追上敌军用的时间是:

6÷3=2(小时)

从开始追击到全歼敌军,共用的时间是:

2+0.5=2.5(小时)

*例5一排解放军从驻地出发去执行任务,每小时行5千米。

离开驻地3千米时,排长命令通讯员骑自行车回驻地取地图。

通讯员以每小时10千米的速度回到驻地,取了地图立即返回。

通讯员从驻地出发,几小时可以追上队伍?

解:

通讯员离开队伍时,队伍已离开驻地3千米。

通讯员的速度等于队伍的2倍(10÷5=2),通讯员返回到驻地时,队伍又前进了(3÷2)千米。

这样,通讯员需追及的距离是(3+3÷2)千米,而速度差是(10-5)千米/小时。

根据“距离差÷速度差=时间”可以求出追及的时间。

(3+3÷2)÷(10-5)

=4.5÷5

=0.9(小时)

(三)相离问题

相离问题就是两个人或物体向相反方向运动的应用题,也叫做相背运动问题。

解相离问题一般遵循“两个人或物体出发地之间的距离+速度和×时间=两个人或物体之间的距离”。

*例3东、西两镇相距69千米。

张、王二人同时自两镇之间的某地相背而行,6小时后二人分别到达东、西两镇。

已知张每小时比王多行1.5千米。

二人每小时各行多少千米?

出发地距东镇有多少千米?

(适于高年级程度)

解:

由二人6小时共行69千米,可求出他们的速度和是(69÷6)千米/小时。

张每小时比王多行1.5千米,这是他们的速度差。

从而可以分别求出二人的速度。

张每小时行:

(69÷6+1.5)÷2

=(11.5+1.5)÷2

=6.5(千米)

王每小时行:

6.5-1.5=5(千米)

出发地距东镇的距离是:

6.5×6=39(千米)

解流水问题的方法

流水问题是研究船在流水中的行程问题,因此,又叫行船问题。

在小学数学中涉及到的题目,一般是匀速运动的问题。

这类问题的主要特点是,水速在船逆行和顺行中的作用不同。

流水问题有如下两个基本公式:

顺水速度=船速+水速         

(1)

逆水速度=船速-水速         

(2)

这里,顺水速度是指船顺水航行时单位时间里所行的路程;船速是指船本身的速度,也就是船在静水中单位时间里所行的路程;水速是指水在单位时间里流过的路程。

公式

(1)表明,船顺水航行时的速度等于它在静水中的速度与水流速度之和。

这是因为顺水时,船一方面按自己在静水中的速度在水面上行进,同时这艘船又在按着水的流动速度前进,因此船相对地面的实际速度等于船速与水速之和。

公式

(2)表明,船逆水航行时的速度等于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与水流速度之差。

根据加减互为逆运算的原理,由公式

(1)可得:

水速=顺水速度-船速         (3)

船速=顺水速度-水速         (4)

由公式

(2)可得:

水速=船速-逆水速度         (5)

船速=逆水速度+水速         (6)

这就是说,只要知道了船在静水中的速度、船的实际速度和水速这三者中的任意两个,就可以求出第三个。

另外,已知某船的逆水速度和顺水速度,还可以求出船速和水速。

因为顺水速度就是船速与水速之和,逆水速度就是船速与水速之差,根据和差问题的算法,可知:

船速=(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   (7)

水速=(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   (8)

*例1一只渔船顺水行25千米,用了5小时,水流的速度是每小时1千米。

此船在静水中的速度是多少?

(适于高年级程度)

解:

此船的顺水速度是:

25÷5=5(千米/小时)

因为“顺水速度=船速+水速”,所以,此船在静水中的速度是“顺水速度-水速”。

5-1=4(千米/小时)

*例2一只渔船在静水中每小时航行4千米,逆水4小时航行12千米。

水流的速度是每小时多少千米?

此船在逆水中的速度是:

12÷4=3(千米/小时)

因为逆水速度=船速-水速,所以水速=船速-逆水速度,即:

4-3=1(千米/小时)

*例3一只船,顺水每小时行20千米,逆水每小时行12千米。

这只船在静水中的速度和水流的速度各是多少?

解:

因为船在静水中的速度=(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所以,这只船在静水中的速度是:

(20+12)÷2=16(千米/小时)

因为水流的速度=(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所以水流的速度是:

(20-12)÷2=4(千米/小时)

*例4某船在静水中每小时行18千米,水流速度是每小时2千米。

此船从甲地逆水航行到乙地需要15小时。

求甲、乙两地的路程是多少千米?

此船从乙地回到甲地需要多少小时?

解:

此船逆水航行的速度是:

18-2=16(千米/小时)

甲乙两地的路程是:

16×15=240(千米)

此船顺水航行的速度是:

18+2=20(千米/小时)

此船从乙地回到甲地需要的时间是:

240÷20=12(小时)

*例5某船在静水中的速度是每小时15千米,它从上游甲港开往乙港共用8小时。

已知水速为每小时3千米。

此船从乙港返回甲港需要多少小时?

解:

此船顺水的速度是:

15+3=18(千米/小时)

甲乙两港之间的路程是:

18×8=144(千米)

此船逆水航行的速度是:

15-3=12(千米/小时)

此船从乙港返回甲港需要的时间是:

144÷12=12(小时)

综合算式:

(15+3)×8÷(15-3)=12(时)

*例6甲、乙两个码头相距144千米,一艘汽艇在静水中每小时行20千米,水流速度是每小时4千米。

求由甲码头到乙码头顺水而行需要几小时,由乙码头到甲码头逆水而行需要多少小时?

解:

顺水而行的时间是:

144÷(20+4)=6(小时)

逆水而行的时间是:

144÷(20-4)=9(小时)

*例7一条大河,河中间(主航道)的水流速度是每小时8千米,沿岸边的水流速度是每小时6千米。

一只船在河中间顺流而下,6.5小时行驶260千米。

求这只船沿岸边返回原地需要多少小时?

解:

此船顺流而下的速度是:

260÷6.5=40(千米/小时)

此船在静水中的速度是:

40-8=32(千米/小时)

此船沿岸边逆水而行的速度是:

32-6=26(千米/小时)

此船沿岸边返回原地需要的时间是:

260÷26=10(小时)

*例8一只船在水流速度是2500米/小时的水中航行,逆水行120千米用24小时。

顺水行150千米需要多少小时?

解:

此船逆水航行的速度是:

120000÷24=5000(米/小时)

此船在静水中航行的速度是:

5000+2500=7500(米/小时)

此船顺水航行的速度是:

7500+2500=10000(米/小时)

顺水航行150千米需要的时间是:

150000÷10000=15(小时)

*例9一只轮船在208千米长的水路中航行。

顺水用8小时,逆水用13小时。

求船在静水中的速度及水流的速度。

解:

此船顺水航行的速度是:

208÷8=26(千米/小时)

此船逆水航行的速度是:

208÷13=16(千米/小时)

由公式船速=(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可求出此船在静水中的速度是:

(26+16)÷2=21(千米/小时)

由公式水速=(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可求出水流的速度是:

(26-16)÷2=5(千米/小时)

*例10A、B两个码头相距180千米。

甲船逆水行全程用18小时,乙船逆水行全程用15小时。

甲船顺水行全程用10小时。

乙船顺水行全程用几小时?

解:

甲船逆水航行的速度是:

180÷18=10(千米/小时)

甲船顺水航行的速度是:

180÷10=18(千米/小时)

根据水速=(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求出水流速度:

(18-10)÷2=4(千米/小时)

乙船逆水航行的速度是:

80÷15=12(千米/小时)

乙船顺水航行的速度是:

12+4×2=20(千米/小时)

乙船顺水行全程要用的时间是:

180÷20=9(小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