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高年级古诗词课外阅读现状及对策的研究.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83066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4.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小学高年级古诗词课外阅读现状及对策的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农村小学高年级古诗词课外阅读现状及对策的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农村小学高年级古诗词课外阅读现状及对策的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农村小学高年级古诗词课外阅读现状及对策的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农村小学高年级古诗词课外阅读现状及对策的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农村小学高年级古诗词课外阅读现状及对策的研究.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农村小学高年级古诗词课外阅读现状及对策的研究.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农村小学高年级古诗词课外阅读现状及对策的研究.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农村小学高年级古诗词课外阅读现状及对策的研究.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农村小学高年级古诗词课外阅读现状及对策的研究.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农村小学高年级古诗词课外阅读现状及对策的研究.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农村小学高年级古诗词课外阅读现状及对策的研究.docx

《农村小学高年级古诗词课外阅读现状及对策的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小学高年级古诗词课外阅读现状及对策的研究.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农村小学高年级古诗词课外阅读现状及对策的研究.docx

农村小学高年级古诗词课外阅读现状及对策的研究

《农村小学高年级古诗词课外阅读现状及对策的研究》

课题结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1、课题提出的背景

 古典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以其精湛的语言、深邃的意境被吟唱千古,至今仍有强大的生命力。

它的价值历经千百年岁月的磨砺而不减,至今仍然光彩夺目。

“越具有民族性就越具有世界性”。

古诗文是我们的国粹,是祖国语言的根基。

小学生从小诵读古典诗词,接受高品位的文化熏陶,对其语文学习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作为中国的青少年一代,更有义务学好中国的古诗词,为弘扬中华文化做出点贡献。

目前一些学校和教师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多多少少忽略了学生古诗词的阅读。

《语文新课程标准》对小学阶段语文古诗词课外阅读有明确的阐述:

“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背诵优秀诗文80篇。

目前,农村小学学生课外阅读古诗词的现状怎样呢?

他们通过课外阅读古诗词,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提高了多少?

怎样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课外诵读古诗词?

为此我提出本课题。

2、课题提出的意义

  “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小学生从小诵读古典诗词,可以充分的吸纳和储备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元素,对提高学生阅读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写作能力,了解我国古代文化,接受民族文化的熏陶,提升学生的语言素养等都起到巨大的作用。

课外阅读古诗词可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

本课题的提出能引起教师对课外阅读古诗词的关注,加深教师对古诗词价值的认识,从而形成农村小学重视课外古诗词阅读的良好局面。

二、课题的界定

“农村小学”是指离城市较远,农村地区小学,具有鲜明的农村特征。

“高年级””是指小学五、六年级。

“古诗词”是指我国古代的诗和词,是本课题研究对象的主要载体。

中国古代一些苦涩难懂的(对于小学生来说)诗词不列入研究范围之内。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1、调查、了解高年级学生课外阅读古诗词的现状。

2、反复研究,多措并举,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使学生会读、爱读、乐读古诗词。

3、逐步提高学生理解古诗词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欣赏品位和审美能力。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

1、对农村小学高年级古诗词课外阅读现状进行调查问卷。

2、对调查问卷结果做系统的、多角度地分析。

3、根据分析结果提出对策,制定并实施计划,及时总结,不断改进,不断完善。

4、教给学生阅读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让学生会读、爱读、乐读。

5、研究如何逐步提高学生理解古诗词内容的能力,如何提高学生的欣赏品位和情趣。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1、问卷调查法、通过问卷调查,切实剖析农村小学中高年级古诗词课外阅读的现状,并做出全面的分析、总结,从而形成深刻的理性认识。

2、行动研究法:

通过调查问卷、分析研究、对策实施等过程,不断地从中发现问题,修正、反思,边查边研究,实现对中年级学生古诗词课外阅读现状的深刻把握和正确对待。

3、文献研究法:

通过查询有关文献资料,了解我国小学界学生课外阅读古诗词的最新动态和研究状况,以便从他人的研究中获得理论的方法的启示,促进课题的深层次研究。

六、研究过程

1、调查分析,准备研究。

为了弄清楚农村高年级学生古诗词课外阅读现状、影响农村高年级小学生古诗词课外阅读的因素有哪些,以及如何加强和督促农村高年级小学生古诗词课外阅读等问题,我对我校五、六年级的学生及家长进行了一系列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了认真分析,提出了具体对策,撰写了题为《农村小学高年级古诗词课外阅读现状问卷调查分析及对策》的调查报告,为开展课题研究做了充分的前期调查研究工作。

然后,认真撰写课题研究的申报、评审书。

2、认真读书,提高认识。

课题立项后,我认真阅读了《给教师的建议》、《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有效指导》、《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论语》、《孟子》等书籍、文章,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提高了理论水平。

我受益匪浅,用学到的教育教学理论指导自己的研究工作,认真撰写五篇读后感。

3、认真研究,实践反思。

开展课题研究以来,我努力探索,认真实践,撰写调查报告一篇、摘抄引用4篇、教育案例6篇、研究论文5篇,多措并举,努力改变农村高年级小学生课外阅读古诗词现状,让学生亲近母语,热爱课外阅读古诗词,了解我国古代文化,接受民族文化的熏陶,提升学生的语言素养。

七、研究的实施

(一)、调查现状分析研究

1.问卷调查

   2012年11月,为了深入了解我校农村小学高年级古诗词课外阅读现状,弄清影响农村高年级小学生古诗词课外阅读的因素究竟有哪些,以及如何加强和促进农村高年级小学生古诗词课外阅读等,我对我校五、对六年级的学生及家长进行了一系列调查和分析,并研究对策。

问卷的内容及统计结果如下:

   农村小学高年级古诗词课外阅读现状问卷调查分析及对策

学生、家长问卷调查表以及调查结果统计

2、调查结果分析

   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农村高年级小学生古诗词课外阅读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

(1)、农村高年级小学生古诗词课外阅读量偏少。

调查发现,一学期,课外诵读古诗词10首或不足10首占77.3%,15首左右的占20.8%,20或20首以上的占2%,每天用于诵读古诗词的时间在10分钟左右的占90%,20分钟左右的占10%,40分钟左右的占0%。

究其原因,首先,这与语文老师不够重视古诗词课外阅读有关;其次,过重的课业负担占用了学生大量的课余时间,挤占了学生课外阅读时间,让学生很少或没有时间进行古诗词课外阅读;再次,学生课外阅读古诗词缺乏指导,学生的阅读无疑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没有连贯性和计划性,当然就不利于养成农村高年级学生课外阅读古诗词的习惯。

(2)、农村高年级学生对古诗词课外阅读兴趣不浓。

经调查发现,喜欢课外阅读古诗词的占10%,一般的占28%,不喜欢的占62%;在阅读内容上看,随意读的占69%,读老师推荐的书籍占12%,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读物的占18%。

农村学生的父母在家读书情况,经常读的占5%,偶尔读的占18%,从不读书的占76%。

在家里,家长由于受文化层次、经济条件、兴趣爱好等方面原因的制约,不能为学生课外阅读古诗词树立榜样,他们认为,只要自己孩子能按时完成作业,就是好孩子,课外阅读古诗词就被放在次要的位置,未引起家长的足够重视;在学校,由于受到传统的教育思想的影响,许多教师仍未跳出“应试教育”的怪圈,认为学生只要把书本知识学好,能考高分就实现了教育目的,把古诗词课外阅读放在无足轻重的位置上,所以很少去指导、鼓励学生课外阅读古诗词;再者,学生读书的目的不够明确,随意性较大,阅读行为浅尝辄止,这都是造成农村高年级学生对古诗词课外阅读兴趣不浓的原因。

(3)、学生古诗文阅读的资源贫乏。

调查发现,家里藏书仅有1至2本的占35%3至5本的占38%,6至十本的25%,家长给子女购书情况,经常买的占11%,偶尔买的占70%,不买的占18%,学生读书的主要来源,自己购买的占3%,从学校图书室借的占60%,向同学借的占36%。

由此看来,由于受经济和家长普遍不够重视课外阅读的影响,农村学生在家里很难拥有足够的图书以供古诗文课外阅读;学校图书室的藏书量虽然多,但适合学生开展古诗文阅读的书并不多,学生互相借阅数量有限,因此,农村学生古诗词阅读资源相对贫乏。

(4)、学生古诗词阅读质量不高。

调查发现,能坚持做读书笔记的占1.8%,应付老师任务的占28%,很少做或不做的占70%。

教师检查情况,定期检查的占2%,有时检查的占10%,很少检查的占87%,学校开展的读书活动参与的情况,1至2项的占64%,3至4项的占30%,5至6项的占5%,语文课外阅读指导课,老师坚持上的占0%,有时上的占15%,很少上的占84%,由此开来,学生阅读质量不高,很重要的原因是教师重视程度不够。

由于课外阅读古诗词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帮助不大,所以教师缺乏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古诗词的热情,教师不能指导、督促学生阅读,不能及时的评价学生课外阅读情况,是造成学生古诗词阅读质量不高的重要原因。

(二)提高认识指导方法

 1、更新思想,确立“大语文观”

素质教育虽然已经提倡多年,但“应试教育”至今仍然如影随形,分数仍然是农村教师、家长评价学生语文水平的标准。

虽然教育界呼吁要建立“大语文观”,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但是传统的思想观念仍然根深蒂固,难以一时转变。

作为语文教师,要深刻领会《新课标》精神,一定要从“应试教育”怪圈里跳出来,充分重视课外阅读(包括古诗文课外阅读)的指导,保质保量地上好每一节课外阅读课,养成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古诗词的习惯。

每天安排固定的课外阅读时间,不允许任何人占用。

在校园内、教室内营造一定的阅读古诗词的氛围,让书香飘进每一个角落。

其次,利用家长会等时机做好家长工作,让家长认识到课外阅读古诗词的重要性,给孩子购买古诗词阅读课外书籍,支持、督促、鼓励孩子阅读古诗词,营造一定的家庭读书氛围。

再次,为学生搭建自我展示的舞台,多组织、参加一些古诗词诵读、创作活动,让学生认识到,语文成绩的评定,不再局限于语文试卷上的分数,树立正确的成绩观。

2. 激发兴趣,让古诗词诵读成为学生发自内心的需要。

孔子曰:

“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是鼓舞和推动学生课外阅读古诗词的巨大动力。

当一个人对某件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愿望的时候,他的行动往往就能变被动为主动。

如何激发学生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呢?

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经常利用早读、课堂、课外时间向学生介绍一些经典古诗词;或者讲一些古诗词背后的故事,激发学生阅读欲望。

2、以徐州市申报“诗词之乡”为契机,结合我校“国学与教育”课题,广泛组织教师学生参与市、县各级各类部门组织的“经典古诗文诵读”“中小学生诗词大赛”,“童谣传唱比赛”等活动,让学生在此类活动中得到老师、家长和同学的认可,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古诗词的兴趣。

3.“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指导方法,扬起诵读之“帆”

掌握了正确的诵读古诗词方法,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学生阅读古诗文往往带有随意性、盲目性,这不利于阅读质量的提高。

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指导学生阅读古诗词,a、指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古诗词阅读。

b、在课堂上的古诗教学中,注重学习方法的渗透。

比如在古诗教学中,可以采用的“四步教学法”:

了解诗作背景,明了写诗意图,抓住重点词句,结合注释理解;展开丰富想象,体会诗歌意境,反复熟读成诵,加深理解感悟。

c、上好古诗文阅读指导课。

让学生把精读和泛读有机结合,指导学生如何做读书笔记,养成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4.持之以恒是古诗文课外诵读的关键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课外诵读古诗词贵在养成习惯,持之以恒。

教师要加大指导、督促的力度,并及时给予评价,并注重发挥家长的作用,共同为学生诵读古诗词营造良好的氛围,推进课外古诗词诵读活动深入开展。

5.展示交流是活动的保证

做一件事,如果让做事者经常尝到成功的喜悦,那就能激发起他的极大的热情,进而将这股热情转化成自觉行动的内驱力。

课外阅读古诗词也不例外,可以采取不同的形式展示个人的古诗词阅读成果。

如,评比“古诗词诵读小状元”、“优秀古诗词读书笔记”,开展“班级赛诗会”、“古诗词接龙”,把学生创作的诗词、童谣张贴在“学习园地”中……通过以上举措展示学生的阅读成果,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让他们获得成就感,更能激起他们自主学习的热情。

八、课题实验的研究成果

经过一年《农村小学高年级古诗词课外阅读现状及对策的研究》的课题实验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1、发展了学生阅读古诗词能力,提升了学生的人文素养。

   

(1)、诵读经典古诗词,可以拓宽学生视野,增长知识。

   为了能让学生乐于诵读,就要从我做起,率先垂范。

早读课,我总是早早地来到教室,每天拿出十分钟时间与学生一起诵读古诗词;校本课,更是我们师生诵读古诗词的最好时光;校本课成了我们推荐好书、朗读经典古诗词和交流读书体会互动课;闲暇时,我们互相交换好书。

一学期下来,我班的一批“小书虫”,除了读校本教材《华夏经典》内的古诗词外,还读了《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乐府诗集》等书。

读的古诗词多了,学生的视野明显开阔了,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隐、杜牧、王安石、李煜、李清照、辛弃疾、龚自珍等诗词名家成了他们的好朋友,浪漫、写实、豪放、婉约等成了他们时常挂在嘴边的词汇,汉赋、唐诗、宋词、元曲等在他们心中荡起来阵阵涟漪,有些学生在历代经典古诗词的熏陶下经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2)、诵读经典古诗词,使学生精神充实,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

   本学期,我和学生们一起读了岳飞的《满江红》、苏轼的《水调歌头中秋》、文天祥的《过零丁洋》、林则徐的《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杜秋娘的《金缕衣》、汉乐府《长歌行》、孟郊的《游子吟》等诗词。

我明显地感觉到那些爱读书的孩子的精神世界充实且丰富了。

他们此同龄的孩子更懂得爱、懂得宽容、懂得珍惜时间、懂得诚信的重要、懂得父母的艰辛、懂得老师的用心良苦,懂得生活的美好、懂得友谊的珍贵……此外,他们的谈吐也变得高雅,雅言雅行成了校园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读千年美文,做谦谦君子”,学生身上洋溢的浓浓书香气让人不由得联想起苏轼诗中的名句“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来。

  (3)、诵读古诗词,可以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

古诗词具有广泛性和渗透性,它潜移默化、耳濡目染地影响着人身心各方面的发展。

专家认为,“道德”、“品性”、“气质”等重要价格素养,很难“教”成,靠的是“陶冶”、“熏习”或“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培养出来的。

经典教材中皆是美心美文,嘉言懿行。

让学生熟诵于口,濡染于心,会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提高品性和修养,比单纯的说教效果要好得多。

诵读“国学”经典,可以修养身心,增加智慧,开启成功之门;诵读它,可以让人懂得认识美、领略美、欣赏美、享受快乐人生。

每当看到学生慷慨激昂地背诵岳飞的《满江红、声情并茂的背诵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若有所思地背诵文天祥的的《过零丁洋》、神采飞扬地背诵苏轼的《念奴娇(大江东去)》时,我由衷感到高兴。

学生的言行举止悄然发上了变化,关心起了国家大事,明白了要心怀祖国,做一个对国家、对民族有贡献的人。

开展经典诵读,培养了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树立了远大目标。

  (4)、诵读经典古诗词,可以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在一个人储备语言的最佳时期,让小学生多读、多背古诗词,有利于小学生积累知识,丰富语言,提高阅读、表达、写作能力,有效提高小学生综合语文素养。

小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了又会促进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

如学生认的字多起来了,就能提高初读课文的效率;背诵能力增强了,就能很快的课文读熟,背诵课文;与文本、教师、同学交流互动时,语言表达能力增强;谈感受的时候常常会灵光闪现,语出惊人;写作文时,常常引经据典、妙语连珠……课堂教学效率提高了,学生就会有更多的时间去诵读经典,形成了良性循环。

在睢宁县首届中小学师生诗词创作大赛中,我班学生学生车文雅、王春香两位同学荣获学生组一等奖,王小丫、陈佳怡、王梦凡等三位同学获二等奖;高年级学生黄文文在睢宁县中小学生第六届“经典诗文”诵读比赛中荣获二等奖;上学期,我校王奕佳、李逸凡、王梓阳、王春香、王小丫、周鹏等同学进入徐州市小学生“经典美文诵读比赛”复赛。

  2、转变了教师的教育观念

作为语文教师,我深刻领会《新课标》精神,从“应试教育”怪圈里跳出来,充分重视课外阅读(包括古诗文课外阅读)的指导,保质保量地上好每一节课外阅读课,养成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古诗词的习惯。

每天安排固定的课外阅读时间,不允许任何人占用。

在校园内、教室内营造一定的阅读古诗词的氛围,让书香飘进每一个角落。

其次,利用家长会等时机做好家长工作,让家长认识到课外阅读古诗词的重要性,给孩子购买古诗词阅读课外书籍,支持、督促、鼓励孩子阅读古诗词,营造一定的家庭读书氛围。

再次,为学生搭建自我展示的舞台,多组织、参加一些古诗词诵读、创作活动,让学生认识到,语文成绩的评定,不再局限于语文试卷上的分数,树立正确的成绩观。

   3、研究总结了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阅读方法 

课题通过一年的研究,总结了适合农村小学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古诗词兴趣的方法。

(1)、从改变教育教学方式入手,培养学生诵读的兴趣。

如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的自主式、注重肯定与鼓励的赏识式、采用直观手段辅助教学的直观式等。

这些教学方式,唤醒了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了他们的诵读热情,减小了他们理解故事的难度,学生就会对诵读古诗词感兴趣。

(2)、开展丰富多彩的诵读活动,培养学生诵读的兴趣。

如创新诵读形式,不断开展诵读比赛、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开展诗词游戏、开展师生共读活动、“讲一讲”活动。

经常组织学生开展讲故事比赛、“古诗词创新活动”初步尝试、结合传统节日,开展古诗词诵读活动。

(3)、营造浓厚的诵读氛围,激发学生诵读兴趣

每天利用晨会前(7:

40—7:

45)进行5分种的古诗词诵读、每天定时间(下午预备前五分钟)播放古诗配乐朗诵,或者是国学经典音乐,让学生听其声,悟其容,感其情、开展学习型家庭建设、学校和班级文化建设要努力体现古诗词教育特色等,让学生在校园内处处都能见到古诗词,读背古诗词,在耳濡目染中培养背诵古诗文的兴趣。

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创建一个充满古诗词浓厚氛围的校园环境,使学生置身其中,随时受到传统古诗词文化经典的熏陶和感染。

正所谓:

“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

4、研究积累了指导学生阅读的策略

   

(1)、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顺应学生的心理特点,从高年级学生的喜好出发,推荐给学生喜欢阅读的经典古诗词,让学生对古诗词产生好感,乐于与古诗词为伴。

(2)、尽可能为孩子提供轻松自由的阅读环境。

如,在学生阅读时播放一曲轻松、愉快的音乐,在孩子的书桌上放一盆芬芳的栀子花,允许孩子带着书走进大自然,在青山绿水中自由徜徉在古诗词的意境中……一些高年级学生普遍好奇、好动,缺乏耐心和持久力,他们的阅读行为往往不能像大人那样很有耐心地把一本书从头至尾看完。

当他们在阅读的过程中缺乏耐心时,教师或家长不应急于纠正他们的行为或表示失望。

而应该满怀希望看到他们玩一会儿后能自觉投入到聚精会神的阅读活动中,此时,教师应及时的给予肯定,以期在宽松的氛围中逐步养成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

(3)、师生共读,亲子共读,以身垂范,为孩子树立良好的阅读榜样。

优良的示范是最好的说服。

榜样具有巨大的教育作用。

教师、家长同孩子一起阅读古诗词,一起交流阅读古诗词的方法和心得,鼓励孩子有感情的背诵古诗词,大胆发表自己对古诗词的理解,说说自己的心得体会……与家长、教师一道读古诗词,孩子的阅读兴趣会变得更浓,对古诗词的鉴赏、理解能力也会得到提高。

(4)、“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给学生诵读古诗词的方法。

如诵读式、想象入境法、联系扩充法、写“读书笔记”法等,再如,结合注释,了解诗词的创作背景、识人读诗——了解诗人的生平、掌握理解古诗词的窍门——理解意象的象征意义、善于抓“诗眼”悟主旨、熟练背诵,厚积而薄发等。

(5)、培养学生诗词欣赏能力,提高阅读效率。

如,a、知人读诗,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

b、抓住诗题解诗意。

c、善于抓“诗眼”提挈全诗。

d、迸发想想,领略诗词意境美。

e、引导学生欣赏“妙言佳句”。

通过以上手段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欣赏能力,可以有效地提高阅读效率。

(6)、创造良好的读书环境。

a、亲子共读,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读书氛围。

b、为了更好地开展古诗文课外诵读活动,学校和班级文化建设要努力体现古诗词教育特色。

c、在班级建图书角。

d、少布置作业,让学生从繁重的课业负担种解脱出来,挤出时间博览群书。

《孟母三迁》这个小故事每个人都耳熟能详。

孟母之所以多次搬家,就是要给孟子寻找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环境可育人,基于这种认识,我们应该从实际出发,采取多种措施,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学生课外阅读古诗词营造一个良好的读书环境。

5、尽量少布置作业,把学生从繁重的课业负担中解脱出来,让学生有时间开展古诗词课外阅读。

6、及时交流,正面评价。

经常开展阅读心得交流活动,看谁背的多、背得熟、谁的感悟深刻。

每周由小组长检查摘抄笔记及背诵情况,教师随机检查,把摘记的好内容贴在学习园地里,表扬先进,鞭策落后。

此外,每学期至少开展三次背诵古诗词比赛,至少举行两次古诗词知识竞赛,题目涉及作者、释词、句意、默写等方面,以默写为主。

根据表现,评出“书香小组”、“书香个人”。

九、研究后的反思

进行《农村小学高年级古诗词课外阅读现状及对策的研究》课题研究,应从实际出发,以学生阅读现状为起点,加大与家长的沟通力度,加强引导与督促,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教给学生阅读方法,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为学生提供展示平台,以学生持续发展为归宿,使每个学生自由地、主动地阅读古诗词,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健康的、充分的、个性的发展,提升他们的人文素养。

在研究过程中,常常为如何处理好学业负担和阅读时间上的这一矛盾而困扰。

一些学生家长由于身处农村,文化从此不高,再加上农活较多,没有阅读习惯,家中缺少可供学生阅读的古诗词读物,以上因素多多少少影响到了古诗词课外阅读活动的开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