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专题试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830825 上传时间:2023-07-08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3.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专题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专题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专题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专题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专题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专题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专题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专题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专题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专题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专题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专题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专题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专题试题.docx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专题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专题试题.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专题试题.docx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专题试题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专题试题

示范指导题: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指出,制定“十一五”规划,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坚持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用发展和改革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

要坚定不移地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以人为本,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把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回答1-3题。

1.之所以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从哲学上看是因为

①科学理论对实践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②先进的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起推动作用一

③正确的价值能引导人们作出正确的价值选择

④科学发展观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A.①③④B.②④C.③④D.①②③

2.科学发展观是用来指导发展的,不能离开发展这个主题,离开了发展这个主题就没有意义了。

这告诉我们,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始终坚持

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B.以保护环境为中心

C.以调整结构为重点D.以节约资源为重点

3.全会指出,要坚定不移地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这表明

A.国家机构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B.中国共产党履行经济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

C.中国共产党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D.社会主义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命题意图]本组试题以“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为主题,分别从哲学、经济、政治常识的角度考查了学生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哲学根据、怎样落实科学发展观等问题的认识和理解能力。

只要我们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本质、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答好此组题并不难。

[解析]解答第1题的关键是要从不同的角度理解科学发展观是科学理论、先进科学的社会意识,是正确的价值观。

但它是主观的东西,不能对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起决定作用,④表述错误,正确选项为D。

做第2题要正确把握题意,题中强调了发展这个主题,这要求我们应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故应选A。

中国共产党提出以人为本,体现了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宗旨,A、D不符合题意,C项表述错误,正确答案为B。

[答案]1、D2、A3、C

冲击训练题: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虽然政府花费了很大的力气,可湖南省优质稻发展始终徘徊不前,直到政府意识到不应该直接去抓生产,而应着力培育市场主体,让市场带动农户去种植优质稻,这项工程才算走出了困境。

回答1-3题。

1、1996年,我国粮食连年丰收,湖南稻谷出现“卖难”情况。

在这种背景下,湖南省开始调整水稻结构,大力发展优质稻。

由于当时湖南农民种植的优质早籼稻品种绝大多数并没有经过市场筛选确定,而是由省、市、县各级政府层层“钦定”的。

因此,出现了优质稻的销路还不如普通稻,价格比普通稻还便宜的“怪”现象。

这一“怪”现象的产生从哲学上启示我们

A、主观和客观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B、任何事物都包含着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

C、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辩证统一

D、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重大的指导作用

2、吃了“苦头”之后,湖南开始转变思路,发展优质稻,政府不再搞“包办”,而是通过培育作为市场主体的龙头企业,让企业带动广大农民种植优质稻。

2005年湖南全省种植了3000多万亩优质稻,其中800多万亩是高档优质稻。

这些优质稻一上市就受到市场欢迎。

这表明

A、政府转变职能,找到了更好的干预粮食生产的办法

B、政府的宏观调控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

C、政府有效地行使了经济调节、社会管理的职能

D、社会公共服务职能是政府最重要的职能

3、在政府的指导下,一些企业主动探索出各种组织农民种植优质稻的模式,与农户成立合作协会,签订生产订单。

通过多年培育,湖南省已经发展了300多家粮食加工企业,上规模的优质稻加工企业80多家。

在市场上,已涌现出金健、粒粒晶、广积、天龙等一批知名的大米品牌。

这一模式

A、促进了农业科技的进步B、实现了农业产业化经营

C、落实了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D、实现了农业现代化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关于社会主义建设指导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只有深入理解科学发展观与我们党关于发展的理论、与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脉相承的关系,才能在各项工作中真正把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

回答4-6题。

4、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在发展问题上经历了从“发展才是硬道理”到“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再到科学发展观的认识过程。

这表明

A、先进的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起推动作用

B、事物的变化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C、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D、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客观规律认识不断深化

5、科学发展观的提出,继承了我们党关于把经济建设作为中心任务的重要指导思想,同时又针对经济发展中出现的片面追求经济发展速度、忽视质量和效益的倾向,提出我们所追求的发展,应当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片面追求发展速度、忽视质量和效益

①是一种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②是一种集约型的经济增长方式

③会导致盲目投资、重复建设④会带来煤、电、油、运供应紧张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6、科学发展观要求实现全面发展,既包括经济建设和发展,又包括政治、文化、社会的建设和发展,要推进社会的全面进步。

从哲学上看,这是因为

A、两点论和重点论是统一的B、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C、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D、矛盾具有特殊性

水是生命之源。

我国人平淡水占有量居世界人平水平以下,而且分布不均衡,全国已有300多座城市出现了供水紧张状况,在许多城市政府对居民生活用水实行了“阶梯水价”。

回答7-9题。

7、“阶梯水价”即对不同的用水量采取不同的计价标准。

政府对居民生活用水实行“阶梯水价”

①有利于缓解水资源供应紧张的矛盾②是解决我国水资源短缺的治本之策③是政府运用经济手段进行宏观调控的具体表现④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表现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8、国家建设部的调查资料显示,当水费支出占到居民消费总支出的2.5%时,人们才会考虑节约用水;达到5%时,才会对人们的生活产生较大影响;达到10%时,才会考虑水的重复利用。

这表明,“阶梯水价”对水资源的调节作用是通过

A.影响人们的经济利益实现的B.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实现的

C.道德水平的提高实现的D.政治觉悟的提高实现的

9、上述材料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人们的认识受时间地点条件的限制B.原因和结果既相互联系又相互转化

C.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才会引起质变D.正确的意识能指导实践

调查显示,一些地方领导的发展观不同,该地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和发展结果就大不一样,但发展观背后起决定作用的政绩观还没有上升到应有的高度,缺乏制度性保障,亟需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回答10-12题。

10、某地方政府官员热衷于上项目、铺摊子,搞华而不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为了一时的政绩而做出“吃祖宗饭、断子孙路”的事情。

这一做法

A、树立了政府在群众中的良好形象

B、违背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C、较好地贯彻落实了科学发展观

D、表明政府内存在着严重的腐败分子

11、某市提出了“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的发展口号,但当地媒体披露的当地放任开发商割松树脂严重破坏森林的照片,让人触目惊心。

这表明

A、理论必须与实践相结合B、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统一的

C、认识是不断深化和发展的D、要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12、如果对地方官员政绩的考量和评价,更多地从GDP和财政收入的增长出发,从宽阔马路、市政广场的面子工程出发,从上级领导的好恶出发,科学发展观的落实会是一句空话。

这表明确立正确的政绩观

A、必须控制GDP和财政收入的增长

B、要需减少政府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

C、要求引进人才竞争机制,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D、需要规范的制度和科学的考评体系作保证

我国古代哲人主张“天人合一”,将人与万物视为一个共生的和谐统一整体,认为人与自然万物的和谐相处是人类各种关系和谐的基础。

回答13-15题。

13、下列选项中,继承和发展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思想的是

A.统筹城乡发展和区域发展B.统筹经济社会发展

C.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D.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14、“天人合一”思想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原理

B.自然和社会的关系原理

C.规律的客观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关系原理

D.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关系原理

15、从上述材料中可以看到,“天人合一”思想是

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论来源②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理论来源③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来源之一④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原则之一

A.①B.①②C.②③D.③④

二、非选择题

16、滨长江,拥洞庭,淡水资源得天独厚的Y市,在过去数十年里,因大规模围湖造田,使湖区河床淤塞,造成十年九灾;因酷渔滥捕,使鱼虾剧减,损害湖区生物多样性;因工业污染,使水质恶化,危及湖区生态环境。

1998年的特大洪灾使Y市的干部群众认识到,走开发与保护同步、治理与还湖并举之路,才能使洞庭湖区摆脱水患,改变面貌。

投资近10亿元的“平垸行洪,退田还湖、移民建镇”工程,是Y市实现人退湖进、人与水和谐共处的重要成果。

历时6年从洞庭湖中大规模战略撤退,全市累计退还堤垸152个,退田还湖面积40万亩。

目前,洞庭湖行洪面积基本恢复到新中国成立初期水平。

21万生态移民迁出湖区后,洞庭湖变大了,防洪压力减轻了,湖区走上了可持续发展道路。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

(1)Y市湖区是怎样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的。

(2)运用哲学常识分析说明Y市在上述退田还湖过程中是怎样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

(3)Y市在“平垸行洪,退田还湖、移民建镇”工程中,是怎样履行国家职能的。

17、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坚定不移地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以人为本,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把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材料一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1)运用政治常识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党提出“以人为本”的重要意义。

材料二当前,我国还存在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就业和收入差距等方面的社会发展问题,社会发展与经济发展尚不协调。

(2)运用经济常识的有关知识,论述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应如何促进社会发展。

18、西部某县抓住西部大开发的机遇,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县域经济发展。

按照“解放思想、面向市场、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调整结构、突显特色、提升质量、注重效益”的指导思想,牢固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

紧紧围绕富民强县、增加农民收入,构建和谐社会,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发展目标,根据本地石油资源丰富、土地资源广阔但宜粮面积不大、生态条件不好但历史资源丰富等特点,把石油产业、草畜产业和旅游产业作为壮大县域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农村小康的主导产业;把城镇带动农村作为壮大县域经济、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城镇化进程的重大举措;把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作为优化投资环境、改善发展环境的重要手段;把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把深化改革、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不断优化发展环境作为壮大县域经济重要途径;把深化县乡机构改革、转变政府职能、推进管理创新作为发展县域经济的体制保证;把稳定以家庭为基础的承包经营责任制,建立土地流转机制、不断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制作为发展的重要内容。

全县经济健康运行,社会事业蓬勃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使昔日黄土高原的贫困县成为西部地区的明星县。

(1)请分析说明该县在发展县域经济的实践中是如何贯彻科学发展观的?

(2)请分析该县在贯彻科学发展观、促进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中所体现的哲学道理。

(3)该县政府在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践中是如何行使国家职能的?

参考答案与解析

1、A

【解析】导致上述“怪”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湖南省各级政府没有尊重市场的客观需要,犯了主观主义错误。

这从哲学上启示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的过程中要实现主观和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2、C

【解析】从“包办”到培育市场主体,表明政府根据市场经济规律,有效地行使了经济管理职能。

A、B、D表述有误,正确答案为C。

3、B

【解析】将优质稻的生产、加工、销售结合起来,形成一条龙,这是农业产业经营的生动体现。

题中没有涉及到农业科技进步和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故A、C不符合题意,D项不符合事实。

正确答案为B。

4、D

【解析】我们党的发展问题上的认识过程,是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基础上认识发展的过程,是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客观规律认识深化的过程。

A、B、C三项均不符合题意。

D为正确答案。

5、C

【解析】片面追求发展速度、忽视质量和效益是一种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任其发展将会导致盲目投资、重复建设,能源资源对经济增长的瓶颈制约进一步增强。

故应选C。

6、C

【解析】因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是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因此,科学发展观要求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

这充分体现了事物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

尽管这里也包括了两点,但没有讲重点,也没有讲矛盾运动和不同事物的特殊性,故A、B、D不符合题意。

答案为C。

7、D

【解析】政府对居民生活用水实行“阶梯水价”,是利用经济手段对水资源进行宏观调控,贯彻落实了科学发展观,有利于缓解水资源供应紧张的矛盾,但不是解决我国水资源短缺的治本之策。

正确选项为D。

8、A

【解析】政府对居民生活用水实行“阶梯水价”主要运用了价格杠杆来调节水资源,价格杠杆属于经济手段,是通过影响经济利益关系(水价)来实现的。

故应选A

9、C

【解析】水费支出占居民消费总支出的比重(量变)不同,人们对水资源的态度(质变)不同。

这从哲学上表明量变达到一定的程度会引起质量。

A、B、D三项不符合题意。

10、B

【解析】该地方政府官员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劳民伤财的、“吃祖宗饭、断子孙路”违背了科学发展观,违背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损害了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故B符合题意。

形象、政绩工程与腐败现象有联系,但并不是所有搞政绩工程的都是严重的腐败分子。

故D项不符合事实,应舍去。

11、A

【解析】发展口号是理论的东西,题中发展口号是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但具体作法是违背科学发展观的。

这告诉我们理论必须与实践相结合,才能真正坚持科学发展观。

故应选A。

B、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

12、D

【解析】科学发展观要求不能单纯地将GDP和财政收入增长作为衡量地方官员政绩的标准,不能搞脱离客观实际的面子工程,但这并不意味着不要GDP和财政收入的增长,不要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故A、B两项错误。

C项不符合题意。

D为正确选项。

13、C

【解析】“天人合一”思想正确揭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的关系,科学发展观要求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可见,“天人合一”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是一脉相承的。

正确答案为C。

14、C

【解析】“天人合一”思想要求人们在认识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必须遵循自然的属性和规律,这体现了规律的客观性和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答案为C。

A、B、D均不符合题意。

15、D

【解析】从理论体系看,中国古代“天人合一”思想与科学发展观是一脉相承的,从内容上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但它不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基本路线的理论来源。

16、

(1)①坚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②坚持把开发与保护、治理与还湖相结合。

③实施“平垸行洪、退田还湖、移民建镇”工程。

(2)①自然界是客观的,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前提。

Y市在退田还湖的过程中实行人退湖进,尊重和服从自然,促进了人与水的和谐相处。

②规律是客观的。

Y市的退田还湖工程坚持了按规律办事,使湖区行洪面积增大,并走上了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③正确的价值观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起正确的导向作用。

退田还湖是正确的生态价值观。

在这一价值观的指导下,洞庭湖区摆脱了水患,改变了面貌。

(3)①政府投资治理湖区,有效在履行了经济职能。

②平垸行洪、退田还湖,保护生态环境,为经济发展营造了良好的自然环境。

③退田还湖、移民建镇,免除了湖区人民的后顾之忧,维护了社会稳定,为经济发展营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解析】本题以Y市治理洞庭湖为背景考查了学生运用经济、哲学、政治常识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一定的综合性。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

根据设问要求,仔细分析材料,整合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并恰当运用教材知识,多角度思考问题。

17、

(1)①体现了我们党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有利于加强党的领导。

②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有利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2)①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②通过国家财政的合理支出,满足文教卫等社会事业发展的需要,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

③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

④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扩大就业。

⑤通过税收等手段加强收入调节,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解析】本题以“以人人为本,全面发展”为话题,分别从树立科学发展观的意义、怎样落实科学发展观等方面考查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⑴问要求学生用给定的知识论述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政治意义;第⑵问要求学生运用给定的知识论述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途径和措施。

答好此题的关键是要熟悉科学发展观的所体现的政治学道理和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要求。

18、

(1)①在发展县域经济的指导思想和规划决策中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县域经济发展全局。

②把石油产业、草畜产业和旅游产业作为主导产业,采取一系列符合本地实际的政策措施,促进了该县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坚持了经济建设为中心这个科学发展观的实质。

③把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优化经济结构、加强基础实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完善社会保障体制作为发展的重要内容,贯彻了科学发展观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

④把富民强县、增加农民收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为发展县域经济的基本目标,坚持了以人为本,这个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

(2)①解放思想、面向市场,根据本地资源特点确定产业重点,坚持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原则和方法。

②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体现了正确意识、科学的先进的社会意识对指导作用。

③把发展石油产业、草畜产业和旅游业作为主导产业,抓住了主要矛盾,坚持了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④把优化结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改善生态环境作为改善发展条件的重要举措,坚持了用联系观点和量变引起质变的观点看问题。

⑤抓住西部大开发的机遇,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采取一系列措施,促进了本县经济社会的蓬勃发展,说明他们坚持了内因和外因相结合的观点,同时也充分发挥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3)①坚持以人为本,行政为民。

把强县富民、增加农民收入作为政府行使职能的目的,坚持了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②坚持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城乡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全面规划、统筹协调,把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作为政府行使国家经济职能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的目标和要求。

③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转变政府职能,深化机构改革,推进管理创新,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科学高效地行使国家的各项职能。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提练材料信息,运用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回答第

(1)问要求归纳材料中的做法,找到其与科学发展观之间的联系。

答好第

(2)问关键是从材料中提练出哲学观点,多角度进行思考。

第(3)问重在把握“怎样”两字的要求,不能将思维局限在国家的几个职能上。

深度附加题:

材料一当世界钢材市场价格大幅下滑时,比利时贝卡尔特公司却主动向武钢加价购买钢帘线,每吨先上调500元,后又提高800元,还要求增加供货。

当安徽芜湖长江大桥建成通车时,大桥的业主单位因使用了武钢桥梁钢节约投资1亿元,特意奖励武钢人30万元。

材料二武钢卖的是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名牌精品。

这些名牌精品是武钢进行设备改造、技术提升的成果。

武钢10多年来自筹资金425亿元,完成了100多项新建和扩建改造项目,使武钢主体工艺设备达到20世纪90年代世界先进水平。

技改项目催生了新产品,为武钢带来滚滚财源。

10多年来,武钢研制开发了85个系列301个新品种。

2004年,武钢生产的861万吨钢材中,“双高”产品占54.36%,有39个品种达到国际一流水平,实现利税突破100亿元。

尝到了技术改造甜头的武钢将自筹资金300多亿元,进行新一轮大规模的技术改造。

结合上述材料回答:

(1)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

(2)运用抓主要矛盾的原理分析说明武钢进行技术改造的意义。

(3)武钢在技改过程中是怎样贯彻科学发展观的。

【答案】学生依冲击训练题非选择题部分答案,模仿自拟。

【解析】

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实现长期持续发展要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力素质的提高。

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大力提高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