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及谐的心灵世界.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83151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9.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构建及谐的心灵世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构建及谐的心灵世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构建及谐的心灵世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构建及谐的心灵世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构建及谐的心灵世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构建及谐的心灵世界.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构建及谐的心灵世界.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构建及谐的心灵世界.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构建及谐的心灵世界.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构建及谐的心灵世界.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构建及谐的心灵世界.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构建及谐的心灵世界.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构建及谐的心灵世界.docx

《构建及谐的心灵世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构建及谐的心灵世界.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构建及谐的心灵世界.docx

构建及谐的心灵世界

构建和谐的心灵世界

在线下载讲稿,须支付2元。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们又见面了,今天我的心情特别激动,和这么多优秀的老师学习交流,感到特别荣幸。

我今天的参赛题目是《构建和谐的心灵世界》。

我们知道在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上最早提出了和谐的概念,在2006年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上又作出《中央关于构建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行了高度的概括。

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呢?

有谁知道,那二十八字方针是什么?

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对,回答的很好,和谐社会的主体是全体公民,如果我们每个人都是无比深刻地去发现自己的内心,做到心灵上的和谐,那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容易的多了。

一、构建和谐心灵的重要性

下面先请大家欣赏一个小短片。

这是本田公司花了一亿日元做的一个广告,大家看完之后有什么感觉呢?

或者说你悟到了什么呢?

有没有人能告诉我呢?

(没感觉),恩,没感觉也是一种感觉,那么你悟出来点什么没有呢?

(好像也没有)。

好,请坐,其实第一次看完这个视频,我和你的感觉一样不太深刻,只是有点吃惊,设计的很完美,以前看的环环相扣的这种例子也有,不过是两三个个环节,今天看到的就是多了几个环节而已,但是让我们认真的仔细感悟一下:

如果把这个汽车比做成我们的国家,汽车有好多个零部件组成,我们的国家是不是也一样呢?

有好多个部门组成,好多个方面组成。

假使有其中一个部门不发挥作用了,不配合大家了,是不是工作就进行不下去了,就会出现一些不和谐的现象和矛盾呢?

这个视频中更重要的一点是:

刚开始的那个小齿轮如果不滚动起来的话,后面的会动起来么?

我们全体公民就是这个小小的齿轮,如果不从内心深处行动起来的话,那么构建和谐社会就会成为一句空话。

1、和谐的心灵是一切和谐之始

我们常说一个人聪明,有政治敏锐性,其实说白了就是这个人悟性高,觉悟高,一点就透。

觉悟究竟是什么?

“觉”字怎么写?

“觉”字头下是一个看见的“见”,“悟”字怎么写?

是一个竖心旁加上一个吾,吾就是“我”的意思,这两个字的意思就是“见我心”,就是说人有一种看见自己内心的能力。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随着咱们国家的物质财富的几何速度增长,人心的困惑也越来越多,幸福感却在减少。

什么是真正的和谐?

和谐永远是一种内心愿望驱动下的默契,大家在相同的目标下,心有所向。

孔子的学生曾经去问他:

“老师,做政治管理要有哪几个必备的前提啊?

”孔子说:

“有三样就够了:

足兵,足食,民信之矣”。

第一,足兵。

就是要有充分的国家机器,能够保卫国泰民安,也就是咱们今天说的国防。

第二,足食。

要有相对丰富的物质条件,让大家衣食无忧,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

第三,民有信,让老百姓内心有信仰,能够确立自己的人生,不迷茫。

学生听了后不满足,又苛刻地提出来问,要是从这三个中去掉一个,去什么呢?

孔子想了想说,去兵。

那我们宁可不要国家机器了,人总要吃饭吧,人还是要有信仰吧。

学生又问了,如果从这两个中再去掉一个,去什么呢?

然后孔子很认真地告诉他,那就去食吧。

也就是说,没有粮食、没有丰富的物质条件也不是最可怕的,可怕的是一个国家没有信仰,所以孔子最后说了一句话,叫做“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也就是说,无兵、无食,无非是大家受到了人身安全上的一些危险,但是不能没有信仰,如果一个人内心很仓皇的话,那我们就什么事也做不成,活的就毫无意义,如同行尸走肉。

在今天这个社会,我们的选择比过去任何一个时代都更加丰富了。

丰富的选择意味着什么?

对于一个内心有准则的人来说,富裕的物质和多元的机遇会让他的人生变得更通达、更有效率、更自信、更意气风发。

但是一个内心没有准则的人呢?

丰富的选择可能会成为一种生命的灾难,这是因为人会不断地陷入迷惑,面对市场经济的冲击,抵制不了各种诱惑,会不断地处于一种多元的可能性的撕扯之下,不知道该怎么办?

以前的夫妻哪怕从结婚的时候就拌嘴,磕磕绊绊一直到老,也从来不会想到离异。

我的爷爷奶奶就是这样,他们今年已经75岁了,从我小时候记事时起,他们每天都会因为一些小事情而拌嘴,吵架,到了现在也不例外,他们把那当成是一种生活的乐趣,因为对他们来讲,选择了就是一生。

但是在今天呢?

人们不停地跳槽,工作在换,房子再换,车子在换,老婆、老公也在换,离婚,家庭重组,在我们生活中变得司空见惯。

通过这么多的选择,我们是提升了幸福感?

还是变得更加仓皇?

这就需要我们每一个人先来问下自己。

当你不能回答自己生命中最深刻的愿望,不能了解自己是谁的时候,我们很难去面对整个外在令我们迷惑的世界。

所以说即使在物质条件的诱惑下,我们也要有自己的内心准则。

有这样一个故事:

说有一个病人,他去看心理医生,医生问他:

“怎么回事呀。

你先说说你的病情吧?

”他说:

“医生,我不怕工作,但是我怕一个人回到家独处,感觉很孤独,很落寞。

在工作的时候吧我能全身心的投入,大家都说我很称职,很优秀,但是一回到自己家里,就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每天想很多东西,吃不下也睡不着,不知道自己内心里面到底想干什么?

所以我就想啊想啊,情绪老是很低落,时间长了,我怕自己会得忧郁症。

你能不能给我一些建议啊?

”那个医生看了看说:

“你这个情况确实是挺严重的,再下去就会得抑郁症了。

这样吧,我们城市有一座大剧院,那里有一个著名的喜剧演员,每天他都会在台上演最好的喜剧,把大家逗得开怀大笑,忘记烦恼。

你先去看十天半个月的,回来以后,情绪自然就好了,到时候你再找我,看看是不是还需要给你治病”。

医生说完了以后,这个人很久很久没有抬头,等到他抬起头的时候,已经泪流满面了。

大家说为什么呢?

难道这个医生的治疗很特别么?

大家猜猜,他为什么会泪流满面呢?

其实是这样的。

他对那个医生说,我就是那个喜剧演员呀。

  其实这个故事,很像是我们自己。

在生活的舞台上,我们每个人在投入职业角色的时候,特别是担任着行政职务的管理干部,你可能是优秀的、精彩的、杰出的,起码是称职的。

但是当一个人夜深人静,叩问自己内心的时候,我们还有多少惶惑、多少不安?

我们的内心有多少迷惘?

这些不知所终的东西让我们可以为别人带来了欢笑,但是我们能够拯救自身吗?

靠什么来拯救自身?

其实文化就是有这样一种力量,它让我们在失望,甚至绝望的时候,仍然知道文化经典中有理性,有种救赎生命的力量。

所以,和谐的心灵应该是一切和谐之始,因为有了她你就能够知道自己内心的愿望是什么。

2、做到内心和社会真正的和谐统一

你了解了内心的愿望,就意味着一定能够实现吗?

就意味着这一生能够真正做到完美吗?

有人可能会说,我会陷入两难的选择。

首先就是我看清了内心的愿望,但是社会不允许,我必须要放弃或者压抑心里真正的方向,而顺从社会外在的标准选择。

这是痛苦的。

另外一种人说,我看见了心灵,我愿意听从心底的声音,所以我勇敢地按照我的想法,特立独行地生活着,但是我跟社会的准则发生了冲突,他人不理解,总是在指责我,所以我内心仍然不快乐。

究竟是听从内心,还是顺应社会?

有这么一个标准恰好就是我们所追求的:

第一叫从心所欲,就是真正听从内心的声音,跟从内心的愿望去行动。

第二是不逾矩,丝毫不超过社会外在的规矩法则,不伤害他人的利益情感,做到内心和社会真正的和谐。

用庄子的话说,人这一生的境界,简单说就五个字,叫做“外化内不化”。

什么叫外化?

外化就是顺应社会,遵守规矩,应该敬业的时候就在岗位上爱岗敬业;应该坚持自己内心的时候,就要做到内不化,在自己心灵中坚持“我之为我”的方向,用生命去执守一生的梦想。

最佳的境界是一方面“外化”到不漏痕迹,能够与一切人和谐相处,打好关系,做到圆滑;另一方面更要做到“内不化”,让自己的心灵坚定、无悔、执著、勇敢,知道“我之所以为我”的愿望和梦想,这就是外化内不化。

 和谐社会这个命题古代就有提到,所谓的“君子和而不同”其实就是外化内不化。

“和”就是外化,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和谐社会。

一个团队摆在那儿,大家需要哪个工种干什么事,你一定要恪尽职守,自己去把本分做到,这个是职业化的外在标准。

“不同”就是每个人一定要坚持自己的主见,这个世界的精彩应该是由很多的不同最后构筑的和谐。

所以说,了解外在世界,构筑整个社会的和谐建设,最关键的是我们自己的内心。

而内心就是中国古人所说的君子之德。

二、如何构建和谐的心灵世界

所谓君子之德,就是我们心里面可以秉持的一种人格依靠。

那么,何谓君子?

君子是特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

现在有人说了,我是小女人不是君子,其实孔子所说的“君子之交淡如水”、“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中的君子根本就没有提起具体是男人还是女人,只是因为中国古代有男尊女卑的思想,才造成现在我们对君子的误区。

君子的道德是什么?

就是“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

仁者不忧是什么?

就是“爱人”,就是真心实意地对别人好,有一种内心善良的能力和愿望,真心实意去善待别人。

智者不惑是什么?

就是“知人”,就是真正地了解和懂得他人。

勇者不惧是什么呢?

就是遇到困难挫折的时候,能够处变不惊,用一种心灵的勇敢去克服。

仁、智、勇为什么被视为君子三德呢?

因为仁者给我们一种无忧的胸怀去包容,智者给我们一种清明的理性去判断,而勇者给我们磊落光明的坦荡去永恒地面对各种可能的风险。

那么如何做到呢?

1、了解自己,正确评价自己

一个人在生命低谷的时候,要能够正确评价自己。

真要做到宠辱不惊,不是件容易的事。

我们都知道韩信当年胯下之辱,受还是不受?

韩信对他的人生未来有着充分的自信,他知道如果拔剑呈一时匹夫之勇的话,他的命就没了。

为了将来能有一番作为,受辱就受辱了,他可以坦然地昂首而去。

终有一天,他帮助汉高祖刘邦决胜于千里之外,实现了自己生命最大的价值。

但是等到真正大定天下的时候,面对当年侮辱他的人,他怎么做的?

我们一般说,那还不杀了他们?

韩信却盛情的款待了宾客,把他们请来,待之为上宾座。

大家想想,这是什么气度?

一个人在光环、鲜花、掌声下,正确评价自己往往比受辱的时候要更难。

人人渴望成功,但成功的秘密是否全在于自己的能力呢?

扁鹊与华佗齐名,是天下神医,但他真正的神奇不在于医术,而在于他评价自己时准确的尺度。

魏文王有一次召见他,说:

“我听说你们家弟兄三个都是学医的,为何只有你名动天下呢?

而他们却默默无闻呢,我想问问他们是怎么学的?

”扁鹊想都没想,就说:

“我们家弟兄三个,以我大哥医术最高,二哥其次,我最差”。

魏文王听后大惊失色,说:

“怎么会呢?

你名动天下,他们俩一名不名,怎么回事呀”?

扁鹊说:

“因为我大哥治病,可以治病于未起之时,他一望气色,就知道你身体怎么回事了,所以他就可以给你下药调理,在病没有发出来的时候,就给治好了。

所以大家以为他不会治病,他就一点名气没有了。

我二哥会治病于初起之时,比如说你最后会闹成肺炎,当你刚开始咳嗽感冒的时候,他就给你治好了,所以大家认为我二哥只会治小病,他的名气就只在乡里了。

至于我,因为医术最差,所以我只能等到一个人病入膏肓、奄奄一息的时候,我再下虎狼之药,起死回生,大家都以为我妙手回春,是天下神医呢。

其实,你想想,像我大哥那样治病,一个人元气丝毫不伤;像我二哥那样治病,元气刚一破损,就又补回来了;像我这样治病,命是捞回来了,但是元气已经大伤过半了。

所以,我的医术远远不如我两个哥哥”。

这个故事,其实所有的成功人士都应该记在心里,就是当你哪怕像扁鹊一样名动天下的时候,还能看到这中间的偶然因素!

还能够正确得估价自己。

什么是智慧啊?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立,自胜者强。

”也就是说,了解他人、打败他人,这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事情是一个人有自知之明,做一个可以自胜的强者。

所以智慧是什么呢?

就是首先知道自己是谁。

2、真正的了解和懂得他人

咱们再来看你了解身边的亲人吗?

我看到这样一个小故事,一对渔村的夫妻,少年结发,恩恩爱爱。

妻子每天把鱼的中段洗干净,或者红烧,或者清蒸,做得好好的,给先生端上去。

她自己就在厨房里面胡乱吃鱼头、鱼尾就完了。

日子就这样日复一日过去了几十年,儿女都长大成人,老夫妻也到了夕阳红的年龄。

有一天这个老先生喟然长叹,他说我这一生都没有给你提过什么要求,现在都老了,就想你什么时候能给我做一顿红烧鱼头吃?

他说你看我最爱吃的就是鱼头,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娶了你以后,就再也没见着过鱼头了。

他妻子一听眼泪就下来了,她说我从做姑娘的时候起,就认为天下最好吃的东西就是鱼肉,她说就是因为爱你,我这一辈子都把鱼的中段给你一个人做了,吃了一辈子我不爱吃的鱼头,我从来不知道你是爱吃鱼头的。

其实这样一个故事,很像我们身边正在发生的情景。

我们最大的误区就是我们常常认为我们一定了解自己最在乎最关爱的人。

我们经常用自己的方式去爱别人,往往却是别人不需要的,我们需要了解别人内心的所需。

所以说,在这个世界上,懂得是一件很难的事情,懂得是比爱还要难的事情。

了解人心比了解这个世界上所有的知识都更加艰难。

但我们一一懂得并且穿越之后,为的是什么?

为的是仁者不忧,让我们的内心更加的仁厚、宽广。

仁厚是什么?

就是我们每个人都想在这个世界上树立自己,那么就用这样的心去树立别人;要从离你最近的地方,假以援手,帮助别人。

这就是仁义的方法。

就这样简单,但我们能够做到吗?

3、拥有仁爱的胸怀

真正的仁爱,有时候不过是举手之劳。

英国一直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

19世纪末的时候,有一个英格兰议员要去苏格兰做一次重要的演讲。

当车子走到了苏格兰乡村的时候,天突然下起了暴雨,车子被陷在了泥里,他急得跳脚,可车子怎么也出不去了。

下车去推车,也没有用。

正在这个时候,一个过路的小伙子看见了,二话不说的就跪在了泥里,往车底下垫木头垫石头,还从自己家里拉来大牲口,费了好大的劲才把这个车子给弄出去了。

议员当时很感动,就想给他点报酬,结果小伙子拒绝了。

议员说:

“这样吧,我来资助你一个心愿,你有什么愿望,我一定帮你做到。

”小伙子说:

“我这一生就想做一个医生,但是我们家太穷了”。

议员说:

“那好吧,你去考个医学院,如果你考得上,我会一直资助到你大学毕业。

”这个小伙子果然以很优秀的成绩考上了医学院,这个议员也履行了他的诺言,资助他完成了学业。

到此,这个故事好像结束了。

又过了几十年,温斯顿・丘吉尔在摩洛哥得了急性肺炎,什么药都治不好。

大家四处找药,突然发现,有一位医学天才叫做亚历山大・佛莱明。

这个医生刚刚发明了一种新药叫做――盘尼西林。

大家找来了亚历山大・佛莱明,把丘吉尔的病奇迹般地给治好了。

几年之后,丘吉尔成为英国的首相。

发明盘尼西林的亚历山大・佛莱明,恰好就是当年苏格兰乡村的那个小伙子,而那个资助他完成学业的人恰恰就是丘吉尔的父亲。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就是说,当我们每个人的内心都抱着一种善良愿望的时候,很多这种善良的举手之劳会让我们之间变得更温暖一点。

其实仁者不忧,就在于你自己的胸怀有多大,能怎么去帮助他人。

同样一个一寸长的口子,如果是在一个十几岁娇滴滴的小姑娘身上划的,她可能会哭好几天,还不停的照镜子上药,千万可别留下伤疤呀!

但如果是在一个大大咧咧的小伙子身上,可能他一点都不在意的。

这个世界上一寸长的口子是什么?

我们想想,可能是职场的失意(比如领导提拔了他为何没提拔我?

)、情感的背叛,财富的突然消散(比如股价的暴跌),或者说人生中种种的困惑。

你把它看成是生命中一条一寸长的口子,它对你是大伤还是小伤呢?

这就取决于你主观的心灵究竟是一个娇滴滴的小姑娘,还是一个大大咧咧的小伙子,这一点靠仁爱可以做到,让自己的心智很宽阔。

4、“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有时候,我们所做的君子之事会受到小人的嘀嘀咕咕。

我们宽阔的心智会受到影响。

作为一个社会的人,我们谁都不免会受到他人言论的干扰,这个干扰最后就有可能改变你,过了别人所希望的生活。

我听过一个小故事,很有意思。

说两个朋友打赌,其中一个跟另外一个人说,“你信吗,人的行为都会受到外在的干扰,别人一多说你就会改变。

不信的话打个赌,在你们家挂一个鸟笼,我敢担保,不出一个星期,你就会养鸟的”。

那个朋友说:

“不可能呀,我从来不养宠物,我也没有养鸟的想法,我挂个笼子就非得养鸟啊?

”他不相信,所以就在自己家挂了一个笼子。

结果从第一天开始,来看他的人,都不关心他了,第一句话都说,“哟,你养的鸟死了?

”他说:

“我没养过鸟。

”人家就说了“那你挂什么鸟笼子啊?

”他说,“说点别的不行吗?

”不行,这人就老看这个鸟笼子。

第二天再来的朋友,跟他说,“我给你带了本养鸟的书,你要是再养鸟的时候,你就按着这个养,就不会死了”。

第三天再来的朋友说:

“我给你带了鸟食了,你下回给他喂这个,我告诉你怎么喂”。

第四天就开始有人不停地给他送鸟了,还说“别伤心啊,不行就赶快养个鸟吧,老挂着个空笼子看着多难受啊”。

没到一星期,他一想,我还是自己先养上鸟吧,要不然别人老问这件事。

这就是说,我们有很多人只不过是遵从了世俗的愿望,最后去做了一件大家认为应该做的事,但那不一定是你自己内心的想法。

生活生活,在于你的心灵中还有一种生命的愿望,它生生不息,一生让你坚持。

叩问内心,我们的生活是只活成了一个外在的生存?

还是坚守着内心的生命?

有生命愿望的人,才能够做到不受外在的改变,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5、沉着应对,勇敢面对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或者幽默点说:

走别人的路,让他们无路可走,都是需要一种勇气的。

那么,什么叫做勇者不惧啊?

鲁迅说过:

“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革命时期的勇士。

在一个和平时代里,我们还需要经常拔剑而起吗?

其实在今天,我们说的更多的勇敢来自于心灵之勇。

孔子对子路说了这个世界上的四种勇敢:

在水中穿行不避蛟龙者是渔夫的勇敢;在陆地上不怕犀牛、猛虎、野兽是猎人的勇敢;白刃相交于前,视死若生,大义凛然,是烈士的勇敢;还有一种泰山崩于前而不惧,生活中突然遭遇变乱,内心坚定沉稳,能够洞悉是非、穿越苦难,这是君子的勇敢。

(邓小平同志人生的三起三落)所以,要少安毋躁,当生活、工作中遇到困难的时候,就需要一种心灵之勇,如果我们能够真正用从容的智慧,用处变不惊的态度去面对难关的时候,难关一定会过去。

有一个故事,我们看看他是如何的勇敢和机智?

海底里有一个瓶子,这瓶子里困着一个巨魔。

那是五百年前一个神仙把巨魔收到瓶里的。

巨魔曾经许过一个愿,谁能把这个瓶子捞起来,把瓶塞打开,把他救出来,他就赠给这个人一座金山。

可是,五百年过去了,还没有人把这瓶子捞起来。

巨魔十分气恼。

他诅咒说:

“以后,如果谁把我救出来,我就一口把这个人吞掉。

”有一个年轻渔夫,他撒网捕鱼,当他收网的时侯,发现网里有一个古旧瓶子,他把瓶塞打开,啊!

一阵浓烈的烟雾喷出来,徐徐吐出一个比山还大的巨魔。

“哈哈哈哈!

”巨魔的笑声,震得海涛汹涌起来。

他说:

“年青人,你把我救出来,我本应谢谢你,可是,你做得太迟了,倘若你早一年把我救起,你就可以得到一座金山啦!

唉,我等了五百年,我太不耐烦了,我已经许了恶愿,要把救我出来的人一口吃掉!

”那青年吃了一惊,但立即镇定地说(大家想想他是怎么救了自己呀?

互动):

“哟,这么小小的瓶子,怎能把你盛下呀,你一定说谎,你再回到瓶子给我看看吧!

“哈哈哈哈,我不会上当的!

天方夜谭早把这个古老的故事说过了,我如果再钻入瓶子里,你把塞子再塞上,故事不就说完了么”“什么你有看过天方夜谭么你真是一个博学多才的人呀!

你还有看过苏格拉底的哲学著作吗”“哈哈!

这五百年我躲进瓶子里,穷读天下的经典著作,苦苦修行,莫说是西方的巨著,东方的大学、中庸、论语、孟子我都念得熟透了。

”“啊,中国太史公的史记你也颇有研究吧,墨子的著作有涉猎么”“别说了,经史子集无一不通!

”“不过,我想你一定没有见过红楼梦的手抄本,这是一部难得一见的版本呢!

”“哈哈哈,你这个小子太小觑我了,这本书的收藏者正是我呀!

让我拿出来给你开开眼界吧!

”巨魔立即又化作一阵浓烟,徐徐进入瓶子里。

这时侯,那青年渔夫连忙把瓶塞堵住瓶子了。

三、和谐的心灵世界塑造和谐人生

拥有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的君子之德,可以很好的提升我们的和谐心灵世界,多一些仁、智、勇,那么外在社会的忧或惧,相对会少很多。

这就看我们自己做得到,还是做不到。

当然,这种做不是说一下子就做到,人生毕竟是一个历史性的过程。

生命的成长,有时候很难,每一段要做每一段的事情,在一生不同的阶段上要有不同的感悟,孔子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

”那么在人生的几个阶段上如何塑造和谐心灵呢?

1、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现在的社会教育大大提前了,别说“十有五而志于学”了,家里有5岁孩子的,上各种培训班,早早开始学习了。

比如说一个小孩子,如果他一下午他在外头玩泥巴,爸爸会说你多淘气,没用。

如果他一下午打计算机,会说这个孩子好,有用。

但其实,有用和无用真的这么明显吗?

有一个美国小故事,说一个小男孩,周末的晚上,妈妈给他换了一身崭新的漂亮的衣裳,然后在厨房里面给他做丰盛的晚餐。

外面忽然下起瓢泼大雨,这个小孩就穿着新衣服一头冲进了雨里,在那儿蹦啊蹦啊,弄得浑身上下都是泥点子,一边跳他还一边冲着窗子大喊,“妈妈我要跳到月球上去了”。

可以想想,如果是中国的父母,大半是把孩子揪回来,暴揍一顿,这个周末谁都别想过好。

但美国的妈妈说什么呢?

她淡淡对外面说了一句,“好啊,孩子,别忘了从月球上回家吃晚饭啊”。

这个孩子后来成为1969年人类第一个登上月球的宇航员阿姆斯特朗。

他从月球飞行器上,迈下自己的左脚,要踩到月球的时候,他给自己照了一张左脚的照片,旁边写了一句话,他说这对于我个人来讲,仅仅是一小步,但对于人类来讲,是一大步。

这个为人类迈出一大步的宇航员,当他从月球归来的时候,所有的媒体围上去,让他讲此刻最想说的话,他对着镜头淡淡地说了一句,“妈妈,我从月球上回来了,我要回家吃晚饭了”。

这是一个很温暖的故事,它让我们反省,我们的孩子玩的时候学习的东西真的是无用的么?

让我们向阿姆斯特朗的母亲学习,从小用和谐的家庭母爱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因为人的创造力跟思考力永远比僵死的知识要有用得多,

2、三十而立

  学来学去是为什么?

人生的第二段,叫做三十而立。

什么是立?

用于丹教授的话说:

真正的立是内外兼修。

外在的“立”容易,大家说这个人是不是立业,有职称、买房子啊,觉得这是立。

但内在的“立”呢?

就是你是否建立了评价自己一生的准则?

我认为人在30岁以前,应该用加法生活,要积累在世界上的知识,财富、朋友、各式各样的认可,不断地累积到生命中。

30岁的人以后就要开始学会用减法生活,就是把你心里不用的东西要扔掉了。

年轻时候不得不应酬的人和事,你现在可以说不;不得不违心去挣的那份钱,现在不愿意受委屈了,可以不挣;你的那些酒肉朋友,不想交往了,大家可以疏淡。

有很多事情不必迁就他人,面对内心有所坚持,开始说不,这就是开始学会用减法生活。

所以人在30岁这个起点上,要学会“舍得”,佛家说得好,舍得舍得,先舍后得,不舍不得,小舍小得,大舍大得。

人如果事先没有舍弃,就不会腾出心灵的空间,也就不会有真正的得到。

3、四十不惑

至于40岁不惑呢,我还没到那个年龄,不过也是即将奔四的人了。

我想40不惑呢就是你终于有一种能力去建构自己的世界,自己说了算。

凭你的智慧能够看清这个世界,人生是可以走过的,只不过你要多加小心。

等把这一切都看清的时候,人会选择自己的一条路,我认为这就叫不惑,就是一个人凭自己的心智看清社会了。

 

4、五十知天命

大家知道《小马过河》的寓言故事吧?

你最后会发现,这个世界的水既不象老牛说的那么浅,也不象松鼠说的那么深,它就是你自己所实验出来的一个适合的深度。

50岁知天命。

什么叫天命啊?

天命就是指顺应规则,也就是内心的愿望跟这个世界开始融合了,人开始不再那么愤世嫉俗,抱怨少了,开始悲天悯人了。

人到半百的时候,走过了很多的沧桑,开始了解人人都不容易。

不再与自己的人生较劲,接受当下的一切,这就是知天命。

5、六十耳顺、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

什么叫耳顺?

就是听谁说话都有道理。

不同的人说出来的话,你可以说他是自私的,但是你想一想,他为什么会这么自私,他在什么样的家境跟竞争中成长起来的。

所以每个人在说话的时候,如果你能站在他的立场,多替别人考虑一点,你会少很多愤怒,你会觉得他的话是顺耳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