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流地貌的发育说课稿.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832354 上传时间:2023-07-08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57.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流地貌的发育说课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河流地貌的发育说课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河流地貌的发育说课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河流地貌的发育说课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河流地貌的发育说课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河流地貌的发育说课稿.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河流地貌的发育说课稿.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流地貌的发育说课稿.docx

《河流地貌的发育说课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流地貌的发育说课稿.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河流地貌的发育说课稿.docx

河流地貌的发育说课稿

河流地貌的发育说课稿

尊敬的老师:

您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四章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

本节内容是在学习了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以与内力作用会对地表和交通运输产生什么影响的基础上学习的,所以我将它定为一个课时。

今天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学法、说教学程序、教学效果分析四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1)出处: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四章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

(2)教学内容:

河流地貌与其对聚落的影响

(3)地位和作用:

本章紧紧围绕地表形态与人类生存和发展关系这一主线,作为本章的最后一节内容,有了前面两个小节的铺垫,本节的学习可以将之前的理论知识再次应用,并利用前面已经学习过的内容和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分析各种河流地貌的形成与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起到巩固知新的作用。

本节课是学习了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作用力与其相互联系后,关于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影响的案例学习。

通过对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可以扩展学生对生活中常见地貌的认识,加强外力对塑造地表形态的理解和分析,对学生学习地理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4)课程标准的要求:

本节课的目地是通过对河流地貌形成过程的分析,让学生学会分析外力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并将这种案例分析方法迁移到其他外力地貌的学习中。

此要求是这节课的教学指导思想和教学依据。

(5)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说出河流地貌的成因;

2.理解河流地貌特征与演变过程;

3.辨认河流的凹岸和凸岸;

4.认识河流地貌的基本类型;

5.说出河流为聚落分布提供的有利条件和产生的不利影响;

6.掌握河流对聚落分布产生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结合实例,分析外力作用对河流地貌形成的影响;

2.通过图片了解河流侵蚀地貌的三种形式;

3.结合图片分析河流地貌的形成和地貌特点;

4.通过图片认识河流对聚落产生的影响。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让学生在学习中了解地理,学会认识生活中常见的地貌,让学生感受地理和生活联系密切;

2.通过看黄河三角洲不同年份的图片,结合课本中的资料,引导同学们树立正确的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意识。

(6)重、难点分析

重点:

1.流水侵蚀作用的三种形式与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2.河谷的演变过程;

3.流水堆积地貌的类型与其形成原因;

4.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难点:

1.流水侵蚀作用的三种形式与河谷的演变过程;

2.河流堆积地貌的形成原理。

(7)学情分析: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掌握地表形态形成与变化的基本原理,高一的学生思维活跃,已具有一定的问题研究能力、分析能力与表达能力,学生的这种知识和能力的储备,有利于三维目标的落实。

但由于学生阅历较浅,受知识面的局限,对教材中河流三种侵蚀作用方式的理解,对案例分析的过程、对活动完成中看待问题的视角等都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说教法、学法

根据本节教学内容的特点,我采用的“学生结合图片学习为主,老师讲授为辅”的教学方法,使之更有利于学生们对新知识的接受和探究。

教法主要包括讲授法、多媒体展示、设问式教学等方法完成知识的传授,让学生主动去理解知识,运用学习成果。

学法包括自主学习探究,画简图,在此基础上积极开展合作教学和探究教学。

三、说教学程序

本节课教学我将从导入、新课讲授、课堂小结、课堂练习、板书设计五个环节进行。

时间分配如下:

导入环节2分钟,新课讲授30分钟,课堂小结3分钟,课堂练习5分钟。

(一)导入

由于本节内容理论性较强,是整个高中地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而且与旧知识联系紧密,于是我通过旧知识导入新课,首先带领大家一起复习第一节内容内外力作用,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包括内力和外力,第二节主要由内力作用形成的山岳地貌,紧接着播放一些河流地貌的图片,并让学生运用已学的知识大胆猜想河流地貌的形成原因,这样不仅让学生直接感受河流地貌的壮观,引起学生对这节内容的兴趣,还能由浅入深,直接导入新课内容。

(二)新课讲授

首先让学生预习课本小标题“河流侵蚀地貌”以下的内容,因为本节课的内容需要理解原理,所以我先让学生自己仔细阅读课本内容,自己先了解基本原理。

阅读结束后,我将从侵蚀地貌的定义开始讲授新知识,明确什么是侵蚀地貌以后,再从侵蚀地貌的概念里引出流水侵蚀作用的三种形式。

流水侵蚀作用的方式主要有溯源侵蚀、下蚀、侧蚀这三种,为了使同学们容易理解,我将结合图片为同学们逐个讲解流水侵蚀作用方式,如果学生不理解或者理解的不到位,我会在黑板上画出侵蚀方式的简图在进行讲解。

由于流水作用侵蚀方式和后边学习的河谷的演变有联系,所以这部分内容要让同学理解透彻。

为了检验同学们是否掌握这三种侵蚀方式,我会让同学们根据刚才所学的知识填表格。

接着说明河谷正是由这三种方式一步步形成的,自然而然的过渡到河谷的演变。

在河流发育的初期,侵蚀作用以向下和向源头侵蚀为主,河谷深而窄,谷壁陡峭,横截面呈“V”字型的形态特征。

河流发育中期,下蚀作用减弱,侧蚀加强,河流在凹岸侵蚀,凸岸堆积,使河流变得更为弯曲,河谷明显拓宽。

随着河流继续发育,河谷横剖面呈宽而浅的槽型。

在这里“判断凹岸和凸岸”和“河流凹岸侵蚀,凸岸堆积”是教学难点,对于如何判断凹凸岸,我将通过板图并结合“凹”“凸”两个字使同学们学会判断凹凸岸。

对于为什么会在凹岸侵蚀凸岸堆积这个难点,我将通过生活中的例子和物理学原理结合板图仔细地向学生讲解为什么在凹岸侵蚀凸岸堆积。

这样的话可以做到深入浅出,容易理解。

对于河谷发育的三个阶段,我将通过河谷演变每个阶段的图片逐个讲解,并结合实例让学生更容易理解,而且容易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以突破河流侵蚀的三种方式以与河谷演变的教学目标。

接下来,我将通过表格的形式总结河流侵蚀地貌的内容,不同发育阶段对应的侵蚀方式以与河谷演变过程中呈现出的各种形态特征。

这样,河流侵蚀地貌的相关教学就结束了。

紧接着我会向同学们展示一幅图片,并让同学们思考这是不是我们刚才所讲的河流侵蚀地貌,继而引出本节的第二个内容“河流堆积地貌”,这部分知识的教学,关键在于引导学生分析不同地形对河流堆积地貌的影响,来突出重点知识的学习。

首先我会说明堆积地貌的形成,明确什么是河流堆积地貌后,我会说明冲积平原是最典型的堆积地貌,然后,我将先通过流水堆积地貌的示意图让同学们以小组的方式讨论冲积平原主要包括哪些,以与它们多在河流哪一段形成,这样既让学生参与到探究学习中,还呼应本节“以学生结合图片学习为主,老师讲授为辅”的原则。

接着我将具体讲述冲积平原主要包括洪积-冲积平原、河漫滩平原、三角洲平原。

为了使同学们充分掌握这部分知识,我将结合图片逐个讲解。

以洪积-冲积平原为例,我将会展示洪积-冲积平原的一张图片,然后说明河流携带着大量泥沙从山谷出来以后,由于从地势陡峭的山区进入到了平缓的地区流速会减慢,这样河流所携带的泥沙就会在山前堆积起来,形成了一个像扇子一样的形状,我们称它为洪积扇或冲积扇,多个洪积扇或冲积扇连在一起就形成了洪积-冲击平原。

河漫滩平原和三角洲平原我也是通过图片进行讲解。

紧接着播放几张黄河三角洲不同年份的照片,让学生分成小组结合课本79页的案例讨论如下两个问题:

(1)为什么黄河三角洲会以这么快的速度向海洋扩展;

(2)通过什么方式可以让黄河三角洲的面积增长趋缓?

这并没有固定的答案,目的是为了让同学们有正确的水土保持的意识。

这样,河流地貌相关的知识就结束了,紧接着我会说这就是今天学习的第一个大问题河流地貌,那么这些河流地貌又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呢?

自然而然的过渡到河流地貌对聚落的影响。

首先我会给出一张图片,让同学们想一下从图中可以看出什么,同学会想到越往城市中下游,人口密度越大,聚落也越密集。

接着我会引导同学们说既然聚落分布在河流中下游,那么,河流会为聚落提供哪些有利条件和产生什么不利的影响。

同学们可能会想到河流可以为我们的生活提供充足的水源;由于河流可以作为交通运输通道,可以为聚落提供便捷的交通;而且在中下游地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可以为聚落提供农副产品。

由于靠近河流,容易受到自然灾害的威胁。

接着,我会对此做一个总结。

这样可以使同学们通过图片得出结论,使他们觉得地理知识和我们的生活联系密切。

紧接着我会让同学们通过两张图片的对比,得出河流会对聚落的规模产生影响,华北平原耕地连片,常形成大规模的乡村;江南水乡河网密布,耕地破碎,乡村的规模相对较小。

最后河流对聚落分布产生的影响,我会通过在高原、山区、平原聚落分布的位置、形态、密度等都是不同的,来说明河流对聚落的分布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为了加深同学的理解,讲解完我会以表格的形式对这部分知识做归纳总结。

(三)课堂练习

在本节课的知识讲述完后,我会让同学们做课堂练习题,这样,不但可以与时巩固本节课的知识,而且还可以检验一下同学们是否掌握了这节课所学的知识,哪部分同学理解的有所欠缺。

以便可以与时的查漏补缺。

(四)课堂总结

在本节课的最后,我将总结本节学习的主要内容。

根据本节课的教法与学法,我会让学生自己根据我的板书内容自己拿出纸笔总结本章节的内容纲要,然后与我总结的比较一下,补充不足。

(五)板书设计

4.3河流地貌的发育

一.河流地貌

(一)河流侵蚀地貌

1.形成

溯源侵蚀:

加长

2.河流侵蚀方式下蚀:

加深

侧蚀:

加宽

3.河谷的演变

“凹凸”二字判别凹凸岸:

(二)河流堆积地貌

1.形成

洪积-冲积平原

2.冲积平原河漫滩平原

三角洲平原

二.河流地貌对聚落的影响

1.有利条件和不利影响

2.河流对聚落规模的影响

3.河流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以上是我的板书设计,考虑到利用多媒体教学会使同学们觉得课堂内容没有层次,我采用标题式的板书,条理清晰,富有层次,这样可以让同学们对本节课的内容有一个整体的把握。

四.教学效果分析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学生学习和了解了河流地貌的类型、成因、演变的过程以与河流对聚落的影响,既积累了学生的地理知识,也教会学生学习地理的方式方法,还培养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具备相应的地理素养。

以上就是我本次说课的全部内容,请各位老师进行批评指正,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