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化概论》笔记.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835701 上传时间:2023-07-08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40.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方文化概论》笔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西方文化概论》笔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西方文化概论》笔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西方文化概论》笔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西方文化概论》笔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西方文化概论》笔记.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西方文化概论》笔记.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西方文化概论》笔记.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西方文化概论》笔记.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西方文化概论》笔记.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西方文化概论》笔记.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西方文化概论》笔记.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西方文化概论》笔记.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西方文化概论》笔记.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西方文化概论》笔记.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西方文化概论》笔记.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西方文化概论》笔记.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西方文化概论》笔记.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西方文化概论》笔记.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西方文化概论》笔记.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西方文化概论》笔记.docx

《《西方文化概论》笔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方文化概论》笔记.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西方文化概论》笔记.docx

《西方文化概论》笔记

《西方文化概论》笔记

一、古希腊罗马文化

(一)爱琴文明

1.克里特

  爱琴海世界在文化方面表现出普遍的相似性、同源性。

  优良的海洋环境、贫瘠的土地资源使克里特居民更热衷于航海业、商业,吸收埃及、美索不达米亚的文化成果。

自公元前三千纪末开始,受西亚野蛮民族、北部印欧语诸游牧部落侵犯,开始文化交融。

  米诺斯文明于约公元前2500年出现于克诺索斯地区,前17世纪~前15世纪达到鼎盛时期,确立了海上霸权,宫殿建筑、艺术创造空前繁盛(尤其是克诺索斯的米诺斯王宫),物产精美,于前15世纪左右迅速衰亡。

2.迈锡尼

  迈锡尼文明是北方游牧文化与克里特文明融合的结果,是爱琴文明的苟延残喘的孑遗,位于伯罗奔尼撒平原东北角,由阿开亚人(印欧语系民族)建立,于前16世纪成为希腊和爱琴海地区的文明中心。

  文化成就较克里特大为逊色,以修建巨石城堡、狮子门着称,开始崇拜奥林波斯神族诸神,阿开亚人对爱琴海地区的征服活动构成希腊英雄传说的历史原型。

  前12世纪末被多利亚人(来自北方的印欧语系民族)摧毁,爱琴海地区陷入长达三个世纪的“黑暗时代”(“英雄时代”),文明湮灭在蛮族愚昧的习俗和暴戾的野性之中,野蛮粗犷的多利亚人在爱琴文明的亡灵感召下逐渐步入文明时代。

3.希腊神话传说的源流

  克里特神话优雅精巧、扑朔迷离。

印欧语游牧者从亚欧大陆进入希腊半岛时只带来一些零散的神只传说。

阿开亚人很早就崇拜奥林波斯诸神,迈锡尼时期出现了粗犷勇武的英雄传说。

多利亚人崇拜赫拉克勒斯。

希腊神话的系统化改造很大程度上归功于“黑暗时代”末期的游吟诗人。

  希腊神话传说包含了埃及、巴比伦、赫梯等神话的神秘主义,爱琴海世界的古朴,北方印欧入侵者的粗犷勇武。

奥林波斯神话的内容是战争与享乐,人神同形同性。

  希腊神话从扑朔迷离、源流繁杂到彼此贯通、融为一体的演化过程是对迈锡尼时期和“黑暗时代”希腊民族大融合的观念形态反映。

不同神族的战斗揭示了印欧游牧者对爱琴海世界血与火的征服活动。

4.赫西俄德的《神谱》

  通过神系的生殖原则反映了朴素的宇宙起源论和自然演化观,构成了哲学和科学产生前人们唯一的世界观。

从卡俄斯到宙斯,绝大多数神都象征某种自然现象;到了奥林波斯神族,神才脱离自然性而获得社会性。

  古希腊神系蕴涵一种以自我否定为动力的社会进化思想。

神族通过连续的叛逆不断发展进化,使希腊神话表现出新陈代谢的社会进化思想。

通过命运实现神系更迭和自然进化的思想是希腊神话最深刻的思想,成为西方文化不断自我否定、自我超越的形而上的动力。

5.荷马史诗与“系统叙事诗”

  《荷马史诗》中的故事是对当时战争场面和航海冒险活动的神话化的渲染和对英雄业绩的夸张式缅怀。

《奥德赛》中的异国情调和冒险经历是对古希腊人在爱琴海世界游历探险事迹的浪漫化写照。

  系统叙事诗与城邦的殖民化相随,盛行于前7~前6世纪,内容是神话与英雄传说,如《塞浦路斯之歌》、《埃提奥皮斯》、《小伊利亚特》、《特洛伊失陷记》、《归来》等,把分散凌乱的民间神话传说联系为彼此相关的有机体系,叙述主题是某些英雄的家族历史和不幸遭遇,开始明显突出命运和神谕的重要性,构成了从民间传说向希腊悲剧过渡的重要环节。

(二)希腊城邦文化

1.希腊城邦制度的早期发展

  前8世纪,腓尼基字母的传入使希腊走出“黑暗时代”,城邦社会开始崛起。

第一阶段(前8世纪~前4世纪),城邦海外殖民发展,内部政治变革;第二阶段(前6世纪~前4世纪),全盛时期,政治、经济、文化迅猛发展;第三阶段(前4世纪以后),衰落阶段。

  着名城邦:

小亚细亚的米利都,爱琴海的米太林、萨莫斯,希腊半岛的雅典、底比斯,伯罗奔尼撒半岛的斯巴达、科林斯,大希腊的克罗顿、尼阿波利斯。

梅加拉建立拜占庭,科林斯在西西里岛建立叙拉古,爱奥尼亚的殖民地遍布于从黑海东岸的费西斯到直布罗陀海峡西北端的加的斯的广大地区。

  希腊城邦不追求政治上的统一,走上了分离主义和自由主义的道路,希腊人陶醉于民族优越感中,习惯于小国寡民状态,诸城邦彼此独立、平等共处,殖民地和母邦的联系仅是文化上的。

  公民是城邦的组建者和基本人民,承担保卫城邦安全、服从城邦法律的义务,享有治理城邦事务(议事、审判等)的权利。

“主权在民”的政治状况加上城邦规模狭小,使希腊城邦出现了直接民主制度。

多数城邦于前8世纪~前6世纪完成了从君主政治向民主政治或僭主政治的转化。

2.斯巴达

  位于美西尼亚平原,由多利亚人建立。

政治体制、社会生活极端保守,始终维持强有力的寡头统治,文化粗鄙愚钝。

  社会阶层:

斯巴达人(Spartans)居统治地位,为公民、战士;柏里伊赛人(Perioikoi)(边民、邻人),斯巴达人同盟者,从事贸易、手工业;希洛人(Helots),沦为奴隶的土着民族。

  吕库古的改革措施:

建立元老院、公民大会;定期重新分配土地,废止一切奢侈无用的技艺;设立公共食堂。

  斯巴达人珍视荣誉,绝对服从法律,向往简朴无华的生活,不知贪婪和匮乏,依靠严峻法律、艰苦锻炼来培养一种集体主义的勇敢精神。

一切机构、行为规范按军事化要求设定。

婚育按一种无情的优生学原则由城邦统一安排,保持枪婚习惯。

3.雅典

  于前8世纪形成统一的城邦。

开放文明,带有几分浮华奢靡。

  雅典人爱美成性,追求高雅华美的生活格调,重视财富享乐,出于对自由、光荣的热爱而发展独立的个性。

雅典城邦能产生辉煌的文化成就和众多思想家、艺术家,主要是由于普遍的自由精神和宽容气氛,而非徒有其表的民主制。

  国王提塞斯将全体居民划分为贵族、农民、手工业者三个阶级。

开明贵族德拉古制定首部成文法典。

梭伦废除债务奴隶制,设置四百人会议、公民陪审法庭,通过法定财产资格来划分公民等级。

僭主庇西特拉图、民主派领袖克利斯梯尼进行了更深入的政治改革,基本确立了民主制度,摧毁了氏族秩序。

伯里克利时代,雅典成为希腊最繁盛、最强大的城邦。

  立法权属于“公民大会”(Assembly),行政权属于“五百人会议”(CouncilofFiveHundred),十将军委员会是军事、行政、司法中枢,司法方面有陪审法庭。

雅典民主制是一种具有浓厚贵族色彩的民主制。

4.宗教生活

  各城邦有各自崇拜和共同信奉的神灵和英雄。

希腊宗教尤其是奥林波斯宗教,保持明显的独立性、地方性。

泛希腊宗教中心:

德尔菲的阿波罗神庙(求神谕)、伯罗奔尼撒的奥林匹亚(崇拜宙斯)、厄琉西斯的祭典仪式(崇拜得墨忒耳)。

  希腊战争前,把各城邦联系在一起的是各种泛希腊的竞技活动和宗教节庆,如奥林匹亚竞技会、毕提竞技会、伊斯米竞技会、泛雅典娜节、酒神节等。

酒神节的狂欢与宗教仪式、宗教情感的宣泄结合在一起,既野蛮又美丽,既疯狂又神圣,充满了净化灵魂的神秘色彩,从中产生了古希腊悲喜剧。

  希腊宗教的基本特点:

直观的自然崇拜,明朗的感觉主义。

这体现在对人的自然形体和现世生活的赞美之中。

希腊人是乐观主义者,以欢愉的心对待现实生活和死亡。

  希腊多神教不同于基督教的特点:

艺术化而非神学化,形象化而非概念化,人的感情特征的理想化而非人的理性本质的抽象化。

奥林波斯宗教几乎不具有宗教气息,希腊人的神是人性的神,希腊人的宗教是人文主义的宗教。

精神与肉体处于一种尚未分离的“青春”状态,灵肉和谐。

5.悲剧

  悲剧取材于神话传说,主要内容是古代英雄故事,主题是人在客观世界面前面临的矛盾冲突和不幸命运。

三大悲剧作家:

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得斯。

  悲剧是对剧变中的社会的伦理冲突的艺术写照,以惊心动魄的方式表现个人的自由意志与客观必然性之间的深刻矛盾,是自己对自己的否定。

主人公通过自由意志为神秘的命运开辟道路,是希腊悲剧最富魅力的特点。

希腊人以泰然的乐观态度来对待悲剧,相信在悲剧之后有一个更美好的归宿,这种理解处于直观的阶段,未能识破命运的实质。

命运的朦胧意象是真正具有宗教性质的东西。

在欧里庇得斯的作品中,悲剧的根源越来越多地归结为人性的弱点。

  与近代悲剧的根本区别:

没有善与恶的明确区分和截然对立,这两种力量以一种原始的和谐状态出现在同一个人物身上。

6.喜剧

  喜剧与解构神圣、讥讽时弊紧密联系。

雅典喜剧作家抨击民主制度下的各种政治腐败和道德堕落,呼吁回复古代的传统道德和淳朴生活方式。

希腊喜剧的保守倾向和怀旧情绪的价值取向与粗俗猥亵的喜剧语言结合,演变成对现实世界一切价值的彻底颠覆,助长了怀疑主义、虚无主义。

  基本特点:

以轻松的方式揭露那些被假象遮蔽的真实本质,使命运成为一个滑稽可笑的东西——自我意识在未知世界中的一个狰狞丑怪的映象。

喜剧是“直接的个别性对于普遍秩序的嘲笑”。

  从悲剧到喜剧的转化反映了时代精神的演变:

从崇高典雅的整体主义和本质主义向自由散漫的个人主义和现象主义的演变,从普遍性的“命运”向个体性的自我意识的演变。

7.希腊哲学的发生与演化

  希腊哲学与希腊神话的根本差异:

采用了一些还原性、抽象性的哲学范畴来解释万物的产生、变化,取代神话中的神只和命运。

希腊自然哲学关于万物本原问题的哲学思考源于希腊神谱反映的自然演化观,希腊形而上学关于世界本质(或形式)问题的思考源于希腊神话中的命运意象。

  米利都学派的贡献在于首次用哲学语言代替神话语言来说明万物的本原,用本原自身的内在矛盾运动代替神系的生殖原则来解释事物的生灭变化。

  奥尔弗斯神秘祭把命运的朦胧猜测推向了神秘化和唯灵主义的极端,创立了最初的灵肉对立思想。

毕达哥拉斯是第一个具有形而上学倾向的哲学家。

巴门尼德是形而上学的真正奠基人。

  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的哲学思想表现出形而上学特点,并把奥尔弗斯宗教中的唯灵主义倾向和灵肉对立思想推向极端。

柏拉图从理论上建构起西方哲学史上第一个完善的形而上学体系。

亚里士多德的哲学是充满了理性色彩的形而上学体系和自然物质世界。

8.希腊的科学

  最早的希腊哲学家从埃及了解到医学、几何学,从巴比伦了解到天文学、占星术。

泰勒斯是希腊第一个天文学家、几何学家、物理学家。

阿那克西曼德、阿那克西美尼在天文学、地理学等方面有所建树,阿那克西曼德提出最早的生物进化思想。

  毕达哥拉斯学派认识到数在世界中的本质性意义,事物间的差异往往取决于其在数量上的差异,发现了勾股定理,从而引起不可公约数危机,导致数与形的分裂。

这种分裂导致了把纯粹的、抽象的数学演绎看得比经验的观察与测量更自明、精确的倾向,从而助长了唯心主义哲学的发展。

  留基波和德谟克里特的原子论在解释原子如何构成万物时提供了微观物理学和星云假说的图景。

  米伦、菲狄亚斯等的雕像显示出丰富的人类解剖学知识。

帕特农神庙等宗教殿堂建筑表明建筑师精通几何学、力学。

  希波克拉底提出人体由血液、粘液、黄胆、黑胆四种体液组成的“体液学说”,并把医学从理论研究推向临床观察。

  亚里士多德在物理学、地理学、天文学、生物学等均卓有建树,尤其在生物解剖学、胚胎学、分类学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观察和精确的描述,他创立的演绎三段论法是科研的重要方法。

(三)希腊化时代

1.从分离主义到帝国主义

  希波战争开始破坏希腊城邦的分离主义原则,伯罗奔尼撒战争揭开了希腊统一运动的序幕。

  希罗多德把希波战争的原因归结为希腊城邦与波斯帝国在小亚细亚和爱琴海地区的利害冲突。

米利都爆发的反抗波斯人统治的起义引发了希波战争。

波斯三次入侵希腊均失败,最后希波签订《卡里阿斯和约》。

波斯战败的根本原因:

相对于使波斯人凝聚在一起的专制主义暴政,希腊人凭借的是自由和法律的力量。

战后,波斯在奢侈和享乐的腐蚀下日益衰弱,希腊城邦开始在爱琴海追逐地区霸权。

  战后,雅典人建立的提洛同盟朝着海上帝国的目标发展,加入同盟的其它城邦被降到附庸的地位。

斯巴达建立了包括科林斯、西库昂、麦加拉、底比斯等在内的伯罗奔尼撒同盟。

伯罗奔尼撒战争后,雅典的民主政治被“三十寡头政治”取代,次年民主政治恢复,但这只是徒具其表的历史闹剧,苏格拉底之死表明雅典人已堕落到拒绝接受任何新思想的地步。

修昔底德认为伯罗奔尼撒战争的根本原因是雅典帝国的无节制扩张,斯巴达人忍无可忍才发动战争。

2.亚历山大帝国与希腊化时代

  马其顿国王腓力二世大力发展经济实力和军事力量。

亚历山大将松散的希腊联盟(科林斯同盟)整合为统一的马其顿帝国,先后占领小亚细亚、叙利亚、美索不达米亚、埃及,毁灭了波斯帝国(阿契美尼德王朝),兵锋到达印度河流域。

占领波斯后,亚历山大选择了与其他民族平等相处或“民族融合”政策。

  希腊化时代是亚历山大帝国的文化后果。

亚历山大死后,托勒密获得埃及和叙利亚的南半部,塞琉古占据波斯在亚洲的大部分领土,希腊部分归安提柯王朝的马其顿王国统治。

以雅典方言为基础的希腊共同语成为托勒密、塞琉西王国、马其顿王国的官方语言。

亚历山大及其继承者在东方建立了300多座希腊城市,建有希腊式的会所、剧场、体育场,希腊的巡回演出团定期在这些城市上演希腊悲喜剧。

  源于东方的君主专制主义和官僚体制、奢侈放荡的享乐主义、神秘主义和彼岸主义的宗教信仰正是随着希腊化的过程悄悄浸入西方文化的肌体。

3.希腊文化精神的凋敝

  希腊化时代是一个低吟浅唱、醉生梦死的平庸时代。

英雄主义的理想彻底陨落,希腊人龟缩到纷乱无聊的政治游戏和醉生梦死的温柔乡中,以消极颓丧的姿态对待生存问题,以玩世不恭的行为方式和冷嘲热讽的口吻来揶揄生活中一切神圣的东西。

他们被自私自利和放荡淫逸的生活方式腐蚀得孱弱不堪,丧失了一切深刻的内蕴和高贵的气质,灵魂世界空虚无聊、懈怠乏力,只能乞灵于玄奥虚幻的神秘主义。

产生了明显的自我分裂和二元对立,肉体和精神陷入无可奈何的绝望之中。

  希腊的政治向着东方专制主义、官僚主义和腐化堕落的方向发展;文化向着繁缛华丽、虚浮无聊的方向发展,越来越多地融入了东方文化骄奢淫逸的成分。

希腊化世界的中心从希腊半岛移至西亚的安提阿和埃及的亚历山大里亚。

  希腊化时代产生了犬儒主义、伊壁鸠鲁主义、斯多葛主义,其共同点是对现实世界的漠不关心。

哲学的目光局限在个人自我完善的狭小圈子里,一味沉潜于个人的幸福和解脱,哲学“堕落”为伦理学。

奥林波斯宗教日渐衰弱,民间的各种阴郁诡异的神秘祭受到越来越多的信徒的狂热崇拜,这与当时盛行的斯多葛学派的悲观主义和东方宗教的影响有关。

(四)罗马帝国的兴衰

1.罗马的起源和发展

  罗马起源的传说中最广为流传的是罗慕路斯(Romulus)和雷穆斯(Remus)兄弟的传说。

三个部族的人构成了罗马人:

以罗慕路斯命名的罗马纳人(Ramnenses)、以萨宾人首领塔提乌斯命名的塔提恩人(Tatienses)、曾在丛林中避难而被称为卢克伦人(Lucerenses)的亡命者。

在后来的罗马法律和国家体制中,三分法始终构成了一种基本原则。

罗马的起源是一种强制性的产物。

  原始的意大利语分三支:

耶皮基语、埃特鲁斯坎语、意大利语。

耶皮基人在文化上深受“大希腊”的影响。

埃特鲁斯坎人是来自小亚细亚的入侵者,征服了台伯河北部和拉丁姆平原。

意大利人于前10世纪随印欧语游牧民族入侵大潮而涌入亚平宁半岛。

  前7世纪后,埃特鲁斯坎人征服了罗马,建立王国,开始了“王政时期”。

拉丁人推翻了骄傲者塔克文政权,建立了罗马共和国,之后迅速向外扩张。

从公元前3世纪起,罗马人通过三次布匿战争消灭了叙拉古和迦太基,通过三次马其顿战争占领了马其顿和希腊各城邦,通过叙利亚战争吞并塞琉西王国。

到了帝国时期的图拉真时代,罗马帝国的疆域达到极盛,东起幼发拉底河,西至西班牙、不列颠,南自北非,北迄莱茵河、多瑙河一线。

  罗马人勇猛、顽强、凶残、忠诚,为了国家利益和荣誉不惜自我牺牲。

罗马军人强盛的战斗力源于追逐功利和遵守纪律。

战争是共和国早期的罗马人维持生活的重要手段,只有通过战争才能获得财富和土地。

2.罗马政治体制的演变

  王政时期的罗马建立在父系氏族社会的基础上,其权力机构有三个:

库里亚大会(建立在血缘关系上的胞族会议)、元老院(长老议事机关)、国王。

库里亚大会:

由国王召集,有一票表决权,有权决定战争、提出法律律令、审判重大案件、选举高级公职。

元老院:

由氏族长老组成,国王的常设咨询机构,辅助国王治理国家,维护传统道德习俗,有权通过或否决库里亚大会的决定。

国王:

由库里亚大会选举产生,终身制,掌握国家行政大权。

  早期的罗马共和国实行寡头政治,少数贵族家族控制元老院,产生出两个任期一年的行政首长执政官,库里亚大会仅保留宗教方面的职能。

后来平民迫使贵族同意设立保民官,保民官有权否决侵犯平民权利的法律。

《十二铜表法》把习惯法变成了成文法,使法律成为一种公正的约束力量。

霍腾西阿法案规定特里布斯会议(平民会议)的决议无需元老院批准即对罗马公民有法律效力。

前2世纪下半叶起,争权夺利的内战取代了攻城略地的扩张,新兴骑士集团与旧贵族之间、失地农民与占有大量土地的富豪之间、没有公民权的意大利人与享有全权的罗马人之间的矛盾日益激化,导致了革拉古兄弟的经济与政治改革。

后来出现了军事独裁制,马略、苏拉分别代表平民、元老的利益。

苏拉之后出现了“前三头同盟”(克拉苏、庞培、恺撒)。

  恺撒进军罗马,击溃了庞培与元老院的同盟,自任终身独裁官,集执政官、保民官、大祭司长于一身,把元老院降为傀儡。

恺撒死后,屋大维继任,与安东尼、雷必达结成反对元老院的“后三头同盟”。

安东尼治理东部行省,雷必达治理非洲行省,屋大维治理意大利、高卢、西班牙。

27BC,元老院授予屋大维“奥古斯都”的称号,帝国成为罗马的政体形式。

3.罗马帝国的衰亡

  罗马内战时期,共和国已衰颓,整个社会都在腐化堕落。

奥古斯都建立了有效的行政管理体系,采取了一系列限制腐败的改革措施。

罗马帝国在安东尼王朝的“五贤帝”(涅尔瓦、图拉真、哈德良、安东尼·庇护、马可·奥勒留)治理期间重振雄风,奥勒留去世后罗马帝国的“黄金时代”结束。

其后,宠臣当政,暴力迭起,皇帝成为军队的傀儡。

戴克里先和君士坦丁两位铁腕皇帝采取了分区治理的政策,君士坦丁曾一度统一东西两帝国,但到了狄奥多西之后,帝国再度分裂。

  罗马帝国衰亡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原因是军队性质的蜕变及其导致的军事无政府状态。

共和国早期实行公民兵制,从军是罗马人才享有的权利,受财产资格的限制,军事大权实际掌握在元老院手中。

马略进行军事改革,募兵制取代征兵制,职业志愿军的主体是贫穷的罗马无产者,他们效忠的对象不再是共和国,而是其统帅。

帝国时期,由外族人和奴隶组成的雇佣军成为军队主体,罗马公民必须缴纳军事费用以替代服兵役。

罗马军队的战斗力锐减,罗马英雄主义日趋衰落。

(五)罗马文化

1.罗马英雄主义的盛衰

  与希腊人相比,罗马人是愚笨、粗野的,他们不懂科学、不谙哲理、不擅艺术,但他们创造了秩序、制定了法律、健全了国家。

罗马人对美和神采取无所谓的态度,他们崇尚武力和功利。

共和国晚期,年青一代的罗马人在思想和行为作风上开始模仿希腊的优雅文化,罗马在文化上成为希腊的寄生虫。

罗马文化充满了物质主义的浊重气息,具有一种单调乏味的片面性。

  罗马英雄主义的灵魂:

为了国家利益和个人荣誉不惜牺牲生命。

罗马人恪守的最基本的道德信念:

与其苟且偷生,不如杀身成仁。

这种雄浑悲壮的英雄主义精神对近代西方历史尤其是法国大革命的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共和国时期,功利主义与国家利益、个人荣誉联系在一起,是悲壮、崇高、理想化的;帝国时期,功利主义堕落为狭隘自私、穷奢极欲的物欲主义,只剩下卑劣的阴谋、贪婪的肉欲、麻木不仁的懈怠。

共和国时期的罗马人为了国家而压抑私欲,帝国时期的罗马人为了私欲而牺牲国家。

共和国晚期的罗马人追逐放荡奢华的生活方式主要出于一种标新立异的时髦风尚。

帝国时期,随着外省源源不断的巨大财富的流入、柔靡颓废的东方文化的传入,罗马人严肃朴素的心灵开始蜕变,生活方式变为一种变态情欲的疯狂发泄。

2.罗马的宗教与文化

  王政时期和共和国时期的罗马宗教极为混乱,不同民族的古老信仰混杂熔铸,形成了罗马人共同信仰的一些神只。

早期罗马人最崇拜的神是天神朱庇特、战神玛尔斯、民族化身奎里努斯。

共和国中期以后,罗马的神只才朝着系统化的方向发展,许多古老的罗马神在希腊神话中有对应者。

罗马的宗教开创了宗教的政治功能,维护现实的政治秩序和加强法律的威严。

宗教生活与文艺生活完全隔绝,宗教由一种理想性的憧憬变成了一种现实性的规范。

  前1世纪,罗马人慢慢放弃了早年的严肃、简朴、顽固的传统道德,陷入放荡淫乱的罪恶渊薮之中。

伊壁鸠鲁主义、斯多葛主义受到普遍推崇,各种东方宗教(埃及的埃西斯崇拜、弗里吉亚的大母神崇拜、波斯的密特拉教、犹太教、基督教等)填充了罗马人空虚的心灵。

这些东方宗教宣扬一种神秘主义和彼岸精神,基调凄楚阴郁。

缺乏牢固根基的罗马多神教陷入深重的危机。

  罗马的哲学思想是希腊哲学的余绪,把希腊的理性主义与东方的神秘主义相糅杂。

小伽图、西塞罗、卢克莱修在哲学上的贡献是介绍了柏拉图主义、斯多葛主义、怀疑主义、伊壁鸠鲁主义。

罗马人对一切具有形而上学倾向的东西都深表反感,哲学对他们来说是一门无聊的学问。

  在希腊文字影响下,罗马王政时期已形成拉丁字母。

共和国早期的罗马青年阅读的作品主要是一些毫无文学色彩的罗马历史传奇、历代大事记录、混杂着粗俗的戏谑与色情的散文杂着。

共和国最后数十年,文学进入辉煌的发展阶段。

奥古斯都时代开创了罗马文学的“黄金时代”,出现了罗马史上三位最杰出的文学巨匠维吉尔、贺拉斯、奥维德。

在奥古斯都身后的“白银时代”,罗马产生了塔西佗、玉外纳、普林尼等着名作家。

  罗马的建筑艺术深受希腊文化影响,更多地表现为凯旋门、斗兽场、皇宫、下水道等实用性世俗作品。

罗马雕塑具有明显的写实风格,也注重宏大建筑局部的精雕细琢。

  罗马人只是出于功利目的才对科学感兴趣。

罗马人在科学史上最重要的贡献是恺撒主持修订的儒略历法。

盖伦在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上卓有建树,提出血液循环和“动物元气”理论,首次将人体看作一个有机整体。

3.罗马法

  罗马法肇始于共和国时期,在帝国时期获得长足发展,日益丰富和精确化。

《十二铜表法》是罗马第一个成文法,规定了罗马人在财产、人身安全、债务、婚姻、继承、赔偿等方面的权利和义务。

2~3世纪,罗马法的发展进入鼎盛时期,出现了“五大法学家”(盖尤斯、帕比尼安、乌尔比安、保罗、莫迪斯蒂努斯)。

《狄奥多西法典》是罗马帝国最后一部官方成文法规汇编,对入侵的日耳曼蛮族产生了重大影响。

《民法大全》是罗马法的总汇,又是中世纪教会法的基本依据,包括四个部分:

汇集历代成文法的《法典》、精选历代法学家的法学着作和言论的《学说汇纂》、阐述法学原理的教科书《法学阶梯》、汇编查士丁尼颁布的律令的《新律》。

  罗马法的来源非常繁杂,包括公民大会的决议、元老院的指令、执政官的公告、皇帝的政令、法学家的法律解释、司法案例。

罗马法可分为公民法、万民法、自然法。

公民法是罗马法的核心,万民法常变常新,自然法是罗马法的哲学基础和法理学基础,是斯多葛主义哲学对罗马文化发生影响的产物。

  罗马的民法体系包括人法、财产法、程序法三部分。

人法规定人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人在家庭和婚姻中的法律地位、人的刑事责任。

财产法涉及所有权、经济义务、交易、契约、负债等,强调私有财产所有权的绝对性、排他性、永续性。

程序法规定了司法诉讼程序、审理制度、刑罚内容。

  罗马法构成了现代西方大陆法学体系的理论基础,确立了意、法、德、西、葡、匈、波、拉美、加拿大魁北克省等地法律的基本内容,奠定了一种法治精神。

自然法的思想成为近代西方自然法学派的重要理论渊源。

二、中世纪基督教文化

(一)基督教的早期发展

1.萌芽于希伯来文化土壤的基督教

  基督教文化源自“两希”,希伯来的犹太教为基督教准备了一个历史背景(圣教历史)和精神氛围(罪孽意识与救世福音),希腊的唯心主义哲学为基督教提供了一套形而上学的神学思想。

  希伯来人于前14世纪上半叶侵入巴勒斯坦,与迦南人逐渐融合,形成农耕的以色列部落。

犹太人先后被埃及人、非利士人、亚述人、巴比伦人、波斯人、希腊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