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观导学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837459 上传时间:2023-07-08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2.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观导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历史观导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历史观导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历史观导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历史观导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历史观导学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历史观导学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历史观导学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历史观导学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历史观导学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历史观导学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历史观导学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历史观导学案.docx

《历史观导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观导学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历史观导学案.docx

历史观导学案

几种基本的历史观

现代化(近代化)史观

全球史观(整体史观)

文明史观

革命史观:

认为人类历史是通过不断的革命斗争推动社会演进的历史。

社会史观:

认为人类历史不仅仅是政治、经济、思想、外交等大事件的历史,更是与平民百姓.芸芸众生息息相关的小事件的历史,包括衣食住行.风俗习惯等、

文明史观与现代史观、全球史观的关系,三种史观都着眼于生产力的发展变化,也是相互联系和包容的。

文明史观更具有宏观性,现代史观和全球史观主要着眼于近现代,强调的是1500年以来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变和工业文明向全球扩散的历史,是文明史观的一个特定阶段。

【全球史观(整体史观)】

一、概念

 

从分散到整体的发展这一转变开始于15世纪末16世纪初的新航路的开辟,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标志其基本完成。

这个过程至今仍在延续,这就是所谓的“全球化”和“区域化”。

二、表现:

1、世界上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相互隔绝的状态逐渐被打破,各地区、各民族间的交往日益频繁。

2、在经济上,主要表现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向外扩展。

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产阶级不断开展殖民扩张活动,在世界范围内抢占原料产地、商品市场和投资场所。

3、在政治上,主要表现为资本主义制度逐步在世界范围内确立和扩展。

先是欧、美、亚的一些国家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随后亚、非、拉被侵略、被奴役的国家很多也确立了资本主义政治制度。

4、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也是其中包含的重要内容。

5、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区域化是整体史观下“世界文明”构建的一个非常好的佐证。

三、知识整合形成过程:

(一)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兴起

1.14~16世纪:

 

2.17~18世纪:

 

3.

 

(二)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在全球的扩展

1.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的垄断资本主义时期:

 

2.1918~1923年:

 

3.1924~1929年:

 

4.1929~1939年:

 

5.1939~1945年

 

6.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7.20世纪90年代以来

 

四、“世界文明”构建中的正确态度:

1、

2、

 

3、

 

五、误区诊治和重难点解析

(一)复习本专题时,经常出现的误区:

片面的理解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这个概念。

不少人认为,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指的就是资本主义殖民体系。

其实,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不仅指资本主义殖民体系,而且还包括资产阶级统治在世界范围内确立,也就是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采取了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制度。

之所以产生这种理解上的误差,很大程度上是主观上理解的肤浅片面,客观上是由于课本中较多地强调广大亚、非、拉地区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原料产地、商品倾销市场和投资场所,给学生造成了感觉上的错觉。

要全面而准确的理解、系统地归纳课文内容,并从理论的高度进行认识,还要注意与现实相联系。

(二)重难点解析:

1.从世界文明发展的整个过程来看,不同文明之间的矛盾和碰撞虽然经常发生,但它并不一定会发展成不可调和的冲突,冲突的发生也往往不单纯是由于文明的差异,而主要是由于背后物质利益的推动。

相反,各个不同文明之间的和平共存、相互影响、相互渗透乃至交融互变,才是世界文明发展的常态和主流。

因此,对文明本身的发展来说,相互间的对话和交流也是必不可少的。

2.经济全球化和中国经济

经济全球化为我们提供的机遇方面表现为:

可以实现生产要素的“晋材楚用”;有利于实现产业发展的合理化;可以降低我们学习管理经验的成本。

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挑战表现为: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国际经济的动荡将成为常态;经济全球化有可能导致两极分化进一步加剧;强势经济易于导致经济霸权和文化霸权。

“入世”,是中国经济走向全球化的第一步,应从五个方面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

a)

b)

c)

d)

e)

六、能力训练

1、近代以来,世界各民族的历史逐渐融合成一部统一的人类发展史,在这一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是()

A.意大利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B.葡萄牙、西班牙的殖民扩张

C.西欧新航路的开辟D.中国四大发明的传播

2.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已成为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

这个“整体”同下列哪种历史现象密切相关()

A.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B.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

C.工业革命在欧洲、北美地区兴起

D.资本主义运动、社会主义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交织

3.达尔文进化论对社会政治和意识形态产生了重要影响,这主要表现在①为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提供理论武器②优胜劣汰思想影响了被压迫民族的斗争③进化论沉重打击了宗教神学④促进欧洲理性主义思潮的萌发()

A.②③B.①④C.①②③D.②③④

4.跨国公司对国际技术贸易的垄断,进一步加剧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中的不公平。

要解决这一矛盾()

A.发达国家必须加大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援助

B.发展中国家必须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C.必须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D.必须降低技术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

5、[例1]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客观要求与必然结果。

跨国公司有力地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和全球化进程。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国际商品的流动和生产要素的流动推动国际经济规则的发展…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实力的对比,决定了国际经济规则的主导权掌握在发达国家手中。

材料二:

跨国公司为了实现利润最大化,有选择地向第三世界国家投资。

贸易自由化所创造财富中的70%被发达国家获得,占世界人口85%以上的100多个发展中国家只获得30%。

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年增长速度每下降3%,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就有可能下降1%。

发达国家占据着高层次的工业部门,而发展中国家拥有的工业部门的层次是比较低的。

回答:

(1)材料二反映了世界历史进程中经济全球化的哪些特点?

(2)结合材料一、二及所学历史知识,说明发达国家主导国际经济规则的原因。

 

 

【文明史观】

一、文明的概念与划分

1、概念

文明史观认为:

人类历史从本质上说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人类文明的发展及其人类自身的文明化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

人类创造、积累文明的过程及其所获得的成果是历史的基本内容。

而文明是指人类社会的进步状态,包括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个方面,它是在一定社会生产方式的基础上产生,并随着社会的进步不断发展的。

在人类文明史上,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都曾产生过与之相适应的文明。

2、“文明”的划分

纵向可以分为

 

横向可以分为

 

二、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物质文明就是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有益成果,表现为物质生产方式和物质生活的进步,包括物质生产文明史、物质交流文明史、物质生活文明史等;政治文明就是人们在政治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有益成果,表现为社会政治制度和政治生活的进步,包括政治观念文明史、政治制度文明史、政治组织文明史、政治行为文明史和政治技术文明史等;精神文明就是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中形成的有益成果,表现为社会精神产品和精神生活的进步,包括科技文明史、学术思想文明史、文学意识文明史和宗教文明史等。

物质文明体现的是人类在改造自然过程中处理的人与自然的关系。

政治文明体现的是人类在改造社会过程中处理的人与人的关系。

精神文明体现的是人类在改造主观世界的过程中处理的主观与客观、人与自我的关系。

物质文明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起点,它对政治、思想等其他活动具有决定作用,其他活动都为之服务;政治文明在社会中处于主导地位,它与国家政权直接相连,决定着物质文明的发展方向和精神文明的性质;精神文明为物质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

三、例谈:

以文明史观整合中国近代史

从根本上说,人类历史就是人类文明史,而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展现中国由农耕文明走向工业文明的历史。

文明的差异是考察同一时期不同地区文明发展的不同程度。

如清朝晚期中国还停留在农耕文明时代,而西方已向工业文明的过渡。

文明的碰撞与冲突:

把近代史上的各次侵华战争放置在文明冲突的角度来认识。

文明的融合:

从文明的吸收、内化、演进的视角去审视“西学东渐”和思想近代化进程。

也要注意一国内部不同民族文明的交融。

近代文明的历程给我们思维的启示:

 

四、例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古代东亚对人类文明有独特的贡献,华夏文明或称中华文明是东亚文化的主流……中华文明所处地形复杂,族群众多,但它在历史上长期保持了自己的文明特征,如精耕农业,统一帝国,儒家伦理,历经磨难而未曾中断,彪炳于世界,贡献于人类、这在世界文明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相比东亚其他国家和地区,日本独特或例外之处:

其一是历史上形成的有特色的文化……勤于和善于学习外国、外民族先进文化,形成了“日本文化的并存性”亦即“日本文化的基本形态的传统上属于什么都可以型”和“全面摄取型”这样一种传统的引进外来文化的方式。

——田嘉家《日中两国现代化比较研究》

材料三20世纪上半期,有着自己文化与传统的亚非拉国家,在沿着原有轨迹缓慢行进的同时,受到西方资本主义更强烈的冲击,还受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正在寻求一条适合本国国情的民族解放之路,不少国家建起了现代政党,制订出资产阶级性质或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

——刘宗绪《历史新知识创新能力培养》

请回答:

(1)用史实简要说明根据材料一中概括出的中华文明主要特征。

(2)阅读材料二,以明治维新为例,简述近代日本是如何“学习外国、外民族先进文化”的?

(3)材料三中20世纪上半期亚非拉国家“受西方资本主义更强烈的冲击”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简要回答中国是如何找到一条适合本国国情的民族解放之路的?

(4)以上三则材料反映了世界文明发展过程中的哪些现象?

在强调文明多元化和个性化的今天,你有何认识?

 

【现代史观】

一、近代化的含义及其内容

1、含义

 

 

2、内容

近代化(现代化)以从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的演进为纵向发展主线,包括政治上的法制化、民主化进程,即从人治到法制化、从专制政治到民主政治等内容;经济上的工业化进程,即从传统农业到工业化、自然经济到市场化等内容;思想文化上的科学化(或合理化)、大众化(或世俗化)进程;社会生活和风俗的演进,即城市化。

3、现代化的基本进程:

现代化主要有两种途径:

一种是

一种是

 

从社会制度来说,有多种模式,主要有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发展中国家现代化模式。

按中国多数学者的观点,把近代以来的现代化进程划分为第一次现代化和第二次现代化两个阶段:

第一次现代化是指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

第二次现代化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信息化和知识经济崛起而开始起动的新型现代化。

二、在认识近代化(现代化)史观时要防止几种偏差

1.把现代化看成人类理想目标的实现。

因为现代化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需要人类的探索中纠正失误。

如工业革命后的资本主义国家工人生活恶化,女工、童工问题等,后来西方国家在第二次工业革命进行了纠正,现在的资本主义国家福利已成为人的权利。

还有如环境问题、资源问题等等。

2.现代化与西化的关系。

现代化有西化内容,但不是完全西化。

正确的心态是既保持民族独立、特色,又要向西方学习。

3.现代化与近代化的关系。

一般来说,近代化就是现代化,二者只是在时间上的差别而已。

三、中国近代化(现代化)的发展历程

中国的近代化一直贯穿着两大主题:

一是争取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二是争取繁荣富强和持续发展。

中国近现代史划分为两个时期:

(l)1840-1949年的早期现代化时期。

这一时期的现代化是按资本主义的后发外生型现代化模式艰难推进的,主题是“建立一个独立统一的现代国家”。

与之相应,工业化与文化现代化同步艰难伴行。

(2)1949年以后,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时期,其主题是经济建设。

第一阶段:

1949-1965年,重点发展工业化;

第二阶段:

1966-1976年,特点是文化大革命及其破坏;

第三阶段:

1978-现在,特点是改革开放和科教兴国。

第一阶段中国近代化的开端(1840~1870年)

中国在经济、思想、政治等方面的变化与回应

(A)经济:

 

(B)思想:

 

(C)社会

 

(D)

第二阶段整体发展阶段(1895~1927年):

 

第三阶段曲折前进阶段(1927~1949年):

第四阶段腾飞阶段(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

 

▲中国共产党与中国的现代化

历史充分说明,中国共产党80年的奋斗历程主要是围绕推进中国现代化而进行的。

在革命战争时代搞武装斗争乃是为了破除阻碍生产力发展的障碍,为推进现代化建设开辟道路,建国后的建设则是利用人民自己当家作主的有利条件发展生产力,向现代化目标迅速前进,而改革则是为了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

▲ 中国近代化的启示

 

▲中国近代化与现代化必须解决的两个前提条件

①国家的独立与民族的解放,要求从外国侵略压迫下解放出来;

②经济的繁荣与富强,这就必须摆脱社会生产落后,受制于外国列强的局面,要求生产力的工业化。

由此来认识近代中国的反帝反封建的主要任务,以及解释洋务运动、实业救国、科学救国、辛亥革命等在近代走不通等问题,都可以得到比较清晰明白的答案。

四、世界近现代史按现代化进程可划分以下几个阶段:

14、15世纪至18世纪中期,是现代化的酝酿、启动时期;

18世纪工业革命到19世纪60年代,是现代化的发展时期;

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末,是现代化在全世界扩展时期;

20世纪上半期,是现代化的调整和震荡时期;

二战后至20世纪70年代,是现代化稳定发展时期;

20世纪70年代至今,现代化进入新的高潮阶段。

五、跟踪训练

5.实现近代化(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世界各国发展的必由之路,在向近代化迈进的过程中,中国和西方各走了一条不同的道路。

学者认为,西方近代的变革首先是精神层面的变革,然后是制度方面的变革,最后才是器物方面的变革,而中国在近代的变革顺序却是正好相反的。

回答:

(1)依据15~19世纪上半期西方世界所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阐述西方变革的发展历程。

(2)联系19世纪下半期到20世纪初的有关史实说明中国近代的变革顺序。

扼要归纳导致中西方变革顺序相反的原因。

(3)你认为在我们国家的现代化进程中应如何正确对待外来的优秀文明成果?

 

6.(14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长期以来,很多学者将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概括为“两个过程”,即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相结合,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过程,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过程,主张以这一基本线索作为指导中国近代史研究的重要准则。

【材料二】近二三十年来,有些学者注重从现代化角度研究中国近代史,认为中国的现代化就是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变,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

—1840年以来中国错综复杂的历史,可以用“从传统到现代”这一思路作解释。

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按照材料一的研究角度来研究中国近代史,可能会对1840—1911年间的哪些重要事件评价较高?

(3分)

(2)按照材料二的研究角度,评价辛亥革命。

(5分)

(3)综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观点,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的影响。

(6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