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语文中考复习专题《文言句式翻译》知识点练习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83935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2.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三语文中考复习专题《文言句式翻译》知识点练习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初三语文中考复习专题《文言句式翻译》知识点练习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初三语文中考复习专题《文言句式翻译》知识点练习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初三语文中考复习专题《文言句式翻译》知识点练习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初三语文中考复习专题《文言句式翻译》知识点练习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初三语文中考复习专题《文言句式翻译》知识点练习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初三语文中考复习专题《文言句式翻译》知识点练习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三语文中考复习专题《文言句式翻译》知识点练习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

《初三语文中考复习专题《文言句式翻译》知识点练习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三语文中考复习专题《文言句式翻译》知识点练习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三语文中考复习专题《文言句式翻译》知识点练习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

初三语文中考复习专题《文言句式翻译》知识点练习试题及参考答案

初三语文中考复习专题《文言句式、翻译》知识点练习试题及参考答案

文言文虚词用法之

一、代词

1、人称代词,译作”他”、”她”、“他们”

①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曹刿论战》)②陈胜佐之,并杀两尉。

(《陈涉世家》)

2、指示代词,指代事物,译作”它”、”它们”或直译事物名称。

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论语>十则》)②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狼》)

二、助词

1、结构助词,译作”的”

①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

(《扁鹊见蔡桓公》)

②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愚公移山》)

2、结构语气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①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愚公移山》)②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观沧海》)

③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爱莲说》)

3、语气助词,凑足音节。

①公将鼓之。

(《曹刿论战》)②久之,目似暝,意暇甚。

(《狼》)

③怅恨久之。

(《陈涉世家》)④顷之,贼二十余骑四面集。

(《大铁椎传》)

4、结构助词,提前宾语的标志。

①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爱莲说》)②何陋之有?

(《陋室铭》)

⑧宋何罪之有?

(《墨子.公输》)

而一、连词

1、表示并列关系的连词,可译为“又”“而且”“也”等,有时也可不译。

①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十则》)②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捕蛇者说》)

2、表示承接关系的连词,译作“然后”“就”

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论语>十则》)②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扁鹊见蔡桓公》)

3、表示转折关系的连词,译作“但是”“然而”“却”“可是”。

①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马说》)②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爱莲说》)

4、表示递进关系的连词。

译作”而且”“并且”或不译。

①以三保勇而多艺,推为长。

(《冯婉贞》)②敏而好学。

(《<论语>十则》)

②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亭记》)

5、表示修饰关系,可译为”地”“着”或不译。

①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愚公移山》)②睨之,久而不去。

(《卖油翁》)

6、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译作”因此”“所以”“因而”。

①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

(《醉翁亭记》)

②刘备天下枭雄,与操有隙,寄寓于表,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他。

(《资治通鉴.赤壁之战》)

以一、介词

1、介绍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可译为“在”“从”等。

①介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至于泰安。

(《登泰山记》)

2、介绍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为……”“由于……”。

①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岳阳楼记》)②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陈涉世家》)

③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土,士以故归之。

(《读孟尝君传》)

3、介绍动作行为所凭借的条件,可译为“凭、用、按照”等。

①不用则以纸贴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

(《马说》)

②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马说》)

③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愚公移山》)

二、连词

1、表目的相当于现代汉语里的“来”。

①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狼》)②诚直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

(《出师表》)

2、表结果,可译作“以至”“因而”。

①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出师表》)

3、表并列或承接,可译为”来”。

①属予作文以记之。

三、动词:

译为”认为”。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杠屈。

(《出师表》)然

(1)知识代词,常用来指代上文所说的情况,含有”这样”的意思,常常充当谓语,也可单独成句,偶尔还

做状语。

虽然,受地于先王

(2)常常附在动词、副词、象声词、形容词等后面,一起充当谓语或状语,以模拟声响或描绘事物、动作、

状态、可译为“……的样子”,或不译

①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整齐的样子杂然相许(3)连词表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①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4)连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然后”“然后才”,表示承接①人恒过,然后能改

然则相当于现代汉语“既然这样,那么”①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然而相当于现代汉语”虽然这样,可是”表转折①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

 

一般句式一、判断句

(1)用“者……也”表判断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2)句末用“者也”表判断“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3)用“者”表判断“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4)用动词”为”或判断词”是”表判断

①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②汝是大家子(5)用“即”,“乃”“则”“皆”“本”“诚”“亦”“素”等副词表示肯定判断,兼加强语气,用“非”表示否定判断

①今天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②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③梁将即楚将项燕。

④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⑤臣本布衣。

⑥且相如素贱人。

⑦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⑧予本非文人画士二、被动句

所谓被动,是指主语与谓语之间的关系是被动关系,也就是说,主语是位于动词所表示的行为的被动者、受害者,而不是主动者、实施者。

(1)、有标志

(1)用“为”或“为……所…”表被动

(2)用“被”表被动(3)用“见”或“见……于……”表被动(4)用“于”或“受……于……”表被动(5)用“被”表被动。

(2)、无标志这种情况是指没有被动词的被动句。

如:

“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

”(《资治通鉴》)

这里的“逼兵势”是“被兵势所逼”的意思。

 

[注意]:

“见”有一种特殊用法和表被动的“见”的形式很相近,如“冀君实或见怒也’’(《答司马谏议书》),但这里的“见”,不表被动,它是放在动词前,表示动作行为偏指一方,“对自己怎么样’’的客气说法,像现代汉语中的“见谅”等都是此种用法,后面要举例详细讲。

三、省略句

(1)主语的省略

(2)谓语的省略(3)动词宾语的省略(4)介词宾语的省略(5)介词的省略四、疑问句

文言疑问句,一般都有疑问词,疑问词包括疑问代词(谁、何、曷、故、安、焉、孰等),疑问语气词(乎、诸、哉、欤、耶等)以及疑问副词(岂、独、其等)。

有时也不用疑问词。

另外,还有些表示反问的习惯用法。

这里不举例子讲解。

 

特殊句式下面针对古汉语中与现代汉语不相同的较特殊的几种句式,作举例翻译与讲解。

一、主谓倒置为了强调谓语,有时将谓语置于主语之前。

这仅仅是因为语言表达的需要。

①甚矣,\汝之不惠(慧)!

(《愚公移山》)译文:

“你太不聪明了”

②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

(《信陵君窃符救赵》)译文:

”公子能为别人困难而急的地方在哪里呢?

二、宾语前置

(1)\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格式:

主十否定词[不、未、无、莫、毋、弗]十宾[余、吾、尔、自、之、是]十动

①三岁贯汝,莫我肯顾(《硕鼠》)

②时人莫之许(《隆中对》))”

③秦人不暇自哀(《过秦论》)

④忌不自信(《邹忌讽齐王纳谏》)

⑤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齐桓晋文之事》)”还有如:

毋吾以也,莫己若也成语有:

我无尔诈,尔无我虞从上面的例句中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

否定句中宾语代词前置,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第一,宾语必须是代词,第二,全句必须是否定句,即必须有否定副词“不、未、毋(无)”等或表示否定的不定代词“莫”。

代词宾语要放在动词之前否定词之后。

(2)、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1)宾语在动词前面

格式:

主十宾[谁、奚、胡、何、曷、安、恶、焉]十动?

①良问曰:

“大王来何操?

”《鸿门宴》

②问女何所思?

(《木兰辞》)

⑧王见之曰:

“牛何之?

”(《晏子使楚》)

④何伤乎?

(《齐桓晋文之事》)

⑤王曰:

“缚者曷为者也?

”(《晏子使楚》)

⑥吾谁敢怨?

(《捕蛇者说》)

⑦且焉置土石?

(《愚公移山》)

(2)宾语放在介词前面

格式:

主十宾[谁、奚、胡、何、曷、安、恶、焉]十介十动?

①不然,籍何以至此?

(《鸿门宴》)

②谁为哀者?

(《五人墓碑记》)

③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

(《蟹龙说赵太后》)

④国胡以相恤?

(《论积贮疏》)

⑤臆!

微斯人吾谁与归?

《岳阳楼记》

⑥虽生,何面目以归汉?

(《苏武传》)(3)、陈述句中介词宾语前置格式:

宾十介十动

①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叶公好龙》)

②余是以记之(《游褒禅山记》)

③一言以蔽之

④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勾践灭吴》)

⑤成语有:

夜以继日(译:

用夜晚来接着白天)(4)、用“之”、“是”作标志的宾语前置格式:

主十宾十之(是)十动

①夫晋,何罪之有?

(《烛之武退秦师》)

②唯弈秋之为听(《弈秋》)

⑧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师说》)

④唯陈言之务去(《答李翊书》)

⑤父母唯其疾之忧

⑥唯马首是瞻(《冯婉贞》)

⑦君亡之不恤,而群臣是忧。

(5)、“相”字解释为“动作行为偏指一方”时,可译为“我,你,他(她)”,这时“相”是作宾语放在动词谓语之前,翻译时放在动词谓语的后面。

①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译文:

我已经对她没有情义了,决不会答应你”

②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孔雀东南飞》)译文:

“尽心侍奉婆婆,好好服侍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