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山区保升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844300 上传时间:2023-07-08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38.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船山区保升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船山区保升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船山区保升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船山区保升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船山区保升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船山区保升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6页
船山区保升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6页
船山区保升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6页
船山区保升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6页
船山区保升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6页
船山区保升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6页
船山区保升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6页
船山区保升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6页
船山区保升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6页
船山区保升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6页
船山区保升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6页
船山区保升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6页
船山区保升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6页
船山区保升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6页
船山区保升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6页
亲,该文档总共3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船山区保升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x

《船山区保升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船山区保升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船山区保升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x

船山区保升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船山区保升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2006-2020年)

 

船山区保升乡人民政府

二〇一一年一月

项目名称:

船山区保升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规划编制单位:

遂宁市船山区保升乡人民政府

组织编制单位:

遂宁市国土资源局船山区分局

技术编制单位:

四川省国土勘测规划研究院

项目组:

组长:

邓为

副组长:

卢赐义

税清亮

成员单位:

区政府办市国土资源局船山区分局

区规划和建设局区发改委

区经委区交通局

区水务局区农业局

区林业局区环保局

市统计局区旅游局

规划编制负责人:

冯英彭蓉杨明

前言

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执行“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合理配置土地资源,既要保护耕地、又要保障建设用地,加强政府对土地利用的宏观调控和计划管理,协调部门用地矛盾,确保保升乡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协调发展。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和《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及相关法律、法规,依据《遂宁市船山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下达的各项控制指标,结合保升乡实际,编制《船山区保升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主要阐明土地利用管理的主要目标、任务和政策,引导全社会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是统筹各业土地利用活动的重要依据。

《规划》依照船山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目标要求,结合保升乡自然社会经济条件和土地资源特点,确定规划目标;落实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保护任务;统筹安排各业用地,确定各业用地规模;划定土地用途分区,明确土地用途及管制规则;加强建设用地空间管制,推进节约集约用地;安排土地整治和农村建设用地整治挖潜(挂钩)项目;提出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本次规划修编之际,保升乡正面临着经济快速发展、产业结构调整的发展形势,急需调整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利用率,保障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因此,本次规划的任务是:

在用地指标约束的前提下,优先保障重点建设项目的用地需求,落实县级规划划定的城乡用地规模边界和扩展边界,把县级规划中提出的各类用地指标分解到村委会,落实到地块,同时对低效土地进行整理复垦,提高土地产出率。

《规划》是保升乡2006-2020年土地利用的依据和法定文件,是规划城乡建设、指导土地管理的纲领性文件,是统筹安排各类用地、有序推进灾毁土地整理复垦、加强土地宏观调控和严格土地用途管制的重要依据。

任何单位和个人在本行政区域范围内使用土地,必须符合本《规划》。

《规划》以2005年为基期年,2010年为近期目标年,2020年为目标年。

规划范围为保升乡行政辖区内的全部土地,总面积为32.41平方公里,包括插板堰村、新开寺村、干田坝村、刘板桥村、保升村、老拱桥村、白果湾村、宝凤村共9个村委会。

 

第一章规划背景

第一节区域概况

一、区位概况

保升乡位于船山区西南部,东接复桥镇,西连安居区,北接西宁乡,南与复桥镇相邻。

乡政府驻地距遂宁城区约7公里。

二、自然概况

保升乡地处我国西南丘陵地区。

镇驻地海拔310米至360米。

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雨量充足,四季分明,春暖多寒潮,夏热多伏旱,秋凉多绵雨,冬寒多冰霜。

常年平均气温18.7℃,年均日照1290小时,常年无霜期281天,年降雨量1100至1200毫米。

常年最大风力6至7级,冬季多西北风。

三、社会经济概况

保升乡辖9个行政村。

2005年全乡总人口16614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251人,农村人口15363人。

保升乡主要以种植业为主。

农业农村经济呈现出良好的运行态势。

在产业发展方面乡提出了建设五大基地:

(1)建成工业基地。

依托物流园区业已建成的工业平台打造保升乡工业发展集群;(2)建成中药材基地。

对建成的3000亩中药材基地切实加强管护,引导农民加快土地流转;(3)打造经果林基地。

对已建成3000亩特色经济林果加强管护,打造具有保升特色的经济林果产业基地;(4)建成水稻无公害示范生产基地1000亩;(5)继续申报现代休闲观光生态旅游基地,引进龙头企业倾力打造现代休闲观光生态旅游产业基地。

第二节土地利用现状

2005年全乡土地总面积为3241.4公顷。

其中农用地面积2911.2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89.8%;建设用地面积298.3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9.2%;其他土地面积31.9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0%。

一、农用地

包括耕地、园地、林地及其他农用地。

耕地1826.2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56.3%;园地114.3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3.5%;林地401.5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2.4%;其他农用地569.2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7.6%。

二、建设用地

包括城乡建设用地、交通水利用地和其他建设用地。

城乡建设用地210.2公顷,占土地总面积6.5%;交通水利用地87.5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2.7%;其他建设用地0.6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0.1%。

三、其他土地

包括水域和自然保留地。

水域109.5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4.7%;自然保留地13.1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0.02%。

第三节土地利用的特点与存在的问题

一、土地利用的特点

(一)土地利用类型多样,以农用地为主

保升乡的土地利用类型多样,土地利用率达到99%。

综合保升乡自然要素和经济发展状况,土地利用以农用地为主,农用地占幅员面积的89.8%。

(二)建设用地需求不断增加

保升紧邻市城区,近年来,随着工业的迅速发展和西部工业物流港的建设,建设用地需求不断增加,土地规模经营效益不断显现。

二、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一)土地供需矛盾突出

2005年全乡人均耕地1.6亩,随着社会经济的继续发展及建制镇和西部物流园区建设,非农建设占用土地的需求日益扩大,人地矛盾日益突出。

(二)农用地利用的市场化程度低

农地利用仍处于粗放型阶段,农业产业化程度低,单位土地投入少,产出少,农业集约化、商品化和市场化程度较低。

(三)双重用地现象明显,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仍待提高

随着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农村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不断减少,但移居城镇的农村居民在城镇和农村均占有用地,双重用地现象的存在造成土地资源的极大浪费。

(四)建设用地需求旺盛,补充耕地压力大

保升乡地处城市郊区、交通方便,近些年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建设用地需求大增,建设占地较多,但是耕地后备资源匮乏,占补平衡压力大,供需矛盾突出。

第二章土地利用战略与规划目标

第一节指导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环境全面协调发展为出发点,按照保护耕地与保障发展并重的思路,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严格控制建设用地,统筹安排生产、生活和生态用地,科学安排农村土地整治,努力实现土地利用方式的根本转变,促进土地资源集约利用和优化配置,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

二、规划原则

(一)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

坚持建设占用耕地必须补充数量、质量相当的耕地,保持耕地总量平衡;确保基本农田面积不减少、质量有提高、布局相对稳定,加大土地整治补充耕地力度,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粮食安全。

(二)实行严格的节约集约用地制度

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要求,立足保障和促进科学发展,合理控制建设规模,积极拓展建设用地新空间,努力转变用地方式,加快由外延扩张向内涵挖潜、由粗放低效向集约高效转变,防止用地浪费,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充分利用存量土地,坚持建设用地内涵挖潜,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提升土地利用效率和效益。

(三)坚持三大效益统一

坚持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眼前利益服从长远利益的总体方针,注重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三者统一。

(四)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保护和改善土地生态环境,协调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的关系,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既注重眼前利益,更强调长远发展,按照经济社会发展、国土整治和资源环境保护的要求与土地供给能力,统筹安排各类、各区域用地,综合平衡各类用地需求,妥善处理各业用地矛盾,保障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按照保护优先、兼顾治理的要求,合理安排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用地。

(五)强化土地宏观调控

按照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要求,立足构建保障和促进科学发展新机制,强化规划实施保障措施,增强土地管理参与宏观调控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第二节土地利用战略

一、发展战略定位

从遂宁市空间发展格局的层面确定保升乡整体发展战略,作为近郊宜居与工业乡镇确保与遂宁城区接轨;通过规划、资源重组,着重发展中心镇区极核,形成“一轴一带双核”的点轴空间发展结构,接受城区和物流园区经济辐射;协调内在生态资源和外在发展压力之间的矛盾,增加产业科技含量,保护生态环境,从量的扩张转换到质的增加;建立完善的大区域交通体系和服务设施体系,促进区域内外的产业分工和协作,优化区域内部产业布局与协调发展。

二、土地利用战略

积极开展土地整治,改造中低产田,加大资金投入,种地养地,科学施肥,培肥地力,增加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以“果、药、禽”的发展模式发展现代立体农业;优先保障西部工业物流港用地,重点发展物流综合产业;保障场镇用地及基础设施用地,构建遂宁市近郊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辐射周边乡镇,同时发展为农业生产直接服务的信息流通、科技咨询、商业金融等服务行业。

第三节土地利用规划目标

一、总体目标

全面落实保升乡经济社会发展和上级规划对土地利用提出的目标任务,切实保护耕地资源,进一步落实耕地保护的共同责任,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协调土地利用与生态建设,加强对土地管理行为的监督检查,加大土地宏观调控力度,土地整治全面有序推进,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土地利用方式得到明显转变,土地利用与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得到协调发展。

二、专项目标

(一)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

规划到2020年全乡耕地保有量不低于1791.2公顷,规划期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1266.0公顷。

加强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的保护,利用综合农业措施,不断推进中低产田改造,加大对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建设的投入,发展特色农业,提高产出水平,促进农业产业化。

(二)严格控制建设用地规模

到2020年,全乡建设用地总规模控制在350.6公顷以内,其中城乡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205.7公顷以内。

——城镇用地。

到2020年,城镇用地达到21.6公顷。

——农村居民点用地。

完善城乡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机制,通过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以及农村居民点用地向城乡用地转换,逐步缩减农村居民点用地规模。

到2020年,农村居民点用地总量控制在184.1公顷以内,比基期年减少26.0公顷。

——交通运输用地。

到2020年,全乡交通运输用地达到87.7公顷,比基期年增加19.4公顷。

——水利设施用地。

到2020年,全乡水利设施用地达到53.6公顷,比基期年增加34.3公顷。

——其他建设用地。

到2020年,旅游、军事等其他建设用地达到3.6公顷,规划期内净增用地3公顷。

(三)新增建设用地规模

规划期内新增建设用地78.3公顷,新增建设占用农用地规模控制在70.3公顷以内,新增建设占用耕地规模控制在42.1公顷以内。

(三)积极推进土地整理复垦开发

根据《船山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下达保升乡31.1公顷土地整治补充耕地目标,在充分考虑补充耕地的资源潜力前提下,规划安排全乡通过土地整治补充耕地412.3公顷。

(四)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

规划期内全乡通过优化城乡和工业布局,实现土地利用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充分挖掘工业企业内部低效用地潜力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加快农村居民点的迁村并点,加强农村建设用地整理复垦,促进城乡用地与农村建设用地的节约集约利用水平。

到2020年,全乡人均城镇工矿用地控制在120平方米以内。

(五)加强土地生态环境建设

优先保护耕地,加强对自然山水、生态敏感区的保护建设,维护和强化整体山水格局的连续性;保护和建立多样化的乡土生态环境。

规划期末,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应达95%以上,污水处理率应达90%以上。

森林覆盖率应达40%以上。

第四节土地利用结构调整

一、农用地结构调整

2005年农用地面积为2911.2公顷,规划到2010年农用地面积调整为2900.2公顷,到2020年调整为2868.4公顷,期内减少42.8公顷。

(一)耕地

严格控制非农业建设占用耕地,确保区级规划下达的耕地保有量及质量指标得以实现。

到2010年、2020年,耕地面积分别为1815.7公顷、1791.2公顷,分别占土地总面积的56.0%、55.3%。

2、园地

加大科技投入,重点挖掘现有园地的生产潜力;优化园地生产布局,发展名特优鲜果、茶,提高园地生产效益。

到2010年、2020年,园地面积分别为92.6公顷、86.9公顷,分别占土地总面积的2.9%、2.7%。

3、林地

对规划保留及新增的林地,加强统筹管理。

优化林种、林龄结构,提高其经济、社会、生态效益。

到2010年、2020年,林地面积分别为433.9公顷、477.2公顷,分别占土地总面积的13.7%、14.7%。

4、其他农用地

到2010年、2020年,其他农用地面积分别为548.0公顷、513.0公顷,分别占土地总面积的16.9%、15.8%。

二、建设用地结构调整

2005年建设用地面积为298.3公顷,规划到2010年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313.9公顷以内,到2020年规模控制在350.6公顷以内,期内增加面积52.3公顷。

(一)城乡建设用地

2005年城乡建设用地面积210.2公顷,规划到2010年控制在200.8公顷以内,到2020年控制在205.7公顷以内。

1、城镇用地:

2005年面积为0公顷,到2010年,达到7.0公顷,到2020年,达到21.55公顷,期内增加21.55公顷。

2、农村居民点:

2005年农村居民点面积为210.2公顷,到2010年控制在193.8公顷以内,到2020年控制在184.1公顷以内,期内减少26.0公顷。

(二)交通水利用地

2005年交通水利用地面积为87.5公顷,规划到2010年达到111.6公顷,到2020年达到141.3公顷,期内增加53.8公顷。

1、交通运输用地:

2005年面积为68.3公顷,到2010年达到78.4公顷,到2020年达到87.7公顷,期内增加19.4公顷。

2、水利设施用地:

2005年面积为19.2公顷,到2010年达到33.1公顷,到2020年达到53.6公顷,期内增加34.3公顷。

(三)其他建设用地

2005年面积为0.6公顷,到2010年达到1.6公顷,到2020年达到3.6公顷,期内增加3.0公顷。

三、其他土地结构调整

2005年其他土地面积为31.9公顷,规划到2010年调整为27.3公顷,到2020年调整为22.5公顷,规划期内减少9.4公顷。

1、水域

2005年水域面积28.2公顷,到2010年调整为25.0公顷,到2020年调整为21.0公顷,期内减少7.2公顷。

2、自然保留地

2005年自然保留地面积3.7公顷,到2010年调整为2.3公顷,到2020年调整为1.5公顷,期内减少2.2公顷。

第三章主要用地规划

第一节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

一、耕地保护

规划期内对耕地实行严格保护,加强对各类非农建设占用耕地的控制和引导。

建设项目应加强用地评价和多方案比较论证,按照建设项目选址尽量不占或者少占耕地的原则,控制各类建设占用耕地,若必须占用耕地的,应尽量占用质量较差的耕地,扭转优质耕地过快减少的趋势。

规划到2010年耕地保有量为1815.7公顷,规划期末耕地保有量为1791.2公顷,其中,规划期内建设占用耕地42.1公顷,通过土地整治补充耕地189.1公顷。

规划期内结合“金土地”工程、农田基础设施建设等重大工程实施,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实施综合治理,改造中低产田,加大资金投入;种地养地,科学施肥,培肥地力,从根本上改善耕地的生产条件,逐步提高耕地质量,营造良好生态环境。

因地制宜开展农业结构调整,严格控制占用基本农田,尽量选择耕地以外的其他农用地,少占或不占耕地。

严格落实国家生态退耕政策,凡不符合国家生态退耕规划和政策、未纳入生态退耕计划自行退耕的,及时恢复耕作条件或补充数量、质量相当的耕地。

通过经济补偿机制、市场手段引导农业结构调整向有利于增加耕地的方向进行。

二、基本农田保护

按照“面积不减少、质量有提高、布局总体稳定”的方针,规划对现状基本农田进行了局部调整,将大面积、集中连片、高质量等级的耕地划入基本农田保护范围,土地整治新增优质耕地优先划入基本农田。

新调整划定的基本农田平均质量等级应高于原有的平均质量等级。

现状基本农田中的优质园地可继续作为基本农田管护。

根据《船山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下达保升乡基本农田保护任务目标,确定规划期内全乡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为1266公顷。

考虑到不易确定范围和难以定位的建设项目需要,多划定基本农田20.5公顷,全乡实际划定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为1286.5公顷。

对列入项目清单的建设项目占用基本农田时不再补划,简化相应用地报批程序。

调整后基本农田质量和耕地的集中连片程度有显著提高,主要集中在刘板桥村、白果湾村、宝凤村。

三、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措施

(一)建立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责任制

建立领导干部考核制度,并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签订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责任书,将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目标纳入政府任期目标考核内容,实行奖惩;制定乡规民约,实行基本农田保护责任制;对基本农田按片块,统一建立档案进行保护,确保规划期内耕地和基本农田面积不减少,质量有提高。

(二)采取有效的经济激励措施,调动农民保护耕地的积极性

建立耕地与基本农田保护奖励基金,根据耕地保有量、基本农田保护面积、粮食、菜等播种面积、农业生产贡献率,按照一定的奖励标准,奖励给对耕地保护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

(三)加强基本农田保护区的保护

基本农田保护区必须逐块定位、划界,并按规定设立保护标志,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破坏或擅自改变保护标志,不得擅自占用基本农田保护区内的耕地进行非农业建设。

经国务院批准占用基本农田的,必须补划质量与数量相当的基本农田。

(四)加大资金和技术投入,提高基本农田质量

加强对基本农田保护区内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土地整理复垦开发投入力度,实施综合治理,改造中低产田,利用先进科学技术,提高基本农田质量;从事农业生产的单位和个人,要保持和培肥地力,保证基本农田质量不降低。

第二节城镇建设用地安排

一、城镇建设用地规模与布局

规划到2010年保升乡城镇建设用地达到7.0公顷,到2020年达到21.6公顷内,规划期内新增建设用地21.6公顷,建设占用耕地控制在11.6公顷以内。

(一)场镇建设用地安排

规划期内应充分发挥城乡结合部的优势,接受中心城区的带动和辐射,实现资源共享,提升该范围的发展空间和发展水平,规划安排场镇新增建设用地4.3公顷,主要安排在插板堰村。

(二)中国西部工业物流港用地安排

规划范围涉及保升乡插板堰村、新开寺村。

依托遂渝高速公路,结合国道318线,打造工业物流发展区,以发展生产型服务业为主攻方向,以工业原材料、农副产品、食品、医药、五金、机械、电子和建材等行业集群为重点。

到2020年,规划安排新增建设用地17.3公顷,新增建设占用耕地控制在9.3公顷以内。

四、城镇建设用地控制措施

(一)严格控制新增建设用地规模

控制新增建设用地规模特别是建设占用耕地规模,防止建设用地的低效扩张,促进土地利用模式创新和土地利用效率提高。

(二)促进节约集约用地

加强对城乡建设用地的规模控制,切实推进土地利用方式由外延扩张型向内涵集约型转变。

严格按照国家和省产业政策供地,城乡建设项目具体用地指标,应严格执行四川省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控制标准,促进城乡建设节约集约用地。

第三节村庄用地规划

一、发展方向

规划期内,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逐步实行旧村改造。

集中精力进行合村并点工作,以建设中心村为重点,基层村为纽带,农民自愿为原则,引导农民向城乡和中心村集中。

实施过程中,加大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实现农村居民点节约集约利用的目标。

二、农村居民点规模

2005年农村居民点面积为210.2公顷,规划到2010年控制在193.8公顷以内,到2020年控制在184.1公顷以内。

三、农村居民点用地控制措施

(一)合理布局居民点,逐步实行合村并居

做好中心村建设和撤村并点规划,鼓励农民建房向中心村集中。

抓好农民新村建设示范,重点开展空心村和零星户整治优化农村居民点用地布局。

局部撤销规模小,基础设施差,交通不便、位置偏僻村庄。

通过村庄整理缩减居民点用地规模,逐步形成有利生产、方便生活的村居布局体系。

合并后的居民点应按照规划进行建设,配套必要的生活服务设施,对旧村进行有序改造,逐步消除“空心村”现象,对合并后闲置不用的宅基地进行复耕。

(二)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

严格控制农村居民点用地规模,严格执行农村一户一宅政策,农村村民一户只能拥有一处不超过规定标准的宅基地。

逐步清理历史遗留的一户多宅问题,农村村民出卖出租住房后,不得再申请批准宅基地。

有条件的地区实现农村居民点向农村居住小区集中,实现农村居民点节约集约利用。

第四节基础设施用地规划

一、交通运输用地

交通网络建设主要立足现有交通网络的升级改造,合理安排交通用地。

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集约高效的要求,合理布局各类交通用地规模、结构,严格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标准。

规划期间重点保障遂渝线增建二线、西部工业物流港配套道路建设,同时对现有的农村道路进行改扩建和硬化,做好农村公路与干线公路的衔接,完善路网结构,提高服务水平。

规划期内共安排新增交通运输用地19.3公顷,其中占用耕地10.5公顷。

二、水利设施用地

规划期间重点加强重要堤防、水土流失的防治与预防、山洪灾害防治、渔业基础设施和人畜饮水工程更新改造等,做好水土流失的预防和治理工作。

开展乡驻地、村舍集中饮水与水污治理工程,实施西部工业物流港水污治理设施建设。

规划期内共安排新增水利设施用地34.3公顷,其中占用耕地18.5公顷。

三、旅游用地

围绕桃花山生态植物园建设,加大旅游投入,打造旅游精品,规划期内共安排新增旅游用地3.0公顷,其中占用耕地1.6公顷。

 

第五章建设用地空间管制

为加强对建设用地的空间管制,按照保护资源与环境优先,有利于节约集约用地的要求,结合保升乡城乡工矿用地控制指标与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划定建设用地规模边界和建设用地扩展边界,形成允许建设区、有条件建设区和限制建设区。

第一节允许建设区

(一)范围

城乡建设用地规模边界以内,规划新增城乡、工矿、村庄建设用地选址的区域,也是规划确定的城乡建设用地指标落实到空间上的预期用地区,主要包括保升场镇、以及附属于城镇的中国西部工业物流港等工业集中发展区现状及新增城乡建设用地,允许建设区面积为205.7公顷,其中,城镇允许建设区21.6公顷,占允许建设区总面积的10.5%;村庄允许建设区184.1公顷,占允许建设区总面积的89.5%;工矿允许建设区面积0.03公顷。

(二)管制规则

——区内土地主导用途为城、乡、村或工矿建设发展空间,具体土地利用安排应与依法批准的相关规划相衔接;

——区内新增城乡建设用地受规划指标和年度计划指标的约束,应统筹增量保障与存量挖潜,确保土地节约集约利用;

——规划实施过程中,在允许建设区面积不改变的前提下,其空间布局形态可调整,同时尽量利用存量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少占农用地特别是耕地,但不得突破建设用地扩展边界;

——允许建设区边界(规模边界)的调整,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