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山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772597 上传时间:2023-07-17 格式:DOCX 页数:48 大小:47.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潜山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潜山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潜山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潜山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潜山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潜山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8页
潜山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8页
潜山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8页
潜山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8页
潜山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8页
潜山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8页
潜山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8页
潜山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8页
潜山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8页
潜山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8页
潜山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8页
潜山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8页
潜山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8页
潜山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8页
潜山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8页
亲,该文档总共4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潜山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x

《潜山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潜山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x(4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潜山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x

潜山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潜山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2006-2020年)

 

潜山县人民政府

二〇一二年三月

前言

一、县域概况

潜山县位于皖西南中心、长江北岸、皖河上游,地处北纬30°27′-31°04′,东经116°14′-116°46′之间;东与桐城、南与怀宁、西与太湖、西北与岳西、舒城等县(市)接壤。

105国道、318国道、沪蓉高速公路、东香高速公路、合九铁路穿境而过。

地势西北高、东南低,由西北向东南呈梯状延伸;属北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县域内有大沙河、长河、潜水、皖水四条河流,分属皖河、菜籽湖两大流域;土壤以红壤土和沙壤土为主。

潜山县辖11个建制镇5个乡,即梅城镇、王河镇、黄泥镇、黄铺镇、余井镇、源潭镇、天柱山镇、黄柏镇、水吼镇、官庄镇、槎水镇和油坝乡、痘姆乡、塔畈乡、龙潭乡和五庙乡,总面积168503.84公顷。

2005年全县总人口57.2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8.3万人,农村人口38.9万人,城镇化率为32%。

2005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1.96亿元,三次产业结构比为23.4:

44.2:

32.4。

二、规划目的

为加强对土地利用宏观调控和计划管理,协调各部门、区域之间的各项用地需求,科学合理地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促进土地资源集约利用和优化配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的有关规定,编制《潜山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

三、规划任务

《规划》立足于潜山县经济社会发展态势和土地资源供需状况,在《安庆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指导下,落实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任务,严格控制建设用地规模,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搞好城镇建设用地布局,落实重点产业项目以及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用地布局;加强和改善土地生态环境,协调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风景名胜区保护的关系;稳妥推进土地整治工作,划定土地用途分区,制定保障《规划》顺利实施的政策和措施,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用地保障。

四、规划依据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农田保护条例》;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四)《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五)《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土资源部关于做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前期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05]32号);

(六)《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市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09〕51号);

(七)《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规划基数转换与各类用地布局指导意见﹙试行﹚通知》国土资厅发〔2009〕10号;

(八)《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TD/T1024-2010);

(九)《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图规范》(TD/T1021-2009);

(十)《安徽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印发<安徽省市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审查报批工作方案>的通知》(皖国土资[2010]312号);

(十一)安徽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加快推进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的通知》(皖国土资[2011]209号);

(十二)《安庆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十三)《潜山县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年)》;

(十四)《潜山县生态县建设总体规划(2006-2020年)》;

(十五)《潜山县农田水利建设规划(2007-2020年)》;

(十六)《潜山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7-2020年)》;

(十七)《天柱山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07-2020年)》。

五、规划期限

规划期限:

2006-2020年,2005年为规划基期年,2020年为规划目标年。

六、规划范围

潜山县全部行政管辖区,总面积168503.84公顷。

第一章规划背景

第一节土地利用现状与特点

一、土地利用现状

2005年全县辖区总面积168503.84公顷,农用地面积145754.49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86.50%。

其中,耕地33794.39公顷,园地2273.57公顷,林地92879.45公顷,其它农用地16807.08公顷。

建设用地面积16898.89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9.97%。

其中,城乡建设用地13463.59公顷,包括城镇工矿用地1511.88公顷和农村居民点用地11952.71公顷;交通用地1444.01公顷,水利设施用地1693.56公顷,其他建设用地297.73公顷。

其他土地面积5850.46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3.47%。

其中,水域面积4673.79公顷,自然保留地1176.67公顷。

二、土地利用特点

(一)土地利用地域差异明显。

全县地势西北高东南低,由西北向东南呈梯状下降,依次为山区、丘陵和圩畈区。

与全县地形、地貌特点相适应,土地利用格局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山区耕地以梯田为主,主要分布在山间河谷处;圩畈区农田大面积连片分布,是耕地和基本农田的主要分布区。

山区建设用地分布比较零散,人均建设用地面积较大;圩畈区建设用地相对集中,但沿道路、堤坝建设的现象明显,人均建设用地相对较小。

(二)林地所占比重较大。

全县地貌类型多样,山区与丘陵面积大,山地较多,林地所占比重较大。

2005年森林覆盖率为53.10%。

其中,驼岭林场和天柱山林场为两大主要林场,驼岭林场面积3898.03公顷,天柱山林场面积2048.47公顷。

(三)旅游用地比重较高。

旅游资源丰富,旅游景区规划用地总面积约95200.00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56.50%。

其中天柱山风景区为1982年国务院公布的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规划占地10272.00公顷;以金紫山森林公园、板仓自然保护区、下浒山湖为依托的金山银水风景旅游规划面积52600.00公顷;以王河、黄泥为中心的古镇民俗风景旅游区12200.00公顷。

(四)农村居民点布局有待优化

潜山县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山区丘陵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80.27%。

因受地形影响,许多农村居民点及工矿企业沿交通道路两侧呈条带状分布。

第二节土地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建设用地需求与耕地保护矛盾比较突出

随着城镇化和旅游设施建设步伐的加快,规划期内全县建设用地需求将保持较快增长,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形势与任务艰巨,人地矛盾日益突出。

二、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有待提高

农用地效益较低,山区农地立地条件较差,中低产田面积比较大,受社会、经济、技术等多种因素影响,农地产出效益较低,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有待提高。

三、城乡建设用地布局有待优化

受地形条件的限制以及规划管理等因素的影响,城区(镇区)的工业、商贸、居住、文教用地混杂,绿地面积较少;许多农村居民点及工矿企业沿105国道、318国道等交通道路两侧呈条带状分布,用地分布零散不集中,增加了基础设施配套成本,降低了土地利用效率。

另外,天柱山风景区内部以及通往该景区的道路两侧现有建设与环境不协调,城乡建设用地布局有待进一步优化。

四、部分山区存在水土流失问题

潜山县山地面积较大,尽管已经实施了封山育林、退耕还林、防护林建设、小流域治理等生态工程项目。

但是局部地区由于开发不合理、山地坡陡土薄等原因,引起水土流失,尤其是大沙河上游水土流失仍然比较严重。

水土流失破坏土地资源和土地生态系统,降低土壤肥力和土地生产能力。

第三节土地利用面临的形势

一、机遇

(一)国家政策提供的机遇。

随着“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和对贫困县开展扶贫开发力度的加大,潜山县作为国家级贫困县,将会继续获得国家在政策、资金、项目布局等方面的支持。

(二)皖江城市带提供的机遇。

潜山县位于皖江城市带内,可以充分享受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相关优惠政策,进而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统筹谋划用地结构与布局,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三)实力提升提供的机遇。

经济实力的增强,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为土地利用方式转变与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创造了有利条件,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为土地资源整合与高效利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挑战

(一)建设用地需求量大。

以天柱山为依托、以古皖文化为内涵的“大天柱山旅游经济圈”的打造,必定会带动交通、邮电、通讯等基础设施用地及商贸、食品加工等配套产业用地的增加,建设用地需求量大。

(二)耕地保护压力较大。

全县耕地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比例较低,且耕地主要集中在圩畈地区。

有条件建设区主要分布在现有城镇周围,其土地类型大多是优质耕地,所以规划期间全县耕地保护形势严峻。

(三)协调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建设的难度加大。

规划期内全县将进行一系列工农业生产建设、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都不可避免地影响当地的生态环境,协调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面临巨大压力。

第二章规划目标

第一节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依托国家建立皖江城市带产业转移示范区机遇,充分把握沿海发达地区加速产业转移的有利时机,发挥自身比较优势,将内在潜力转化为发展强势,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一、经济发展目标

到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GDP)160亿元,年均增长13%。

二、人口及城镇化水平

到2020年总人口75万人,城镇化率达50%。

第二节土地利用目标

一、总体目标

统筹安排各类各业用地,优先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保障城镇用地、工业用地、旅游用地及其它重点项目用地,使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得到合理调整,农用地特别是耕地得到有效保护,土地利用节约集约程度得到进一步提高,土地利用方式得到进一步转变,土地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为潜山县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用地保障。

二、主要目标

(一)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

实行耕地数量、质量、生态全面管理,减少非农建设占用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加强基本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基本农田生产能力;加大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力度,确保补充耕地质量;统筹安排各类农用地,合理调整农用地结构和布局。

(二)促进节约与集约用地。

严格按照土地利用规划和计划供应土地,认真执行国家产业政策,采取有效措施,鼓励和引导各类工业项目向工业园区集聚,住宅向社区集中,人口向城镇、中心村集中,促进城镇工业用地集约发展;加大农地整治力度,严格控制农村居民点人均用地面积。

(三)优化城乡用地结构和布局。

优先发展县城和重点城镇,适度扩张中心城区规模,促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引导产业向园区集中,形成分工合理的产业链、产业集群,发挥集聚效应;提高村镇用地使用效率,加快公用设施建设,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四)推进以土地整理复垦为主的耕地补充途径。

结合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现代化建设,开展农田整理和村庄土地整理,结合生态环境建设,开展低坡、缓坡土地开发整理;结合矿区生态恢复,加大对工矿废弃土地的复垦力度;制订相关鼓励政策,推动建设用地占用耕地的表土剥离措施,保持和提高耕地土壤肥力。

确保重点基本农田保护区的资金投入,确保基本农田面积保持稳定、质量逐步提高;

(五)保护和改善土地生态环境质量。

充分发挥农用地和未利用地的生态功能,加强土地生态环境保护,促进区域土地生态环境向可持续土地生态系统演变。

保护好以天柱山为龙头的自然风景名胜区,完善农田防护林网,全面改善土地生态环境,积极探索建立与生态保护、产业发展和人口集聚相适应的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

第三节土地利用主要调控指标

一、总量指标

耕地保有量与基本农田保护面积:

到2020年,全县耕地保有量不低于33577.11公顷,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29500.00公顷。

园地面积:

到2020年园地面积低于2046.94公顷。

林地面积:

到2020年林地面积低于97745.92公顷。

建设用地总规模:

到2020年建设用地总规模不超过17213.48公顷。

城乡建设用地规模:

到2020年其规模不超过13481.86公顷。

城镇工矿用地规模:

到2020年其规模控制在2140.97公顷以内。

二、增量指标

新增建设用地规模:

规划2006-2020年新增建设用地总量控制在645.48公顷以内。

新增建设用地占用农用地规模:

规划2006-2020年新增建设用地占用农用地不超过551.31公顷。

新增建设占用耕地规模:

规划20062020年新增建设用地占用耕地不超过414.92公顷。

土地整治补充耕地规模:

规划20062020年土地整治补充耕地规模不低于1085.70公顷。

三、效率指标

土地节约集约利用。

2005年潜山县人均城镇工矿用地78.42平方米。

规划到2020年潜山县人均城镇工矿用地控制在71.90平方米以内。

第三章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调整

第一节土地利用结构调整

一、农用地结构调整

农用地结构调整的主要方向是控制耕地减少的规模和速度,切实保护耕地资源、不断提高耕地质量;优化园地结构,适当提高园地面积;加强农田林网建设,适当增加林地面积,改善农田生态环境,增强农地生态系统的功能,不断提高农地生产力。

2005年农用地面积145754.49公顷,规划到2020年农用地面积145647.83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86.44%,比2005年的农用地面积减少106.66公顷。

耕地:

规划期内,严格控制建设占用农用地和耕地,注重农田建设与生态保护相结合。

规划2006-2020年耕地净减217.28公顷。

建设占用414.92公顷,退耕还林710.44公顷,灾毁177.61公顷;土地整理补充901.63公顷,土地复垦补充137.53公顷,土地开发补充46.54公顷。

规划期末,耕地保有量不低于33577.11公顷。

园地:

优化园地种植结构,适当减少园地面积,提高园地生产水平。

园地利用的重点是改造土地质量和提高品种质量。

规划2006-2020年园地净减226.63公顷。

调整为林地105.46公顷,建设占用减少121.17公顷。

规划期末,园地面积2046.94公顷。

林地:

适当增加林地面积,提高林地质量。

规划2006-2020年林地净增4866.47公顷。

建设占用减少88.69公顷;退耕还林710.44公顷,园地调整林地105.46公顷,其他农用地调整林地3338.43公顷,建设用地复垦补充林地530.14公顷,其他土地开发补充270.69公顷。

规划期末,林地面积97745.92公顷。

其他农用地:

加大其他农用地整治力度,补充耕地和林地面积。

规划2006-2020年其他农用地面积净减4529.22公顷。

建设占用减少342.58公顷,整理成耕地848.21公顷,调整为林地3338.43公顷。

规划期末,其他农用地面积12277.86公顷

二、建设用地结构调整

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改善城乡居民生产生活条件为原则,按照节约集约用地的要求,统筹存量和增量,积极盘活存量,严格控制新增建设用地规模。

建设用地内部优先安排重点地区与重点项目用地,优先保障城镇和工业园区的发展用地需求;合理安排基础设施和旅游设施用地;规范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

2005年建设用地总面积为16898.89公顷,规划到2020年,建设用地面积为17213.48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10.22%。

比2005年净增加314.59公顷。

(一)城乡建设用地。

规划到2020年城乡建设用地面积为13481.86公顷,比2005年增加18.27公顷。

城镇工矿用地:

规划2006-2020年城镇工矿用地净增630.09公顷。

复垦成耕地137.53公顷、林地415.48公顷,转为其他建设用地108.40公顷;新增城镇工矿用地占用耕地290.44公顷、园地30.52公顷、林地65.57公顷、其他农用地171.29公顷、其他土地10.03公顷,利用存量建设用地723.64公顷。

规划期末,城镇工矿用地2140.97公顷。

农村居民点用地:

鼓励和引导农村居民点向集镇、中心村集中。

规划2006-2020年农村居民点用地净减611.82公顷。

农村居民点整理补充耕地53.42公顷、补充林地74.66公顷,转为存量用地570.96公顷;新增农村居民点占用园地22.64公顷、林地10.72公顷、其他农用地51.39公顷、其他土地2.47公顷。

规划期末,农村居民点面积11340.89公顷。

(二)交通水利及其他建设用地。

规划到2020年,交通水利及其他建设用地面积为3731.62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2.21%,比2005年增加了296.32公顷。

交通水利用地:

规划2006-2020年交通水利用地净增98.47公顷。

新增交通水利用地占用耕地103.73公顷、园地56.66公顷、林地7.47公顷、其他农用地85.65公顷、其他土地37.64公顷。

规划期末,交通水利用地面积3236.04公顷。

其他建设用地:

规划2006-2020年其他建设用地面积净增197.85公顷。

复垦为林地40.00公顷,转为存量建设用地152.68公顷;新增其他建设用地占用耕地20.75公顷、园地11.35公顷、林地4.93公顷、其他农用地34.25公顷、其他土地18.17公顷,利用存量建设用地108.40公顷。

规划期末,其他建设用地面积495.58公顷。

三、其他土地结构调整

在不破坏生态环境的前提下,适当开发其他土地,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建则建。

2005年其他土地面积5850.46公顷,规划2020年其他土地面积为5642.53公顷,比2005年减少207.93公顷。

水域:

规划2006-2020年水域净减少25.33公顷。

灾毁增加水域面积16.72公顷;建设占用17.38公顷,土地开发为耕地17.30公顷、林地7.37公顷。

自然保留地:

规划2006-2020年自然保留地净减少182.60公顷。

灾毁增加自然保留地160.89公顷;建设占用50.93公顷,土地开发为耕地29.24公顷、林地263.32公顷。

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具体见附表2。

第二节土地利用布局优化

一、合理布局耕地和基本农田

耕地和基本农田按现状分布进行局部调整,耕地和基本农田在全县16个乡(镇)均有分布,主要集中在东南部地区的源潭镇、余井镇、黄铺镇、王河镇、梅城镇、油坝乡、黄泥镇等乡(镇)。

调出规划城镇建设区内的基本农田,调出上轮规划中的低等别、质量较差的基本农田。

适度减少梅城、黄铺镇等乡(镇)的耕地和基本农田。

将有良好水利设施的坡度小于15度以及现状基本农田周边质量等级较高的耕地补划为基本农田,确保基本农田集中连片。

二、园地和林地布局

园地、林地的布局主要参照现状布局与农业发展规划的有关目标要求来确定。

园地主要分布在丘陵与山区。

有发展生产的良好条件和悠久历史。

园地布局应以产业化经营为抓手,重点建设茶、桑和各种亚热带水果等优质农产品基地,大力发展旅游采摘农业;林业用地主要分布在山区乡(镇),其次是丘陵地区,圩畈区分布较少。

在维持现状的基础上,在风景区周边地区增加了一定的林地面积,目的是为了保持和提高良好的生态,为促进旅游业发展提供生态支持。

三、城镇工矿用地组团布局

城镇工矿用地布局主要根据城镇体系特征和产业现状发展水平,采取适度集中的战略,根据各乡(镇)发展潜力、资源环境承载力,县域空间结构采用集聚发展、轴向联动、保护生态的规划思路,形成“一城一区、一轴一带、四大功能区”的城镇空间规划结构。

一城:

系指中心城区,构筑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增长极。

一区:

系指天柱山风景区,是潜山县的核心旅游资源。

依托天柱山风景区的旅游品牌,带动潜山县旅游业的发展。

一轴:

系指联系“中心城区——源潭镇”的城镇发展轴。

这一轴线串连了现状梅城镇、余井镇、源潭镇、黄铺镇等,是县域内空间发展条件较好、产业发展具有基础、人口分布集中的地区,是未来城镇化发展的主要轴线。

其中,源潭镇作为潜山县的副中心城镇,是带动县域北部经济社会发展的二级增长极。

一带:

系指沿潜水的旅游发展带。

该旅游发展带西至水吼镇、东接王河镇,沿线分布着县域内主要的自然与人文景观资源(如天柱山风景区、水吼镇的天龙关景区、王河镇的薛家岗文化遗址等),是全县需要优先发展的旅游走廊。

四大功能区:

即东部城镇发展区、西部生态旅游区、北部生态保护区和南部农业示范区四大功能片区。

四、优化农村居民点用地布局

综合分析村庄地理位置、地形条件、人口规模、经济发展状况和交通运输条件,合理规划农村居民点用地布局,引导农村居民点向集镇和中心村集中。

在西北部偏远山区和丘陵地带引导农民从地质灾害频发区及生态敏感区迁出,在畈区加强集镇建设和中心村建设,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中远期可制定各项配套措施与政策,鼓励农民集中建房,建设多层住宅,开展村庄综合整治,加强耕地保护和实现土地节约集约利用。

五、完善交通用地布局

以加强区际交通和区内各镇之间的交通联系为重点,满足县域城镇体系发展和旅游发展对交通提出的各项功能要求,建立合理、畅通的交通体系,形成以国道、高速公路为主要骨架,省道、县道、乡道为辅的网状交通结构。

重点提高等级、扩大通达性上,把建设重点放在打通出入口、构建对外联系的干线公路上。

六、合理配置水利用地

按照除害兴利结合、防洪抗旱并重、开源节流并举的治水方略,搞好水利设施建设,完善水利设施布局。

结合全县农田灌溉和抗旱防洪的实际情况,将全县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及节水工程、全县城防洪工程、洋荡圩堤坝加固工程、小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潜水拦河堰工程、排涝泵站更新改造工程、重点小流域治理工程列为规划建设重点。

七、旅游用地布局优化

规划期内依据自然与人文旅游资源状况,统筹安排风景名胜设施用地,充分利用闲置土地,在各景点、景区布局新增建设用地,用于建设直接为旅游服务的基础设施。

旅游用地主要安排在天柱山风景区、水吼农业生态观光园、以及薛家岗遗址、三祖禅寺、孔雀东南飞故事发生地、杨家祠堂等主要人文旅游景点所在地区。

八、生态用地布局

在北部山区和中部丘陵区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构筑绿色生态屏障。

采取自然封育和人工造林相结合,重点实施生态公益林、长江防护林等生态工程,建好板栗、毛竹、油茶、中药材等经济林基地,加强板仓自然保护区、天柱山森林公园、金紫山森林公园的保护与建设。

搞好潜河、皖河、大沙河中上游综合治理,重点是建设水土保持林和水源涵养林,实施好水土治理工程,依托现状河流水系建设生态廊道。

南部圩坂区要进一步利用河流堤坝、滩地发展速生树种,增加林地面积,提高林地综合效益。

第四章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

第一节严格保护耕地

一、严格控制耕地减少

耕地减少的因素包括新增建设占用耕地、农业结构调整和灾害毁地。

规划2006-2020年耕地净减少面积217.28公顷。

(一)严格控制新增建设占用耕地。

必须切实保护好耕地资源,严格控制新增建设用地占用耕地,确需占用耕地的必须严格按国家规定执行,实行耕地占补平衡制度,确保耕地保有数量不减少,质量不降低。

规划2006-2020新增建设用地占用耕地量控制在414.92公顷。

(二)调整优化农业结构。

农业结构调整导致的耕地减少主要包括退耕还林,挖鱼塘以及改林、桑、茶、果园占地等。

规划期内应严格禁止擅自生态退耕,加强对农用地结构调整的引导,合理引导种植业内部结构调整,确保不因农业结构调整降低耕地保有量。

规划2006-2020年应农业结构调整减少耕地的耕地面积控制住710.44公顷以内。

(三)加大灾毁耕地防治力度。

潜山县水系发达,洪涝灾害频繁,应加强耕地防洪涝灾害能力建设,减少自然灾害损毁耕地数量。

突出山地和丘陵地区的生态保护地位,调出坡耕地。

规划2006-2020年灾毁耕地面积控制在177.61公顷以内。

二、推进展开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工作

(一)严格执行耕地占补平衡制度。

按照建设占用耕地必须做到先补后占、占补平衡的要求,严格落实补充耕地义务,在完成补充耕地义务量的基础上,提高补充耕地质量。

积极推进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建立补充耕地储备制度,实行建设占用耕地先补后占。

(二)合理确定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规模。

积极稳妥地推进“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工作,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提高生态环境为前提,挖掘耕地后备资源潜力,提高土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