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七年级地理教案模板.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844782 上传时间:2023-07-08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28.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七年级地理教案模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七年级地理教案模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七年级地理教案模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七年级地理教案模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七年级地理教案模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七年级地理教案模板.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七年级地理教案模板.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七年级地理教案模板.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七年级地理教案模板.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七年级地理教案模板.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七年级地理教案模板.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七年级地理教案模板.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七年级地理教案模板.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七年级地理教案模板.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七年级地理教案模板.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七年级地理教案模板.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七年级地理教案模板.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七年级地理教案模板.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七年级地理教案模板.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七年级地理教案模板.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七年级地理教案模板.docx

《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七年级地理教案模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七年级地理教案模板.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七年级地理教案模板.docx

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七年级地理教案模板

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_七年级地理教案_模板

教学目标

  l、通过读东南亚政区图、马六甲海峡图并做填图练习,使学生了解东南亚的范围和国家,掌握联系两大洲和两大洋的地理位置。

  2、通过读东南亚地形图、了解东南亚的地形特征。

并通过分析对比上游和下游的河流特点,说明上游和下游的地形特点,对农业,人口分布,城市的影响。

  3、读“新加坡各月气温与降水的分配图”、“曼谷各月气温与降水两的分配图”、“热带雨林的天气示意图”了解热带雨林和热带季风两种气候的特征和分布。

  4、通过学习本节内容使学生了解东南亚的自然环境特点,认识一个地区的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人地关系相互作用的情况。

培养学生从综合的角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并学会用比较的方法,分析东南亚的自然环境特征,区内差异,培养学生的区域分析能力。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教材从读图开始,首先让学生看清半岛,群岛和国家的位置特点,为下面讲述自然环境和经济特征打好基础。

用“东南亚的政区图”来说明东南亚的国家组成和分布。

东南亚由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两大部分,共十个国家,中南半岛南部的狭长部分称为马来半岛,马来群岛因在我国南面的海洋中,我国习惯上又称之为南洋群岛。

课文中出现的地名较多,但都是学习和生活中常用的知识。

特别是把东南亚和刚学过的东亚的纬度位置进行比较,使学生很容易得出东南亚的纬度主要在热带,为这里盛产的热带经济作物和水稻打下了基础。

  教材用一个独立的标题突出东南亚的交通位置“十字路口”,不仅指出了它是世界海运运输的枢纽之一,在历史上也有重要的作用,对于这部分内容,可以通过让学生分析日本把马六甲海峡称为“海上生命线”的原因,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关于东南亚的自然环境,教材也突出了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以及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例如,中南半岛的地形地势对河流的制约作用,形成了上游的水能资源丰富以及下游三角洲人口稠密,农业发达,城镇集中的地理格局,爪哇岛由于火山喷出的火山灰,形成了肥沃的土壤,人们都愿意到这里耕种,造成了人多地少的稠密区。

  东南亚国家的一个重要的共性是都处于热带,有两种气候类型,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

用“新加坡各月气温与降水的分配”与“曼谷各月气温与降水的分配”,说明两种气候类型的特点。

特别用“热带雨林气候的天气示意图”介绍了热带雨林气候区一天变化的情况。

使学生对此种气候的特点有较深的认识。

教法建议 

  建议本节用读图讲解法和学习指导法结合起来授课,由于本节出现的地名较多,都需要落实,因此必须自始至终围绕着读图,问图,讲解图进行授课。

  对于东南亚的范围,国家和位置,通过读“东南亚政区图”,并指导学生填图。

首先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明确在世界和亚洲的部位,并说明“中南半岛”和“印度尼西亚”的由来。

然后,在地图上找出东南亚的十个国家,明确那些国家和中国相邻,哪个是内陆国,说明印度尼西亚是世界最大的群岛国家。

分析亚洲地形图看东南亚所处的地理位置(南纬10°和北纬25°),与东亚相比有什么不同(东南亚位与低纬,东亚位于中纬),赤道横穿哪些国家,明确东南亚绝大部分位于热带。

  东南亚重要地理位置的讲述

  首先找出东南亚在哪两个大陆和哪两个大洋之间,然后,说明从古到今东南亚多时东西方交通要道的原因。

阅读“马六甲海峡航海图”,看清它是两洋之间最短航线的必经之地。

  讲述中南半岛地形时,说明中南半岛和中国山水相连的密切关系。

然后,让学生指图,找出中南半岛的主要河流——红河、湄公河、湄南河、萨尔温江、伊洛瓦底江,指出湄公河流经的国家(中缅老泰柬越)。

  结合读图在地图上找出重要城市,分别位于哪条河流附近,是哪个国家的首都,说一说为什么许多大城市分布在河流沿岸。

  观察“湄公河上下游地形剖面示意图”、“河口三角洲”图和“泰国水上市场”彩图,分析河流对地形的影响,及河流对人类生产活动的影响。

  讲述马来群岛地形时,可先阅读地形图,了解地形崎岖河流短促,平原较小的地形特征;再看“阅读材料”,找出火山的分布区,了解印尼“火山国”名称的由来。

多火山的原因,可联系已学过的知识,让学生自己说明。

  讲解东南亚的气候,可首先利用“新加坡各月气温与降水的分配图”,指导学生分析热带雨林气候的特点和分布地区;然后利用“热带雨林的天气示意图”来理解热带雨林气候和特点。

在分析热带季风气候时,应配合“曼谷各月气温与降水两的分配图”来说明热带季风气候有旱、雨两季的气候特点及其分布地区。

  最后,在总结东南亚气候知识的基础上,知道学生填写下表

气候类型

分布地区

气候特征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热带雨林气候

马来群岛大部和马来半岛南部

全年高温多雨

农作物随时可以播种,四季都有收获

热带季风气候

中南半岛和菲律宾群岛的北部

全年高温,有雨旱两季

雨季播种,旱季收获

 

教学设计示例1

【教学重点】东南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和地形特征

【教学难点】马六甲海峡和中南半岛及马来群岛地形的差异

【教学工具】相关地图和图片

  (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了东亚,从东亚继续南行,我们将到达哪个区域?

东南亚

  今天我们学习一个新的区域——东南亚

  (板书)第九章 东南亚

       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

  在东亚政区图上,找出东南亚的最北界,再找到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中南半岛的“中南”是位于中国之南而得名,北部与中国相连。

  (读图并提问)与中国相邻的国家?

(越、老、缅);

  中南半岛上有哪几个国家?

马来群岛上有哪几个国家?

  内陆国(老)

  世界上最大的群岛国家(印尼)

  根据地图大家比较一下东南亚所处的地理位置与东亚相比有什么不同?

(东南亚位与低纬,南纬10°和北纬25°,东亚位于中纬),赤道横穿哪些国家(印尼)?

这说明东南亚绝大部分位于什么温度带?

(热带)

  (板书) 一、东南亚范围:

中南半岛,马来群岛

  (读图提问)从东南亚向东西南北行进分别是哪些大洋或大洲?

  (北:

欧亚大陆南:

澳大利亚 东:

太平洋 西:

印度洋)

  (讲解)东南亚位于南北两个大陆,东西两大洋之间,处于“十字路口”这种地理位置使此地自古以来成为重要的战略要地。

  (板书)二“十字路口”的重要位置

      1、世界海运,航空运输枢纽

  展示“马六甲海峡航海图”阅读介绍马六甲海峡航海图的小字。

  (提问)日本称“马六甲海峡”为“海上生命线”,为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

  (板书)2、“马六甲海峡”

  展示“东南亚地形图”

  老一辈革命家陈毅赠缅甸友人的一首诗:

我住江之头,君住江之尾;我吸川上流,君喝川下水;彼此地相连,依山复靠水。

山山皆向北,条条南流水。

这首诗说明了什么?

 我国和中南半岛山水相连

  (读东南亚地形图并填图)中南半岛的地势如何?

山山皆向北,条条南流,北高南低。

知道学生用笔画(红河湄公河湄南河萨尔温江伊洛瓦底江)

  展示“湄公河上、下游地形剖面图几三角洲图”,指图讲解:

   这些河流上游流经山区的河段,切割作用显著,河谷是横剖面V字形,两岸高山耸立,水流湍急,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下游河谷展宽,水流缓慢,泥沙沉积,河岸两侧形成冲积平原。

入海口形成河道纵横,地势低平土质肥沃的三角洲。

湄公河平原是东南亚最大的平原,是人口稠密,农业发达的地区。

  (板书)三、地形的基本特征

      1、中南半岛的地形特征:

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引导学生观察地图,讨论为什么大城市分布在河流沿岸。

  (总结)自然条件限制人类生活。

人类和自然息息相关。

  展示东南亚地形图,简要介绍菲律宾的马荣火山,继续分析马来群岛的地形特征

  (板书)2、马来群岛的地形特征:

山岭很多,地形崎岖,多火山地震

  提问 为什么马来群岛多火山?

  (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与欧亚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

  火山对当地人民有什么影响?

  虽然火山爆发会给附近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但由于火山喷出的火山灰,形成了肥沃的土壤,人们都愿意到这里耕种,造成了爪蛙岛的地少人多,人口稠密的情况。

(引导学生看问题应该一分为二)

  (总结)

  (复习反馈)

  【板书设计】

第九章 东南亚

第一节 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

  一、东南亚范围:

中南半岛,马来群岛

  二、“十字路口”的重要位置

    世界海运,航空运输枢纽

    “马六甲海峡”

   三、地形的基本特征

    1、中南半岛:

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2、马来群岛:

山岭很多,地形崎岖,多火山地震

教学设计示例2

【教学重点】热带雨林气候

【教学难点】热带雨林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的成因

【教学工具】相关地图及图片

  (导入)在前一节课的学习中,我们系统分析了东南亚的位置和地形特点,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不仅地形不同,由于它们的位置不同,气候也有差异,下面我们分析气候的差异。

  (板书)四、热带雨林和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展示热带雨林风光图片,提问:

热带雨林气候地区有什么特点?

这与什么因素关系密切?

  (全年光照、热量、水分都很充足,即全年高温多雨)

  读图“热带雨林的天气示意图”分组讨论图中所示的含义。

  (学生讨论活动)

  (总结)高温多雨,这种气候下,随时可以播种,四季收获。

  (提问)为什么热带雨林气候全年炎热?

  引导学生在东南亚地形图中找出位于赤道附近的地区

  (小结)从地区看,马来半岛的南部及马来群岛的大部位于赤道附近,从国家看,印尼、马来西亚、文莱、新加坡和菲律宾南部都位于赤道附近。

这些国家或地区应属于热带雨林气候。

  (转折)中南半岛与此不同

  (读图)比较“新加坡各月气温与降水的分配图”“曼谷各月气温与降水两的分配图”

  引导学生分析两图:

两个城市的气候有什么相同点?

有什么明显的不同点?

  (讲解)中南半岛一年中风随季节变化(季风),冬半年刮东北季风,夏半年刮西南季风,为热带季风气候。

受气候影响,在每年6月至10月,西南季风从海上吹往陆地,降水丰沛,降水量可达1000—1500毫米,称雨季。

11月

[1] [2] 下一页

第二课时:

地形和气候

设计:

胡从时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识记:

(1)欧洲地形特征;

(2)温带海洋性气候特征、地中海气候特征;

2、理解:

温带海洋性气候和地中海气候的成因;

二、能力目标:

学会分析自然环境各基本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影响

教学重点:

1、欧洲地形特征;2、温带海洋性气候特征、地中海气候特征;

教学难点:

温带海洋性气候和地中海气候的成因

教学方法:

读、讲、议、练

教具使用:

挂图、投影片、录像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复习:

师问:

亚洲和非洲的地形各以什么地形类形为主?

生答:

亚洲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

非洲地形以高原为主。

导入:

我们今天来学习有关欧洲的地形和气候的知识。

新课:

(将学生分成3组,每组选一位组长,组长负责组织本组的课堂学习和竞赛,并负责检查别组的学习情况。

为激励竞赛,规定课堂竞赛得分少的一组要表演节目。

引导学生读图13、7欧洲的地势和欧洲西部地形图,完成22页活动内容,并思考问题:

欧洲的地形特征是什么?

欧洲的平原有什么特征?

成因是什么?

冰川作用能形成哪些地形?

1、学生活动:

小组内可互相讨论要完成的内容,组长负责检查别组的学习情况,没完成一人次扣一分。

并抢答问题。

2、老师:

在黑板上画出欧洲西部的板图,边小结边画板图。

3、要求学生也画出欧洲西部的草图,并填上西欧平原、中欧平原、阿尔卑斯山、斯堪的纳维亚山、勃朗峰。

学生自学西欧的气候:

学生读图13、9西欧的气温和降水,从降水和气温两方面分析西欧的气候特征。

答:

西欧气温冬季比较温和,夏季比较凉爽;全年降水的季节分配也比较均匀,海洋性特征显著。

学生读图13、10西欧的气候类型及其成因,讨论完成23页活动内容。

并在图上填出各气候类型的分布范围。

老师在板图上边画边小结。

学生讨论温带海洋性气候和地中海气候的特征和成因。

学生发言后老师小结:

温带海洋性气候的特征:

气温冬季比较温和,夏季比较凉爽;全年降水的季节分配比较均匀。

成因:

西欧濒临大西洋,北大西洋暖流流经沿岸,强劲的西风把暖湿气流输送到大陆内部,地形以平原为主,山脉多东西走向,有利于水汔进入内陆。

地中海气候特征:

冬雨夏干。

成因:

冬季,西风带南移,带来暖湿的气流,气候温和多雨。

夏季,受副热带高压带北移控制,天气晴朗干燥。

(用投影片演示)

1、老师小结后,看有关内容的教学录像,巩固效果。

学生做课堂练习。

老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情况,并让得分少的小组表演节目。

板书设计:

湖泊

地形:

平原-----波状起伏-----冰川作用-----冰川地形----峡湾

u形谷

欧洲西部

特征:

海洋性特征显著

特征:

冬季温和,夏季凉爽,降水季节分配均

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匀。

成因:

海陆位置、洋流、地形、风带

地中海气候特征:

冬雨夏干

成因:

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各种示意图、图表,记住当前世界人口总数,了解当前世界人口有不断加快的趋势,掌握人口增长的地区差别;掌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人口迁移的三种主要形式;学会计算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密度;掌握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

  2.通过读《世界个大洲人口自然增长率图》、《世界人口增长曲线图》、《世界人口分布图》和《世界地形图》等地图培养学生分析地理图表的能力,初步学会从图表上获得地理信息的能力。

  3.通过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密度的计算,培养计算能力。

  4.提高对本节的学习,使学生初步树立科学的人口观和人地观。

 

教学建议

“人口密度”和“世界人口的分布”的教材分析

  关于人口的密度问题,首先,教材给出一道计算题,甲、乙两城市,面积2000平方千米。

甲城市人口500万,乙市人口250万,要学生算出甲、乙两市平均每平方千米各多少人?

引出人口密度的概念,即算出两城市的人口密度。

配上甲乙两城市的人口密度比较图,有助于学生深刻、直观的理解人口密度的概念。

通过列表计算中国和加拿大两国的人口密度,使学生对人口密度分布的差异之大有了更深的认识。

为学习世界人口分布图,理解图例上的人口密度打下良好的基础。

  世界的人口的分布的情况,主要是通过阅读世界的人口分布图获得。

从图中可以看出,亚洲东部和南部、欧洲以及北美东部地区人口最稠密,进一步参考“世界地形图”让学生思考,为什么人口集中分布在这些地方,这些地区从自然条件上和社会经济发展上有什么特点?

从而得出,世界人口的分布是受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开发时间长短等综合作用的结果,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所以不能用迁移人口的办法使世界人口平均分布。

“世界人口的迁移”的教材分析

  人口的迁移,主要从三方面讲述,一、人口为什么会迁移?

(为了生存和发展)二、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世界的主要人口迁移方向?

(美洲大陆发现之前,古希腊和古罗马征服并移民欧洲和地中海;阿拉伯人移民北非;美洲大陆发现后,主要从欧洲向美洲、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移民;非洲向美洲移民和亚洲向外移民)三、第二次大战后,人口迁移的三种形式?

技术移民、劳动力输出、国际难民移动。

通过“想一想”提出问题,(大批科技人才流向发达国家的原因?

会对人才输出国产生什么影响?

劳动力输出对发展中国来说是一件好事还是一件坏事?

各有什么特点?

“世界的人口”的教法建议

  关于世界的人口在迅速增长的这个结论,学生已了解,但是如何准确、科学的表述从历史发展的过程中,人口的增长速度的变化及其带来的影响?

人口分布的不平衡,分析为什么存在这么大的差异?

学生对这些问题的认识和理解,还远远不够。

  引导学生积极活动,读课文转载的一篇报道,了解什么时候地球上的人口突破60亿。

通过读图计算,“世界人口从1830年的10亿到1999年的60亿,每增加10亿用了多少年?

用读出的数据,说明世界人口的增长速度如何?

量化人口增长的速度?

引出人口自然增长率的概念。

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读世界各大洲口增长率图,哪个洲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

哪个洲的自然增长率最低。

通过以上的读图计算,使学生更深刻的认识人口增长和分布现状。

  人口的迁移,可用通过提问、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的形式讲授。

对于科技移民和劳动力输出对我国经济和文化发展有重要影响这部分问题,可以组织学生展开讨论。

  最后,通过计算题,算出甲乙两城市的每平方千米的人数,引出人口密度的概念。

阅读“世界人口分布图”读出哪些地方人口的密度最大?

哪些地方人口的密度小,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别。

结合世界地形图,做对比,展开讨论,找到影响他们分布的自然条件、经济、社会、历史等因素。

“世界人口的数量和人口的增长”的教材分析

  人口问题是当今世界人们共同关心的问题。

人是自然的产物,人类活动不断改造自然;人是社会的产物,人口的发展受社会政治、经济的制约,同时它对社会发展起促进和延缓的作用。

本节中讲述了人口地理中最基本的知识:

人口的增长、人口的迁移和人口的分布。

人口增长是认识人口数量动态的重要指标,人口增长的快慢直接影响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也塑造着人口分布的面貌;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密度是为了定量说明热口增长状况和人口分布情况。

  人口的增长,教材先用1999年10月13日《人民日报》的一段报道,点明世界的人口数量。

用“世界人口的增长示意图”显示,每增加10亿人所用的时间。

使学生通过阅读这个示意图明确,世界人口每增加10亿人,所用的时间越来越短,也就是说,人口的增长速度是逐渐加快的。

然后提出人口增长是如何算出来的,提出人口的自然增长率是出生率减去死亡率,最后用“世界各大洲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上各大洲的柱状图,说明人口的增长速度在世界各洲的差异,非洲最高,拉丁美洲次之,欧洲的人口增长速度最慢。

用“读一读”的形式,说明世界人口增长的趋势和极限。

 

教学设计示例1

【教学重点】

  1)世界人口的地区差异

  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人口迁移的三种形式

【教学手段】

  幻灯片:

〈世界各大洲人口自然增长率图〉、

  〈世界人口增长曲线图〉

【教学过程】

 (导入)请同学们阅读课文上刊登的报道,请回答:

1999年几月几日,世界人口达到多少亿?

(1999年10月12日,60亿)

  (板书)人口的数量

  请同学们计算世界人口从50亿增加到60亿用了多少年?

(12年)

  (展示)《世界人口增长曲线图》请同学们计算世界人口每增加10亿所用的时间?

  根据计算结果,提问:

世界人口每增加10亿所用的时间是怎样变化的?

说明了什么问题?

(每增加10亿所用的时间越来越短,说明人口增长速度逐渐加快的。

  (板书并总结)人口的增长1)缓慢---加快

  18世纪以前,人口增长十分缓慢;18世纪以后,人口增长的速度大大加快,特别是1930年以后,世界人口的增长速度更快。

  (过渡)人口增长的速度有快有慢,应如何量化呢?

用人口自然增长率表示。

  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千分之多少)

  (展示)《世界大洲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柱状图》请大家把各大洲人口自然增长率由高到低排列起来,(非洲、拉丁美洲、亚洲、大洋州、北美洲、欧洲)说明世界人口的增长地区差异存在

  (板书)人口增长的地区差异

  哪个大洲人口增长的最快?

哪个大洲人口增长的最慢?

  (非洲是增长速度最快的大洲,欧洲是人口增长速度最慢的大洲)

  (讲述)目前许多大家熟悉的明星是混血人种,比如球星萨尔瓦多、影星金城武等。

混血人种是不同种族融合的结果,他的前提是不同种族之间存在着迁移。

  (学生活动)请同学们看教材“世界人口的迁移”部分内容中的第二、三自然段,思考

  1、人口为什么会迁移?

  2、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世界有哪些主要的人口迁移?

  3、第二次大战后,人口迁移的三种形式?

各有什么特点?

  (总结)科技移民、劳动力输出

  输出的特点:

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

  (学生讨论)课本“想一想”,由学生回答,再由其它学生评判。

(原因:

科技移民较好的工作条件,较高的工资,较好的教育、医疗条件。

劳动力输出更高的工资)

  (教师总结)人口迁移现象是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表现,也受政治、经济因素的影响,是综合作用的结果。

【板书设计】

   第六章世界的居民

  第一节世界的人口

  一、人口的数量和增长

  1、人口的数量:

60亿

  2、人口的增长:

速度:

缓慢→加快

          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3、人口增长的地区差异:

非洲最快、欧洲最慢

  二、世界人口的迁移

  1、人口迁移的定义

  2、二战前的人口迁移:

  3、战后人口迁移的三种形式:

技术移民

                劳动力输出

                国际难民移动

教学设计示例2

【教学重点】世界人口的分布特点

【教学难点】影响人口的分布因素

【教学手段】幻灯片:

〈世界人口的分布〉、〈世界地形图〉

  (导入)目前,世界有60多亿人口,60多亿人是否平均分布?

怎样来定量描述一个地区人口的疏密?

  (板书)二、世界人口的分布

      1、人口的密度

  (计算)有甲、乙两城市,面积大约都是2000平方千米,甲市人口500万,乙市人口250万,算算两市平均每平方千米个有多少人?

  根据计算结果,得出人口密度的概念。

  人口密度不同,在图上有什么区别呢?

看甲、乙两城市人口密度的比较图(教材)。

  可看出:

甲市人口稠密,乙市人口稀疏。

  (计算)“做一做”算出中国和加拿大的人口密度(中国:

约121/平方千米;加拿大25/平方千米)

  (总结)人口密度能准确地说明世界各国、各地区人口分布很不均,有的地区稠密,有的地区稀疏。

  (展示)〈世界人口的分布〉读图:

世界人口稠密地区在哪些大洲的哪一部分?

  (板书)2、世界人口的分布

       四大稠密区:

亚洲东部

             亚洲南部

             欧洲

             北美洲东部

  这些地区为什么人口稠密?

我们用所学过的知识对这些地区进行分析

  首先,从自然条件看这里有什么优越性?

  (展示)〈世界地形图〉和〈世界人口分布图〉对照比较,

  提问:

1、它们都处于什么纬度?

(中纬度)

     2、它们的海陆位置有什么特点?

(近海地带)

     3、它们的地形有什么特点?

(平原为主)

     4、它们在气候上有什么特点?

(温暖湿润)

  (总结)可以看出,人口稠密的地区,一般自然条件比较优越,所以在人类历史农业发展较早,现在也是工业、交通发达、城市集中的地区。

  (学生活动)对比上述四个问题,结合已学过的陆地自然景观的地区差异知识,分析人口稀疏区的自然条件有什么特点?

  在海陆位置上:

内陆地区

  在地形上:

地势高峻的高山高原地区

  在气候上:

干旱的沙漠和湿热为开发的热带雨林地区

  在纬度上:

高纬度地区的苔原带、冰原带、亚寒带针叶林带

  (学生讨论):

“想一想”第二题能不能用迁移人口的办法,使世界各地的人口平均分布,说出能或不能的理由。

  根据讨论的结果,教师总结:

世界人口的分布是自然条件经济条件、开发时间长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所以不能用迁移的办法使世界人口平均分布。

  (总结)这一节主要讲了人口地理的两个知识点:

世界的人口增长、迁移和世界人口分布。

这两个知识点实际上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人口的增长和人口的迁移是认识人口的动态变化,它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表格类模板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