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地理答题模板.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093795 上传时间:2023-05-12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47.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然地理答题模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自然地理答题模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自然地理答题模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自然地理答题模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自然地理答题模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自然地理答题模板.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0页
自然地理答题模板.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0页
自然地理答题模板.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0页
自然地理答题模板.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0页
自然地理答题模板.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0页
自然地理答题模板.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0页
自然地理答题模板.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0页
自然地理答题模板.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0页
自然地理答题模板.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0页
自然地理答题模板.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0页
自然地理答题模板.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0页
自然地理答题模板.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0页
自然地理答题模板.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0页
自然地理答题模板.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0页
自然地理答题模板.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自然地理答题模板.docx

《自然地理答题模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然地理答题模板.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自然地理答题模板.docx

自然地理答题模板

自然地理答题模板

1、简述地形特征:

 

地形特征:

①地表形态特征:

如地形以平原;或以山地丘陵为主等。

           ②地势高低起伏:

如地势西高东低等 

简述云贵高原地形特征:

喀斯特地形广布,地形崎岖,多山间坝子;地势从西北向东南倾斜。

 2、分析或比较气候特征及形成原因 

(1)气候特征:

①气候类型

 ②该气候类型的气温季节分布特点,如:

夏季高温冬季低温(寒冷) 最冷月平均气温特点;  气温的年、日较差大小(表现海洋性和大陆性特点)                

③该气候类型的年降水量大小  降水的季节变化特点,如全年多雨;夏秋多雨,冬春少雨。

          降水集中的时间和长短等 

(2)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纬度:

主要影响该地的气温状况,纬度越低,气温越高 

大气环流:

气压带风带主要考虑影响降水情况 

季风:

夏季风,来自海洋,温暖湿润,降水丰富 

                冬季风,来自内陆,寒冷干燥,降水稀少 

地形地势:

对气温的影响是每上升1000米气温降低6℃,同时考虑阳坡和阴坡对气温的影响 

          对降水的影响:

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海陆分布:

临海迎风岸,年、日较差小,海洋性较强,降水较多 

          临海离风岸或内陆地区,受海洋影响较小,年、日较差大,大陆性较强,降水较少 

洋流影响:

暖流,对沿岸地区有增温增湿作用,降水较多,如遇迎风岸,降水丰富          

 寒流,对沿岸地区有降温减湿作用,降水较少,如遇离风岸,降水稀少 

3、河流的水文特征及开发利用 

水文特征:

(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为例) 

流量:

  流量受流域内年降水量的影响,流域内年降水量大的河流,流量大 

水位(季节变化):

受流域地区降水季节变化的影响,降水季节变化大,流量季节变化也大

 汛期:

  受流域内雨季的长短和雨量大小影响 

含沙量:

受流域内植被覆盖率的大小影响,还要受流域内地形条件影响 

结冰期:

受流域内最冷月平均气温的影响,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河流有结冰期 

凌汛:

   如果河流流向从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该河段在初冬结冰时或初春融冰时有凌

讯现象。

  

河流的开发条件:

(水力资源、内河航运等) 水力资源丰富的原因:

 

①流域内气候湿润,降水丰富,水量充足,河流流量大。

 

②流域内地形起伏大,地处地形落差大的地区,所以水力资源丰富。

 航运开发条件:

 

①流域内气候湿润,降水丰富,水量充足,河流流量大。

 

②流域内地形平坦,河道宽阔,水系发达,河网密布,水流平稳,通航里程较长。

   

内河航运发达的原因:

 

③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客货流量大 ④与湖、海相通,有优良港口,交通便利。

 4、外力作用的影响和分布 

流水作用:

多发生在湿润、半湿润地区; 

高原、山地等地形起伏大的地形单元以流水侵蚀作用为主 

形成的地表形态:

河谷(峡谷、V型谷)、瀑布、溶洞、石林、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      

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

水土流失 

治理的措施,植树造林(护坡林等),修建水库等 

平原、洼地等地形平坦低洼的地形单元以流水沉积作用为主,      

形成的地表形态:

河口三角洲、冲积扇、江心洲等。

      

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堵塞河道、洪涝灾害加剧       

治理的措施:

修建水库,退耕还林 

风力作用:

多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

 

高原、山地等地形起伏大的地形单元主要以风力侵蚀作用为主, 

形成的地表形态:

风蚀洼地、风蚀沟谷、风蚀蘑菇、裸岩荒漠等    

平原、洼地等地形平坦低洼的地形单元主要以风力沉积作用为主,  

形成的地表形态:

沙垄、沙丘  

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

土地的荒(沙)漠化、次生盐碱化 

产生的人为原因:

不便利利用水资源;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 

治理措施:

合理利用水资源;解决生活能源,禁止过度樵采;合理放牧;恢复自然适生植被;退耕还林还草。

 

5、雪线高低的问题:

 

雪线:

山地终年积雪的最低海拔高度 

雪线高低主要取决于:

温度、降水 

(1)温度:

纬度越高、温度越低、雪线的海拔高度越低;           

 纬度越低、温度越高、雪线的海拔高度越高 

同一山地:

阳坡:

因受太阳辐射影响,温度较高,所以雪线海拔较高 

           阴坡:

因受太阳辐射影响,温度较低,所以雪线海拔较低 

(2)降水:

降水多的地区,雪线海拔低;降水较少的山地,雪线海拔较高 

同一山地,迎风坡降水多,雪线海拔低;背风坡降水少,雪线海拔高。

 

典型山地:

喜玛拉雅山脉南坡雪线低于北坡。

 

      

                    

综合题的类型及答题方法

综合题常见类别有:

 

(一)描述和阐释事物 

1.特征问题:

 

近几年考题常见的地理特征描述答案组织模式之归纳:

 1)   自然地理特征(地形、气候、土壤、水源、生物) 

2) 位置特征(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半球位置、相邻位置) 

3)   水系特征(支流、流程、流域、流向)  

4)   水文特征(流量、水位、含沙量、结冰期) 

5)   降水特征(降水总量、雨季长短、季节变化)  

6)   气候特征(气温、降水、季节组合)  

7)   地形特征(地形类型、地势起伏、主要地形区、海拔状况) 

8)   农业生产特征(主要从农业地域类型、农作物种类和单位面积产量、农业各部门结构(所占比重)、农业机械化水平、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和专门化水平等方面概括) 

9)   工业生产特征(主要从工业的发达程度、工业部门结构、工业技术水平、工业产品的销售和工业原料能源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等方面概括) 

10)  地理事物的分布特征和分布规律(主要从空间分布(是否均匀、空间变化规律)和时

间分配(季节和年际变化的大小)两方面概括) 

2.地理成因问题:

包括自然和人文两方面分析。

如地形成因分析、气候类型成因、气温成因、降水成因、河流相关成因、湖泊、沼泽成因、洋流成因、海水盐度成因、土壤成因。

 

3.自然灾害类:

包括天文灾害、地质灾害、气象气候灾害、水文灾害、生物灾害。

 

4.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类:

包括酸雨、臭氧层破坏、全球变暖、水土流失、荒漠化、盐碱化。

 

(二)论证和探讨问题 

1.评价问题:

问题常常表述为“条件、作用、意义、影响”等。

 

答题模版:

①从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三效益统一入手;②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来辨证阐述;③从不同对象的角度来分析(某一地理事物或现象对不同对象影响效果不同)。

例如:

迁出地和迁入地(人口迁移、人口城市化)、流出地和流入地(水土流失)、输出地和输入地(天然气、电力) 

2.比较问题 

注意一点:

两边都要回答 

常见:

特征比较、区位比较、成因比较、分布比较、结构比较等 

3.措施问题 

回答模版:

四套系统 

① 对症下药(先找出地理事物或现象成因,然后逐一对照找出对策); 

②(技术)工程措施,生态措施,管理措施; 

③开源节流(对资源类而言); 

④层面结构式回答:

法律层面,意识层面,管理层面(如应急预案、预警系统的建立等),结构层面(如能源消费结构、产业结构、工业产业结构、农业产业结构等),措施层面[(技术)工程措施,生态措施,管理措施] 

常见问题例如:

 

①河流洪涝灾害的原因及治理措施;②环境污染措施;③生态破坏措施;④自然灾害措施。

  

4.规律问题 

①地理点:

如地带性、非地带性; 

②等值线分布特征:

数值变化规律、极值分布、走向、疏密、曲直、局部闭合; 

③面:

形状、大小; 

④变化规律:

包括年际变化和季节变化、日变化、变化量、变化幅度、变化速度、变率大小等; 

⑤时、空分布规律。

 

综合题答题过程:

 

第一步审材料:

看完所有文字、表格或图材料,文字要画出关键词,进行材料概念引申,挖掘图表中直接和暗含的条件,包括图例、注记、数字、线条、方向、经纬度、关键地点等,分析材料含义和用意,可能用在什么地方,然后将所有能用的条件归纳,准备用。

 

第二步审问题:

通过题目中的问题,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备,联系平时所学的地理概念、原理,形成答题框架系统。

如分析某地的农业区位因素,需要用到地形、气候、土壤、水源等自然条件和交通、市场、政策等社会经济条件。

 

第三步语言表达:

用自己形成的答题框架系统,联系题目给出的条件,进行逐项表达。

 第四步检查答案和条件:

看所给条件是否有没有用上的,与答案进一步对应补充。

 

审题时注意以下表述要求:

 

①简述:

简单扼要叙述,必须把握要点; 

②简析:

简单分析,提出论点即可; 

③描述:

对事物的外部特征予以描述; 

④综述:

对事物的总体特征予以概括叙述; 

⑤说明:

对原理、成因、规律进行说明; 

⑥写出:

对图像或事实的主要内容予以呈现; 

⑦分析:

对地理事物或现象予以剖析、分解,分析原因、分析局部事物在全局中的地位或作用,如分析区域发展的优势与不足,分析事物间的联系等; 

⑧对比(比较):

列表比较相同、相异、相反、相似的地理事物,可先后对比或并列对比;分析相同事物之间的差别、不同事物之间的联系; 

⑨评价:

对地理环境、措施、对策、布局进行实施可行性评价或优势与不足评价,这需要平时树立科学的观点,具备正确的地理思想; 

⑩概括:

对文字材料或图像内容予以概括要点等。

 

审题结束,要心中有数,明确判断考点所在,即考什么?

然后,开动记忆机器,搜寻脑海中保存的配件(知识),再根据题目要求,对零配件(知识)进行组装(整合),组装时要按照标准(规范表述),分点答题。

答题前,可以先理模版,在草稿纸上,将所要答的内容,把关键词语写下,这样考虑可以周到,可以避免模版混乱,东一点、西一点,修修补补,卷面不洁。

 

语言表达时要落实三要领:

 

(1)条理性:

一个问题答一段,这样条理清楚,脉络分明,也可分点叙述;不要自始至终一个段落,连标点符号也点不全。

 

(2)层次性:

把最精彩最重要的放在前面,以免给阅卷教师造成不分主次、不着边际的不良印象。

尽量少而精,问什么答什么。

但如果没把握,怕漏答知识点,根据目前的评分标准,则不如适当多答。

 

(3)完整性:

答题时要求将地理原理与题目设问之间串以一个个地理链,使之巧妙相接,尽量具体详细,但如果没把握,可适度模糊处理,否则可能会自露马脚。

 

(4)注意“死”的采点、“活”的采点(必答点和选答点)。

地理考试中考生常见的能力问题 

①审题不到位,不理解,不全面。

题目没看完就开始作答;②读图和提取资料信息能力差,不能充分挖掘解题条件;③不能准确认定区域位置,对地理空间位置的相互关系把握不准;④审题时不善于抓住关键词,不能准确理解题目的设问重点,导致答非所问。

 

必备的应试能力:

  

(1)析题能力:

严密审视问题的设置,把握设问的中心,明确回答的方向。

切忌“牛头对不上马嘴”。

  

(2)组织能力:

注重迎合设问组织答案,学会知识迁移和套路的迁移。

切忌“词不达意”。

 (3)表述能力:

要求多角度、条理性表述,学会分点,不能泛泛而谈,切忌“前言不答后语”。

 

(4)答题技巧:

答案描述要规范,采用要点式(要点全,落点准);要尽量要利用学科语言、课本语言、科学语言。

把有把握的答案写在前面。

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失分,如字迹要清楚,避免错别字,防止漏题,答在规定的范围内。

 

(5)模糊语言能力:

在有些题目确实不会做时,千万不可让试卷留空,要尽可能用模糊的语言表达,不清楚的知识不要写。

例如对有些原因分析题,可以仿造书本表达全球变暖的原因,“除自然原因外„„” 

(6)准确的估算能力:

对留空较长的题目要特别关注后面所付分值,估算应该答题的要点数,分点数可适当多于你的估测数。

 

最后总结:

心态平稳、审题第一、马到成功 

牢记解题三步曲 

第一步:

审清题意,对接课本原理——揭开面纱,进入原理库 第二步:

列出模版,组织材料语言——思维建模,进行筛选 第三步:

问答结合,正向逆向检查——再次审题,减少失误 

32类地理问题常见答题模版

一、影响日照时间长短的因素(如重庆市年日照时数仅1200多小时)  

1.昼长; 2.地势(地势高,日出早,日落晚,日照时间长); 3.天气气候状况。

 

 二、影响太阳辐射强度的因素(即影响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的因素)  

1.太阳高度(即纬度);2.天气状况;3.地势;4.空气密度。

  如为什么青藏高原太阳辐射最强?

  ①纬度较低,太阳高度较大;②晴天多;③地势高;④空气稀薄,大气洁净。

  

三、影响气温高低的因素  

1.纬度;2.地形、地势;3.下垫面性质(海陆位置、植被状况、洋流等);4.天气状况。

  

四、影响气温年较差的因素及变化规律 

 1.纬度:

低纬小,高纬大;  2.下垫面性质:

海洋小于陆地,沿海小于内陆,有植被的小于裸地;  3.天气状况:

云雨多的地方小于云雨少的地方。

  

气候的海洋性越强、气温年较差越小(最热月气温在2或8月);气候的大陆性越强、年较差越大(最热月气温在1或7月,且秋温大于春温)。

  

五、影响气温日较差的因素及变化规律  

1、纬度或太阳辐射:

低纬区大于高纬区  2、季节变化:

夏季大于冬季  

3、下垫面:

海小于陆、林地小于沙地、同一位置地势越高气温日较差越小  

六、河流的治理措施  

上游:

治理原则是调洪,做法是修水库、植树造林;中游:

治理原则是分洪、蓄洪,做法是修水库,修建分洪、蓄洪工程;下游:

治理原则是泄洪、束水,做法是加固大堤,清淤疏浚河道,开挖河道。

  

七、河流洪涝灾害的成因分析  

自然原因(主要从三个方面考虑:

水系特征、水文特征、气候特征)  

人为原因(主要从三个方面考虑:

植被破坏、围湖造田、占用破坏河道)。

  

例如,长江洪灾的原因:

 

 

(一)自然原因:

 

 1.水系特征:

  

(1)流域广,支流多;  

(2)中上游植被破坏严重,含沙量增大;  

(3)中下游多为平原,(荆江段)河道弯曲,水流缓慢,水流不畅。

  

2.水文特征:

流经湿润地区,降水丰沛,干流汛期长,水量大。

  

3.气候特征:

有些年份,气候异常,流域内普降暴雨,造成洪水泛滥。

  

(二)人为原因:

  

1.过度砍伐,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加剧,造成流域涵养水源、调节径流、削峰补枯能力降低;泥沙入江,淤积抬高河床,使河道的泄洪能力降低。

  

2.围湖造田,泥沙淤积,从而导致湖泊萎缩,调蓄洪峰能力下降。

  

3.此外,人类活动占用及破坏河道。

  

八、分析河流水能丰富的原因  

主要从两个方面分析:

一是流速(位于地势阶梯过渡地带,河流落差大);二是径流量大(看降水量的多少、流域面积的大小、蒸发量的大小)。

   

(一)凌汛的形成条件  

凌汛的形成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一是有冰期(时间在初春解冻和初冬封冻);二是流向较高纬。

在我国凌汛最严重的是黄河,主要发生在上游河段和下游河段(即山东河段)。

  

(二)潜水等水位线的应用  

判定潜水的流向:

垂直于潜水等水位线从高水位指向低水位的方向,即为潜水流向。

  潜水面的坡度(潜水水力坡度):

确定潜水流向之后,在流向上任取两点的水位高差,除以两点间的实际距离,即为潜水面的坡度。

  

潜水埋藏深度:

等水位线与地形等高线相交点,二者高程差即为潜水埋藏深度。

若所求地点的位置不在等水位线与地形等高线交点处,则可用内插法求出该点地面与潜水面的高程,潜水的埋藏深度即可求得。

  

潜水与地表水的相互关系:

根据潜水流向来判定,用垂线法或切线法解题。

  

利用等水位线图合理地布设取水井和排水沟:

为了能最大限度地使潜水流入水井和排水沟,一般应沿(平行)等水位线布设水井和排水沟。

  

(三)解决缺水问题的措施  

主要从开源和节流两个方面入手:

保护有限的水资源,防止水污染;开发水资源,提高供水能力;加强用水管理,增强节水意识,提高用水效率,控制需水量的增长;控制人口增长。

  

九、影响雪线高低的因素(雪线是指永久冰雪下限的海拔高度)  

主要影响因素有两个:

一是0'等温线的海拔;二是降水量的大小(影响降水  

量的因素是坡向,即迎风坡降水量大),因此,喜马拉雅山的南坡比北坡雪线低。

  

注:

可根据该特点来判断迎风坡或背风坡。

  

十、影响山地垂直自然带谱的因素  

一是山地所处的纬度(纬度越高带谱越简单);二是山地的海拔(海拔越高,带  谱可能越复杂)。

  另外,影响同一带谱分布的海拔高度主要取决于热量(即阳坡和阴坡)。

  

十一、卫星发射基地的区位选择  

自然因素(气象条件需要天气晴朗,地球自转的线速度:

取决于纬度和地势,  地形平坦开阔);人文因素(地广人稀,交通便利,符合国防安全需要)。

  

十二、开凿隧道问题  

开凿隧道应注意两个问题:

一是渗漏问题;二是塌方问题。

因此,开凿隧道要  选择在背斜处,因为背斜岩层向上拱起,地下水向两侧渗流,不容易发生渗漏问  题;并且,背斜为穹形构造,不易塌方。

  

十三、水库坝址的区位选择  

主要考虑以下3个方面:

1.选在河流较窄处或盆地、洼地的出口处(因为工程量小,工程造价低);2.选在地质条件较好的地方,尽量避开断层、喀斯特地貌等,防止诱发水库地震;3.考虑占地搬迁状况,尽量少淹良田和村镇。

  

十四、农业区位因素分析 

 

(一)自然条件  

土地(地形、土壤)+气候(光照、热量、降水、昼夜温差)+水源(指灌溉水源)  

注:

自然因素的改造:

通过培育良种、改良耕作制度等技术改革,扩大某种农作物的区位范围;另外,人们根据经济技术条件,对不适宜农业生产的自然因素进行改造,使之适宜发展农业。

  

(二)社会经济因素  

1.市场:

市场需求量最终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

市场区位及需求的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最为突出。

 

2.交通运输:

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和农产品保鲜、冷藏等技术的发展,使市场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在地域上大为扩展,即市场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减小。

在最适宜的地方形成区域专业化生产,从而形成区域性或世界性的农产品生产基地。

如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法国、阿根廷5国成为世界主要商品粮生产国;荷兰、丹麦、新西兰等成为世界主要的乳畜产品供应国;拉丁美洲、非洲以及东南亚和南亚成为世界热带经济作物的生产基地。

  

3.政策  

4.劳动力  

5.科技  

6.工业基础  

十五、如何分析某一作物生长的气候条件   

 1.从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两个方面去分析; 

2.从光照、热量、降水、昼夜温差、气象灾害等方面去分析;   

3.从春、夏、秋、冬4个季节的气候条件分段分析。

  

例如,试分析华北地区棉花生长的气候条件。

  

有利条件:

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秋季雨水少,天气晴朗,有利于棉花后期生长和收摘。

  

不利条件:

播种期适逢春旱,灌溉水源不足。

  

十六、工业区位因素分析  

(一)自然条件:

位置、土地、水源。

  

(二)经济因素:

农业基础、原料、燃料、市场、交通、劳动力、技术。

  

(三)社会因素:

政策、个人偏好、工业惯性、社会协作条件、国防安全需要、社会需要、历

史条件、政策。

  

(四)环境因素:

主要用于微观布局。

  工业区位因素是多方面的,在诸多的区位因素中,某种工业的区位选择所要考虑的主导因素可能只有一个(或少数几个),因此,在现实的区位选择中,要首先考虑其主导因素或具有明显优势的条件。

  

注:

①原料地对工厂区位的影响逐渐减弱(原因是工业所用原料的范围越来越广,可替代原料越来越多,加上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②市场对工厂区位的影响在逐渐加强;③沿海、沿江港口、铁路枢纽、高速公路沿线地区,对工业具有很大的吸引力;④信息通信网络的通达性越来越重要;⑤劳动力素质对工业区位的影响在逐渐加强。

  

十七、区域工业发展条件分析  

(一)分析模版  

某地发展工业的条件,一般从以下几方面来加以分析:

地理位置;自然资源条件;农业基础(农业可以为工业提供粮食、副食品、原料、劳动力等);交通条件;市场条件;劳动力条件;技术条件;历史条件;政策条件等9个大的方面。

  

注:

①在分析某地工业发展条件时,不需要把每个方面都分析到,要抓住当地特色,前面提供的只是分析角度;②分析时应从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两个大的方面去分析。

③要有血有肉,适当地阐释,切忌简单地罗列几个关键词。

  

(二)举例  

例l:

分析我国沿海四大工业基地发展工业的条件是:

  

(1)均位于我国东部沿海,海运方便,有利于对外开放,铁路、公路、水运、管道运输连接国内各地,便于物资、人员、信息交流;  

(2)当地及邻近地区资源或原料丰富,如,辽中南地区的铁、石油,京津唐地区的煤、铁、石油、海盐、棉花等;

(3)京津唐和沪宁杭地区科技力量雄厚,辽中南地区工业基础好,珠江三角洲靠近港澳台和东南亚,为侨乡,有吸引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的优势;  

(4)四大基地中有不少的开放城市和经济特区,享有发展经济的优惠政策。

  

例2:

上海建立大型钢铁企业的有利条件是什么?

海南为何目前仍没有建立钢铁企业?

  上海无煤无铁,缺乏原料、燃料,它之所以能发展钢铁工业具有以下有利条件:

 

 

(1)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上海位于长江人海处,居我国大陆南北沿海航运中  

点,京沪、沪杭两条铁路在此相接,是水陆交通枢纽。

可以利用便利海运、廉价的河运从内地和国外输入煤铁,发展临海型钢铁工业。

  

(2)接近消费市场。

上海市是全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上海所在的长江三角洲工业区又是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区,各种工业的发展需要消耗大量钢铁,建立钢铁企业,可以就地消费,减少运输费用,降低成本。

  

(3)工业用水方便。

上海位于长江人海口,大型现代化宝山钢铁联合企业就建立在长江之滨,工业用水极为方便。

  

(4)技术力量雄厚。

上海工业的发展有悠久的历史,是我国沿海地区老工业基地,知识技术密集,高等教育、科学技术都很发达,能为我国生产高、精、尖、新的产品,为全国钢铁企业培养和输送高级技术和管理人才。

  

海南岛虽然蕴藏着丰富的富铁矿,但由于能源短缺,开发较晚,技术落后,市场狭小,目前还没有建立大型钢铁企业。

自从1988年成立海南省以来,它已成为我国最大的经济特区,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海南的钢铁工业也会兴起的(但须考虑环保的要求和产业的需要)。

  

十八、影响城市的区位因素  

(一)自然因素  

1.地形:

 

(1)世界上的大城市多数位于平原地区。

因为平原地区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便于农耕,且有利于交通联系和节省建筑投资,是人口集中分布地区,也是城市发育的理想环境。

 

(2)在热带地区,低地闷热,居住条件不利,所以,城市多分布在高原上。

 (3)山区城市一般都沿河谷或在比较开阔的低地分布。

  

2.气候:

世界上的城市大多分布在中低纬度气温适中,降水适度的沿海地区。

  

3.河流:

河流对城市区位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供水和运输功能上。

城市最容易出现在河运的起点或终点、河流的汇合处、河口以及过河点。

 

 

(二)社会经济因素  

1.自然资源; 2.交通; 3.政治、4军事、5宗教; 6科技;7旅游。

  

十九、交通遗输网中“线”的区位因素分析方法  

包括社会经济因素——决定因素;自然因素——制约区素;科技因素——保障因素。

  

1.从自然因素考虑归纳如下:

  

(1)地形:

地势平坦,对交通线的选择限锘目少;地形起伏大,铁路多要筑洞架桥;工程难度大,公路、管道需沿等高线延伸,延长里程;河流湍急,不利航行;但对航空影响小。

  

(2)地质:

喀斯特地形——防塌陷、渗漏;地质不稳定一加固地基,避开断层等。

 

 (3)气候:

暴雨、洪涝、冻土、泥石流——公路、铁路;气象灾害(大风、雾等)——水运、航空。

  

(4)土地:

少占耕地,尤其是良田。

  

2.从人为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