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卫生管理制度98483.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84866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1.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园卫生管理制度9848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幼儿园卫生管理制度9848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幼儿园卫生管理制度9848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幼儿园卫生管理制度9848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幼儿园卫生管理制度9848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幼儿园卫生管理制度98483.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幼儿园卫生管理制度98483.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幼儿园卫生管理制度98483.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幼儿园卫生管理制度98483.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幼儿园卫生管理制度98483.docx

《幼儿园卫生管理制度9848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园卫生管理制度98483.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幼儿园卫生管理制度98483.docx

幼儿园卫生管理制度98483

幼儿园卫生管理制度

因病缺勤与病因追查登记制度

为了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检测体系,幼儿园教师应负责对缺席儿童情况逐一登记,查明缺席原因并进行跟踪观察、随访,及时发现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确保在第一时间能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

针对家访登记特制定如下制度:

1、家访频率:

对一天不来园的幼儿要进行家访,并有记录。

对生病的幼儿要了解疾病的症状、诊断的结果、发病日期、就诊日期、诊断日期、就诊医院。

二、家访形式:

1、电话访问或咨询联系等;

2、幼儿家长自行请假等;

3、上门家访关心慰问等;

三、家访登记:

1、对缺席儿童的缺席原因,班级教师应及时、准确地进行记录、反馈。

2、发生传染病的患儿,保健教师及班级教师必须共同上门进行家访,宣传防病常识,帮助幼儿早日康复。

3、当班级发生同种病例2例或以上要及时做好《病因排查登记表》并上报镇中心校。

为规范我园传染病管理,防范流行性疾病在我园暴发流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有关规定,制定本制度:

      一、幼儿入园需查验预防接种证二、查验范围:

所有入园新生三、查验时间:

幼儿办理新入园时进行四、查验内容:

      1.有无预防接种证。

      2.国家免疫规划五苗(卡介苗、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麻疹疫苗、乙肝疫苗)及风疹疫苗完成情况,其免疫程序按省卫生厅的规定要求执行。

      五、发现未依照国家免疫规划受种的儿童,书面通知家长,并配合接种单位督促其监护人及时到接种单位补种。

      六、幼儿完成补种和补证后,要将补种信息及时交靖安中心幼儿园查验,同时将此表交接种单位。

      七、对因落实查验《预防接种证》制度不力而导致幼儿园相关传染病暴发流行的,将严肃追究有关人员的相关责任。

 一.室外环境卫生管理要求:

      1.室外环境做到整洁、美观、所有墙面按园统一规划布置不随意更改,教育幼儿不在墙上乱涂乱画。

      2.不随意乱扔垃圾果壳等杂物、不随地吐痰、保持操场、花坛、走廊等场所的整洁。

      3.场地做到雨天无积水、阴井、下水道等有定期灭虫消毒措施。

      4.绿化有专人负责管理,做到绿地无杂草、花坛无杂物、定期修剪、教育幼儿不随意攀摘花草树木、加强爱护绿化教育。

      5.操场内或过道上不随意停放自行车和堆放建筑垃圾等杂物,保证幼儿活动的安全和道路的畅通。

      二.室内环境卫生管理要求:

      1.由教师、保育员负责教室房舍设备,环境的清洁卫生工作,做到墙面完好无损、布置美观、教育幼儿不抠墙,不弄脏墙面。

      2.不随意在墙上拉线、钉勾子、钉阁板等物、确保室内整洁。

      3.建立健全环境清扫制度与四定制度。

每月一大扫、每周一小扫、分室分片包工、定人、定点、定时、定期检查

      4.保育员要管理好室内的设备和自己的工作用具,如抹布、拖把、扫帚等物,要按固定地点安放、不随意乱放。

      5.每天擦洗便池和厕坑、保持厕所清洁无尿垢、无臭味、定期打扫走廊和擦玻璃窗,保持园内玻璃窗明亮、走廊清洁。

      6.保持各活动室无积灰、无垃圾,并做好灭蝇、灭鼠、灭蟑螂工作。

      7.园内做到无死角、库内存放物不宜过多,应离地、离墙、防虫害和霉变。

物品要按类堆放、排列整齐。

保健老师负责全面环境卫生检察工作、发现问题及时与有关部门联系并妥善处理。

幼儿园日常消毒工作程序要求

1、餐具

幼儿使用过的餐具清洗干净以后,滴干水放入消毒柜里消毒半小时,消毒完后打开消毒柜等餐具冷却后拿出放入篓子里,盖上纱布。

注:

每周送厨房煮沸消毒一次,其余消毒在班级消毒柜进行。

2、茶杯

幼儿使用过的茶杯必须放在茶桶下面的滴水桶内,用后由班级保育员随时清洗。

清洗要求:

喝过牛奶的的杯子,必须用洗洁精溶液或者是热水清洗,以避免油腻清洗不彻底;喝过水的杯子可以用流水清洗。

清洗干净以后放在茶杯框里沥干水,然后才能放入消毒柜,消毒时间为半小时。

消毒完后打开消毒柜门,等杯子冷却后再把杯子拿出放入茶杯框里,同时必须盖上纱布防止蚊蝇和灰尘。

3、保温桶

保温桶每周一、三、五幼儿放学后消毒,保温桶的外面用清水擦一遍,然后用1:

200的84溶液擦拭一遍,再用清水擦一遍。

保温桶的里面用1:

200的84溶液浸泡10分钟后用流水清洗干净。

4、擦手毛巾、擦嘴毛巾

擦手毛巾、擦嘴毛巾随用随清洗,用洗衣粉清洗干净以后,放入1:

200的84溶液中浸泡5分钟后用清水冲洗干净,放在太阳下曝晒,毛巾晾晒的时候不能贴墙挂。

如果是阴雨天,把毛巾清洗消毒浸泡后,蓬松地放入吐食盘中,放入消毒柜内消毒30分钟。

5、玩具

玩具是孩子接触最多的物品,尤其是有些孩子喜欢将玩具放入口中,如果清洁消毒不严,很容易传染疾病。

玩具的清洗消毒每周至少一次。

塑料玩具可用肥皂粉清洗,冲洗干净后放在阳光下曝晒2小时以上。

对不怕高温或不变形的玩具可清洗干净后放人消毒柜消毒,如毛绒玩具、布玩具等。

铁制玩具、木头玩具清洗干净以后放在1:

200的84溶液中浸泡10分钟以上,用流水冲洗,然后放在日光下曝晒两小时以上。

幼儿使用的美工剪刀、尺子等用1:

200的84消毒液擦拭,然后再用清水擦拭干净。

6、玩具柜

玩具柜每天用1:

200的84消毒液擦拭,然后再用清水擦干净.装玩具的塑料筐、盒等清洗干净以后用1:

200的84消毒液浸泡消毒10分钟以上,用流水冲洗,放太阳下曝晒。

7、被褥

幼儿用的垫被和盖被每月至少让幼儿带回家清洗曝晒一次,在园期间每月至少曝晒4~5次。

8、凉席

幼儿使用的凉席必须每天消毒,用热水先抹一遍,然后用1:

200的84消毒液抹一遍,然后再用清水抹干净。

9、床围栏

用清水抹干净床栏和窗台上的浮灰,然后用1:

200的84消毒液擦一遍,然后再用清水抹一遍。

1、儿童入园后应按年龄定期体检

  1岁以内婴儿每季度一次,1-3岁内幼儿每半年一次,3岁以上儿童每一年检查一次,每半年测量身高,体重一次,定期体检后要进行儿童健康状况分析评价和疾病统计,发现疾病或缺点及时矫治。

定期体检率的计算按每年"六月一日"前后的体检为准,新入园未满一个月者不可列入应查人数之内。

  2、儿童入托入园体检

  儿童入托入园前必须到指定的妇幼保健机构进行健康检查,经检查合格后方能入园。

健康检查表上的项目应填写完整正确,体检一个月内有效。

儿童入园时应将母子健康手册或健康检查表和预防接种卡交给幼儿园。

儿童离开托幼园所两个月以上,再入园必须重新体检,入托入园前体检率应达到100%。

  3、身高、体重、视力检查

  身高、体重检查示范园每季度一次,1级园每半年一次。

视力检查每半年一次。

所有在园的婴幼儿每年查血红蛋白一次。

  4、严格执行晨间的检查及全日制观察制度,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1)晨检工作可根据本园实际情况,采取保健医检查、班上教师检查或两者相结合的方式。

不论选择哪种方式,均由保健医生负责确诊,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2)检查步骤包括:

一摸二看三问四查,观察儿童精神、脸色、体温,询问在家的健康状况,根据儿童的年龄、健康状况、传染病发病季节作有重点的检查,如咽喉是否红肿、腮部有无肿大、皮肤有无皮疹、是否携带不安全物品等。

  (3)发现异常情况要及时处理并记录,对有传染病或其他疾病可疑者,可由家长带儿童去医院就诊,或留在观察室临时隔离观察。

  (4)儿童带来的药品,要核对姓名、药名、剂量、用药时间和方法,作好登记,并由家长签字。

按时给儿童用药。

  (5)保健人员应每日午后、儿童离园前巡视各班级,向班上老师、保育员了解儿童的健康状况,如有可疑或异常应及时处理。

  (6)班内的保教人员应全日注意观察婴幼儿的精神、饮食、睡眠、大小便等情况,对有病和体弱的儿童加强生活护理,发现异常情况立即与保健人员联系并作好全日观察记录。

  5、工作人员健康检查

  托幼机构工作人员上岗前必须进行健康检查,同时要接受每年一次的定期检查。

  患有国家法定传染病、性病、性传播疾病、化脓性皮肤病、精神病等有碍儿童身体健康的保教人员、炊事员,患病期间不得从事保教工作、炊事员工作,要及时隔离、治疗。

单纯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的人员不得从事直接接触儿童的保教工作。

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为确保我园传染病防控管理工作扎实有效,特制定本制度。

一、成立幼儿园传染病防控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人员必须在思想上对传染病防控工作高度重视。

领导小组组长:

于雯雯

副组长:

王利亚

成员:

沈瑞贤邱芮张丽娜杜盼

二、幼儿园结合本校的实际制订《传染病防控工作预案》,并启动传染病防控领导小组工作机制和防控工作预案。

三、严格执行学校门卫管理制度。

坚持凭教师证或学生证出入校门和做好来访登记工作,凡患传染病或疑似者,一律禁止进入校园。

四、严格做好因病缺课登记工作。

坚持晨检、午检制度,并做好晨检、午检记录。

五、做好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

充分利用幼儿园的宣传栏、健康教育课、班会、讲话等

六、做好消毒和开窗通风工作。

七、按照要求,上报疫情

幼儿园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

      

(一)组织管理 

      卫生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院按照专业分工,承担责任范围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与管理工作,具体职责为:

 

      1、按照属地化管理原则,当地卫生院负责对行政辖区内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进行监测、信息报告与管理;负责收集、核实辖区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疫情信息和其他信息资料;设置专门的举报、咨询热线电话,接受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疫情的报告、咨询和监督;设置专门工作人员搜集各种来源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疫情信息。

 

      2、建立流行病学调查队伍,负责配合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和处理,搜集密切接触者、追踪传染源,必要时进行隔离观察;进行疫点消毒及其技术指导。

 

      3、负责传染病监测信息网络维护和管理,疫情资料的报告、分析、利用与反馈;开展技术指导。

 

      4、负责人员培训与指导,对下级卫生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对卫生机构的疫情报告管理工作进行技术指导。

 

      

(二)传染病疫情报告信息审核 

      1、卫生院防保科每天应进行疫情信息网络监控;一旦发现传染病病例异常增加、罕见传染病病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相关公共卫生信息,及时向相关部门报告,并为业务科室及时提供传染病疫情信息。

 

      2、疫情管理人员每日应分别登录系统进行审核确认与查重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3、疫情工作人员必须24小时保持疫情电话通讯畅通,节假日将疫情报告电话转接办公室电话上,同时保证24小时信号通畅。

 

      (三)传染病疫情报告的通报 

      传染病疫情的通报与公布,按卫生部《法定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发布方案(试行)》执行。

 

      1、定期向上级卫生行政单位、政府和有关领导报告并通报本级法定传染病疫情信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周边省份和地区传染病疫情等相关信息。

任何单位和个人对传染病疫情,不得隐瞒、缓报、谎报或者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

 

      2、发现甲类传染病、按甲类管理乙类传染病以及不明原因疾病爆发等未治愈的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离开报告所在地时,应立即报告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同时报告上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经卫生行政部门批准后,将该病人的相关信息以最快的通讯方式向其到达地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通报。

 

      3、卫生院当辖区内发现动物间和人间发生的人畜共患传染病(鼠疫、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狂犬病、炭疽、布鲁氏菌病、钩端螺旋体病、黑热病、包虫病等)暴发、流行时,及时向辖区畜牧站报告(专报),并在疾病流行期间互相通报各有关疫情信息。

 

      4、卫生院传染病疫情信息管理专职人员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要求每月对《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系统》的疫情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主要内容有法定传染病监测分析、各类传染病分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分析、报告及时性评价和重点提示五大部分。

 

      (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程序、时限及内容 

      1、报告程序防保科接到电话、传真或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发现甲类及甲类管理的乙类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传染病病人、其它乙类及丙类传染病疫情暴发、流行时,及时对疫情报告进行核实、分析,同时填写《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电话记录表》后,报相关部门。

 

      2、报告内容主要报告内容有疫情发生基本情况(发生地点、波及范围、波及人数、可能传播途径等),疫情发生简要经过,当地卫生机构对疫情处理措施等。

 

      3、报告时限从防保科接到疫情,报告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整个过程在1小时内完成。

当辖区内发现甲类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传染病病人及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于2小时内向相关部门进行报告。

 

      1)对甲类传染病和按甲类管理的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病原携带者,卫生部规定按甲类传染病管理的其他乙类传染病如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以及卫生部规定的不明原因肺炎病人,应在2小时内完成网络直报。

 

      2)对其他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伤寒副伤寒、痢疾、梅毒、淋病、白喉、疟疾的病原携带者,卫生部列入乙类传染病管理的其他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省级人民政府决定列入乙类传染病管理的其他地方性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应在24小时内,通过网络进行信息的录入报告。

 

      3)对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应在24小时内,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通过网络进行信息的录入报告。

 

      (五)调查 

      卫生院接到甲类传染病、传染病非典型肺炎和乙类传染病中艾滋病、肺炭疽、脊髓灰质炎的疑似病人、病原携带者及其密切接触者等的疫情报告后,应立即派专业人员赶赴现场进行调查。

接到乙类、丙类传染病暴发、流行疫情报告后,应在12小时内派专业人员赶赴现场进行调查。

 

      (六)卫生院及有关科室和个人应遵照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用户与权限分配管理规程》(试行)有关规定,分配给科室的疫情信息查询帐号及密码指定专人负责管理,并将负责人名单报信息管理科疫情室备案,如发现帐户和密码信息泄露,请立即报告疫情室,以便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否则,后果自负。

 

      (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相关规定,切实履行法律赋予的责任,疫情资料对外公布须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有关规定执行,任何人不得随意对外泄露疫情资料,如有违反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八)质量控制 

      卫生院负责责任范围内的疫情报告管理工作,应提出工作要求,部署工作任务,承担疫情资料收集、上报和反馈工作。

对辖区内个体诊所和下级卫生所的疫情报告工作进行培训、业务指导和督促检查。

 

      (九)奖惩措施 

      各级卫生医疗机构(个体诊所)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追究其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

 

      1、瞒报、缓报、谎报发现的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病人的; 

      2、未按规定建立专门的流行病学流行队伍,进行传染病疫情的流行病学调查工作; 

      3、在接到传染病疫情报告后,未按规定派人进行现场调查的; 

      4、未按规定上报疫情或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各责任报告单位对周末及节假日加班进行疫情报告、监测和分析的工作人员,应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安排补休并给予补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