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考研政治临门点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849735 上传时间:2023-07-08 格式:DOCX 页数:44 大小:54.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08考研政治临门点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08考研政治临门点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08考研政治临门点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08考研政治临门点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08考研政治临门点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08考研政治临门点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4页
08考研政治临门点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4页
08考研政治临门点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4页
08考研政治临门点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4页
08考研政治临门点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4页
08考研政治临门点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4页
08考研政治临门点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4页
08考研政治临门点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4页
08考研政治临门点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4页
08考研政治临门点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4页
08考研政治临门点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4页
08考研政治临门点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4页
08考研政治临门点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4页
08考研政治临门点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4页
08考研政治临门点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4页
亲,该文档总共4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08考研政治临门点题.docx

《08考研政治临门点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8考研政治临门点题.docx(4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08考研政治临门点题.docx

08考研政治临门点题

08考研政治临门点题

一、时事热点(约占30分)

1、十七大报告与党章修正案

(1)十七大主题(仅用于考查形势与政策选择题)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

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和国家到2020年的奋斗目标,是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

(对此,胡锦涛总书记在“6.25”讲话中亦有“一个始终不渝”“四个坚定不移”的论述:

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定不移地坚持解放思想,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坚定不移地落实科学发展、社会和谐,坚定不移地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奋斗。

(2)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可以结合毛概、邓三论出题)

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目的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振兴伟大中华民族;就是要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动力,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在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创立毛泽东思想,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建立新中国、取得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伟大成就以及艰辛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取得宝贵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主要考查形势与政策选择题,也可以作为分析题材料考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十六大以来,改革开放进入了新时期,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最显著的成就是快速发展,新时期最突出的标志是与时俱进。

在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我们党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结合起来,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同坚持改革开放结合起来,把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同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结合起来,把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同发展市场经济结合起来,把推动经济基础变革同推动上层建筑改革结合起来,把发展社会生产力同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结合起来,把提高效率同促进社会公平结合起来,把坚持独立自主同参与经济全球化结合起来,把促进改革开放发展同保持社会稳定结合起来,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同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结合起来,取得了我们这样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摆脱贫困、加快实现现代化、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宝贵经验。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

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这条道路和这个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所以完全正确、之所以能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关键在于我们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的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

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这个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最可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在当代中国,坚持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的坚持马克思主义。

(4)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既可以考查形势与政策选择题,又可以考查邓三论选择题或分析题)

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不懈努力,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从生产力到生产关系、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都发生了意义深远的重大变化,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

当前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具体表现。

我们必须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科学分析我国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新机遇新挑战,全面认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深刻把握我国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更加自觉地走科学发展道路,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政治保证。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我们党、我们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

要坚持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任何时候都决不能动摇。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是内在统一的。

没有科学发展就没有社会和谐,没有社会和谐也难以实现科学发展。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是发展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的历史过程和社会结果。

要通过发展增加社会物质财富、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又要通过发展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不断促进社会和谐。

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一贯主张,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任务。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还要求我们继续深化改革开放,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5)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仅限于考查形势与政策选择题)

——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转变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

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上升,进入创新性国家行列。

居民消费率稳步提高,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的增长格局。

城乡、区域协调互动发展机制和主体功能区布局基本形成。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城镇人口比重明显增加。

——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的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

公民政治参与有序扩大。

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深入落实,全社会法制观念进一步增强,法治政府建设取得新成效。

基层民主制度更加完善。

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能力显著增强。

——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良好思想道德风尚进一步弘扬。

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立,文化产业占国民经济比重明显提高、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适应人民需要的文化产品更加丰富。

——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

现代国民教育体系更加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基本完成,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明显提高。

社会就业更加充分。

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

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中等收入者占大多数,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

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社会管理体系更加健全。

——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

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建立。

附图说明。

(6)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既可以考形势与政策选择题,又可以考邓三论分析题)

要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目标,关键要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

①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

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

②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这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

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扩大内需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③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建设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要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作为首要任务,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农村市场和农业服务体系,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发展乡镇企业,壮大县域经济,多渠道转移农民就业。

④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生存发展。

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

要完善有利于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法律和政策,加快形成可持续发展体制机制。

⑤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优化国土开发格局,缩小区域发展差距。

必须注重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引导生产要素跨区域合理流动。

要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按照统筹城乡、布局合理、节约土地、功能完善、以大带小的原则,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

⑥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健全现代市场体系。

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动、支持、引导公有制经济发展,坚持平等保护物权,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新格局。

⑦深化财税、金融等体制改革,完善宏观调控体系。

⑧拓展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7)坚定不移的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可以从形势与政策、邓三论两门课的角度予以考查)

①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

②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

③要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④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

要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展民主渠道,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支持人民代表大会依法履行职能,善于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保障人大代表依法履行职权,密切人大代表同人民的联系,建议逐步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

⑤人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对干部实行民主监督,是人民当家作主最有效、最广泛的途径,必须作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性工程重点推进。

(8)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可以考形势与政策、邓三论的选择题)

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

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良好的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

要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要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以增强诚信意识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发挥道德模范榜样作用,引导人民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

(9)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主要考形势与政策选择题)

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息息相关。

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

①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

②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

③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

④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

⑤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⑥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

(10)推进“一国两制”实践和祖国和平统一大业(仅限于考形势与政策选择题)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

尽管两岸尚未统一,但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的事实从未改变。

中国是两岸同胞的共同家园,两岸同胞理应携手维护好、建设好我们的共同家园。

台湾任何政党,只要承认两岸同属于一个中国,我们都愿意同他们交流对话、协商谈判,什么问题都可以谈。

我们郑重呼吁,在一个中国原则的基础上,协商正式结束两岸敌对状态,达成和平协议,构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面。

(11)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仅限于考形势与政策选择题)

世情、国情、党情的发展变化,决定了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建设既十分重要又十分紧迫。

必须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作为主线,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贯彻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以坚定理想信念为重点加强思想建设,以造就高素质党员、干部队为重点加强组织建设,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重点加强作风建设,以健全民主集中制为重点加强制度建设,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加强反腐倡廉建设,使党始终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求真务实、改革创新,艰苦奋斗、清正廉洁,富有活力、团结和谐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12)《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修订内容与意义(仅限于考形势与政策选择题)

①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大会一致同意将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

②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

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把这个重大论断写入党章,对于动员全党更好地把握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③大会认为,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不懈努力,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

大会一致同意在党章中把党的基本路线中的奋斗目标表述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④大会认为,把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写入党章,对于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重大意义。

⑤大会认为,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把党在领导军队建设、民族工作、宗教工作、统战工作、外交工作、党的建设等方面形成的方针政策写入党章,有利于全面贯彻这些方针政策,切实做好这些方面的工作。

2、首次月球探测工程的成功与建设创新型国家(既可以考选择题,也可以考分析题)

我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的成功,是继人造地球卫星、载人肮天飞行取得成功之后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又一座里程碑,实现了中华民族的千年奔月梦想,开启了中国人走向深空探索宇宙奥秘的时代,标志着我国已经进入世界具有深空探测能力的国家行列。

这是我国推进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取得的又一标志性成果,是中华民族在攀登世界科技高峰征程上实现的又一历史性跨越,是中华民族为人类和平开发利用外层空间作出的又一重大贡献。

我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的成功,为我们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完成党的十七大确定的各项任务提供了深刻的启示、积累了有益的经验。

第一,必须坚持发展是第一要义,着力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在于依靠自己的发展。

国家科技实力发展,必须以国家经济实力发展为基础。

第二,必须坚持自主创新,着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当今时代,科学技术特别是战略高技术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焦点。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

我国航天事业取得的成就和经验表明,只有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把发展的基点放在自主创新上,才能真正掌握核心技术、抢占科技制高点、在世界高技术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才能牢牢把握发展的战略主动权、切实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

我们要坚持按照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发挥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认真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加快组织实施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切实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时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

要加大对自主创新的投入,激发创新活力,增强创新动力,大力推进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着力突破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技术,支持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社会公益性技术研究,在关键领域和若干科技发展前沿掌握一批核心技术和拥有一批自主知识产权。

要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努力提高我国企业的竞争力。

第三.必须坚持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着力培养造就高素质人才队伍。

第四.必须坚持弘扬求真务实精神,着力推动各项工作的落实。

3、制定物权法(仅限于考形势与政策选择题)

物权法是规范财产关系的民事基本法律,调整因物的归属和利用而产生的民事关系,包括明确国家、集体、私人和其他权利人的物权以及对物权的保护。

物权法所称物,包括不动产和动产。

物权法所称物权,包括所有权、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

物权法的核心原则是对公有财产,私有财产给予平等保护。

制定物权法的必要性(或意义),概括地说,制定物权法是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需要,是规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需要,是维护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需要,是实现2010年形成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需要。

胡锦涛强调实施《物权法》要把握好以下几个重大问题:

一是要牢固树立物权观念;二是要全面坚持国家基本经济制度;三是要切实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权益;四是要加快完善相关法律制度。

4、应对气候变化,努力节能减排(既可以考形势与政策选择题,又可以考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分析题)

(1)气候变化问题产生的根源

全球变暖,已是不争的事实。

世界气象组织气候变化政府间委员会发表的评估报告指出,地球表面平均温度在20世纪大约升高了0.6℃,预计在1990—2100年还要升高1.4℃-5.8℃。

如果不采取行动,人类活动导致的气候变化可能带来一些突然的和不可逆的影响。

这一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人不合理地改造自然的实践活动,尤其是过去二百多年的时间里,发达国家在工业化进程中无约束地使用化石燃料排出大量温室气体,是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肇事者”。

气候变化问题也是以“天灾”形式表现出来的“人祸”。

(2)美国拒绝执行《京都议定书》

1997年12月,在日本京都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的第三次会议通过了旨在限制发达国家温室气体排放量以抑制全球变暖的《京都议定书》。

《京都议定书》规定,到2010年,所有发达国家二氧化碳等六种温室气体的排放量,要比1990年减少5.2%。

2005年2月16日,《京都议定书》正式生效。

这是人类历史上首次以法规的形式限制温室气体排放。

但美国人口仅占全球人口的3%~4%,而排放的二氧化碳却占全球排放量的25%以上,为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最大的国家。

但布什政府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将会影响美国经济发展”和“发展中国家也应该承担减排和限排温室气体的义务”为借口,拒绝批准《京都议定书》。

(3)中国政府对待气候变化问题的立场

2007年6月4日,中国政府出台《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

在《方案》中,中国政府提出,到2010年实现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2005年降低20%左右,同时还要调整能源结构,尽可能少用化石燃料,多生产一些可再生能源。

力争到2010年使我国可再生能源的比重提高到10%,到2020年提高到16%。

按照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把应对气候变化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和创新型国家结合起来,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一面抓减缓温室气体排放,一面抓提高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

中国政府将采取一系列法律、经济、行政及技术等手段,大力节约能源,优化能源结构,改善生态环境,提高适应能力,加强科技开发和研究能力、提高公众的气候变化意识,完善气候变化管理机制,努力实现《国家方案》提出的目标和任务。

关于气候问题的国际谈判,中国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认为发达国家2020年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应至少在1990年基础上减少25%~40%,发展中国家应通过政策措施承诺为应对气候变化做出更大贡献,但不应对其提出强制节能减排要求,而且发达国家应为此提供资金、技术转让和加强能力建设。

(4)气候变化问题的实质

中美在应对温室气体减排问题上的不同态度凸现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围绕可持续发展问题存在着的分歧和矛盾,这是南北矛盾的一个新表现,也说明了气候变化问题实质就是发展问题,中国外交的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为此中国政府正做着这方面的努力,努力节能减排,一方面是转变自己的经济发展方式,另一方面也是承担我们的国际义务,为世界的共同发展尽到自己的责任。

(5)遏制气候变化的措施

在亚太经合组织第15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胡锦涛主席指出,要解决气候问题应当:

①坚持合作应对。

气候变化是全球性问题,事关各方利益,需要各国联手应对。

在气候变化上,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开展合作才能互利共赢。

发达国家应该正视自己的历史责任和当前人均排放高的现实,严格履行《京都议定书》确定的减排目标,并在2012年后继续率先减排。

发展中国家应该根据自身情况采取相应措施,特别是要注重引进、消化、吸收先进清洁技术,为应对气候变化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