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财政体制改革》.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850389 上传时间:2023-07-08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39.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财政体制改革》.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我国财政体制改革》.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我国财政体制改革》.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我国财政体制改革》.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我国财政体制改革》.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我国财政体制改革》.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9页
《我国财政体制改革》.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9页
《我国财政体制改革》.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9页
《我国财政体制改革》.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9页
《我国财政体制改革》.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9页
《我国财政体制改革》.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9页
《我国财政体制改革》.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9页
《我国财政体制改革》.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9页
《我国财政体制改革》.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9页
《我国财政体制改革》.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9页
《我国财政体制改革》.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9页
《我国财政体制改革》.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9页
《我国财政体制改革》.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9页
《我国财政体制改革》.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9页
《我国财政体制改革》.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我国财政体制改革》.docx

《《我国财政体制改革》.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财政体制改革》.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我国财政体制改革》.docx

《我国财政体制改革》

《我国财政体制改革》

论文题目

授课教师

姓名

学号

系别

日期

成绩

摘要:

综观我国近十年来的财政体制改革脉络,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的改革进程:

第一

阶段是xx年实施的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其目的是构建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政府与企业、个人之间的分配关系和中央与地方的分配关系;第二阶段是xx年开始推行的财政支出管理改革,其目的是转变财政职能,优化支出结构,逐步建立公共财政体制框架。

目前我国的财政层次过多,是影响分税制财政体制正常运行和导致基层财政困难的主要原因之一。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建议取消乡镇财政,实行乡财县管;取消市级(地级市)财政对县级财政的管理,实行省级财政直接管理县级财政。

这样一来,全国的财政级次变为三级,即中央、省(市、自治区)和县(地级市、县级市)三级,增强各级财政的调控能力。

关键词:

改革;财政体制;趋势分析

正文:

xx年以来,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我国积极推进财政体制改革,在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分税制财政体制和公共财政基本框架两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基本构建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财政体制框架,有力地支持了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但与此同时,由于改革的渐进性和不完善性,以及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化和经济形势的变化,财政体制运行中的不适应、不配套、不协调等矛盾开始激化和暴露出来,需要继续深化财政体制和管理方面的改革,以适应当前财经形势发展的需要。

1.我国财政体制改革的基本回顾

综观我国近十年来的财政体制改革脉络,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的改革进程:

第一阶段是xx年实施的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其目的是构建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政府与企业、个人之间的分配关系和中央与地方的分配关系;第二阶段是xx年开始推行的财政支出管理改革,其目的是转变财政职能,优化支出结构,逐步建立公共财政体制框架。

这两个阶段的改革都获得了很大成功,取得了积极成效。

1.1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的成效分析

xx年实施的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其主要任务有两个:

一是按照统一税法、公平税负和简化税制的原则,改革工商税收制度;二是把地方财政包干制改革为能够调动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的分税制,建立中央和地方两个税收体系。

在中央和地方实行分税制的财政体制,首先要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相适应的税收制度。

改革之前,我国的税收制度带有浓厚的计划经济色彩,税种较多、税率难定、重复征税、随意减免等问题十分突出,已不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

经过实践的检验,我国xx年开始的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取得了很大成绩。

一是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规范了国家与企业、个人的分配关系,建立了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机制。

这一改革的成功实施,结束了我国长期实行的以减税让利和财政退让为主要特征的财政支持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模式,逐步增强了财政的宏观调控能力和政府配置资源的能力。

二是建立了中央和地方财政收入均快速增长的双赢的财政体制,调动了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

近年来,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我国对税制和分税制财政体制又进行了一些改革。

一是农村税费改革。

改革的主要内容是:

三取消、两调整、一改革,即取消乡镇统筹费等向农民征收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集资;取消屠宰税;取消统一规定的劳动积累工和义务工;调整农业税政策;调整农业特产税政策;改革村提留征收使用办法。

先期试点的地方改革表明,这项改革规范了农村的分配关系,减轻了农民负担,农民人均减负率一般在30%左右,农村“三乱”问题得到有效遏制,对促进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二是进一步调整税制。

1.2公共财政体制建设的进展分析

xx年以后,财政改革的重点转向财政支出体制,目标是逐步建立公共财政体制框架。

在推进公共财政体制建设方面,主要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改革:

一是推行部门预算;二是

实行国库集中支付;三是推进政府采购改革;四是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实行部门预算,增强了预算的完整性、统一性,部门的各种财政性资金(包括预算内外资金)全部在一本预算中编制,所有收支项目都在预算中反映出来。

实行国库集中收付,是将所有的财政资金纳入国库单一账户,所有的财政支出由国库直接支付,取消各部门和单位在银行设立的收支账户。

实行政府集中采购,克服了过去分散采购的许多弊端,如采购资金的分配和使用脱节,无法有效进行监督;采购效益不高,采购的产品和服务往往价高质次;采购过程不透明、不公开,容易滋生腐败,等等。

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从收入方面,防止了部门和单位乱收、滥罚及坐收坐支;从支出方面,执收单位上缴收入不再与其支出安排挂钩,有利于执收单位公正执法。

与此同时,按照建立公共财政的要求,我国各级财政逐步减少了在一般竞争性领域的支出,加大了教、科、文、卫、社保等满足社会公共需要方面的重点支出,财政支出结构逐步向公共支出转变。

总之,经过近五年的财政支出管理改革,优化了支出结构,增加了财政支出管理的科学性,初步建立了公共财政的基本框架。

2.今后我国财政改革的侧重点和趋势分析

过去的财政改革取得了很大成绩,有力地支持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和宏观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但由于改革的渐进性,新的财政制度、机制、管理等方面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不协调、不适应、不规范等问题。

结合当前经济发展的形势,今后必须在以下方面继续深化财政改革:

2.1按照建立公共财政的要求,继续深化财政预算管理改革

经过xx年以来的财政支出体制改革,我国虽建立了公共财政的基本框架,但离建立与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相适应的公共财政体制仍有较大距离。

公共财政体制的主要内容,可以分为三个层次进行考察和分析:

一是财政的主要职能和基本定位。

二是财政的运行机制。

三是科学的方法和有效的监督。

在这三个层次中,预算管理是核心。

首先,财政的职能要通过预算的安排体现出来,即通过预算得以实现;其次,科学、细化、规范的预算管理,是国库集中支付和政府集中采购正常运行的基础;再次,预算是财政监督的依据,具有法律效力。

建立公共财政体制,必须要不断深化预算管理改革。

我国在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和政府集中采购等方面已进行了有效的探索和改革,初步建立了公共财政的基本框架,这使我国建立公共财政体制的改革进入了核心和攻坚的阶段,即深化预算改革阶段。

财政支出预算是国库集中收付、政府集中采购以及加强财政监督的依据,也是提高财政支出效益的关键,因此,必须要细化预算的编制。

目前的预算主要有三部分,一是固定部分,即人员工资和共用经费部分;二是活的部分,即专项经费部分;三是转移支付部分,即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的补助。

2.2按照财权、事权对等的原则,继续完善分税制财政体制

分税制财政体制运行以来,逐渐暴露出来的不协调、不匹配的问题,突出表现在基层财政越来越困难。

近年来的情况显示,现在分税制财政体制运行的结果是,财力逐步向上集中,但事权仍在基层,甚至呈扩大的趋势。

尤其是许多该财政承担的支出,农民负担过重已影响了农村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因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农村的税费改革,这部分支出开始回归财政,基层财政的事权反而在扩大。

因此,在这两个反方向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县、乡财政困难的矛盾开始激化。

分税制财政体制能够成功运行的一个基本要求,是各级政府有自己的主体收入,用自己的财力办自己的事情。

依赖不断增强和上移的必然结果,分税制财政体制自然消亡,地方增收节支的积极性转化为“跑上”的积极性。

因此,完善分税制财政体制,解决基层财政的实

际困难,核心是确立一级财政,就要使这级财政有能够基本满足自己需要的自主财力,在辅之少量的转移支付财力的情况下,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办。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建议取消乡镇财政,实行乡财县管;取消市级(地级市)财政对县级财政的管理,实行省级财政直接管理县级财政。

这样一来,全国的财政级次变为三级,即中央、省(市、自治区)和县(地级市、县级市)三级,增强各级财政的调控能力。

各级政府的事权和财权相对称,是分税制财政体制正常运行的又一基本要求。

从现在的发展趋势看,一是中央财政的职责重大,另一个是县级财政的职责重大。

所以,完善目前的分税制财政体制,要增加县级财政的主体税种,扩大税收分享中县级财政分享的比例,同时要加大对中西部地区基层财政的转移支付力度,逐步大幅度增强县级财政的实力。

2.3按照公共财政和城乡一体原则,继续改革农村财税制度

目前,我国实行的农村税费改革,其主要目标是减轻农民负担,规范农村分配关系,遏制农村“三乱”现象的发生。

从试点情况看,农村税费改革确实实现了上述目标,减轻了农民负担。

但是,现在实行的农村税费改革,并没有根本改变我国1958年左右形成的农村税收体系,农村仍然实行有别于城市的税收制度。

从税收负担看,目前农村居民普遍相对高于城市居民。

许多工商税都有起征点和免征额,如增值税、营业税等,但农业税没有,无论农业生产的成本多大,也无论农业生产的净收入是多少,都需要缴纳固定比例的农业税。

目前,许多农民的人均纯收入还不如城市居民的“低保”水平,尤其在很多贫困地区,但在城市享受照顾,而在农村确要纳税。

因此,相对城市居民来说,农民的税收负担是重的,也是不公平的,在税制上设置了城市和农村的差别待遇。

从实现我国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和建立公共财政体制的目标出发,必须继续深化我国的农村税收制度改革。

长远的目标,应是逐步建立城乡基本协调的税收制度,将农业税改为体现农民纯收益的具有和城市个人所得税有大致相同的起征点和免征额的新型收益税。

当前,“三农”问题已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农村市场恢复乏力,已严重影响了国内有效需求的扩张。

目前,增加农民收入,已是“三农”问题中的核心问题。

为此,在农村新的税制改革到位以前,建议目前免除一切农业税。

在我国现行的财政支出政策体系中,财政与农民的关系,主导的观念是财政支农。

这是带有浓厚计划经济时期特征的观念,是改革开放20多年后的今天仍能保留下来的为数不多的早已过时的观念。

财政支农的观念,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是很不一致的。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无论国有经济,还是集体经济、个体经济或者私营经济,都是市场经济中的活动主体,都有义务按照国家统一税法的规定,积极主动地向国家纳税,同时也有权利享受国家一视同仁地向社会成员提供的公共产品与服务。

其实,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的财政政策已逐步从区别性的政策走向共同性的政策。

所以,随着经济的发展,今后我国农民应该和城市居民一样同等地享受经济发展带来的由国家财政提供的各种社会福利,这就必然要求彻底抛弃带有区别性和歧视性的财政支农观念。

3.结语

农村的许多公共产品,如基础设施、教育、社会保障等,不仅在属性上与城市公共产品是一样的,而且许多公共产品的受益范围也不局限于农村居民,甚至城市居民的受益还要大于农村居民的受益。

因此,在供给的方式上也应该采取相同的政策,但现在在公共产品的供给上,存在较大区别,农村的公共产品主要由农民自己负担。

这种厚此薄彼的公共产品供给政策,必然造成城乡居民发展机会的不均等,进一步拉大城乡的差别。

所以,今后的财政政策调整,要加大对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力度,尤其是目前农村的九年义务教育、饮用水、医疗卫生、养老救济等农村急迫需要的公共产品,要逐步纳入全国统一的公共产品供给体系,以逐步缩小城乡差别,实现城乡社会经济的一体化发展。

参考文献:

[1]贾康(主持):

《地方财政问题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2x年版

[2]白景明、贾康:

《中国地方财政体制安排的基本思路》,载于《财政研究》202x年第8期

[3]傅光明:

《论省直管县财政体制》,载于《财政研究》202x年第2期

[4]赵福军、王逸辉:

《政府规制、财政体制与中国县乡财政困难》,载于《财政研究》202x年第2期

[5]杨之刚:

《中国分税财政体制:

问题成因和改革建议》,载于《财贸经济》202x年第10期

[6]xx军:

《完善我国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的若干思考》,载于《财贸经济》202x年第5期

[7]许善达等:

《中国税权研究》,中国税务出版社202x版

[8]贾康、阎坤:

《完善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的中长期思考》,载于《管理世界》202x年第8期

[9]杨之刚、张斌:

《中国基层财政体制改革中的政府级次问题》,载于《财贸经济》202x年第3期

[10]王振宁:

《分税制财政体制“缺陷性”研究》,载于《财政研究》202x年第8期

第二篇:

我国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原因、方法分析财政体制的定义:

财政体制是划分各级政府财权、加强中央宏观调控、协调地区发展的一项重要制度安排。

一、我国财政体制改革已取得的重大进展和显著成效

xx年实施的财税体制改革,在新中国财政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通过改革,建立了分税制财政体制,中央与地方财政收入有了稳定的增长机制,财政收入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增强了财政的宏观调控能力,同时也促进了经济结构的调整。

可以说,分税制财政体制是构建公共财政体系的重要支撑框架,也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

(一)财政实力逐年增强。

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以来,在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和加强税收征管的基础上,全

国财政收入从xx年的4349亿元增加到202x年的117254亿元。

(二)中央财政调控能力明显上升

xx年以来,中央财政收入占全国财政收入的比重显著提高,从22%上升到48%,部分年度超过50%。

财力的适度集中大大增强了中央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供了财力基础。

(三)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不断完善

一是财政转移支付体系初步形成。

分税制以来,我国改变了过去一省一率。

实行上解或补助的方式,出台了主要参照客观因素进行公式化分配的一般性转移支付办法,形成了财力性转移支付与专项转移支付互为补充的转移支付体系。

二是财政转移支付机制不断创新。

中央从所得税收入分享改革中集中的收入全部用于对地方的一般性转移支付,形成了稳定增长机制及中央财政自我约束机制,对地方的补助力度明显增加。

三是转移支付办法不断改进,透明度逐步提高。

(四)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取得积极成效"

实行分税制以来,各地结合本地实际,进一步明确了省以下各级政府的财权和收入范围,基本形成了地方的纵向分税框架,省对下转移支付体系初步形成。

(五)强化了地方财政的预算约束,增强了地方加强收支管理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分税制财政体制建立和健全了分级预算制度,明确了各级地方政府的收入和支出范围,强化了地方财政的预算约束,提高了地方坚持财政平衡、注重收支管理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财政资金筹集和分配比较规范。

二、深化财政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一)当前我国财政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1、事权和财权不匹配,地方政府行为失范。

一是事权划分不清晰,上下同构现象严重。

(1)目前财政体制下明确应由中央政府承担的国防、国税、海关等属于中央政府的事务,地方财政也负担了部分支出责任。

(2)属于地方的支出责任,中央也给予了补助。

如一些地方文化。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中央通过大量专项转移支付进行了补助。

(3)上级政府干涉下级政府的事务,存在着“中央点菜、地方买单”的现象。

近几年,部分中央部门出台了涉及卫生、社保、公安等领域的一些支出达标政策,导致地方政府事权被扩充。

二是事权下放的情况比较突出,但却没有赋予地方政府相应的财力。

在目前垂直集权的行政体制下,上级政府可以随意调整下级政府的支出责任。

三是财权划分不合理,不正当竞争现象严重。

一些地方政府出现全局利益和环境资源,利用土地、税收优惠等政策招商引资,一味追求经济增长,从而对形成公平竞争的市场经济环境带来消极影响。

2、预算制度完整性不够,财力比较分散。

我国目前预算制度的完整性不够,公共预算收入以外的政府各类收入规模仍然较大,社会保障预算尚未建立,政府性基金收支单列,但管理还有待加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刚刚开始试点,还不够完善。

3、转移支付制度不够完善,影响地方财力和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

一是转移支付结构不合理,地方可调控财力减弱。

现行体制下,中央从地方集中了大量财力,再以转移支付形式补助地方,特别是中央大量的专项拨款要求地方财政配套,导致地方可调控财力较少。

二是地区间财力差异仍然较大,不利于公共服务均等化。

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对促进社会公正,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具有重要意义。

但目前我国地区间经济发展很不平衡,转移支付制度不尽完善,客观上增加了地方财力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难度。

由于在现行转移支付的框架下,地方总体财力和人均财力存在较大的差距,目前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在地区之间不均等化的情况比较严重。

4、中央财政集中度未达到改革设定的目标,不利于增强中央调控能力。

世界主要市场经济国家中央政府收入占全国财政收入比重来看,大部分国家都保持在60%以上,我国如果将预算外、政府性基金、社保基金、土地出让收入等政府性资源计算在内,中央收入比重仅为30%左右,明显低于其他国家水平。

5、省以下财政体制不尽完善,不利于基层政府有效行使职能。

现行省以下财政体制虽然基本符合各地的实际情况和分税制改革的一般要求,但在运行中也存在一些需要完善的方面。

三、国外财政体制变革的经验借鉴

(一)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财税体制的基本特点

1.政府间财政关系

(1)政府间财政关系的规范化与法制化。

综观世界主要国家的政府间财政关系,一个突出的特点是其法制化和制度化"多数国家均由宪法规定了中央和地方政府的事权、分税制以及转移支付的基本格局。

(2)政府间财政关系的基本格局。

——分税制与地方税收立法权。

分税制可说是各国解决政府间财力分配问题的基

础。

——中央与地方支出责任的划分。

各国的一般情形是,涉及宏观经济稳定。

收入再分配、全国性公共物品和服务的提供(如国防、外交、全国性基础设施)等方面的职能,主要由中央政府承担。

而地方性公共物品和服务的提供,主要由地方政府承担。

2.预算制度

(1)预算涵盖所有的政府收支。

所有政府收支都应纳入预算管理,即预算的“综合性”是现代预算制度最基本的原则。

(2)行政层面的“财政统一”与“财政问责和监督”。

(3)预算管理模式的多样化。

现代国家政府职能的扩张,使政府肩负了越来越多的公共责任。

政府履行公共职责的方式,也不限于传统意义上财政资金的收支。

具有专款专用性质的政府性基金、使用者付费、政府贷款和担保、税式支出等方式,在履行公共职能过程中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与之相适应的预算管理模式,也日趋多样化。

(二)从财税体制的国际经验中得到的启示

1.通过法制规范政府间财政关系。

2.中央政府集中大部分财政收入。

3.事权与支出责任界定比较清晰。

4.地区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程度较高。

5.政府收支全部纳入预算管理"

四、深化我国财政体制改革的思路和建议

(一)改革的基本思路和原则"

针对当前我国财政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借鉴国外财政体制变革的重要经验,进一步深化我国财政体制改革的基本思路应该是:

在保持分税制财政体制基本稳定的前提下,围绕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主体功能区建设,按照调动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统筹规划,分步推进的原则,通过深化改革和制度创新,均衡地区间和各级政府间的财力差异,适度向上集中和适度向基层倾斜相结合,进一步规范政府间财政关系,健全中央和地方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财政体制"根据以上基本思路,进一步深化我国财政体制改革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坚持分税制的基本方向不变。

xx年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的成果应当在坚持的基础上去完善,而不是推倒重来"总体来看,现行财政体制仍有许多合理的内核,应进一步发扬光大。

2.财力分配适度向上集中、向财力薄弱地区倾斜。

一方面在财权划分上要继续坚持适度向上集中的原则。

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人口多,底子薄,地区发展不平衡,而且正面临着经济转轨阶段。

从政治上看,在促进民生,构建和谐社会,保证国家安全等方面均需要维护中央政府的权威。

3.省级财政保持一定的调节能力。

省级政府是中央为管理地方政府事务而设置的中央政府下属权力机关。

它是地方最高权力的执行机构,省级政府拥有对省域内行政事务、经济运行以及公共产品和服务提供的管理和调节职责"作为地方最高的行政机关,省级政府往往要把较多的资源投入到促进省域经济增长和促进省内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各地的资源禀赋、技术水平和经济实力差异较大,这一点也决定了省级政府在其所管辖的行政区域内行

使其经济和财政调控职能的特殊重要性。

4.构建地方政府推进科学发展的正向激励机制。

正向激励是一种通过强化积极意义的动机而形成的激励"保持财政体制的正向激励效应,就是要调动从中央到地方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积极性。

其中,地方政府是关键"地方政府有发展的积极性,但在着重于区域发展的过程中,很容易偏离正确的方向"从区域范围和区域利益来看属于合理的抉择,可能不利于全国的整体利益。

这就需要通过财政体制的完善来矫正。

引导或减少不利于整体利益的地方积极性。

5.坚持渐进性改革原则。

我国财政体制的变革与整个经济体制改革一样,在世界上没有先例可循,需要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在逐步取得改革共识的基础上不断探索、不断完善,不可能一蹴而就,一步到位。

任何一项改革都只能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我国财政体制的改革作为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环节,需要和其他方面的改革相配合。

相协调,难以单兵突进,只能采取渐进性改革路径。

(二)深化我国财政体制改革的建议

1.明确划分中央与地方的事权。

事权和支出责任的划分是完善分税制体制的关键,必须上升到法律层面予以解决。

只有按照法律规定、受益范围。

成本效率。

基层优先的原则,在合理划分事权和支出责任的基础上,才能构建符合我国实际的财权与事权相匹配的政府间分配关系。

2.逐步建立统一完善的国家财政。

建立法治、完整、透明的预算体系,实行全口径预算管理,既是统筹安排财力的客观需要,也是保障公民知情权。

参与权。

监督权的重要途径。

政府各类收支都应纳入预算管理,形成由公共财政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政府性基金预算和社会保障预算组成的有机衔接、完整的预算体系。

3.中央财政适度集中财力。

财力的集中与分散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永恒矛盾,任何国家概莫能外。

处理好这一矛盾,关键是把握好“度”。

4.着力完善转移支付制度。

在中央适当集中财力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转移支付规模,优化转移支付结构,将均衡地区间财力差异。

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作为财政转移支付制度设计的目标,更好地发挥转移支付对调节地区间财力差异。

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作用。

5.加快建立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

县级基本财力保障制度是实现县级财政从过去的“两保”(保工资、保运转)向今后的“三保”(保工资、保运转、保民生)迈进。

6.推进体制的相关立法。

目前,我国财政法律体系框架已基本建立,但尚不完善。

要在积极推进财政立法进程,不断健全财政法律体系的同时,坚持科学立法。

民主立法、公开立法,提高法质

第三篇:

我国分税制财政体制进一步改革的基本思路我国分税制财政体制进一步改革的

基本思路

我国分税制财政体制进一步改革的基本思路

摘要。

本文从分税制改革10多年来,在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谈起,涉及到了政府支出责任划分、政府间收入划分、转移支付以及省以下财政管理体制方面的问题,最后提出了一些列的解决思路。

关键词:

分税制事权财权转移支付财政管理体制税收立法权三级政府三级财政管理体制

正文:

xx年的分税制改革是我国财政制度变迁史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变革,它对于明确中央与地方之间的财政分配关系,振兴中央财政,遏制地方“诸侯经济”,以及对于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新型财税体制,都具有重大意义。

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我们现行的分税制财政体制还不是一种十分成熟的分税制财政体制,还存在许多内在的体制缺陷,诸如政府间的财政关系缺少法律的规范、政府间事权责任界定不清、省以下地方政府间的分税制改革尚未真正启动、财政转移支付制度还不健全等等。

因而,它离真正意义上的成熟的分级分税财政体制还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