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企业应急准备评估制度.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58506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29.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交通运输企业应急准备评估制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交通运输企业应急准备评估制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交通运输企业应急准备评估制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交通运输企业应急准备评估制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交通运输企业应急准备评估制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交通运输企业应急准备评估制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7页
交通运输企业应急准备评估制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7页
交通运输企业应急准备评估制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7页
交通运输企业应急准备评估制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7页
交通运输企业应急准备评估制度.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7页
交通运输企业应急准备评估制度.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7页
交通运输企业应急准备评估制度.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7页
交通运输企业应急准备评估制度.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7页
交通运输企业应急准备评估制度.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7页
交通运输企业应急准备评估制度.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7页
交通运输企业应急准备评估制度.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7页
交通运输企业应急准备评估制度.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7页
交通运输企业应急准备评估制度.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7页
交通运输企业应急准备评估制度.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7页
交通运输企业应急准备评估制度.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7页
亲,该文档总共3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交通运输企业应急准备评估制度.docx

《交通运输企业应急准备评估制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交通运输企业应急准备评估制度.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交通运输企业应急准备评估制度.docx

交通运输企业应急准备评估制度

应急准备评估制度

1目的及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公司应急准备评估工作的相关要求,旨在保证公司

应急管理体系、应急预案体系、应急管理机构、应急资源等合法性、

实用性、可操作性,确保公司应急准备相关工作的切实有效。

适用于

公司应急准备评估工作涉及的相关部门、班组及岗位人员。

2参考依据

《交通运输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基本规范》、《安全生产应

急准备评估指南》

3定义

3.1应急准备:

为了应对可能发生的生产安全事故,以应急处置与救

援能力为核心,提前开展的组织、人员、机制、预案、装备、物资以

及评估等各项活动。

3.2应急准备评估:

对公司的应急管理机构、应急预案编制、应急培

训、应急演练、应急队伍、应急资源等进行评估,以确保公司具备相

应的应急准备能力、保存其持续改进机制,并形成书面报告的活动。

4职责

4.1公司安全生产委员会负责应急准备评估的管理工作。

安全生产委

员会主任负责内部评估工作组的任命和审批应急准备评估报告中存

在问题的整改措施。

4.2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负责应急准备评估工作的组织。

负责根据

评估报告拟定存在问题的整改措施,报经安全生产委员会主任审批后

督促落实。

4.3应急评估工作组负责开展应急准备评估工作。

负责制定和实施评

估工作计划、资料收集,编制应急准备评估报告。

4.4各部门、班组及岗位人员应按应急准备评估计划,全力配合公司

应急准备评估工作,如实提供评估所需材料,参加评估需要进行的访

谈交流、实操演练,落实应急准备存在的问题的整改措施。

5评估依据

5.1安全风险评估材料;

5.2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以及有关规范性文件;

5.3应急预案、应急制度、资源台账和应急演练台账等资料;

5.4突发事件、事故等资料;

5.5人员访谈、实操和应急演练情况;

5.6其他材料。

6评估分类和总体要求

6.1应急准备评估分静态评估和动态评估两个部分。

静态评估是针对

应急准备体系状态的评估,动态评估是针对应急准备能力的评估。

6.2公司安全生产委员会至少每年组织一次应急准备评估,可以内部

进行,必要是邀请上级单位专业人员参与,也可以委托第三方安全生

产技术服务机构进行。

6.3应急准备评估应做到全面、客观、准确,每次评估应按要求形成

评估报告,对评估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应制定整改措施并组织落实。

7静态评估

7.1静态评估要求

7.1.1静态评估主要通过资料查阅和分析、人员交流、现场实物审核

等方式进行。

7.1.2静态评估主要包括:

法规和制度、安全风险辨识和评估、应急

组织、应急队伍、应急值守、应急预案、应急培训、应急设施与物资、

应急演练、应急信息系统、监测预警、情景构建、经费与保障、重要

基础设施和关键资源保护等14方面。

7.1.3静态评估中的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应急组织、应急队伍、应急

预案、应急培训、应急设施与物资、应急演练等7个方面为静态评估

关键要素。

(国家法律法规对应急准备关键要素的要求见附录A)

7.2静态评估内容

7.2.1法规和制度:

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等制定配套的应急准备

相关制度。

7.2.2安全风险辨识和评估:

分析、辨识公司范围内存在的重大危险

因素和风险源,确定可能发生的生产安全事故类型,事故发生的可能

性和后果,开展风险评估工作。

7.2.3应急组织:

建立应急组织机构体系,配备专职或兼职应急管理

人员,明确各级应急组织机构的管理层级和应急职责。

7.2.4应急队伍:

为了在事故发生时实施应急救援,建立应急救援专

职队伍或兼职队伍,并配备相应的装备和物资;建立了专职应急救援

队伍的,应与安全风险相适应,未建立专职应急救援队伍的,应就近

与其它专职应急救援队伍签订服务协议,定期接受专职应急救援队伍

的检查、指导和培训,且定期组织联合应急演练。

7.2.5应急值守:

应当明确负责24小时应急值守的机构,建立应急

值守制度,配备专(兼)职应急值守人员,应急值守人员应当具备与

履行应急岗位职责相适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7.2.6应急预案:

应按照《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

导则》(GB/T29639)及其他相关管理办法,根据事故风险评估结果

和应急资源调查清单,编制公司应急预案,并对应急预案的真实性和

实用性负责,同时完成应急预案相关的各项管理工作。

7.2.7应急培训:

定期组织负有应急管理职责的负责人、专(兼)职

应急管理人员、专(兼)职应急救援队伍人员进行应急法规、应急管

理、应急指挥、应急预案、应急技能和应急避险、自救、互救等科目

的教育培训;定期组织对一线从业人员进行应急预案、岗位应急避险

知识、自救、互救等应急技能的教育培训。

7.2.8应急设施与物资:

根据安全风险和应急需求,建立应急设施,

配备应急装备,储备应急救援器材、设备、物资和个体防护用品,并

建立相关台账,由专人负责管理,定期检查、维护、保养。

7.2.9应急演练:

根据《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演练指南》(AQ/T9007)

和安全风险,采取桌面演练、功能演练和实战演练等方式组织应急演

练,并做好演练评估和改进记录。

7.2.10应急信息系统:

建立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信息系统,实现

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确保数据的及时更新。

7.2.11监测预警:

建立生产安全事故信息的预警机制,确保所发布

预警信息得到及时响应;按照国家相关法规、标准做好重大风险源的

监测和动态监控,及时提供生产安全事故预警信息。

7.2.12情景构建:

应对单位内潜在的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风险进行辨

识,对巨灾事故开展情景构建工作,明确应急处置程序,提高应急准

备的针对性、协同性和实效性。

7.2.13经费与保障:

将应急资金列入年度预算,对通讯、物资、后

勤等制定应急保障方案。

7.2.14重要基础设施和关键资源保护:

应针对邻近安全生产重大风

险源的交通干线、应急避难场所、环境敏感点等重要基础设施和关键

资源制定应急保护方案。

7.3静态评估指标体系和分值设置。

(见下表)

应急准备静态评估指标体系和分值

一级指标

分值

二级指标

分值

三级指标

分值

1法规与制度

160

1.1应急法规

60

1.1.1组织对国家应急相关法律、法规识别,建立识别记录

10

1.1.2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

生产法》等法律、法规建立应急管理

规章制度

20

1.1.3在主要应急规章制度、预案中对组织机构、人员、管理程序进行了

明确规定

20

1.1.4定期对相关人员进行针对性的法律培训或告知

10

1.2应急制度

100

1.2.1明确领导带班、应急值守、应急报告等制度

20

1.2.2明确应急互助或联运相关制度

20

1.2.3明确应急疏散和撤离制度

20

1.2.4明确基层人员应急指挥协调制度

20

1.2.5明确应急资金等保障制度

20

2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

90

2.1危险源和风险管理

70

2.1.1明确生产安全风险识别与评估要求,定期对风险识别、评估

40

2.1.2建立风险源、人口、环境敏感点等数据库,并及时更新

20

2.1.3及时对行政区域内重大危险源进行更新和备案

10

2.2重要活动风险评估

20

2.2.1重大活动和事项前,对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及影响进行风险识别与

评估

20

3应急组织

200

3.1领导机构

80

3.1.1明确突发事件应急指挥中心组成及其职责

40

3.1.2明确各类突发事件现场应急指挥体系的组成及其职责

40

3.2日常机构

60

3.2.1明确应急管理工作日常办事机构及其职责

20

3.2.2本级政府明确24小时应急值

班负责机构和应急值班电话

20

3.2.3明确负责应急信息研判和传递的机构

20

3.3应急机构

40

3.3.1明确负有各类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相关职责的部门或机构

20

3.3.2明确参与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部门或机构

20

3.4专家组

20

3.4.1建立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专家组并明确职责

10

3.4.2建立专家组管理制度

10

4应急队伍

150

4.1专业性应急救援队伍

80

4.1.1组织建立危化品、矿山等安全生产专职应急救援队伍,或组建兼职应急救援队伍

40

4.1.2建立或参与区域安全生产应急联动

40

4.2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

60

4.2.1建立本行政区域应急抢险综合应急队伍,或与综合应急队伍签订协议

40

4.2.2综合应急队伍包含医疗救援、搜救等方面

20

4.3志愿者

10

4.3.1组织建立志愿者队伍并建立管理制度

10

5应急值守

40

5.124小时应急值守

20

5.1.1实施主要领导带班制度,并由

专职人员负责24小时应急值守

20

5.2应急值守人员基本素质要求

10

5.2.1应急值守人员应熟悉应急预

案,并能够对警情进行先期研判和处

10

5.3应急值守考核

10

5.3.1定期对应急值守情况严格考核

10

6应急预案

200

6.1应急预案编制小组

10

6.1.1应急预案编制前应成立主要领导负责,相关部门人员共同参与的应

急预案编制组

10

6.2应急预案体

40

6.2.1应急预案形式符合国家应急预案管理法规的要求

20

6.2.2应急预案要素符合国家应急预案管理法规的要求

20

6.3应急预案评审

10

6.3.1应急预案编制完成后,由相关部门和专家进行审核

10

6.4应急预案发

20

6.4.1应急预案正式发布实施

10

6.4.2按照国家规定将相关应急预案向公众公布

10

6.5应急预案备案

20

6.5.1应急预案编制完成后,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备案

20

6.6应急预案的修订与持续改进

20

6.6.1应急预案应至少每三年组织一次评估

10

6.6.2按照应急预案评估结果及国家法规有关规定,及时开展应急预案的

修订工作

10

6.7应急预案附件全面性和更新

20

6.7.1应急预案附件内容至少包括通

讯录、重大风险源、重要应急资源清

单等信息

10

6.7.2应急预案附件应保持及时更新

10

6.8应急预案的合理性和实用性

60

6.8.1应急预案结构和内容应简明、适用

10

6.8.2应急预案与相关应急预案的衔接明确,留出接口

20

6.8.3突发事件和应急响应分级明确、合理

30

7应急培训

80

7.1应急管理培训

20

7.1.1定期组织应急管理方面的培训

20

7.2应急技能培训

20

7.2.1定期组织应急技能培训

20

7.3公众应急知识宣教

40

7.3.1利用多种手段,定期组织向社会公众进行应急知识的宣传教育

40

8应急设施与物资

150

8.1应急设施

20

8.1.1在区域内按照风险源分布,设置各类应急设施

20

8.2应急物资储备

30

8.2.1按照风险组织应急物资储备,并定期维护和更新

30

8.3应急通信装

30

8.3.1建立本区域内应急通信网络,并定期予以维护

20

8.3.2应急通信网络与上下级单位通讯网络衔接

10

8.4应急设施和物资管理

10

8.4.1建立本区域各类应急设施和物资的管理制度和台账清单

10

8.5应急疏散与

安置

60

8.5.1明确应急集合点,并配备相关物资且满足及时疏散的需求

30

8.5.2明确应急安置程序,并准备相关疏散安置物资调配方案

30

9应急演练

100

9.1应急演练计划与方案

10

9.1.1每年制定年度的应急演练计划与方案

10

9.2应急演练要求

60

9.2.1按照应急演练计划,组织开展桌面推演和实战演练

40

9.2.2组织的应急演练涵盖上下级单位和周边群众

20

9.3应急演练评估与改进

30

9.3.1演练完毕对应急演练的实施效果进行总结和评估,对发现的问题进

行持续改进

30

10应急信息系统

100

10.1应急信息系统模块科学性

50

10.1.1建设功能齐全的应急指挥中心和备用指挥中心

20

10.1.2应急指挥中心配备应急指挥平台、应急通讯等信息系统工具

30

10.2应急培训系统互联性

30

10.2.1应急指挥平台数据应保持及时更新

30

10.3应急信息系统数据更新

20

10.3.1应急指挥平台数据应保持及时更新

20

11监测预警

100

11.1突发事件监测

20

11.1.1制定本区域各类突发事件信息监测方案

10

11.1.2通过多渠道监测各类突发事件风险源信息

10

11.2突发事件预警

20

11.2.1当有发生突发事件征兆时,及

时向受影响区域和相关单位发布预警

20

11.3突发事件信息发布和管理

40

11.3.1明确向上级单位和政府部门的信息上报程序和时限

10

11.3.2明确事件信息发布途径和程序

10

11.3.3建立完善的信息发布的批准和审核程序

10

11.3.4能够及时监测信息,调整预警

和应急处置措施

10

11.4应急警报和广播系统

20

11.4.1在人员密集区域或高风险区域建立应急警报和广播系统

10

11.4.2定期对应急警报和广播系统进行检测和维护

10

12情景构建

100

12.1巨灾情景筛选

10

12.1.1通过对本区域的风险进行评估,筛选能够产生巨灾的典型情景

10

12.2巨灾情景演化

20

12.2.1参考经典安全和模拟计算,对

巨灾情景的演化过程进行假定和推演

20

12.3依据情景

制定综合减灾方

70

12.3.1针对典型推演和模拟计算结果,制定综合的应急响应程序,及减

灾计划或方案

20

12.3.2依据危害后果分析,为本单位

制定培训材料、提供技术援助等

20

12.3.3依据情景推演和后果模拟分

析,对危险工艺或危险区域制定综合

减灾方案

30

13经费与保障

100

13.1应急资金保障

30

13.1.1年度预算中应包含应急资金预算

10

13.1.2制定应急资金保障方案

20

13.2应急后勤保障

70

13.2.1定期对突发事件现场后勤保障能力进行评估

20

13.2.2依据周边环境变化,制定突发

事件现场后勤保障方案

20

13.2.3依据风险源,制定突发事件现

场物资保障调配方案

30

14重要基础设施和关键资源保护

80

14.1重要基础设施保护

30

14.1.1组织制定周边重要基础设施保护方案或预案

30

14.2关键资源保护

20

14.2.1组织制定周边关键资源的保护方案或预案

20

14.3重点地点保护

30

14.3.1组织制定周边重点地点的保护方案或预案

30

8动态评估

8.1动态评估要求

8.1.1动态评估主要针对被评估单位各级岗位人员,采用访谈、问答、

考试、实操和应急演练等方式,对人员和设备设施的应急准备能力进

行验证和评估。

a、访谈:

主要针对应急组织机构领导成员,评估其对法律法规、

应急岗位和职责、应急预案、应急响应程序等内容的熟悉程度;对象

不少于2人。

b、问答:

主要针对中层管理人员和专(兼)职应急管理人员,

评估其对应急岗位和职责、应急预案等内容的熟悉程度。

对象不少于

6人。

c、考试和实操:

可建立安全生产应急准备考试题库和实操科目,

对管理人员、专(兼)职应急管理人员、专(兼)职应急救援队伍人

员和一线从业人员进行笔试答题或口述答题,以及对应急装备、现场

急救等进行实际操作,评估其对应急管理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实际

动手能力;考试对象不少于10人,实操对象不少于5人。

d、应急演练:

用桌面演练或实战演练形式,针对应急领导负责

人、专职人员、一般人员等,评估安全生产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指挥

协调、疏散警戒、医疗救护、危险源控制、危害物处理等功能,分析

应急响应及处置工作流程的科学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及应急技能的

熟练性。

8.1.2动态评估主要针对事故现场10项应急功能开展评估,包括:

接警与报告、监测与评估、警戒与治安、疏散与避难、医疗救护、危

险源控制、危险物处理、次生灾害防范、信息发布、恢复重建等。

1.2动态评估内容

1.2.1接警与报告:

及时准备接收和处置事故信息,并向相关单位报

告;正确启动本级应急预案。

1.2.2监测与评估:

根据突发事件的发展,部署和调整监测仪器和监

测点,及时根据监测结果评估安全生产突发事件影响范围,发布预警

或调整应急处置方案。

1.2.3警戒与治安:

在应急响应初期建立隔离区和警戒区,隔离现场

周边环境。

1.2.4疏散与避难:

及时组织现场无关人员有序撤离,组织受影响区

域内人员的疏散或避险。

1.2.5医疗救护:

及时搜救现场伤亡人员,并转移到安全区开展有效

救治。

1.2.6危险源控制:

及时采取各种措施,切断安全生产事件的风险源。

1.2.7危险物处理:

及时对危害物进行无害化处理。

1.2.8次生灾害防范:

保障应急人员安全,消除安全生产事件影响范

围内的其他潜在风险源,并对应急处置废弃物及时回收和处理。

1.2.9信息发布:

明确信息发布程序,及时开展信息沟通,正确引导

舆论。

1.2.10恢复重建:

及时开展现场清理和恢复、事件损失评估、事故

调查、资料归档、抚恤与补偿等工作。

1.3动态评估指标体系和分值设置。

(见下表)

应急准备动态评估指标体系和分值

一级指标

分值

二级指标

分值

动态评估

300

访谈

100

问答

50

考试和实操

100

应急演练

200

总分

450

9评估程序

9.1成立应急准备评估工作组:

结合部门职能、分工和应急职责,成

立由专职安全管理人员、专家、第三方安全生产技术服务机构等组成

的应急准备评估工作组,明确任务和分工,制定评估工作计划,组织

开展评估工作。

9.2资料收集:

评估工作组应收集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技术标准

及公司的基本情况、风险评估结果和应急资源调查清单、应急组织基

本构架和职责、安全生产相关管理制度、应急预案等资料。

9.3应急准备评估:

评估工作组依据评估要素开展评估工作。

9.4计算评估得分

9.4.1应急准备评估中静态评估1650分、动态评估450分。

评估工

作组对底层指标(静态评估三级指标、动态评估二级指标)分别打分。

评分标准:

非常好(基础分×1)、较好(基础分×0.8)、一般(基

础分×0.6)、较差(基础分×0.4)、很差(基础分×0.2),如果

此项指标没有开展则为0分。

9.4.2静态评估如果关键要素有缺失或存在重大缺陷,则静态评估整

体结果为很差(基础分×0.2)。

9.4.3得分率计算公式:

得分率=(静态评估实际得分/1650+动态评

估实际得分/450)×100%。

9.4.4各级指标逐级汇总,形成总得分,最终将总得分转化为得分率,

80分以上为良好,80分至60分为合格,60分以下为不合格。

10评估报告

10.1评估工作组汇总评估中发现的问题,形成一致的、公正客观的

评估组意见并编制应急准备评估报告,提出改善安全生产应急准备的

具体意见和建议。

10.2评估报告内容:

10.2.1评估工作组人员情况:

评估人员基本信息及分工情况,包括

姓名、性别、专业、职务、职称、签字等。

10.2.2评估对象基本情况:

公司的性质、基本概况、主要风险源等。

10.2.3评估内容:

评估依据,公司应急准备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0.2.4改进意见和建议:

针对评估出的问题,提出改进的意见和建

议。

10.2.5评估结论:

对公司应急准备现状做出评估结论。

11附录

11.1

附录A:

国家主要法律法规中对应急准备关键要求的要求

《安全生产法》第三十二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在有较大危险因素的生产经营场

危险源辨识和

所和有关设施、设备上,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

危险源辨识和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安全监管总局令第88号)第二十四条事

风险评估

故风险可能影响周边其他单位、人员的,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将有关事故风险的性质、影响范围和应急防范措施告知周边的其他单位和人员。

A:

应急组织

应急队伍

《安全生产法》第四条生产经营单位必须遵守本法和其他有关安全生产的法

律、法规,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安全生产規章制度,

改善安全生产条件,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提高安全生产水平,确保安全生

产。

《安全生产法》第五条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负

责。

《安全生产法》第十八条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负

有下列职责:

(一)建立、健全本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

(二)组织制定本单位

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安全生产法》第四十七条生产经营单位发生生产安全事故时,单位的主要负

责人应当立即组织抢救,并不得在事故调査处理期间擅离职守。

《安全生产法》第五十二条从业人员发现直接危及人身安金的紧急情况时,有

权停止作业或者在采取可能的应急措施后撤离作业场所。

生产经营单位不得因

从业人员在紧急情况下停止作业或者釆取紧急撤离措施而降低其工资、福利等待

遇或者解除与其订立的劳动合同。

《安全生产法》第八十条生产经营单位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

应当立即报告本单位负责人。

单位负责人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当迅速采取有效措

施,组织抢救,防止事故扩大,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

立即如实报告当地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不得隐瞒不报、谎报或者

迟报,不得故意破坏事故现场、毁灭有关证据。

《安全生产法》第七十六条国家加强生产安全事故应急能力建设,在重点行业、

领域建立应急救援基地和应急救援队伍.鼓励生产经营单位和其他社会力量建立

应急救援队伍,配备相应的应急救援装备和物资.提高应急救援的专业化水平。

《安全生产法》第七十九条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以及矿山、金属

冶炼、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建筑施工单位应当建立应急救援组织:

生产经营规模

较小的,可以不建立应急救援组织,但应当指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